动物生理学第一章
动物生理学

动物生理课后题整理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刺激与反应:凡能引起肌体(细胞、组织、器官或整体)的活动状态发生改变的任何内外环境变化因子称为刺激;由刺激而引起的肌体活动状态的改变称为反应。
兴奋与兴奋性:兴奋是指活组织因为受到刺激而产生生物电变化的反应。
兴奋性是指活组织具有发生兴奋即产生生物电变化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阈强度与时值:阈强度是指适宜刺激在一定时间内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强度。
时值是指当刺激为基强度的2倍时,刚能引起反应所需的最短刺激时间。
载体与通道:载体是指细胞膜一类特殊蛋白质,它能在溶质高浓度一侧与溶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构象发生改变,把溶质转运到低浓度的一侧将之释放,载体蛋白恢复到原来的构象。
通道是一类贯穿脂质双分子层的、中央带有亲水孔道的膜蛋白。
AP与RP:AP是动作膜电位,是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膜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可向周围传播的电位波动。
RP为静息电位,是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即细胞处于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所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膜电位。
膜受体:细胞膜上专一性结合激素、神经递质以及其他化学性物质并引起细胞特异反应的特殊蛋白质。
Hodgkin循环:细胞受到点刺激时,先引起局部膜的去极化,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内流。
外来刺激较小时,Na+内流的去极化倾向可被K+外流所纠正,只会发生微小的电位波动;而外来刺激足够大,使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到一个临界值(称阈电位)时,Na+通道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膜电位进一步去极化。
如此反复促进形成一种正反馈过程,称为Na+内流再生性循环(或Hodgkin循环)运动单位与运动终板:运动单位是指每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它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
运动终板是运动Nf末梢与骨骼肌细胞之间相联接借以传递兴奋的特殊结构。
强直收缩与融合频率:冲动或刺激的频率增加到一定数值时,许多单收缩融合在一起,肌肉持续处于收缩状态,称为强直收缩。
融合频率是指冲动或刺激引起完全强直收缩的最低频率。
动物医学《动物生理学-绪论》课件

1. 刺激与反应 刺激:能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化称为刺激。
反应
兴奋:活动变强 抑制:活动变弱
◆兴奋性是反应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反应是机体具有兴奋性的表现
2. 衡量兴奋性的标准 阈强度: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阈刺激: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 阈上刺激:刺激强度﹥阈值 阈下刺激:刺激强度﹤阈值
定义: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发出指令,受控部分按指 令产生活动或停止活动,受控部分不能反过来影响控制部 分的活动。
(二)反馈控制系统-闭环系统
由效应器(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作用称 为反馈。
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正 反 馈 信 息+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负 反 馈 信 息-
生命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
合成自身 分解自身
同化作用
(物质代谢)
异化作用
(合成代谢) 贮存能量 释放能量 (分解代谢)
(能量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一旦停止,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也就终止。
二、兴奋性
兴奋性: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发生反应的能力, 即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3.自身调节
定义:在神经、体液调节之外,组织、细胞自身对刺激做出 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调节范围较小、不十分灵敏
如:血压↑ → 小A的灌注压↑→血管平滑肌受到牵拉→血
管平滑肌收缩→小A的口径↓→小A的灌注量不致增大。
二、体内的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
非自动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系统
(一)非自动控制系统—开环系统
动物生理学PPT课件

(结合“内分泌”自学,了解) 3.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与保护
(自学;了解) 4.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
(熟悉和掌握)
动物生理学
§2-1 细胞膜结构特点与物质转运功能
一、结构特点
“液态镶嵌模型”: Singer和Nicholson指出,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形式为“内外脂质双分子 层中镶嵌有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动物生理学
2、抗凝系统 和纤维蛋白溶解
●抗凝系统 血浆中有多种抗凝物质。主要是:抗凝血酶Ⅲ、肝素和蛋 白质C ●纤溶系统 纤溶: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 纤溶系统: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与抑制物。
血管内膜损伤
Ⅻ
Ⅻa
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
凝血酶原激活物
Ⅰ
Ⅱ
Ⅱa
Ⅰa
纤溶酶
纤维蛋白降解物
动物生理学
(三)血量
晶体~(全血占血浆99粘粘.5红%血度度细)浆比比胞血::水 水:腥维1大大1.味0持41.02..、55细74~~0~咸胞62~1..1.味05内0.倍倍03外91;;0水平 衡与物质对交血换压;和在血营液养流速物有质一吸定收影、响消化
●动●●动成物血一;●●●对冲●年可液次超胶正生血。对血动达总性过体常命液N:液a物体量急3腺~p耐p中H0HH(血重中性%分C受N7保占Oa,量的包失.泌的3H持305危:括血1/之、Cp.H~相05HO及约循量7%2间尿%C极对.34以生为环超)含的生O5限稳上 命3体血过:量液成为7定。重量2.维成体中0血,00的和%为持平起浆~取,储57碱血衡重中决%.8影备贮浆要最~0于响血9。和作主血%生量组用要;浆命织的幼缓活液缓年冲
动物生理学
动物生理学之绪论

第一章 绪论
5
第一节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二 动物生理学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 动物生理学是畜牧/兽医等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其理论基础来源于实践,反过 来又为指导实践服务.它既是兽医临床工作者正确认识畜禽疾病,分析致病原 因,指出合理治疗方案和有效预防措施的理论根椐,也是畜牧业实践中科学饲 养,迅速繁殖家畜和获取优质高产的肉\奶\蛋\皮\毛等禽畜产品的理论基础. 三 动物生理学研究的方法 动物实验是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基本方法。 分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 急性实验又分活体解剖实验和离体器官实验
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2 正反馈 如果反馈信息可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初始 控制信息,则称之为正反馈. 如 排尿反射\分娩过程\血液固化等都属于正反馈. (二)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系统是指干拢信号在作用于受控部分,引起输出变量改变的同时, 还可直接通过感受装置作用于控制部分.
第一章 绪论
20
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动物生理学之绪论
第一章 绪论
1
主要内容
1 第一节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2 第二节 体液与内循环 3 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调节
第一章 绪论
2
掌握 1.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2.动物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 3.反馈调节机制与意义 熟悉 1.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 2.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水平 了解 1.非自动控制系统及其生理意义 2.前馈控制系统及其生理意义
第一章 绪论
6
第一节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三 动物生理学研究方法 动物生理学的知识主要来自对生命现象的客观观察和通过实验获得。
离体实验(ivni t r o )
急性实验
研究方法
在体实验(ivni v o )
动物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二、内环境与稳态
• 动物体内所含的液体统称为体液,约占体 重的60%,大部分位于细胞内,称为细胞 内液,约占体重的40%,还有一部分存在 于细胞外,称为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 20%。约有1/4的细胞外液是血浆,其余 3/4分布于全身的组织间隙,称为组织液。 机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 接触,而是浸浴在细胞外液之中。因此, 将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 将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生理特性保持相对稳 定的生理学现象称之为稳态。
• 二、体液调节 • 体液调节是指机体的某些细胞能生成并分 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 全身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 的受体,对这些组织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 体内有许多内分泌细胞,能分泌几十种激 素,专一性地分别对不同组织器官的活动 产生各自特殊的调节性影响。 • 特点:缓慢、持久、作用范围广泛、准确 性较差。
• (三)适应性 • 动物体生活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包括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指自然界 中的各种因素,如空气、水、食物、光线、 温度等,社会环境包括人与动物以及动物 的群体等因素。外界环境的变化,都能引 起动物机体生理机能的改变。在一定的范 围内,动物机体能够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 不断调整各种生理功能,达到与环境的相 对平衡。动物机体的这种适应环境变化而 生存的特性,称为适应性。
第三节 动物机体功能的调节
• 一、神经调节 • 机体在刺激的作用下,通过神经系统的反 射活动,调节各器官活动的机能。神经调 节的基本过程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 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以下五个基本部分 组成,它们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 • 特点:迅速、准确、作用范围局限、持续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 动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 兴奋性和适应性。 • (一)新陈代谢 • 新陈代谢是指动物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 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及体内的物质转 化和能量转化过程。
动物生理学1绪论、细胞、组织

正反响:从受控局部的反响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局 部的活动。正反响的生理意义在于促使某一生理 活动过程很快到达高潮发挥最大效应。
如在排尿反射过程中,当排尿中枢〔控制局 部〕发动排尿后,由于尿液刺激了后尿道〔受控 局部〕的感受器,受控局部不断发出反响信息进 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强, 直至尿液排完为止。
生理学上把能够引起机体或组织发生兴奋反
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值。刺激强度等于阈
值的刺激,称为阈刺激。组织的兴奋性与阈值成
反比关系,即阈值越小,说明组织的兴奋性越高。
故阈值大小可以反映兴奋性的上下。
2〕生物电现象
生物电现象是指生物细胞在生命活动
过程中所伴随的电现象。它与细胞兴奋的
产生和传导有着密切关系。细胞的生物电
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和化学传递过程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运动神经纤维在到达神经末梢处以裸露的轴突末梢嵌入 到肌细胞膜上称作终板的膜凹陷中,轴突末梢中含大量乙酰胆 碱囊泡,终板膜存有较多的N-型乙酰胆碱受体,当神经末梢处 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动作电位造成的局部膜去极化,引起电压 门控式Ca2+通道开放,细胞间隙液中的Ca2+进入轴突末梢, 触发了囊泡移动及排放,囊泡与轴突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与终板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终板膜对Na+〔为主〕、 K+ 的通透性增加,引起Na+内流、 K+ 外流,结果终板膜静息 电位减小而去极化,肌细胞兴奋,引起收缩。
动作电位的特点:
1.动作电位传导时,不会因距离增大而幅度 减小,为不衰减性传导。
2.动作电位一旦发生,不随刺激的强度增大 而增大幅度,呈“全或无〞现象。
3.如果刺激神经纤维中段,产生的动作电位 可沿膜向两端传导,呈双向性传导。
《动物生理学》第1章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一)、损伤电位的变化 (二)、静息电位(膜电位)
1、极化状态
(三)、动作电位
二、生物电现象产生的机理
(一)静息电位的产生与钾平衡电位 1、细胞膜内外存在离子浓度差 2、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加强受控部分的活动
负前馈:
作用:抑制受控部分的活动
反馈与前馈的区别:
作用通路不同
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方面,物质 代谢必定伴有能量代谢,其中气体交换是必要 条件。
二、兴奋性:EXCITABILITY (1)刺激与反应的概念
能够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环境条件的变化。 细胞或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活动。
(2)兴奋性的概念 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称为兴奋性(或
应激性)
二、兴奋性 (3)兴奋与抑制:
神经调节:以反射的形式调节:包 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反射弧,反射,反射性调节,条件和非条件
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准确、高度规律、
高度自动化
神经调节的局限:作用范围小、时间短
神经调节
第四节: 机体功能的调节
体液调节:形成一系列特殊的内分泌 腺和具有具有分泌生物活性物质能力 的细胞和组织
1、内分泌调节 2、旁分泌调节 3、代谢产物
外在表现:静止--活动;活动弱--强 内在表现:细胞膜去极化-兴奋
细胞膜超极化-抑制 两者关系:相对的
二、兴奋性 (4)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A: 刺激性质与反应的关系:适宜刺激
不适宜刺激 B:刺激强度与反应的关系:閾刺激
閾上刺激
閾下刺激
二、兴奋性 (4)刺激作用时间与反应的关系 (5)强度时间曲线
《动物生理学》第一章绪论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神经系统对动物体内各器官和组织活动的 调节,包括反射和神经-体液调节等。
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血液等体液循环对器 官和组织活动的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相互关系
神经和激素共同作用下的调节方式,如心 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神经和激素在调节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影 响。
内环境稳态与自适应调节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总结词:实验法
详细描述:实验法是动物生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实验法,可以对动物体的各种生理指 标进行测量和记录,探究不同因素对动物生理功能的影响。实验法包括离体实验和在体实验两种类型 ,离体实验是将动物器官或组织取出后进行实验,在体实验则是在动物整体上进行实验。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消化过程
食物在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中经过物理和化学消化,最终 将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如氨基酸、单糖和脂肪 酸,供身体细胞吸收利用。
吸收机制
营养物质通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由血液循环系 统转运至身体各个组织器官。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概述
呼吸系统是动物体内负责气体 交换的重要器官系统,为身体
提供氧气并排除二氧化碳。
动物生理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总结词
学科重要性
详细描述
动物生理学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基础学科,它为其他生物医学 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通过研究动物生理学, 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代谢、生殖等生命活动规 律,为动物养殖、宠物护理、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动物生理学也为人类医学提供了大量借鉴和参考,对于 人类疾病的认识、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生理学在生态学领域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题)1. 下列各生理功能活动的研究中,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是(A)×A 条件反射B 肌丝滑行C 心脏射血D 防御反射E 基础代谢【正确答案】B2. 机体的内环境是指(C)√A 体液B 细胞内液C 细胞外液D 血浆E 组织液【正确答案】C3. 内环境的稳态(D)√A 是指细胞内部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B 是指细胞内外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C 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影响D 是保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E 依靠体内少数器官的活动即能维持【正确答案】D4. 大量发汗后快速大量饮用白开水,其最主要的危害是(E)√A 迅速扩充循环血量B 导致尿量明显增加C 稀释胃肠道消化液D 稀释血浆蛋白浓度E 破坏内环境的稳态【正确答案】E5. 根据解剖方位,人体可有互相垂直的三种类型面(D)√A 矢状面、水平面和横切面B 矢状面、冠状面和额状面C 水平面、横切面和冠状面D 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正确答案】D6. 阻断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的调节属于(E)×A 神经调节B 激素远距调节C 局部体液调节D 旁分泌调节E 自分泌调节【正确答案】A7. 大量饮水后约半小时尿量开始增多,这一调节属于(E)×B 激素远距调节C 旁分泌调节D 自分泌调节E 自身调节【正确答案】B8. 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C)√A 迅速,短暂而准确B 快速,高效而固定C 缓慢持久而弥散D 缓慢低效而广泛E 灵敏短暂而局限【正确答案】C9. 属于细胞水平的研究是(D)√A 蛙心灌流B 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C 骨骼肌收缩的原理D 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研究【正确答案】D10. 根据球管平衡现象,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约为肾小球滤过率的()×A 1/2B 2/3C 3/4D 4/5E 5/6【正确答案】B1. 下列各生理功能活动的研究中,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是(B)√A 条件反射B 肌丝滑行C 心脏射血D 防御反射E 基础代谢【正确答案】B2. 机体的内环境是指(C)√A 体液B 细胞内液C 细胞外液D 血浆E 组织液【正确答案】C3. 阻断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的调节属于(A)√A 神经调节B 激素远距调节C 局部体液调节E 自分泌调节【正确答案】A4. 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C)√A 迅速,短暂而准确B 快速,高效而固定C 缓慢持久而弥散D 缓慢低效而广泛E 灵敏短暂而局限【正确答案】C5. 使某一生理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其最大效应,依靠体内的(B)×A 非自动控制B 负反馈控制系统C 正反馈控制系统D 前馈控制系统E 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正确答案】C6. 与反馈相比,前馈控制的特点是(A)√A 快速生效B 产生震荡C 无预见性D 适应性差E 不会失误【正确答案】A7. 机体机能调节的主要方式是什么(D)×A 自身调节B 全身性体液调节C 神经调节D 局部性体液调节【正确答案】C8. 属于慢性实验研究是()×A 蛙心灌流B 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C 骨骼肌收缩的原理D 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研究【正确答案】B9. 属于急性离体实验的是(C)×A 反射弧的分析B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C 影响尿的生成因素D 蛙心搏动观察【正确答案】B10. 根据球管平衡现象,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约为肾小球滤过率的(B)√A 1/2B 2/3C 3/4D 4/5E 5/6【正确答案】B1. 人体生理学的任务在于阐明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D)√A 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B 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C 物质与能量代谢的活动规律D 功能表现及其内在机制E 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过程【正确答案】D2. 分析生理学实验结果的正确观点是(E)×A 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最准确B 离体细胞的研究结果可直接解释其在整体中的功能C 动物实验的结果可直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D 器官水平的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整体活动规律E 整体水平的研究结果最不可靠【正确答案】D3. 轻触眼球角膜引起眨眼动作的调节属于(A)√A 神经调节B 神经—体液调节C 局部体液调节D 旁分泌调节E 自身调节【正确答案】A4. 阻断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的调节属于(A)√A 神经调节B 激素远距调节C 局部体液调节D 旁分泌调节E 自分泌调节【正确答案】A5. 大量饮水后约半小时尿量开始增多,这一调节属于(B)√A 神经调节B 激素远距调节C 旁分泌调节D 自分泌调节E 自身调节【正确答案】B6. 机体机能调节的主要方式是什么(C)√A 自身调节B 全身性体液调节C 神经调节D 局部性体液调节【正确答案】C7. 属于器官、组织的自身调节是(B)×A 脑血流量的调节B 呼吸的调节C 全身动脉血压调节D T4分泌的调节【正确答案】A8. 属于慢性实验研究是(B)√A 蛙心灌流B 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C 骨骼肌收缩的原理D 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研究【正确答案】B9. 根据球管平衡现象,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约为肾小球滤过率的(B)√A 1/2B 2/3C 3/4D 4/5E 5/6【正确答案】B10. 肾血流量的绝大部分供应(B)√A 肾被膜B 肾皮质层C 肾外髓部D 肾内髓部E 肾盂【正确答案】B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题)1. 大量发汗后快速大量饮用白开水,其最主要的危害是(E)√A 迅速扩充循环血量B 导致尿量明显增加C 稀释胃肠道消化液D 稀释血浆蛋白浓度E 破坏内环境的稳态【正确答案】 E2. 根据解剖方位,人体可有互相垂直的三种类型面(D)√A 矢状面、水平面和横切面B 矢状面、冠状面和额状面C 水平面、横切面和冠状面D 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正确答案】 D3. 轻触眼球角膜引起眨眼动作的调节属于(A)√A 神经调节B 神经—体液调节C 局部体液调节D 旁分泌调节E 自身调节【正确答案】 A4. 生命的基本特征是(A)×A 兴奋B 兴奋性C 抑制D 反应【正确答案】 B5. 与反馈相比,前馈控制的特点是(A)√A 快速生效B 产生震荡C 无预见性D 适应性差E 不会失误【正确答案】 A6. 属于负反馈调节的过程见于(B)√A 排尿反射B 减压反射C 分娩过程D 血液凝固E 排便反射【正确答案】 B7. 属于器官、组织的自身调节是(A)√A 脑血流量的调节B 呼吸的调节C 全身动脉血压调节D T4分泌的调节【正确答案】 A8. 属于慢性实验研究是(B)√A 蛙心灌流B 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C 骨骼肌收缩的原理D 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研究【正确答案】 B9. 属于急性离体实验的是(B)√A 反射弧的分析B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C 影响尿的生成因素D 蛙心搏动观察【正确答案】 B10. 属于急性在体实验的是(A)√A 蛙肠系膜微循环观察B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C 蛙心灌流D 肌肉的单收缩【正确答案】 A7. 使机体功能状态保持相对稳定,可靠体内的(E)×A 非自动控制调控B 负反馈控制调控C 正反馈控制系统D 前馈控制系统E 自主神经调节【正确答案】 B四. 填空题(每空10分)1. 动物急性实验可分为________和离体实验(in vitro)。
A in vivo#IN VIVO#在体实验(在体实验)√2. 从动物实验研究方法来分,一般分为急性实验和_________实验。
A 慢性(慢性实验)×3. 生物体内的各种功能活动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周而复始的出现,称为______。
A 生物节律(生物节律)√4. 在体液调节中,起信使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_____。
A 激素(激素)√四. 填空题(每空10分)1.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___________规律的科学。
A 功能活动#机能活动(生命活动)×2. 动物急性实验可分为________和离体实验(in vitro)。
A in vivo#IN VIVO#在体实验(在体实验)√3. 从动物实验研究方法来分,一般分为急性实验和_________实验。
A 慢性(慢性)√4. 人体机能的调节的基本方式有三种,分别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______。
A 自身调节(自身调节)√5. 生物体内的各种功能活动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周而复始的出现,称为______。
A 生物节律(节律性变化)×四. 填空题(每空10分)1. 从动物实验研究方法来分,一般分为急性实验和_________实验。
A 慢性(慢性)√2.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_______和适应性等。
A 应激性#兴奋性()×3. 人体机能的调节的基本方式有三种,分别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______。
A 自身调节()×4. 动物处于清醒状态,可作较长时间观察,获得数据较接近自然状态,具备这些实验特点的实验属于_______实验。
A 慢性()×4. 动物处于清醒状态,可作较长时间观察,获得数据较接近自然状态,具备这些实验特点的实验属于_______实验。
A 慢性(慢性)√6.近代解剖学的创始人(奠基人)是_______,其划时代的著作是________。
A 维萨里#安德烈•维萨里#安德烈.维萨里(威廉•哈维)×B 人体的结构#人体结构(心血运动论)×5. 近代解剖学的创始人是________,其代表作是________。
A 威廉•哈维#哈维#威廉.哈维()×B 心血运动论#动物中心脏和血液的运动的解剖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