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阅读指导教案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阅读指导课教案水浒传教案

阅读指导课教案水浒传教案

阅读指导课教案水浒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水浒传》,了解其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学的热爱和阅读兴趣。

使用分析、探究法,促进对经典作品的交流与共享,发展听读说写的多种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经典的魅力,感受经典的价值与意义,提高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形成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尊敬态度。

教学重点:探究阅读方法,进行有效阅读,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水浒传》,激发课外阅读的欲望。

教学难点:探究阅读方法,进行有效阅读,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水浒传》,激发课外阅读的欲望。

教学设想: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水浒传》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取材于北宋末年XXX起义的故事。

它结合了史书、民间传说、戏曲、话本中的有关故事,并经过选择加工和再创造而成。

小说以艺术的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结局充满着悲剧气氛,把作品“自古权奸害忠良,不容忠义立家邦”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阅读方法指导大部分学生对古典文学不感兴趣,思想意识淡薄,导致不能够充分地利用时间去认真地阅读名著。

因此,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和方法。

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更好地领略古典文学的魅力,徜徉于古典文学的海洋。

三、简要介绍《水浒传》其中一故事武松打虎》是学生最熟悉的故事,也是最喜欢读的故事。

因此,选择这一故事情节,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会运用阅读方法去读懂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细节,认识人物形象特点。

课前准备:1、播放《水浒传》电视剧主题歌。

2、准备好《水浒传》(青少年版)。

3、准备《水浒传》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发情趣作为中国人,我们引以为豪的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尤其是古代文化,在世界上很有名。

每个朝代都有在文化方面的杰出成就,比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而四大名著则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你们知道四大名著是什么吗?学生:《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

《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案

《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推进课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水浒传》人物形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4.提高自主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自主阅读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5.增强团队协作与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借助创意表达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学重点
(1)情节理解:《水浒传》的故事情节复杂,涉及众多人物和事件。教学重点之一是帮助学生梳理主要情节,理解各情节之间的联系,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冲雪夜上梁山等,以及这些情节对整个故事发展的影响。
其次,在古文阅读方面,学生对《水浒传》中的古代汉语表达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我结合课文注释进行了讲解,但显然还不够。为了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古文阅读技巧。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发现部分学生表现较为拘谨,不够积极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氛围。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人物形象分析的基本概念。人物形象分析是对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角色的性格、行为、动机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它是理解作品内涵、把握故事发展的重要途径。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水浒传》中的鲁智深。这个案例展示了鲁智深的勇敢正义在实际故事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

小学课外阅读书目《水浒传》阅读指导课教案

小学课外阅读书目《水浒传》阅读指导课教案

小学课外阅读书目《水浒传》阅读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掌握本书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中国文学的热爱。

2.通过对《水浒传》的课外指导,让学生深刻感知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是通过具体的事例刻画出来的。

3.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导读重点:通过导读,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水浒传》,激发深层的阅读欲望。

教学重点:1.了解《水浒传》的主要故事,进行泛读和复述。

2.通过精读片段,分析人物形象,研究阅读赏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1.回读全书,了解艺术特色,掌握《水浒传》流传至今的原因。

2.研究英雄,拥有英雄气概,通过阅读教育学生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见义勇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少不看《三国》,老不看《水浒》”吗?你们认为这句话是为什么而说的呢?(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水浒传》不仅流传至今,而且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它到底有多大的魅力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上《水浒传》探索之旅,了解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它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中国文学的热爱。

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作品内容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浒传》的作者是谁吗?它产生的年代是什么时候呢?你们知道它写的是什么内容吗?它的主题是什么?请同学们介绍一下,《水浒传》的作者是XXX,它产生于明朝,写的是108位梁山好汉的故事,主题是反抗封建统治和揭露社会黑暗。

三、泛读全书,复述水浒故事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浒传》中写了多少人物形象吗?你能说出多少个人物名称?你能说出某个人物在《水浒传》中的哪些事迹吗?让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故事,突出主要人物,并通过练检查巩固。

四、精读片段,分析人物形象同学们,通过精读片段,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物形象,研究阅读赏析的方法。

请看这个片段:XXX在XXX做了一番事业,成为了梁山好汉的头领。

他为人正直,重义气,对待兄弟非常忠诚。

整本书阅读——《水浒传》导读优秀教案

整本书阅读——《水浒传》导读优秀教案

整本书阅读——《水浒传》导读优秀教案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优秀的教案,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水浒传》。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教案示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目标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 了解《水浒传》的作者、背景和创作时期;- 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角色和其中所蕴含的主题;- 分析小说中的文学手法和艺术特点;- 探讨小说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联。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以及这部作品的背景和创作时期。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了解到这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学意义的小说。

第二步:整体阅读(30分钟)要求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全文。

鼓励他们边阅读边记录自己的想法、情感和问题,为后续讨论做准备。

第三步: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分享对《水浒传》的看法,讨论小说中的情节、人物以及背后所涵盖的道德和社会价值观。

第四步:深入分析(30分钟)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小说中的文学手法,如比喻、对话、描写等,让他们感受到作者的艺术表达和刻画人物形象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研究小说与当时社会背景的关系,了解作者通过《水浒传》展现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的用意。

第五步:总结分享(20分钟)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和发现。

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解读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容和意义。

扩展活动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水浒传》的理解,教师可以安排以下扩展活动:-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喜欢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并在班级中表演相关场景;- 书写读后感: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对小说的感悟、思考和评价;- 创作续篇:要求学生以《水浒传》中某个情节为基础,自己创作一个续篇,继续故事的发展。

通过以上的教学步骤和扩展活动,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水浒传》这一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并从中汲取思想启示和文化滋养。

(完整word版)水浒传复习教学案

(完整word版)水浒传复习教学案

开发区开明中学“两先两后”高效课堂九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案【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定会成功!)1、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水浒传》的相关文学常识、作品大概内容、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作品思想内容及主要特色,能对人物或事件作简要评价。

2、了解中考名著题的内容及考查形式。

【重、难点】(记住重难点,学习倍轻松!)1、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水浒传》的相关文学常识、作品大概内容、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作品思想内容及主要特色,能对人物或事件作简要评价。

【先学先思】(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

作者是,是 (朝代)人。

2、《水浒传》记述了的全过程,揭露了,反映了的悲惨境况,表现了" "的主题,并热情歌颂了梁山好汉的反抗斗争精神。

我的问题:我们的问题:【后教后导】(以导诱思,学会合作,碰出智慧火花!)1、了解主要人物(1)鲁智深,即鲁达,绰号"花和尚"。

①性格特征:②相关情节:;;。

③请讲述鲁智深的相关故事:④你对该情节的体验和感悟是:⑤人物评价:⑥该人物给你的人生启示是:【能力提升】(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下面是《水浒》两个精彩的打虎场面,请指出打虎英雄的名字。

⑴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打到五十七拳,那老虎的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了鲜血。

⑶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老虎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老虎粪门。

……那老虎朝他一扑,他不慌不忙,趁着那老虎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老虎颔下。

《水浒传》的特点(1)内容特点:(2)人物形象的刻画特点:(3)语言:(4)结构:《水浒传》在结构上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最后归顺朝廷,走向失败。

这使小说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

等第:【师生感悟】(学有所悟,受益终生)。

中学语文《水浒传》阅读指导课教案

中学语文《水浒传》阅读指导课教案

中学语文《水浒传》阅读指导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水浒传》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2. 了解《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及其创作背景。

3. 掌握《水浒传》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教学内容:1. 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及其创作背景。

2. 概述《水浒传》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3. 引导学生关注《水浒传》中的英雄形象和社会背景。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引入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水浒传》是一部怎样的文学作品?它描绘了哪些英雄人物?2. 学生分享对《水浒传》的了解和阅读体验。

3. 教师详细介绍《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及其创作背景。

4. 教师概述《水浒传》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英雄形象和社会背景。

第二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

2. 学生能够理解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英雄人物和反派角色。

2. 探讨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相互关系。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中的人物描写,注意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位或多位人物进行分析,总结人物形象的特点。

3. 各组分享人物分析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

4.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关系,探讨人物形象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情节解析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水浒传》中的重要情节和事件。

2. 学生能够分析情节发展对人物形象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解析《水浒传》中的重要情节和事件,包括英雄人物的崛起和反派角色的阴谋。

2. 分析情节发展对人物形象的影响和塑造作用。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中的重要情节和事件,注意理解情节发展的脉络和逻辑。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重要情节进行解析,分析情节发展对人物形象的影响。

3. 各组分享情节解析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

名著阅读《水浒传》复习教案

名著阅读《水浒传》复习教案

逼上梁山,
接下来我们也来做个逼上梁山游戏,看谁的水浒知识积累最多,通过抢答闯关,最终决出谁 能坐上水泊梁山头把交椅。
“逼上梁山”十三关题目如下:
第一关.《水浒传》中第一个出场的却是反面人物,他叫 __________________,他的绰号是 __________。 第二关.《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共有 _______将,天罡是 _____人,地煞星 ________人。
第十一关.灯谜:僧穿彩衣(打水浒传一好汉绰号)花和尚
半耕半樵过此生(打水浒传一好汉名)柴进
3、创作背景 :《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是长期以来民间的集体创作和作家艺术加工 的产物。故事大约发生在北宋年间。北宋徽宗时,政治黑暗官僚腐败,社会矛盾急剧恶化, 我国北方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这就是《水浒传》的创作素材,有关此次起义,史 书皆有零星记载。起义声势浩大,但后来失败,义军因而有传奇色彩,在民间广泛流传,在 此背景下,施耐庵罗贯中集其大成,在民间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再创作,终成长篇章回 小说。
, 晁盖哥哥便作大宋皇帝 , 宋江哥哥便作小宋
(1)首先要理清故事情节。 (2)把握住人物形象,品味精彩的语言。结合人物在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中的表现,语言神 态、动作行为、心理活动等,分析其性格特征,感受欣赏其艺术魅力。 (3)结合时代背景,明确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即主题思想)。 六、逼上梁山
一部《水浒传》精彩纷呈,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水浒人物不胜枚举,很多人是被
情感态度价值观 : 1. 了解我国古典名著的辉煌成就,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与热情。 2. 培养阅读积累和思考的习惯,学思结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积极的阅 读观。
教学重点: 1.创设情境,把握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 2.感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公开课《水浒传》复习课导学案

公开课《水浒传》复习课导学案

《水浒传》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教学目标:1、明确考纲要求,明确考查重点与基本题型。

2、探究解题思路,训练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水浒传》:情节(内容),核心人物,作品主题,基本写法特点。

2、探讨《水浒传》中人物语言、行为与性格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或活动环境等来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具:PPT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试题导入荆门市2018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第一阶段适应性考试名著阅读题目展示;荆门市2017年语文中考试卷选择题第五题题目展示。

二、考点呈现1、荆门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呈现a.命题原则: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注重体现语文学科与社会实践以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b.试卷部分知识点和考点要求提示考查篇目为《朝花夕拾》《傅雷家书》《西游记》《骆驼祥子》《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海底两万里》《简·爱》。

重点考查作品主题、主要情节、主要人物、艺术特色。

2、复习内容:a.整体感知(文学常识、故事梗概、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b.重难点解析(主要人物、主要情节、主要性格等)c.感悟创新三、深入探究(一)整体感知文学常识(书名、作者、国别、朝代、体裁、作品、绰号等)、故事梗概、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1)实战演练1、填空题a.《水浒传》的作者是,(朝代)小说家,它是我国第一部(体裁)小说。

b.《水浒传》描写了末年以为首的108位好汉在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c.《水浒传》写得荡气回肠,全书的高潮部分是;全书的低潮部分是。

2、选择题下列各项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

A、《水浒传》以农民起义为题材,深刻揭示了封建制度下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2017,海南)B、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

小说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武松、吴用、魏延、林冲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古典名著认识英雄好汉
——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指导课教学设计
襄阳市襄州区龙王镇中心学校李宜国
【教学内容】
名著推荐与阅读指导——《水浒传》。

【学情分析】
十四五岁的九年级学生,对我国著名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应该不会陌生。

他们在此之前的学习或生活当中或多或少有所接触,影视节目在寒暑假多次滚动播放。

因此,他们对其中的人物形象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但这种了解不够深刻、全面,必须引导他们阅读和欣赏。

【教学设想】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要求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400万字以上。

《水浒传》这本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是课程标准推荐阅读书目之一。

但在学生平时的阅读中,他们大多只关注故事情节,而忽略了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因此,我决定带领学生通过对重点段落章节的阅读、探究,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入地了解它的艺术性、思想性。

但它是一部长篇小说,要完全在课堂上学习,是不可能的,所以在这堂课上,只是简单介绍这部作品,让学生认识到它的价值,了解它的艺术魅力,并通过片段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赏析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水浒传》这部名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能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分析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片段的学习,掌握小说阅读赏析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阅读《水浒传》及其他文学名著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2、初步了解《水浒传》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3、通过片段的学习,掌握小说阅读赏析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文本
运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

师:同学们听完之后是否有热血沸腾,畅快淋漓之感?那高亢激越的气势,让我们想到了那些“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豪侠之士。

那么,你们知道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你们想到了其中的哪些豪侠之士?
要点提示:《水浒传》;可能想到的豪侠之士:逼上梁山的林冲、醉打猛虎的武松、勇猛憨直的李逵、行侠仗义的鲁智深等。

师:众多的水浒英雄演绎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大话水浒,走近英雄,去感受那些侠义之士的精神气概!
设计意图:开头激趣相当重要,通过同学们熟悉的《水浒传》主题歌,引入《水浒传》,并以行侠仗义的豪侠之士,让他们初步感受梁山英雄的侠义精神,再顺势导入主题。

二、复习旧知、导读文本
1、作家作品简介:(多媒体显示)
施耐庵,()人,一般认为是《水浒传》最早的创作者。

祖籍苏州。

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

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学生。

《水浒传》是我国小说史上的第一部以()为题材的()。

2.全书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至第七十一回,写(),是梁山好汉的个人英雄传奇故事;第二部分从(),是梁山事业发展壮大的写照和梁山好汉的集体传奇故事;第三部分从八十三回至一百回(一百二十回至一百二十回)写(),是梁山起义的最终悲剧结局。

了解书的大致内容的方法:浏览目录、简介
3、写作背景与主题:《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

当时的社会非常的黑暗,在位皇帝徽宗只知吃喝玩乐,终日不理朝政。

蔡京、高俅、童贯等奸臣把持朝政,他们与地方官吏勾结、狼狈为奸,贪污受贿、横征暴敛,再加上地主恶霸与豪强劣绅的无法无天、横行霸道,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被迫起来进行武装反抗。

因此,整个北宋时期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小说中描写的宋江、方腊等起义,就是以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为依据的。

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作品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 )的罪恶,成功的塑造了一大批起义英雄的生动形象,歌颂了他们( )精神。

4、读懂小说就要读懂故事:你读过或看过哪些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5、读懂故事就要读懂人物:根据文字描写猜出人物姓名;根据英雄绰号说出人物。

6、要读懂人物就要读懂细节:观看视频《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完成以下任务。

①结构梳理,感知侠义之举: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片段的大概情节。

(提示)鲁达为什么要打?有没有直接打?怎么打法?打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以情节的发展来梳理全篇,帮助学生理清结构,让学生了解小说三要素中的情节。

②品评人物,感受侠义之举: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个故事中,你认为鲁达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教师引导学生主要从这个人物的言谈、举止对人物性格进行品评,并予以适时点评。


要点提示:疾恶如仇、莽撞粗鲁、粗中有细、有勇有谋……
③④⑤⑥⑦精读三拳,细品侠义之举:“三拳”分别打在什么部位?“三拳”各自从什么角度写的?每一拳下去,郑屠各有什么反应?鲁达又是如何对待的?作者为什么要如此详写三拳?
要点提示:三拳分别打在鼻子上、眼角上、太阳穴上,从次要部位到要害部位。

三拳分别从味觉、视觉、听觉角度来写。

第一拳下去,郑屠叫“打得好”,鲁达斥骂“还敢应口”;第二拳下去,郑屠讨饶,鲁达“偏不饶你”;第三拳下去,郑屠“挺在地上,动弹不得”。

详写三拳,更能突出鲁达嫉恶如仇的性格,突出作恶者狼狈的下场,更符合被压迫的人民伸张正义、除暴安良的愿望。

设计意图: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关键段落进行阅读探究,让学生掌握分析小说三要素中的人物性格的方法。

了解段落大意或找要点时,可快速浏览、跳读,对于精彩章节要精读、细读,觉得
意犹未尽时,还要回读。

④各抒己见,辨析“侠义”之举:鲁达为什么不去官府状告郑屠而去亲手惩治他?联系我们现实生活,小组合作讨论,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侠义行为呢?
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说是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让他们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并理解主题、人物、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正确地看待文中的侠义之举。

三、概括阅读、欣赏小说的方法。

(多媒体展示)
要点提示:⑴首先要理清故事情节。

⑵小说最重要的是把握住人物形象。

应抓住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结合文章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行为、心理活动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性格形成原因。

⑶品味精彩的语言,掌握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即主题思想)。

四、课外延伸,作业布置
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水浒传》,并选择一个专题进行自己的研究,可以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也可以就小说中的精彩情节或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写3-4篇读书笔记。

参考题目《我眼中的×××》、《我最喜爱的文学形象──×××》等。

课后反思:名著导读课似乎很容易,让学生读小说而已;名著导读课似乎又很难,学生对这名著不感兴趣,或者读了也不觉其“名”在何处。

所以,应该高度重视名著导读课,导好了,给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名著宝藏的大门;导不好,让学生对名著敬而远之。

本篇导读的妙处在于以学生熟悉的、有感染力的歌曲引入,以精彩片段的精读带动整部小说的阅读,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

如果能有足够的图书等条件,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读原著,更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并以此在学生中引发辩论和思考,或许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有效的指导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