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著名战役
世界十大著名战役中国占了两席

1916年初,德意志帝国统帅部决定把战略重点醒西移,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根将打击的目标定在法国境内著名要塞凡尔登 。为了迷惑法国人,德国大张旗鼓地向香贝尼增兵。法国总司令霞飞果然上当,自从德国在1914年无力攻克凡尔登而转移进攻方向后,霞飞就在1915年停止了强化要塞。德国抓住这个空挡向凡尔登发起了攻击,当时德军有27个师,1000门大炮,法军只有11个师,270门大炮。不过总算抵住了德军的进攻。
德军未能在一天之内拿下凡尔登,已经失去了战机。不过法军的处也相当不妙,在遭受德军炮火的严重打击、自己的炮弹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一名法军士兵不知是填错了炮弹还是装错了标尺,将一发炮弹不偏不倚的打中了德军的弹药库,把德军的弹药库炸成了一片焦土。使法军最终取得了凡尔登战役的胜利。
六、世界大战的伟大转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纳粹战争狂人妄图“从地图上抹掉”的城市,响彻着一首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时间从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 日为止。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该战役是近代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人数达200多万,其中苏联方面损失112万多,轴心国损失150多万。参与该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其他要多得多。
双方参战人数:希腊联军1.1万,波斯帝国约10万人。波斯军队阵亡6400人,雅典方面仅阵亡192人。双方阵亡数字的悬殊差距,充分体现了希腊密集阵对波斯方阵的压倒性优势。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战役与战争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战役与战争战争是人类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塑造了人类历史的方方面面。
世界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战役和战争,它们对世界格局和人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场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战役和战争。
一、巴登战争巴登战争发生在公元207年至206年之间的古罗马时代。
此前,罗马帝国和迦太基帝国展开了漫长的抗衡。
巴登战争是迦太基和罗马之间最为决定性的战役之一。
罗马将领斯库拉抓住了迦太基元帅汉尼拔的败军之际,发动了一场史上最为伟大的战役之一——巴登战役。
巴登战役的结果是迦太基帝国的覆灭。
这场战役的意义在于,它结束了迦太基与罗马之间近百年的敌对关系,使得罗马帝国成为了地中海地区最强大的国家。
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古代地中海地区的政治格局,也标志着罗马帝国成为全球历史上最为强大的帝国之一。
二、滑铁卢战役滑铁卢战役发生在1815年,标志着拿破仑时代的终结。
在滑铁卢战役之前,拿破仑在欧洲大陆上掀起了一场战争浪潮,占领了许多国家。
然而,他最终在滑铁卢战役败给了英国及其盟军。
滑铁卢战役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战役结束了拿破仑的征服行动,巩固了英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
它也导致了维也纳会议的召开,旨在重新调整欧洲的势力平衡。
滑铁卢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欧洲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奠定了英国在19世纪的全球霸主地位。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
这场战争从1939年持续到1945年,涉及全球各地的许多国家。
它对世界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破坏,也彻底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是极权主义势力的失败和自由民主势力的胜利。
纳粹德国被击败,欧洲大陆重新划分势力范围,苏联崛起为世界超级大国,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
战后,国际秩序发生了重大调整,联合国成立,国际合作也走上了新的轨道。
总结起来,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战役和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巴登战争结束了迦太基帝国,使得罗马帝国成为古代地中海地区最强大的国家。
世界军事史上10大最著名的战役

世界军事史上10大最著名的战役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中前苏联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双方伤亡估计约2000000人,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
大图模式2、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
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
诺曼底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战役,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
这场战役也反映了后勤在现代化战争中重要作用,志愿军在战役中物资消耗之大,尤其是炮弹的消耗量,是史无前例的。
大图模式4、列宁格勒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为攻占列宁格勒(现在称为圣彼得堡)而实施的军事行动。
列宁格勒围城战是近代历史上主要城市被围困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和死亡人数第二多的包围战。
大图模式5、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6、偷袭珍珠港:偷袭珍珠港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舰队基地——珍珠港的军事事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大图模式7、莫斯科会战:莫斯科会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性战事的总称。
此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
苏军取得了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
8、中途岛战役:中途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也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中途岛战役于1942年6月4日展开,美国海军在此战役中成功击退日本海军对中途岛环礁的攻击,日军在海战中大败。
大图模式9、柏林会战:柏林会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实施的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
世界史上最著名的十大战役

世界史上最著名的十大战役作为世界史上最著名的十大战役,应该具备哪几个方面的特点呢?我以为主要有以下三点:1、对当时的政治局势起决定性作用。
2、作战双方投入的兵力多、规模大、技术含量高。
3、影响力巨大而深远。
根据以上三点我列出世界十大战役如下(按时间顺序排列):一、巨鹿之战——项羽以5万楚军破釜沉舟一举击败40万秦军,只此一战便使秦朝土崩瓦解、名存实亡。
二、垓下战役——这是楚汉相争的最后一战,公元前202年12月,10余万楚军在垓下被50余万汉军团团围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全军覆没。
刘邦因此战的胜利,奠定了四百余年大汉基业。
三、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208),刘备、孙权以5万联军大破曹操20万大军,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水战。
火烧赤壁、曹操败北,从此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渐渐形成。
四、白江口之战——公元663年8月27日至28日在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中、日海军展开了第一次空前规模的大海战。
唐军总兵力7000人,战船120艘。
倭军总兵力42000人,战船1000余艘。
唐军在刘仁轨指挥下全歼日军,焚毁日战船400余艘,烈焰涨天、海水皆赤。
此战后日本人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认清了谁才是东亚的老大,不断地派遣唐使,全面学习唐朝文化。
五、怛罗斯之战——怛罗斯位于唐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城附近(哈萨克斯坦境内),公元751年7——8月,一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东、西方两大帝国间的大决战在这里爆发。
双方兵力:唐朝30000余,阿拔斯王朝近20万。
这是一场兵力众寡悬殊的较量,唐军虽败,却是杀敌7万。
战争的结果是阿拉伯取代了唐在中亚的统治,阿拉伯因惧于唐军的威力未敢东进,大唐也因安史之乱而无暇西顾,从此再也没有踏上这片土地。
六、滑铁卢战役——1815年6月18日,法军与英普联军在比利时的小镇滑铁卢展开决战,法军兵力为73000人、英军67000人、普鲁士军60000人,英普联军获得决定性胜利。
史上规模最大的10场战役!

史上规模最大的10场战役!纵观人类历史,战争与和平永远是主旋律;从古至今,战争也从来没有停歇过。
人类战争史上,有无数的经典战役广为流传,为人歌颂;也有无数的惨烈之战,让人闻之悲痛!今天,为大家盘点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10场战役,让你们看一看真实的战争,到底有多残酷!NO.1 巴巴罗萨行动时间:1941年6月22日—1942年1月交战双方:苏联、德国及其附庸国总参战人数:940万二战期间,轴心国之一的德国,在欧洲战场,以闪电战术疯狂席卷以后,让周围邻国吃尽了苦头,尤其法国,只抵抗10个月,便宣布投降了。
其领导人希特勒又将目光瞄向了更大的猎物,那就是在德国东部的苏联。
巴巴罗萨行动,是二战中德国拉开苏德战争序幕的一场侵苏行动,德国军队一直进攻到苏联首都莫斯科,就在希特勒觉得离胜利只差临门一脚的时候,德军却失败了,在后面节节败退,元气大伤,最终被苏联一路追打,打到了柏林国会大厦,以彻底失败告终。
巴巴罗萨行动轴心国参战550万人,德军约130万人伤亡。
苏联参战430万人,约300万人伤亡,是至今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役,也是史上最血腥的战争之一。
可以说巴巴罗萨行动的失败,最终为德国法西斯的覆灭奠定了基础。
NO.2 诺曼底登陆战时间:1944年6月交战双方:盟军美国、英国、加拿大、自由法国、波兰、荷兰、挪威,纳粹德国总参战人数:443万诺曼底登陆战是二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也是世界上至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
诺曼底登陆战,盟军参战3056000人,德军参战138万人。
其中美国29000人阵亡,101600人受伤或失踪;英国11000人阵亡,54000人受伤或失踪;加拿大5000人阵亡,13000人受伤或失踪;法国12000人阵亡或受伤。
德国20000人阵亡,67060人受伤,198616人失踪或被俘。
盟国大军仅用了2个多月时间就取得了胜利,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大战场。
诺曼底登陆战胜利后盟军转守为攻,德国军队遭到了反噬。
怒海争锋——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场海战

怒海争锋——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场海战10,第乌海战(1509年2月)对战双方:葡萄牙VS穆斯林联合舰队双方军力:葡萄牙18艘帆船,不到2000人,穆斯林联军100艘老式单桅帆船,万余人。
作战结果:葡军胜。
葡军只有几十人受伤,没有舰只沉没,阿拉伯军伤亡过半。
此战意义:阿拉伯人丧失了在印度洋的制海权,印度洋沿岸的东非,阿拉伯半岛,印度等地区先后被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殖民。
此战也掀开了风帆火炮的新时代。
9,英西大海战对战双方:英国VS西班牙双方军力:英国为海盗头子德雷克指挥的几十艘小型劫掠船,灵活性强,远程火力占优。
西班牙为“无敌舰队”全部主力,超过100艘,军舰体型大,火炮口径大。
作战结果:英军胜。
英国仅损失10余艘船,数百人,西班牙“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此战意义:英国逐渐掌握大西洋制海权,殖民,掠夺,贸易等方面都占据了主动,为日后的“日不落帝国”奠定了基础。
西班牙从海上霸主的位置上跌落,从此一蹶不振。
8,勒班陀战役(1571年10月7日)对战双方:欧洲基督教国家联合海军VS奥斯曼帝国海军双方军力:神圣同盟240艘战舰,士兵5万人,奥斯曼海军280艘战舰,士兵9万人。
作战结果:神圣同盟胜,奥斯曼损失200艘战舰,2.5万官兵毙命。
此战意义:这场战役也是划桨船的最后一次战斗。
是17世纪规模最大的海战,双方投入14万人厮杀,四小时内,五万人丧生,直到300年后的一战才超越此项纪录。
在这次战役后,人们发现以风帆作动力的战船更具机动力,更适合用于作战;此外,他们也发现火器的使用在海上战争中愈来愈重要。
这使得欧洲的帆船舰队开始出现改变及发展,更逐渐开发出以火炮为主力武器的战术,影响日后海上战争的发展。
7,三次英荷海战(1652-1654年,1665-1667年,1672-1674年)对战双方:英国VS荷兰作战结果:荷兰胜。
英国虽然在后两次英荷战争中都失败了,但是凭借着强大的国力支持不败反胜。
荷兰除了在海战中和英国消耗外,还要和法国在陆战中交锋,最终国力消耗殆尽。
世界十大国际性战争

世界十大国际性战争第一大: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参战国:美,英,法,苏,德,日,中等60余个国家参战人数:17亿人伤亡人数:9000万人以上起因: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帝国,日本帝国,匈牙利,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妄图分割世界,世界各国被迫自卫。
主要战场:中国战场(1931年9月18日-1945年9月2日)西欧战场(1939年-1945年)苏德战场(1941年-1945年)北非战场(1940年-1943年)太平洋及东南亚战场(1941年-1945年)主要战役:波兰战役,法国战役,不列颠战役,长沙战役,珍珠港战役,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列宁格勒战役,基辅会战,库尔斯克战役,白俄罗斯战役,柏林战役,瓜达卡纳尔战役,塔拉瓦战役,硫磺岛大战,冲绳战役,缅电战役,空袭塔兰托,突尼斯战役,莱特湾大海战,新加坡战役,马尼拉战役,诺曼底战役,血战莱茵河结果:以德,日,意为首的轴心国集团失败第二大: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1914年-1918年参战国:英,法,德,美,奥,俄,日等30余个国家参战人数:15亿人伤亡人数:3000万起因:各帝国主义妄图分割世界主要战场:西欧战场(1914-1918)东线战场(1914-1917)巴尔干战场(1914-1918)中东战场(1915-1918)山东战场(1916)主要战役: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鲁西诺夫攻势,凡尔登战役,康布雷战役,伊普雷战役,巴黎会战,加里波第战役,日德兰大海战结果: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奥匈帝国灭亡第三大:海湾战争时间:1991年春季参战国:伊拉克,美国,英国,德国,苏联,日本,澳大利亚,比利时,沙特,以色列等40多个国家参战人数:12亿(所有参战国军民)伤亡人数:伊拉克伤亡20多万人,多国部队伤亡数千人起因:萨达姆入侵科威特,挑战美国霸权和战后国际秩序主要战场:中东主要战役:科威特战役,波斯湾战役,空袭巴格达,巴士拉战役结果:伊拉克惨败第四大:三十年战争时间:1618年-1648年参战国:神圣罗马帝国,法兰西王国,丹麦,奥地利,西班牙,瑞典等欧洲各国参战人数:估计为4亿人伤亡人数:无法统计起因:捷克斯洛伐克王国脱离神圣罗马帝国独立主要战场:德意志主要战役:奥德河战役,纽伦堡战役,科尼斯堡战役,勃兰登堡战役结果:德国被分裂为314个小国第五大:七年战争时间:1756-1763年参战国:主要为普鲁士,英国,法国,瑞典,奥地利,俄罗斯参战人数:估计为6亿人伤亡人数:当时全世界百分之30的人口起因:法国,瑞典,奥地利,俄罗斯联合入侵普鲁士,普鲁士向英国求援主要战场:德国,北美,印度,北非结果:俄罗斯加入英普作战,英国夺得加拿大和印度,俄罗斯和普鲁士瓜分波兰第六大:十字军战争(七次十字军东征)时间:1096年-1327年参战国:阿拉伯帝国,埃及,神圣罗马帝国,意大利联邦,法兰西王国,土耳其帝国,拜占庭帝国,英格兰王国,波兰等参战人数和伤亡人数无法统计起因:西欧国家在教皇乌尔班二世号召下发动对东方世界的侵略主要战场:中东(1096-1227)北非(1096-1227)拜占庭(1206-1327)主要战役:耶路撒冷之战,安条克战役,君士坦丁堡战役,塞浦路斯战役,开罗战役,阿勒颇战役结果:西欧国家遭遇惨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第七大:拿破仑战争时间:1804年-1815年参战国:法兰西帝国,英国,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等数百个国家参战人数和伤亡人数无法统计起因:1804年拿破仑称帝,欧洲各国入侵法国主要战场:欧洲,北非主要战役:特拉法尔海战,奥斯特里茨战役,莫斯科战役,曼图亚战役,维也纳战役,莱比锡战役,滑铁卢战役结果:拿破仑被流放第八大:朝鲜战争时间:1950年-1953年参战国:中国,美国,英国,朝鲜,韩国等30余个国家参战人数:6亿人左右起因:1950年,朝鲜军队悍然越过三八线,进攻韩国主要战场:朝鲜半岛主要战役:汉城战役,仁川登陆战,上甘岭战役,平壤战役结果:中国出兵保住了朝鲜,韩朝双方停火第九大:南美之战时间:19世纪后半期参战国:巴西,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玻利维亚,智利等南美诸国起因:巴拉圭,玻利维亚妄图称霸南美(当时巴拉圭是南美第一强国)主要战场:南美主要战役:不清楚呵呵结果:巴拉圭,玻利维亚惨败,沦为内陆国,巴西和阿根廷夺得大量领土(这下你知道巴西为何是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了吧)第十大:东方战争(又称近东战争,是某个阶段近东战争总称)古代世界最精彩,最残酷之战争时间:模糊概念,估计是13世纪-16世纪左右参战国:蒙古帝国,土耳其帝国,拜占庭帝国,莫斯科公国,阿拉伯帝国,诺夫哥罗德王国,波兰王国,神圣罗马帝国等,后期大明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加入起因:蒙古西侵,被侵略国奋起抵抗死亡人数:中国2亿人,俄罗斯4000万人,中东1亿人,东欧数百万人(每当蒙古军队破城之后,男女老幼,一个不留)主要战场:俄罗斯,西伯利亚,中国,西亚,中东主要战役:崖山战役,东安托利亚战役,大马士革战役,多瑙河会战,顿河战役,喀山战役结果:16世纪末,在俄罗斯帝国,大明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三重打击下,蒙古帝国土崩瓦解,沦为永久的弱国。
世界十大著名战役

世界十大著名战役世界十大著名战役世界发展至今日,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世界格局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也不断的发生变化。
在过去几千年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战役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只有去了解才能有深刻的认识。
下面就去看看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十次著名战争:一、古战场上升起不灭的圣火——马拉松大战。
一名战士成了奥林匹克马拉松竞赛的创始人,一个激动人心的“荷马史诗”的战争续篇。
这次战役发生在公元前490年,是波斯帝国对雅典发动的侵略战争。
雅典方面参战的一万一千人全部是重装步兵,他们按照惯例,在马拉松平原的西侧排出八行纵深的密集方阵。
当时正值雨季,马拉松平原只有中间地势较高,两边都是泥沼地,雅典利用地形靠智谋获得胜利。
双方参战人数:希腊联军1.1万,波斯帝国约10万人。
波斯军队阵亡6400人,雅典方面仅阵亡192人。
双方阵亡数字的悬殊差距,充分体现了希腊密集阵对波斯方阵的压倒性优势。
此战对于希腊文明在之后三个世纪中所达到的辉煌成就而言,无疑是这一成就的最初台阶,这也是整个希腊第一次靠自己的力量击退波斯的一场会战。
二、惊天动地的空前大厮杀——长平血战。
两千多年前的黄土高坡上,一位古代名将用青铜剑拨开了世界上最大规模围歼战的序幕。
公元前262年(周赧王五十三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切断了韩国上党地区与韩国本土的联系。
韩国国君韩桓惠王自知实力不济,不敢跟秦国较真,打算把上党郡让给秦国,以求息兵。
上党地区军政一把手冯亭想利用赵国的力量抗击秦国,就写信给赵孝成王,表示愿把上党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
以为有便宜可占的赵孝成王派兵进驻上党,引发了此次战役。
秦国名将白起率秦领军在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同赵国的军队开展决战,赵军最终战败,秦军大获全胜进占长平。
参战双方兵对比:赵军包括支前民工超过45万,秦军正规军达60万再加上超过100万的平民。
赵国被杀、和被俘后被坑杀40多万;秦军伤20多万。
长平之战赵国的军事力量基本损失殆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十大著名战役世界十大著名战役世界发展至今日,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世界格局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也不断的发生变化。
在过去几千年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战役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只有去了解才能有深刻的认识。
下面就去看看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十次著名战争:一、古战场上升起不灭的圣火——马拉松大战。
一名战士成了奥林匹克马拉松竞赛的创始人,一个激动人心的“荷马史诗”的战争续篇。
这次战役发生在公元前490年,是波斯帝国对雅典发动的侵略战争。
雅典方面参战的一万一千人全部是重装步兵,他们按照惯例,在马拉松平原的西侧排出八行纵深的密集方阵。
当时正值雨季,马拉松平原只有中间地势较高,两边都是泥沼地,雅典利用地形靠智谋获得胜利。
双方参战人数:希腊联军1.1万,波斯帝国约10万人。
波斯军队阵亡6400人,雅典方面仅阵亡192人。
双方阵亡数字的悬殊差距,充分体现了希腊密集阵对波斯方阵的压倒性优势。
此战对于希腊文明在之后三个世纪中所达到的辉煌成就而言,无疑是这一成就的最初台阶,这也是整个希腊第一次靠自己的力量击退波斯的一场会战。
二、惊天动地的空前大厮杀——长平血战。
两千多年前的黄土高坡上,一位古代名将用青铜剑拨开了世界上最大规模围歼战的序幕。
公元前262年(周赧王五十三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切断了韩国上党地区与韩国本土的联系。
韩国国君韩桓惠王自知实力不济,不敢跟秦国较真,打算把上党郡让给秦国,以求息兵。
上党地区军政一把手冯亭想利用赵国的力量抗击秦国,就写信给赵孝成王,表示愿把上党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
以为有便宜可占的赵孝成王派兵进驻上党,引发了此次战役。
秦国名将白起率秦领军在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同赵国的军队开展决战,赵军最终战败,秦军大获全胜进占长平。
参战双方兵对比:赵军包括支前民工超过45万,秦军正规军达60万再加上超过100万的平民。
赵国被杀、和被俘后被坑杀40多万;秦军伤20多万。
长平之战赵国的军事力量基本损失殆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
而秦国则扫清了统一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因此可以说是秦国在统一中国的大决战提前了。
三、名垂史册的光辉一页——坎尼会战。
骑在大象上的战争,巧借东风赢得了地中海畔的“龙争虎斗”。
该战役发生于公元前216年,是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主要战役。
此前迦太基军队主汉尼拨入侵意大利,并且屡败罗马军队。
而为了截断罗马人的粮食补给,进一步打击其士气,汉尼拨进兵至意大利南方的罗马粮仓坎尼城。
8月2日,迦太基军队与罗马军相遇,大战爆发。
汉尼拨运筹帷幄,成功地以少胜多,击溃了由罗马执政官保卢斯与发罗二人所统率的大军。
此战虽然没有完全彻底的击溃罗马,但汉尼拨战术运用之高妙,使之时至今日,仍被誉为军事史上最伟大的战役之一。
此役双方参战人数:罗马方面8万人,迦太基为3万人。
罗马军伤亡5.4万,迦太基伤亡6千人。
四、烽火硝烟中的凯旋曲——奥斯特列茨决战。
一个无名小镇,由于三位皇帝在此决战,锻造了一名“军事巨匠”,矗立起一座战争丰碑。
奥斯特列茨战役(又作奥斯特里茨战役)于公元1805年12月2日发生在第三次反法联盟战争期间。
因参战方为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马,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所以又称“三皇之战”。
1804年3月21日,波旁王室的安茹公爵被法国政府以叛国罪处决,导致英国和俄罗斯的不满。
1805年7月,奥地利也加入了反法同盟。
第三次反法同盟形成。
战役中双方的兵力:拿破仑指挥的法国军队有7.3万人;俄奥联军8.6万人。
战斗结果:联军损失超过2.7万人,其中1.5万人战死,超过1万人被俘。
还损失了186门大炮,45面团旗。
法军仅阵亡1350人,伤6940人,损失团旗1面。
奥斯特列茨战役是最能体现拿破仑军事天才的典型战例。
消息传到英国伦敦,英国首相威廉?皮特懊丧地走到墙上的欧洲地图前,说:“看来这幅地图十年里没有任何用处了。
”这次战役使第三次反法同盟彻底瓦解,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也宣告终结,拿破仑成为欧洲新霸主。
五、血肉铸成的军事堡垒——凡尔登鏖战。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
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军队死亡超过25万,50多万人受伤。
伤亡人数仅于索姆河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1916年初,德意志帝国统帅部决定把战略重点醒西移,德军总参谋长法金根将打击的目标定在法国境内著名要塞凡尔登。
为了迷惑法国人,德国大张旗鼓地向香贝尼增兵。
法国总司令霞飞果然上当,自从德国在1914年无力攻克凡尔登而转移进攻方向后,霞飞就在1915年停止了强化要塞。
德国抓住这个空挡向凡尔登发起了攻击,当时德军有27个师,1000门大炮,法军只有11个师,270门大炮。
不过总算抵住了德军的进攻。
未能在一天之内拿下凡尔登,已经失去了战机。
不过法军的处也相当不妙,在遭受德军炮火的严重打击、自己的炮弹又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一名法军士兵不知是填错了炮弹还是装错了标尺,将一发炮弹不偏不倚的打中了德军的弹药库,把德军的弹药库炸成了一片焦土。
使法军最终取得了凡尔登战役的胜利。
六、世界大战的伟大转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纳粹战争狂人妄图“从地图上抹掉”的城市,响彻着一首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赞歌。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时间从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 日为止。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该战役是近代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
双方伤亡人数达200多万,其中苏联方面损失112万多,轴心国损失150多万。
参与该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其他要多得多。
斯大林保卫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
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阿拉曼战役一起,构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七、摧枯拉朽的狂飙——诺曼底登陆战。
三百万大军随着“约翰,有长长的大胡子”的暗号,横跨大海峡,打响了史无前例的最大登陆战。
代号“霸王行动”的诺曼底陆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州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
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
是讫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以英美两国军队为主力的盟军先头部队17.6万人,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攻下了犹他、奥马哈、金滩、朱诺和剑滩共五处海滩;此后,288万盟国大军如潮水般的涌入法国,势如破竹,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到8月19日渡过塞纳河-马恩省河后告结束。
参战兵力:盟军287.6万,德军38万;美军阵亡2.9万,受伤或者失踪10万人;英军阵亡1.1万,受伤或者失踪5.4万;加拿大阵亡5千人,受伤或者失踪1千3百人;法国包括平民在内总共死亡或失踪1.2万人。
德国方面阵亡2.3万,6.7万受伤,19.8万多人失踪。
八、生死存亡的最后较量——柏林攻坚战。
手臂上戴着纳粹标志袖章的法西斯恶棍,在地下室里听着苏联红军的“乌拉”欢呼声,绝望地把枪口对准太阳穴。
柏林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联红军实施的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
苏军共集中了270个师,20个坦克机械化军,14个空军集团军,共计250万部队,配属飞机2450架、火炮14.2万门、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德国方面有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装甲师,共计80万人。
配有1万多门火炮和迫击炮、1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3300架战机。
战役于1945年4月16日发起,至5月2日德军卫戍司令魏德林率部投降结束。
战争狂人希特勒于4月30日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
伤亡情况:苏军阵亡8万,伤27万;德国损失48万。
九、世界军事史上的巍峨丰碑——淮海围歼战。
远在克里姆林宫的大元帅用烟斗指着东方中国说:“打得好!奇迹,真是奇迹!”。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续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山东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 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刘峙指挥国民党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
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二个战役。
双方参战人数:解放军60万,外加支前民工40万;国民党是80万武装到牙齿的正规军。
十、现代战争的立体魔方——马岛海空战。
弹丸小岛上的一声枪响,引起了一场举世瞩目的跨洲际的现代化立体海空大战。
马岛战争是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的简称。
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人称之为福克兰群岛)位于南大西洋南纬约五十二度、西经五十八度的两线交叉点上。
据说该岛最初由英国人发现,进化论生物学家达尔文就曾登上过该岛,后被西班牙占领,西班牙结整治对南美殖民统治后,英国又重新占有该岛。
阿根廷人认为他们应该拥有马岛的主权,原因是他们有权接管其原来的统治者西班牙留下的一切。
围绕着马岛主权问题,双方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议。
十九世纪八十代初,阿根廷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大规模反对加尔铁里总统为首的军政府的运动。
阿根廷政府试图通过对马岛采取军事行动,来缓解国内危机。
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人登陆南乔治亚岛并升起国旗。
4月2日,加尔铁里下令出兵占领马岛,马岛战争正式爆发。
这场战争的规模不算大,但其政治影响对双方来说都是巨大的。
阿根廷的战败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反政府运动,最终导致军政府倒台;对于英国来说,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横扫全国,加强了以首相撒尔夫人为首的政府权威,帮助保守党赢得了1983年的普选。
这场战争在英、阿关系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并成为不少书籍、电影和歌曲的题材。
马岛战争时间:1982年4月2日-6月14日。
英军以压倒性优势获胜并重新占领群岛。
英军阵亡258人,伤775人;阿根廷阵亡649人,伤106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