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物证试题-新编(1)
中职生物证考试题及答案

中职生物证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
A. 储存能量B. 保护细胞内部结构C.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D. 合成蛋白质答案:C2.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
A. 细胞壁B. 液泡C. 线粒体D. 中心体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A. 细胞数目增多B. 细胞体积增大C. 细胞核分裂D. 染色体复制答案:B4. 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
A. 线粒体B. 叶绿体C. 细胞核D. 内质网答案:B5. 人体细胞内负责合成蛋白质的结构是()。
A. 核糖体B. 线粒体C. 高尔基体D. 内质网答案:A6. 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是()。
A. 细胞核B. 线粒体C. 内质网D. 核糖体答案:B7. 细胞分化是指()。
A. 细胞体积增大B. 细胞数目增多C. 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D. 细胞分裂答案:C8. 细胞凋亡是一种()。
A. 病理性死亡B. 细胞坏死C. 程序性死亡D. 意外死亡答案:C9.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周期的特点?()。
A. 细胞周期具有阶段性B. 细胞周期具有连续性C. 细胞周期具有同步性D. 细胞周期具有可逆性答案:D10.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
A. 细胞形态改变B. 细胞膜成分改变C.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D. 细胞代谢异常答案:C11.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主要区别在于()。
A. 细胞形态改变B. 细胞膜完整性C. 细胞核变化D. 细胞质变化答案:B12.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
A.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 细胞体积增大C. 细胞数目增多D. 细胞器数量增多答案:A13. 细胞衰老的特征包括()。
A. 细胞核体积增大B. 细胞内水分减少C.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14.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主要区别在于()。
A. 细胞形态改变B. 细胞膜完整性C. 细胞核变化D. 细胞质变化答案:B15. 细胞周期中,DNA复制发生在()。
微量物证检验试题及答案

微量物证检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微量物证检验中,下列哪项不是常用的检验方法?A. 光谱分析B. 色谱分析C. 显微镜观察D. 热分析答案:D2. 在微量物证检验中,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微量物证?A. 纤维B. 油漆C. 土壤D. 血液答案:D3. 微量物证检验的目的是什么?A. 确定物证的来源B. 确定物证的性质C. 确定物证的数量D. 以上都是答案:D4. 微量物证检验中,以下哪种方法不适用于检验纤维?A. 红外光谱分析B. 显微镜观察C. 热分析D. 质谱分析答案:D5. 微量物证检验中,以下哪种物质的检验结果不具有唯一性?A. 玻璃B. 塑料C. 金属D. 纤维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微量物证检验中,______分析可以提供物质的分子结构信息。
答案:红外光谱2. 微量物证检验中,______分析可以用于检测物质的组成。
答案:色谱3. 在微量物证检验中,______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物质的微观结构。
答案:电子4. 微量物证检验中,______分析可以用于确定物质的热稳定性。
答案:热5. 微量物证检验中,______分析可以用于分析物质的化学成分。
答案:质谱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微量物证检验中光谱分析的作用。
答案:光谱分析在微量物证检验中主要用于识别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结构,通过分析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特性,可以确定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2. 描述微量物证检验中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答案:色谱分析是一种分离技术,它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差异,实现物质的分离。
通过色谱柱的分离,可以检测到不同物质的保留时间,从而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 解释微量物证检验中显微镜观察的意义。
答案:显微镜观察在微量物证检验中用于观察物质的微观形态和结构特征,如纤维的横截面形状、颗粒的表面纹理等,这些特征有助于物证的来源分析和鉴定。
4. 阐述微量物证检验中热分析的应用。
物证技术学题库112-2-10

物证技术学题库112-
2-10
问题:
[填空题]摹写笔迹是指以被摹写人的笔迹为样本,通过()、()、()等手法,将薄的纸张套在被摹写的字迹上,逐笔逐字地进行()。
问题:
[填空题]摹写笔迹按手法不同可分为()摹写和()摹写。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简述直接摹写。
/ 同城聊天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简述间接摹写。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简述改用左手书写笔迹及其特征。
问题:
[填空题]改用左手书写后的笔迹虽然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但右手书写的()仍然在起作用,特别是书写的字数较多时,由于书写人的()和()的局限性,在左手笔迹中仍能反映出平常用右手书写的某些特征。
综合运用这些特征是识别左手伪装笔迹和认定书写人的重要依据。
问题:
[问答题,简答题]简述如何识别伪装字迹。
问题:
[填空题]书面语言特征主要包括()、()、()、()和()等。
《微量物证与毒物检验》课程考查练习题库(总结)

《微量物证与毒物检验》课程考查练习题库一、选择题(每题1分)1.下列哪一性质不属于微量物证的特点?()A.在现场出现的几率大B.容易受到污染C.难以发现和提取D.容易被犯罪分子销毁2.下列哪类物证不属于微量物证范畴?()A.冰毒B.油漆碎片C.粉尘D.纸张3.在采取现场微量物证的同时,还要注意采取( )。
A.比对样品B.空白样品C.嫌疑物品D.检材样品4.现场勘查时寻找和发现微量物证的重点部位有( )。
A.犯罪分子出入現場的出入口和所经过的路线B.犯罪分子和被害人的衣物及犯罪分子隐藏地C.犯罪分子和被害人的身体D.作案工具、遗留物及犯罪分子的触及物5.现场勘查时寻找和发现微量物证的重点部位有( )。
A.作案现场及现场周围B.犯罪分子和被害人的衣物及犯罪分子隐藏地C.犯罪分子的家中和工作地点D.犯罪分子出入現場的出入口和所经过的路线6.送检时必须遵循公安部《刑事科学技术鉴定规则》的要求,向被委托鉴定机关提交()。
A.公检法机关开具的鉴定委托书B.检材C.比对样品D.检验试剂。
7.微量物证检验可以达到的目的。
( )A.鉴定微量物证的种类、生产厂家、牌号、生产批次B.确定检材与比对样品是否来源于同一整体(同一认定)C.确定物证的化学组成D.确定检材与比对样品的化学组成是否相同8.在盗窃案件中,要检验现场采取的纺织纤维与从某嫌疑人衣服上提取的纺织纤维是否相同,则从现场采取的纺织纤维叫做()。
A.检材B.空白样品C.比对样品D.标准品。
9.一般物证在常温下保存,易挥发、易腐败变质的物证应()下保存。
A.低温下B.密封C.烘干D.通风处。
10.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化学检验法?()A.沉淀法B.气室法C.显微镜法D.显色法。
11.只能做出否定结论,不能作出认定结论的检验方法是()A.气相色谱法B.显色法C.形态检验法D.红外光谱法。
12.送检时必须遵循公安部《刑事科学技术鉴定规则》的要求,向被委托鉴定机关提交()。
检验员取证考试题库

检验员取证考试题库姓名:考试时间:分数:一、选择题(每题1分)1、实验室安全守则中规定,严格任何()入口或接触伤口,不能用()代替餐具。
A、食品,烧杯B、药品,玻璃仪器C、药品,烧杯D、食品,玻璃仪器2、滴定管的最小刻度为()。
A、0.1mlB、0.01mlC、1mlD、0.02ml3、仪器中的光源基本功能是()A、发光B、发热C、发射被测元素的特征辐射D、无很大的作用4、根据GB2760要求,食品添加剂加入原则是()A、未进行规定的产品可以加入防腐剂B、规定不得加入的即为不能添加的C、未对加入量进行规定的可任意添加D、未明确规定可加入的添加剂在相应的产品中不得加入5、食品产地应当按照行政区划标注到()地域。
A、省市级B、地市级C、市县级D、乡镇级6、高压蒸汽灭菌时,当压力达15磅,温度121℃时,维持时间( )。
A、10分钟B、20分钟C、30分钟D、25分钟7、利用冷藏进行保存的一个缺点是()。
A、冷藏不能杀死微生物B、冷藏不能降低微生物的代谢C、冷藏能延长保存期D、冷藏降低微生物酶的活性8、用马弗炉灰化样品时,下面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用坩埚盛装样品B、将坩埚与样品在电炉上小心炭化后放入C、将坩埚与坩埚盖同时放入灰化D、关闭电源后,开启炉门,降温至室温时取出9、在革兰氏染色时草酸铵结晶紫滴加在已固定的涂片上染色,一般染( ),用水洗去。
A、半分钟B、1分钟C、1.5分钟D、2分钟10、配制C(1/2H2SO4)0.1mol/L的标准溶液1000ml,下面做法正确的是( )。
A、量取5ml H2SO4缓缓注入1000ml水中摇匀B、量取6mlH2SO4缓慢注入1000ml水中摇匀C、量取8mlH2SO4缓缓注入1000ml水中摇匀D、量取3ml H2SO4缓慢注入1000ml水中摇匀11、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时,下面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放入的物品应留有蒸汽流通的空间B、器具与乳糖发酵管分开灭菌C、密闭容器,打开电源开关,加热至温度为121℃D、灭菌结束,待自然降到室温后开盖12、显微镜的构造有机械和光学部分,机械部分不包括下面的( )。
微量物证检验-刑事化验 课外练习方案和教师指导方案

课外练习方案和教师指导方案各章出具思考题,要求学生根据上课内容,结合书本上知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完成思考题,教师结合上课情况,采用上课提问或不定期抽查方式来检查学生对思考题目的完成情况。
第一章:绪论1.刑事化验的概念、作用和研究对象2.微量物证的概念和特点3.毒物与中毒的概念4.毒物按中毒剂量的分类5.哪些人具有物证鉴定资质6.鉴定人有哪些权力和义务7.受理鉴定的手续8.送检应注意的问题9.鉴定文书的形式有几种第二章:常用仪器分析方法1.了解常用于刑事化验的仪器有哪些.2.扫描电镜-能谱仪原理,掌握其特点及能进行什么样的检验。
3.色谱法的原理.薄层色谱原理及计算.4.掌握气相色谱仪-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及检验范围。
第三章:爆炸物和射击物分析1.爆炸的种类2.如何区分炸药爆炸和气体粉尘爆炸3.炸药的三个基本特征4.了解常见爆炸装置5.射击残留物如何形成,通常存在部位?6.射击残留物检验可以解决枪案现场的哪些问题。
第四章:纤维塑料橡胶分析1.常见纤维的光学特性和燃烧特性。
2.区分动植物纤维与合成纤维。
3.纱线的捻向及织物经纬表示方法。
4.常见塑料性状及燃烧特点。
5.塑料检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6.纤维、塑料、橡胶的常用检验方法有哪些?第五章:油类和涂料分析1.油的分类与组成成分2.油类检材特点及采取、提取3.掌握薄层色谱分析油类检材方法4.涂料的组成及检材采取5.了解涂料的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检验6.了解交通肇事现场物证提取及检验第六章:泥土和金属分析1.泥土组成,南北性质区别2.泥土物证采取时的注意点3.泥土物证常用检验方法4.金属物证特点、发现与采取5.金属物证常用检验方法第七章:文书材料分析1.文书材料包括哪些2.纸张检验的目的、任务与作用3.哪些案件需要纸张检验4.造纸用的植物纤维通常采用哪几种5.用抗水度法测定纸张的施胶度的原理及方法6.粘合剂检验要解决的问题7.粘合剂检材的特点及采取时的注意点。
法医物证学考试题(答案)

法医物证学考试题姓名记分一、选择题(单选):每题1.5分1.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遗传多态性现象。
()A.蛋白酶多态性B.糖的多态性C.抗原多态性D.DNA多态性2.有关理想群体的条件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群体无限大B.婚配随机进行C.有自然选择D.没有新的突变E.没有群体的大规模迁移3.下列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确定人类精斑。
( )A.精子找出法B.P30测定C.抗人精环沉试验D.中和法4.下列常见的检验中,哪一种不属于RBC酶型。
()A.ACPB.PGMC.ESDD.HP5.法医学常见的检材是( ),占80%以上。
A.血痕B.精斑C.唾液D.毛发6.琼脂糖免疫扩散试验中所用琼脂糖浓度为()A.2%B.0.2%C.20%D.0.05%7.唾液中含有大量水溶性ABH血型物质,常用()法测定。
A.吸收试验B.中和试验C.解离试验D.淀粉-碘试验8.亲子鉴定最主要依据( )。
A.孟德尔遗传规律B.妊娠期限C.性交能力及生育能力D.当事人的口供9.下列哪项不是免疫扩散试验的优点。
()A.可估计抗原含量B.适用于混浊检材C.易于保存、拍照D.操作简单、快速10.下列毛发中哪一种多呈S状弯曲或呈螺旋状。
( )A.腋毛B.睫毛C.阴毛D.头发11.人体几乎所有骨骼都有性别差异,但最明显的是()。
A.颅骨B.下颌骨C.骨盆D.四肢长骨12.精子的HE染色中,哪项正确( )。
A.头为蓝色,尾为红色B.头为红色,尾为蓝色C.头为紫红色,尾为紫蓝色D.头尾均为蓝色13.有关检材的提取方法中,哪种是错误的。
()A.小件物品整件提取B.体液用纱布提取并烤干C.要带空白对照D.勿用手摸,防止污染14.解离试验中,所用RBC悬液浓度和抗体分别为()。
A.2-3%,256倍B.1-2%,8倍C.0.2%,256倍D.0.5%,16倍15.抗人精环沉试验中,哪项不对()。
A.抗人精效价为1万倍B.抗人精加于浸出液之上C.做空白、已知对照D.黑色背景斜光下观察16.有关ACP,哪项正确()。
生物物证学考试题及答案

生物物证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物证学主要研究的领域是()。
A. 犯罪心理学B. 犯罪现场勘查C. 法医生物学D. 犯罪统计学答案:C2. DNA指纹技术最早应用于()。
A. 亲子鉴定B. 犯罪现场分析C. 疾病诊断D. 物种鉴定答案:A3.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物证的类型?()A. 血液B. 毛发C. 指纹D. 枪弹答案:D4.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目标是()。
A. 确定人类基因的精确序列B. 研究人类基因的功能C. 克隆人类基因D. 以上都不是答案:A5. 以下哪种技术不用于DNA分析?()A. PCR扩增B. 凝胶电泳C. 质谱分析D. 流式细胞术答案:D6. 线粒体DNA(mtDNA)与核DNA相比,其特点是()。
A. 线粒体DNA是双链的B. 线粒体DNA是单链的C. 线粒体DNA是母系遗传的D. 线粒体DNA是父系遗传的答案:C7. 以下哪种生物标志物不用于法医学鉴定?()A. 酶B. 蛋白质C. 脂质D. 核酸答案:C8. 以下哪种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微量DNA样本?()A. 常规PCRB. 定量PCRC. 微卫星分析D. 纳米技术答案:D9. 以下哪种情况不会影响DNA的稳定性?()A. 高温B. 紫外线照射C. 氧化应激D. 正常体温答案:D10. 以下哪种生物物证的采集和分析不需要考虑样本的降解问题?()A. 血液样本B. 组织样本C. 毛发样本D. 骨骼样本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DNA的提取和分析?()A. 样本的保存条件B. 样本的降解程度C. 样本的污染D. 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答案:ABCD12. 生物物证分析中常用的DNA标记技术包括()。
A.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B. 短串联重复序列(STR)C.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D. 线粒体DNA序列分析答案:ABCD13. 以下哪些是法医学中常用的生物物证分析方法?()A. DNA指纹分析B. 蛋白质指纹分析C. 酶活性分析D. 细胞学分析答案:ABCD14.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线粒体DNA的分析结果?()A. 样本的降解B. 样本的污染C. 线粒体DNA的拷贝数D. 线粒体DNA的突变率答案:ABCD15. 以下哪些是生物物证分析中可能遇到的挑战?()A. 样本量不足B. 样本降解C. 样本污染D. 技术限制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所有生物样本都可以用来进行DNA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易燃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等轻质矿物油沸点 怎样寻找、采集、包装、存放易 低,易挥发且成分复杂,加上火场高温作用,此类 燃液体残留物? 检材的提取与其他油脂物证检材的提取方法不同。
1.采集要迅速,因为爆炸物证很容易被破坏; 2.采集范围要大,因炸药爆炸瞬间产生巨大威力,使爆炸遗留物、爆 炸残留物等物证飞离爆炸中心; 3.要以爆炸物证现场分布的一般规律为指导,才能确保物证采集的准 确性和全面性; 4.因爆炸物证具有残留的微量性、形态的破碎性、分布的广泛性、存 在的隐蔽性等特点,采集爆炸案件微量物证必须认真仔细,确保物证 5.要准确定位,为准确分析罪犯作案方式、爆炸装置类型、炸药种类 提供物质保证。 6.在采集微量物证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直接物证。 7.要注意采集犯罪嫌疑人及其住处的物证:通过这些物证与现场物证 的比对检验可为破案提供有力的证据。 1.爆炸系列尘土的采集,应根据风向和现场情况,以炸点为起点,沿 同一方向,在距炸点0.5米、1米、2米、3米、4米、5米…处分别采集 等面积的表面浮土,采集面积不应小于50cm×50cm,如怀疑为高级炸 药 2.炸爆点炸尘,土则检采材集的面采积集应,在应80将cm回×填80土cm去以除上后,采如集现压场缩环壁境上条的件尘允土许。,四 3.爆炸残留物存在几率较高部位检材的采集,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采集那些污染少、自身杂质少、距离适当的物体表面上的尘土检材。 4.空白尘土的采集:在现场或现场附近、爆炸尘土无法到达的地方进 行空白尘土采集,用以比对检验消除空白干扰。 在交通肇事逃逸案现场对油漆涂料的采集: 1.对于较完整的涂料碎片,可用镊子夹取,放入样品袋或样品瓶中; 2.对于微小涂料,要整体送检。 3.找到嫌疑肇事车辆,应在嫌疑肇事车刮擦痕迹附近部位采集涂料, 若刮擦处已喷上新的涂料,则除在可能刮擦处周围提取涂料外,还需 要在可能刮擦部位的钢板连接处、交接缝中采集涂料,而且要用手术 刀 4.未从干漆的层涂底料部,挖用取玻或璃切棒取挑涂取料、的玻方璃法纸进粘行取提、取具,塞以试保管证包涂装料。物证的完 5. 提取对照涂料样品时,应提取未受损的涂料或未受污染的涂料。 对采集到的油漆涂料的包装: 1.提取的检材要盛装在透明胶卷盒或塑料袋、纸袋中; 2.检材和比对样本分别包装,避免各种污染及远离热源; 3.及时表明检材情况,特别应注明采集部位的名称; 4.对样品要注明提取车辆的名称和采集部位。 易燃液体残留物的发现和采集应集中在起火部位、起火点区域进行, 选择有可能附着纵火剂部位进行采集: 1.使用易燃液体探测器对起火部位、起火点区域进行仔细探查,当探 测器有反应则应对该地的检材重点采集,尤其是有气味的检材。 2.采集起火点区域地势较低部位的火场残渣、纵火剂不易挥发的下层 土、地板缝隙中泥土;在杀人焚尸现场还要采集死者的衣物、被褥等 3.仔细寻找可疑纵火剂盛装容器。
4.注意采集液体检材。
5.检材采集要及时、检材量要充足、采集空白对照检材。 易燃液体残留物的包装和保存:
1.采集后应放入磨口玻璃或金属密封罐中密封保存; 2.及时送检,若不能及时送检应把检材放在冰箱中低温保存。 1.对于较完整的涂料碎片,清洁表面后可直接检测; 2.对于微小涂料检材,先在立体显微镜下分离和挑选; 3.对于分层的涂料碎片在显微镜下用不锈钢手术刀轻轻刮取涂料的每 层,尽量提取出纯净的漆片膜层。 1.手枪射击,射击距离在50厘米内,射击残留物较多;1米以上,射击 残留物较少。射击残留物在握枪的手掌虎口处和食指外侧分布最多, 在 2.长衣枪袖(袖步口枪处、分猎布枪着)一射部击分,。残留物分布范围较大,射击者除手外, 脸部和头发中也会有残留物。 检验射击残留物可判断一个人近期是否打过枪或是否与枪击事件有联 系;认定弹孔及入射口;判断射击距离;判断枪弹种类。 1.根据分子式,该分子的不饱和度UN=1+8+(1-7)/2 = 6>4, 表示分子中 可能有苯基或者三键;
应遵守一定的检验原则。
。
11.微量物证案件的受理和检材及样本的接收、保 微量物证检验的检材和样品应如 管和检测后样品的处置应符合鉴定通则程序的规定 何处置? 。
12.微量物证鉴定中,常涉及油漆的鉴定,在油漆 试简述以上各个检验方法的检测 的检验过程中,通常包括以下方法:外观检验、显 内容。 微检验、红外光谱检验、X射线荧光光谱检验、扫 描电镜/X射线能谱等。
有强尖峰,2217cm-1有中等强度尖峰,2920cm-1附近
有一弱吸收带,并且在1380cm-1和1450cm-1处有两个
弱吸收带。
9.微量物证鉴定要依据相关国标或行标进行,其鉴 微量物证检验的检测报告一般应
定文书要符合司法鉴定通则的要求。
包括哪些内容?
10.根据微量物证鉴定通用规范, 微量物证的鉴定 试列举微量物证鉴定的检验原则
每个论述题可包含多个小问题
论述内容(以案例为主)
问题
1.微量物证是刑事案件和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很重 请列举微量物证分析的现代分析 要的物证,逐渐得到各相关方面的重视,随着科学 仪器的种类和各种仪展迅
速,给微量物证的检测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2.爆炸犯罪是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为及时 爆炸案件微量物证采集的要求有
20.玻璃物证在交通事故、入室抢劫、盗窃等案件 现有两块玻璃片样品,分别来源
中非常常见。玻璃是多种无机氧化物的混合物,种 于交通事故现场和嫌疑车辆,使
类非常多,常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能谱 用理化性质测试方法可以得到哪
仪等进行鉴别。
几种结论?
答案 1.显微镜技术 1)立体显微镜: ①立体显微镜对照明光的要求比较简单,可用普通的灯具照明; ②可观察物体自然的微观三维立体状态; ③主要用于样品的预检、附着物的分离提取、未知物的分类等。 2)偏振光显微镜 ①增加了上下偏光镜、载物台带有刻度并且可以360°旋转; ②主要功能为: a.普通的放大功能; b.只使用下偏光镜观察物质的形态、颜色、粒度、色散等; c.上下偏光镜同时使用观察物质的消光、干涉色等。 ③可对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的物质进行区分,还可对后者作进一步鉴 别,而且用量极其微量; ④是检纤维、聚合物薄膜、玻璃的重要仪器。 3)相差显微镜 ①可对微小颗粒本身进行放大,还可对颗粒的反差进行放大; ②有效区分待检颗粒与背景、同色物质、无色物质和种类相同的物质 。 4)金相显微镜 ①主要用于研究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用反射光照明; ②可对化学成分相同的金属物证作进一步区分; ③缺点:需对检材进行磨平和抛光,破坏检材,有的检材本身很小不 能进行抛光处理。 2. 扫描电镜显微镜-X射线能谱分析技术 ①放大倍数变化范围大且连续可调; ②检材用量少; ③图像分辨率高; ④图像景深大; ⑤可同时进行形态和成分分析; ⑥绝对灵敏度高。 3.色谱技术 1)薄层色谱法 ①适用面广,能分离分析各种类型的化合物; ②能同时进行多种样品的比对分析; ③分析灵敏度高; ④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⑤缺点:定性分析的可靠度不够;定量分析需用薄层扫描仪才能提高 2)气相色谱法 优点: ①分离率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常用于分离分析复杂的混合 物 ②;分析低分子化合物效果特别好。 缺点: ①对高分子化合物和热不稳定化合物的分析有困难。 3)高效液相色谱法 优点: ①应用面广,能够分析检测溶于流动相的化合物; ②流动相的选择范围较宽; ③灵敏度较高; ④定量分析的精密度好。 缺点: 分离效率不如气相色谱高,缺乏灵敏的检测器。 4.光谱分析技术 5.质谱技术以及一些联用技术 6.其他仪器分析技术 爆炸案件的微量物证采集要求如下:
留物。
检验射击残留物的作用是什么?
8.根据有机质谱,某待测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试根据红外吸收谱的峰位置和强
C8H7N。使用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对该物质进行测 度,推测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定,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在3030cm-1有一弱吸收带,在
1607cm-1和1508cm-1有中等强度吸收带,在817cm-1
有强尖峰,2217cm-1有中等强度尖峰,2920cm-1附近
8.根据有机质谱,某待测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试根据红外吸收谱的峰位置和强
C8H7N。使用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对该物质进行测 度,推测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定,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在3030cm-1有一弱吸收带,在
1607cm-1和1508cm-1有中等强度吸收带,在817cm-1
17.微量物证分析中经常涉及纺织品纤维的鉴别。 列举常见纺织品纤维的种类,以 及常用的定性检测手段。
18.纤维的鉴别包括对其形态特征的鉴别,以及对 现有一份车辆肇事事故现场提取
其理化性质的鉴别。通常,使用显微镜观察法鉴别 的服装纤维样品,以及从嫌疑人
形态特征,而传统的理化性质的鉴别方法主要包括 衣服提取的纤维样品,试论述如何
溶解法、燃烧法等。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相比与 通过傅利叶变换衰减全反射显微
传统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无损的优点。
红外光谱仪对两个纤维样品进行
比对,并鉴别纤维的材质。
19.微量物证的种类非常广泛,性质各不相同,因 简述不同性质的微量物证的包装 此微量物证的包装和保存应根据不同微量物证的性 方法。 质,选择适当的方法。
2.3500~3100cm-1范围内没有吸收带,表示没有N-H或者与三键碳直接 连接的H存在; 3.3030cm-1的弱吸收带为=C-H的伸缩振动,而1607cm-1和1508cm-1的 两个中等强度吸收带是由苯环的C=C骨架振动引起,因此可以确定苯 基 4.8的17存cm在-1;处的强尖峰是苯环上两个相邻氢原子的面外弯曲振动,说明 苯是对位取代; 5.2217cm-1的中等强度尖峰为CN键的伸缩振动,并且该基团与苯环相 连;2920cm-1附近的弱吸收带是甲基的C-H伸缩振动; 6.在1380cm-1和1450cm-1处的两个弱吸收带来源于甲基的C-H键弯曲振 动;因此,该化合物为对甲基苯甲腈。 微量物证检验报告中,一般应只对未知样品的检验结果,或者未知 样品与已知样品的比对结果进行报告,而不对未知样品和已知样品 是否有相同的来源进行判断和报告。如果要对两者有无相同来源进 行判断,必须要拥有该类样品的详细、全面的背景资料或相关数据 库及统计分析结果。 微量物证检验报告中,应说明检验采用的技术方法以及所用仪器设 备的名称。 微量物证检验报告中应附有样品或检材的全貌照片,必要时应附加 取微样量部物位证或鉴取定样的情检况验的原照则片包。括: 1.先宏观后微观; 2.先无损后有损; 3.先定性后定量; 4.需要时,应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以相互印证; 5.进行检验前应先将送检材料通过拍照等方法固定原貌; 6.根据送检材料的具体情况、检验方法进行取样,需要时图示说明 取样位置; 7.进行有损检验时应尽量选用破坏性小、消耗少的方法; 8.在比较检验过程中,应保证检材和样本检验条件相同; 9.在比较检验过程中,应根据送检材料情况,选择多个部位进行检 1.实验室应有检材和样品的接受、保管和检验后剩余样品处置的程 序,且该程序的应符合国家法律对物证的相关规定; 2.微量物证检验中遇到的样品多数为附着在其它物体(检材)上的 附着物,除样品外,检材本身也可能具有重要的物证价值。因此, 在从检材上发现、分离提取样品之前,应对检材全貌和取样部位进 行拍照; 3.火药、炸药、汽油、稀料等危险品检材的保存和处置方法应符合 国1.外家观对检该验类:危在险自品然管光理或的者相照关明规光定源。下,通过目视或者借助放大镜 等工具,对需检测的油漆的颜色、光泽、状态、宏观形态等特征进 行分析和比较; 2.显微检验:在照明光源下,借助显微镜,对需检测油漆的颜色、 光泽、外观形态、层数、微观形态等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 3.红外光谱检验:检测和分析比较需检油漆的主要成膜物质等的红 外吸收光谱特征; 4.X射线荧光光谱法或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发检验:检测和分析比 1.样品的前处理:使用挥发性溶剂,清除样品表面的灰尘和污染 物,待溶剂挥干后,对样品进行切片取样; 2.将车辆碰撞现场的油漆碎片样品,以及嫌疑车辆的油漆样品置于 体式显微镜下观测,对多层油漆样品,用手术刀分层提取后,分别 置于红外光谱仪上,分别扫描各自的红外光谱; 3.将现场提取的油漆碎片样品的红外光谱结果,与嫌疑车辆油漆样 品的红外光谱结果进行合谱比对,对比二者峰位、峰形、峰高等信 息; 4.根据比对结果,判断两个样品是否一致,还可以对嫌疑车辆的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