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阅读试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练习题 附答案

诗歌鉴赏练习题 附答案

诗歌鉴赏练习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孤山①谢枋得②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塑造了“小孤山”怎样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5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桑乾刘皂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注]①刘皂,咸阳人。

②咸阳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乾河在并州北约二百公里处。

(1)“客舍并州已十霜”中的“霜”字,可否换成“年”?请简述理由。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登鹳雀楼畅诸城楼多峻极,列酌恣登攀。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人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今年菊花事,并是送君还。

(1)该诗颈联的“围”字和“断”字用得妙,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请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分)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①,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1)有人说“惆怅”是该诗的诗眼。

若是,那它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5分)(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景与情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6分)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译文写作背景【唐】杜牧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译文写作背景【唐】杜牧

深秋帘幕千家雨, 落日楼台一笛风。
颈联 展现了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景象:一是深秋时节的密雨,像给上 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一是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 的笛声。两种景象: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有声有色,以略显悲凉的意象,勾 画出秋天特有的情韵,隐隐透露出惆怅、悲凉之情。 当诗人面对着开元寺水阁下这片天地时,这种虽非同时,然而却是属于同一地方获得 的印象,汇集复合起来了,从而融合成一个对宣城、对宛溪的综合而长久性的印象。 深秋、落日、雨和笛风,从句外看来何等纤丽,骨子里的是凄凉:在这片天地,在时 间的长河里,“六朝文物”不见、风景依旧的感慨,自然就愈来愈强烈了;客观世界 是持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却是有限的,这使“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 晚唐诗人,在自觉不自觉间透出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历史沉重感,精神是无奈的寂寞、 痛苦的苍凉。痛苦到了极点了,只好转而说景了。 此联为传诵千古的名句,一写所见之景物,一写所闻之声音;而“千”与“一”对, 以多与少相映成趣;“雨”与“风”对,以自然现象构成秋天情韵。宋代人魏庆之在 《诗人玉屑》中称赞为“双句有闻”,并与温庭筠的名句“羌管一声何处笛,流莺百 啭最高枝”一同誉为“锵金戛玉”。
译文
• 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 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 今,未发生什么变化。 • 敬亭山象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风,展开在宣 城的近旁,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 之中。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 哭,掺合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 • 深秋时节的密雨,象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 层层的雨帘;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 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 • 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 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
杜牧(803~852),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两人的成就都不限于怀古咏史一种题材, 而有多方面的建树。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继承了祖父杜佑以《通典》为代表的经世致用之 学,注意研究“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 书》),很想建功立业,有一番作为。在诗歌创作上,他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 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结合他的诗歌创作看,追求的是一种情致高 远,笔力劲拔的诗风。他不满当时诗坛的绮靡倾向,但他自己亦多绮情柔思,故而其诗能在俊爽 峭健之中,时带风华流美之致。他很强调创作的内容,主张 “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采章 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在其今存的500馀首诗中,有不少写现实政治和社会生活题 材。《感怀诗一首》针对藩镇割据而发;《郡斋独酌》有感国家的内忧外患,抒发了自己报国的 愿望;《河湟》诗对河西、陇右之地被吐蕃侵占久久不能恢复表示愤慨;《早雁》诗写因遭受回 鹘侵扰而流亡的民生哀怨: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 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阅读答案及解析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阅读答案及解析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阅读答案及解析.doc》在各个领域,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

大家知道什么...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dumu/650898.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安徽省淮北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安徽省淮北市202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汉语、方块汉字、毛笔和木材,是中国诗文和艺术(主要是绘画、书法和建筑)的主要感性物质工具,它们在制约乃至决定中国文艺的美学特征上,起了某种关键作用。

汉字的特征,已有了许多研究。

其中,我以为,理解因素突出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指事”“会意”是汉字组成的六大原则(“六书”)中的两大项。

汉字以部首、偏旁通过概念性的认知来把握字义,要求一种理解性的记忆。

从而,它使记忆中包含了很重要的理解性成分,即通过理解来记忆。

汉字非拼音的特征,文字与语音的脱节,使文字全凭记忆而认知,数千年世代相沿,便极大地训练了这种富于理解性的记忆力。

追求可理解性,是迄今为止汉字组词的原则特征,翻译外来词汇不用音译,而采“会意”“指事”,或虽有音译而逐渐为“意译”所替代,如资产阶级(布尔乔亚)、民主(德谟克拉西)、电脑(computer),这在世界所有的语言文字中,是罕见的。

汉字这种理解性的造词特点,使其具有相当大的自由度。

汉字是一音一字。

章太炎说:“单音语人所历时短……复音语人所历时长,是故复音语人,声余于念,意中章句,其成则迟;单音语人,声与念称,意中章句,其成则速。

”(章太炎《齐物论释》)章太炎由此竟推论出宗教之有无,这当然颇为牵强,但单音字与中国文学语言上的美学特征则显然有关。

例如,汉语单音字的常用字数量不多而自由组成的词汇量却不少,且因组成中含有理解因素,所以“成念”和言说的进行速度也的确可能会更迅速一些,从而,以少量的音组和词语涵盖大量的信息,对中国诗文的美学特征,如重精炼简洁和音乐性等等,无疑有重大意义。

同时,汉字的理解性又只是“性”,而非具体明确的概念意识,所以它非常灵活、多义、朦胧和不确定。

又由于所谓书画同源,汉字始终不完全摆脱原始的形象性(“象形”),这种“象形”或形象性并不是事物的如实描绘,而是某种概括性的感性抽象,这种感性抽象又非确定的图式构架,而是朦胧的形象性记号、符号,以诉诸直感。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唐诗译文及鉴赏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唐诗译文及鉴赏

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唐诗译文及鉴赏《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是由杜牧所创作的,诗人的情绪并不高,但把客观风物写得很美,并在其中织入“鸟去鸟来山色里”、“落日楼台一笛风”这样一些明丽的景象,诗的节奏和语调轻快流走,给人爽利的感觉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又名《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白话译文】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

敬亭山像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风,展开在宣城的附近,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

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合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

深秋时节的密雨,像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

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赏析】诗一开始写登临览景,勾起古今联想,造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气氛: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

这种感慨固然由登临引起,但联系诗人的经历看,还有更深刻的内在因素。

诗人此次来宣州已经是第二回了。

八年前,沈传师任宣歙观察使(治宣州)的时候,他曾在沈的幕下供职。

这两次的变化,如他自己所说:“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

”“重游鬓白事皆改,唯见东流春水平。

”(《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这自然要加深他那种人世变易之感。

这种心情渗透在三、四两句的景色描写中:敬亭山象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风,展开在宣城的近旁,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

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合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

高考古诗词鉴赏模拟训练试题50例(二)

高考古诗词鉴赏模拟训练试题50例(二)

高考古诗词鉴赏模拟训练试题50例(二)2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友人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诗人简介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

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

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

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

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

1.诗的前两句化用了那首诗中名句?这样写有何作用?2.诗的第三句中的“谁言”两字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1.化用了《诗经•秦风•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以此写出别时水边晚景,渲染气氛,突出一种冷意,衬托人物因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

使用引用(暗引)的修辞手法使诗句的内涵更为深厚(或内容更为丰富)。

2.“谁言”即“谁说”,也即“不要说”,句意为不要说从今晚起你我就要离别千里。

用“谁言”一反遗憾之意,从而表达出对友人的劝慰和对友情的执著(或情意之长、思念之深)。

2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诗人简介柳中庸,(生卒年不详)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

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

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

萧颖士以女妻之。

与弟中行并有文名。

与卢纶、李端为诗友。

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

《全唐诗》存诗仅13首。

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颔联主要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试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古诗题宣州开元寺水阁翻译赏析

古诗题宣州开元寺水阁翻译赏析

古诗题宣州开元寺水阁翻译赏析《题宣州开元寺水阁》作者为唐朝诗人、文学家杜牧。

其古诗全文如下: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前言】《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这首七律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

当时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

宣城城东有宛溪流过,城东北有秀丽的敬亭山,风景优美。

南朝诗人谢朓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杜牧在另一首诗里称为“诗人小谢城”。

城中开元寺(本名永乐寺),建于东晋时代,是名胜之一。

杜牧在宣城期间经常来开元寺游赏赋诗。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寺院水阁上,俯瞰宛溪,眺望敬亭时的古今之慨。

【翻译】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

敬亭山像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风,展开在宣城的近旁,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

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合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

深秋时节的密雨,像给上千户人家挂ORg上了层层的雨帘;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

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

【赏析】诗一开始写登临览景,勾起古今联想,造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气氛: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

这种感慨固然由登临引起,但联系诗人的经历看,还有更深刻的内在因素。

诗人此次来宣州已经是第二回了。

八年前,沈传师任宣歙观察使(治宣州)的时候,他曾在沈的幕下供职。

这两次的变化,如他自己所说:“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

”“重游鬓白事皆改,唯见东流春水平。

”(《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这自然要加深他那种人世变易之感。

这种心情渗透在三、四两句的景色描写中:敬亭山象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风,展开在宣城的近旁,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

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合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翻译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翻译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翻译
原文: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译文
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

敬亭山像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风,展开在宣城的近旁,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

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合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

深秋时节的密雨,像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

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

注释:
1 此诗作于文宗开成年间,当时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

城东有宛溪,城东北有敬亭山。

城中开元寺,原名永乐寺,东晋时建。

人歌人哭:指人生之喜庆吊丧,即生死过程。

《礼记檀弓》
2 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3 范蠡:春秋时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五湖。

4 五湖:旧说太湖有五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①
杜牧
【注】①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时。

八年前,他供职于沈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

②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一带。

(1)对杜牧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

”结合诗句分析在颈联中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谈谈对这首诗中“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一联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颈联“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展现了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景象:一是深秋时节的密雨,像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一是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

两种景象: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有声有色,以略显悲凉的意象,勾画出秋天特有的情韵,隐隐透露出惆怅、悲凉之情。

(2)诗中把宣城风物,描绘得很美,很值得流连,而又慨叹六朝文物已成过眼云烟,大有无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

这样,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自然就成了诗人怀恋的对象了。

第四联借对一代名臣范蠡的追慕而不可得,表达出仕途失落的惆怅;以似烟如雾的景语作结,更加重了惆怅之感。

也可以理解为因为仕途失落而产生归隐之念,故对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产生了追慕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