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王国维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间词话ppt课件

-
的也读然刻目地如之来词近一荷“形圆写
。是者本而前映画丰”站人“之一象”荷
自所身不。现一姿,立谓举多一可,叶
然得的破这在般神“了使”;”掬突用
真感特坏里读清韵风起“字更,;出“
切受征自雕者晰,荷 全,练写用其清
,
”
-
境
-
之然必所因难然之写此有有 境,合造大分二由实理写造 ,所乎之诗别者分二想境境 亦写自境人。颇。派与,,
由以商:生普著已世之奇昭哀。。有人子由王先同精沉。寅想
之脱,士之告述,不词节示思佥呜年之受之国生人义后斯恪而
思心惟之学天,谨可命,于而曰呼,恩先意维以咸,二古撰不
想志此读说下或举知寅诉无不,树尤怨生志碑一怀夫年今:自
,于独书,后有先者恪真竟忘宜兹思,之,帖死思岂,仁海由
历俗立治或世时生也,宰。。铭石有一陶非 见不庸清圣宁,
,
-
想 然 其 必 虚 想 故必其美 于 然 相 关 物 自 家 之 构 求 构 家 虽遗关术 文 其 限 系 , 然 , 法 造 之 之 也 写 系中 学 写 制 , 互 中 亦 则 , 于 境 。 实 、也 及 之 。 互 相 之 写 。 亦 自 , 又 家 限, 实故必然其虽,制 家虽从,材如亦之 。 理自而料何理处
-
之真举一水阳“幕美 神能。一面干叶遮成 理得”风清宿上》《 者荷此荷圆雨初词苏
,。 :
-
所谓“神理”,按王 国维的标准,就是作 者体物真切,由形传 神写得真切,从而使 作品给读者感染真切。 细赏“叶上初阳”等 十六字,可看出诗人 观察入微,雨后荷叶 上残留的“宿雨”, “初阳”照临其上的 闪耀,无不一一收入 眼底,托诸素笺。
千谛之学有。而之,数之因表之于以姓冶所 其能鄙华所王毋
的也读然刻目地如之来词近一荷“形圆写
。是者本而前映画丰”站人“之一象”荷
自所身不。现一姿,立谓举多一可,叶
然得的破这在般神“了使”;”掬突用
真感特坏里读清韵风起“字更,;出“
切受征自雕者晰,荷 全,练写用其清
,
”
-
境
-
之然必所因难然之写此有有 境,合造大分二由实理写造 ,所乎之诗别者分二想境境 亦写自境人。颇。派与,,
由以商:生普著已世之奇昭哀。。有人子由王先同精沉。寅想
之脱,士之告述,不词节示思佥呜年之受之国生人义后斯恪而
思心惟之学天,谨可命,于而曰呼,恩先意维以咸,二古撰不
想志此读说下或举知寅诉无不,树尤怨生志碑一怀夫年今:自
,于独书,后有先者恪真竟忘宜兹思,之,帖死思岂,仁海由
历俗立治或世时生也,宰。。铭石有一陶非 见不庸清圣宁,
,
-
想 然 其 必 虚 想 故必其美 于 然 相 关 物 自 家 之 构 求 构 家 虽遗关术 文 其 限 系 , 然 , 法 造 之 之 也 写 系中 学 写 制 , 互 中 亦 则 , 于 境 。 实 、也 及 之 。 互 相 之 写 。 亦 自 , 又 家 限, 实故必然其虽,制 家虽从,材如亦之 。 理自而料何理处
-
之真举一水阳“幕美 神能。一面干叶遮成 理得”风清宿上》《 者荷此荷圆雨初词苏
,。 :
-
所谓“神理”,按王 国维的标准,就是作 者体物真切,由形传 神写得真切,从而使 作品给读者感染真切。 细赏“叶上初阳”等 十六字,可看出诗人 观察入微,雨后荷叶 上残留的“宿雨”, “初阳”照临其上的 闪耀,无不一一收入 眼底,托诸素笺。
千谛之学有。而之,数之因表之于以姓冶所 其能鄙华所王毋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PPT课件

第6页/共16页
三种境界
间词话》
——《人
第7页/共16页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 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 伊消得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 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傅雷家书》
第3页/共16页
王国维认为,景多无限,情也说不 尽,“境界”本质上是“景”和“情”两 个元质构成的。但不论是客观的“景”, 还是主观的“情”,都是“观”——人的 精神活动的结果。“情”,“景”这种特 殊矛盾的多样化的对立统一,便形成千姿 百态,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作品。
境界是作家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 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画面。
第16页/共16页
第4页/共16页
原稿卷首 题诗
戏效季英作口号诗
舟过瞿塘东复东,竹枝声里杜鹃红。 白云低渡沧江去,巫峡冥冥十二峰。
朱楼高出五云间,落日凭阑翠袖寒。 寄语塞鸿休北度,明朝飞雪满关山。
夜深微雨洒帘栊,惆怅西园满地红。 秾李夭桃元自落,人间未免怨东风。
双阙凌霄不可攀,明河流向阙中间。 银灯一队经驰道,道是君王夜宴还。
三种境界三种境界确立确立志向和目标志向和目标努力努力探索和追求探索和追求实现实现理想和愿望理想和愿望第10页共16页三种境界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一、大师之光
王国维(1877— 1927),字静安,一字伯 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中国近代集史学家、 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 家、词学家、金石学家、 翻译理论家和文艺理论家 于一身的学者,国学大师。 是我国近代美学史上融中 西美学为一体的第一人。“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
在求索的道路上,不知走过多少弯路,经历多பைடு நூலகம்挫折,似乎 已经无法可想,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了。但回头一看,忽然发现 自己离目标已经不远,胜利已经在望了。
《人间词话》王国维(共23张PPT)

在创业治学的开始阶段,必须高瞻远瞩,视野开阔,耐得住寂寞孤独,而有所追
“求无我,之境有”偏目重理标性。的描同述,时客观认性清较强前。 要走过的道路,理清前人已有的成果。这是第一阶 段。 下面诗句属“有我之境”的是: ( )
关于《人间词话》和王国维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起风后云开月出,花被风所吹动,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的景象。 D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
▪ 人莫不有七情六欲,观景赏物莫不带有主 下。
物本无意,实乃诗人主观情绪的浸染(亦可提“移情”)。 宋祁 《玉楼春》
观上的一些色彩,形成文字,多表现为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①波纹迎客棹。
前者以一己之主观情感观物之境界;后者将一己之情融于万物之理观物之境界。 玉勒雕鞍游冶处,
“有我之境”;相对而言,灭绝掉主观情 楼高不见章台路。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陶渊明《饮酒》 你如何理解“无我”之
结庐在人境,而
说?这里明明有个悠然
无车马喧。
的诗人山。
山气日夕佳,飞 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
王国维所谓的“无我之境” 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 “无我”,而是指诗中景 物不带作者任何的主观感 情及个性特征
杜鹃声里斜阳暮。 居之恨到凄厉之景上。)一切外物都渗
驿寄梅花,
透着孤独、寂寞、无限凄婉之意。这些 是“有我之境”。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物本无意,实乃诗人主观情绪的浸染(亦可提“移 情”)。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求无我,之境有”偏目重理标性。的描同述,时客观认性清较强前。 要走过的道路,理清前人已有的成果。这是第一阶 段。 下面诗句属“有我之境”的是: ( )
关于《人间词话》和王国维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起风后云开月出,花被风所吹动,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的景象。 D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
▪ 人莫不有七情六欲,观景赏物莫不带有主 下。
物本无意,实乃诗人主观情绪的浸染(亦可提“移情”)。 宋祁 《玉楼春》
观上的一些色彩,形成文字,多表现为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①波纹迎客棹。
前者以一己之主观情感观物之境界;后者将一己之情融于万物之理观物之境界。 玉勒雕鞍游冶处,
“有我之境”;相对而言,灭绝掉主观情 楼高不见章台路。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陶渊明《饮酒》 你如何理解“无我”之
结庐在人境,而
说?这里明明有个悠然
无车马喧。
的诗人山。
山气日夕佳,飞 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
王国维所谓的“无我之境” 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 “无我”,而是指诗中景 物不带作者任何的主观感 情及个性特征
杜鹃声里斜阳暮。 居之恨到凄厉之景上。)一切外物都渗
驿寄梅花,
透着孤独、寂寞、无限凄婉之意。这些 是“有我之境”。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物本无意,实乃诗人主观情绪的浸染(亦可提“移 情”)。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10.1《人间词话》十则 课件(31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十单元

拓展延伸
谈谈你对王国维所说的”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 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的理解。
1.在创业治学的开始阶段,必须高瞻远瞩,视野开阔,耐得住寂寞 孤独,而有所追求,有目标。同时认清前要走过的道路,理清前人 已有的成果。 2.创业治学的过程中,要坚忍不拔,坚定执著,具有不怕艰难险阻, 不惜殚精竭虑无怨无悔的献身精神。 3.经过艰辛的探索和追求,终于获得事业成功,学业有成,理想实 现的无比喜悦和快慰。
第二则从什么角度谈“造境”“写境”的?二者 有何区别与联系?
从创作方法角度: “造境”是“虚构之境”,“写境”是写实之境,二者相互
渗透,艺术境界既要描写自然又要表现理想,是理想与写实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 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 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 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 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 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 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谢谢欣赏
第三则阐述了几层意思?
三层: 1.例举什么是”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2.二者的观物方式 3.二者的创造有难易之别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 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第三、四则谈论什么问题? 从主客体关系角度谈“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什么是“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作者怎样才能写出有境界的作品呢?
“大家”之作
开阔的胸襟和卓越的见识 沁人心脾——情深而动人 写景豁人耳目——景物特征分明,生动 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其辞脱口而出——言语的自然真切
《人间词话》PPT课件

“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 人。” ——梁启超
“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 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 一段异样的光辉”。 ——郭沫若
“中国近代之世界学者,惟王国维及陈(陈垣)先
生两人。”
——伯希和
“南方史学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学能疑古而 学问太简陋......能够融南北之长而去其短者,首 推王国维与陈垣。” ——胡适
六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 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 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 界。
评点
境界说是王国维文论思想的核心。这条给 境界下了一种界定(即含义)。王国维认为, 境界是真景物与真感情的辩论统一和生动的艺 术表现,是指景物与感情的内在统一和高度融 合。王国维重视诗歌中创作主体的真实情感, 便是对兴趣说和神韵说优点的继承和发扬,重 视诗歌中的真景物,便是打破了他们在文学的 审美实践中朦胧神秘的审美倾向,并且给文学 创作与欣赏切实明确的审美标准,这便克服了 前两者的缺点。
八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 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 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 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评点
优美和壮美,仅仅是在审美取向上不同罢了, 人们不能用价值来比较它们的高低。个人喜恶是无 法回避的,可在没的本质上,它们的地位应该是平 等的,且这种平等具有超越意义。这就是说,意境 不分大小,这种大小差别只存在于它所描绘的景物 上。世上有数不胜数的景物,人情也各不相同,它 们都能写成诗歌咏出来。如果掌控得好,当然就是 出色的文章词句,自然就产生了美妙的境界。
《 人 间 词 话 》
王国维(1877年—1927年), 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 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
人间词话ppt课件

亦必邻于理想
之故也。
10
第三、四则谈论什么问题? 第三则阐述了几层意思?
3.有有我之境, 有无我之 境。……
4.无我之境,人 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 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 壮也。
从主客体关系角度谈”有 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三层:1.例举什么是”有 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2.二者的观物方式
4
王国维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屡应乡试
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22岁,结识
“东文学社”主持人罗振玉,在其资助下于赴日本留
学。
1902年因病归国,执教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
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埋头文学研究,开始
“独学”阶段。
1924,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
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
——《傅雷家书》
2
3
大师之光
王国维(1877——1927),字静 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清秀才。中国近代集史学家、文学家、 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 家、翻译理论家和文艺理论家于一身 的学者,国学大师。早年研究哲学、 文学,受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和资产阶 级文艺思想影响。是我国近代美学史 上融中西美学为一体的第一人。著有 《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 词话》等美学作品。生平著有作品62 种,以《观堂集林》最著名。
24
第三、四则
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 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 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 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之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非不能写无我之 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含义。
《人间词话》教学课件 ppt--高中语文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 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 照彩云归。
《江城子·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 里孤魂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 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 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 处,明月夜,短松冈。
《青玉案》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 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 风絮,梅子黄时雨。
• 然二者颇难区别。大诗人所造之境, 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与理 想故也。
• 两者无高下之分,方法不同而已。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难点)
《人间词话》
——王国维
•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 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 独绝者在此。
• 何为境界?
• 何谓高格?
境界与高格
• 境界——“境”,意境;“界”指 精神的高度。“境界”合起来指具 有高度和深度的意境。
• 高格——崇高的格调,一种胸怀, 一种气度,一种情调。
造境与写境
• 造境——以主观之笔写虚拟之境。 (理想)
• 写境——以客观之笔写现实之境。 (现实)
赏析事例——造境和写境
苏幕遮·碧云天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 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 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 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情在景上,有我之境。 寓景于情,见情。
情在景下,无我之境。 寓情于景,见景。
迁移练习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片云天共起,永夜月同孤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 照彩云归。
《江城子·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 里孤魂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 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 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 处,明月夜,短松冈。
《青玉案》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 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 风絮,梅子黄时雨。
• 然二者颇难区别。大诗人所造之境, 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与理 想故也。
• 两者无高下之分,方法不同而已。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难点)
《人间词话》
——王国维
•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 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 独绝者在此。
• 何为境界?
• 何谓高格?
境界与高格
• 境界——“境”,意境;“界”指 精神的高度。“境界”合起来指具 有高度和深度的意境。
• 高格——崇高的格调,一种胸怀, 一种气度,一种情调。
造境与写境
• 造境——以主观之笔写虚拟之境。 (理想)
• 写境——以客观之笔写现实之境。 (现实)
赏析事例——造境和写境
苏幕遮·碧云天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 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 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 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情在景上,有我之境。 寓景于情,见情。
情在景下,无我之境。 寓情于景,见景。
迁移练习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片云天共起,永夜月同孤
8,《人间词话》ppt课件讲解

人间词话· 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 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 不悔,为伊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 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 公所不许也。 (节选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二六)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听读 (2)单读 (3)齐读 (4)默读 注意字音 激情吟读 细心品读 背诵积累 掌握节奏 整体感知 深化感知 巩固感知
译文
自古以来,凡是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 必然经过三种境界:“玉露凋伤,金风乍起,我 一夜无眠,独自登上高楼,望遍了通往远方的路 。”这是第一种境界。“日夜相思,容貌憔悴, 衣带一天天宽松,人一天天消瘦,但是,为了她 ,我将至死而无怨无悔。”这是第二种境界。“ 在人群里找了她千百遍,蓦然间一回头,却发现 她站在灯火冷落的角落里。”这是第三种境界。 这种语句,如果不是大词家、大手笔,无论如何 是写不出来的。但是就草率地凭这个意思去解释 各种词,恐怕晏殊、欧阳修等人也不会同意吧。
王国维与清华国学研究院
1925年,王国维受聘 任清华研究院导师 ,教授古史新证、 说文等,为“四大 导师”之一。 1927年6月,国民革 命军北上时,王国 维留下“经此世变 ,义无再辱”的遗 书,投颐和园昆明 湖自尽。在其50岁 人生学术鼎盛之际 为国学史留下了一 桩最具悲剧色彩的 “谜案”。
陈丹青《国学研究院》2001
五 经 十 此 义 世 只 之 无1905) 美学、文论、戏剧史(1906-1912) 文史之学(1913-1927) 生平著述62种,批校古籍逾200种, 留有《王国维遗书》(16册,上海古 籍出版社1983)。 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中国 现代学术的开创者。 文学研究代表作:《红楼梦评论》、 《人间词话》、《宋元戏曲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
明日落红⑧应满径。
注释: ①时为嘉禾小倅(cuì):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任嘉禾(今
浙江省嘉兴市)判官。嘉州,宋代郡名,即秀州。倅:副职。 这里指判官。②水调:曲牌名,相传为隋炀帝杨广所制,流 行于唐。③临晚镜:就镜自照而感伤衰老。④流景:似水年 华。⑤后期:瞻望未来。记:思念。省(xǐng):反思,省悟。 ⑥并禽:双栖的鸟类。⑦弄:摆弄。⑧落红:落花。
✓ 准确、鲜明、生动地描绘出了枝头红杏之众 多、纷繁,呈现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 寄寓了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 盎然的季节到来的欣喜之情,著一字而境界 全出。
张先① 《天仙子》 水调②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③ ,伤流景④ ,
往事后期空记省⑤ 。
沙上并禽⑥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⑦影。
整体把握: 讲了哪些内容? 如何编排?
宋祁 《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①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①縠皱:即皱纱,喻水的波纹。 ②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 “闹”是热闹的意思,作者运用了比拟的修
辞手法,化静为动,
冯延巳《鹊踏枝》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花不语”“乱红”,雨横风狂, 落花飘零,哀伤——因了独立黄 昏,惜春伤春的我(古代女子常 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泪眼问花, 花儿也飞去。有情之人,无情之 物都报以冷漠。反映词中女子难 言的苦痛。女子无人同情的怅然 若失之态,所以移情到景上。) 面对着雨横风狂、落花飘零的 “外物”而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
▪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出生。二十二
岁起,他至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 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 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 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 1901年赴日本留学。1906年随罗振玉入 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 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 间词话》等。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 维携生平著述3种。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 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处世。 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 1927年6月,王国维留下“五十之年,只 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 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其50岁人生学 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 彩的“谜案”。
到凄厉之景上。)一切外物都渗透 着孤独、寂寞、无限凄婉之意。这 些是“有我之境”。
砌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物本无意,实乃诗人主观情绪的浸染(亦可提 “移情”)。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弄”,是把弄、玩弄的意思,作者运用比拟的 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起风后云开月出,花被风所吹 动,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的景象。 ✓作者抓住大自然瞬间变化的现象,将无形之风暗 示于字面之外,写活了月下之花,细腻生动, ✓寄予了对美好景致的喜爱之情,著一字而境界全 出。
▪ 迁移:王安石《泊船瓜州》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陶渊明《饮酒》你如何理解“无我”
结庐在人境,
之说?这里明明有
而无车马喧。
个悠然的诗人吗?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王国维所谓的“无我之
采菊东篱下, 境”并不是指一般意义
悠然见南山。 上的“无我”,而是指
山气日夕佳, 诗中景物不带作者任何
飞鸟相与还。 的主观感情及个性特征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元好问《颖亭留别》
诗人以寒波白鸟的悠闲反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衬人事之仓猝。“寒波”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二句寄托了诗人的向往之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情波,、他白希马望,自融己入也那化画作面寒中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去。这意境中也有诗人自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我的个性。因为自己思归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的感心到急“切寒,波就澹特澹别”灵、敏“地白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鸟悠悠”了。元好问又何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尝是真的“无我”呢?只
文章主张
《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 它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人间 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 络,沟通全部主张。
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 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 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 发。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 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
是“我”没有直露而已。
我们读过的诗句中有写“无我之境”的吗?
▪ 柳宗元《江雪》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王维《鸟鸣涧》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王维《鹿柴》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关于《人间词话》和王国维
《人间词话》,青年们读 得懂的太少了;肚里要不是先 有上百首诗,几十首词,读此 书也就无用。……我个人认为 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 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 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一个人 没有性灵,光谈理论,其不成 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 专家也鲜矣!
——《傅雷家书》
▪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绿”本意为“绿色”,这里用做动词,还有“吹绿 了”的意思 ,作者将春风拟人化,增添了动态美,
▪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在和煦春风吹拂下,千里江岸一 片新绿的景象,把看不见的春风转化成鲜明的视觉形 象,写出了春风的精神,
▪ 表达了对江南春天美好景象的喜爱之情,为下文抒发 怀念故乡、思归心切做铺垫,也暗含重返政治舞台、 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的伤感。
秦观《踏莎行》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孤馆”“闭”,春寒袭人,杜鹃啼
桃源望断无寻处。
血,夕阳西下,无限凄婉——因了 饱受羁旅漂泊的我(贬谪之后,逢
可堪孤馆闭春寒, 春寒,感孤独,听杜鹃悲鸣,见夕
杜鹃声里斜阳暮。
阳西下。凄厉的气氛,“可堪”二 字刻画诗人自我形象。移谪居之恨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明日落红⑧应满径。
注释: ①时为嘉禾小倅(cuì):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任嘉禾(今
浙江省嘉兴市)判官。嘉州,宋代郡名,即秀州。倅:副职。 这里指判官。②水调:曲牌名,相传为隋炀帝杨广所制,流 行于唐。③临晚镜:就镜自照而感伤衰老。④流景:似水年 华。⑤后期:瞻望未来。记:思念。省(xǐng):反思,省悟。 ⑥并禽:双栖的鸟类。⑦弄:摆弄。⑧落红:落花。
✓ 准确、鲜明、生动地描绘出了枝头红杏之众 多、纷繁,呈现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 寄寓了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 盎然的季节到来的欣喜之情,著一字而境界 全出。
张先① 《天仙子》 水调②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③ ,伤流景④ ,
往事后期空记省⑤ 。
沙上并禽⑥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⑦影。
整体把握: 讲了哪些内容? 如何编排?
宋祁 《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①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①縠皱:即皱纱,喻水的波纹。 ②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 “闹”是热闹的意思,作者运用了比拟的修
辞手法,化静为动,
冯延巳《鹊踏枝》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花不语”“乱红”,雨横风狂, 落花飘零,哀伤——因了独立黄 昏,惜春伤春的我(古代女子常 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泪眼问花, 花儿也飞去。有情之人,无情之 物都报以冷漠。反映词中女子难 言的苦痛。女子无人同情的怅然 若失之态,所以移情到景上。) 面对着雨横风狂、落花飘零的 “外物”而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
▪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出生。二十二
岁起,他至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 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 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 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 1901年赴日本留学。1906年随罗振玉入 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 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 间词话》等。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 维携生平著述3种。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 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处世。 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 1927年6月,王国维留下“五十之年,只 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 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在其50岁人生学 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 彩的“谜案”。
到凄厉之景上。)一切外物都渗透 着孤独、寂寞、无限凄婉之意。这 些是“有我之境”。
砌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物本无意,实乃诗人主观情绪的浸染(亦可提 “移情”)。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弄”,是把弄、玩弄的意思,作者运用比拟的 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起风后云开月出,花被风所吹 动,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的景象。 ✓作者抓住大自然瞬间变化的现象,将无形之风暗 示于字面之外,写活了月下之花,细腻生动, ✓寄予了对美好景致的喜爱之情,著一字而境界全 出。
▪ 迁移:王安石《泊船瓜州》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陶渊明《饮酒》你如何理解“无我”
结庐在人境,
之说?这里明明有
而无车马喧。
个悠然的诗人吗?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王国维所谓的“无我之
采菊东篱下, 境”并不是指一般意义
悠然见南山。 上的“无我”,而是指
山气日夕佳, 诗中景物不带作者任何
飞鸟相与还。 的主观感情及个性特征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元好问《颖亭留别》
诗人以寒波白鸟的悠闲反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衬人事之仓猝。“寒波”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二句寄托了诗人的向往之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情波,、他白希马望,自融己入也那化画作面寒中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去。这意境中也有诗人自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我的个性。因为自己思归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的感心到急“切寒,波就澹特澹别”灵、敏“地白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鸟悠悠”了。元好问又何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尝是真的“无我”呢?只
文章主张
《人间词话》不同于当时有影响的词话, 它提出了“境界”说。“境界”说是《人间 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 络,沟通全部主张。
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 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 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 发。因此,“境界”说既是王国维文艺批评的 出发点,又是其文艺思想的总归宿。
是“我”没有直露而已。
我们读过的诗句中有写“无我之境”的吗?
▪ 柳宗元《江雪》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王维《鸟鸣涧》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王维《鹿柴》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
关于《人间词话》和王国维
《人间词话》,青年们读 得懂的太少了;肚里要不是先 有上百首诗,几十首词,读此 书也就无用。……我个人认为 中国有史以来,《人间词话》 是最好的文学批评。开发性灵, 此书等于一把金钥匙。一个人 没有性灵,光谈理论,其不成 为现代学究、当世腐儒、八股 专家也鲜矣!
——《傅雷家书》
▪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绿”本意为“绿色”,这里用做动词,还有“吹绿 了”的意思 ,作者将春风拟人化,增添了动态美,
▪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在和煦春风吹拂下,千里江岸一 片新绿的景象,把看不见的春风转化成鲜明的视觉形 象,写出了春风的精神,
▪ 表达了对江南春天美好景象的喜爱之情,为下文抒发 怀念故乡、思归心切做铺垫,也暗含重返政治舞台、 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的伤感。
秦观《踏莎行》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孤馆”“闭”,春寒袭人,杜鹃啼
桃源望断无寻处。
血,夕阳西下,无限凄婉——因了 饱受羁旅漂泊的我(贬谪之后,逢
可堪孤馆闭春寒, 春寒,感孤独,听杜鹃悲鸣,见夕
杜鹃声里斜阳暮。
阳西下。凄厉的气氛,“可堪”二 字刻画诗人自我形象。移谪居之恨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