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腹症的超声诊断

合集下载

小儿急腹症的超声诊断

小儿急腹症的超声诊断

#
急性阑尾炎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
病因
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旳急性炎症 自限性感染性疾病 小朋友及青少年多见 男多于女
临床体现
发烧及右下腹痛,似急性阑尾炎症状
#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
小儿急腹症旳年龄特点
新生儿期: 先天性畸形、肠闭锁、巨结肠 <2个月: 胎粪性腹膜炎、肠粘连 2个月~2岁: 肠套叠、嵌顿疝 2岁~学龄前: 肠蛔虫症、阑尾炎 较大小朋友: 阑尾炎、胆囊炎、胆石症
#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
病因:
以肠系膜动脉为轴心旳旋转运动不完全或异常
病理类型:
肠旋转不良 十二指肠第二段
超声压痛、腹肌紧张
髂腰肌、髂血管原则切面
炎症阑尾加压形态不变
#
急性阑尾炎
超声体现
增粗,外径>6mm
形状:“C”、“U”、“L”
管壁三层构造
粪石:声影
阑尾周围积液、腹腔积脓
CDFI: 增长 缺失
#
急性阑尾炎
注意
不经典阑尾炎: 网膜回声增强、汇集
腹腔积脓:
积液内密集点状回声
正常阑尾显示: 症状、内径
肠蠕动旳正常节律紊乱
#
肠套迭
好发年龄:
3个月~2岁,多见于4~10个月
常见分型:
回盲型、 回结型 回回结型、小肠型 多发型
#
肠套迭
临床体现
阵发性哭闹、腹痛: 肠痉挛
呕吐:
反射性 胆汁、粪汁
腹部包块:
右上腹
便血 :
果酱样
全身症状:
昏迷、休克
#
肠套迭
超声体现
低回声团: 短轴 靶环征
长轴 套筒征

儿童急腹症超声诊断标准

儿童急腹症超声诊断标准

超声检查是协助诊断小儿急腹症的手段之一,具有损伤小,速度快的特点。

急腹症是儿科门诊中较为多见的疾病,该疾病会严重危及孩子身体健康甚至还会危及生命。

因为急腹症有早期无典型症状、病程发展快的特点,而且这一类疾病误诊率很高,会使病情造成延误,因此很多大夫在患者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的时候,会通过让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来进一步协助诊断。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患者是否有梗阻或者脏器感染、出血等,对小儿急腹症诊断有很重要的辅助作用。

小儿急腹症诊断中超声的应用

小儿急腹症诊断中超声的应用

小儿急腹症诊断中超声的应用急腹症属于儿科常见疾病,起病较急,症状严重,大多以腹部包块、疼痛感显著等临床表现选择来院就诊。

因小儿年龄比较小,无法用清楚、准确地语言自述病情,所以就增加了医生诊断难度,故而易引发误漏诊情况,导致小儿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近年来,超声诊断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开始受到儿科领域的广泛关注,并开始成为越来越多儿科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虽然超声在儿童影像学诊断中的重要性愈加突出,但仍然有诸多家长对超声在小儿急腹症诊断中应用一知半解,为了让家长们正确认识超声检查,为家长们讲解关于儿童超声检查那些事儿,现就想通过这篇科普文让大家通俗易懂地去认识超声检查在小儿急腹症诊断中的小知识,让大家明白超声检查的重要性。

·超声诊断小儿急腹症优势·超声检查在小儿急腹症中应用越来越多,很多家长对超声检查操作仍有一些困惑,针对检查中的常见问题,非常有必要向大家科普超声相关应用知识。

超声检查是协助诊断小儿急腹症的重要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安全性好等优势,故而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因小儿急腹症早期症状不具有典型性特征,且病程进展速度快,所以就极易会导致该类疾病出现较高误诊率,以至于错过最佳疾病治疗时间。

鉴于这样的原因,很多医生在小儿出现呕吐、腹痛等症状时,会选择应用超声检查来协助诊断小儿疾病。

通过对超声检查的应用,能够观察到小儿有无梗阻、脏器感染、出血等情况,对诊断小儿急腹症具有积极价值。

小儿腹部超声检查主要包括肝、胆、脾、胰、肾、膀胱、输尿管、肠道等。

超声是一种无创伤,无辐射的检查手段,是目前最安全的检查方法。

目前已成为临床不可或缺的检查手段,对于儿童来说,已经是临床的常规检查,作为对疾病的初步筛查。

·小儿急腹症超声诊断方法·检查开始前,为了得到清晰的图像,会常规往患儿身上涂抹耦合剂,但是在对小儿检查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孩子哭吵着说:“我不要涂那个黏糊糊的东西……”也有一些家长会问:“那东西会不会对孩子产生危害?”在这里,我们要告诉大家,这其实就是医用耦合剂,医用耦合剂主要是由水溶性高分子凝胶组成,无味、无刺激,对人体无害,不会刺激小儿皮肤,用温水可清洗干净,并能够在检测时降低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充分保护接受小儿的身体健康。

儿科急诊腹部超声

儿科急诊腹部超声

儿科急诊腹部超声
• 肠套叠、阑尾炎、肠重复畸形、网膜及系 膜囊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肠道蛔 虫、肠旋转不良及肠扭转等
肠套叠
• 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 障碍。肠套叠占肠梗阻的15%~20%。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 类。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继发性肠套叠则多见于 成人。绝大数肠套叠是近端肠管向远端肠管内套入。
• 超声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寻找梗阻原因,常见原因:肠套 叠(最常见)、斜疝崁顿、粘连性肠梗阻、粪石、囊肿性 肠重复畸形、蛔虫性肠梗阻等等。
急性阑尾炎
• 正常阑尾一般难以显示。腹壁薄时可显示,表现:最内层 为线状高回声,为黏膜界面回声,中间呈低回声为肌层, 最外层为线状高回声,为浆膜与周围组织界面回声。阑尾 管腔直径小于6mm,壁厚小于2mm。 • 阑尾炎超声表现:阑尾纵切面呈蚯蚓或腊肠形肿胀,最大 外径大于6mm,管壁厚度大于3mm,短轴呈“靶环状”。
• 肠重复畸形
• 肠重复畸形
• 网膜囊肿
• 系膜囊肿
• 梅克尔憩室
先天性巨结肠(congenital megacolon)
• 又称无神经节细胞症,发病机理是远端肠管神经节细胞 缺如,或功能异常,使肠管处于痉挛狭窄状态,肠管通而 不畅,近端肠管代偿性增大,肥厚,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 肠道畸形。
• 多数发生在小儿出生后1~9岁间,表现为进行性排便困难、 便秘,有的每天呕吐或腹泻5~6次,随年龄增长便秘加重, 出现腹胀、腹痛,严重者有肠型和蠕动波。
• 超声表现: 1、肠腔扩大内径超过6.5cm以上,肠壁变薄,结肠瓣延长、弯曲,肠壁 动静脉血流减少。 2、肠腔内积粪呈不均匀强回声,边缘不整,积粪程度随病程加重,范围 扩大,肠蠕动极其微弱。 3、周围组织受累出现并发症,如小肠结肠炎、溃疡及直肠阴道瘘。 4、扩大的肠腔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的并发症,如输尿管受压,导致肾盂积 水。 5、晚期出现大量胸前积液、腹水,与长期营养不良有关。

分析小儿常见急腹症的超声表现

分析小儿常见急腹症的超声表现

分析小儿常见急腹症的超声表现急腹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儿童中,经常出现急性腹部疼痛或不适的症状。

超声检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出儿童急腹症的原因。

本文将分析小儿常见急腹症的超声表现。

1. 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急腹症。

在超声检查中,可以看到阑尾变形、增粗和液体积聚等表现。

此外,当阑尾的周围组织因感染而受到刺激时,也会出现炎症和水肿,这些都可以在超声图像中看到。

急性胆囊炎通常由胆绞痛引起,因此患儿可能会在右上腹部感受到剧烈的疼痛。

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胆囊墙壁增厚,胆囊内存在结石并有明显的胆汁淤积。

此外,在急性胆囊炎症状严重时,胆囊周围也可能会出现炎症反应,这些也可以通过超声检查显示出来。

3. 肠套叠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肠梗阻原因,它通常会引起腹痛和呕吐等症状。

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肠套叠的结构和位置,包括套入肠道和被套入肠道的部分。

肠套叠可以形成黏膜层、肌层和脂肪层等多个回声沉积层。

此外,超声检查可以检测套叠部位是否缺血、有无受损和梗阻等情况。

4. 肠扭转肠扭转是小儿的急腹症之一,它通常会引起严重的肠梗阻。

在超声检查中,可以发现肠道意想不到的弯曲和旋转,并且在扭转的位置上,肠壁可能会变厚。

此外,肠扭转也会引起术后充血和坏死等不良后果,这些情况在超声检查上也能显示出来。

5. 心包积液某些儿童疾病,如自身免疫病、感染或肿瘤等,可能导致心包积液的形成。

在超声检查中,可以发现积液累积在心包膜外并压迫心脏。

此外,在心包积液的情况下,会出现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的充血、肺静脉扩张和肺动脉的收缩等表现。

总之,小儿常见的急腹症在超声检查中都有特定的表现。

医生可以通过超声检查来快速发现问题所在,帮助儿童及时获得合适的治疗和救援措施。

小儿急性腹痛的超声诊断

小儿急性腹痛的超声诊断

小儿急性腹痛的超声诊断临床小儿疾病症状诊治过程中,小儿腹部急症属于较常见的一种,但由于存在家长并不是很了解小儿腹部急症的现象,所以存在家长对小儿腹部急症的相关超声诊断的临床检查方法,以及超声表现、疾病诊断等多方面缺乏正确认知,不利于小儿腹部急症的尽早检查诊断及治疗[1]。

故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儿腹部急症的有关超声检查方法、超声表现、超声诊断等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以期能为小儿家长提供部分与小儿腹部急症有关的诊断知识。

1.简要概括小儿腹部急症的特殊性家长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若小儿存在腹部急症的情况,往往会表现出焦躁、不安分以及蜷缩腹部并卧床不动和异常哭闹等状况,同时在小儿下地行走时,身体会向前屈,且较平时而言,速度较缓慢。

若小儿出现腹部急症,要是未发生爆发性症状,可能会存在血管意外,或穿孔的情况;而要是孩子的腹部急症出现发病速度十分快,并且症状恶化速度也非常快的话,可能为胰腺炎,或是存在坏死性小肠炎病症;而若呈现为渐变性发病,且发病速度较慢的话,考虑可能是阑尾炎的情况;若表现为阵发性发病现象并存在缓解期状况的话,可能存在肠套叠[2]。

在日常生活过程,孩子的年龄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小儿腹部急症的发生情况。

就新生儿来说,可能是存在先天性肠闭锁、畸形,或是巨结肠而导致腹部急症症状发生;≤260d龄期的婴儿可能是因肠粘连,或是胎粪性腹膜炎所引起的腹部急症;而60d到2岁的幼儿,则可能是存在肠套叠或嵌顿疝情况,因而引发腹部急症;2岁至学龄前儿童的小孩出现腹部急症,通常可能是存在肠蛔虫症,抑或是由阑尾炎而所引发。

学龄儿童或年龄较大的小孩出现腹部急症情况,通常主要由胆石症和阑尾炎等所引起。

但不管是处在哪一年龄段的小孩,家长都应时刻关注孩子的日常表现、行为、身体症状等,一旦发现孩子存在腹部急症情况,需及时带领孩子到医院进行超声检查诊断,通过进一步的临床超声检查与诊断,明确孩子急腹症类型,从而予以针对性治疗,避免孩子的身体健康、什么安全等受危害。

小儿急腹症超声诊断

小儿急腹症超声诊断

鉴别 诊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不同
①梅克尔憩室距盲肠4060CM: ②阑尾起始于盲肠。
梅克尔憩室
肠套叠
定义:
一部分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的一段肠腔内。
流病学特点
肠套叠
年龄特点
性别特点
居婴幼儿肠
梗阻原因首位
是婴幼儿特
有的一种疾病 健康肥胖儿 多见
80%发生于2 岁以下,发病 高峰4-10个月
男:女 3:2
原发性肠套 2岁以下 发作一次
阑尾穿孔脓肿形成
阑尾穿孔,阑尾腔萎瘪,阑尾周围及局部肠 间隙可见条片状低回声,系膜肿胀增厚,部分可 见脓肿形成。
2021/2/19
鉴别诊断
梅克尔憩室: 卵黄管肠端未闭合,为末端回肠的肠 系膜附着缘对侧有憩室样突起,以距离盲肠40-60cm常 见。
相同
①位置右下腹; ②有炎症改变时都表现为系 膜增厚; ③个别憩室形状与阑尾相同。
超声表现:
阑尾增大,回声减低,外径大于6cm 部分阑尾管腔内可见粪石回声 阑尾穿孔,化脓,肠系膜增厚,回声增高,腹腔内可见积液
阑尾炎分类
单纯性阑尾炎
阑尾外径多在1cm以内,粘膜增厚, CDFI:阑尾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化脓性阑尾炎
阑尾外径大于1cm,阑尾壁增厚或 变薄,阑尾腔内可见粪石
2021/2/19
急性发作 腹痛为主 外科疾病 手术治疗
3
1 2
小儿急性阑尾炎
发病率
年龄特点
性别特点
居小儿外科 急腹病之首
可发生于任何 年龄,高峰610岁,婴幼儿 发病率低,新 生儿罕见
男:女 3:2
病因特点:阑尾腔细小
管腔内粪石梗阻 细菌感染

儿童急腹症的超声检查

儿童急腹症的超声检查

儿童急腹症的超声检查随着分级加压超声检查技术的介绍及超声技术的不断前进,超声在评价可疑有急腹症的儿童中的作用已逐步增加。

超声的首要角色是表示出那些与急腹症状及征象有关的情况的本质特征,并且区分出哪些需要外科手术及哪些不需要外科手术。

本文对儿童腹部普通的而又重要的具有外科条件的超声评价进行了综述。

超声应用的指征,普通病变的超声特征及用于诊断的最佳超声技术均在本文提及。

超声技术掌握病人的症状,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数据是很重要的,可以集中在检查点并提高正确检查的可能性。

如果疼痛位于右上腹部,超声图像应集中看肝,胆囊,胆管,胰腺和右肾。

如果疼痛位于右下腹部,盲肠,小肠和骨盆器官应该详细检查。

这些区分多少有点是人工假设的,但能够在检查儿童急腹症疼痛中充当一个准则。

如果疼痛位于其他位置,检查也要相应的置于这些特定区域。

分级加压超声检查法分级加压检查技术被用来评价可疑阑尾炎,急性肠道疾病及肠系膜淋巴结炎。

线阵的或扇形的探头用来逐步加压右下腹部。

轻轻的逐步的压力作用于前腹壁可导致正常肠袢的位置移动和受压。

检查开始,要让病人用单个手指指出压痛或疼痛最大的点。

这种定位可以加速派遣向阑尾炎症的扫查,尤其是位置异常的阑尾,可以缩短检查时间。

扫查以鉴定升结肠的切面开始,升结肠是以包含有气体及液体的不蠕动的结构出现。

然后探头向下移向盲肠尖端,这里可能有阑尾出现。

逐步向盲肠尖端加压,可以将来自盲肠的气体和粪便类物质赶走并加强阑尾和远端小肠的显示效果。

正常的回肠末端是容易压缩的并能够展示活跃的蠕动。

腰肌和髂外血管应该能够鉴别出,因为阑尾就位于这些结构的前面。

要获取灰阶及彩色多普勒图像。

骨盆的超声检查儿童骨盆病理学的超声评估是利用膨胀的膀胱作为透声窗进行经腹检查来完成的。

膨胀的膀胱可以赶走位于盆腔的充满气体的肠道,从而使得超声可以透射盆腔更深的结构同时使卵巢和子宫更易显示。

大部分儿童的膀胱适度充盈通过口服液体即可完成。

如果患儿不能忍受口服大量液体,可以通过膀胱导尿术灌注消毒的液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重复畸形
超声表现
球形、管状 与肠壁共肌层 重复的肠管与肠管相连 重复的肠管血供来源于肠系膜血管
肠重复畸形
肠重复畸形囊肿的声像图表现
无回声,极少数囊内有少量回声,罕见有分隔 大多数呈球形或管状,局部囊壁蠕动。 一般比肠系膜囊肿小。 囊肿壁声像结构与肠管壁相同,由内层回声增加的粘膜和粘 膜下层与外围肌层的低回声组成,厚径约1~2mm
急性阑尾炎
超声检查
逐级加压 超声压痛、腹肌紧张 髂腰肌、髂血管标准切面 炎症阑尾加压形态不变
急性阑尾炎
超声表现
增粗,外径>6mm
形状:“C”、“U”、“L”
管壁三层结构
粪石:声影
阑尾周围积液、腹腔积脓
急性阑尾炎炎: 网膜回声增强、聚集
腹腔积脓:
积液内密集点状回声
胃、十二指肠降段以上扩张:新生儿 空肠上段膜状组织压迫和屈曲:超声无法显示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病因:幽门管壁肥厚、增生,管腔狭窄,梗阻 病理:
幽门壁各层组织均肥厚增大,其中以环形肌为主
局部增厚在胃的一端界线不清,在十二指端则界限分明 幽门部粘膜常有水肿和肥厚 幽门梗阻 胃腔扩大 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 胃出血
先天肥厚性幽门狭窄
临床表现:
呕吐: 生后2~3周 进行性加重 奶、乳凝块,不含胆汁
橄榄形肿块: 右上腹 营养不良: 晚期
先天肥厚性幽门狭窄
超声检查方法:
饱餐(饮奶、水) 安静状态下 仰卧位、右侧卧位 幽门管的横断面: 幽门管长轴切面: 结构、蠕动
超声表现:
均质低回声团:“宫颈征” 肌层厚 >4mm (正常<3mm)
十二指肠空肠连接处
空肠上段膜状组织压迫和屈曲 空肠第一段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临床表现: 生后反复呕吐,含胆汁,
大便,量较少, 血便,
上腹略饱胀
肠扭转
完全性肠梗阻
肠旋转不良是脐膨出最常见的并发症
超声表现
肠系膜上动、静脉位置关系异常: AO IVC CDFI:SMV围绕SMA旋转
肠扭转:肠系膜根部非均质低回声团 CDFI: 靶环征 螺旋状
小儿急腹症的超声诊断
小儿急腹症的特殊体征
婴幼儿:
异常哭闹,辗转不安或蜷卧不动
儿 童:
行走缓慢、身体前驱,家长背抱
小儿腹痛的起病方式
无任何症状,爆发性起病:
穿孔、血管意外
起病迅速,很快恶化:
胰腺炎、坏死性小肠炎
渐进性起病,缓慢加重
阑尾炎
阵发性,有缓解期:
肠套叠
小儿急腹症的病理特点
先天畸形 以肠道为主 局限疾病的泛化反应 进展快 不易形成板状腹、肌紧张不明显
便血 :
果酱样
全身症状:
昏迷、休克
肠套迭
超声表现
低回声团: 短轴 靶环征
长轴 套筒征
偏心 阑尾、息肉等
CDFI:
局部血流信号增加
缺血坏死时血流信号消失
肠套迭
注意
探头逐级加压法 应用CDFI 动态观察 区分回盲部
肠套迭
急性阑尾炎
分型
单纯性: 粘膜
化脓性: 浆膜层 早期腹膜感染
坏疽性: 阑尾壁迅速、广泛坏死 局限性脓肿
囊肿壁的肠壁样回声有助于与其他囊肿鉴别
肠重复畸形
美克尔憩室
最常见的卵黄管残留物 回肠中~远段之间肠系膜边缘 肠粘膜、胃粘膜、胰腺组织
美克尔憩室
梗阻型:
回肠、空肠套叠 肠梗阻症状
溃疡型:
异位胃粘膜分泌胃酸 无痛性反复便血
炎症型:
憩室炎 类似阑尾炎
ECT:锝99 异位胃黏膜
美克尔憩室
梗阻性: 粪石、蛔虫
阑尾积脓、坏死穿孔
急性阑尾炎
病生机制
淋巴组织
诱发炎症反应
阑尾腔狭窄
引流不畅
阑尾粘膜吸收水分
粪石
盲管 寄生虫、食物残渣堵塞
末端游离、活动度大 易激惹周围组织
阑尾动脉为终动脉 血运障碍 穿孔
急性阑尾炎
临床表现
转移性右下腹痛、呕吐、发热 麦氏点固定压痛、后期反跳痛 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CRP升高 发展快、易穿孔、腹膜炎
小儿急腹症的年龄特点
新生儿期: 先天性畸形、肠闭锁、巨结肠 <2个月: 胎粪性腹膜炎、肠粘连 2个月~2岁: 肠套叠、嵌顿疝 2岁~学龄前: 肠蛔虫症、阑尾炎 较大儿童: 阑尾炎、胆囊炎、胆石症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病因:
以肠系膜动脉为轴心的旋转运动不完全或异常
病理类型:
肠旋转不良 十二指肠第二段
肠扭转
继发性:肠腔内实质性病变或先天性畸形; 如息肉、肿瘤、过敏性紫癜、美克尔憩室内翻 及阑尾残端翻入
肠蠕动的正常节律紊乱
肠套迭
好发年龄:
3个月~2岁,多见于4~10个月
常见分型:
回盲型、 回结型 回回结型、小肠型 多发型
肠套迭
临床表现
阵发性哭闹、腹痛: 肠痉挛
呕吐:
反射性 胆汁、粪汁
腹部包块:
右上腹
正常阑尾显示: 症状、内径
急性阑尾炎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病因
回盲部肠系膜淋巴结的急性炎症 自限性感染性疾病 儿童及青少年多见 男多于女
临床表现
发热及右下腹痛,似急性阑尾炎症状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超声表现
右中、下腹成串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团 边界清,内部回声均匀,前后径>4mm CDFI:分支状血流信号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胃肠道蛔虫
蛔虫病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 肠道蛔虫病一般无症状,少数腹痛,肠梗阻,阑尾炎 一般因肠内容物、肠气干扰,难显示 要区别肠管壁的多层结构 注意扫查胆道
胃肠道蛔虫
肠重复畸形
病因
与肠壁结构相似的先天性结构重复,可能与肠管重复、 永存胚胎性憩室或迷走肠管性再通所致 发生在从食管到肛门的任何部位,最常见为回肠,其 次为胃 重复的肠管直接与正常肠管相连,位于肠管的系膜附 着侧,极少数游离于肠系膜内 重复肠管的血供来源于肠系膜血管
幽门直径 >14mm 幽门管长 >16mm(正常 <15mm ) 管壁蠕动消失 胃腔扩张
先天肥厚性幽门狭窄
注意:
长轴切面要正中 部分患儿的幽门肌壁呈不对称的增厚, 未形成典型的圈饼征 灵活使用不同频率的探头
先天肥厚性幽门狭窄
肠套迭
病因
肠管的一部分或连同其附近的肠系膜套入邻近的肠管
原发性:环状肌痉挛; 肠炎、腹泻、高热、饮食改变 肠功能紊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