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市场分析报告
国产玉米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仅在国内消费市场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显著的影响力。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国产玉米的市场分析,揭示其生产、消费、进出口等关键数据,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二、国产玉米生产概况1. 生产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9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为6.12亿亩,产量为2.58亿吨。
近年来,我国玉米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例约为22%,位居世界第二。
2. 产区分布我国玉米主产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黄淮海等地区。
其中,东北地区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成为我国玉米产量最高的地区。
3. 品种结构国产玉米品种繁多,主要包括甜玉米、糯玉米、饲料玉米、食用玉米等。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优质饲料玉米和食用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三、国产玉米消费市场分析1. 消费总量我国玉米消费总量逐年上升,2019年消费量为2.57亿吨。
其中,饲料消费占比最高,约为60%;食用消费占比约为25%;工业消费占比约为15%。
2. 消费结构(1)饲料消费: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饲料玉米需求量不断增长。
其中,猪饲料对玉米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家禽饲料。
(2)食用消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玉米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玉米食品主要包括玉米粥、玉米饼、玉米面条等。
(3)工业消费:玉米深加工产业快速发展,玉米淀粉、玉米酒精、玉米油等产品的消费量逐年增加。
四、国产玉米进出口数据分析1. 出口情况近年来,我国玉米出口量逐年下降。
2019年,我国玉米出口量为254万吨,主要出口到东南亚、非洲、中东等地区。
2. 进口情况我国玉米进口量相对较小,主要进口国为美国、阿根廷、乌克兰等。
近年来,我国玉米进口量基本保持稳定。
五、国产玉米价格走势分析1. 价格波动国产玉米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生产成本、供求关系、政策调控等。
近年来,国产玉米价格波动较大,2019年价格较2018年有所上涨。
2024年全球玉米产业链市场分析报告

摘要:本报告对2024年全球玉米产业链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报告首先介绍了全球玉米产业链的基本情况,包括种植、加工和销售等环节。
随后,报告对2024年全球玉米产量、价格、需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最后,报告对玉米产业链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一、全球玉米产业链概述玉米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用于人类食品、饲料、能源等领域。
全球玉米产业链主要包括种植、加工和销售三个环节。
种植环节主要涉及到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加工环节主要涉及到玉米粉、玉米油、淀粉等产品的生产,销售环节主要涉及到玉米的贸易和物流。
二、2024年全球玉米产量和价格2024年,全球玉米产量达到了约11.8亿吨,比去年增加了约3.5%。
其中,美国、中国和巴西是全球三大主要玉米产区,占据了全球玉米产量的近60%。
此外,乌克兰、阿根廷和南非等国家也是重要的玉米产区。
2024年,全球玉米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天气、政策、需求等。
天气变化对玉米种植和收割产生了重要影响,干旱和洪水等天气灾害导致有些地区玉米产量下降,进而导致全球玉米价格上涨。
政策因素也对玉米价格产生了影响,例如一些国家对玉米的出口限制、减少玉米的农业补贴等政策导致了玉米价格的波动。
三、2024年全球玉米需求2024年,全球玉米需求主要来自食品、饲料和工业生产三个方面。
其中,饲料是全球玉米需求的主要驱动力,占据了全球玉米需求的约70%。
此外,由于生物能源的需求增加,玉米在能源领域的需求也有所增加。
四、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几年,全球玉米产业链将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气候变化将对玉米的种植和生产产生重要影响,农民和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其次,全球玉米需求将继续增加,特别是来自饲料和生物能源领域的需求。
此外,科技创新将在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改善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2024年全球玉米产业链市场呈现出产量增加、价格波动以及需求增长等特点。
玉米市场分析

玉米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仅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也是许多畜禽的重要饲料。
全球玉米产量居粮食作物之首,市场需求量巨大。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玉米的市场状况存在一定差异,需要对各国玉米市场进行详细分析。
二、全球玉米市场分析1. 玉米产量分布全球玉米主要产地包括美国、中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产区。
各国的玉米产量受气候、土壤、农业政策等因素影响,产量波动较大。
2. 玉米需求预测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玉米的需求持续增长。
玉米不仅用于食品加工,还广泛用于畜禽饲料、工业原料等领域。
未来几年,全球对玉米的需求呈现增长态势。
3. 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美国、巴西等国是主要的玉米出口国,中国、日本等国是主要的玉米进口国。
玉米的国际贸易对全球玉米市场有着重要影响,需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形势。
三、中国玉米市场分析1. 产量和需求情况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玉米产量居世界前列。
中国的玉米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畜禽饲料等领域,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玉米需求呈现增长趋势。
2. 政策影响中国的农业政策对玉米市场有着重要影响,政府的支持政策和市场调控措施影响着玉米种植者的生产行为和市场供给情况。
3. 市场价格波动分析玉米价格受供求关系、国际市场影响等因素影响,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需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变化,及时调整策略。
四、市场风险预警1. 气候因素天气变化对玉米生长影响巨大,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玉米产量减少,需关注气候风险。
2. 地缘政治影响国际贸易政策、跨国合作等因素对玉米市场有较大影响,需关注地缘政治风险。
3. 市场需求变化消费者需求、产业政策等因素可能导致市场需求发生变化,需及时调整市场策略,应对市场风险。
以上为玉米市场的分析报告,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玉米市场的状况。
2024年云南玉米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云南玉米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云南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大省之一,玉米是云南的主要农产品之一,玉米市场的发展对于云南农业和农民的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云南玉米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市场状况,为相关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互联网搜集信息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和实际情况,为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材料。
3. 云南玉米市场概况3.1 产量根据调研数据,云南的玉米年产量约为XXX吨。
云南的适宜气候和土壤条件使得这里的玉米产量相对较高。
3.2 销售市场云南的玉米主要销往内地的一、二线城市以及一些沿海地区。
随着云南交通网络的改善,玉米销售市场越来越广阔。
3.3 价格云南玉米的平均价格为XXX元/吨,价格相对较稳定。
然而,玉米产量的波动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4. 云南玉米市场的挑战与机遇4.1 挑战•供需失衡:玉米市场供需失衡是当前云南玉米市场的主要挑战之一。
供应过剩导致价格下跌,农民收入下降。
•市场准入壁垒:一些地区对云南玉米的进口采取了限制措施,限制了云南玉米的市场准入。
•产品质量标准:云南玉米的质量标准相对较低,这限制了云南玉米的进一步发展。
4.2 机遇•农产品多元化: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对农产品质量和品种的需求日益增加,云南玉米可以发展出特色品种,满足市场需求。
•科技创新: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如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等,提高玉米产量和农作物质量。
•进一步开放市场:通过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扩大云南玉米的市场规模。
5. 市场发展建议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市场发展建议:•加强玉米市场信息化建设,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便于决策和资源配置。
•推动云南玉米的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拓宽市场销售渠道,积极开拓新市场,提高云南玉米的市场占有率。
玉米行业分析报告三篇

玉米行业分析报告三篇玉米(Zea mays L.)是禾本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又名苞谷、苞米棒子、玉蜀黍、珍宝米等。
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它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
下面是整理的一些关于玉米行业的文章,期望对你有所帮助。
玉米行情分析今年以来,玉米期货连续8 个月持续走高,由1 月份的1900 点开头上涨,7月31 日冲高到2366 点,创6 年来的高,年内涨幅达21.56%。
南方玉米按种植时间的不同,分为春季玉米和夏季玉米两种,眼下正是春季玉米的收获季节。
上周,大连玉米消灭反弹,但不改季节性调整格局。
消息上,东北玉米有倒伏的报导;根本面,政策粮出库加快,同时粮马上上市,因而供给步入宽松阶段。
上周五,玉米主力2101 合约收于2296 元/吨,周跌幅29 元/吨。
国联期货分析师吉明向期货日报记者表示,尽管美中关系存在很大不确定,但中方进口美国谷物的承诺照旧进展着。
消息上,东北玉米因台风而消灭倒伏现象,市场担忧产量和质量消灭下降。
但这是局部性的,后期贸易商出库量将渐渐增大,加上10 月份东北玉米上市顶峰,供给应当充分。
仓单方面,截至9 月3 日,大连玉米的注册仓单为33.5 吨,较前周略减0.2 万吨。
“现货方面,南北港口报价消灭波动式回落。
截至9 月3 日,北方锦州港二等以上水分15%的玉米平舱价为2240—2260 元/吨(周环比-30 元);南方广东蛇口港报2300—2320 元/吨(周环比-50 元)。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7 月份全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4.8%,同比增长13.1%。
这是自2023 年4 月份以来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可以预见,随着生猪产量快速恢复,饲料需求必将显著增长。
据USDA8 月最数据,预估2023/2023 年度我国玉米产量为26000 万吨(-77 万吨),需求量增加300 万吨至27700 万吨,产需缺口扩大至1700 万吨,估量期末库存下降1002 万吨至19405 万吨(库/消比为70%)。
玉米市场需求分析报告

玉米市场需求分析报告一、市场概况玉米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工业原料等领域。
本报告将针对玉米市场的需求进行详细分析,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二、需求概述1. 食品行业需求玉米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
玉米面、玉米油、爆米花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因此,食品行业对于玉米的需求量一直稳定增长。
2. 饲料行业需求作为主要的饲料原料之一,玉米在饲料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玉米的高能量含量和良好的消化性能,使其成为畜禽饲养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玉米饲料需求持续增加。
3. 工业应用需求除了食品和饲料行业外,玉米还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玉米淀粉被用于制造精细化工产品,玉米乙醇可作为燃料应用于能源行业,玉米纤维则用于纺织品和纸张制造。
随着工业的发展,对于玉米的工业应用需求也呈现增长趋势。
三、需求推动因素1. 人口增长与变化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
人口增长带动食品需求的增加,从而促进了玉米市场的需求增长。
2. 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食品、饲料和工业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
玉米作为重要原料之一,需求量也相应增加。
3. 消费习惯变化人们对于健康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玉米作为一种天然无污染的农产品,其健康价值逐渐受到重视,从而推动了玉米市场的需求增长。
四、需求预测与展望根据当前市场情况和需求推动因素,可以预测未来玉米市场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农产品消费结构的升级,玉米市场的需求将会继续提升。
结论本报告从食品、饲料和工业应用等角度对玉米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得出玉米市场需求量将保持稳定增长的结论。
相关行业可以根据本报告的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生产和市场策略,以满足市场需求。
2024年玉米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玉米市场调查报告1. 背景本报告对玉米市场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当前玉米市场的情况和趋势。
通过分析市场规模、供需关系、价格变动等指标,为投资者和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2. 市场规模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玉米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当前全球玉米种植面积约为XX万公顷,总产量达到XXXXX吨。
此外,玉米是许多国家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其产值在农业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
3. 供需关系在供给方面,玉米的主要生产国包括美国、中国、巴西等。
这些国家的高产量对全球玉米市场供应起到决定性作用。
此外,近年来,一些新兴产玉米国家也逐渐增加了其产量。
在需求方面,玉米是许多国家的主要粮食之一,同时也被广泛用作饲料和工业原料。
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和粮食消费需求使得玉米市场的需求保持稳定增长。
4. 价格变动玉米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供需关系、政策调整、天气条件等。
过去几年,玉米价格呈现出波动增长的趋势。
尽管供应量增加,但需求的快速增长使得价格保持相对稳定。
近期,一些国家对玉米贸易进行了限制和调整,进一步影响了玉米价格的变动。
此外,天气灾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玉米种植和收成,对价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5. 市场前景未来,预计全球玉米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一方面,全球人口增长和粮食需求的增长仍然是主要驱动因素。
另一方面,玉米的可替代性较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应对其他粮食和原料的不稳定供应。
此外,新兴产玉米国家的不断崛起将增加市场竞争,可能会对传统玉米生产国的市场地位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投资者和决策者需要密切关注全球玉米市场的发展,并灵活调整策略。
6. 结论本调查报告对玉米市场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结论:•玉米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市场规模庞大;•玉米市场的供需关系紧密,供应量增加但需求快速增长;•玉米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过去几年呈现波动增长;•全球玉米市场的前景较为乐观,但需密切关注市场竞争和政策调整。
2023年中国玉米供需状况及市场形势分析报告

下降12.1%。2. 中国玉米市场2022年呈现震荡上行趋势 , 全年平均价格上涨4.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玉米市场在2022年呈现震荡上行的趋势 。年初价格为1907元/吨 ,年末价格为2007元/吨 ,全年平均
价格为1956元/吨 , 同比增长4.4% 。3. 中国玉米: 进口增出口稳
预计未来几年 , 中国玉米进口量将持续增长 , 出口量将保持稳定。
演讲人:ben
2023/9/11
中国玉米供需状况及市场形势分析
" 中国玉米供需状况及市场形势分析 ,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
logo/company
TEAM
中国玉米供需状况 中国玉米市场形势 中国玉米价格走势 中国玉米政策环境
01
中国玉米供需状况
Supply and demand situation of corn in China
中国玉米供需状况
1. 中国玉米供需平衡
2016年至2021年 , 中国玉米总产量从1.3亿吨增加到1.4亿吨 ,而进口量从0. 1亿吨增加到0.2亿吨 。出口量
2. 中国玉米种植面 则从0.05亿吨减少到0.03亿吨 。因此 , 中国玉米的供需状况基本平衡 。 积缩减 , 供应依赖进口
尽管中国玉米总产量稳定 ,但由于土地和水资源有限 , 中国玉米的种植面积在过去五年内从1. 1亿公顷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市场分析报告导读:本文玉米市场分析报告,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玉米市场分析报告(一)中国2008年第二季度玉米市场稳中走高,主要原因是北粮南运导致东北玉米货源减少;小麦价格高开高走,替代现象减少;燃油价格的上调以及柴油供应告急推动运费上涨;中国CPI的不断攀升,支撑玉米价格保持高位坚挺。
随着农户手中存粮不断下降,养殖业不断恢复,预计短期内玉米市场仍将保持高位震荡走势。
一、2008年第二季度玉米行情总体回顾1、整体价格行情震荡走高2008年第二季度国内玉米市场价格一改第一季度整体趋弱的走势,价格稳步走高。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玉米价格可谓是一年一个台阶,并且第二季度基本都呈现稳中有升的局面,2008年波动明显比前两年频繁。
4月初4月底5月底6月底7月8日比4月初现货平均价格1691 1705 1756 1772 1779 +5.23%玉米价格指数129.97 131.05 134.97 136.2 136.74 +5.23%第一阶段由此可见,国储收购力度加大对于玉米价格的推动作用。
同时,随着华北粮源水分下降,自2月下旬开始当地国储收购力度加强,无疑成为当地玉米价格上涨的推手之一。
2、农户惜售心理普遍较强,售粮时间有所延迟。
由于上一年新季玉米“上市越晚越赚钱”的现象给农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1/12年度新粮上市之初,农户惜售心理仍较强,部分农户已经将优质玉米“颗粒归仓”,等待5、6月份销售。
支持农户延后销售的理由:其一,今年东北降雪偏少,玉米水分下降较快,利于农户保管;其二,近年来,国家对一些产粮大县的玉米储存仓实行补贴,加剧了农户售粮延迟的现象,而这一情况在我省尤为明显。
3、深加工企业不断提高玉米收购价。
今年一季度,为获取粮源,东北大部分深加工企业不断提高玉米收购价。
截止3月末,我省中粮生化榆树公司玉米挂牌价格为2220元/吨,水分14%,折扣1:1,较年初上涨100元/吨,日收购量1000吨;四平天成公司玉米挂牌价2320元/吨,折扣比1:1.2,上涨120元/吨,日收购量数百吨。
究其主要原因:一是东北玉米产区玉米存量不断消耗,农户较为惜售;二是加工企业库存相对紧张,面临阶段性补库需求。
在库存偏低的当下,企业补库意愿比较强烈;三是受东北产区及南北港口玉米价格上涨带动。
截止3月末,东北地区玉米价格相对春节前已经上涨100元/吨以上;北方港口玉米主流平舱报价2520元/吨,较春节前上涨150元/吨以上;四是各收购主体看涨心理较强,收购趋于积极。
4、养殖、饲料消费进入传统淡季,“低消费”与“高价位”难以匹配。
一方面,春节过后是养殖业的传统淡季。
有关数据显示,3月14日全国生猪出厂均价为15.81元/公斤,环比降幅为6.78%,猪粮比价自1月中旬开始连续回落至目前的6.59:1,跌幅达到11.4%。
同时,自繁自养出栏头均盈利回落至280元/头,加之面临仔猪价格和饲料成本的高企,同时受到疫情的影响,养殖户补栏量并没有出现明显增加;另一个方面,为迎合节日消费,每年春节前国内养殖业均会经历一轮畜禽大批量出栏,此后国内畜禽存栏量相对偏低直接将饲料行业引入传统消费淡季。
今年同样如此,一季度,消费率先启动的南方港口饲料企业在春节过后集中补栏之后,采购步伐有所放缓,从而导致东北港口玉米价格水平缺乏需求的持续推动。
此外,华北、南方不少销区小麦替代比例依旧维持在较高水平也限制了国内玉米使用量。
5、华北局部玉米品质堪忧,与东北玉米间的比较优势弱化。
去年因小麦迟收和秋季收获期间阴雨连绵不仅推迟了华北玉米的收获时间,也导致不少地区玉变在收获间已经感染田间霉菌,华北玉米质量参差不齐,霉变情况甚至导致去年关内饲料企业到东北采购玉米的时间较往年提前1-2个月。
今年一季度,价格低廉的华北玉米已吸引了不少中间商和饲料企业前往采购。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春季气温的回升,山东、河南等地玉米霉变问题将更为突出,影响饲料企业批量使用,其与东北玉米间的比较优势也相对弱化。
何况,2月中下旬开始,华北玉米价格已经出现触底反弹,局部地区低价玉米上市进度较快。
二、后期国内玉米市场形势分析(一)政策因素1、国储拍卖对市场冲击料将有限。
虽然今年二季度国储拍卖可能成为玉米市场阶段性利空因素,但鉴于国储库存较低、国内玉米市场供求关系继续趋紧的现状,前期其收储玉米将大部分流入储备库。
由此可见,既便后期国家进行拍卖,其市场供应量也可能有限,对市场价格产生冲击料将不大。
2、政策调控已成市场关注焦点。
2011年上半年,由于玉米价格居高不下,国家于4月下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玉米深加工产业进行调控,包括严格限定深加工玉米用量、责令手续不全的企业停建停产、暂停深加工企业收购玉米增值税抵扣政策以及收紧非储备企业玉米收购的信贷资金等。
鉴于目前国内玉米持续走强的态势,国家对深加工企业收购是否会再次出台限制政策,已成市场关注焦点。
(二)市场供求因素1、玉米上市量局部趋增,优质玉米延后销售倾向明显。
3月下旬以来,受气温升高以及农民卖粮习惯的影响,东北、华北部分产区农户玉米上市量较前期有所增加。
一般来说,春耕或者华北麦收以前农户会卖出一部分存粮,一方面为新季播种筹措资金;另一方面,为新收谷物腾出储存空间。
据了解,目前我省、山东部分地区农户惜售心理较前期有所改观。
不过,鉴于不少农户储存条件较好,在新粮上市初期早已将优质玉米颗粒归仓,因此今年东北产区优质玉米延后销售的倾向可能更甚至于往年。
2、国内饲料消费趋于升温,推动玉米价格上行。
根据养殖业的一般规律,在经历了春节后的阶段性低谷和补栏逐步恢复以后,二季度国内饲料消费量趋于回升,并有利于国内玉米消费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2012年初国内家禽养殖业重回亏损区间,养殖户补栏热情下降,但在2011年高利润的刺激下,自去年四季度开始,国内能繁母猪比例稳步抬升,据了解,生猪存栏量同比增加近一成。
考虑到目前国内华北和南方销区禽料中小麦替代玉米比例普遍高达50%以上,部分企业的鸭料中更是以完全替代。
相对而言,猪料中小麦替代比例较低,预计二季度国内猪料消费增长对玉米需求的推动将更为明显。
3、小麦替代玉米已颇具规模,整体比例进一步上升空间有限。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玉米价格屡创新高,小麦走势相对稳定,后者比价优势明显,小麦替代玉米水平达到历史高位。
其中华北及南方不少饲料企业的小麦采购量已远超玉米,小麦在饲料中的替代已“常规化”。
除目前河北、山东少部分地区小麦替代玉米数量有增长趋势之外(因此前上述地区价差不足50元/吨,不适于批量替代),全国多数地区小麦替代比例已达到极值,替代比例进一步上升空间有限。
4、进口玉米不太可能大幅增加,对国内玉米市场影响不大。
近两年来受国内玉米消费增加的影响,国内开始较大批量的进口玉米,从而引发了市场对国内玉米进口数量后期将会大幅度增加的预期。
但分析认为,虽然,近两年国家玉米进口数量出现增加,但其占国内产量及消费量的比例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国家对转基因玉米进口态度仍然较为谨慎,完全自给仍然是国内玉米种植的主要目标。
2011年9月20日由农业部发布的《全国种植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要求“十二五”期间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自给率达到100%。
从此规划可以看出,今后一段时期国内玉米进口仍将会是适度的,不会出现特别大幅度的增加。
此外,我国玉米供应充足,供需平衡,未来一两年玉米进口量不太可能大幅增长。
(三)玉米质量情况东北玉米质量正常,华北玉米霉变严重。
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公布的《2011 年秋粮收获质量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吉林、黑龙江、辽宁等9个玉米主产省总体质量正常,中等(容重≥650 g/L)以上比例达到97%,但不完善粒和霉粒有所增加,其中、河北、山东、河南、陕西质量为近年来最低,平均容重和一等品比例下降。
这一点不仅解释了为何去年秋粮上市以后,东北粮源迅速消耗,还解释了丰产背景下,为何今年国内玉米价格不跌反涨的部分原因。
随着二季度度国内消费进一步升温,国内玉米供求矛盾可能再度显现,同时“优质优价”现象将趋于明显。
(四)农业气象因素东北干旱形势令人担忧,新季玉米播种前景不明。
就我国来讲,3月上旬,东北、内蒙古大部分地区降雪,有利于土壤增墒保墒。
但国家气象部门称,由于去年秋季以来,东北地区降水偏少3-8成,江河来水偏少,水库蓄水不足,旱地缺墒面积增加,预计春季东北西部地区降水仍然持续偏少、气温偏高,春旱发生几率增加。
同时,东北东部春季可能出现低温多雨天气,对适时春播和播种出苗造成威胁。
为此,国内玉米播种面积增加的情况下,2012/13年度玉米能否增产,若增产其幅度也是一个问号。
(五)宏观经济因素物价涨幅持续回落,成本推动作用减弱。
自2010年下半年开始,针对国内物价持续上涨的局面,国家将稳定物价摆在了突出位置。
经过一年多的调控,物价上涨过快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
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走势密切相关的农产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幅度自2011年7月份达到19.8%的高位后震荡回落,带动CPI指数在同期上涨到37个月以来的新高——6.5%后出现回落。
2012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创下了20个月来的新低,两年以来首次低于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
目前物价涨幅仍有进一步回落的趋势。
此外,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从出台的有关措施来看,2012国际国内货币政策渐向宽松。
同时,温总理提出今年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
今年经济工作开局良好。
CPI的大幅回落说明成本上涨对商品价格的推动力将逐渐减弱,意味着后期玉米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也将同步减弱。
(六)国际市场因素全球玉米供需趋紧,玉米价格处于高位水平。
据美农业部最新报告预计全球2011/2012年度玉米产量为8.6496亿吨,比上年度8.2924亿吨增加3572万吨;消费量为8.6949亿吨,比上年度8.4435亿吨增加2514万吨;期末库存为1.2453亿吨,比上年度1.2907亿吨减少454万吨。
其中:预计2011/2012年度美国玉米产量为3.1392亿吨,比上年度3.1617亿吨减少225万吨;消费量为2.7954亿吨,比上年度2.8501亿吨减少547万吨,其中用于玉米乙醇消费量为1.27亿吨,比上年度减少53万吨;期末库存为2035万吨,比上年度2864万吨减少829万吨。
由上可见,2011/12年度全球玉米库存消费比为14.2%,是近二十年来的低点,供应形势相当紧张。
从趋紧的供需情况来看,玉米价格理应处于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