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手抄报内容

合集下载

春节手抄报简单内容

春节手抄报简单内容

春节手抄报简单内容1、春节手抄报简单内容1大年三十除夕之夜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天空中有各式各样、五光十色的烟花:有的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章鱼,有的像一只色彩斑斓的大蜘蛛,有的像一朵大大的菊花,有的像一棵喷火的松树,有的像一串串慢慢长大、不断变换颜色、不断升高的彩色珍珠......在美丽的夜色里,有许多小朋友尽情地玩耍,快乐地燃放烟花:有的举着长长的烟花棒,一边跑一边放,像一名奥运火炬手;有的一边看,一边欢呼雀跃;有的一边捂着耳朵,一边小手发抖地点着花炮。

看到这,我也情不自禁地拿出烟花和燃具,放了起来!在一份紧张、一份害怕、一份兴奋、一份激动之中,我点燃了烟花。

啊,这个缤纷多彩的烟花世界多么美妙啊!2、春节手抄报简单内容2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次过节我们家总要贴春联,贴福字,放烟火。

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今年的春节跟往年一样,我们全家人一起去奶奶家吃年夜饭。

到了五点半,奶奶说:“吃饭了。

”我飞快地扑向桌子,桌子上已经摆满各种各样的菜肴,有我最喜欢的黄蟮、汤、青菜、鱼,我一下子就把一盆黄蟮吃光了。

大人们看看我都笑了。

最开心的时候到了,奶奶说:“分压岁钱了!”我接过压岁钱,心里乐开了花。

大声说:“我发财了!”大人们说我是个小财迷。

我喜欢春节,爱收压岁钱3、春节手抄报简单内容3旧的一年过去了,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同时,也迎来了春节。

当然,新的一年到了,春节也尾随而来。

想必大家的春节一定过得舒舒服服、开开心心、有声有色,很开心吧!我的春节,主要满足了我这个小馋虫,在外婆家吃的团圆饭,可是我家“金牌厨师”老妈亲自上阵,那菜色香俱全,香飘十里呀!,看的我口水直流三千尺,我狼吞虎咽,除肉圆外,所有菜都空着端下去下去。

可真佩服妈妈的厨艺,把我肚子吃滚圆的,一连打了几个饱嗝。

年味真浓!吃过饭,我们来了谜语竞赛,比赛越发猛烈,我把十八般武艺都使出来了,终于获得胜利!我心里可得意了!最后,我祝愿大家蛇年大吉,成绩更上一层楼!4、春节手抄报简单内容4春节是一年岁道也叫新春、岁道、大年,春节历史悠久。

春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春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春节手抄报内容大全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代表着新的一年的开始和希望。

下面是关于春节的手抄报的内容大全:1. 春节起源: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祭神活动。

2. 农历新年:春节根据农历日期来确定,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

3. 龙舞狮舞:春节期间,人们常常表演传统的龙舞和狮舞,以驱逐邪灵,带来好运。

4. 春联:春节期间,人们会在门上贴上对联,以祈求平安和福气。

5. 贴福字:过年时,人们会在家中贴上福字,以祈求幸运和好运。

6. 守岁:除夕夜,人们通宵不眠,一直到新年的第一个早晨,以祈求长寿和祥瑞。

7. 爆竹和烟花:春节期间,人们喜欢燃放烟花和爆竹,以驱逐邪灵,并庆祝新年的到来。

8. 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访亲友,送上新年的祝福。

9. 饺子和年夜饭:春节的重要传统是吃年夜饭,饭菜丰盛而多样,其中饺子是主要食品之一,象征着团圆和财富。

10. 红包:春节期间,长辈会给晚辈以及独生子女发红包,以表示祝福和好运。

11. 清扫和打扫:春节前,人们会进行大扫除,以打扫旧年的厄运,迎接新年的希望和新气象。

12. 亲子活动:春节期间,亲子活动成为家庭的重要部分,比如一起包饺子、制作手工艺品等。

13. 春节习俗:除了上述提到的习俗,春节还有很多其他传统习俗,比如猜灯谜、庙会等。

14. 春节祝福语:人们在春节互相祝福时会说一些祝福语,比如“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财源滚滚”等。

15. 春节传统美食:春节期间,人们会享用一些传统的美食,比如汤圆、年糕、鱼等。

以上是关于春节手抄报的内容大全,这些内容可以帮助你制作一份丰富的手抄报,展示春节的丰富内涵和传统习俗。

春节手抄报文字内容

春节手抄报文字内容

春节手抄报文字内容一、手抄报标题欢天喜地过大年新春纳福,喜迎吉祥年辞旧迎新,共庆新春佳节二、春节引言随着雪花的轻盈飘落,冬日的寒意中孕育着春天的温暖。

春节,这个承载着无数家庭温情与希望的节日,又一次悄然降临。

“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干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

三、春节的由来春节(Spring Festival),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

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 “过年”,从腊八或小年开始,到元宵节,都叫过年。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是一种原始的宗教仪式,人们会在年初之际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这种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各种庆祝活动,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春节。

“春节”一词开始使用是在辛亥革命以后。

四、春节习俗买年货: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 “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 “办年货”。

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割年肉:民间谚语称 “腊月二十六 ,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

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祭灶台: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

如 《释名》中说:“灶。

造也,创食物也。

”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

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扫尘:在民间,新年前夕有 “腊月二十四,扫尘 (亦称扫屋)的习俗。

民谚称 “二十四,扫房子”。

民间称做 “扫尘日”。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春节手抄报内容20字

春节手抄报内容20字

春节手抄报内容20字
1.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预示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2. 辞旧迎新,春节代表着团聚和和谐的家庭氛围。

3. 春节的传统习俗丰富多彩,如过年、贴春联、吃年夜饭等。

4. 春节期间,人们穿戴盛装,走亲访友,传递祝福和喜悦。

5. 春节红包是给予祝福和喜庆的一种方式,象征着财富和好运。

6. 花灯、舞龙舞狮等民俗活动,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氛围。

7. 春节期间,人们放鞭炮驱邪,辟除不祥之气。

8. 春节的美食象征着丰收和团聚,如饺子、年糕等。

9. 春节联欢晚会是庆祝春节的精彩节目之一,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

10. 春节期间,人们前往庙宇祈福,祈求来年平安和健康。

11. 春节期间,花市人流如织,传递了繁荣和生机的信息。

12. 春节的热闹气氛持续数天,人们欢享快乐的时刻。

13. 守岁是指在除夕之夜不睡觉,祈福来年万事如意。

14.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气,也被许多其他亚洲国家庆祝。

15. 春节期间,人们穿戴喜庆的红色衣物,传达吉祥和吉利之意。

16. 春节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
习俗。

17. 春节期间,人们进行年度大扫除,象征着洗去不祥之气,
迎接新的一年。

18. 春节期间,人们会给家里添置新衣服和新家具,象征着新
的开始。

19. 春节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因为可以得到红包和各种好
吃的食物。

20. 春节代表着希望和祝福,是人们期待美好未来的日子。

春节手抄报内容摘抄大全

春节手抄报内容摘抄大全

春节手抄报内容摘抄大全1. 春节呀,那可是咱中国人心里头最热闹、最有盼头的节日啦。

就像一场盛大的狂欢派对,全家老小都聚在一起。

手抄报里肯定得写春节的来历呀,传说有个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就出来捣乱,搞得人们人心惶惶。

后来人们发现年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于是就有了贴春联、放鞭炮的习俗。

嘿,你想啊,这就像我们在和怪兽玩一场“保卫家园”的游戏呢。

2. 春节的美食那可太多喽,像我姥姥做的饺子,那味道绝了。

手抄报里写上饺子准没错,饺子的形状就像个小元宝,寓意着招财进宝呢。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那场面可热闹啦。

我爸擀皮,我妈和我包饺子,还会在饺子里包个硬币,谁吃到谁就有好运。

这不就像一场小小的寻宝游戏在饺子里进行吗?3. 春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得很。

贴春联可是个重要的事儿,红红的春联一贴,那年味就出来了。

我记得有一年我和爷爷一起贴春联,爷爷一边贴一边给我讲春联的讲究,上联下联可不能贴错咯。

春联就像家门的新衣裳,把家打扮得喜气洋洋的,难道你不觉得吗?4. 放鞭炮也是春节超有趣的活动呢。

小时候我可胆小了,看着哥哥们放鞭炮,我只敢躲得远远的。

不过现在想想,那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就像是春节的欢呼呐喊声,把旧的一年的烦恼都给炸跑了。

手抄报要是有放鞭炮的画面,肯定特别带感。

5. 逛庙会是春节必不可少的项目呀。

那里人山人海的,各种小吃、小玩意儿看得人眼花缭乱。

我和小伙伴们在庙会里穿梭,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鱼在大海里遨游。

庙会上有舞龙舞狮的表演,那龙和狮就像活了一样,充满生机。

这写在手抄报里,多生动呀。

6. 春节还有给压岁钱的习俗呢。

小孩子们最期待这个啦。

我每年收到压岁钱的时候,心里都乐开了花。

这压岁钱就像是长辈们给我们的祝福红包,满满的都是爱。

把这个写进手抄报,也能体现出春节浓浓的亲情味。

7. 春节的装饰也很有讲究呢。

挂灯笼是必须的,红红的灯笼一挂,到处都红彤彤的。

我家胡同里挂满了灯笼,晚上走在里面,就像走进了一个红色的童话世界。

手抄报里要是画几个灯笼,再配上几句关于灯笼的吉祥话,那肯定好看极了。

春节手抄报内容文字

春节手抄报内容文字

春节手抄报内容文字
1、春节,新年初始,新的开始,也是对于去年的总结。

希望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喜喜乐乐。

2、春节也意味着春天即将来到,万物复苏,草木更新,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春暖花开的日子即将来到。

3、沉甸甸的馒头,热气腾腾的年糕,喜滋滋的心情,在雪花飘零的冬日,穿梭着忙碌的身影。

日月更迭,季节变换,又是一年岁始时。

4、大年初一,男女老少穿戴一新,吃年糕和汤团,即希望“年年高、团团圆”的意思;大年初二开始,亲朋好友们相邀做客,即是“拜年”,有的是吃“年酒”。

5、越是临近春节,鞭炮声就越大,越多,融入人们的心底,滴落,飘扬。

这时,我陶醉了,我的心飘到了风景如画的故乡,回想起在那里度过的春节。

6、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焕然一新。

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是。

7、“当当当……”十二点钟声敲响了,瞧,外面成了烟花的世界。

窗外简直是火树银花,格外绚丽。

窗外的烟花,身边的家人,愿我们平安喜乐。

8、年三十的清晨,街道上处处张灯结彩,十分热闹,家家户户贴着“倒福”、挂着灯笼。

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面带微笑。

2024龙年春节手抄报内容(精选10篇)

2024龙年春节手抄报内容(精选10篇)

2024龙年春节手抄报内容(精选10篇)1.2024龙年春节手抄报内容篇一1、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

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糖果,有的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麻将、打牌等等。

街道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货物琳琅满目,洋溢着浓烈的过年气氛。

2、春节的来临,意味着春天将要降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人们在度过了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寒冬后,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

怪不得在春节时,人们会这么喜悦地来迎接这个节日。

3、春节,一步又一步地向我们走近了,家家户户都忙里忙外,一会儿扫地,一会儿掸尘,一会擦窗户,还有的已经开始张罗饭菜了!大家都忙得热火朝天,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了。

婆婆家所在的马集镇上的人都忙着上街去赶集,好抢购过新年的水果、蔬菜、糖果、饮料了……4、沉甸甸的馒头,热气腾腾的年糕,喜滋滋的心情,在雪花飘零的冬日,穿梭着忙碌的身影。

日月更迭,季节变换,又是一年岁始时,阳光暖暖的,时光慢慢的,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在微笑着,笑着督促我该拾掇起闲散的心情,伸出庸懒的双手,稍稍书写下这个节日里的琐碎与喜悦。

5、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

春节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息,各个商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子们手里都是大包小包的,脸上洋溢着节日快乐的笑容。

2.2024龙年春节手抄报内容篇二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刘长卿《新年作》衣懒换,酒难赊。

可怜此夕看梅花。

—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皇甫冉《春思》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陆游《除夜雪》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

—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文征明《拜年》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酴酥沈冻酒。

—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孟浩然《田家元日》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手抄报春节内容

手抄报春节内容

手抄报春节内容一、春节的由来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中国农历的新年,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举行。

春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来历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

据史书记载,春节最早起源于古代祭祀春神的活动,通过庆祝春神降临,人们期望获得丰收和幸福。

二、传统春节习俗1.大扫除:春节前,人们会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以驱除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到来。

2.贴春联:春联是一种写有对联的红纸条,上联写在门楣上,下联贴在门槛上,象征着新年的祝福和吉祥。

3.贴窗花:窗花是用纸剪成的各种形状的图案,贴在窗户上,给人们的生活增添喜庆的氛围。

4.守岁:除夕夜,家人会一起守岁,辞旧迎新。

人们相信守岁可以驱除邪灵,保佑家人平安幸福。

5.放鞭炮:放鞭炮是传统的方式之一,以驱逐恶神和邪灵,迎来吉祥和祝福。

6.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祝福对方健康、幸福、安康。

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寓意着给予祝福和希望。

三、传统春节美食1.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最重要的一餐,家人会团聚一堂,共同享受丰盛的菜肴,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2.饺子:饺子是春节期间必备的食物之一,它的形状像元宝,寓意着希望来年财运亨通。

3.年糕:年糕是用糯米制成的,象征着年年高升,寓意着来年生活更加美好。

4.象征性食物:除了以上的美食,还有许多象征着吉祥的食物,比如鱼(富贵)、腊肠(团圆)、糖果(甜蜜)等等。

四、春节的文化活动1.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一项独特的民间表演艺术,人们会在街上表演舞龙舞狮,以庆祝新年的到来,驱除邪灵。

2.京剧表演:春节期间,一些地方会举办京剧表演,吸引人们欣赏,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3.赛年画:人们会参加年画比赛,展示自己的创作才华,向大家展示传统年画的魅力。

4.庙会游园:庙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会在春节期间去庙会游玩,品尝美食,观看表演,体验传统文化。

五、春节的意义春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载着丰富的意义和希望。

它代表着团圆和和谐,代表着对新年的期许和祝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手抄报内容
你的学校里布置了手抄报作业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春节手抄报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今天就让我们赶紧来完成这份寒假作业吧!
春节手抄报
春节传统习俗
办年货
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

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

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

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祭灶
农历十二月廿三/廿四日祭灶。

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

《释名》:灶。

造也,创食物也。

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

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
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扫尘
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

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

民间称做扫尘日。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年前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

扫尘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

贴年红(挥春)
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

过年贴年红(挥春),是中国传统的过年习俗,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春联: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文学作品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

贴春联也叫贴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
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

[28]
窗花与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

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

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

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

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意年年有余)、蚝豉(寓意好市)、发菜(寓意发财)、腐竹(寓意富足)、莲藕(寓意聪明)、生菜(寓意生财)、生蒜(寓意会计算)、腊肠(寓意长久)等以求吉利。

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守岁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岁到来。

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
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古时南北风俗各异,古时北方一些地方守岁习俗主要为熬年夜,如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说: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压岁钱
压岁钱,年俗之一,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

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在历史上,压岁钱是分多种的,一般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派发给晚辈,表示压祟,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另一种就是晚辈给老人的,这个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

可追溯的最早压岁钱文字记载在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

游神
游神,是传统贺岁习俗之一。

游神,又称圣驾巡游、游老爷、营老爷、游菩萨、游神赛会、年例、迎神、迎年、游春、行香、菩萨行乡、抬神像、神像出巡等等,是指人们在新年期间或其它喜庆节日里,
又或诸神圣诞的这一天,到神庙里将行身神像请进神轿里,然后抬出庙宇游境,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合境平安。

主旨是酬神、消灾、祈福等。

游神沿途伴随有锣鼓、唢呐、神偶、舞狮、舞龙、飘色、标旗、游灯、八音、杂技及乐队演奏等丰富多彩艺阵表演。

是集拜神、祈祷、欢庆、宴客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活动。

游神在潮汕地区又称为游神赛会、营老爷,是潮汕地区的传统民间民俗活动;每年春节期间,按时间顺序,各村镇轮流举行民间游神活动,场面热闹非凡。

在粤西地区又称为游老爷、游菩萨,或称年例;所谓年例,即溯古例今、年年有例。

在北流一带亦是称为年例。

在珠三角地区又称为菩萨行乡,众人抬神像巡游,绕村一周,接受祈福。

在福州又称为迎神,农历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便是游神的时间,成为乡村做年的重要活动之一;游神常以村为单位,有时数村联合,在锣鼓和鞭炮声中结队巡游村境,百姓夹道观看、迎接,场面热烈。

拜岁
拜岁,年俗活动之一。

在岁首早上迎新岁,拜祭岁神。

岁又名为摄提、太岁,上古纪元星名。

太岁也是民间信仰的神灵。

岁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岁神当值,在当年当值的太岁谓之值年太岁,是一岁之主宰,掌管当年人间的吉凶祸福。

如《三命通会》中所讲:夫太岁者,乃一岁之主宰,诸神之领袖。

拜岁是历史最悠久的过年传统风俗,这古俗如今在广东,尤其在吴川一带仍盛行。

在新年初一辞旧迎新之际,迎新岁、拜祭岁神、接福,
这一传统习俗自古以来代代相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