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环境降解材料
第十一章胺和生物碱

O
[
S O
NR H
]
-
Na+
S
O
O S O
+
R 2N H
S O
N R 2 N aOH
不溶解
Cl
+
R N
3
不反应
(三)与亚硝酸的反应 不同类型的胺与HNO2反应,生成不 同的产物。由于亚硝酸不稳定,在反应中 用NaNO2与 HCl(或H2SO4)作用产生。 1. 伯胺
芳香伯胺若在低温强酸性溶液与亚
硝酸反应,生成重氮盐,称为重氮化反应。
2-甲基-3-氨基戊烷
CH3 CH3CHCHNHCH3 CH3
2-甲基-3-甲氨基丁烷
4.季铵盐和季铵碱(命名同无机铵类化 合物) [(CH3)3NC2H5 ]+Br [(CH3)4N]+OH氢氧化四甲基铵
溴化三甲基乙基铵
必须注意“氨、胺、铵”字的用法, 氨用来表示气态氨(NH3)或基团,如氨
基(—NH2),亚氨基( NH);胺用来
2. 仲胺
脂肪仲胺与芳香仲胺与亚硝酸反应,
都是在氮上进行亚硝化,生成N-亚硝基
胺类化合物,强致癌物。
CH3CH2NHCH2CH3 + HNO2 CH3CH2 N CH2CH3 + H2O N O N-亚硝基二乙胺(黄色油状)
N=O NHCH3 + HNO2 N CH3 + H2O
N-甲基苯胺
N-甲基-N-亚硝基-苯胺
的性质。
1. 氧化反应 芳胺很容易被氧化,氧化的产物很复
杂,这取决于氧化剂的性质和反应的条件。
NH2 MnO2 + H2SO4 O
O
对苯醌
2. 亲电取代反应 由于氨基使苯环活化,所以苯胺很 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食品生物化学第11章 蛋白质降解及氨基酸代谢复习资料

第十一章蛋白质降解及氨基酸代谢一、填空题1.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可被和共同作用降解成氨基酸。
2.多肽链经胰蛋白酶降解后,产生新肽段羧基端主要是和氨基酸残基。
3.胰凝乳蛋白酶专一性水解多肽链由族氨基酸端形成的肽键。
4.氨基酸的降解反应包括、和作用。
5.转氨酶和脱羧酶的辅酶通常是。
6.谷氨酸经脱氨后产生和氨,前者进入进一步代谢。
7.尿素循环中产生的和两种氨基酸不是蛋白质氨基酸。
8.尿素分子中两个N原子,分别来自和。
9.芳香族氨基酸碳架主要来自糖酵解中间代谢物和磷酸戊糖途径的中间代谢物。
10.组氨酸合成的碳架来自糖代谢的中间物。
11.氨基酸脱下氨的主要去路有、和。
二、判断对错1、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决定于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
2、谷氨酸在转氨作用和使游离氨再利用方面都是重要分子。
3、氨甲酰磷酸可以合成尿素和嘌呤。
4、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都是体内硫酸根的主要供体。
5、磷酸吡哆醛只作为转氨酶的辅酶。
6、参与尿素循环的酶都位于线粒体内。
7、S-腺苷甲硫氨酸的重要作用是补充甲硫氨酸。
8、L-谷氨酸脱氢酶属于烟酰胺脱氢酶;是分布最广且活力最强的催化氨基酸氧化脱氨的酶。
9、转氨酶的种类很多,但辅基都是磷酸吡哆醛。
10、γ-氨基丁酸是L-谷氨酸的脱羧产物。
11、氨基酸脱羧酶的辅酶是磷酸吡哆醛。
12、莽草酸途径只发生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通过此途径可以合成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三种芳香族氨基酸,其芳香碳骨架来源于EMP途径的中间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磷酸戊糖途径的中间产物4-磷酸赤藓糖。
13、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可通过糖代谢的中间产物直接合成。
14、尿素循环中,有关的氨基酸包括瓜氨酸、鸟氨酸、天冬氨酸和精氨酸,它们都参与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
15、尿素循环中的一个氨基得自氨气,另一个得自天冬氨酸。
16、尿素合成是一个耗能过程,合成一分子尿素需要消耗四分子高能磷酸键。
三、选择题1.转氨酶的辅酶是:A.NAD+ B.NADP+ C.FAD D.磷酸吡哆醛2.下列哪种酶对有多肽链中赖氨酸和精氨酸的羧基参与形成的肽键有专一性:A.羧肽酶B.胰蛋白酶C.胃蛋白酶D.胰凝乳蛋白酶3.参与尿素循环的氨基酸是:A.组氨酸B.鸟氨酸C.蛋氨酸D.赖氨酸4.γ-氨基丁酸由哪种氨基酸脱羧而来:A.Gln B.His C.Glu D.Phe5.经脱羧后能生成吲哚乙酸的氨基酸是:A.Glu B.His C.Tyr D.Trp6.L-谷氨酸脱氢酶的辅酶含有哪种维生素:A.VB1 B.VB2 C.VB3 D.VB57.磷脂合成中甲基的直接供体是:A.半胱氨酸B.S-腺苷蛋氨酸C.蛋氨酸D.胆碱8.在尿素循环中,尿素由下列哪种物质产生:A.鸟氨酸B.精氨酸C.瓜氨酸D.半胱氨酸9.需要硫酸还原作用合成的氨基酸是:A.Cys B.Leu C.Pro D.Val10.下列哪种氨基酸是其前体参入多肽后生成的:A.脯氨酸B.羟脯氨酸C.天冬氨酸D.异亮氨酸11.组氨酸经过下列哪种作用生成组胺的:A.还原作用B.羟化作用C.转氨基作用D.脱羧基作用12.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通常以哪种化合物的形式暂存和运输:A.尿素B.氨甲酰磷酸C.谷氨酰胺D.天冬酰胺13.丙氨酸族氨基酸不包括下列哪种氨基酸:A.Ala B.Cys C.Val D.Leu14.组氨酸的合成不需要下列哪种物质:A.PRPP B.Glu C.Gln D.Asp15.合成嘌呤和嘧啶都需要的一种氨基酸是:A.Asp B.Gln C.Gly D.Asn16.对L-谷氨酸脱氢酶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它催化的是氧化脱氨反应B、它的辅酶是NAD+或NADP+C、它和相应的转氨酶共同催化联合脱氨基反应D、它在生物体内活力很弱17.在尿素循环中,尿素由下列哪种物质产生:A.鸟氨酸 B.精氨酸 C.瓜氨酸 D.半胱氨酸18.在嘌呤和嘧啶的合成中,下列哪一个不是所需的氮源:A. 尿素B.谷氨酰胺C.甘氨酸D. 氨甲酰磷酸四、名词解释蛋白酶肽酶转氨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尿素循环生糖氨基酸生酮氨基酸一碳单位五、简答题1.用反应式说明α-酮戊二酸是如何转变成谷氨酸的,有哪些酶和辅因子参与?2.什么是尿素循环,有何生物学意义?3.什么是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4.为什么说转氨基反应在氨基酸合成和降解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5、什么是联合脱氨基作用,为什么联合脱氨基作用是体内脱去氨基的主要方式?6、氨基酸脱氨基后的碳链如何进入柠檬酸循环。
考研科目,动物生物化学 第11章 含氮小分子

意义
此种方式既是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
体内有活泼的转氨酶和L-谷氨酸脱氢酶,
反应可逆,也是体内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
主要方式。
主要在肝、肾组织进行。
4 嘌呤核苷酸循环
氨 基 酸 转 氨 酶 1 α-酮戊 二酸 转 氨 酶 2 谷氨酸 腺苷酸代琥 珀酸合成酶 天冬氨酸
NH3
次黄嘌呤 核苷酸 (IMP)
第11章 含氮小分子代谢
Metabolism of Small Molecules Containing N
重点:联合脱氨基、尿素合成、嘌呤 核苷酸体内分解代谢; 难点: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脱氧核 苷酸合成。
本章主要内容
1 2 3 4 5 6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氨基酸的一般分解代谢 氨的代谢 α -酮酸的代谢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在转氨酶的催化下,α -氨基酸的氨基转移 到α -酮酸的酮基碳原子上,结果原来的α -氨 基酸生成相应的α -酮酸,而原来的α -酮酸则 形成了相应的α -氨基酸,这种作用称为转氨 基作用或氨基移换作用。
特点
没有游离的氨产生,但改变了氨基酸代谢 库中各种氨基酸的比例。 催化的反应可逆。 其辅酶都是磷酸吡哆醛。
血清转氨酶活性,临床上可作为疾病 诊断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 (GPT)
谷草转氨 酶(GOT)
(肝脏)
(心肌 肝脏)
3 联合脱氨基作用 (1) 定义
是指氨基酸与α -酮戊二酸经转氨作用 生成α -酮酸和谷氨酸,谷氨酸经L-谷氨酸 脱氢酶作用生成游离氨和α -酮戊二酸的过 程。
生酮氨基酸 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3 氧化供能
α-酮酸在体内可通过TAC 和氧化磷 酸化彻底氧化为H2O和CO2,同时生成 ATP。
第十一章 核苷酸代谢

续;
叶酸结构类似物
阅读:
氨甲蝶呤是一类重要的抗肿瘤药物,对急性白血病、绒 毛膜上皮癌等有一定疗效。这类药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 核酸的合成,但对正常细胞亦有影响,故毒性较大,限 制了临床上的运用;
作为二氢叶酸还原酶特异抑制剂,在实验室可用于配制
选择培养基,筛选抗性基因或鉴定胸腺嘧啶核苷激酶基
因,十分有用。
UMP是胞苷酸(CMP)和胸苷酸(TMP)的前体; 合成嘧啶核苷酸时首先形成嘧啶环(与嘌呤核苷酸不
同),再与PRPP结合成为UMP;
关键中间化合物 —— 乳清酸;
生物利用CO2、NH3、Asp、PRPP首先合成尿苷酸(UMP)
P240图11-9
UMP是胞苷酸(CMP)和胸苷酸(TMP)的前体
P240图11-10194 Nhomakorabea年 结论:DNA是生命的遗传物质
更有说服力的噬菌体实验
1952 年 , Hershey 和 Chase 病毒(噬菌体) 放射性同位素 35S标记病毒 的蛋白质外壳, 32P标记病 毒的DNA内核,感染细菌。 新复制的病毒,检测到了 32P标记的DNA,没有检测到 35S标记的蛋白质, DNA在病毒和生物体复制或 繁殖中的关键作用。 8年的时间
结果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球菌中一定有某种特 殊的生物分子或遗传物质,可以使无害的R型肺炎球 菌转化为有害的S型肺炎球菌 这种生物分子或遗传物质是什么呢?
纽约洛克非勒研究所
Avery
从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球菌将蛋白质、核酸、多糖、脂 类分离出来,分别加入到无害的R型肺炎球菌中,
结果发现,惟独只有核酸可以使无害的R型肺炎球菌转 化为有害的S型肺炎球菌。
生物降解材料全文

第11章环境中可生物降解新材料11.1 可生物降解新材料发展背景塑料是应用最广泛的材料,按体积计算已居世界首位,1998年世界塑料产量约为1.5亿吨。
但庞大难降解的“白色污染”物严重污染环境;另外石油资源越用越少,有报道全世界的石油储量只能用10年,姑且不论其正确与否,石油总会有用完的一天,因而就世界而言,寻找新的对环境友好(未改动)塑料原料,发展非石油基聚合物迫在眉睫。
为了解决塑料污染问题,70年代科学家提出了降解塑料的概念,按降解机理可将其大致分为光降解和生物降解塑料两大类。
就生物降解塑料而言,英国科学家G.J.L.Griffin提出惰性聚合物中加入廉价的可生物降解性天然淀粉作为填充剂的观点并发表了第一个淀粉填充聚乙烯塑料的专利,引起了人们对生物降解塑料的关注,从而进入了以淀粉基塑料研究与开发为主的热潮,相继发表的专利与文献很多,并推出了系列产品,80年代末期有些已实现食品化。
80年代开发降解塑料呼声最高的是美国,有11个州颁布了相关法规。
美国发展淀粉塑料不仅为了解决塑料严重污染,而且也希望开辟玉米淀粉的应用途径以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和节省石油。
美国Agti-Tech公司在1988年投资1亿美元建设了一个以玉米淀粉为基料的生产降解垃圾袋的生产线。
欧洲塑料制造协会、日本、英国、意大利和俄罗斯也积极研制,日本还由64家公司联合成立了“生物降解塑料研究会”。
我国塑料工业起步比较晚但发展迅速,1998年塑料制品总产量已接近千万吨,包装材料和农用地膜约占塑料制品总量的35%,达350万吨,因此“白色污染”也很严重,其中一次性塑料用品和地膜每年约有200万吨作为垃圾抛弃。
据报道,我国七大水系均受到塑料废弃物不同程度的污染,如长江上漂浮的垃圾就令人触目惊心,例如包括发泡餐具和废弃塑料的垃圾阻塞使葛洲坝水力发电厂的落差减少,有时还要停机清淤,每天要少发200万kW·h。
因此我国也需要大力研究和发展降解塑料11.2 可生物降解材料分类及开发现状11.2.1 可生物降解材料的分类生物降解塑料至今尚无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它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在分泌酵素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的作用下导致生物降解的材料。
第十一章核酸的降解与核苷酸代谢

(3)5-磷酸核糖胺在ATP参与下与甘氨酸 合成甘氨酰胺核苷酸。催化此反应的酶 是甘氨酰胺核苷酸合成酶。
(4)甘胺酰胺核苷酸在甘胺酰胺核苷酸甲 酰基转移酶作用下生成甲酰甘胺酰胺核 苷酸。
(5)甲酰甘胺酰胺核苷酸与谷氨酰胺、 ATP作用,闭环之前在第3位上加上氮原 子。催化此反应的酶是甲酰甘氨咪唑核 苷酸合成酶。
(6)闭环
在氨基咪唑核苷酸合成酶作用下生成5氨基咪唑核苷酸。
(7)六员环的合成开始
在氨基咪唑核苷酸羧化酶催化下, 5氨基咪唑核苷酸与二氧化碳生成5-氨基 咪唑-4-羧酸核苷酸。
(8)嘌呤环的第1位氮的固定
在氨基咪唑琥珀酸氨甲酰核苷酸合成 酶催化下, 5-氨基咪唑-4-羧酸核苷酸与 天冬氨酸和ATP生成5-氨基咪唑-4-琥珀 酸甲酰胺核苷酸。
途径二:
尿嘧啶 + 5-磷酸核糖焦磷酸 UMP磷酸核糖转移酶
尿嘧啶核苷酸+PPi
胞苷酸
胞苷磷酸化酶
胞嘧啶 + 1-磷酸核糖
胞嘧啶核苷 + Pi
尿苷激酶
胞嘧啶核苷 + ATP
胞嘧啶核苷酸 + ADP
二 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
(一)、 二磷酸脱氧核糖核苷的生成:
即:dADP、dGDP、dCDP、dUDP 需一步完成,dTDP需二步完成。 在生物体内,A、G、C、U四种核糖核苷酸均可被还原成相应的脱氧核糖核
一、核糖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一)嘌呤核糖核苷酸的合成
1、从头合成路线
原料:CO2、甲酸盐、甘氨酸、天冬氨酸、谷 氨酰胺
核糖碳架来源:5—P核糖+ATP 核糖—1—焦磷酸 (PRPP)
5—磷酸
过程:先直接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肌 苷酸),不先形成嘌呤环,再转变为腺苷酸AMP、 黄苷酸XMP、尿苷酸GMP。
生物化学第11章、脂类代谢

5
E SH S O C CH2 OH CH CH3
SH SH
2
E S
CoASH
COCH3
ACP
ACP
ACP
S
COCH2COOH
加氢 NADP+
缩合
E SH S O C CH2 O C CH3
3
β-酮脂酰-ACP合酶
4
NADPH+H+
ACP
CO2
(四)由脂肪酸合酶催化的各步反应
1、启动
CH3CO~SCoA CoASH
1、有利的一面 (1) 酮体具有水溶性,生成后进入血液,输送到 肝外组织利用; (2)作为燃料,经柠檬酸循环提供能量。 因此,酮体是输出脂肪能源的一种形式。 如:禁食、应急及糖尿病时,心、肾、骨骼肌摄 取酮体代替葡萄糖供能,节省葡萄糖以供脑和红 细胞所需,并可防止肌肉蛋白的过多消耗。 长期饥饿时,酮体供给脑组织50~70%的能量。
4、还原
NADPH+H NADP β -酮酰 —SH —SH OH E ACP还原酶 E ACP—S—COCH2CHCH3 ACP—S—COCH2COCH3
+ +
NADPH作为还原剂参与此反应。 脂酸生物合成中所需的NADPH大部分是戊糖磷 酸途径供给的,有些来自苹果酸酶反应。
5、脱水
—SH E
(二)丙二酸单酰CoA的形成
1、脂肪酸合成起始于乙酰-CoA转化成丙二酸单酰 - CoA,该反应是在 乙酰-CoA 羧化酶作用下实现 的。 2、乙酰-CoA羧化酶催化的反应是脂肪酸合成中 的限速步骤。 3、乙酰CoA羧化酶的组成 包括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CCP)、生物素羧化 酶、羧基转移酶3个亚基,辅基为生物素。
环境学概论 第11章 资源与环境

⑷.从资源的存在和利用后果说:
再生资源
土地 草场和森林 动植物、微生物 Nhomakorabea耗竭性资源
自然资源
非再生资源—矿产等
太阳能 潮汐能 风能等
非耗竭性资源
恒定资源
易受污染易被误用资源
(大气、水体和自然风光等)
3
⑸.按国土开发和人类利用分为:
①土地资源:由地形、土壤、植被、岩石.水文和气候等因素组成 ②气候资源:包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空气及其运动要素等 ③水 资 源:包括湖泊水、土壤水、大气水和河川水等淡水量。 ④生物资源:指生物圈中全部动物、植被和微生物。 ⑤矿产资源:各种金属、燃料、化工原料、建材、特种非金属等 ⑥能源资源:太阳能、热能和原子能、潮汐能和风能、燃料等 ⑦海洋资源:海洋生物、海洋矿产、海水化学、海洋动力资源等 ⑧旅游资源:国情民风、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各种物产等
4
二、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约占全世界土地面积的6.5%。 ▲中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不足1亿 公顷,仅占世界总耕地面积的7%
5
(二)、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
庞大的人口对农产品的需求压力,迫使人们高度 地使用耕地,特别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导致大 量耕地被毁,使土地资源发生严重退化。
或称: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
1
⑵.狭义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定义:“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 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 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和”。
2、资源的分类
⑴.按资源的属性分为:自然资源 社会资源 ⑵.按其利用限度分为: 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⑶.按资源的用途分为: 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或 (工业资源—农业资源—服务性资源等)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用塑料;废品回收; 化学利用;焚烧;掩埋; 发展可降解塑料
以上方法都有缺点: 焚烧时产生的气体不仅污染大气,而且容易腐蚀设备; 掩埋需占用大量土地,对我们这样人多地少的国家尤其不 适用,而且易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目前回收成本偏高, 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 ,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 生物破坏性塑料则仅分解为散乱碎片。包括淀粉基塑料 (淀粉改性(或填充)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 聚苯乙烯PS等)、纤维素基塑料(与壳聚糖、蛋白质等共 混)、蛋白质基塑料(明胶与乙基丙烯酸酯共聚)。
24
生物降解分为2步 第一步:填充在其中的淀粉被真菌、细菌等微生 物侵袭,渐渐消失,在聚合物中形成多孔破坏结 构,增大了聚合物的表面积。
聚苯乙烯(英语:Polystyrene ,PS)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热塑 性塑料,具有高于100℃的玻璃 转化温度,因此经常被用来制 作各种需要承受开水的温度的 一次性容器,以及一次性泡沫 饭盒。
11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 )是一种强度高、韧性好、易于加工成型的热塑型高分子材料结构 。ABS是丙烯腈、1,3-丁二烯、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可以在25℃~60℃的环境下表现正常,而且有很好的成型性,加工出的产品 表面光洁,易于染色和电镀。ABS主要用于家电外壳、玩具等日常 用品。常见的乐高积木就是ABS制品。
35
已发现和确定了 100 多种不同单体结构的 PHA。 按照 PHA 的单体组成,可大致分为: 短链 PHA (scl-PHA:short chain length PHA), 其单体组成在 3−5 个 C 原子; 中长链 PHA (mcl-PHA: medium chain length PHA),其单 体组成 在 6−16C 原子; 短链中长链共聚 PHA(scl-mcl-PHA), 由短链和中长链单体共聚形成。
第二步:剩下的高分子聚合物在细菌和酶的作用 下进一步发生各种分解反应,使分子链断裂成低 分子量碎片,达到微生物代谢的程度。
25
生物降解材料的种类
近年来比较活跃
聚羟基脂 肪酸酯
聚丁二 酸丁二 醇酯
淀粉
聚乳酸
五大热门可降 解材料
聚己 内酯
26
(1)淀粉及其它天然聚合物
淀粉及其衍生物因为生物降解性好,价格低廉而被改性作为填 充塑料的重点,并且其接枝物在很多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2
塑料废弃物:
塑料使用量大,回收率低,塑 料废弃物环境问题(性质稳定 ,不易腐烂降解,构成白色污 染)
大量的塑料废弃物留在公共 场所和海洋中,或残留在耕地 的土层中。这些塑料垃圾影响 市容、危害环境,形成巨大的 “白色污染”源,造成土壤板 结、水质恶化,妨碍动植物生 长,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存,成 为世界性公害。
(3)聚羟基烷酸酯
■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polyhydroxyalkanoates),是近20多 年迅速发展起来的生物高分子材料,是一种典型的利用微 生物直接制造的可降解生物聚酯,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生 物材料。
■ 因为PHA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生物可降解性和 塑料的热加工性能。可被应用于水溶胶、纤维、包装、塑 料制品、医用植入材料、支架材料、手术缝线、可控药物 缓释载体等。
10
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具有不易燃性、高强度、 耐气侯变化性以及优良的几何稳 定性。一般应用于保鲜膜、塑料 鞋及革制品、薄膜、电缆、塑料 袋。PVC做成保鲜膜、塑料袋等 软塑料时,必须加入大量的辅助 材料,有些是有毒的,这种材料 中的有害物质释放出来后可能致 癌。
2018年中国塑料制品行业结构
9
聚乙烯(polyethylene,PE)是日 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塑料之一,一 般应用于保鲜膜、背心式塑料袋 、塑料食品袋、奶瓶、提桶、水 壶等,也是现时地球上塑料废物 的最主要来源。
聚丙烯(Polypropylene,PP), 一般应用于微波炉餐具、盆、塑 料桶、保温瓶外壳、编织袋等, 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塑料 钱币也使用聚丙烯制作。
3
11.1 塑料基本知识及潜在危害
11.1.1 塑料是什么?
塑料是以树脂为主要成分,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塑 造成一定形状,并在常温下能保持既定形状的高分 子材料。
树脂通常是指受热后有软化或熔融范围,软化时在 外力作用下有流动倾向,常温下是固态、半固态, 有时也可以是液态的有机聚合物。广义上的定义, 可以作为塑料制品加工原料的任何高分子化合物都 称为树脂。
环境材料学 —第十一章 环境降解材料
内容要点 环境降解材料的概念及研究开发的必要性 环境降解塑料的类型(光降解、生物降解及光 生物双降解) 环境降解塑料应用及存在问题
2
环境降解材料:一般指在适当和可表明期限 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可被环境自然吸收、消 化或分解,从而不产生固体废弃物的一类材 料。
自然环境降解材料:如木材、竹材、天然纤 维、甲壳素、玉米蛋白等。 人工合成的环境降解材料:无机仿生物材料 (生物降解磷酸盐陶瓷),可降解塑料。
■ 橡胶的Tg通常均在零度以下。例如天然橡胶为-73℃, 聚异丁烯橡胶为-70℃,聚丁二烯合成橡胶为-85℃,由 于Tg很低,所以即使在严寒的冬天也不会失去弹性。
8
11.1.2 塑料应用及潜在的危害
塑料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特性,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国民 经济的各个领域,尤其是一次性使用塑料制品,如食品 包装袋、饮料瓶、农用薄膜等的广泛使用。
36
在最初的研究中,PHA 主要应用于医学、生物等方面。由 于 PHA 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可持续性、环境友好性 (生 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疏水性等,并且其热性能、力 学性能与某些以石油为原料合成的塑料如聚乙烯、聚丙烯类 似,因而它被认为是一种可替代传统石油化工类塑料的可持 续发展的材料。
但如果聚乙烯含有醛、酮等羰基以及双键,就能吸收光 能,进而引起降解。或者可在聚乙烯基材中添加光敏剂 ,由光敏剂吸收光能后产生自由基,促进其发生氧化反 应而降解。
19
光降解塑料的制备方法有两种:
添加型光降解塑料:在聚乙烯、聚苯乙烯等通用塑料中填 加光敏性添加剂制成光降解塑料制品。在紫外光照射下, 光敏剂可离解成具有活性的自由基,进而引发聚合物分子 链断裂使其降解。 常用的光敏剂:过渡族金属络合物、硬脂酸盐、N,N-二丁 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铁等。
理想的生物降解塑料是一种具有优良的使用性 能、废弃后可被环境微生物完全分解、最终被 无机化而成为自然界中碳素循环的一个组成部 分的高分子材料。
23
根据降解破坏的最终形式,生物降解塑料可分为完全生物 降解塑料和生物破坏性(或称崩溃性)塑料两种。
➢ 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在微生物作用下,在一定时间内完全分 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小分子化合物,主要是由天然高分子 (如淀粉、纤维素、甲壳质)或农副产品经微生物发酵或合 成具有生物降解性的高分子制得,如热塑性淀粉塑料、脂肪 族聚酯、聚乳酸、淀粉/聚乙烯醇等均属这类塑料。
29
合成:
⑴直接缩聚法
直接缩聚法就是把乳酸单体进行直接缩合,也称一步聚合法。在
脱水剂的存在下, 乳酸分子中的羟基和羧基受热脱水, 直接缩聚
合成低聚物。加入催化剂, 继续升温, 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乳酸
聚合成更高相对分子量的聚乳酸。
⑵二步法
使乳酸生成环状二聚体丙交酯,再开环缩聚成聚乳酸。这一技
术较为成熟。
20
21
合成型光降解塑料:通过共聚反应在塑料 的高分子主链上引入羰基等感光基团,赋 予其光降解特性。目前合成的光降解聚合 物, 主要是烯烃和一氧化碳或烯酮类单体的 共聚物,这样就可以得到含有羰基结构可以 发生光降解的PE、PP、PVC、PET、PA等.
22
11.2.2 生物降解塑料
生物降解塑料是指一类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 如细菌、霉菌(真菌)和藻类的作用而分解成 二氧化碳、水及其他低分子化合物的塑料。
塑料制品 聚乳酸废弃物
32
自聚乳酸被人类开发以来,最初是用在医疗领域,如制作手 术缝合线,后来逐渐用于制造日用品以及工业用品。如今聚 乳酸已被广泛用于农用地膜、塑料型材、薄膜、包装材料、 食品容器、一次性消费品、服装、纺织品、卫生用品、医疗 器械等。其中应用最广也最有潜力的就是包装材料。
33
34
利用植物中的淀粉、纤维素和木质素等,以及利用动物中的壳 聚糖、氨基葡聚糖、动物胶,以及海洋生物的藻类等,可制造 有价值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
假降解塑料:早期用6-22%淀粉和聚烯烃的共混物制备,淀粉 降解后留下不能再降解的多孔聚合物,且不能回收利用,碎片 对土壤造成更为严重的污染。
27
后期淀粉基质型降解塑料:产品淀粉量提高至50%以上,并与 亲水性的聚合物进行共混制备。显示出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可 加工性、经济性、实用性。
4
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的力学三态
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的力学三态: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 玻璃态向高弹态转变的温度:玻璃化温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g ); 高弹态和粘流态之间的转变温度: 粘流温度(viscous flow temperature, Tf)
5
玻璃态: 塑料在温度Tg以下的状态是坚硬的固体,称之处 于玻璃态,它是大多数塑件的使用状态。处于此状态的 塑料,在外力作用下分子链只能发生很小的弹性变形并 且弹性变形服从胡克定律。
16
11.1.3 可降解塑料的定义及发展历史
定义:在塑料中加入一些促进其降解的助剂或者采用可再 生的天然物质为原料,保证在使用和保存期内满足应用性 能要求的前提下,使用后在特定条件下, 在较短时间内其 化学结构会发生明显变化发生降解的一类塑料。
1972年英国Griffin:第一个淀粉填充聚乙烯塑料专利,开创 了可降解塑料研究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