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统免疫反应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医学免疫学全套完整版PPT课件

医学免疫学全套完整版PPT 课件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免疫学概述 • 抗原与抗体 • 固有免疫系统 • 适应性免疫系统 • 免疫应答调节与异常 • 免疫学应用与展望
2
01
免疫学概述
2024/1/30
3
免疫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2024/1/30
免疫学定义
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的识别、应答 及排除的科学。
细胞因子在适应性免疫中作用
03
参与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及效应功能的调节,对固有免
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均有重要作用。
19
05
免疫应答调节与异常
2024/1/30
20
免疫应答调节机制
2024/1/30
固有免疫应答的调节
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启动固有免疫应答,并 通过正反馈机制放大应答。
旁路途径
又称替代途径,由微生物或外援异物直接激活, 不依赖于抗体。
凝集素途径
通过识别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等糖类分子而激活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早期阶段。
2024/1/30
14
补体系统激活途径和效应
溶解作用
直接溶解某些细菌和病毒感染的 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调节和激 活。
01
02
调理作用
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和 清除。
03
04
炎症介质作用
参与炎症反应,吸引和激活炎症 细胞。
2024/1/30
15
04
适应性免疫系统
2024/1/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6
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
2024/1/30
1
目录
2024/1/30
• 免疫学概述 • 抗原与抗体 • 固有免疫系统 • 适应性免疫系统 • 免疫应答调节与异常 • 免疫学应用与展望
2
01
免疫学概述
2024/1/30
3
免疫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2024/1/30
免疫学定义
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的识别、应答 及排除的科学。
细胞因子在适应性免疫中作用
03
参与免疫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及效应功能的调节,对固有免
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均有重要作用。
19
05
免疫应答调节与异常
2024/1/30
20
免疫应答调节机制
2024/1/30
固有免疫应答的调节
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启动固有免疫应答,并 通过正反馈机制放大应答。
旁路途径
又称替代途径,由微生物或外援异物直接激活, 不依赖于抗体。
凝集素途径
通过识别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等糖类分子而激活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早期阶段。
2024/1/30
14
补体系统激活途径和效应
溶解作用
直接溶解某些细菌和病毒感染的 细胞。
免疫调节作用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调节和激 活。
01
02
调理作用
促进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和 清除。
03
04
炎症介质作用
参与炎症反应,吸引和激活炎症 细胞。
2024/1/30
15
04
适应性免疫系统
2024/1/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6
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
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课件

Dendritic cell 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
6
3. 内源性(Endogenous)免疫源的 处理: a. RER合成HLA I. b. 胞质蛋白(病毒, 肿瘤或自体蛋 白)被蛋白酶体(Proteasome)降解 成8~12 氨基酸构成的抗原决定簇, 并被传递蛋白(Transporter protein, TAP) 1转移到RER, 在RER内和 HLA I结合. c. HLA I-抗原决定簇复合物移动 到G, 通过笼形蛋白覆盖(Clathrincoated)的分泌小泡分泌到细胞表 面, 并与CD8+ T细胞反应.
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
I. 简介 II. 单核细胞吞噬系统 III. 淋巴组织 IV. 淋巴器官
1
I. 简介 A. 免疫反应类型: 1. 固有性反应(Innate response): 快, 非特异性, 无记忆细胞遗留.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肥大细胞和NK细胞等参与. 2. 适应性反应(Adaptive response): 慢, 特异性. T淋巴细胞和抗原 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如B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树 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和微皱褶/Microfold细胞)等参与. 它们之间 依靠细胞因子(Cytokine)相互调节. B. 抗原(Antigen): 能引起体液(Humoral)或细胞(Cell-mediated)免疫 的大分子. 这些大分子或源于微生物, 或外环境中游离, 但均含有 能与抗体(Antibody)结合的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epitope). 免疫源(Immunogen)主要由抗原构成.
6
3. 内源性(Endogenous)免疫源的 处理: a. RER合成HLA I. b. 胞质蛋白(病毒, 肿瘤或自体蛋 白)被蛋白酶体(Proteasome)降解 成8~12 氨基酸构成的抗原决定簇, 并被传递蛋白(Transporter protein, TAP) 1转移到RER, 在RER内和 HLA I结合. c. HLA I-抗原决定簇复合物移动 到G, 通过笼形蛋白覆盖(Clathrincoated)的分泌小泡分泌到细胞表 面, 并与CD8+ T细胞反应.
免疫系统 (Immune System)
I. 简介 II. 单核细胞吞噬系统 III. 淋巴组织 IV. 淋巴器官
1
I. 简介 A. 免疫反应类型: 1. 固有性反应(Innate response): 快, 非特异性, 无记忆细胞遗留.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肥大细胞和NK细胞等参与. 2. 适应性反应(Adaptive response): 慢, 特异性. T淋巴细胞和抗原 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如B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树 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和微皱褶/Microfold细胞)等参与. 它们之间 依靠细胞因子(Cytokine)相互调节. B. 抗原(Antigen): 能引起体液(Humoral)或细胞(Cell-mediated)免疫 的大分子. 这些大分子或源于微生物, 或外环境中游离, 但均含有 能与抗体(Antibody)结合的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epitope). 免疫源(Immunogen)主要由抗原构成.
免疫系统课件

自身免疫病的治疗
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免疫
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过敏原产生过度的免疫 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的疾病。
常见过敏反应
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等。
过敏反应的治疗
治疗过敏反应的方法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 治疗、免疫疗法等。
03
特异性免疫
T细胞
T细胞来源
T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 细胞,经过胸腺的分化发 育,分化为成熟的T细胞。
T细胞功能
T细胞具有识别抗原、激活 和调节免疫反应的功能, 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 组成部分。
T细胞分类
根据功能和分化阶段,T细 胞可分为CD4+辅助性T细 胞、CD8+细胞毒T细胞和 调节性T细胞等。
表面。
T细胞激活
T细胞通过T细胞受体(TCR)识别 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复合物, 被激活并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 细胞。
B细胞激活
B细胞通过B细胞受体(BCR)识别 抗原,被激活并分化为浆细胞和记 忆B细胞。
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细胞因子分泌
活化的T细胞和B细胞分泌细胞因 子,如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4等,促进免疫细
抗原类型
抗原可以是微生物、自身成分或其他外源性物质 ,根据其性质可分为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
3
抗原识别与免疫应答
抗原识别是启动免疫应答的关键步骤,通过抗原 识别,T细胞和B细胞被激活,并产生相应的免疫 应答。
04
免疫应答过程
抗原识别阶段
抗原识别
抗原进入体内后,被抗原提呈细 胞(APC)摄取并处理,形成抗 原肽-MHC复合物,表达于APC
重组蛋白疫苗
DNA疫苗
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免疫
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过敏原产生过度的免疫 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的疾病。
常见过敏反应
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等。
过敏反应的治疗
治疗过敏反应的方法包括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 治疗、免疫疗法等。
03
特异性免疫
T细胞
T细胞来源
T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 细胞,经过胸腺的分化发 育,分化为成熟的T细胞。
T细胞功能
T细胞具有识别抗原、激活 和调节免疫反应的功能, 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 组成部分。
T细胞分类
根据功能和分化阶段,T细 胞可分为CD4+辅助性T细 胞、CD8+细胞毒T细胞和 调节性T细胞等。
表面。
T细胞激活
T细胞通过T细胞受体(TCR)识别 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复合物, 被激活并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 细胞。
B细胞激活
B细胞通过B细胞受体(BCR)识别 抗原,被激活并分化为浆细胞和记 忆B细胞。
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细胞因子分泌
活化的T细胞和B细胞分泌细胞因 子,如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4等,促进免疫细
抗原类型
抗原可以是微生物、自身成分或其他外源性物质 ,根据其性质可分为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
3
抗原识别与免疫应答
抗原识别是启动免疫应答的关键步骤,通过抗原 识别,T细胞和B细胞被激活,并产生相应的免疫 应答。
04
免疫应答过程
抗原识别阶段
抗原识别
抗原进入体内后,被抗原提呈细 胞(APC)摄取并处理,形成抗 原肽-MHC复合物,表达于APC
重组蛋白疫苗
DNA疫苗
免疫系统ppt课件

3
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
骨髓
胸腺 脾脏
淋巴结和 淋巴管
4
免疫系统如何作战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5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
先头部队——吞噬细胞
6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
特种部队——淋巴细胞
T 细胞
B 细胞
7
8
9
免疫功能的特点
?多样性 ?识别力 ?特异性 ?记忆力
10
免疫的三大功能
防御
监视
自稳 11
1、免疫防御功能
? 耐药菌大量增加,致病性病原体种属 也增多
18
细胞
清除损伤、 衰老细胞
自身免疫 性疾病
巨噬细胞 吞噬老化的红细胞
14
几种迹象提示免疫力下降
? 经常感到疲劳 ? 感冒不断:每年超过4次 ? 伤口容易感染 ? 肠胃娇气:容易腹泻 ? 易受传染病的攻击
15
影响免疫的因素
16
染污境环
物药用滥 力压张紧
免疫与疾病
? 各种细菌、寄生虫感染 ? 各种病毒感染:流感、病毒性肝炎、非典、
艾滋病 ? 自身免疫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肺
炎、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红斑狼 疮、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病毒性心 肌炎、重症肌无力、血清过敏休克 ? 各种癌症
17
抗生素的利与弊
? 抗生素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使我国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 大大下降。
? 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也带来了诸 多问题
功能
防御功能
作用对象 正常的表现
外来的物质 抗感染
异常的表现
反复感染 过敏反应
吞噬细胞吞噬细菌
12
2、免疫监视功能
功能
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
骨髓
胸腺 脾脏
淋巴结和 淋巴管
4
免疫系统如何作战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5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
先头部队——吞噬细胞
6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
特种部队——淋巴细胞
T 细胞
B 细胞
7
8
9
免疫功能的特点
?多样性 ?识别力 ?特异性 ?记忆力
10
免疫的三大功能
防御
监视
自稳 11
1、免疫防御功能
? 耐药菌大量增加,致病性病原体种属 也增多
18
细胞
清除损伤、 衰老细胞
自身免疫 性疾病
巨噬细胞 吞噬老化的红细胞
14
几种迹象提示免疫力下降
? 经常感到疲劳 ? 感冒不断:每年超过4次 ? 伤口容易感染 ? 肠胃娇气:容易腹泻 ? 易受传染病的攻击
15
影响免疫的因素
16
染污境环
物药用滥 力压张紧
免疫与疾病
? 各种细菌、寄生虫感染 ? 各种病毒感染:流感、病毒性肝炎、非典、
艾滋病 ? 自身免疫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肺
炎、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红斑狼 疮、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病毒性心 肌炎、重症肌无力、血清过敏休克 ? 各种癌症
17
抗生素的利与弊
? 抗生素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使我国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 大大下降。
? 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也带来了诸 多问题
功能
防御功能
作用对象 正常的表现
外来的物质 抗感染
异常的表现
反复感染 过敏反应
吞噬细胞吞噬细菌
12
2、免疫监视功能
功能
免疫应答(体液免疫)PPT课件

提供依据。
抗体治疗与诊断
抗体治疗
利用特异性抗体治疗疾病,如免疫疗法、抗体偶 联药物等,直接或间接杀伤病原体或肿瘤细胞。
抗体诊断
利用特异性抗体检测疾病标志物,如抗原、抗体、 细胞因子等,辅助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抗体药物研发
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研发新型抗体药 物,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抗体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02
抗体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因此称 为体液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
01
感应阶段
抗原进入机体后,被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并加工处理,暴露抗原决定簇,
再呈递给T淋巴细胞。
02
反应阶段
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为致敏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
03
效应阶段
致敏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结合后,释放出各种淋巴因子,吸引、活化吞
免疫应答的类型
体液免疫
是指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 细胞,产生抗体,通过抗体与抗 原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
细胞免疫
是指T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效 应T细胞,通过直接杀伤靶细胞或 释放细胞因子等方式发挥免疫效 应的过程。
02
体液免疫应答概述
体液免疫应答的定义
01
体液免疫应答是指抗原刺激机体 后,体内B淋巴细胞分化、增殖成 为浆细胞,并产生特异性抗体, 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
免疫应答分为两种类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免疫应答的重要性
免疫应答是生物体抵御外来病 原微生物和毒素侵袭的重要手 段,是维持健康的关键因素之 一。
它能够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保 护机体的健康。
免疫应答的强弱直接影响机体 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对生物体 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抗体治疗与诊断
抗体治疗
利用特异性抗体治疗疾病,如免疫疗法、抗体偶 联药物等,直接或间接杀伤病原体或肿瘤细胞。
抗体诊断
利用特异性抗体检测疾病标志物,如抗原、抗体、 细胞因子等,辅助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抗体药物研发
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研发新型抗体药 物,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抗体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02
抗体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因此称 为体液免疫应答。
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
01
感应阶段
抗原进入机体后,被抗原提呈细胞摄取并加工处理,暴露抗原决定簇,
再呈递给T淋巴细胞。
02
反应阶段
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为致敏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
03
效应阶段
致敏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结合后,释放出各种淋巴因子,吸引、活化吞
免疫应答的类型
体液免疫
是指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 细胞,产生抗体,通过抗体与抗 原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
细胞免疫
是指T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效 应T细胞,通过直接杀伤靶细胞或 释放细胞因子等方式发挥免疫效 应的过程。
02
体液免疫应答概述
体液免疫应答的定义
01
体液免疫应答是指抗原刺激机体 后,体内B淋巴细胞分化、增殖成 为浆细胞,并产生特异性抗体, 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
免疫应答分为两种类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免疫应答的重要性
免疫应答是生物体抵御外来病 原微生物和毒素侵袭的重要手 段,是维持健康的关键因素之 一。
它能够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保 护机体的健康。
免疫应答的强弱直接影响机体 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对生物体 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章免疫系统ppt课件

能对付相应抗原的记忆细胞,增强抵抗力。 3.效应阶段 是免疫活性细胞发挥其免疫功能的阶段(细胞作用 和释放产物)。此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细胞毒作用并产生淋巴因子, 消灭抗原,执行细胞免疫作用;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杀灭或
破坏抗原物质,完成体液免疫作用。
(二)细胞免疫 效应T细胞与相应抗原接触后直接杀死带抗原的细胞(如各种 靶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以扩大免疫反应的过程,称细胞免 疫(或细胞介导免疫)。其效应机理包括两个方面: 1.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 效应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 地结合,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 渗透压发生变化,最后导致靶细胞肿胀和崩解。效应T细胞杀 伤一个靶细胞后还可攻击另一靶细胞。 2. 产生淋巴因子扩大免疫反应 淋巴因子是T细胞被抗原(刺 激)或促分裂素刺激后而产生释放的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 (肽类)的总称。已知20余种,现已发现有多种类型的效应T 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也能产生少量淋巴因子。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由淋巴器官(胸腺、骨髓、淋 巴结、牌和扁桃体)、淋巴组织以及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借助血液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而组成的 功能系统。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防御功能,包括两个方面:
1.清除人侵的抗原,如微生物及其产物,异体细胞等。
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3抗微生物物质 指正常体液,特别是血清中含有的各种抗微 生物物质,如补体、溶菌酶,干拢素等。
(二)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指专门对某一种病菌有 识别和杀灭作用的免疫。其特点是:①有特异性;②是后天 获得的,故又称获得性免疫,医学上预防注射疫苗就是此原 理。人体感染过某种病菌或者预防注射过某种菌亩以后,可 获得对某种病菌持有的防御功能,如患过伤寒病的人对伤寒 杆菌有终生免疫力。特异性免疫按其作用机理不同,可分为 体液免疫和细用免疫两种(见本章第二节)。
破坏抗原物质,完成体液免疫作用。
(二)细胞免疫 效应T细胞与相应抗原接触后直接杀死带抗原的细胞(如各种 靶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以扩大免疫反应的过程,称细胞免 疫(或细胞介导免疫)。其效应机理包括两个方面: 1.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 效应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 地结合,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 渗透压发生变化,最后导致靶细胞肿胀和崩解。效应T细胞杀 伤一个靶细胞后还可攻击另一靶细胞。 2. 产生淋巴因子扩大免疫反应 淋巴因子是T细胞被抗原(刺 激)或促分裂素刺激后而产生释放的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 (肽类)的总称。已知20余种,现已发现有多种类型的效应T 细胞能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也能产生少量淋巴因子。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由淋巴器官(胸腺、骨髓、淋 巴结、牌和扁桃体)、淋巴组织以及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浆细胞和巨噬细胞)借助血液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而组成的 功能系统。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防御功能,包括两个方面:
1.清除人侵的抗原,如微生物及其产物,异体细胞等。
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3抗微生物物质 指正常体液,特别是血清中含有的各种抗微 生物物质,如补体、溶菌酶,干拢素等。
(二)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指专门对某一种病菌有 识别和杀灭作用的免疫。其特点是:①有特异性;②是后天 获得的,故又称获得性免疫,医学上预防注射疫苗就是此原 理。人体感染过某种病菌或者预防注射过某种菌亩以后,可 获得对某种病菌持有的防御功能,如患过伤寒病的人对伤寒 杆菌有终生免疫力。特异性免疫按其作用机理不同,可分为 体液免疫和细用免疫两种(见本章第二节)。
医学免疫学ppt课件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细 胞,包括淋巴细胞、粒细胞、单
核细胞等。
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主要效应细 胞,能够识别并结合抗原,通过 产生细胞因子和杀伤性T细胞来
清除抗原。
B细胞是体液免疫的主要效应细 胞,能够产生抗体来中和抗原。
免疫应答的调节和机制
免疫应答的调节包括正调节和负调节 ,正调节促进免疫应答的发生,负调 节抑制免疫应答或防止过度免疫。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这类疾病通常是由于后天因素(如感染、营养不良、药物等)导致的免疫系统受损或功能下降。例如艾滋病( AIDS)就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患者通常会出现严重的免疫系统崩 溃和感染风险增加。
免疫相关疾病的种类和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性疾病
超敏反应性疾病
肿瘤免疫学
CHAPTER 03
抗感染免疫
抗细菌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包括皮肤、黏膜等屏障,以及巨 噬细胞、NK细胞等对细菌的直接 杀伤作用。
特异性免疫
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激活T细胞 和B细胞等免疫细胞,产生针对细 菌的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
抗病毒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包括呼吸道、胃肠道等黏膜免疫系统 ,以及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抗病毒作 用。
医学免疫学
汇报人:
2023-11-29
CONTENTS 目录
• 免疫系统概述 • 免疫应答机制 • 抗感染免疫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免疫缺陷病与免疫相关疾病 • 肿瘤免疫学
CHAPTER 01
免疫系统概述
免疫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免疫系统定义
免疫系统是生物体内一套防御和保护机制 ,能够识别和清除外来物质、感染和体内 突变细胞,维持内环境稳定。
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

参与激素和神经调节
免疫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维持整 体健康状态。
监视功能
持续监测身体状态
免疫系统通过持续监测身体内环境的 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感染、 炎症或肿瘤,并启动相应的防御机制。
预防肿瘤发生
免疫系统通过监视和清除异常细胞, 预防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免疫 治疗也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05
免疫系统与疾病
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概述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疾病, 免疫系统在抵抗这些病原体中起到关键作用。
免疫应答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会迅速启动免疫应答,通过产生抗 体、细胞因子等来消灭病原体。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通过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措施,可以有 效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T细胞和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效应细胞和记 忆细胞。
免疫记忆
记忆细胞能够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快速、有效 地启动免疫应答。
免疫记忆
长期记忆
记忆细胞在体内长期存活,维持对特定抗原的记忆。
再激活
当相同抗原再次出现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并启动强 烈的免疫应答。
免疫调节
记忆细胞能够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反应,使免疫应答 更加精确和有效。
疫苗开发
基于对免疫应答机制的深入理解,开发针对不同疾病的疫苗,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免疫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感染性疾病治疗
利用免疫学手段治疗感染性疾病,如抗生素治疗联合免疫调节剂, 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康复。
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
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免疫抑制、免疫调节或细胞治疗等方 法,控制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免疫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维持整 体健康状态。
监视功能
持续监测身体状态
免疫系统通过持续监测身体内环境的 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感染、 炎症或肿瘤,并启动相应的防御机制。
预防肿瘤发生
免疫系统通过监视和清除异常细胞, 预防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同时,免疫 治疗也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05
免疫系统与疾病
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概述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疾病, 免疫系统在抵抗这些病原体中起到关键作用。
免疫应答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会迅速启动免疫应答,通过产生抗 体、细胞因子等来消灭病原体。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通过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措施,可以有 效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T细胞和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效应细胞和记 忆细胞。
免疫记忆
记忆细胞能够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快速、有效 地启动免疫应答。
免疫记忆
长期记忆
记忆细胞在体内长期存活,维持对特定抗原的记忆。
再激活
当相同抗原再次出现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并启动强 烈的免疫应答。
免疫调节
记忆细胞能够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反应,使免疫应答 更加精确和有效。
疫苗开发
基于对免疫应答机制的深入理解,开发针对不同疾病的疫苗,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免疫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感染性疾病治疗
利用免疫学手段治疗感染性疾病,如抗生素治疗联合免疫调节剂, 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康复。
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
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通过免疫抑制、免疫调节或细胞治疗等方 法,控制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一次接触病原体时产 生一般量,当第二次接 触则会快速反应,在瞬 间产生更多量加以反击
免疫反应
病源体
• 包含:
– 病毒:HIV、HPV、H1N1、流感、登革热、 肠病毒
– 细菌:大肠杆菌、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 – 真菌:香港脚、顽癣 – 变性普恩蛋白(PRION):狂牛症
抗原(源)(Antigen)
• 细胞表面特征(通常是糖分子) • 病源体上,可以引起免疫反应的特殊片
段,或是产物。 • 成分不一定是蛋白质 • 例如: • H1N1的 H、N是病毒表面的特殊糖蛋白,
就是抗原的一种
抗体(Antibody)
• 由淋巴系统里的 B 淋巴球所产生的 Y 型 蛋白质
• 可以中和抗原、或 使之容易吞噬
• 由重链与轻链以双 硫键结合在一起
• 可变区,与抗原结 合具专一性
固定区
可变区
抗体的类型
免疫反应主要由淋巴系统担纲
资料来源:Mader, S. S., 1998, Biology, Mc Graw-Hill, P.757.
•物理性:
–角质化、黏液、纤毛
•化学性:
–酸(如胃酸)、溶菌酶
•生物性:
–共生菌
第二道防线01--发炎反应
•反应过程
–组织受伤,诱发组织胺释放,引起红肿热痛
第二道防线02--吞噬作用
•主要血球:
–嗜中性白血球
–单核球转变而来的巨 噬细胞
•巨噬细胞可将抗原呈 现,以利专一性免疫 的进行。
巨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专一性防御作用
体液免疫
•B淋巴球分化增值为浆细胞制造抗体释放到体液 (血浆、淋巴液、组织液)中
•抗体能中和毒素、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促进 吞噬细胞吞噬异物及白血球杀菌等。
•与过敏反应有关
•
抗 体 与 抗 原 结 合 使 之 失 去 作 用
•
抗 原 抗 体 复 合 体 被 清 除
免疫记忆反应与接种疫苗原理
• 专一性免液,会产生记忆性T、B细胞,当再 次遇到”相同”抗原,会加快加大反应,此即接 种疫苗(抗原)的原理
– 嗜中性球(吞噬主角) – 嗜酸性球 – 嗜碱性球: – 单核球:御敌转为巨噬细
胞(抗原呈现细胞) – 淋巴球:( T、 B、 NK)
胸腺
•长椭圆形,有两叶, 介于两肺之间。
•可分泌促进淋巴球生 长的激素,使淋巴球 成熟为T细胞
•在幼年时,是产生免 疫力的重要器官成年 后,被脂肪及结缔组 织所取代,逐渐萎缩。
免疫机制异常的现象
过敏反应(allergies)
• 为抗体-抗原反应 • 与B细胞有关 • 第一次产生之抗体与皮
膜之肥大细胞结合,俟 以后若再遭遇这种抗原 侵袭时,由于发生抗原 与折体结合反应,遂刺 激该处肥大细胞释出组 织胺等发炎介质 • 如气喘、花粉症
自体免疫疾病
• 有一部分人的免疫系统, 会针对自身的组织与细 胞,产生异常的免疫反 应,于是引起局部或全 身的发炎反应,进而破 坏体内的组织与器官, 甚至危及个体的生存, 这称为自体免疫疾病。
• 例如:红斑性狼疮、类 风溼性关节炎(、某些种 类的先天性糖尿病等。
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IDS)
• 由一种称为人类免疫缺 失病毒(简称HIV)所引起
• 该病毒会感染T淋巴球及 单核球,造成这些白血 球大量死亡,使病人免 疫力降低或失去免疫力, 任由原本不易致病其他 病毒、细菌、寄生虫及 肿瘤细胞攻击,因而失 去生命。
噬细胞。 • 胚胎时期有造血功能。 • 贮存大量的血液,当身
体需要时,可释出血液, 以供利用。 • 有破坏衰老红血球和血 小板的功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扁桃腺
•位于口咽部和舌根附 近,它是由淋巴组织 构成,能保护呼吸系 统免受外界病原体的 感染。
•当细菌在处繁殖并造 成发炎现象,即通称 的扁桃腺炎
免疫反应的执行
第一道防线
•主要在次级淋巴器官中产生 •包含细胞免疫与体液免液 •专一性免疫的启动
–抗原呈现细胞将抗原呈现在表面,诱使辅助型T 细胞结合辨识抗原,然后辅助T细胞分泌细胞间 素活化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胞毒T-cell为主角,会与受感染细胞结 合,释出穿孔素将之破坏
• 与排斥有关
肿 瘤 细 胞 遭 破 坏
淋巴结
• 形如蚕豆,大小不一 • 分布于皮下及内脏器官之间,尤其
是颈部和腹部特别多,且常成串地 出现 • 可过滤吞噬杂质 • 内有许多弯曲的管道,使淋巴在其 间的流动缓慢,以便吞噬细胞能有 充分时间来吞噬异物 • 不会收缩
脾脏
• 位于腹腔的左上方 • 呈紫红色、扁长形 • 是最大的淋巴器官 • 富含T细胞、B细胞及巨
淋巴系统包括:
•淋巴
•淋巴管(末端为盲管)
•淋巴器官
–初级淋巴器官:
•骨髓:内含干细胞,是白血 球分化生成处
•胸腺:是T淋巴球成熟的场所
–次级淋巴器官:是白血球执 行功能的场所
•淋巴结 •脾脏 •扁桃腺 •黏膜表皮层淋巴组织
骨髓
• 内含未分化的干细胞, 是血球增生分化的主要 场所
• 白血球共分为:
排斥
• 每个人细胞膜表面的蛋 白质不完全相同
• 体内的T细胞会将移植的 组织或器官视为外来的 异物(抗原),遂引发细 胞性免疫作用而予以摧 毁,最后导致移植组织 的死亡的现象
• 与MHC细胞膜表面抗原有 关
其他防御机制
补体系统--非专一性防御
• 存在于血浆里头非活性 的蛋白
• 有外来的微生物或入侵 者,身体产生的抗体, 可以引发补体蛋白质的 活化,被活化的蛋白质, 就会将细菌的细胞膜穿 洞,一旦细胞质流出去, 细胞就溶解掉,达到协 助杀菌功能。
免疫反应
病源体
• 包含:
– 病毒:HIV、HPV、H1N1、流感、登革热、 肠病毒
– 细菌:大肠杆菌、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 – 真菌:香港脚、顽癣 – 变性普恩蛋白(PRION):狂牛症
抗原(源)(Antigen)
• 细胞表面特征(通常是糖分子) • 病源体上,可以引起免疫反应的特殊片
段,或是产物。 • 成分不一定是蛋白质 • 例如: • H1N1的 H、N是病毒表面的特殊糖蛋白,
就是抗原的一种
抗体(Antibody)
• 由淋巴系统里的 B 淋巴球所产生的 Y 型 蛋白质
• 可以中和抗原、或 使之容易吞噬
• 由重链与轻链以双 硫键结合在一起
• 可变区,与抗原结 合具专一性
固定区
可变区
抗体的类型
免疫反应主要由淋巴系统担纲
资料来源:Mader, S. S., 1998, Biology, Mc Graw-Hill, P.757.
•物理性:
–角质化、黏液、纤毛
•化学性:
–酸(如胃酸)、溶菌酶
•生物性:
–共生菌
第二道防线01--发炎反应
•反应过程
–组织受伤,诱发组织胺释放,引起红肿热痛
第二道防线02--吞噬作用
•主要血球:
–嗜中性白血球
–单核球转变而来的巨 噬细胞
•巨噬细胞可将抗原呈 现,以利专一性免疫 的进行。
巨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专一性防御作用
体液免疫
•B淋巴球分化增值为浆细胞制造抗体释放到体液 (血浆、淋巴液、组织液)中
•抗体能中和毒素、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促进 吞噬细胞吞噬异物及白血球杀菌等。
•与过敏反应有关
•
抗 体 与 抗 原 结 合 使 之 失 去 作 用
•
抗 原 抗 体 复 合 体 被 清 除
免疫记忆反应与接种疫苗原理
• 专一性免液,会产生记忆性T、B细胞,当再 次遇到”相同”抗原,会加快加大反应,此即接 种疫苗(抗原)的原理
– 嗜中性球(吞噬主角) – 嗜酸性球 – 嗜碱性球: – 单核球:御敌转为巨噬细
胞(抗原呈现细胞) – 淋巴球:( T、 B、 NK)
胸腺
•长椭圆形,有两叶, 介于两肺之间。
•可分泌促进淋巴球生 长的激素,使淋巴球 成熟为T细胞
•在幼年时,是产生免 疫力的重要器官成年 后,被脂肪及结缔组 织所取代,逐渐萎缩。
免疫机制异常的现象
过敏反应(allergies)
• 为抗体-抗原反应 • 与B细胞有关 • 第一次产生之抗体与皮
膜之肥大细胞结合,俟 以后若再遭遇这种抗原 侵袭时,由于发生抗原 与折体结合反应,遂刺 激该处肥大细胞释出组 织胺等发炎介质 • 如气喘、花粉症
自体免疫疾病
• 有一部分人的免疫系统, 会针对自身的组织与细 胞,产生异常的免疫反 应,于是引起局部或全 身的发炎反应,进而破 坏体内的组织与器官, 甚至危及个体的生存, 这称为自体免疫疾病。
• 例如:红斑性狼疮、类 风溼性关节炎(、某些种 类的先天性糖尿病等。
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IDS)
• 由一种称为人类免疫缺 失病毒(简称HIV)所引起
• 该病毒会感染T淋巴球及 单核球,造成这些白血 球大量死亡,使病人免 疫力降低或失去免疫力, 任由原本不易致病其他 病毒、细菌、寄生虫及 肿瘤细胞攻击,因而失 去生命。
噬细胞。 • 胚胎时期有造血功能。 • 贮存大量的血液,当身
体需要时,可释出血液, 以供利用。 • 有破坏衰老红血球和血 小板的功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扁桃腺
•位于口咽部和舌根附 近,它是由淋巴组织 构成,能保护呼吸系 统免受外界病原体的 感染。
•当细菌在处繁殖并造 成发炎现象,即通称 的扁桃腺炎
免疫反应的执行
第一道防线
•主要在次级淋巴器官中产生 •包含细胞免疫与体液免液 •专一性免疫的启动
–抗原呈现细胞将抗原呈现在表面,诱使辅助型T 细胞结合辨识抗原,然后辅助T细胞分泌细胞间 素活化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胞毒T-cell为主角,会与受感染细胞结 合,释出穿孔素将之破坏
• 与排斥有关
肿 瘤 细 胞 遭 破 坏
淋巴结
• 形如蚕豆,大小不一 • 分布于皮下及内脏器官之间,尤其
是颈部和腹部特别多,且常成串地 出现 • 可过滤吞噬杂质 • 内有许多弯曲的管道,使淋巴在其 间的流动缓慢,以便吞噬细胞能有 充分时间来吞噬异物 • 不会收缩
脾脏
• 位于腹腔的左上方 • 呈紫红色、扁长形 • 是最大的淋巴器官 • 富含T细胞、B细胞及巨
淋巴系统包括:
•淋巴
•淋巴管(末端为盲管)
•淋巴器官
–初级淋巴器官:
•骨髓:内含干细胞,是白血 球分化生成处
•胸腺:是T淋巴球成熟的场所
–次级淋巴器官:是白血球执 行功能的场所
•淋巴结 •脾脏 •扁桃腺 •黏膜表皮层淋巴组织
骨髓
• 内含未分化的干细胞, 是血球增生分化的主要 场所
• 白血球共分为:
排斥
• 每个人细胞膜表面的蛋 白质不完全相同
• 体内的T细胞会将移植的 组织或器官视为外来的 异物(抗原),遂引发细 胞性免疫作用而予以摧 毁,最后导致移植组织 的死亡的现象
• 与MHC细胞膜表面抗原有 关
其他防御机制
补体系统--非专一性防御
• 存在于血浆里头非活性 的蛋白
• 有外来的微生物或入侵 者,身体产生的抗体, 可以引发补体蛋白质的 活化,被活化的蛋白质, 就会将细菌的细胞膜穿 洞,一旦细胞质流出去, 细胞就溶解掉,达到协 助杀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