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渣鼻(酒糟鼻)中医治疗偏方妙招
酒渣鼻(酒糟鼻)中医治疗偏方妙招

酒渣鼻(酒糟鼻)中医治疗偏方景岳全书》云:"酒渣鼻由肺经血热内蒸,次遇风寒外束,血瘀凝滞而成,故先紫后黑。
"《医林改错》中强调本病是气血瘀滞所致,主张以通窍活血汤治之。
《诸病源候论·面体病诸候·酒齄候》曰:"此由饮酒,热势冲面,而遇风冷之气相搏所生,故令鼻面生齄,赤疱匝匝然也。
"酒渣鼻(rosacea)又称玫瑰痤疮,是一种发生于面部中央的慢性皮肤炎症。
早期表现为在颜面中部发生弥漫性暗红色斑片,伴发丘疹、脓疱和毛细血管扩张,晚期出现鼻赘。
以鼻准头及鼻两侧皮肤潮红、丘疹、脓疱,甚至鼻头增大变厚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
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
可能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由于某些有因素的作用,如颜面血管舒缩神经失调、毛细血管长期扩张、消化道功能障碍、内分泌功能失调、精神因素、病灶感染、嗜酒、辛辣食物的刺激等引起局部生理及病理变化。
有人认为寄生在毛囊皮脂腺内的蠕形螨(即毛囊虫)的刺激,其代谢产物及排泄物引起的炎症是酒渣鼻的重要发病因素。
本病多见于中青年男女,女性较多,但病情严重的常是男性患者。
病程经过缓慢,病期长久者可致鼻端肥大,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隆起,表面凸凹不平,称为鼻赘。
本病常并发脂溢性皮炎。
本病血热、胃火为其因,气血瘀滞为其理。
多见于中年人。
1.鼻赘1.2.3.酒渣鼻诊断标准:1.本病好发于中年妇女,病程长久缓慢。
2.好发生于颜面中部,以鼻为中心,红斑、丘疹、脓疱、鼻赘为典型皮损,并有皮脂溢出及毛细血管扩张。
临床诊断;1.多发生于中年人,女性较多,常伴有皮脂溢出。
2.好发颜面中部,以鼻、两颊、眉间、下颏部多见,分布对称。
3.损害按进展情况可分三期,各期之间并无明显界限。
红斑期:主要为面部潮红,毛细血管扩张。
红斑为暂时性,继而持久不退。
丘疹脓疱期:在红斑的基础上成批出现痤疮样丘疹、脓疱,但无粉刺形成。
毛细血管扩张更为明显。
鼻赘期:鼻端部形成紫红色结节呈膨大肿瘤状,皮肤表面凸凹不平,毛细血管扩张显着,毛囊口明显扩大,可挤压出白色粘稠皮脂分泌物。
酒渣鼻治疗偏方大集锦

红粉、轻粉各5克,掺入前者拌匀做丸。每丸重7-8克,用4层纱布包,挤出油后擦患处,每晚1次。1丸可擦2-3次。酒渣鼻偏方五: 木鳖子、大枫子、核桃仁、桃仁、水银各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治疗酒渣鼻旳偏方酒糟鼻偏方一:新鲜荸荠洗净后,横切成两瓣,反复地涂擦酒糟鼻上,一日5-6次。涂擦后勿用水洗,涂上旳粉汁越厚越好,7天为一疗程,待结厚旳壳脱落,酒糟鼻
即可治愈。酒糟鼻偏方二:大黄、雄黄各等量,共研细粉,温开水调成糊,敷于患处。硫黄30克,轻粉、密佗僧、白矾各3克。共研细末,以蜂蜜调成糊状,每日3次搽患处。酒糟鼻偏
捣成膏,纱布包好,涂擦患处。每日2-3次。酒糟鼻旳治疗偏方有诸多,也能够供患者参照,但是最主要旳还是安全性,重庆牛皮癣医院预祝广大患者早日康复! 推荐阅读:酒渣鼻应
怎样预防?怎样远离酒渣鼻困扰 20个小偏方祝你治疗酒渣鼻 酒糟鼻能治吗?酒糟鼻怎么治?鼻头粉刺仔细看待 切勿“挤成”酒渣鼻
克,蓖麻子15克(取仁),脑砂3克。共捣如泥,用纱布包好。每日3次搽患处,数日可愈,不再复发。酒渣鼻偏方六: 木鳖子仁、大枫子仁、大麻子仁、樟脑各6克,核桃仁、水银
各9克,四仁去内皮共捣为泥,再加入樟脑、水银,共研至水银混匀为止,涂患处。每日2-3次。酒渣鼻偏方七: 大枫子仁、蓖麻子仁各9克,木鳖子仁、水银各3克,铅粉6克。共
桂枝汤加减治疗酒渣鼻验案一则

桂枝汤加减治疗酒渣鼻验案一则酒渣鼻,又称“酒糟鼻”,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面部皮肤疾病。
其病因不明,但多数患者常常在饮酒、饥饿、情绪波动等因素的刺激下出现红斑、瘙痒、皮肤干燥、起皮等症状。
通常认为,酒渣鼻是由毛细血管扩张,因而导致面部皮肤出现红斑、刺痛等一系列症状。
然而,这种疾病往往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社交活动,给其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
传统中药学认为,酒渣鼻与体内肝火过旺有关,提出治疗酒渣鼻的中药方剂。
其中,桂枝汤加减显然具有一定的疗效。
为此,我们特写一例使用桂枝汤加减方剂治疗酒渣鼻的成功案例。
患者杨先生,40岁,结婚20年,两个孩子。
在近两年中,他发现自己的面部皮肤长出了一些红色的小斑点, 症状来回发作。
但是, 这些小斑点越来越多,有时会灼热,肿胀,并伴有轻微的瘙痒。
在感染过轻微水痘后,这些症状越来越严重。
他曾去过皮肤科医院就诊,但暂时没能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最终,他找到一位中医师,希望通过中药治疗此病。
诊断鉴于杨先生的病史,中医诊断其属于“肝经湿热”类型。
其病理表现为:面部皮肤瘙痒,红肿,伴有干燥,起皮等症状,宜疏肝宣热、化湿泻火.因此,中医建议采用桂枝汤加减方剂进行治疗。
治疗方案桂枝汤加减方:桂枝12g,白术10g,炙甘草6g,干姜6g,芍药10g,苍术10g,陈皮6g,山楂10g。
服用方法:每天2次,每次吃药12g,加水煎煮后口服,1个月为一疗程。
治疗效果首次就诊时,患者症状已经加重,脸部皮肤呈现出非常明显的红色,肿胀和失水现象。
进行了一疗程的桂枝汤加减治疗后,患者的皮肤红肿、瘙痒明显减轻,部分红点消失,但皮肤的干燥和起皮现象仍然存在。
第2疗程继续使用桂枝汤加减治疗方案。
第2疗程结束时,患者的欣喜之情难以言表。
他的面部皮肤情况好转明显,肿胀消失,红点明显减少,皮肤的干燥和起皮现象也大为改善。
现在,患者还在治疗中,但已经恢复了日常生活的正常状态。
总结中医认为,酒渣鼻症状是由内部的湿热和肝火引起的。
酒糟鼻的中医治疗方剂

酒糟鼻的中医治疗方剂酒糟鼻,又称玫瑰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表现为面部红斑、丘疹、脓疱等症状。
中医治疗酒糟鼻,主要采用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用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酒糟鼻的方剂:1. 清热凉血方:适用于热毒内蕴型酒糟鼻。
方中常用药物有生地黄、丹皮、赤芍、黄芩等,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散结的作用。
2. 疏肝解郁方:适用于肝郁气滞型酒糟鼻。
方中常用药物有柴胡、白芍、郁金、川芎等,具有疏肝解郁、和血调经的功效。
3. 健脾益胃方:适用于脾胃虚弱型酒糟鼻。
方中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具有健脾益胃、益气生津的作用。
4. 滋阴降火方:适用于阴虚火旺型酒糟鼻。
方中常用药物有知母、黄柏、地骨皮、鳖甲等,具有滋阴降火、清热凉血的功效。
5. 活血化瘀方:适用于瘀血阻络型酒糟鼻。
方中常用药物有桃仁、红花、丹参、川芎等,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
6. 温阳散寒方:适用于阳虚寒凝型酒糟鼻。
方中常用药物有肉桂、附子、干姜、细辛等,具有温阳散寒、助火回元的作用。
7. 祛湿化痰方:适用于湿热内蕴型酒糟鼻。
方中常用药物有黄连、黄芩、半夏、陈皮等,具有清热燥湿、化痰散结的功效。
8. 调和营卫方:适用于营卫不和型酒糟鼻。
方中常用药物有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等,具有调和营卫、解表散寒的作用。
患者在使用中医方剂治疗酒糟鼻时,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方剂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同时,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医案分享:酒渣鼻

医案分享:酒渣鼻
处方:当归、生地、赤芍、川芎、赤苓、黄芩、银花、栀子、陈皮、红花、五灵脂
水煎服,每日一剂
颠倒散:大黄、硫磺各等分研末,凉茶调,抹之。
中医辨证:阳明火旺胃火熏于肺,更因风寒外感,瘀血凝结而成治法:凉血去瘀,清热解毒
临床效果:许某某,女性,成人。
患者发病已三年,经多方医治无效,青予诊治,查其鼻准头及鼻旁黯红紫色,苔薄黄,舌尖有红刺边有紫色,脉弦细数,嘱其服用“加味凉血四物汤:,服十五剂,已获基本治愈,停止服药。
外敷颠覆散,调治月余而痊愈。
时隔数月介绍同龄人陈某某,李某某,均为女性,性症状较轻,仍用前法治疗,20天左右,亦皆痊愈。
药方因人而异,用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辨证论治,请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桂枝汤加减治疗酒渣鼻验案一则

桂枝汤加减治疗酒渣鼻验案一则
酒渣鼻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鼻炎疾病,主要表现为鼻部皮肤出现鼻翼及鼻梁处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黑头和粉刺,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
传统中医药治疗酒渣鼻广泛采用桂枝汤。
本文主要讲述通过加减桂枝汤的治疗方法,有效治疗酒渣鼻的一例临床验案。
患者简况:
患者李某,女,32岁,因鼻部患有酒渣鼻症状就诊于中医医院。
患者主诉鼻部皮肤出现鼻翼及鼻梁处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黑头和粉刺已有多年,尝试过多种治疗方法效果不佳。
经检查,患者属于酒渣鼻,中医诊断为气血不足、湿热蕴结。
根据其病情,中医师认为可采用桂枝汤加减治疗。
治疗方案:
1.桂枝汤的处方:桂枝9克、芍药9克、茯苓9克、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3片。
上述药物共煎服一剂,每日一剂,连服30天为一个疗程。
2.加减处方: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增加当归、川芎调理气血,香附、厚朴祛湿热,蜜炙甘草调和诸药。
治疗过程:
患者按时服用中药方剂,连续服用两个疗程,每日注意清洁面部,并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反映鼻部红斑逐渐减轻,黑头和粉刺有所减少,鼻部皮肤状况明显改善。
治疗效果:
经过两个疗程的桂枝汤加减治疗后,患者的酒渣鼻症状明显减轻,红斑、毛细血管扩张、黑头和粉刺明显减少,鼻部皮肤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总结:酒渣鼻是一种常见疾病,传统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
桂枝汤加减治疗酒渣鼻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但需要患者配合医嘱,坚持中药治疗,避免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同时结合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广大患者能够通过中医药治疗获得康复,重拾美好的生活。
酒糟鼻特效秘方

酒糟鼻特效秘方
酒糟鼻是一种发生在面部中央和鼻子周围的红斑毛细血管慢性皮损。
严重影响美观,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双重伤害。
我有一个家传秘方,专治酒糟鼻,多年来临床应用从无失手。
乃是付济华医师一级绝密配方,一直秘而不宣。
自我皈依佛门之后,深受佛祖庇佑,常怀感恩之心,为感佛祖庇佑,发愿公开家传秘方,普救世人。
故今将此方公之于世,望能造福世人。
酒糟鼻特效酊
组方:百部36g 硫磺18g 大黄18g 黄芩9g 黄连9g 栀子9g 丹皮9g 冰片3g
制法:将上述药物打粗粉,浸泡75%酒精200ml中,密封7日
功效:清热泻火,杀虫
主治:酒糟鼻
用法:取药液涂于患处,早晚一次
注意事项:禁食辛辣
病机:酒糟鼻主要是由于毛囊虫损害鼻子周围皮肤造成皮损。
中医认为是肺胃蕴热所致,因为肺开窍于鼻,肺热郁结于肺窍鼻端而致此病。
方解:方中百部、硫磺二味药功专杀虫,可杀灭鼻部毛囊虫,而为君药。
三黄(大黄、黄芩、黄连)清热泻火,为臣药。
(本药方为付济华中医师原创首发,复制转载者请注明药方出处) 丹皮、栀子活血凉血,以消红赤为佐药。
冰片性寒,既能清热作用,又可促进药物的透皮渗透,故为使药。
诸药合用则虫螨可除,热邪可清,此病自可痊愈。
是付济华中医师家传秘方。
治疗酒渣鼻20方,酒渣鼻的中医治...

治疗酒渣鼻20方,酒渣鼻的中医治...治疗酒渣鼻20方,酒渣鼻的中医治疗方法【仅供参考】方剂1:黄柏制用法:浸于95%酒精中,酒精以浸没黄柏为度,密封1周后,用双层纱布过滤,滤液兑蒸馏水,装瓶中备用。
方剂2:雄黄,轻粉、硼砂制用法:共研细粉,乳汁调。
涂患处。
方剂3:硫黄、槟榔各等量,冰片少许制用法:共研为细末,用纱布包搽患处。
方剂4:枇杷叶(去毛)适量制用法:焙干研末,用茶水送服,每日3次,每次6克。
方剂5:党参、怀山药,女贞子、菟丝子、银花、鸡内金、当归、茯苓、白术、陈皮,黄柏、黄芩、地骨皮制用法:水煎服。
方剂6:枇杷叶、桑白皮、黄芩、栀子,生地,菊花,桔梗,黄连、甘草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酒渣鼻红斑期方剂7:紫花地丁,双花、蒲公英、野菊花,连翘,栀子、元参,大黄,甘草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酒渣鼻丘疹期方剂8:当归尾、赤芍,生地,川芎、陈皮,桃仁、红花、黄芩,大黄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酒渣鼻鼻赘期方剂9:侧柏叶、丹皮、赤芍、黄芩、桑白皮,白茅根、玄参、生地,甘草制用法:水煎服。
方剂10:生地,当归、川芎、赤芍、黄芩,陈皮、红花、苦参、甘草制用法:水煎服。
方剂11:栀子、枇杷叶,杏仁、硫黄,石菖蒲,轻粉、冰片制用法:共研粉末,凡士林调糊状。
外敷患处。
方剂12:赤茯苓、金银花、虎杖,当归,生地黄、赤芍,川芎、黄芩、栀子、陈皮、红花、五灵脂制用法:水煎服。
方剂13:生地、赤芍、黄芩、生栀子、桃仁,当归,川芎、红花,地骨皮制用法:水煎服。
方剂14:露蜂房制用法:研末。
每次,日服2次,白酒送下。
方剂15:丁香,蜂蜜制用法:丁香研粉,以蜜调。
敷患处。
方剂16:轻粉,杏仁、硫黄,制用法:先将轻粉研细,次加杏仁同研,最后三者共研和匀。
可用手指或棉签蘸药搽患处。
适应症:酒渣鼻、痤疮方剂17:党参、黄柏、桑白皮,黄连、甘草制用法:水煎服。
方剂18:荆芥穗,防风、杏仁(去皮尖)、白蒺藜(炒去刺)、僵蚕、炙甘草制用法:共研细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酒渣鼻(酒糟鼻)中医治疗偏方
景岳全书》云:"酒渣鼻由肺经血热内蒸,次遇风寒外束,血瘀凝滞而成,故先紫后黑。
"《医林改错》中强调本病是气血瘀滞所致,主张以通窍活血汤治之。
《诸病源候论·面体病诸候·酒齄候》曰:"此由饮酒,热势冲面,而遇风冷之气相搏所生,故令鼻面生齄,赤疱匝匝然也。
"
酒渣鼻(rosacea)又称玫瑰痤疮,是一种发生于面部中央的慢性皮肤炎症。
早期表现为在颜面中部发生弥漫性暗红色斑片,伴发丘疹、脓疱和毛细血管扩张,晚期出现鼻赘。
以鼻准头及鼻两侧皮肤潮红、丘疹、脓疱,甚至鼻头增大变厚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
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
可能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由于某些有因素的作用,如颜面血管舒缩神经失调、毛细血管长期扩张、消化道功能障碍、内分泌功能失调、精神因素、病灶感染、嗜酒、辛辣食物的刺激等引起局部生理及病理变化。
有人认为寄生在毛囊皮脂腺内的蠕形螨(即毛囊虫)的刺激,其代谢产物及排泄物引起的炎症是酒渣鼻的重要发病因素。
本病多见于中青年男女,女性较多,但病情严重的常是男性患者。
病程经过缓慢,病期长久者可致鼻端肥大,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隆起,表面凸凹不平,称为鼻赘。
本病常并发脂溢性皮炎。
本病血热、胃火为其因,气血瘀滞为其理。
多见于中年人。
青壮年气血方刚,血热熏肺或因嗜酒,或喜食肥甘厚味,助升胃火,肺胃积热,熏蒸颜面,而生红斑、丘疹、脓疱。
再因风寒外束,气血瘀滞,致形成赘瘤。
1.红斑期:真皮上部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
该病变在下面两期均可见到。
2.丘疹脓疱期:除红斑期病变外,尚可见毛囊内及其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或已形成脓疱。
有的病例真皮内出现结核样结节。
3.鼻赘期:棘层细胞轻度增厚,真皮胶原纤维增生,皮脂腺大小及数目均增加,毛囊口扩张并充满角蛋白物质。
中医认为酒渣疹色发紫发红,发生于鼻部或鼻部沟侧,是肺、胃部位,多由肺热受风或气血热盛生风所致,久之皮损呈紫红色,且有肝气抑郁之症,乃是肝郁气滞,经络受瘀血阻滞所致。
脓疱、丘疹、结节之皮损则是由于毒邪作祟引起。
鼻赘期乃是气血凝滞、毒邪内蕴造成。
总之,酒渣鼻与热、瘀、毒邪有关,脏腑多与肺、胃、肝、肾有关。
1.血热熏肺
鼻部、双颊、前额广泛红斑,或在红斑的基础上起丘疹、脓疱,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2.肺胃积热
口鼻周围皮肤起轻度红斑且有淡红色丘疹或伴有少数脓疱,自觉瘙痒,伴烦热口渴、咽干、纳呆、便秘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3.气血瘀滞
鼻尖部结缔组织和皮脂腺增殖,毛囊口扩大或见囊肿、丘疹、脓疱,皮损处呈紫红或暗红色,舌暗红,脉弦。
酒渣鼻诊断标准:
1.本病好发于中年妇女,病程长久缓慢。
2.好发生于颜面中部,以鼻为中心,红斑、丘疹、脓疱、鼻赘为典型皮损,并有皮脂溢出及毛细血管扩张。
临床诊断;
1.多发生于中年人,女性较多,常伴有皮脂溢出。
2.好发颜面中部,以鼻、两颊、眉间、下颏部多见,分布对称。
3.损害按进展情况可分三期,各期之间并无明显界限。
红斑期:主要为面部潮红,毛细血管扩张。
红斑为暂时性,继而持久不退。
丘疹脓疱期:在红斑的基础上成批出现痤疮样丘疹、脓疱,但无粉刺形成。
毛细血管扩张更为明显。
鼻赘期:鼻端部形成紫红色结节呈膨大肿瘤状,皮肤表面凸凹不平,毛细血管扩张显著,毛囊口明显扩大,可挤压出白色粘稠皮脂分泌物。
4.病程缓慢,无明显的自觉症状。
一、病史
本病多起始中年时期,女性发病多于男性,病程缓慢,常于饮酒或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后加重。
无明显的自觉症状。
二、临床表现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但各期之间无明显的界限,经过缓慢。
1.红斑期:颜面中部特别是鼻、两颊、眉间及颏部发生红斑,对称分布,亦有鼻部正常,只发生于两颊及前额者。
红斑初期为暂时性,进食含辛辣食物或热饮、外界环境温度突然升高时、感情冲动及月经期间为明显。
继而持久不退,并伴有毛细血管扩张,如细丝状呈树枝状分布,常以鼻尖部及两侧鼻翼处最为明显。
面部常有皮脂溢出,毛孔扩大或为皮脂所阻塞,少数患者可在短期加重。
2.丘疹脓疱期:红斑期发生时间较长,病情继续发展,面部出现成批的自针头至绿豆大小痤疮样丘疹、脓疱,甚至结节,常此起彼伏,病程慢性,可数年或更久,但也有偶发加重的。
毛细血管扩张更为明显,纵横交错,少数病例可并发结膜炎、睑缘炎、角膜炎、角膜血管形成等。
3.鼻赘期:仅见于少数病程长久(数10年)的晚期患者,鼻部结缔组织增殖,皮脂腺异常增大,形成紫红色结节状或肿瘤状突起。
其表面凸凹不平,毛细血管扩张显著,皮脂腺口明显扩大,皮脂分泌旺盛,挤压时有白色粘稠分泌物溢出,颏部、眉间或两耳可有类似损害,但较轻。
患者应忌酒和辛辣食物,去陈病灶,纠正胃肠功能障碍和内分泌失调,避免局部过冷过热刺激。
一、辨证选方仅供参考
1.血热熏肺
治法:凉血清热。
方药:凉血四物汤加减。
生地、白茅根各30g,当归、川芎、陈皮、黄芩、桃仁、栀子各10g,红花、甘草各6g。
水煎服。
2.肺胃积热
治法:清肺胃之蕴热。
方药:枇杷清肺饮加减。
生石膏30g,知母、枇杷叶、桑白皮各15g,党参、甘草、黄柏、黄芩、益母草各9g。
水煎服。
3.气血瘀滞
治法:活血通窍,行瘀通经。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红花、赤芍、川芎、桃仁、白芷各10g,生姜5片,老葱3根,大枣7枚。
水煎服。
二、外治法
1.以硫黄为主方剂:用硫黄、大枫子、白鲜皮、地肤子、冰片、蛇床子、百部、松香、烟膏、土槿皮,放入镇江醋5000ml中浸泡10天。
再将装有斑蝥、蟾酥、蜈蚣、雄黄的布袋放入,再浸泡3~5天。
取出布袋,捣碎袋内药物后,再将布袋人95%酒精3000ml内浸泡2~3周,弃药取液,两液合并,装瓶备用。
用时用小毛笔蘸药液在皮损处涂搽,每次不超过8ml,每隔2周涂1次,直至痊愈。
2.以水银、轻粉为主方剂:主药水银、大枫子、核桃仁、樟脑、冰片、防风,研末,油调呈糊状外用,每日早晚各涂患处1次。
3.以柔芙平--益濞修护精华舒缓美颜组合,面部清洁后,交替涂抹。
涂抹过程中,能疏通血液循环,清除皮肤褶皱的螨虫,层层修复受损肌肤,重建正常皮肤功能,防止毛细血管再次扩张以及内病外菌的再次攻击,缔造清爽,娇嫩,细弹肌肤,展现美丽容颜!调养结合内外兼修;针对性的通过中医理论辩证,从个人体质,饮食方法,生活习惯,等方面制定针对性的自我调理解决方案,全面避免各种因素导致酒糟鼻的发生
应忌酒和辛辣食物,去陈病灶,纠正胃肠功能障碍和内分泌失调,避免局部过冷过热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