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戏剧课程设计理念

教育戏剧课程设计理念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教育戏剧的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表演、协作和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戏剧艺术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掌握教育戏剧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戏剧艺术的发展历程,理解戏剧作品中的历史文化内涵。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教育戏剧的方法进行表演,培养协作和创新的能力,提高自我表达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通过参与教育戏剧活动,增强学生对戏剧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戏剧的基本理论、戏剧艺术的历史文化、戏剧作品的分析和表演实践。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1. 教育戏剧的基本理论:介绍教育戏剧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教育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戏剧艺术的历史文化:讲解戏剧艺术的发展历程,分析戏剧作品中的历史文化内涵,帮助学生理解戏剧的文化价值。
3. 戏剧作品的分析:通过对经典戏剧作品的分析,让学生掌握戏剧的结构、人物和情节等方面的知识。
4. 表演实践:学生进行教育戏剧的表演实践,培养学生的表演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将用于讲解教育戏剧的基本理论和戏剧艺术的历史文化,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
讨论法将用于分析戏剧作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案例分析法将用于分析经典戏剧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戏剧的艺术特点。
实验法将用于表演实践,培养学生的表演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将提供教育戏剧的基本理论和戏剧艺术的历史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参考书将提供更多的戏剧作品和案例,供学生深入研究和分析。
戏剧新课标

戏剧新课标一、戏剧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戏剧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学习戏剧艺术的重要基石。
这些知识和技能包括对戏剧概念、发展历程、表演技巧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戏剧艺术的基本原理,掌握表演、台词、形体等方面的技能,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戏剧表演实践戏剧表演实践是戏剧艺术的核心环节,也是学生提升自我表现力和舞台掌控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此部分,学生需要参与各种形式的戏剧表演,包括经典剧目、原创剧目等。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角色,提高表演技巧,增强舞台表现力。
三、戏剧创作与改编戏剧创作与改编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艺术想象力的关键环节。
在此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剧本创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尝试编写自己的剧本或对经典剧目进行改编。
通过创作和改编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戏剧艺术的核心要素,培养自己的艺术审美和创作能力。
四、戏剧艺术鉴赏与批评戏剧艺术鉴赏与批评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此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欣赏和分析戏剧作品,了解戏剧艺术的评价标准和批评方法。
通过鉴赏和批评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戏剧艺术的内涵和价值,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批评能力。
五、跨学科融合与创意实践跨学科融合与创意实践是戏剧艺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此部分,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将戏剧艺术与其他学科领域进行融合,开展具有创意和实践性的项目。
通过跨学科融合与创意实践的过程,学生能够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六、多元文化与世界戏剧多元文化与世界戏剧是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文化包容性的重要内容。
在此部分,学生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戏剧文化,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戏剧艺术的异同和特点。
通过学习多元文化与世界戏剧,学生能够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增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七、戏剧与生活应用戏剧与生活应用是戏剧艺术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也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方面。
教案大学二年级戏剧理论课教学教案

教案大学二年级戏剧理论课教学教案教案大纲课程名称:戏剧理论课学年:大学二年级课时:2课时(90分钟/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戏剧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戏剧的元素和构成要素;3. 探究戏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和表达方式;4. 培养学生对戏剧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内容:1. 戏剧理论概述1.1 戏剧理论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戏剧理论的分类和发展历程1.3 国内外著名戏剧理论家及其代表作介绍2. 戏剧元素和构成要素2.1 角色、情节和冲突2.2 舞台、布景和道具2.3 对白、动作和表演技巧2.4 音效、灯光和服装2.5 观众、情绪和表演效果3. 跨文化戏剧对比研究3.1 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戏剧的异同3.2 不同地域戏剧的表现形式与艺术特点3.3 不同戏剧文化对观众的影响和接受方式4. 戏剧批判与鉴赏4.1 戏剧批评的基本方法和理论框架4.2 阅读与分析经典剧本的能力培养4.3 观看和评价舞台演出的技巧和要点4.4 培养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教学策略与方法:1. 悬念导入法:通过引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2. 多媒体展示法:运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地展示戏剧演出和表演技巧;3.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并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4. 案例分析法:选取经典剧本和著名舞台剧作为案例,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升学生戏剧理解和批判能力;5. 实践演练法:鼓励学生参与戏剧表演和小品创作,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6. 考察评价法: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报告和课堂答问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察和评价。
教学资源:1. 电子教案:提供给学生的电子教案,包括教学内容、重点要点和参考资料等;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多媒体资料,如投影仪、音响设备等;3. 经典剧本:选取适合学生年级和理解能力的经典剧本,供学生研究和分析;4. 录像资料:收集不同类型的戏剧演出录像,供学生观看和比较分析;5. 舞台布景和道具:用于学生在实践演练中的舞台呈现和表演。
《戏剧表演课》教学大纲.doc

《戏剧表演课》教学大纲总学时:1392总学分:87适应专业: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制定本大纲的依据:表演课稈是高等艺术院校培养戏剧、影视演员的专业必修课稈。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及时代的发展,各门类艺术都在迅猛的变化屮发展生存,艺术教冇也不例外,尤其是人文科学系统中的戏剧艺术,想在社会大环境中生存壮大,必须开拓创新,与时倶进。
同时,随看物质生活的口益丰富,观众的精神需要、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作为培养专业演员的艺术院校,在演员的培养方面顺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步伐,为艺术市场输送有竞争实力、有永久创造力、高索质的表演艺术人才,是表演艺术教育的天职。
因此,表演专业课程的设置,一方面要以传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培养演员的现实主义创作为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础,同时又要关注戏剧、影视发展的最新动态,关注表演艺术形态的新发、新变化,在继承传统演员培养体系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表演理论和经验,注重演员素质教育和综合艺术能力的培养,从而建立科学、系统、有效的演员培养新方式、新途径。
二、课程性质与课程教育目标表演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其不同在于整个创作过程都由演员白身去完成,演员既是创作者,还是创作工具与材料,又是创作成品。
“攻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谓利其器,即是开发演员“这块材料”的创作天性与技巧。
为避免匠艺式的技术培养带来的脾病,要置“利其器”过程于素质培养和创造能力培养Z中,使学生在分段式教学屮,既能有元素基础训练的阶段性,又融创造于一体,使学生通过四年科学、系统的艺术学习、创造,能自如地操纵材料木身,运用白身的肢体语言、表情、台词、内外部技巧,刻呦出鲜活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
要达此目的,外部的技术技巧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演员(创造者)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形象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演员决不是导演的工具。
为此,要注重培养演员的主体创作意识与个体生命的投入,这样才能在四年的学习屮把学生培养成真正适应市场需求的、有潜力、有无限创造力的表演艺术人才。
戏剧艺术概论(汇编)

《戏剧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戏剧艺术概论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Drama Art考核类别:考试适用对象:本科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总学时、学分: 32学时、2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戏剧艺术概论》作为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的本科专业必修课程,其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充分、全面、完整地了解关于戏剧艺术的综合知识,对世界范围内的戏剧形态建立一个更加完整的、宏观的艺术视野,同时帮助他们观察当今世界戏剧发展的新现象、新动态、新趋势,建立对戏剧的总体性认识。
通过传授认识戏剧、感受戏剧的知识和理念,培养同学们对戏剧艺术的自觉的审美和爱好,明确戏剧艺术的重要性和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同时注重体悟戏剧、完善人格。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熟悉中外戏剧发展简史,掌握戏剧艺术基本理论。
三、先修课程《艺术概论》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首先,由于侧重总体上研究戏剧,因此教学的主要内容不只是单纯的戏剧,诸如戏曲、话剧、歌剧、舞剧、诗剧等,它还扩展到了包括戏剧史、戏剧社会学、戏剧哲学、戏剧心理学、戏剧教育学在内的一些命题。
注重戏剧研究的完整性。
不再割裂地谈东西方戏剧,比较全面而又系统地介绍东西方的戏剧史、戏剧美学、戏剧现象、戏剧作品中过去累积的、已经产生的、正在发展变化的一些重要问题;除了研究文本,还研究包括表演、导演、舞台美术、演出空间在内的更为广阔的演出学范畴的命题。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观摩演出、课堂讨论、艺术对谈等形式。
精选经典的戏剧艺术演出影像和图片,配合教学。
为了使戏剧课程更有其自身的特色,在讲授剧本文学和戏剧表演的时候,还会适当鼓励同学们自选片断和经典台词进行课堂表演,以增进他们对戏剧艺术的爱好和兴趣,提升他们学好该门课程的积极性。
因为戏剧知识的掌握不等于戏剧艺术的体验,学习戏剧一定要注重实践,不能单从理论到理论。
戏剧理论教学大纲

戏剧理论教学大纲戏剧理论教学大纲戏剧作为一门艺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然而,要想真正理解和欣赏戏剧,就需要对其背后的理论有所了解。
因此,设计一份完整的戏剧理论教学大纲,对于培养学生的戏剧素养和审美能力至关重要。
一、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可以先介绍戏剧的定义和起源,以及戏剧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性。
同时,也可以简要概述戏剧理论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为后续内容做好铺垫。
二、戏剧史戏剧史作为戏剧理论教学的第一个重要内容,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从古代戏剧起源开始,逐步介绍各个时期的戏剧形式和发展。
例如,可以从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开始,讲述戏剧在中世纪、文艺复兴和现代的演变过程。
通过对戏剧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时期戏剧的特点和风格,丰富他们对戏剧的认知。
三、戏剧理论基础在戏剧理论基础部分,可以介绍一些重要的戏剧理论家和他们的观点。
例如,可以讲述古希腊戏剧理论家亚里士多德的“泛性理论”,以及现代戏剧理论家布莱希特的“表演形式论”。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戏剧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培养他们对戏剧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四、戏剧创作戏剧创作是戏剧理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部分,可以介绍戏剧创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例如,可以讲述剧本的构思和写作方法,以及角色塑造和情节发展的技巧。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戏剧创作实践,让他们亲身体验戏剧创作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戏剧表演戏剧表演是戏剧理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一部分,可以介绍戏剧表演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例如,可以讲述演员的表演技巧和舞台设计的原则。
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戏剧表演实践,让他们通过实际演绎来理解和体验戏剧的魅力。
六、戏剧批评戏剧批评是戏剧理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在这一部分,可以介绍戏剧批评的基本方法和流派。
例如,可以讲述文学批评和戏剧评论的区别和联系,以及现代戏剧批评的发展趋势。
通过学习戏剧批评,学生可以培养他们对戏剧作品的深入分析和评价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
《戏剧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戏剧鉴赏》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戏剧鉴赏英文名称:Drama Appreciation课程类别:通识教育课程课程性质:选修课课程编码:0504330195学分:2总学时:32。
其中:讲授32学时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先修课程与知识储备:无后继课程:无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戏剧综合课程,从戏剧理论、剧种声乐、戏剧特点等方面进行一般性介绍,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戏剧素养,为学生进行艺术创作,编辑、制作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音乐材料打下基础。
在教学活动中配合戏剧表演活动,也包括欣赏戏剧电影、戏剧歌曲竞赛等等。
三、教学目标1.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戏剧,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不同历史时期戏剧的风格流派、艺术成就及其发展变化,了解戏剧的功能及戏剧与人、戏剧与社会的关系。
2. 课程教学总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理解戏剧语言、掌握戏剧的基本规律。
3. 课程目标与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关系:使学生具有艺术设计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扎实的艺术设计基础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数字媒体艺术工作所必需的专业技能。
4. 毕业要求—课程目标关系表1 毕业要求—课程目标关系表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内容、建议学时以及知识单元与课程目标支撑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五、教学方法及要求使用音像与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采取文、图、声、像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拓展和增加学生们的视野与信息量。
从音像资料视听切入,提倡聆听、欣赏大量各类作品,结合基本的概念、类型,以检测学生的理解、分析和思维能力。
使用戏剧数据库进行辅助教学。
提供大量作品和相关资料,强化形象记忆戏剧的能力。
六、重点与难点重点:戏剧语言的基本规律;人声的分类;乐器的分类及功能;戏剧与人和社会的关系及功能。
难点:中外戏剧的区别;音色与形象的对应关系。
七、学习要求课堂讲授,辅之以多媒体课件,优秀选段案例分析,利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开放式教学。
儿童戏剧表演教学大纲

儿童戏剧表演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在当今社会,戏剧教育被认为是儿童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戏剧表演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本文旨在提出一个全面的儿童戏剧表演教学大纲,以指导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戏剧教育。
第二章:教学目标2.1 培养儿童的表演技能戏剧表演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儿童的表演技能,包括肢体语言、声音的运用、角色扮演等方面。
通过提供合适的训练和演练机会,帮助儿童提高他们的表演技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舞台意识。
2.2 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戏剧表演教学应该鼓励儿童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通过角色扮演、戏剧游戏等活动,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开拓他们的思维方式。
2.3 培养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戏剧表演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儿童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需要与其他演员密切合作。
通过合作演出,儿童能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2.4 增强儿童的表达能力戏剧表演能够培养儿童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非言语表达。
通过戏剧表演,儿童能够学会用语言、肢体以及面部表情来有效地传达自己的意思,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第三章:教学内容与方法3.1 教学内容3.1.1 基本的表演技能训练教师应该通过专业的训练方法,指导儿童进行基本的表演技能训练,包括肢体语言的运用、声音的运用、角色扮演等方面。
3.1.2 儿童剧本的选择与演练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儿童的剧本进行演练。
在演练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儿童理解剧本、塑造角色,并通过多次排练来提高演员们的表演水平。
3.1.3 戏剧游戏戏剧游戏是培养儿童戏剧表演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各种戏剧游戏,教师可以帮助儿童放松身心,培养他们的表演技巧和合作精神。
3.2 教学方法3.2.1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戏剧表演的兴趣。
可以通过讲解有趣的故事、观看优秀的戏剧表演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剧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戏剧理论
开课学校、学院、专业:周口师范学院学院中文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教学方式:教师授课与讨论相结合
考试方式:闭卷考试。
适合专业:戏剧影视文学
总学时和学分:总学时51,学分3
课程作用与任务:
阅读中西方历代重要的戏剧理论批评著作,了解中西方戏剧理论的发展历史及其独特风貌,为研究“西方戏剧学”、“中国戏剧学”的系统理论打好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纵向与横向交叉的研究方法,阐述中西国戏剧理论的发展概貌,介绍、剖析历代剧论的重要著作。
从戏剧美学、戏剧评论、戏剧技术论及戏剧史论等方面考察历代戏剧学论著,把中西国戏剧理论史共划分为三大块:西方戏剧理论史、中国戏曲理论史、东方戏剧理论史。
三大块按时间顺序交叉论述,共同构成戏剧理论史的完整脉络和体系。
先修课程:中国戏剧史
课后要求:阅读中西方历代剧论著作,写出阅读笔记
课程教材:《戏剧理论史稿》,余秋雨,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西方戏剧理论史
第一章古希腊、古罗马戏剧理论(4)
第一节古希腊戏剧概貌及亚里斯多德的《诗学》
第二节古罗马戏剧概貌及贺拉斯《诗艺》
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的戏剧理论(3)
第一节在古典之地诠释古典:意大利的戏剧理论
.第二节探寻现代民族戏剧资源:西班牙和英国的剧论
第三章新古典主义戏剧理论(3)
第一节围绕《熙德》的论争:新古典主义原则的确立
第二节走向成熟进程中的新古典主义剧论及《诗的艺术》
第四章启蒙主义戏剧理论(3)
第一节启蒙主义时期概述
第二节狄德罗的《论戏剧艺术》与博马舍论严肃戏剧
第四节莱辛的《汉堡剧评》
第五章浪漫主义戏剧理论(3)
第一节浪漫主义概述
第二节歌德论戏剧
第三节席勒论悲剧
第六章黑格尔的戏剧美学(4)
第一节黑格尔生平
第二节论戏剧文学
第三节论舞台表演
第七章现实主义戏剧理论的新发展(4)
第一节现实主义汇成大潮
第二节别林斯基论悲剧和喜剧
第三节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悲剧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戏剧的论述
第八章自然主义戏剧理论(2)
第一节自然主义戏剧理论:主张科学真实,尝试科学分析第九章现代主义戏剧理论(4)
第一节现代主义戏剧思潮
第二节:布莱希特与“史诗剧”理论
第三节大众戏剧的先锋:梅耶荷德
第十章后现代主义戏剧思潮(3)
第一节荒诞派戏剧思潮
第二节代表戏剧家:格洛托夫斯、谢克纳、彼得·布鲁中国戏剧理论史
第十一章中国元、明代的戏剧理论(4)
第一节中国戏剧的形成和元明戏剧概貌
第二节关汉卿时代戏剧创作的丰收和戏剧理论的落后
第三节汤显祖和沈璟的不同戏剧见解
第四节王骥德的《曲律》
第五节明代戏剧理论的时代规定性
第十二章清代的戏剧理论(4)
第一节清初至中叶戏剧理论思潮
第二节李渔与《闲情偶寄》
第三节晚清的剧论
第十三章二十世纪戏剧史论的新开拓(4)
第一节王国维及《宋元戏曲史》
第二节吴梅的曲学
第三节中国戏剧史研究的新成就
第四节中国戏剧学构想
东方戏剧理论史
第十四章东方戏剧理论史(4)
第一节古代印度戏剧概貌及《舞论》中的戏剧思想
第二节日本古典戏剧概貌
第二节世阿弥生平及《风姿花传》
第十五章结语:回顾与瞻望(2学时)
参考文献:
1叶长海,《中国戏剧学史稿》。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6
2陈多,叶长海,《中国历代剧论选注》。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7
3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共十册)。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59
4周宁,西方戏剧理论史。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5吕效平,戏剧学研究导引。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陆炜,谭帆,中国古典戏剧理论史。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编制人:陈晶晶
201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