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中俄文化差异

中俄文化差异

中俄文化差异第一篇:中俄文化差异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然而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尴尬的局面。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对各国文化因素的了解尤为重要,了解对方民族文化,求同存异是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

”俄罗斯——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邻国,正与中国关系越来越密切。

作为欧亚大陆上的两个大国,在长久以来就保持了紧密的联系。

在历史上,两国有着极其复杂的渊源。

而在近些年以来,两国又不断的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这个时候,研究中俄间的社会文化差异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跨文化交际中中俄文化的差异。

1.国家概况俄罗斯国土面积1707.5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大国。

中国国土面积69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

俄罗斯虽然横跨欧亚大陆,其主要国土位于亚洲,但它在历史上就一直认为是个欧洲国家。

而中国是亚洲国家的显著代表。

政体上,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而俄罗斯的前身苏联是当时世界上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

1991年8月24 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宣布独立,成为俄罗斯联邦,苏联解体。

现在俄罗斯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89个联邦主体构成。

2宗教意识中国虽然庙宇众多,但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宗教灭绝运动,国民中虔诚信徒的比重并不高。

中国的宗教不参与政治,这在宗教意识甚重的欧洲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的宗教往往宣扬向善和普世救人,所以没有强烈的排他性或扩张意识。

俄罗斯人被认为是最具宗教品格的一个民族,在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东正教所宣传的爱与宽恕的思想处处可见。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里、列夫·托尔斯泰等著名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中都充满了种种宗教的哲理。

话说中俄社会文化差异

话说中俄社会文化差异

话说中俄社会文化差异盛世良与别国交往,不可不了解别国文化,以及与本国文化的差异。

本文列举了中华民族与俄罗斯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读来令人发笑,又令人深思。

话说中俄社会文化差异中国和俄罗斯地理、民族、宗教、历史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文化必然有差异。

即使是普通的数字,中国人和俄罗斯人的爱好也不一样,中国喜欢偶数,俄罗斯喜欢奇数;中国封建时代偏爱“九”和“五”,现代民众钟情“六”和“八”,俄罗斯喜欢“七”。

上世纪50年代中苏“蜜月时期”,共同的意识形态掩盖了两国社会文化的差异,此后两国一度反目成仇,又无限放大了这种差异,抹杀了社会文化的共性。

了解两国的社会文化差异,有助于在双边交往中减少误解,增进互信。

亚洲和欧洲中国主张建立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华夏文明有极强的包容性,对外来文化相当厚道。

在中国哈尔滨,中央大街和果戈理大街这两条最繁华的大街,是重建的俄罗斯风情区。

满洲里建了俄罗斯套娃广场。

绥芬河有个新建的住宅区赫然冠名俄罗斯。

旧上海的外滩建筑群今天成了万国建筑艺术博物馆,现在,上海投资50亿元,在松江区建了1平方公里的“泰晤士镇”,还要建意大利镇和德国镇。

俄罗斯崇尚希腊罗马古文化和德法意近代文化,白蓝红三色国旗来自彼得大帝青年时代游学过的荷兰国旗,彼得堡的布局是按照西欧和北欧城市风格设计的,冬宫、斯莫尔尼宫和彼得宫,皇村的叶卡捷琳宫,都出自意大利建筑师拉斯特列利之手。

俄国地跨欧亚两洲,但看不起亚洲人。

在俄语中,“亚洲人”的转义就是“野蛮人”。

俄罗斯人素来以“最亚洲化的欧洲人”而自卑,又以“最欧洲化的亚洲人”而自傲。

俄罗斯对东方文明不甚宽容。

中国在圣彼得堡投资建设的“波罗的海明珠”住宅和商务区,能改善当地投资环境,带来就业机会,而且一再保证不搞“唐人街”,不突出中国文化因素,但俄罗斯人还是担心“中国渗透”,当地居民曾围堵抗议。

随和从众与标新立异中国人随和,有很强的从众心理。

从积极意义上,像孟子所说,“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但中国人往往从消极意义上从众,“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

浅析中俄饮食文化的异同

浅析中俄饮食文化的异同

浅析中俄饮食文化的异同中俄两国因为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饮食文化。

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有着很多的异同之处,下面就让我们来浅析一下中俄两国饮食文化的异同。

我们先来看一下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的异同之处。

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在食材选择上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人以米饭、面食为主食,而俄罗斯人则以面包为主食。

在主食之外,中国菜以蔬菜、豆类、肉类为主要食材,注重清淡、鲜嫩、口味甚浓。

而俄罗斯菜则以肉类为主要食材,料理方式多样,口味重而且香。

在饮食习惯上,中国人喜欢喝茶,而俄罗斯人则更喜欢喝酒。

在饮食文化方面,中国与俄罗斯的异同之处还体现在用餐时间、餐桌礼仪等方面。

我们来看一下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的共通之处。

虽然中俄两国在饮食文化上有很多的异同,但是在一些方面也有着一些共同点。

比如在节日食品上,中俄两国都有一些特色的节日食品。

比如中国的春节,俄罗斯的圣诞节和复活节都有特别的食品。

在烹饪技巧上,中俄两国也有着一些共同之处,比如都有炒、煮、蒸、烤等烹饪方法。

在饮食方面,中俄两国都有着尊重食材、注重健康的共同理念。

我们来看一下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的影响因素。

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受到了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民族风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国地广人多,各地气候环境各异,食材丰富,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也呈现出多样性。

而俄罗斯地域辽阔,气候寒冷,所以以肉食品为主,同时俄罗斯也受到了东欧、北欧等多个民族文化的影响,饮食文化呈现出多样性。

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在食材、用餐习惯、节日食品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异同之处,但是也有着一些共同之处。

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受到了地理环境、历史传统、民族风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无论是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的异同,还是受到的影响因素,都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和研究中俄两国饮食文化的角度和思路。

希望通过对中俄两国饮食文化的浅析,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关注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

浅谈中俄的社会文化差异

浅谈中俄的社会文化差异

浅谈中俄的社会文化差异中俄两国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渊源,国情、政治体制、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从社会文化方面切入,浅谈中俄两国的差异。

一、文化背景中国文化是多元的,历史悠久,绵延数千年。

中国文化的基础是儒家思想,强调道德、礼仪、家庭纵向结构、忠恕孝悌等传统价值观。

中国的传统文化像“中庸之道”、“和谐”、“仁”、“义”、“礼”、“智”、“信”、“忠”、“孝”等等都被广泛流传。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家族的传承,讲究亲情、友情、师生关系、父母之爱,是以团体为基础的群体性文化。

俄罗斯文化较为奥妙复杂,混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素质,西方文化的主导地位更加明显。

俄罗斯文化是一种具有强烈个性的民族文化,在欧洲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誉为“文化帝国”。

由于国土辽阔,影响范围广泛,俄罗斯文化的影响也相当深远。

俄罗斯文化重视真理、艺术和自由,主张“克里姆林宫的精神”和“西方理性”。

二、日常生活中俄的日常生活存在显著的差异。

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受到气候、田园生活等方面的影响,他们喜欢在家中花费时间,且注重家庭团聚,充满了个性和浪漫。

相比之下,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更加实用,讲究劳逸结合,并且注重节俭。

中国家庭是以父亲为家庭组织中心,而俄罗斯家庭则是以母亲为主导,注意女性妇女地位以及母性爱。

中国人注重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如找到一个良好的工作和收入,建立自己的家庭等,而俄罗斯人则更加关注事业上的成功,重视物质文明。

三、人际关系与教育中国人注重人际关系的稳定和平衡,更加注重身份地位,许多人通过与权威人士建立联系来拓展事业。

社交是中国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喜欢通过饮食、聊天等形式来建立社会联系。

相对而言,俄罗斯人注重个体教育,激励个人独立思考和发展;中国则更加强调思维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注重教育的纵向系统。

中国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他们相信通过良好的教育,人们能够获得更好的机会和地位。

相比之下,俄罗斯人会在教育中强调实际技能和职业技能。

浅析中俄饮食文化的异同

浅析中俄饮食文化的异同

浅析中俄饮食文化的异同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多样的传统特色。

中俄两国地域辽阔,人文历史悠久,这就为饮食文化的形成和传承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历史传统。

本文将浅析中俄饮食文化的异同,以便更好地了解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和交融,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友谊的增进。

一、中俄饮食文化的共同点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有着一些共同点。

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都融合了丰富的历史传统。

无论是中国的八大菜系,还是俄罗斯的传统饮食,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沉淀和文化传统。

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都注重家庭聚餐的重要性。

在中国和俄罗斯,家庭晚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家人聚在一起共进晚餐,是一种传统而又温馨的生活方式。

中俄两国的饮食文化都尊重食材的原汁原味。

无论是中国菜还是俄罗斯菜,都以保留食材本身的香味和口感为最高追求,追求的是天然、纯净和美味。

1. 食材的选用中俄两国在食材的选用上有一定的差异。

中国由于地域辽阔,因此食材种类繁多,如小麦、大米、玉米、猪肉、牛肉、鸡肉等,烹饪方式也多种多样,如炒、煮、蒸、糕点制作等。

而俄罗斯则以肉类和奶制品为主,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蔬菜种类较少,以土豆、甜菜根等为主要食材,烹饪方式则更加注重烘烤、炖煮和烤制,俄式菜肴以肉味浓郁而著称。

2. 餐饮习惯和文化中国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餐桌礼仪非常重要。

在中餐文化中,碗筷是必不可少的餐具,人们习惯用筷子来取食。

而在俄罗斯,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刀叉来取食,通常都是一只手握刀,一只手拿叉,用餐方式更加西式化。

在餐饮时,中国人喜欢热的饮食,比如热汤、热米饭等;而俄罗斯人则更喜欢凉的食物,比如酸奶、冷盘等。

这一点也反映了两国在气候和地理环境上的差异。

3. 餐饮习俗和节日中俄两国在餐饮习俗和节日上也略有不同。

中国有很多传统的餐饮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等,家庭聚餐是其重要的传统。

俄罗斯也有诸多庆祝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等,但他们更注重在特定节日里食用特定的美食,如圣诞节吃烤鸭、鲑鱼、波兰馅饼等,而复活节则会吃羔羊肉等。

俄罗斯和中国文化的差异

俄罗斯和中国文化的差异

俄罗斯和中国文化的差异一、宗教信仰俄罗斯文化是深受宗教影响的文化。

早期处于欧洲边缘的俄罗斯,基本上与西欧隔绝,"罗斯洗礼"将俄罗斯带入基督教,不久后东正教又被奉成为国教。

多元的宗教影响渗透在俄罗斯各个方面,成为其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主体成分。

如,东正教主张博爱、宽恕和忍耐,造就了俄罗斯人温顺善良的品质。

但因缺乏理性,又容易陷入病态的献身狂热之中。

东正教主张苦行主义的自我牺牲和人人得救的群体意识,造就了俄罗斯人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

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中国公民可以自由的选择、表达自己的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

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上往往不同。

中俄两国人们在思维模式上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模式。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综合思维和整体优先,即注重事物整体的关联性。

在贸易交往中表现为总是从大的原则出发,从总体上权衡利弊。

在具体的贸易谈判中,中国人特别注重总的指导原则。

谈判双方在先确定总原则一致的情况下,再去谈具体的条款和一些细节问题。

而俄罗斯人的思维方式属于分析性思维方式,即凡事总喜欢从具体细节出发,先把整体分解成部分,从小到大,从具体到笼统。

这种思维模式在贸易谈判中的具体表现是非常注重合同的细节问题而往往缺乏一个总体原则。

??三、俄汉年龄文化的差异俄罗斯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不喜欢谈论年龄。

特别是女性,他们常把女人的一生分为六个阶段:婴儿、女孩、姑娘、年轻的妇女、年轻的妇女、年轻的妇女俄罗斯人常对任何暗示年龄的问题都非常敏感,甚至会引起情绪波动。

稍微上了一些年纪的妇女通常会流露出困惑,甚至会略带愤怒地说:“为什么您总是强调我的年龄呢?”在中国,“老”往往意味着经验,意味着成熟,不带有感情色彩。

俄罗斯和中国在哪些方面的历史文化对比有异同?

俄罗斯和中国在哪些方面的历史文化对比有异同?

俄罗斯和中国在哪些方面的历史文化对比有异同?俄罗斯和中国是两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很多,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两国历史文化之间的异同点。

一、宗教信仰俄罗斯和中国的宗教信仰有很大的不同点。

俄罗斯在9世纪时引进了基督教,成为东正教的重要发展地之一,被称为“东方基督教堡垒”,东正教在俄罗斯国内影响深远,其信仰体系和文化理念与华夏文化差异较大。

中国传统中自古以来就有众多的宗教信仰传统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释家思想、民间信仰等。

宗教信仰方面,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二、文化传承俄罗斯和中国在文化传承方面也有很多异同。

俄罗斯将其帝国时期的文化传承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使其文化传承呈现多元化,一直至今都在保持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注重文化传承,通过实施各种文化政策和教育措施等方式来传承优秀文化,例如现在中文、太极拳等这些民族特色文化都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扬。

三、艺术领域俄罗斯和中国在艺术领域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俄罗斯在音乐、舞蹈等方面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例如著名的俄国芭蕾舞是世界著名的文化成果之一,而中国在文艺、书法、绘画方面十分出色,中国的美术、雕塑艺术数量众多,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

四、习俗文化俄罗斯和中国在习俗文化方面也有很多不同点。

俄罗斯在民俗方面的传承相对缓慢,更注重献花和礼仪等传统礼仪,文化传承呈现出较为保守和传统的特点。

中国在习俗文化方面则更加复杂,中国有大量地方习俗,深受民众的喜爱和传承。

例如传统的春节,除夕、清明节等节日习俗,都有独特的风情和文化价值。

五、历史传承俄罗斯和中国在历史传承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俄罗斯的历史文化主要是以皇室文化和俄罗斯正教为主,还受到苏联时期的共产主义文化影响。

而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主要经历了儒家、道家、佛家等多次历史发展变迁,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保护和继承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总结:虽然俄罗斯和中国在宗教信仰、文化传承、艺术领域、习俗文化、历史传承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两国在文化上的交流却是长期而稳定的。

中俄习俗差异5篇范文

中俄习俗差异5篇范文

中俄习俗差异5篇范文第一篇:中俄习俗差异中俄习俗差异世界上每一个名族都有自己不一样的民俗文化,甚至从根本上区别于其他国家的民族风俗和传统礼节,它们深深地扎根于民族心理中。

而俄罗斯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长达千余年的历史变迁和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习惯。

而既然是一个民族的特别,那当然是有别于我们五千年文化大国的传统民俗。

在社交礼仪方面,中俄存在着某些差异。

在大部分中国人看来,打招呼的多是熟悉的人,而对于只有过一面之缘或是不熟悉的人,一般的点头寒暄变足以。

而俄罗斯人认为,见面不打呼或问好是不礼貌、不友好、甚至是没教养的行为。

中国人最常见的见面礼仪就是握手,大到各过领导人相见,小到平头老百姓,人们习以为常的打招呼方式就是握手,似乎手与手的那么一触碰就能把彼此的喜悦和欢乐传递。

而俄罗斯见面打招呼的方式有很多:单纯言语的、脱帽、握手、亲吻等。

在俄罗斯人的见面礼仪中,男士有脱帽的习惯,以示对对方的尊敬和问候。

俄罗斯脱帽礼仪有两种形式:掀帽和脱帽。

握手作为世界上一种常用的见面礼仪,俄罗斯人也十分讲究,他们认为这是人际间交流和沟通的渠道。

与中国人不同的是,俄罗斯男人之间见面打招呼时要相互握手,即便从房间这头走到那头也要握。

而女人之间握手或者不握手比较随便。

在中国,人们想见很少有亲吻的,但在俄罗斯是有的。

而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亲吻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

在待客礼仪方面,中俄也有着差异。

中国人在接待客人的时候,喜欢用酒肉来招待,中国人认为你是我的贵宾,我就愿意拿我家中的好酒好肉来招待你,这就是厚待。

俄罗斯人对待客人热情大方,对待特别尊贵的客人他们习惯用传统的“面包和盐”的方式来招待。

因为面包在俄罗斯民族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在俄罗斯人的眼里,它是生命之源,也是获得温暖、欢乐、和睦和幸福的保证。

而盐在古俄罗斯时是一种稀罕之物,要从很远的地方花昂贵的价格运来。

因此,自古以来盐就被俄罗斯人视为来之不易的珍贵品,象征高贵、恩惠、神奇、精华等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然而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尴尬的局面。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对各国文化因素的了解尤为重要,了解对方民族文化,求同存异是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

”俄罗斯——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邻国,正与中国关系越来越密切。

作为欧亚大陆上的两个大国,在长久以来就保持了紧密的联系。

在历史上,两国有着极其复杂的渊源。

而在近些年以来,两国又不断的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这个时候,研究中俄间的社会文化差异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跨文化交际中中俄文化的差异。

1.国家概况
俄罗斯国土面积1707.5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一大国。

中国国土面积69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

俄罗斯虽然横跨欧亚大陆,其主要国土位于亚洲,但它在历史上就一直认为是个欧洲国家。

而中国是亚洲国家的显著代表。

政体上,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而俄罗斯的前身苏联是当时世界上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

1991年8月24
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宣布独立,成为俄罗斯联邦,苏联解体。

现在俄罗斯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89个联邦主体构成。

2宗教意识
中国虽然庙宇众多,但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宗教灭绝运动,国民中虔诚信徒的比重并不高。

中国的宗教不参与政治,这在宗教意识甚重的欧洲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的宗教往往宣扬向善和普世救人,所以没有强烈的排他性或扩张意识。

俄罗斯人被认为是最具宗教品格的一个民族,在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东正教所宣传的爱与宽恕的思想处处可见。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里、列夫·托尔斯泰等著名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中都充满了种种宗教的哲理。

东正教对俄罗斯文化影响深远,其宗教思想已经渗透进日常生活,成为传统思想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俄罗斯信教的人增加,宗教,特别是东正教的社会地位迅速提升,宗教参与政治的趋势逐渐明晰,新下水的军舰、新落成的楼房往往要举行祝圣典礼,总统就职典礼的贵宾中必有东正教大牧首和其他主要宗教领袖,这些人已经成为本国政治精英的一部分。

用东正教凝聚人心、扩展俄罗斯价值观和文化影响、促进国家复兴的意图越来越强烈。

3.人际交往
俄罗斯人素来以热情、豪放、勇敢、耿直而著称于世。

而中国人则是传统、内敛、含蓄、谦恭的。

在交际场合,俄罗斯人惯于和初次会面的人行握手礼,这和中国的风俗是相同的。

但对于熟悉的人,尤其是在久别重逢时,他们则大多要与对方热情拥抱。

在比较隆重的场合,有男人弯腰吻妇女的左手背,以表尊重。

长辈吻晚辈的面颊3次,通常从左到右,再到左以表疼爱。

晚辈对长辈表示尊重时,一般吻两次。

妇女之间好友相遇时拥抱亲吻,而男人间则只互相拥抱。

亲兄弟姐妹久别重逢或分别时,拥抱亲吻。

在宴会上喝了交杯酒后,男方须亲女方嘴。

而对于传统的中国人而言,则基本上没有亲吻这种热情豪放的礼节。

4.言谈举止
遇见熟人不能伸出左手去握手问好,学生在考场不能用左手抽考卷。

因为俄罗斯人认为每个人身边都有两个神,凶神在左善神在右,所以很忌讳伸左手去握手问好。

中国人在握手问好时也用右手,但没有俄罗斯那么严格的禁忌。

5.思维方式
中俄两国国民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

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从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从抽象到具体。

一触及中俄双边合作,往往喜欢以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来指导两国在各领域的具体行动。

俄罗斯人的思维习惯恰恰相反,由小及大,从局部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

在涉及两国合作的具体问题上,喜欢从本国实际利益出发,“就事论事”,而不习惯于套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来决定自己的态度。

5.年龄的文化
俄罗斯人无论男女老少都不喜欢谈论年龄。

特别是女性,他们常把女人的一生分为六个阶段:婴儿、女孩、姑娘、年轻的妇女、年轻的妇女、年轻的妇女俄罗斯人常对任何暗示年龄的问题都非常敏感,甚至会引起情绪波动。

稍微上了一些年纪的妇女通常会流露出困惑,甚至会略带愤怒的说:(为什么您总是强调我的年龄呢?) 在中国,“老”往往意味着经验,意味着成熟,不带有感情色彩。

此外,中国人对自己的年龄并不保密,而且几乎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通用的成语来形容。

如: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耳顺之年、花甲
之年、风烛残年等等。

6.个人意识
中国人自古讲究“中庸”,随和,有很强的从众心理。

从积极意义上,像孟子所说,“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但中国人往往从消极意义上从众,“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

俄罗斯民众虽然强调集体主义,讲究“跟大家一样”,但总体上说,还是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不论是消费观念还是治国理念都如此。

这个国家容易产生思想家,但不容易出实干家。

7数字中文化意义
数字除具有本身的数量意义外,还兼有神秘“非数字”的意义,他们被称为“圣数”或“神秘数字”。

在俄罗斯人们的心中,“七”(семь)有其特殊的形象和意义。

人们通常把“七”看成幸福和吉祥的数字,如成语“на седьмом небе”(如登天堂);Одного твоего слова достаточно,чтобы он почувствовал себя на седьмом
небе.(只要你一句话就足使他感到如登天堂一样幸福。

)俄罗斯人喜欢数字“七”,因此,在很多谚语、成语中经常可以看到“семь”(七):如:семь раз отмерь——один раз отрежь.(三思而后行);семимильными
шагами(一日千里);семь пядей во лбу(非常聪明)。

如果说俄罗斯人热爱数词“七”,那么中国人更热爱数词“九”。

(девять)因为在汉语中,“九”与“久”谐音,所以它在古代中国被视为吉祥之数。

李白诗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也叫重霄或九重霄,指及高处。

九天也指皇室,九重旧指帝王所居之处。

中国人崇尚九,也偏爱九的倍数,如“十八般武艺”、“十八般兵器”、“三十六计”。

汉语中以九打头的成语也不少,如:“九牛二虎”、“九关虎豹”,“九牛一毛”,“九故十亲”,“九九归一”等。

饮食文化:铺张与简约
两国的饮食文化差别极大。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菜系众多。

食材种类极为丰富,毒蛇王八果子狸,无所不吃。

是鲍翅宴,还是参肚席,讲究“上档次”。

俄罗斯讲究实在,但求营养和可口,不论是煮土豆,还是生黄瓜,都可以上国宴。

中国人请客讲气派,俄罗斯人以家宴为最隆重的待客礼节,吃饭、聊天、喝酒、品茶、尝甜点,亲切而不狎昵,典雅而不冷清。

中国人膳食复杂,仅表示烹饪的动词就有上百个;俄罗斯人做饭简单,烤、煎、炸、煮,烹饪手法不出这几种。

中俄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中都要面临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跨文化交流也日益广泛,不同民族间的文化是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的。

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些文化差异,本着“求同存异,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以诚相见”的原则,采取包容、尊重的态度而不是敌视对立的态度,尽力了解对方民族文化心理,以达到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让我们期待中俄关系能打开一个新的篇章,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取得共同进步和繁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