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第22讲 重点文段阅读与赏析∶《飞夺泸定桥》、《美丽的集邮册》
小学四年级语文《美丽的集邮册》精

小学四年级语文《xx的集邮册》精选说课稿《美丽的集邮册》通过邮票这一扇窗口,传达给学生丰富的文化信息,从中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拓展知识视野,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美丽的集邮册》精选说课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美丽的集邮册》精选说课稿一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本次执教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美丽的集邮册》中提到的名胜风光、出土文物、艺术品等,皆在邮票中呈现过,并成为邮票的内容。
全诗共四小节。
开篇第一小节用很直白的语言道出:“我有一本美丽的集邮册。
”再一一说出它的主题、首页的奥妙。
二、三小节从两个角度描述祖国的伟大、美丽,一是祖国山河壮丽,二是历史长河积淀了无穷的智慧。
最后一小节纵情歌颂伟大的祖国,表达作者无比自豪之情。
(二)教学目标1、根据本课的特点找出一一对应的句子,感悟诗歌之美。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
3、体会诗歌开篇点题、结尾点题、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4、通过学习与作者发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感悟“我”的集邮册美丽在哪些方面。
引导学生查阅课文中描述的历史人文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说教法1、多媒体直观法:教师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意,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积极主动地学、生动活泼地学。
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2、自读、自悟法: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读书的能力,体现以读为本、以学为导、导学结合,提高素质的教学特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把学生放在一个真实的情境中,注重语言的积累,加深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阅读积累形象材料,情感材料,形成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三维目标得到落实。
三、说学法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
2024年四年级《美丽的集邮册》语文课件范文精选

2024年四年级《美丽的集邮册》语文课件范文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四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美丽的集邮册》。
详细内容包括:集邮的基本知识,邮票的种类、意义及收藏价值;课文中生字、词语的学习;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培养观察、表达、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邮票的基本知识,了解邮票的种类、意义及收藏价值;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集邮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邮票的基本知识,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分析课文内容。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集邮册、邮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展示集邮册,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集邮是什么吗?邮票有什么意义?”2. 新课导入(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集邮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邮票的种类、意义及收藏价值。
(2)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语,分析课文内容。
3. 实践活动(10分钟)(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邮票及原因。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
4. 例题讲解(10分钟)(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
(2)讲解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5分钟)(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课后收集邮票,进行观察和欣赏。
六、板书设计1. 邮票的基本知识2. 课文生字、词语3. 修辞手法和文章结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介绍一种你喜欢的邮票,包括邮票的名称、图案、意义等。
《飞夺泸定桥》课文解析

《飞夺泸定桥》课文解析一、说教材《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红*战士为了夺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而进行的惊心动魄的战斗,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红*战士的英勇无畏,学习红*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课文围绕“飞”和“夺”展开故事情节,按照“接到命令—飞兵急奔—英勇夺桥—顺利渡河”的思路记叙事情的发展过程,结构条理非常清楚: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其中红*怎样飞夺泸定桥是重点内容。
而“飞夺”一次也有两层含义:“飞”强调神速,而“夺”则强调红*的神勇。
可谓“飞”中见智,“夺”中见勇。
具体来说,“飞”体现在两方面:其一,识破诡计,智定策略。
为了阻拦红*北上,敌人“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沪定桥”,还“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
面对路远(离沪定桥还有240里)、时短(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敌强(已有两个团,又派两个旅)的不利形势,红四团果断作出决策:抢在援敌之前赶到沪定桥。
其二,排除艰难,智斗援敌。
红四团的前进并不顺利,他们一边翻山越岭,一边还要打击阻击的敌人,在“离沪定桥还有110里”时,“天又下起雨来”,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战士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
发现了河对岸的敌人,红*战士索*“点起火把”与敌人赛跑;听到敌人问话时,红*战士高声答话,声称是碰上红*撤下来的,消除了敌人的疑心。
就这样,红四团“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沪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为成功地夺下沪定桥打下坚实的基础。
“夺”中见勇则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险”中见勇。
“沪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桥下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
这险境让人心惊胆战,但它却挡不住英勇的红*战士。
其二,“难”中见勇。
“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
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守敌凭着有利的地势,扼守桥头,气焰极其嚣张。
《飞夺泸定桥》课文分析

《飞夺泸定桥》课文分析
抢时间攻夺天险《飞夺泸定桥》一课重点把红军抢在敌人两旅援兵之前到达泸定桥以及与敌人激战两小时一举夺下泸定桥关键环节交待清楚。
不仅能使学生对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大无畏革命精神有深刻认识而且还能够较好地领悟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事和突出重点写法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抢时间原因和要求原因“敌人两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上要求在“二十多个小时”内(即从“二十八日早上到二十九日早晨”以前)飞奔“二百四十里”抢在敌人前面到达泸定桥其次通过反复阅读课文有关段落使学生懂得红四团赶路途中所战胜种种困难并从中学习红军革命精神战胜困难可从三个方面来认识:1.自然环境困难(山高路险、黑夜大雨);2.敌人造成困难(沿路阻击);3.红军本身困难(饥饿与疲劳)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红军战士战胜上述困难句子另外红四团与对岸援敌赛跑一段除了迷惑敌人一节要让学生读懂以外还应将大雨把两岸火把都浇灭后“敌人不能再走”和“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进行对比更可体现红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精神攻夺泸定桥经过教学这一层可先提出问题:
课文写攻夺泸定桥经过可分为几个阶段重点写什么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并进行课堂讨论夺桥经过可分下面五个环节:发起总攻;二十二位英雄奋勇夺桥;二连战士边前进边铺桥;勇士们穿过桥头熊熊
大火;消灭守城敌人二十二位英雄夺桥这一层重点整个过程可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
四年级《美丽的集邮册》语文精品课件范文精选

四年级《美丽集邮册》语文精品课件范文精选《美丽集邮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词,正确读写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解邮票种类、收藏价值及邮票上故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提取信息、理解课文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写作方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集邮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解邮票种类、收藏价值及邮票上故事。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体会邮票丰富内涵,激发学生对集邮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邮票实物、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邮票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自己解邮票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取课文中关键信息。
3. 交流分享: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学习成果,互相学习。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邮票为例,讲解邮票种类、收藏价值及邮票上故事。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随堂练习,巩固知识点。
6. 创意写作: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写作方法,以“我心中邮票”为主题,进行创意写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美丽集邮册》2. 板书内容:邮票种类: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普通邮票等邮票收藏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市场价值等邮票上故事:课文中邮票故事及学生分享邮票故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搜集一些邮票,解它们种类和收藏价值,并与同学分享。
(2)以“我心中邮票”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答案:(1)学生搜集到邮票种类、收藏价值等信息。
(2)学生完成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解邮票种类、收藏价值及邮票上故事。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邮票文化内涵,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邮票展览,进一步解邮票文化。
飞夺泸定桥批注笔记

飞夺泸定桥批注笔记一、飞夺泸定桥批注笔记1. 背景介绍飞夺泸定桥那可是红军长征中的一场超级关键的战斗啊。
当时红军的处境很艰难,后面有敌人追着,前面又有各种艰难险阻。
泸定桥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如果能拿下它,红军就能打开新局面。
那座桥可不是一般的桥,它是十三根铁链组成的,下面就是汹涌的河水,看起来就很吓人。
2. 关于桥的描写批注“泸定桥一共十三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稍高的铁链,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
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这里描写得特别细致,让我们一下就能想象出泸定桥的样子。
感觉作者是想让我们知道这座桥有多险,红军要夺桥有多难。
就像我们平常走个晃晃悠悠的木板桥都害怕,更何况这连木板都没有的铁链桥呢。
这也侧面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
3. 红军战士面临的挑战批注敌人不仅有坚固的防御工事,而且还在桥那头疯狂地向红军射击。
红军战士呢,却要在没有太多掩护的情况下,沿着铁链冲过去。
这就好比让你在枪林弹雨中走过一条超级危险的钢丝一样。
但是红军战士们没有丝毫退缩的想法,他们心里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冲过去,夺取胜利。
这是多么强大的意志啊。
4. 红军战士的英勇表现批注“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这一段描写简直太震撼了。
22位英雄啊,就这么无畏地朝着危险冲过去。
他们拿的武器在敌人强大的火力面前其实算不上先进,但是他们有勇气,这种勇气是来自于对革命的忠诚,对胜利的渴望。
他们在攀爬铁链的时候,心里肯定想着为了身后的战友,为了革命的大业,一定要冲过去。
5. 战斗的激烈程度批注“三连紧跟在后面,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从这里可以看出战斗的连贯性和配合度。
前面的战士在奋勇杀敌,后面的战士就在为后续部队铺桥,这是多么默契的配合啊。
而且战斗的激烈程度肯定超乎想象,子弹在耳边呼啸,战士们却能有条不紊地执行任务。
小学四年级语文《美丽的集邮册》精选说课稿四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语文《美丽的集邮册》精选说课稿四年级语文说课稿敬爱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A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XXX。
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关于《美丽的集邮册》的说课。
一、说教材《美丽的集邮册》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小文化对集邮爱好者之一的爷爷的领导下,爱上了集邮并开始收集邮票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将了解到集邮的乐趣,并感受到集邮对了解世界、培养兴趣和发展自己的影响。
二、说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集邮的涵义和乐趣;2. 学会阅读生字词并熟练运用在语境中;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
四、说教学过程1. 内容设计:(1) 导入:通过引入一张具有吸引力的邮票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生成“集邮”的思维。
(2) 阅读理解:首先,读一遍课文,并提问一些理解问题,以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然后,运用分角色朗读法,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朗读课文,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情节和人物。
(3) 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如:“集邮册”、“世界各地”、“日本”等,并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语境理解词义。
(4) 思考讨论: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集邮的好处和乐趣,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5) 表达写作: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写一篇描述自己爱好的短文,鼓励他们积极表达和分享。
2. 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邮票图片,引发学生对集邮的兴趣和热情。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教育法:通过课文中的情感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养成集邮的好习惯,并培养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飞夺泸定桥课文批注

飞夺泸定桥课文批注
飞夺泸定桥是课文《飞夺泸定桥》中的一个重要情节,它展现了红军长征中勇士们惊险刺激的渡河场景。
在阅读完这篇课文后,我认为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它进行批注。
课文通过详细描述红军官兵们渡河的惊险过程,表达了革命者在生死悬于一线的情况下,为了胜利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勇士们的英勇与坚定,更能体会到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在飞夺泸定桥的过程中,红军官兵们必须克服多种困难,如水流急、桥面宽等。
课文详细描绘了这些困难,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的红军官兵们面对的是一项极其困难的任务。
然而,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困难,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渡河。
此外,课文还表达了革命队伍中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在飞夺泸定桥的过程中,红军官兵们必须紧密配合,才能完成任务。
他们以牺牲
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这让我们认识到了团结协作在革命中的极端重要性。
在阅读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时,我们不仅要被勇士们的勇气和智慧所感动,更要从中汲取力量。
我们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团结协作,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总之,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不仅展现了红军长征中惊险刺激的渡河场景,更向我们传达了革命精神。
我们应该认真阅读、深入理解这篇课文,让它们成为我们人生的启迪和激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文解读
【课堂小练】
1、补充句子,使句子完整。
幸福是 窝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 幸福是 吃着妈妈亲手的家常菜 ;
,使句子完整。
幸福是 妈妈那一声声“开饭啦”; 幸福是 爸爸那一次次竖起的“大拇指” ; 幸福是 太阳公公那一天天绽放的“笑容”。
【课堂小练】
苏州园林玲珑俊秀, 布达拉宫壮丽巍峨。
西双版纳有着多么迷人的月色, 桂林山水藏着多少动人的传说。
提问:这三句,对应的两句的句式相似,字数相同, 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 运 用 了 “对 偶 ”手 法 ,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两个语句对 称地排列在一起,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有力,读起来 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
【课堂小练】
1、那些诗词中的“对偶”
过五关
斩六将
驿寄梅花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鱼传尺素
【课堂小练】
1、那些诗词中的“对偶”
过五关
僧敲月下门
驿寄梅花 鸟宿池边树
斩六将 鱼传尺素
【课堂小练】
2、仿写句子,使句子更加优美,朗朗上口。
1 朝前看, 2 清风明月, 3 处处春光好,
。 。
。
【课堂小练】
《巨人的花园》和《幸福是什么》在表达方法上有 什么不同之处?
相同:都是童话,都运用了夸张等手法表现作者的幻想情景。
不同之处:看编排故事运用的手法。
答: 《巨人的花园》更多地使用了对比的表现方法,巨 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 后态度、感觉的对比,从而自然地揭示幸福的含义。 而《幸福是什么》更多采用的是设置悬念和按照事 情发展顺序步步推进的表达方法,以智慧的女儿为 线索,提出“幸福是什么”。
姑娘弯下身来,就着井口,用手捧起一捧水,喝了三口。
“我为你们三个人的健康喝了三口。”她微笑着说。
停了一会儿,她又说:“你们做了一件好事,我感谢你们。 我代表树林和树林里居住的一切动物,代表在树林里生长的 一切花草,感谢你们。祝你们幸福!再见!”
孩子们互相看了看。他们又快乐又激动。一个孩子问那 位不相识的姑娘:“你祝我们幸福。请你告诉我们,幸福 是什么啊?”
啊,翻开我的集邮册, 眼前流过祖国历史的长河—— 一件件古代发明, 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 一件件出土文物, 是我们祖先劳动的硕果。 生动的画像砖是谁描绘? 精美的青铜器是谁雕琢? 敦煌壁画, 留下多少艺术大师光辉的笔墨; 石桥古塔, 留下多少能工巧匠不朽的杰作! 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啊, 你使全世界惊叹; 出自古都的唐三彩啊, 你使多少人着魔……
“你们应当自己去弄个明白。十年以后让我们再在这个地 方,在这口小井旁边相见吧。假如到那时候你们还不知道 幸福是什么,我就告诉你们。”说完,姑娘突然不见了, 正像她突然来到一样。
孩子们都诧异地互相看着。一个孩子说:“让咱们分头到 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弄明白幸福是什么。我往东走。”
“我往西走。”另一个孩子说。
一、课文解读
这是一篇现代诗歌,文中的句子优美,比如: 登庐山,看瀑布飞腾; 游黄山,看云海扬波。
苏州园林玲珑俊秀, 布达拉宫壮丽巍峨。
西双版纳有着多么迷人的月色, 桂林山水藏着多少动人的传说。
提问:这三句,对应的两句的句式相似,字数相同, 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一、课文解读
这是一篇现代诗歌,文中的句子优美,比如: 登庐山,看瀑布飞腾; 游黄山,看云海扬波。
美:味美 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 起来味很美。
北师大版 四年级
美丽的集邮册
我有一本美丽的集邮册, 标题就叫“伟大的祖国”, 头一页是国旗、国徽、国歌; 还有一张“开国大典”, 记录着历史上那个神圣的时刻。
啊,翻开我的集邮册, 就好像游览祖国的壮丽山河—— 你看万里长河绕群山飞舞, 你看长江大桥像彩虹降落。 登庐山,看瀑布飞腾; 游黄山,看云海扬波。 苏州园林玲珑俊秀, 布达拉宫壮丽巍峨。 西双版纳有着多么迷人的月色, 桂林山水藏着多少动人的传说。 日月潭、半屏山在做思乡的梦, 黄帝陵、轩辕柏在唱古老的歌……
1、补充句子,使句子完整。
幸福是 窝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 幸福是 窝在被窝里变成“蚕宝宝”;
幸福是 窝在沙发里吃薯条看电视 。
奇葩仿写, 慎重模仿!
【诸葛小练】
完成四年级护航班本周作业
“好!”他的同伴异口同声地喊到。
第二天,他们带着锄头和铁锹到树林里去清理那口老泉。 他们疏通泉眼,把堵在泉口的小树杈和烂在水里的树叶挖 开。清泉从一层泡沫下面流出来,流到一个有沙底的小潭 里。三个小孩看见泉水流出来,又快乐又兴奋。又过了一 天,他们从附近搬来一些宽大的石板,砌成一口小井,在 井台前面留了一个宽阔的出口,上面用最大的一块石板盖 上,不让尘土落进去。
“我留在村子里,”第三个孩子说,“也许我在这里就会 弄明白幸福是什么。”
他们都照自己说的话去做了。十年以后,他们又在小井 旁边相遇了。三个人都成了强健有力的青年。清凉的泉水 仍旧那样静静地流着。小井周围的树苗已经长成枝叶茂密 的大树。小井周围有许多条小路,路上还看得见人的脚印, 他们一定是到这里来喝水或者打水的。周围的沙地上有小 鸟的爪印,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痕迹。三个青年快 乐地看着这一切。他们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 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他们坐在原来的那块大石头 上,想起那位美丽的姑娘。可是她还没有来。
2、仿写句子,使句子朗朗上口。 奇葩仿写,请勿模仿!
(1)朝前看, 小心坑
。
(2)清风明月, 小心闹鬼 。
(3)处处春光好, 就是有雾霾
。
【课堂小练】
2、仿写句子,使句子朗朗上口。
(1)朝前看, 往前走
。
(2)清风明月, 白云阳光 。
(3)处处春光好, 村村气象新
。
幸,吉而免凶也。——东汉·许慎《说文》
他们高兴地坐在井旁边的大石头上,看那股清澈的泉水 慢慢填满那口小井,最后从那宽阔的出口流出来。
这时候,从树林里出来一位美丽的姑娘,金黄色的头 发一直垂到脚跟,头上戴着一个白色的花环。“你们好, 孩子们!”她说,“我可以喝你们井里的水吗?”
“你喝吧。”孩子们说,“我们就是为了让人喝水才把 井砌好的。”
啊,翻开美丽的集邮册, 我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 你有壮丽的山川,灿烂的文化, 你雄伟辽阔,朝气蓬勃。 伟大祖国的光辉, 使我的集邮册放射光彩, 我就用这美丽的集邮册, 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
那些奇葩邮票……
那些奇葩邮票……
这套邮票专为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圣马力诺而设计。作为世 界上最古老的共和国,圣马力诺没有铁路,只有 33000 人 口,预期寿命全球第一,也是邮票王国。插画师 Andy Rementer 便与这个高度重视邮票的国家邮政署合作推出了 一系列以 3D 打印为主题的邮票设计。Andy Rementer 曾 说,“我试图为这些邮票找到一种视觉化的沟通方式,并 表达了对 3D 打印的未来的思考。”
“我,”第二个青年说,“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 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做过花 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 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那么你呢?”他们问那个留在村子里的同伴。 “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 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这时候,又是突然之间,那位姑娘又出现了。她没有变 样,还是金黄色的头发,头上还是戴着那个白色的花环。 她显得那么谦虚、美丽、善良。 “我很高兴,你们都依照我的话又来和我见面了。”她 说,“你们说的话我全听到了。你们三个人都明白了:幸 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 的事情。” “你是谁呀?”三个人同声问道。 “我是智慧的女儿。”姑娘回答后就不见了。
一、课文解读
作者所说的美丽的集邮册,其实是赞美什么?
答:“我有一本美丽的集邮册,标题就叫 ‘ 伟大的祖国’”,所以其实是赞美祖国。
文中通过哪些方面赞美了伟大的祖国?
答:从国旗、国徽、国歌、开国大典,到万里长城、 长江大桥、庐山、黄山、苏州园林、布达拉宫、西 双版纳、桂林山水、日月潭、半屏山、黄帝陵、轩 辕柏等壮丽山河景物描写,再到画像砖、青铜器、 敦煌壁画、石桥古塔、秦始皇陵兵马俑、唐三彩等 古代祖先智慧发明,既赞美了自然风光,又赞美了 人文智慧,逐步加强对伟大祖国的赞美。
幸:是帝王所赐,是临死获赦而活着
福:福气,福运。
左边是祭坛,右边上面是酒坛,下边是双手 捧着。合起来是拿酒祭神求福。
人教版 四年级 《幸福是什么》
有三个小孩,都是牧羊的。他们彼此很要好,常常从 村子里把羊群赶到很远的树林里去。树林里有一口老泉, 已经不涌泉水了,泉口上堆满了枯枝败叶。
有一次,一个牧童说:“来,咱们把这口老泉清理 一下,再挖一口小井,好不好?”
“你们知道这十年我做了些什么?”第一个青年说,“我 们分手以后,我就到一个城市里去了,进了学校,学到了 很 多 东 西 , 现 在 是 一 个 医 生 。 ” “你弄 明白幸福是什么了吗?”另外两个问他。 “弄明白了, 很简单。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 多么幸福。 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一、课文解读
读完全文,你觉得幸福是什么?
( 忽 略 “ 你 觉 得 ” , 从 文 中 找 答 案 ……一般在开头或结尾, 本文是记叙文,往往在结尾揭示主旨)
答: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 人们有益的事情。
一、课文解读
本文跨越十年的长篇故事,是用什么线索串起来的?
(先找出文中主旨,再找十年前和 十年后相同的点,比如地点、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