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
妊娠合并传染病-(含多款)

妊娠合并传染病:风险评估与管理策略摘要妊娠期是女性生命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此时女性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生理变化,免疫系统也会出现相应的调整。
因此,妊娠期妇女对传染病的易感性有所增加,感染某些传染病可能对母婴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妊娠合并传染病的风险评估与管理策略,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保障母婴健康。
一、妊娠合并传染病的风险评估1.常见传染病种类妊娠期妇女可能感染的传染病包括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等。
其中,病毒性传染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风疹、巨细胞病毒、寨卡病毒等,细菌性传染病如梅毒、淋病、链球菌感染等,寄生虫性传染病如疟疾、弓形虫病等。
2.传播途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母婴垂直传播、水平传播等。
母婴垂直传播是指病原体从母亲传给胎儿或新生儿,如乙型肝炎、艾滋病、风疹等。
水平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空气、食物、水、接触等途径传播,如流感、肺炎等。
3.母婴传播风险妊娠期妇女感染传染病可能导致胎儿死亡、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性畸形等严重后果。
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较弱,易受到感染。
因此,降低母婴传播风险,保障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妊娠合并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策略1.孕前筛查与咨询孕前筛查与咨询是预防妊娠合并传染病的关键环节。
育龄妇女在计划怀孕前应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了解自己是否感染了某些传染病。
对于患有传染病的妇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怀孕。
育龄妇女还应了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孕期监测与管理孕期监测与管理是降低母婴传播风险的重要手段。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和胎儿发育情况。
对于患有传染病的孕妇,应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同时,孕妇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传染病。
3.产后护理与随访产后护理与随访是保障母婴健康的重要环节。
新生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应密切观察其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妊娠合并阴道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护理查房

睡眠改善和促进
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噪音和光线干扰 适当增加白天的活动量,有助于改善夜间睡眠质量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适当使用助眠药物,如褪黑素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05 健康宣教
疾病知识宣传和教育
妊娠合并阴 道溶血性链 球菌感染的 定义和症状
感染的原因 和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和 注意事项
能力。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 惯,勤洗手,避免 接触感染源。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 惯,多吃蔬菜水果, 少吃辛辣刺激性食 物。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 惯,保证充足的睡 眠,避免过度劳累 。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 态,避免焦虑和紧 张,保持心情愉悦 。
定期检查和随访安排
定期检查:妊娠期应定期进行产检,监测胎儿发育情况和孕妇健康状况 随访安排:产后应定期进行随访,了解产妇恢复情况和婴儿健康状况 检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血压、血糖、尿常规、血常规等 随访时间:根据具体情况,可安排在产后1周、1个月、3个月等时间进行随访
心理支持和疏导
提供心理支持:倾 听患者心声,理解 患者感受,给予患 者关爱和安慰
心理疏导:帮助患 者正确认识疾病, 减轻心理压力,增 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供心理干预:针 对患者心理问题, 进行心理干预,帮 助患者调整心态, 保持心理健康
提供心理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心 理康复训练,帮助 患者恢复心理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
预后:及时治疗 和良好的护理可 以降低母婴并发 症的风险,提高 母婴预后
02 病例汇报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张三 年龄:30岁 孕周:28周
病史:既往无特殊病史
临床表现:发热、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 白升高,阴道分泌物培养阳性
重视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处理

娠结局 尚存 在争议 ,因此 ,今后应围绕这方面 的相关问题进行
多中心 的大样本研究。
B族链球菌 ( B )属 于阴道条件致病 菌 ,尽管早年一些 GS 研究 曾认为 阴道 G S阳性 者早产 的发生率增 加 ,但 近些 年更 B 多的 国外研究 已经显示 ,妊 娠期 G S携带 不增 加早产 的发 生 B 率 ,妊娠期不必常规应 用抗 生素治疗 。妊 娠 晚期阴道 G S的 B 定植 可增 加分娩期胎儿 的经 阴道感染率 ,如新 生儿早发性败血 症,是新 生儿早期死亡的主要原 因。 目前许多 国家建议在妊娠 3 3 5— 7周进行 G S筛查 ,阳性者临产后静 脉滴 注青 霉素或 氨 B 苄青霉素类药物能明显 减少新生儿早发性败血症的发生 。
疗 ,这样 处理不妥当。至于支原体上行达宫腔是否增加不良妊
者进行治疗 可以减少早产 、未足月胎膜早破以及低 出生体重儿 的发生率 ,但 一旦发现孕妇感染 C T必须尽早治疗 ,其性伴侣 也应 同时接受 系统治疗 ,以降低 C T的重直传播 ,同时减少 c T 在人群中的传播 。
美国疾 病控 制 中心 ( D ) 建 议 :妊娠早期 应对 所 有孕 CC
夺 . . . . . . . . . . . . . . . . . . . .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幸
合并 B V可明显增加早 产的发生率 ,但对 无症状 、早产 的低危 孕妇进行 常规 的 B V筛查 和治疗并不能降低早 产的发生率 . 。 2 _ 所 以,近年来提出基于 E M 的妊娠合并 B B V的临床处理原 则 : 即有临床症状的 B V孕妇 ,孕期 任何 阶段均应 接受治疗 ;具有 早产高危 因素孕妇,建议 孕期进行 B V筛查 ,阳性者采用 口服 甲硝唑治疗 1 周以上,必要 时重 复检查 ;不建议对所有孕妇进 行B V的常规筛查和治疗 。 解脲支 原体或人 型支原体 属于阴道 内寄存 的条件致病 菌 ,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精品医学课件

英国:只对11-14岁的女孩进行风疹疫苗的接种。 我国:无统一的规定,提倡育龄妇女接种,小于
14岁的普遍免疫接种,儿童常规免疫接种。
治疗
感染RV后无特效治疗方法。 阻断传播和防止感染是阻断CRS发生的唯一措施。 CRS患儿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注意隔离加强护理,防治感染,对症治疗 有先天性心脏病,眼部疾患的要择期手术。
无症状者中有5 % -15%出生后两年开始出现发育异常。 CMV造成先天性心脏畸形的非常罕见。
实验室检查
1 ELISA检测孕妇血清巨细胞病毒IgG和IgM 。 2 孕妇宫颈脱落细胞或尿液涂片行Giemsa染色后,
在光镜下检测脱落细胞核内嗜酸性或嗜碱性颗 粒,见到巨大细胞包含体,这种特异细胞称猫头 鹰眼细胞,具有诊断价值。 3DNA 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巨细胞病毒DNA,优点: 简便快速敏感。 4 PCR技术扩增巨细胞病毒DNA,短时间内可获 得满意结果。
或及早药物干预治疗。
风疹病毒
风疹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 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流行性 人是RV唯一自然宿主 与麻疹不同,风疹常为隐性感染 风疹极易传播,隔离病人几乎无价值。
流行性 临床表现 对胎儿及新生儿危害 检测结果解读
临床表现
•风疹为自限性疾病,多为隐性感染,无明显的症状与体 征,呈带毒状态,经呼吸道排出病毒。
中孕和晚孕的RV感染患者应在产前诊断排 除畸形和感染后方可继续妊娠,加强对胎 儿的监测,追踪新生儿。
预防
育龄妇女进行风疹病毒抗体筛查 易感者,予风疹病毒活疫苗接种 IgG抗体阳转后方可怀孕。 注射疫苗后3个月内不宜怀孕 孕妇禁忌接种。 接种疫苗后一个月内妊娠,不是终止妊娠的理由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课件

目录
•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概述 •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对母婴的影响 •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目录
•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与管理 •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的典型病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01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是指在妊娠期间 ,孕妇同时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情况。 这些感染可能涉及不同的病原体,如 细菌、病毒、真菌等。
孕期治疗注意事项
避免自行购药
定期产检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 免自行购药,以免使用不当的药物对母婴 造成不良影响。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定期进行产检,以便 及时了解胎儿和母体的状况。
监测病情变化
预防感染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如 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在孕期和产后的恢复期,患者应加强自身 免疫力,预防再次感染。
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妊娠合并感染性 疾病可分为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 、真菌性感染等。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在孕 妇中的发病率较高,与免 疫系统的变化、孕期卫生 状况、环境因素等有关。
传播途径
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 传播、接触传播、性传播 等。
季节性
某些感染性疾病在特定季 节更容易发生,如流感、 肺炎等。
病例二:妊娠合并尿路感染
总结词
尿路感染是妊娠期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对孕妇和胎儿都有一定的影响。
详细描述
妊娠合并尿路感染的病例中,孕妇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严重时 可能导致急性肾盂肾炎等并发症。对于尿路感染的孕妇,应及时进行抗感染治 疗,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复发。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02
常见妊娠合并感染
性疾病
妊娠期上呼吸道感染
01
02
03
04
病因与症状
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常见 症状包括咳嗽、流涕、发热等
。
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诊 断,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查。
治疗
对症治疗为主,如解热镇痛、 止咳等。同时注意休息、多饮
水。
预防
加强锻炼、保持室内通风、避 免与感染者接触等。
多、异味、瘙痒等。
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诊 断,必要时进行阴道分泌物检 查。
治疗
选用敏感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 进行治疗,注意局部清洁和护 理。
预防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不洁 性行为、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等
。
其他感染性疾病
妊娠期病毒性肝炎
注意休息和饮食调整,必要时使用保肝药物 。
妊娠期结核病
选用敏感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注意药物对 胎儿的影响。
胎儿宫内感染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畸形、死胎等,严 重影响胎儿健康。
新生儿感染风险增加
新生儿免疫系统不完善
新生儿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 时,新生儿感染风险相应增加。
病原体可通过产道传播
在分娩过程中,病原体可通过产道进入新生儿体内,引起新生儿感染,如新生儿 肺炎、新生儿败血症等。
加强孕期保健和宣传教育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保 持个人卫生。
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
教育孕妇认识自身健康状况,及时发 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加强孕期保健知识宣传
通过孕妇学校、宣传册、网络等多种 渠道普及孕期保健知识。
妊娠合并梅毒ppt

分娩管理
在分娩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母 婴传播。
新生儿管理
对新生儿进行预防性治疗,并密切 监测其生长发育情况。
新生儿预防性治疗和随访管理
预防性治疗
对确诊为梅毒的新生儿进行及时、规范 的预防性治疗,以降低感染风险。
VS
随访管理
定期对新生儿进行血清学检查和生长发育 评估,以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
06
妊娠合并梅毒的预防和 控制策略
THANKS
感谢观看
05
妊娠合并梅毒的治疗和 管理
治疗原则和方法
及时确诊
对所有孕妇进行梅毒血清 学筛查,以便早期发现、 诊断和治疗。
规范治疗
根据梅毒分期,采用合适 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如长 效青霉素注射。
疗效评估
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查,以 评估治疗效果,确保治愈 。
妊娠合并梅毒的母婴管理
孕期管理
加强产前检查,确保孕妇获得 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螺旋体抗原试验
如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 验(TPPA),检测血清中 的梅毒螺旋体抗体。
诊断标准和分型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既往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分型
根据病原体及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和三期梅毒。其中,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硬 下疳,二期梅毒主要表现为梅毒疹和全身淋巴结肿大,三期梅毒主要表现为内脏梅毒和皮肤梅毒。
梅毒可经由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其中母婴传播是妊娠合并梅毒的主要 传播途径。
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
TP是一种厌氧微生物,适宜在温度为37℃、湿度为95%的环 境中生长,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和抗生素均敏感。
TP具有4个血清型,分别为Ⅰ、Ⅱ、Ⅲ和Ⅳ型,其中Ⅰ、Ⅱ 型为非神经梅毒的主要血清型,Ⅲ、Ⅳ型为神经梅毒的主要 血清型。
妊娠与性传播疾病(STD)

四
诊断:
确诊依靠实验室检查。 1、取宫颈分泌物或新生儿眼脸上皮革兰氏染色找细胞内包涵 体。 2、直接免疫荧光法:直接检测标本中沙眼衣原体抗原。 3、酶免疫法 4、抗体检测:IgM(+)近期感染或活动性感染,脐血IgM(+)宫内 感染, IgG(+) IgM(-)潜伏感染。 5、PCR检测:扩增衣原体DNA。
第五节 妊娠合并梅毒
一、概述 梅毒由梅毒螺旋体引起,可以无症状(潜伏状态),也 可侵犯全身各个器官而出现多种症状和体征。病毒先进淋巴 管,然后进入血液循环,从而传播全身。 梅毒的分期:P377 二、传播途径 1.性传播:最主要的方式,梅毒病人感染后的第一年内传 染性最强。 2.胎传: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3.间接密切接触传染 4.输血传播
五、治疗 1.菌泌治:0.25-0.5
i.m
2.头孢噻肟钠:1.0 i.m 3.大观霉素:2.0-4.0 i.m 4.环丙沙星:0.5 P.O 5.氨苄青霉素:3.5 P.O 6.红霉素:0.5 2次每天(七天) 7.新生儿眼炎:全身用药为主,局部滴1%硝酸银液或红 霉素眼膏、四环素眼膏。 六、围产期处理 轻症患者治疗有效可继续妊娠,产时严格消毒,产 后继续抗生素治疗。
各期梅毒的临床表现如下:一期梅毒: (1)硬下疳,为一般发生在外生 殖器的单个溃疡,界线清楚,周围有经晕,表面有少量渗出物,内含大 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可自愈,留下浅表疤痕; (2)近邻的淋巴 结肿大,常为单侧,不痛,也不化脓; (3 )梅毒血清试验呈阳性。二期 梅毒:症状以皮肤粘膜损害为主,骨骼、眼睛、神经系统也有损害。如 二期梅毒斑丘疹、扁平湿疣、梅毒性秃发、梅毒性血斑和全身淋巴结肿 大。三期梅毒:皮肤粘膜损害包括结节性梅毒疹、梅毒树胶肿;内脏损 害包括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骨梅毒和眼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妊娠期细胞免疫功能降低,
甾体激素水平增高,局部
血循环丰富,容易患尖锐
.
湿疣,且病灶生长迅速2,2
第三节 尖锐湿疣
• 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不明显,
可有外因瘙痒,灼痛或性交后
疼Hale Waihona Puke 不适。病灶初为散在或呈簇状增生的粉色或白色小乳头
状疣,细而柔软的指样突起。
病灶增大后互相融合,呈鸡冠
.
状、菜花状或桑椹状。病变2多3
淋菌为革兰阴性双球菌,对柱
状上皮及移行上皮黏膜有亲和
.
力,常隐匿于泌尿生殖道引起4
第一节 淋病
• 约1/3胎儿通过未治疗产妇软
产道时感染淋菌,发生新生儿
淋菌性结膜炎、肺炎、甚至出
现淋菌败血症,使围生儿死亡
率增加。若未及时治疗,结膜
炎可发展累及角膜形成角膜溃
.
疡、云翳,甚至发生角膜穿孔5
第一节 淋病
可初步诊断;②淋菌培养是诊
断淋病的金标准;③核酸扩增
.
实验。
8
第一节 淋病
• 治疗以及时、足量、规范
化用药为原则。
• 头孢曲松125mg单次肌内
注射;或头孢克肟400mg
单次口服;对不能耐受头
.
孢菌素类药物者,可选用9
第一节 淋病
• 淋菌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应尽 快 使 用 0.5% 红 霉 素 眼 膏 预 防 淋菌性眼炎,并预防用头孢曲 松25~50mg/kg(最大记录不 超过125mg)单次肌内注射或 静脉注射。
避免胎儿感染;妊娠中期
治疗可使受感染胎儿在出
生前治愈。梅毒患者妊娠
时,已接受正规治疗和随
诊,则无需再治疗。如果
.
对 或
上次治疗和随诊 本次检查发现有
有 梅疑 毒1问 活8
第二节 梅毒
⑴早期梅毒包括一、二期梅
毒及病期一年以内的潜伏
梅 毒 : 苄 星 青 霉 素 240 万
U,单次肌内注射,亦有
建议一周后重复1次。
.
10
第二节 梅毒
• 为苍白密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慢
性全身性传染病;可通过胎盘
感染胎儿引起先天梅毒。
• 皮损分泌物找到梅毒螺旋体可
确诊,血清学检查用于筛查和
疗效评定。
.
• 治疗首选青霉素,可同时治1疗1
第二节 梅毒
•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感染引
起的慢性全身性STD。根据其
病程分为早期梅毒与晚期梅毒。
年内最具传染性,随病期延长,
传染性逐渐减弱,病期超过4
年者基本无传染性,偶可经接
触污染衣物等间接感染。少数
.
患者通过输入传染性梅毒患1者3
.
14
第二节 梅毒
• 对胎儿和新生儿影响:
• 梅毒螺旋体经胎盘传给胎
儿可引起流产、死胎、早
产或先天梅毒。先天梅毒
儿(即胎传梅毒儿)占死
.
胎30%左右,即使幸存1,5
.
⑵晚期梅毒包括三期及晚1期9
第三节 尖锐湿疣
• 为低危型HPV感染引起的生殖
道疣状增生病变。
• 可通过产道感染引起婴幼儿呼
吸道乳头状瘤。
• 组织学检查和HPV DNA检测
可确诊。
.
• 主要采用局部物理治疗和手2术0
第三节 尖锐湿疣
• 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引起鳞状上皮疣状增
生病变。其发生率仅次于淋病,
体确诊。
• ⑵血清学检查:①非梅毒
螺旋体试验:VDRL RPR
等可行定性和定量检测。
②梅毒螺旋体试验:FTA-
ABS和TP-PA等,测定血
.
清 体
终特身异阳性性lgG,抗故体不,能该用1于抗7
第二节 梅毒
1.对所有孕妇均应在首次产
前检查时进行梅毒血清学
筛查。
2治疗原则:首选青霉素治
疗,妊娠早期治疗有可能
• 临床表现:主要有阴道脓性分
泌物增多,外阴瘙痒,偶有下
腹痛,妇科检查可见宫颈水肿、
充血等宫颈炎表现,上行感染
可引起输卵管炎症、子宫内膜
炎、宫外孕和不孕症等。也可
.
有尿道炎和前庭大腺炎等症状6 。
.
7
第一节 淋病
• 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
室检查做出诊断,实验室检查
包括:①分泌物涂片检查见中
性粒细胞内有革兰阴性双球菌,
早期梅毒指病程在两年以内,
包括:①一期梅毒(硬下疳);
②二期梅毒(全身皮疹);③
早期潜伏梅毒(感染1年内)。
晚期梅毒至病程在两年以上,
包括:①皮肤、黏膜、骨、眼
等梅毒;②心血管梅毒;③神
经梅毒;④内脏梅毒;⑤晚期
.
潜伏梅毒。
12
第二节 梅毒
• 性接触为最主要传播途径,占
95%。未经治疗者在感染后1
第二节 梅毒
• 临床表现:早期主要表现为硬
下疳、硬化性淋巴结炎、全身
皮肤黏膜损害(如梅毒疹、扁
平湿疣、脱发、及口、舌、咽
喉或生殖器黏膜红斑、水肿和
糜烂等),晚期表现为永久性
.
皮肤黏膜损害,并可侵犯心1血6
第二节 梅毒
• 诊断:⑴病原体检查:去
早期病损处分泌物涂片,
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或直
接荧光抗体检查梅毒螺旋
.
2
第一节 淋病
• 由淋病奈瑟菌引起的泌尿生殖
系统化脓性感染。
• 易导致感染性流产、甚至发生
播散性淋病,胎儿易发生宫内
感染和早产。
• 分泌物淋病奈瑟菌培养为诊断
.
金标准。
3
第一节 淋病
•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简称淋
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
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STD。
今年其发病率居我国STD首位。
居第二位,常与多种STD同时
存在。HPV属环状双链DNA病
毒,目前共发现100多个型别,
其中有40个型别与生殖道感染
有关。生殖道尖锐湿疣主要与
低危型HPV6型和11型感染有
关。早年性交、多个性伴侣、
免疫力地吸、吸烟及高性激素
.
水平等为发病的高危因素。21
第三节 尖锐湿疣
• 对孕妇、胎儿和新生儿影
响:
.
24
第三节 尖锐湿疣
• 诊断: • 根据淋病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如组织学检查见挖空细胞、 HPV DNA 检 测 并 进 行 分 型 (标本来源不受限制),可作 出诊断。
妇产科学 第8版
第九章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
.
1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
• 妊娠期感染性疾病是孕产妇和胎儿发病与死亡的主要 原因之一。妊娠期妇女因机体内环境改变,免疫功能 下降,易受各种病原体感染,包括细菌、病毒、螺旋 体、衣原体、支原体、真菌、原虫及寄生虫8类。近年 我国妊娠期感染性疾病、特别是性传播疾病STD,发 病率明显上诉,如淋病、梅毒、尖锐湿疣、软下疳、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生殖器疱疹、非淋菌性尿道炎和 艾滋病等。孕妇感染后,绝大部分病原体可通过胎盘、 产道、产后哺乳或密切接触感染胚胎、胎儿或新生儿, 导致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死胎、出生缺陷或 新生儿感染等,严重危害母儿健康。母体免疫状况、 感染发生时间及被感染方式均影响妊娠结局。因此, 对高危人群进行教育、筛查、预防和治疗是妊娠期感 染性疾病产前监护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