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教学设计(3课时)

合集下载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三课时 (说课稿)-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三课时 (说课稿)-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三课时(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法律和法规,如交通法规、消防法规等。

2.认识生活中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3.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法律和法规,并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一些法律知识。

2.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法制活动,动手探究法律知识。

2.如何激发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律知识。

2.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法律现象。

3.活动式学习,如模拟法庭辩论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本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讨论与法律相关的活动和场景。

2.预习(10分钟)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生活中常见的法律和法规,例如交通法规、消防法规等,并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一些法律知识。

3.讲授(20分钟)教师讲解生活中常见的法律和法规,例如交通法规、消防法规等,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法律的应用场景和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4.活动(3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法庭辩论等活动式学习,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法律知识的应用和生活中的法治观念。

5.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发放学习材料和练习题。

六、教学评价1.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法制活动的方法,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和掌握法律知识。

2.在教学中,要综合运用讲授、活动式学习等方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在评价学生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反馈,鼓励学生在进一步探究法律知识和坚定法治观念方面做出更好的努力。

七、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对生活中的法律问题还存在一些基础不够扎实和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活中常见的法律和法规。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教学设计(3课时)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教学设计(3课时)
3、过渡语:这些活动都要受法律的约束,也会受法律的保护。那么,法律究竟是什么呢?
4、法律大家谈:法律是什么?请你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5、归纳1:
(1)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财产权、受教育权。
(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呢?
6、归纳2:
(1)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我要遵守交通法规、保护野生动物。
8、学以致用:阅读下面的情景描述,把与情景对应的法律用线连起来。(课本第8页活动园)
二、刑法、民法、行政法
1、认识我国的三大实体法:展示三大法律的图片。
2、我当小判官:请你判断一下,嫌疑人王某的行为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他触犯了什么法律?
3、判断结果: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已被刑事拘留,他触犯了《刑法》。
3、小见解:没有语言,人和人就无法顺畅地沟通;没有规则,人和人便无法正常地交往。游戏和比赛如果没有规则,就无法正常进行。社会交往如果没有法律,又会怎样呢?
4、视频:高铁霸座女最新消息:被罚200元。
5、深度思考:
(1)如果没有法律,这个霸座的女子可能会有多少种结局?
(2)假如生活中没有法律,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3.认识到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我们是生活在法治的社会中的,认识和了解刑法、民法和行政法,能够判断一种行为对应的是什么法律。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生活时时处处有法律,我们是生活在法治的社会中的。
教学难点:认识和了解刑法、民法和行政法。
教学准备、资源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资料收集与整理
讲授新课
一、法律的作用
1、讨论:
(1)你是如何看待这名运动员的做法的?这样做对其他参赛选手来说,公平吗?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含3个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含3个课时)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课题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单元第一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六年级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与道德。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认识法律的保护和规范作用,能够遵守法律和道德。

3、知识目标:了解法律是什么,对法律的概念和法律后果有正确的认识,学会区别道德和法律,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我们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重点认识法律,做守法公民。

难点懂得道德与法律缺一不可,既要遵守法律,也要遵守道德。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我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

”那么国法指的是什么呢?它和家规、规矩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使用导入语直接导入。

讲授新课【法律是什么】1、展示图片:图一: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图二: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2、思考:这些事情都和法律有关吗?可能跟哪些法律有关呢?3、过渡语:这些活动都要受法律的约束,也会受法律的保护。

那么,法律究竟是什么呢?4、法律大家谈:法律是什么?请你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

5、归纳1:(1)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财产权、受教育权。

(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呢?6、归纳2:(1)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我要遵守交通法规、保护野生动物。

(2)说一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义务呢?思考。

说说自己对法律的理解。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作为小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谈谈自己对法律的理解,对法律形成一个初步的概念。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便于学生从具体生活中进行思7、总结:法律既保护了我们的权利,又规定了我们的义务。

【法律与道德】1、探究与分享:判断下列情景属于道德、法律还是纪律?违反的后果是什么?(1)小伙子,能给老人让个座位吗?(2)无故迟到、旷课,是违法校规的。

(3)无证驾驶、后悔呀!2、真知灼见: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法律和道德、纪律有什么不同呢?3、播放视频:《成都法院公开审判毒品大案:三名主犯被判死刑》4、罗列:违反法律的后果。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3课时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3课时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结合生活实际,采访调查,理解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法律。

2.道德修养:分析案例,讲述身边故事,知道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刑法、民法行政法,分析法律的作用,感受法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3.责任意识:比较辨析,懂得法律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权利与义务,初步树立遵守法律的意识。

课时安排3课时。

第3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法律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规则;了解法律对我们的作用一对人的行为的指引作用、判断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作用、维护我们权利的保障作用等。

(重点)2.体会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初步掌握利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的方法。

(难点)3.懂得珍惜权利,依法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增强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课前阅读教材第11页“相关链接”,了解什么是法律援助,感受法律这把保护伞带给我们的温暖。

教学过程一、法律的作用活动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聊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刑法、民法和行政法,也尝试着面对生活中的情景,选择相对应的法律。

今天,让我们继续来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体会法律的作用。

2.听录音听录音“小宇下象棋的口诀”,感受规则对游戏的作用。

录音内容:马走日,象走田,卒子一去不回还。

车是一杆枪,炮是隔山箭,老将老士不出院。

3.同桌交流小宇念的口诀就是下象棋的规则。

为什么要制订规则?没有规则,会怎样呢?预设:没有规则就没法下象棋。

评价:如果下象棋没有规则,我们的棋就下不下去了。

归纳:不仅玩游戏有规则,各种比赛也都有规则。

可以说,没有规则,人和人之间便无法正常交往。

4.法律对社会公共生活的作用⑴提问: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

如果没有法律,这个社会会变得怎样?⑵交流。

预设1:如果没有法律,我觉得这个社会会变得很不安全,谁来保证我的人身、财产安全呢?评价:法律保护着我们的人身安全,推动社会各项事业有序发展。

预设2:如果没有法律,我觉得这个社会会变得一片混乱,我们根本就没法正常生活!评价:法律给我们提供良好、有序、文明的社会环境。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的第三部分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法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明白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作用,学会在生活中遵守法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常识,但对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法律问题,但不知如何运用法律知识解决。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提高法律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法律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使其学会在生活中遵纪守法。

3.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其具备解决生活中法律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作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

2.准备讨论题目。

3.准备情景模拟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生活中的一个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例如,讲解一个交通事故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几个与生活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法律在这些案例中的作用。

讨论题目如下:① 小明上学途中,被一辆闯红灯的汽车撞伤。

请分析交通法规在这个案例中的作用。

② 小红在超市购物时,发现商品标价错误。

请分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这个案例中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作用。

例如,模拟一场交通违法行为,让学生扮演交警、司机等角色,现场执法。

部编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是什么,生活与法律的关系;(2)、了解法律的作用有什么。

教学重难点:了解《刑法》和《民法》的作用,知道什么样的行为对应什么法律;知道人人依法享有权利,人人依法履行义务。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初识法律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请生说说我们每天要做的事,同学相互交流,你每天干什么,父母干些什么。

思考:这些事和法律有关系吗?引入新课:我们日常的这些活动都要受法律的约束,也要受法律的保护。

二、新课教学1、说说法律是什么?法律是我们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它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法律规定的内容。

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和其他权利;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比如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财产,保护环境;借了东西就要还,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3、说说法律和学校纪律的异同。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及时巡视引导。

集团派代表上课交流。

三、拓展延伸,课后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2、回到课前,我们每天的生活和哪些法律有关?3、采访家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中都涉及哪些法律,下次课上交流。

第二课时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节课内容:请同学们说说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其他同学听完后再做补充。

二、新课学习:1、引入谈话: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

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所以,法律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2、学习教材第五页,看看图画,了解生活中的法律。

3、学习教材第六和第七页,了解《刑法》和《民法》的内容,知道《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了解《刑法》的作用;知道《民法》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了解民法的作用;知道除了《刑法》和《民法》之外,还有《行政法》,并引导学生了解《行政法》的作用。

三、完成教材第8页的练习,老师批改答案,同桌检查完成情况,老师检查批改。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教学设计(3课时)及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案教学设计(3课时)及教学反思

池南学校(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案检查时间:执教时间:年月日一分钟安全教育池南学校(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案一分钟安全教育池南学校(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案检查时间:执教时间:年月日一分钟安全教育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反思六年级的学生对法律的了解还非常少,很多学生认为法律是大人的事情,跟自己没有关系。

因此,本主题的第一个活动目标是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具体情况,带领他们发现法律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不同门类的法律其实离自己很近。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法律功能和作用的认知比较狭窄,认为法律是比较威严的,认为法律只规定做了错事会被警察抓住进而受到制裁。

这一课通过生动的事例改变学生认知的局限性,让学生理解法律更为重要的作用是保护人们的生活,法律的存在让人和人之间和谐相处,让生活更美好。

在本节课中,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1.利用教材材料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说一说旅游时要注意什么,去医院看病会遇到哪些情况。

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共同学习事例中的哪些环节与法律有关。

让学生进一步发言,说一说生活中与法律相关的其它事例。

2.向学生提问:你有哪些财产,家里的哪些东西是你可以支配的?如果爸爸妈妈不让你上学你觉得对吗,为什么?别人可以伤害你的身体吗,可以侮辱你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生活现象背后有权利。

向学生提问:为什么要遵守交通法规?为什么不能伤害野生动物?欠债有没有偿还的义务?开办工厂有没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引导学生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生活现象背后有义务。

3.在课堂上展示某一步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若干条文,由学生列举本校的学校纪律,对比法律和纪律。

让学生讨论、交流,说一说法律和纪律分别是谁制定的?它们的内容和要求有什么差别?违反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差异何在?利用阅读角材料,引导学生列举其他道德和法律相互影响、融合的事例。

3.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几种不同的法律,让学生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体会法律调整关系的广泛性。

部编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1教案

部编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1教案

1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设计本单元安排了两个内容,分别是《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和《宪法是根本法》。

主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法律,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法律,法律对于我们的作用,法律怎样规范我们的行为;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我们要知道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要树立宪法权威。

每一课后有活动园,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

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是什么,生活与法律的关系;(2)、了解法律的作用有什么。

教学重难点:了解《刑法》和《民法》的作用,知道什么样的行为对应什么法律;知道人人依法享有权利,人人依法履行义务。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法律是什么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请生说说我们每天要做的事,同学相互交流,你每天干什么,父母干些什么。

思考:这些事和法律有关系吗?引入新课:我们日常的这些活动都要受法律的约束,也要受法律的保护。

二、新课教学1、说说法律是什么?法律是我们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它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协调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法律规定的内容。

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法律规定了我们的义务,比如交通规则要遵守,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借人东西要还,要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3、说说法律和学校纪律的异同。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适时引导。

小组派代表班上交流。

三、拓展延伸,课后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2、回到课前,我们每天的生活和哪些法律有关?3、采访家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中都涉及哪些法律,下次课上交流。

第二课时生活与法律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节课内容:请学生说说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其他同学听后做补充。

二、新课学习:1、引入谈话: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

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所以,法律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作业设计
课后资料收集与整理
板书设计
法律是什么
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
法律规定我们的义务
法律与纪律、道德的不同
教学反思
一分钟安全教育
1.上下楼梯不要拥挤、礼让慢行。
2.在教室内不互相追逐疯打。
……
4.小结:法律保障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保护了教师的合法权益。不管在学校生活,还是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法律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板书:法律作用大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聊聊法律的作用。
二、活动一:法律如同指南针——行为指引1.过渡:同学们,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你看到这些提示又会怎么做呢?
.2出示图片1:玲玲在儿童刊物上发表了一篇小说。
池南学校(六 )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
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
总( 1 )课时
课题
第1课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第( 一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法律是什么;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说一说,你接触过法律吗?
2.你觉得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纪律有何不同?
3.与我们小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有哪些?
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
利用课件教学:
1.课件出示第 2 页图片,列举生活中我们了解的法律,以及给我们所规定的权利。
交流:玲玲她拥有什么权利呢?(著作权)
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
.3.出示图片2: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交流:想一想,在公共场所,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
出示相关图片(遵守交通规则、保护环境等)
教师小结: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法律保障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法律督促我们积极承担起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刑法、民法、行政法的性质和作用。
教学难点:行政法的性质和作用。
教学准备、资源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资料收集与整理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课件展示生活中涉及法律的图片。
(2)调查家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涉及哪些法律。
2.课后实践作业: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当地法律服务中心,了解有关的法律。
作业设计
课后资料收集与整理
板书设计
第1课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指南针——行为指引
法律作用大尺子——衡量对错
武器——保障作用
教学反思
一分钟安全教育
1.上下楼梯不要拥挤、礼让慢行。
2.在教室内不互相追逐疯打。
5.无论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伴随着我们。(课件出示生活涉及法律的图片)
小组讨论:我们的亲人或亲戚,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涉及哪些法律?
小结: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5.课件出示第 8 页活动园,将有关情景与相应的法律连接。将所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进一步区别掌握刑法、民法和行政法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及所起作用。
6.过渡: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规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者我们的正常生活。(课件出示第 10 页的 阅读角。)
小结:通过学习阅读角,正确认识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3.课前我们分组采访了同学和老师,了解我们的学校生活会涉及哪些法律?这些法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一起来听一听吧。
例:
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板书:指南针——行为指引
3、活动二:法律如同尺子——评价作用
1.过渡:法律还如同一把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早在春秋时期,法律政令,就是治理社会的规矩绳墨。
2.读一读。(出示“阅读角”)
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3.看一看,下面的几张图片给我们讲述了什么事?法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图片1:禁止酒后驾车,法律让我们更安全。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与我们小学生息息相关的法律有哪些?
2.有人说:“法律不外乎人情,打官司又很麻烦,我们尽量别打官司”,这种说法对吗?
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
利用课件教学:
板书设计
生活与法律:生活处处有法律
刑法的性质和作用
民法的性质和作用
行政法的性质和作用
教学反思
一分钟安全教育
1.上下楼梯不要拥挤、礼让慢行。
2.在教室内不互相追逐疯打。
池南学校(六 )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执教时间:年月日
教学单元
第一单元 我们的守护者
总( 3 )课时
课题
第1课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
2.课件出示图片,了解法律给我们所规定的义务。
3.课件出示第 4 页的活动园。
交流:你是如何看待法律和纪律的?你认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
4.过渡: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准则。对社会而言,它们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课件出示第 4 页的 阅读角。)
小结:通过学习阅读角,正确认识道德与法律的在我们生活中的关系与作用。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1.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组织一次“法律故事会”,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或经历过的与法律有关的故事,说说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3.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作业设计
课后资料收集与整理
图片2:残疾人受法律保护,法律让生活更有保障。
图片3: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机承担全部赔
偿责任,法律让生活更公平。
4.你知道或经历过哪些与法律有关的故事,说说它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律故事会”。
5.教师小结:法律如同尺子,对我们的行为作出评价。合法的行为受到保护,违法的行为受到制裁。当争议和冲突发生时,国家行政、司法机关依据法律,作出公正的处理。
7.无论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法律伴随着我们。(课件出示法律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图片)。情景讨论: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如何维权。
8.课件出示相关链接,了解法律援助。
小结:法律明确我们的行为方向,指引我们的行为方向,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让我们在法律的指引和保护下,个人和家庭快乐、幸福,社会与国家公正、和谐。
第( 三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法律维护我们的正常生活,认识法பைடு நூலகம்公平正义的内涵。
2.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经验与经历的回顾,巧用形象的比喻,体会法律的指引、评价、保障作用。
3.懂得珍惜权利,同时又要恪守自己应尽的义务,从而增强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法律的指引、评价、保障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法律公平正义的内涵。
教学准备、资源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资料收集与整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下棋、踢足球的图片)
谈话:看,他们在干什么?下棋和踢球需要注意什么?
游戏和比赛如果没有规则,就无法正常运行。社会交往如果没有法律,你认为会变成什么样?
2.是呀,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
1.课件出示第 6 页阅读角,明确刑法的发展及作用,进一步明确当今刑法的作用及大体规定。
2.课件出示第 6 页相关链接,了解民法的作用及大体规定。结合图片进一步明确民法对于我们生活的相关保障。
3.同上方法进一步了解行政法及其作用。
4.小结: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者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1)课件展示与法律有关的图片。
(2)调查同学们所了解到的法律规定了我们的哪些权利。
(3)除了权利,还规定了哪些义务?
(4)法律与道德、纪律的区别在哪里呢?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7.播放视频:法律援助。
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8.小结:相信有了法律援助,张爷爷会解决困难的。也请大家知道,如果经济困难,或特殊原因,可以通过法律援助,获得政府提供的免费法律服务。
板书:武器——保障作用
五、总结延伸
1.总结本课内容。
寄语:愿每位同学都能知法、懂法,能够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能够运用法律武器尽自己的义务,维护国家和别人的利益,在法律的保护下茁壮成长。
池南学校(六 )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