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概论》教学大纲
烹饪概论备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烹饪概论授课班级:[班级名称]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日期:[具体日期]教学目标:1. 了解烹饪概论的基本概念,理解烹饪在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掌握烹饪的基本原理和技巧,为后续烹饪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对烹饪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烹饪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烹饪的定义与发展历程2. 烹饪的基本原理与技巧3. 常见的烹饪方法和技巧4. 烹饪卫生与安全教学重点:1. 烹饪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常见的烹饪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1. 理解烹饪中的抽象概念2.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烹饪实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通过展示烹饪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烹饪有什么了解?为什么说烹饪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讲授新课(40分钟)1. 烹饪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介绍烹饪的定义,包括烹饪的目的、过程和结果。
- 简述烹饪的发展历程,从原始的火烤到现代的烹饪技术。
2. 烹饪的基本原理与技巧- 讲解烹饪的基本原理,如热力、水分、酸碱等。
- 介绍烹饪的基本技巧,如刀工、火候、调味等。
3. 常见的烹饪方法和技巧- 详细讲解炒、煮、炖、蒸、烤等常见的烹饪方法。
- 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掌握烹饪技巧。
4. 烹饪卫生与安全- 强调烹饪过程中的卫生与安全知识,如生熟食品的分离、刀具的清洁等。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烹饪实践,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烹饪。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烹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与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烹饪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布置课后作业:查阅资料,了解一种自己感兴趣的烹饪方法,并尝试制作一道菜品。
教学资源:1. 教科书:《烹饪概论》2. 图片、视频:烹饪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 实践材料:烹饪工具、食材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际操作和课堂练习,使学生了解了烹饪概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
烹饪概论》课程标准

《烹饪概论》课程标一课程名称:烹饪概论。
二对象:三年制中职厨师专业学生。
三学时:32。
四课程目标烹饪概论”是中餐烹饪专业的理论基础课之一,本课程主要从中国烹饪史、中国烹饪工艺学、中国烹饪学及中国烹饪市场学等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有关烹饪基本理论中的要点和规律性法则,有助于学生获得较为广泛的烹饪理论方面的知识,将有利于今后在理论研究和操作技能上的发展和提高,以便适应中国和世界餐饮潮流的发展趋势,成为一名称职的中餐烹饪师。
五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六课程实施建议(一)本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深度和广度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烹饪文化、科学与艺术的系统知识。
在有限的学时数内,重点讲解中国烹饪文化、内容、总体特点和发展趋势,烹饪艺术的实现方法和成果即历史类菜点与地方风味流派等。
其难点是中国烹饪文化的特点、科学思想和烹饪艺术的实现方法,必须根据学生现有的文化与艺术素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二)本课程教学环节的说明科学的1、授课本课程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还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和场景模拟法、案例教学法和团队、协会学习法、实地调查法、专题讲座法、与大赛结合法等,把教师讲授与指导学生自学结合起来,做到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充分发挥老师与学生的双重主体作用,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力求做到学有所用。
2、作业鼓励、引导学生查阅各种资料,了解国外餐饮行业发展信息,同时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
根据烹饪高技能人才的岗位需要,安排学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调研报告、餐饮活动方案等,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辅导课大量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立其纸质、影像、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制作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电子课件、电子教材、电子教案、试题库、影像参考资料库等并全部在网上发布,使学生进行拓展性学习,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中国烹饪文化、与艺术的特点。
烹饪概论 教案

第课时教案序号22授课章(单元)及内容谷物类原料的种类课时安排备课时间教学目标掌握大米的外形、产地、品质特点、烹饪应用教学重点掌握面粉的外形、产地、品质特点、烹饪应用教学难点面粉的外形、产地、品质特点、烹饪应用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结构安排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手段、技术应用导入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笔记,进行复习性提问。
二、导语:谷物类原料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这主要是由它的营养成分和食用价值等所决定的。
同时根据其不同的种类,用途也各不一样。
新授讲授新课:1.大米:稻谷经碾壳制成大米,按米粒性质大米可分籼米、粳米、糯米等。
外形产地品质特点烹饪应粒形细长,色泽灰白,有透明或不透明的。
四川、湖南、广东等省为主产区硬度较小,加工时易碎干饭、稀磨粉可糕、米粉粒形短圆,色泽蜡白,透明或不透明。
华北、东北和江苏等地。
质地硬而有韧性,加工时不易破碎。
制作干饭饭。
白色不透明,淀粉全都是支链淀粉。
江苏南部及浙江出产较多。
硬度低,煮熟后透明,黏性强、胀性小,出饭率低。
一般不食,多用作糕点。
拓展:联系日常生活的实例。
新授教学内容活动活动法、手段、技术应用2.面粉:小麦经磨制加工后即成为面粉。
具体介绍是加工精度较高的面粉,色白、质细,含麸量极少,灰分很少,面筋质(湿低于26%,水分不超过14.5%。
含麸量高于特制粉,色稍带黄,面筋质(湿重)不低于24%,水分不超过14含麸量高于标准粉,色稍较黄,面筋质(湿重)不低于22%,水分不超过12拓展:联系日常生活的实例。
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掌握影响大米、面粉的特点及在烹调中的应用。
作业大米的种类及品质特点?板书设计第二节谷物类原料的种类一、大米二、面粉三、杂粮教学后记第课时教案序号23授课章(单元)及内容谷物类原料的种类课时安排备课时间教学目标谷物类原料是重要的烹饪原料,其烹饪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讲述过程应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杂粮的外形、产地教学难点杂粮的品质特点、烹饪应用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结构安排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手段、技术应用导入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笔记,进行复习性提问。
烹饪概论教学大纲

烹饪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烹饪概论是一门介绍烹饪基础知识和技巧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烹饪的兴趣和理解,以及提供基本的烹饪技能。
本课程将涵盖烹饪原理、食材选择和处理、基本烹饪方法等内容,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烹饪技能。
二、教学目标:1.了解烹饪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认识烹饪的重要性;2.掌握基本的烹饪原理和技巧,能够正确选择和处理食材;3.熟悉不同的烹饪方法和工具的使用,能够独立完成一道简单的菜品;4.培养学生对食品安全和卫生的意识,提高烹饪过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1.烹饪的起源和发展(2课时)1.1烹饪的定义和分类1.2烹饪的重要性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地位1.3烹饪的发展历程和烹饪技术的进步2.食材的选择和处理(4课时)2.1主要食材的分类和特点2.2选购食材的技巧和注意事项2.3食材的储存和保鲜方法2.4食材的切割和处理技巧3.烹饪原理和技巧(6课时)3.1烹饪中的物理和化学原理3.2烹饪中的时间和温度控制3.3烹饪中常见的调味料和调味方法3.4烹饪中常见的厨具和器具的使用4.基本烹饪方法(8课时)4.1炒:快炒、干煸等4.2煮:水煮、煮汤、煮饭等4.3炸:油炸、炸鱼、炸虾等4.4蒸:蒸鱼、蒸肉、蒸包等4.5焖:焖鸡、焖猪蹄、焖肉等4.6炖:炖猪蹄、炖羊肉、炖排骨等4.7烤:烤鸡、烤鱼、烤肉等4.8调配:制作调味汁、酱料等5.烹饪实践(10课时)5.1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独立完成一道菜品的制作5.2练习基本的切割和处理食材的技能5.3学习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一道菜品的制作六、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包括:1.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烹饪的起源和发展,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2.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模型,向学生展示不同食材的特点和处理方法;3.组织学生进行烹饪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烹饪技能;4.开展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5.利用案例分析和实例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烹饪概论》教学大纲

《烹饪概论》教学大纲《烹饪概论》教学大纲《烹饪概论》教学大纲一、烹饪概论二、设计学时:96三、课程的性质和内容烹饪概论是烹饪专业的理论基础课之一,涉及中国烹饪史、中国烹饪工艺学、中国烹饪学及中国烹饪市场学等众多知识,介绍了有关烹饪基本理论的要点和规律性的法则,主要内容:中国烹饪简史、中国烹饪理论和技术规范、中国菜品、中国筵宴、中国烹饪风味流派、中国饮食风俗、中国饮食文化、中国当代餐饮市场等。
四、课程的任务和要求通过研究,使学生了解中国烹饪的发展的历史和中国现代烹饪的一些理论,利于今后在理论研究和操作技能上的发展和提高,以便适应中国和世界餐饮潮流的发展趋势。
具体要求是:(一)明确研究本课程与烹饪专业的关系,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为学生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识中国烹饪发展的历史、中国菜品、烹饪风味流派。
(三)了解中国烹饪原理和技术规范、中国筵宴、中国饮食风俗和中国饮食文化等。
(四)掌握中国菜品命名的方法和准绳、中国当代餐饮市场的形势等。
(五)培养学生传承中国烹饪文明、具有创新意识和洞察中国当代餐饮市场的能力。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本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教学过程中应多穿插案例教学;(二)结合多媒体教学会重生动;(三)中国筵席部分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开展。
六、学时分派表表格:章节称号总学讲习题实验时课课课1.2.3.掌握筵宴设计的原则;4.学会筵宴设计、科学排菜和席谱编制。
教学内容:1.介绍筵宴的概念、特性、规格和类别2.筵宴的作用3.介绍筵宴设计的原则和内容4.筵宴设计、科学排菜和席谱编制5.介绍筵宴改革的原因和方向6.介绍分餐制的原因、形式、艰巨和推行分餐制的方法教学建议:本章重点是筵宴设计、科学排菜和席谱编制,让学生多练习制作筵席菜单。
第五章中国烹饪风味流派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四台甫菜形成的原因以及代表名菜;2.掌握粤菜的成因、发展、位置、组成及影响。
教学内容:1.介绍烹饪风味流派的成因2.当地中山菜肴的风味3.讨论如何复兴当地菜4.介绍中国四大名菜形成的原因、影响的地方和风味特点以及代表名菜5.广东菜(粤菜)的成因、发展、地位、构成及影响6.介绍其他菜系和其他风味流派7.阅读各地名特食料、名菜、名小吃、名饮、名席和名特餐具8.介绍中国三大面点流派和八大小吃帮9.广东小吃的起源、风味特点和代表品种教学建议:讲解时注意结合实物或影象进行讲解。
中国烹饪概论教学大纲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烹饪概论适用专业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编写教师龙淦华审核(教研室主任)审定(系、部主任)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国烹饪概论总学时:48开设专业: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开课教研室: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开课系:人文社会科学系学分: 3二、课程教学目标中国烹饪概论,是烹饪专业入门课与必修课程,它从理论上对中国烹饪体系之各个组成部分给予提纲挈领之展示,使学生对在理论上对中国烹饪有一整体宏观的把握,为学习其他专业课打好基础。
从文化角度展现了中国烹饪所创造之高度文明与精神文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能从中深刻感悟中华民族烹饪文化之博大与深厚。
三、课程设置说明《中国烹饪概论》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运用历史的科学观点和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处处感受到中国烹饪文化之辉煌与所面临之挑战,正确把握中国烹饪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对中国烹饪做到扬长避短,弘扬传统,发扬优势,科学创新。
四、课程性质(适应专业对象和课程类别)本课程是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学位课。
课程理论性较强,是专业学习的导入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深刻感悟中华民族烹饪文化之博大与深厚,让学生学习和全面的了解中国烹饪文化之辉煌与所面临之挑战的概括性情况。
五、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可参考学时)《中国烹饪概论》以研究中国烹饪学各学科性质,内容特点及学科间彼此关系为主要内容,使学生对在理论上对中国烹饪有一整体宏观的把握,为学习其他专业课打好基础。
总学时:48学时(理论36学时)第一章中国烹饪历史发展(4学时)第一节. 中国烹饪的萌芽阶段第二节. 中国烹饪的形成阶段第三节中国烹饪的发展阶段第四节中国烹饪的成熟阶段第二章中国烹饪原料 (4学时)第一节中国烹饪原料的基本概念及开发利用的历程第二节中国烹饪原料的特点与分类第三章中国烹饪工艺(8学时)第二节中国烹饪选料与清理工艺第三节分解工艺第四节混合工艺第五节优化工艺第六节制熟工艺第五章中国烹饪风味流派(8学时)第一节中国烹饪风味流派的界定第二节四大菜系第三节历史传承风味第四节其他主要地方风味流派第五节主要少数民族风味第六节中国清真菜第六章中国饮食烹饪科学(4学时)第一节中国饮食烹饪科学思想体系述要第二节中国传统饮食结构述要第八章中国烹饪艺术(4学时)第一节中国烹饪艺术的基本精神第三节中国烹饪艺术的主要内容第九章中国烹饪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4学时)第一节中国烹饪发展现状第二节中国烹饪的未来发展六、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12学时)带学生参观区博物馆了解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发展史带学生参观区烹饪大赛了解中国现代饮食文化现状七、教学手段使用的要求本课程,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要运用历史的科学观点和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思想方法,使学生感受到中国烹饪文化之辉煌与所面临之挑战,八、课程实施说明: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关键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烹饪发展史,了解中国现代饮食文化现状,应如何去传承和发扬中国灿烂的饮食文化。
烹饪概论教案1

版号: A/0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课设计2015—2016 学年第 1 学期课程名称:烹饪概论讲课班级:15烹饪 1班、2班任课教师:审阅:2015年9月1日技工院校文化理论课教课设计(首页)版号: A/0科目讲课烹饪概论章节课题:什么是烹饪共 3页讲课课时2节日期班级15烹饪 1班、2班作业拟用方式教学目的重点解说法、互动法1.掌握烹饪、烹饪技术、烹饪学和烹饪概论的观点;2.中式烹饪在世界上享有崇敬地位,培养学生民族骄傲感,热爱中式烹饪。
难掌握烹饪和烹饪的观点,懂得烹饪与烹调的意义和作用。
点2时间90题数选用教投影幻灯片具挂图中国烹饪学主要内容学会区分烹饪和烹饪的不同教学回顾说明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是烹饪这个大观点,学生对内容比较感兴趣,可是假如能用多媒体解说本课,学生会掌握的更好。
无批阅署名:§绪论 ;什么是烹饪【组织教课】师生行礼,清点人数,创立学习气氛。
【悬念式导入】引入新课( 1~ 2 分钟)同学们谈谈你心中何为烹饪讲堂活动,让学生评论案例,导入今日的新课【解说新课】( 31~ 38 分钟)1. 什么是烹饪(1 )《易经· 鼎》:以木巽火,亨饪也。
(2)中国饮食的发源“钻木取火” ,人们开始吃熟食炮制术和石烹法上古期间,人们开始定居耕作陶器的出生讲堂小故事:厨行祖师爷——彭祖(3)烹饪的意义生计繁衍的需要、文明发展的需要、治国安民的需要、和睦感情的需要(4)中国烹饪的特点历史悠长、原料丰富、刀工精湛、技法多样、讲究调味、侧重火候、派别众多、侧重养生、讲究美感。
2.烹饪观点问:刚认识了烹饪,那么我们常常说到一个与烹饪亲密有关的词:烹饪;又是指什么呢提示:酒店的厨房分工是如何分的烹饪是指厨师对于食品原料进行择选、切削、拼配、炊制、调味、装盘的全部操作过程。
陆游·《剑南诗稿》:菜把青青间药苗,豉香盐白自烹饪2.烹饪技术问:何为技术狭义:指菜肴的制作方法与技术,包含选料、初加工、细加工、临灶成菜。
烹饪概论教案1

版号:A/0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2015—2016学年第1学期课程名称:烹饪概论授课班级: 15烹饪1班、2班任课教师:审阅:2015年9 月 1 日技工院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版号:A/0审阅签名:§绪论;什么是烹饪§绪论;什么是烹饪技工院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版号:A/0审阅签名:§1-1中国烹饪的起源和发展§1-1中国烹饪的起源和发展技工院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版号:A/0审阅签名:§1-2中国烹饪的昌盛§1-2中国烹饪的昌盛技工院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版号:A/0审阅签名:§1-3中国烹饪史的启示§1-3中国烹饪史的启示技工院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版号:A/0审阅签名:§2-1中国烹饪的要素和作用§2-1中国烹饪的要素和作用技工院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版号:A/0审阅签名:§2-2中国烹饪的民族文化特质§2-2中国烹饪的民族文化特质技工院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版号:A/0审阅签名:§2-3中国烹饪的传统技术规范§2-3中国烹饪的传统技术规范技工院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版号:A/0审阅签名:§4-2著名中式面点,西点概述§4-2著名中式面点,西点概述技工院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版号:A/0审阅签名:教学过程§5-1中国酒的历史和分类,白酒§5-1中国酒的历史和分类,白酒§5-1中国酒的历史和分类,白酒技工院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版号:A/0共 4 页审阅签名:教学过程§5-3黄酒,啤酒,果酒教学过程§5-3黄酒,啤酒,果酒§5-3黄酒,啤酒,果酒§5-3黄酒,啤酒,果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烹饪概论》教学大纲
一、烹饪概论
二、设计学时:96
三、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烹饪概论是烹饪专业的理论基础课之一,涉及中国烹饪史、中国烹饪工艺学、中国烹饪学及中国烹饪市场学等众多知识,介绍了有关烹饪基本理论的要点和规律性的法则,主要内容:中国烹饪简史、中国烹饪理论和技术规范、中国菜品、中国筵宴、中国烹饪风味流派、中国饮食风俗、中国饮食文化、中国当代餐饮市场等。
四、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烹饪的发展的历史和中国现代烹饪的一些理论,利于今后在理论研究和操作技能上的发展和提高,以便适应中国和世界餐饮潮流的发展趋势。
具体要求是:
(一)明确学习本课程与烹饪专业的关系,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为学生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认识中国烹饪发展的历史、中国菜品、烹饪风味流派。
(三)了解中国烹饪原理和技术规范、中国筵宴、中国饮食风俗和中国饮食文化等。
(四)掌握中国菜品命名的方法和原则、中国当代餐饮市场的形势等。
(五)培养学生传承中国烹饪文化、具有创新意识和洞察中国当代餐饮市场的能力。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本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教学过程中应多穿插案例教学;
(二)结合多媒体教学会更生动;
(三)中国筵席部分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开展。
六、学时分配表
表格:
附: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中国烹饪简史
教学要求: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学好本课程的重要性;
2. 介绍烹饪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学习方法;
3. 介绍中国烹饪的起源、发展和昌盛及中国烹饪的情韵、风味和美学。
教学内容:
1. 中国烹饪的起源、发展
2. 各个时期烹饪的特点
3. 中国烹饪是优秀文化遗产
4. 中国烹饪的情韵
5. 中国烹饪振兴的大计方针
教学建议:
注意结合专业特点,使学生了解烹饪历史发展过程。
第二章中国烹饪原理和技术规范
教学要求:
1.掌握养助益充的营养卫生理论;
2.掌握五味调和的境界说、奇正互变的烹调法、畅神悦情的美食观。
教学内容:
1. 中国烹饪的民族文化特质给我们的启示
2. 中国烹饪工艺的现代化的内容
3. 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和指南
教学建议:
讲解时,注意结合生理特点、营养卫生,让学生对五味调和、养助益充有所认识。
第三章中国菜品
教学要求:
1.掌握菜品命名的原则和方法;
2.掌握中国菜品的分类。
教学内容:
1. 介绍中菜命名的原则
2. 中菜命名的方法
3. 中国菜品的分类
4. 介绍养生菜、民间菜和市肆菜
5. 介绍中国当代流行的菜品
6. 迷踪菜的指导思想、创造构思、变化的手法和命名技巧
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学生对菜名的编写练习使学生掌握菜品命名。
第四章中国筵宴
教学要求:
1.掌握筵宴的概念、特征、规格和类别;
2.掌握筵宴设计的原则;
3.学会筵宴设计、科学排菜和席谱编制。
教学内容:
1. 介绍筵宴的概念、特征、规格和类别
2. 筵宴的作用
3. 介绍筵宴设计的原则和内容
4. 筵宴设计、科学排菜和席谱编制
5. 介绍筵宴改革的原因和方向
6. 介绍分餐制的原因、形式、困难和推行分餐制的方法
教学建议:
本章重点是筵宴设计、科学排菜和席谱编制,让学生多练习制作筵席菜单。
第五章中国烹饪风味流派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四大名菜形成的原因以及代表名菜;
2.掌握粤菜的成因、发展、地位、构成及影响。
教学内容:
1. 介绍烹饪风味流派的成因
2.本地中山菜肴的风味
3.讨论如何振兴本地菜
4.介绍中国四大名菜形成的原因、影响的地方和风味特点以及代表名菜
5.广东菜(粤菜)的成因、发展、地位、构成及影响
6.介绍其他菜系和其他风味流派
7.阅读各地名特食料、名菜、名小吃、名饮、名席和名特餐具
8.介绍中国三大面点流派和八大小吃帮
9.广东小吃的起源、风味特点和代表品种
教学建议:
讲解时注意结合实物或影像进行讲解。
第六章中国饮食民俗
教学要求:
1.认识中国年节文化及食俗;
2.了解世界三大宗教食俗的特点。
教学内容:
1. 介绍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和除夕食俗
2. 中国年节文化食俗蕴含的商机
3. 介绍世界三大宗教食俗的成因和特点
教学建议:
通过学生自己对中国年节的食俗回忆,提高学生的食俗认识。
第七章中国饮食文化
教学要求:
1.认识饮食文化的定义和地位;
2.掌握中国主要烹饪文化遗产。
教学内容:
1. 介绍饮食文化的定义和地位
2. 介绍世界饮食文化体系、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对象
3. 烹饪文化遗产的内容
4. 中国主要烹饪文化遗产
教学建议:
讲解时结合中西饮食文化实例,突显中国饮食文化的对世界的影响。
第八章中国当代餐饮市场
教学要求:
1.了解厨师队伍的现状及“三三三三型”厨师的要求;
2.认识绿色餐饮包含的概念;
3.了解中国餐饮的未来发展。
教学内容:
1.介绍厨师队伍的现状
2.“三三三三型”厨师的要求
3.绿色餐饮包含的要点和基本要求
4.绿色餐饮实施的内容
5.中餐的优势和劣势
6.中国餐饮如何走向世界
教学建议:
本章利用教师对现今餐饮市场的认识,通过案例讲解更有效果。
八、考核办法
1. 根据教务科规定,本课程为考试课程
2. 评分标准
九、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制定:张剑凯审稿:余小华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