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科普知识讲座
秋季健康养生知识科普PPT

要遵循 “春捂秋冻”和“耐寒锻炼从秋始”的规律
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多增加户外活动,积极锻炼,增强体质 ,保持学习生活环境的良好通风,尽量避免出入公共场所。要适当 多饮水,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适当补充维生素,经常使用冷水洗 脸。
如果已感染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应大量喝水,宜吃清淡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不宜吃肥腻、煎炸 及过凉的食物,少吃辛辣食物,多吃养阴润肺食物,如梨、萝卜等
HEALTH
PART01 秋季健康小知识
CULTURE
• 不仅出门在外要注意防寒保暖,在家也要随时预防感冒着凉 • 可用冷水洗脸以加强人体的抗寒能力; • 勤晒被褥让紫外线杀菌; • 多喝热水促进新陈代谢;多吃御寒食物以生热。
AUTUMN
HEALTH
MAGICAL
HEALTH
CULTURE
PART01 秋季健康小知识
AUTUMN
HEALTH
MAGICAL
HEALTH
PART03
CULTURE
秋季健康运动
Autumn
health
tips
202X年秋季健康养生知识科普讲座
MAGICAL
H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LTH
CULTURE
PART03 秋季健康运动
以 有 氧 运 动 为 主 秋季天气慢慢转冷,爆出性的无氧运动轻易引起身体不适,甚至造成运动
01饮食篇
AUTUMN
HEALTH
MAGICAL
HEALTH
CULTURE
PART01 秋季健康小知识
02穿衣篇
• 一天中温差变化很大,常有冷空气侵袭,而使气温骤降。 • 朋友们要注意及时添衣保暖,增强体质,防止感冒发生。 • 因此应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随增随减。
中医护理特色科普宣传演讲

PART 05
面向不同人群定制化科普 方案
REPORTING
针对不同年龄段需求设计内容
01
02
03
儿童及青少年
重点介绍中医预防保健知 识,如中医食疗、按摩等 ,促进健、适度运动、情志 调养等,预防亚健康状态 。
老年人
介绍中医康复护理方法, 如针灸、推拿、拔罐等, 缓解老年疾病症状。
PART 03
常见中医护理技术方法介 绍
REPORTING
针灸推拿按摩技术
针灸
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疼痛 的目的。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 。
推拿
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 状况,达到治疗效果。推拿可以舒筋活络、行气活血、消 肿止痛。
VS
挑战
虽然中医护理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但 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如标准化 程度不高、人才短缺等问题。因此,需要 进一步加强中医护理的标准化建设,培养 更多的中医护理人才,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
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推广
政府层面
政府应加大对中医护理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中医护理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
PART 02
中医护理基本理念与特点
REPORTING
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在生理 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因此,中医护理注重从整 体出发,全面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
辨证论治
中医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和病因病机等因素进行 综合分析,确定证型,然后针对证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这种因人施护、因病施护的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个性 化需求。
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资料

中医药知识科普宣传资料厚生”是增进生命质量;“摄生”是调摄生命;“道生”是修身养性,达到身心健康的境界。
在养生的过程中,要有平常心,不能盲目追求所谓的健康饮食或养生方法。
例如,有些人为了减肥,采用极端的饮食方式,导致身体出现问题。
还有些人迷信某些养生方法,不顾自身体质,盲目跟风,结果适得其反。
因此,养生要因人而异,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和食物,不要盲目跟风。
总之,药膳是一门学问,不能随意食用。
在选择药膳时,要注意时令、作用和个人体质。
同时,也要遵守国家的规定,不要随意混搭药材和食物。
养生更要有平常心,不能盲目追求,要因人而异,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和食物,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境界。
养生之道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没有生活质量的养生之术不仅没有意义,而且可能会带来痛苦。
中国传统养生的概念涵盖了许多方面,例如“卫生”、“养生”、“厚生”、“摄生”和“道生”等。
其中,“卫生”是保卫生命,“养生”是养护生命,“厚生”是厚待生命,“摄生”是调摄生命,“道生”则是要求人们遵守一定的法度,顺应自然规律。
养生之道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顺应自然,法于自然,而养生之术则是在养生之道的指导下采用的具体措施。
然而,养生措施不能刻意追求,也不能勉为其难,更不必让自己受罪。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为追求“清静无为”而整日闭门谢客,盘腿打坐,闭目养神;有些人则整日留恋山野之中,手舞足蹈,“采气补身”;还有不少人在“生命在于运动”的口号感召下,风雨无阻,终日爬山或在公园里锻炼身体;还有一些人为追求长生不老,对珍奇名贵食品和补品情有独钟。
我们认为,这样的养生方式不仅不利于健康长寿,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使用一些中药,例如生姜、红糖、大蒜、葱白等。
中药可以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例如生姜属于“温热”型的中药,而薄荷属于“寒凉”型的中药。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是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中药,例如如果你发热属于热症,就用“寒凉”型中药(比如薄荷)让人体温恢复正常值;如果你发冷属于寒症,就用“温热”型中药(比如生姜)让人体恢复正常值,从而恢复健康。
中医教你如何预防糖尿病,学会正确养生科普小知识

中医教你如何预防糖尿病,学会正确养生科普小知识糖尿病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患,根据病情能够分为无症状期及症状期两个阶段,并且这种病常见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起因较急、症状明显,2型糖尿病多是在日积月累中行成,患病初期患者不会感到明显的身体变化,也不会出现任何不适感,因此不容易被及时发现,此时预防就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正是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教你学会养生的科普小知识,从而有效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将糖尿病抵挡在门外。
一、糖尿病是怎么回事?中医一般将糖尿病称为“消渴”病,这种病常见的发病机制是由于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和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引起高血糖症状,影响了人体的代谢功能,最终引发的糖尿病。
糖尿病的起因很复杂,其中一种因素就是家族遗传,当父母双方都是糖尿病患者,子女患病几率就会增加,如果父母双方其中一人患有糖尿病,会有隔代遗传的风险。
除此之外,以下四类人群患糖尿病的几率也比较高:饮食不规律的素食主义者,容易出现便秘问题,会引发糖尿病;性格郁郁寡欢或者气燥易怒的人群,由于情绪原因,也会引发糖尿病;肾阳不足体型偏瘦的人群,患糖尿病的几率较高;性格开朗、思想活跃的少阴人,不注意饮食规律,同样会患糖尿病。
肥胖型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较高,原因是患者长时间摄入高糖、高脂肪类食物,加之体力劳动较少,便会引发高血糖,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此外,糖尿病还与精神有关系,精神过于紧张、激动,会引发胰岛素对抗激素的分泌,最终导致患者血糖升高。
并且妊娠期妇女,身体、心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对于胰岛素的需求量增加,也会诱发糖尿病。
可见,糖尿病起因复杂,对人们身体的影响较大,应从预防的角度出发,将其扼杀在摇篮中。
二、糖尿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糖尿病患病初期,患者的生理及病理情况已经发生了改变,但是此时患者的糖耐量仍然处于正常范围,不容易察觉患病问题。
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空腹测血糖会出现异常情况,此时患者的血糖处于正常值至糖尿病诊断值中间,如若不加以控制,慢慢的会出现糖尿病症状,当患者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此时患者的体重也会随之减少,而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者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2型糖尿病多伴有身体肥胖、血脂异常等状况,如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机能。
论中医养生防病科普知识宣教

论中医养生防病科普知识宣教发布时间:2021-07-12T12:20:49.61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4期作者:聂俊宝[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改变,很多慢性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疾病种类也是不断增多,患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
聂俊宝蓬安县巨龙中心卫生院四川蓬安 637855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改变,很多慢性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疾病种类也是不断增多,患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
而且大家对于保健养生和疾病的预防知识并不十分了解,记得曾有人对某一所中学进行中医药学知识知晓率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说不出10种中草药的名字,有超过40%的学生甚至不知道《皇帝内经》和《本草纲目》等书籍,可见,我国全民开展中医养生知识宣传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选择适合的医学科普形式1、青少年儿童时期:很多疾病的形成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慢性病,因此,养生防病科普知识要从青少年时期普及是非常必要的。
青少年儿童时期就养成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这个好习惯几乎可伴随一生,不易改变。
青少年儿童如何培养养生防病知识可从以下几点着手:①可以将相关知识编辑到学前或小学的一些书籍中;②可以将养生防病知识的重点内容编制成小孩子喜欢的儿歌或音乐剧等,课间休息时播放,便于学生记忆;③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片,可将相关知识编入动画片中,将疾病的危害拟人化,增加剧情的生动性,加深孩子的印象。
总之,科普知识的宣传方式要适合青少年儿童的成长特点,才更容易达到科普的目的。
2、中年时期:中年人的生活压力很大,所以患病几率也会很高。
对于他们而言,不会坐下来去认真读一本医学科普书,所以,可在他们经常出入的地方,比如饭店、办公室、电梯间、写字楼等处,张贴一些简洁明了的养生保健知识。
比如,在餐厅的小桌子上写的健康小知识,在等餐的时候,这个小知识就读完了解了。
还有的卫生间,在门内侧贴一些养生知识,很简短,一目了然,便于掌握。
慢支炎中医保健知识讲座范文

慢支炎中医保健知识讲座活动记录表活动时间:2015年5月13日活动地点:杨桥镇骑龙社区居委会活动形式: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活动主题:慢支炎中医保健知识讲座组织者:杨桥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接受健康教育人员类别:社区居民接受健康教育人数:78人健康教育资料发放种类及数量:3种220份。
活动内容:1)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养生保健。
2)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3)慢性支气管炎的自我保健按摩知识。
4)慢性支气管炎饮食保健。
活动总结评价: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普及了慢支炎患者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提高了辖区慢支炎患者的防病治病意识,了解了健康生活常识,养成了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辖区居民生活质量,弘扬了传统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同时使广大医务人员较好的掌握慢性支气管炎防治知识,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创建和谐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促进大家的身体健康。
知晓率:95%满意率:95%存档材料请附后□书面材料□图片材料□印刷材料□影音材料□签到表□其他材料填表人(签字):负责人(签字):填表时间:年月日仪陇县杨桥镇卫生院关于开展慢性支气管炎中医保健知识讲座的通知各村卫生站医生、卫生院职工、中老年朋友:为了弘扬传统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使广大医务人员较好的掌握慢性支气管炎防治知识,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创建和谐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促进大家的身体健康。
我院定于2015年5月13日上午举行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讲座,具体事项通知如下:1.时间:2015年5月13日上午9:00——12:002.地点:杨桥镇骑龙社区居委会3.讲座内容:1)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养生保健。
2)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3)慢性支气管炎的自我保健按摩知识。
4)慢性支气管炎饮食保健。
杨桥镇卫生院2015年5月11日仪陇县杨桥镇卫生院举办慢支炎中医保健知识讲座议程讲座主题:慢支炎中医保健时间:2015年5月13日上午9:00—12:00地点:杨桥镇骑龙社区居委会参加人员:各村卫生站医生、中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支炎的患者)主持:李和强议程:一、卫生院院长李和强:领导讲话、安排讲座议程;二、公共卫生科科长吴超宣传讲座内容:1)慢性支气管炎中医养生保健。
中医院科普教育

中医院科普教育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人民健康、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普及中医知识,提高公众对中医的认识和了解,中医院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工作。
本文将从中医院科普教育的必要性、目标和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医科普教育的必要性1. 传承中华文化中医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开展科普教育,可以促进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的历史渊源、理论体系和特色疗法。
2. 促进中医发展中医院科普教育是推动中医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普及中医知识,能够提高公众对中医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进而增加中医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支持。
3. 提高健康素养中医以“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注重预防和调理。
开展科普教育,可以帮助公众掌握一些中医养生知识,提高健康素养,预防疾病发生。
二、中医科普教育的目标1. 提高中医认知水平通过科普教育,让公众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诊疗方法和药物应用,建立正确的中医观念,拓宽中医知识面。
2. 增强中医应用能力科普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公众的中医应用能力。
通过介绍一些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和自我保健技巧,提高公众的自我调理和保健能力。
3. 建立科学合理的养生观念开展科普教育,不仅要介绍中医的治疗方法,还应重视中医养生理念的传播。
通过科学合理的养生观念,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三、中医科普教育的具体措施1. 举办中医讲座和培训班中医院可以定期举办中医讲座和培训班,邀请中医专家讲解中医理论和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中医认知水平。
2. 发放科普资料中医院可以制作中医科普宣传册、海报等资料,免费向公众发放,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的特色和优势。
3. 建立中医科普网站和APP中医院可以建立中医科普网站和APP,提供中医知识、养生方法等内容,方便公众随时随地获取中医相关信息。
4. 开展社区健康讲座中医院可以与社区合作,开展中医健康讲座,向居民介绍中医养生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
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知识

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知识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的国粹,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以传承和弘扬祖国传统医学为目的的文化形态。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这里就介绍一些相关知识。
一、中医学的产生中医学产生于中国远古时期,它与中华文明一样源远流长,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断积累,反复总结而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医学科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以及有关疾病的预防与康复的一门科学。
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理论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哲学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核心的理论体系。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把人体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整体,认为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存在着功能上的相对平衡和协调关系,这些平衡和协调关系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物质基础,同时又强调人与自然相和谐,人与社会相统一。
在治疗上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核心,主张在治病过程中要把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气、血、精、津、液等物质基础和人体气血、阴阳、脏腑、经络等功能活动之间的关系。
二、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中医学理论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儒、道两家哲学思想的基础之上,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通过对生命现象的观察,以人体生理、病理为研究对象,探求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揭示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联系。
中医学理论体系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运用“天人相应”“天人一体”和“天人合一”的观念,将人与自然统一起来,将人体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的概念
v 中医预防: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各种 预防方法,防止疾病发生、发展、传变及复 发。中医预防属《内经》“治未病”范畴。
v 中医预防-- “治未病”与养生保健是相辅相 成的,只有“未病”,才可延年益寿,而养生 得道,也可起到“治未病”的预防作用。
•
• 二、开展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的意 义
பைடு நூலகம்
•肌肉、骨骼、头发、
•生殖能力30-35岁
•肌肉减少、骨质疏松、 白发、脱发、生殖能力
减弱
•肝脏70岁开始衰老
•解毒、防御、造血功 能减弱
•胃、肠、肾脏、前列 腺、耳朵50-55岁
•消化不良、便秘、尿 频尿急、前列腺增生
及听力下降
•
•伟 人 毛 泽 东
• 1914年21岁求 •
1924年 31
•
1933年40岁延 •
•
•四、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的主要方 法
• (四)“冬病夏治” ,“夏病冬治”
v “冬病夏治” 是指对一些因阳虚、外感六淫之邪而
导致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疾病,在夏 季阳气旺盛,病情有所缓解时,辨证施治,适当地 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增强抗病、祛邪能力,以预 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来临时再发作,或减轻其症状 。即在夏天治疗冬天易患、易发作的疾病。
米。 经常揉搓鼻子可促进鼻周围的血液循环,使气血畅通,外邪不
容易侵入体内,对抗病菌侵入。 2、揉搓迎香穴
用两手的食指按住鼻翼两侧的迎香穴,并且按照顺时针和逆时 针的方向各搓摩36次,会有酸胀感向额面放射。
迎香穴为体表的感风之处,也是停风之处,治风之穴,经常按 摩可祛头面之风,散巅顶之寒,从而增强抵抗病菌的能力。
•
•四、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的主要方 法
•中药热敷
•
•四、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的主要方 法
• (二)四时养生
v 是指按照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进 行调养,从而达到养生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v 《内经灵枢、本神篇》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 顺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 视”。(是说病邪不能侵袭,延长生命,不易衰老 的意思)
图:风池穴、大椎穴
•
常按“命门穴”增强御寒能力
命门穴(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不仅是人体的长寿大穴,也是益肾壮阳的要穴 。用手指搓擦命门及两肾,以感觉发热发烫为
度,然后将两掌搓热捂住 两肾。每天锻炼10分钟,可提高
御寒能力。
•
心慌胸闷按揉内关穴
内关穴是心脏的保健要穴,能够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属手厥 阴心包经。中医里面的心包位于心脏外面,形象的比喻为心的 围墙。当有外界邪气侵犯心脏时,心包能替心受邪。尤其老年
v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客观自然条 件而生存,而是要顺应四时的变化以调摄人体, 以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气血充盛、经络通 达、情志舒畅的养生保健目的。
•
• 四、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的主要方
法
• (二)四时养生
•
秋天宜收不宜散,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
果蔬。宜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芝麻,蜂蜜,枇杷
1947年 54
学
岁
安
岁
• 65岁毛泽
东
• 1963年70岁打乒乓 •
73岁畅游
球
大江
• 1973年80 岁
•
1976.9.9毛泽东与世
长辞
•
•人类衰老有二种方式:自然衰老,早衰
v 按《古文尚书》的说法,生命的过程是120岁。
v 张仲景《虚劳篇》说,人劳加重虚,生病起于 • 过用。
v 人类衰老有二种方式:一是自然衰老;二是保养 • 不当和过度劳累引起的早衰。
单,我们自己完全可以做到。
•
颈椎不好按什么穴?
颈型颈椎病人可能经常落枕,有的时候一摸后背上还有一些结节、痛 点。如果是压迫神经,会觉得手麻,手痛;压迫到脊髓就会感觉无力;压 迫到椎动脉会感觉晕,一歪头倒地了;还有压迫一些自主神经,会引起耳
鸣、头疼。
穴位按摩对付颈椎病,最简单的方法可以按风池穴(见图),就在枕骨下
•
四、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的主要方法
•艾
•针 灸
灸
•
•四、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的主要方 法
•
穴位疗法有哪些我们自己在家可以用
1、按摩---大家最熟悉不过了。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
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随时随地进行。比如,利用暖气片 、墙、树、桌椅的棱角等等,把自己身体的某个穴位或者发生 病变的部位,与这些东西相撞击、摩擦,就能达到挤压按摩的
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科普知 识讲座
•
•从生命诞生的• 一刹那,成长与衰老就如影相随
•眼睛、心脏、牙齿
•40岁开始衰老
•视力下降、心脏病增 加、牙龈萎缩
•大脑、肺、皮肤
•20-25岁开始衰老,
•记忆衰退、肺活量降 低、色斑、皱纹
•舌、鼻、嗓子、膀胱
•60-65岁开始衰老
•味觉嗅觉下降、嗓音消声 和嘶哑、尿频
正常进入睡眠四期,你的大脑将能得到很好的休息,保证第二天的
最佳精神状态,这就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是秋季养生的重要方法之
一。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
带,芹菜,菠菜,芝麻,豆类及乳类。
•
冬季6节气养生重在养藏固精,补肾敛阴。如果冬季6节气不注 意“养藏之道”,而损伤了肾中阳气,就会影响来年春天的升发 能力 。冬季 都应注意以温补阳气为主,慎用或少用滋阴药物 。保养肾精,《内经》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这是冬季
•
健康?
•
健康
身体健康:身体结构完整,生理功能正常; 心理健康:有爱心和同情心,知足长乐; 道德健康:最高标准是无私奉献,底线是不损
害他人利益; 社会适应性良好:能适应工作单位、家庭及社
会上的各种角色。
•
影响健康的因素
•1 •个人生活方式 50%
•2 •环境因素
30%
•3 •生物遗传
10%
•4 •医疗条件
,从后头往下摸,脖子后面有两个凹陷。这个穴位用力按就感觉到酸胀, 压完之后再松手,会感觉头清气爽,一加压一放松,反复做二十次。也可
以自我按压,按揉或者拿捏。整个脖子后面两侧都可以按下来。 这是太阳经脉自我按摩。还有一个穴位在脖子底下
最高骨头下的大椎穴(见图),这个大椎穴放血
还可以退热,可以解决疲劳。如果颈椎病,在这个 地方灸一灸,或者刮刮痧对颈椎病都有好处。可以 经常对风池穴和大椎穴两旁的肌肉做自我拿捏。
人是心血管病的高发人群,经常按一按内关穴能起到 很好的保健作用。
内关穴的位置很好找:手掌朝上,当握拳或手掌上抬时就能 看到手掌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这两 条筋中间,腕横纹上两寸。
•
按压三焦少生病
调理三焦的具体方法,可以每天按压三个穴位。一是合谷穴, 位于手掌背面,食指和大拇指之间,平第2掌骨 的中点处。此 穴可调节中焦脾胃的功能,对脾胃功能失调所造成的腹痛腹胀 、胃口不开、便秘或者腹泻等病症有治疗作用。二是内关穴,位 于手臂内侧面,在手腕横纹中点向上2寸处。此穴可调节上焦 心肺的功能,对心肺功能失调而导致的胸部闷痛,咳嗽气喘,
心悸等病症有治疗作用。 第三个穴位是涌泉,此穴位于足底,脚心蜷起时 所出现的凹陷处。此穴可调节下焦肝肾的功能,
可用于防治腰酸腿软、阳痿遗精、性功能减退 等肝肾功能不足的病症。
•
中医按摩手法孕妇防感冒
1、揉搓鼻子 两手合掌,手指交缠,把发热的大拇指置于眉尖的印堂穴上 ,往下一直推至鼻子两侧的迎香穴,迎香穴距离鼻翼两侧1.5厘
v 唐代医家孙思邈把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 指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
v 《金匮要略》谓:“上工治未病……见肝之病,知肝 传于脾,当先实脾……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 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
•
•三、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的基本原 则
v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 亦晚乎!”
•
穴位疗法有哪些我们自己在家可以用
3、刮痧---- 吃饭用的勺子刮一刮筋脉、皮肤,也可
以用梳子背刮一刮,如果家里条件好可以买一个刮痧 板,有玉的、牛角的。
4、拔罐----拔上一罐,病去一半。不光医院可以拔罐
,现在连洗浴中心都可以拔罐,我们家里也可以备一 些玻璃罐,没有的话还可以用罐头瓶自己做,把瓶口 用砂纸磨光,不需要花钱就可以保健了。还有高级一 点的五行罐,也不用点火,一抽气罐就拔上了,很简
10%
•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现代医学对人类健 康长寿的影响只有百分之十。
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有悠久历史。积累了丰 富的经验。
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且丰富多彩,具有简 、便、廉、验的特点,深受群众喜爱,为我
国人民的健康和长寿作出了巨大贡献。
•
•三、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的基本原 则
v 中医“治未病”解读
效果,不用刻意追求专业按摩师的标准。
2、灸法---灸法对一些虚证、寒证、慢性疾病比较有效果,比
如痛经、风湿性关节炎、结肠炎。家里可以准备一些艾条,用 点燃的艾条对着穴位熏一熏,这是最方便易用的艾灸方法了。 在离穴位2~4厘米处对准穴位进行熏烤,使熏烤的部位有温热 感而无灼痛感,一般每处穴位灸3~5分钟,或者灸到皮肤出现 红晕为止。艾条一般中药店都能买到,居家可以常备一些。
肉或喝汤)
•
四、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的主要方法
(三)食疗、药膳
《素问·脏器法时论》中“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 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气”的观
点,堪称中华民族饮食和营养的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