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与保健知识讲座

合集下载

关于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关于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关于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第一篇: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同学们:我们学生最常见的问题那就是马虎,什么是马虎不认真是马虎!为什么不认真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呀,不一心一意呀。

马虎即然是习惯那就可以养成不马虎的习惯。

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必须养成作题或作业后检查的习惯,在学校如此在家也必须如此。

自己先检查然后老师家长再检查有错时不告诉他具体错哪了。

划定范围让他自己的再查。

另外在学习时不能让孩子有分心的因素。

由其在家别把水果呀小食品呀放他旁边。

别开电视,小声说话别有事没事地问一句饿吗渴吗难吗心理学上说一个习惯的养成最少要六天。

可这个习惯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除此之外马虎的孩子通常注意力是不集中的。

这表现在上课时有时不注意听讲,常做小动作,老走神。

注意力有专门的训练方法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就说说我知道的。

一、听觉集中训练法:闭上眼睛,用心来听闹钟的滴嗒声,并要求他伴随着这种声音默念嘀嗒嘀嗒。

要求:环境安静,可以是一两个孩子。

也可以是全班或小组。

每天五次每次两分钟左右,坚持六天。

二、视觉想象训练:要求环境安静,闭目静坐,先在头脑中想象出一个黑点,再想象由这个点向右无限延长的黑线。

每天练习三次。

每次五分钟。

隔两天后再想象,由黑点起无限旋转的螺旋线形。

疗程为7天。

然后减少量坚持2周。

(巩固)怎样克服走神儿的毛病。

1、自我提示法:找几张小卡片,上面写专心听讲、不要走神、等放在平时常看得见的地证词如文具合时书桌上,家里的写字台上墙上等这样无论上课听讲还是回家做作业都可以提醒自己别走神。

2、记录法:准备一个小本,专门用来记录走神儿的内容。

比如,今天数学课中你想昨天的足球赛来着,那就要在本上记录:数学课足球赛约2分钟。

这样记录几天后认真看一遍会发现自己胡思乱想的东西多无聊,浪费了多少时间。

想信用不过多久本上的记录会越来越少的3、自我奖惩法:就是在每次写作业或复习功课之前。

先给自己定个时间表,从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完成什么内容。

如果在规定时间完成了学习计划,并且始终专心致志的。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中医养生之道:1、饮食调养:可常食桑葚、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平鱼等食品。

这些食品都具有补血养血的作用。

2、慎防“久视伤血”:中医认为“目得血而能视”,因此长时间看书、看报、看电视等,不但会损伤眼睛的视物功能,还会使本来就不足的血更虚。

1般目视1个小时左右,应适当活动1下,使眼部肌肉得到放松,以恢复目之疲劳。

3、不要劳心过度:人的血液循环与心有关,大脑的血液靠心脏源源不断供给,若思虑过度,绞尽脑汁,就会耗伤血汗。

因此老年人,特别是血虚体质的老年人不可用脑过度。

1旦感到大脑疲劳时,就要调理1下,或欣赏鸟语或观赏风景,令人心情愉快起来,就可以很快消除脑的疲劳。

4、保持乐观情绪:血虚的人经常精神不振、失眠、忘记、注意力不集中,故应振奋精神。

当烦闷不安、情绪不佳时,可以找朋友谈谈心,或听听音乐,或看看幽默剧等,争取主动排解忧愁,使精神尽快振奋起来。

5、药物医治:积极参加体育,:老年人常常感到这里痛那里痒,很重要的1点就是血不够用,血虚老人更是如此。

而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加强气血运行,这样可减少或避免疼痛。

但运动量不宜太大,运动项目的选择也应以传统的健身运动为佳,如太极拳、8段锦等,还可进行远足、踏青,这样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活动筋骨。

女性中医养生的饮食原则:1、公正安排3餐。

早饭只吃高纤麦片、低脂鲜乳,出格是如果每天餐前搭配天然植物的草本曲纤等,不但有助于消除脂肪的过量摄取,而且可以消脂,同时也不会阻碍营养健康的摄取,也是天然的瘦腰食品,可以短时间内瘦腰,至于肉类、海鲜则留待中餐,晚饭可以吃点平淡的,蔬菜要占大部份。

2、饭后站立半个小时。

其实女人腰部发胖的最大缘由是忽视,由于工作研究忙,根本没有时间来公道调配生活,安排自己的饮食起居。

饭后最少站立半小时,可以避免去脂肪淤积在小肚子上的烦恼,还省去事后弥补。

3、睡前5小时禁食。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一、中医养生保健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中医养生保健的定义2·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原理及理论依据3·中医养生保健的目标和方法论二、中医养生的基本理念和方法1·阴阳平衡的重要性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3·养生的四季防护4·中医养生的饮食调养a·饮食调养的基本原则b·中医养生饮食的重要食物类别及功效 c·中医养生饮食的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5·中医养生的体育锻炼方法6·中医养生的情志调节7·中医养生的针灸、推拿和按摩8·中医养生的草药调理方法三、中医养生的常见问题和应对措施1·健康问题的识别与预防a·中医常见健康问题的识别b·中医预防常见健康问题的方法2·常见健康问题的中医调理方法a·头痛、失眠、健忘等神经衰弱问题b·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 c·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问题d·慢性疼痛、关节炎等骨骼肌肉问题e·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问题 f·免疫力低下、疲劳等免疫系统问题四、中医养生的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1·成功案例分享2·中医养生的经验总结和注意事项附件:1·中医养生食谱示例2·中医养生运动指导手册3·中医养生草药应用手册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养生保健:指通过中医理论和方法进行的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

2·阴阳平衡:中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指身体内阴阳两种相对而言的属性,平衡即健康。

3·五行相生相克:指五行理论中五种元素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生化的关系,用于指导养生调理。

4·推拿和按摩: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来调节经络和气血,促进健康。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的知识讲座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的知识讲座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的知识讲座第一篇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那些事儿。

咱先说说这吃的东西和咱们身体的关系。

您知道吗?食物可不光是为了填饱肚子,那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就像咱们常吃的红枣,甜甜的,好吃吧?它可是能补血益气的好东西。

还有那山药,健脾养胃,对咱们的肠胃可友好啦。

再来说说这不同季节的食疗。

春天的时候,阳气生发,得吃点清淡的,像豆芽、春笋,帮助身体舒展。

夏天炎热,来碗绿豆汤,清热解暑,那叫一个舒坦。

秋天干燥,雪梨、百合就是咱的好伙伴,润肺又止咳。

冬天寒冷,吃点羊肉、牛肉,暖暖身子,增加抵抗力。

还有啊,咱得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食物。

如果您容易上火,那辛辣的就得少吃;要是体质虚寒,生冷的食物可别碰。

朋友们,让咱们一起用美食来呵护自己的身体,健健康康地过好每一天!第二篇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聚在一起,讲讲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可有意思啦!您想想,咱们每天都得吃东西,要是能吃对了,那就是在给自己的健康加分呢!比如说,枸杞这小玩意儿,泡水喝,对眼睛好,还能补肾。

核桃呢,补脑益智,没事吃两颗,脑子更灵光。

咱吃饭也得讲究个规律。

早上要吃好,像鸡蛋、牛奶,给一天满满的能量。

中午要吃饱,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晚上少吃点,别给肠胃太大负担。

可别晚上吃一堆油腻的,小心睡不好觉哟!还有,不同的年龄也有不同的食疗重点。

小孩子长身体,得多吃富含蛋白质和钙的食物。

老年人呢,要注意软化血管,多吃点黑木耳、山楂啥的。

小伙伴们,让咱们从现在开始,把中医食疗融入生活,让自己变得更健康,更有活力!一起加油吧!。

中医体质养生健康知识讲座内容

中医体质养生健康知识讲座内容

中医体质养生健康知识讲座内容一、中医体质养生理论及知识1、什么是中医体质?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长发育、养老、死亡、病症等生理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构造状态,是指人体全身机能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生理机能特质状态,是中医认为的一种健康状态。

2、认识中医体质(1)理论基础:中医体质的理论基础是中医“五气平衡”、“四正气道”、“六经辩证”、“八纲五经”、“三焦”、“营卫六脏”、“经络”等理论。

(2)特点:中医体质以自身调节为特征,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通过改善机体的生理状态来维持健康,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3)分类:从中医三焦的角度将体质划分为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特禀体质、气郁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痰滞体质和气滞体质等10大体质类型。

二、有关中医体质养生的健康知识1、调养中医体质(1)注重中医调养方法:中医治疗体质人群,要注重调养,通过中医方法调节脏腑气血,力求实现治病、养生一体。

(2)健康饮食:根据不同的中医体质,选择适宜的食物来促进脏经养元,增强机体调节机能。

(3)适当运动:中医体质养生也要注重适当的运动,以正规体育运动为主,通过营养和运动来提高机体的生理机能,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2、保护中医体质(1)情志治疗:及时释放情绪,保持心情放松,增强体质调节能力,从而改善体质。

(2)改正不良习惯:戒除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控制体质阳气不虚好,以达到调节体质的目的。

(3)强化预防措施:加强养生保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及时就医,以防止和控制疾病,避免走入治疗带来的不良后果。

3、中医体质饮食保健(1)气虚体质:加强体质保养,增强阳气,多吃芹菜、萝卜、桃子、豆腐、芝麻等食物;少吃苦瓜、香菇、梨子、大枣等食物。

(2)血虚体质:增强血气,多吃鱼、羊肉、牛肉、枸杞、芝麻等食物;少吃青菜、海带、冬瓜等食物。

(3)阳虚体质:增强阳气,多吃芹菜、豆腐、大枣、银耳、党参等食物;少吃冬瓜、梨子、生菜等食物。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采用宣泄、转移注意力、换位思考等方法,避免 愤怒情绪对身体的伤害。
忧郁情绪调节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进行户外运动、寻求心理支 持等,以缓解忧郁情绪。
其他不良情绪调节
针对不同情绪采取不同的调节方法,如焦虑情绪 可采用深呼吸、冥想等方法缓解。
培养良好心态和乐观情绪技巧分享
保持积极心态
01
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感恩、欣赏等积极心态。
因时制宜
中医养生注重顺应自然规律,根据季节、气候等变化调整养生方法。如春季养肝 、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等。
02
常见疾病预防与调理方法
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问题
饮食调理
控制盐分和脂肪摄入量,多食用富含 钾、镁、钙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食 物,如海带、紫菜、芹菜、菠菜、花 生等。
适量运动
中药调理
老年人饮食
老年人饮食应以软烂易消化为主,避免食用过于坚硬和难 以消化的食物。同时,要注意控制盐和糖的摄入量,以预 防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食疗方案推荐和制作方法
01
养肝明目食疗方案
推荐食用枸杞猪肝汤和菊花茶等具有养肝明目功效的食物和饮品。制作
方法包括将猪肝切片与枸杞一起炖汤,以及将菊花用热水冲泡成茶饮用
四季饮食搭配原则和建议
春季饮食
应以养肝护肝为主,多食用绿色蔬菜、水果和豆类等富含 营养的食物。同时,要注意避免过量食用酸性食物,以免 损食物如百合、银耳等,以 及酸味食物如柠檬、山楂等。同时,要注意避免食用过于 寒凉的食物,以免损伤肺气。
夏季饮食
应以养心安神为主,多食用红色食物如红枣、红豆等,以 及苦味食物如苦瓜、绿茶等。同时,要避免过量食用辛辣 和油腻食物,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

精选2021版课件
11
中国居民膳食宝塔
精选2021版课件
12
中国居民膳食宝塔
精选2021版课件
13
中国居民膳食宝塔
❖ 第五层塔尖: 是烹调油和食盐,每天烹调油不 超过25g或30g,食盐不超过6g(相当于啤酒瓶 盖平平1盖).
❖ 第四层: 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居,每天应吃相当 于鲜奶300g的奶类及奶制品和相当于干豆 30g~50g的大豆及制品.
15、心宜常宽: 指心胸开阔,精神舒畅,乐观条达,随 遇而安。 16.神宜常凝: 指注意力要常凝聚不散。工作、学习要 专心致志,
八小时以外,应寄情于琴棋 书画、虫鸟花草,这是凝神养生的 妙法。
17、营养宜备: 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蛋白质、脂 肪、维生素、 糖类等营养素都须供 应无缺,与机体消耗取得平衡,否 则将 不能维持人体健康。
精选2021版课件
19
养生二十宜
11、身宜常浴: 常进行日光浴、水浴、空气浴,可增强人体 神经 和心血管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亦可提 高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 应能力。
12、足宜常浴: 每晚临睡前用热水泡洗脚是健身要 诀之一,有 益于睡眠。 洗后若用手掌摩擦足心涌泉穴三四 十次,则对老 年人冬季保健更有意 义。
精选2021版课件
7
“食”亦有道
❖ 民以食为天, 但“食”亦有道。所谓春温、夏热、 秋凉、冬寒, 在昭示四季更迭这一自然规律之时, 亦 彰显饮食之道。
❖ 中医的理念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 人应当适 应自然规律, 饮食方面更是如此。最基本的一条原 则就是要“因人、因地、因时膳食”。
❖ 比如西瓜具有祛暑、清热、利尿的作用, 很适合在 夏天食用, 可对于脾胃虚寒的人而言, 就不宜多吃。 而在地域方面, 由于夏季南方多为梅雨季节, 因此应 多吃健脾燥湿食物, 如薏米。

中医健康保健知识讲座课件

中医健康保健知识讲座课件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 系,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
中医健康保健案例
成功案例分享
01
案例一:患者张某,通过中医调 02
案例二:患者李某,通过中医治
理,改善了失眠、头痛等症状,
疗,缓解了颈椎病、腰椎间盘突
提高了生活质量。
出等疾病,恢复了正常生活。
03
案例三:患者王某,通过中医养 04
案例四:患者赵某,通过中医调
生,提高了免疫力,减少了感冒、
理,改善了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发烧等疾病的发生。
等症状,提高了饮食质量。
失败案例分析
01
案例一:患者 未遵医嘱,擅 自停药,导致
病情反复
02
案例二:患者 未按时复诊, 导致病情恶化
03
案例三:患者 未注意饮食禁 忌,导致病情
加重
04
案例四:患者 未坚持锻炼, 导致康复效果
01
饮食调理:合理搭配食物, 保持营养均衡
02
运动锻炼:坚持锻炼,增强 体质
03
作息规律:保持良好的作息 习惯,避免熬夜
04
情绪调节:保持乐观积极的心 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家庭保健方法
01
饮食调理:合理搭配食物, 保证营养均衡
02
运动锻炼:坚持适量的运动, 增强体质
03
作息规律:保持良好的作息习 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04
情绪调节:保持乐观积极的心 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社区保健方法
社区健康教育:定期举办健康讲座, 提高居民健康意识
社区健康体检:定期组织居民进行 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健康问题
社区健康活动:组织居民参加健康 活动,如健身操、太极拳等
社区健康服务:提供健康咨询、健康 指导等服务,帮助居民解决健康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兰初教授
中医养生与保健知识讲座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阴阳五行学说简介 防治与护理原则 养生与保健
第一部分
阴阳五行学说
返回目录
古人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现象的
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引用于医学领域后,
成为指导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 成为中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是神秘的玄学, 它是古人建立在观察事实基础上
心属火:心居膈上,有温煦之功
脾属土:脾居中焦,化生气血 肺属金:肺性清肃,以降为顺 肾属水:肾有藏精,主水之功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2.阐述五脏的相互关系
五脏的功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资 生和制约关系,即相生和相克关系。
相生:
肝藏血以济心——木生火
心之阳以温脾——火生土 脾散精以充肺——土生金
肺肃降以助肾——金生水
养生,古时又称“摄生”、“道生”等,是在中医
理论
指导下,研究增强生命活力和防病益寿原理,并运 用各种手段强身健体的传统保健方法。
平衡阴阳,调理气血,强壮脏腑,保养真气,扶正
久泄脱肛 崩漏出血 子宫脱垂 胃下垂
中气下陷
补中益气
二、扶正祛邪
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 扶正多用补虚方法,包括用药,针灸,气功, 身体锻炼,精神调摄,饮食调养等。 祛邪-即是祛除病邪,减轻或消除邪气的毒害作用, 使邪去正安。祛邪多用泻实方法,由于邪气不同, 部位有异,其治法亦不一样。
应与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相适应。 因此,人体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关系, 是人体生存和健康的必备条件。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用阴阳归属人体组织结构




外 侧 内 侧
腰 背


六 腑
心 肺 肝 脾 肾




胸 腹


五 脏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用阴阳概括生理功能
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
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
肾藏精以养肝——水生木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解释病理传变
1.相生关系的传变 母病及子(顺传):指病变由母脏累及到子脏, 如肾病及肝。 子病犯母(逆传):又称子盗母气,指病变由子脏
波及到母脏, 如心病及肝。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2.相克关系的传变:
是指病变顺着或逆着五行相克次序的传变。 相乘:指相克太过而为病。 正常情况,肝木制约脾土,如果肝木过强或脾土过虚时, 可导致肝气横逆犯脾胃的病理变化,即“木旺乘土”和 “土虚木乘”。 相侮:指反克为病。 正常情况,肺可制约肝,如果肺虚或肝旺,可表现为肝 火犯肺的病理变化,即“木火刑金”。
在于阴阳失调,
因此,只有分清阴阳,抓住疾病的本质,
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辨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六)用阴阳来指导疾病治疗
1.确定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2.
(1)归纳药性:
归纳药物性能
将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性,又称四气。 寒、凉属阴——
一般寒性或凉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热象。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返回知识点
返回本节
Hale Waihona Puke 返回目录3.五行制化
制,是制约、克制; 化,是生化、变化。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
制中有生的生克协调配合关系。
返回知识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4.相乘、相侮

水 金

火 土
相乘:
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
相乘的次序同相克: 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温、热属阳—— 一般温性或热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寒象。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2)分析五味:
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
五味 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 辛、甘属阳; 酸、苦、咸属阴
滋味不同,药效不同。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第二节
五行学说
木、火、土、金、水这五类物质是自然界中最主 要的五类物质,它们之间各有特性但又相互依存而 不可分离,因此古人也就利用它们的特性及其相互 关系来对自然界中一切事物进行归类和说明,原始 的五行概念便被抽象发展成为了五行学说,成为了 一种哲学概念,常常和阴阳学说一起,成为了古代 用以认识和分析事物的一种思想方法和理论工具, 并贯穿到古代各种学术之中。
返回知识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五行的特性
1.木曰曲直
木的特性: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
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木”。
返回知识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2.火曰炎上
火的特性:凡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等特性的事物和 现象,都归属于“火”。
返回知识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3.土爰稼穑
土的特性: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特性的事物 和现象,都归属于“土”。
• 调整阴阳
• 相因制宜
一、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就是寻求并针对疾病的
根本原因进行治疗。
它是辨证论治的一个基本原则。
(一) 治标与治本
遵 循 原 则
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 标本兼治
(二)正治与反治 1.正治 (逆治)
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 “逆”,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 反。 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一致的病证。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 泻之”
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就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用阴阳说明病理变化
正常
70 60 50 40 30 20 10 0 阴阳平衡 阴盛则寒 阴虚则热 阳盛则热 阳虚则寒
实寒证
虚热证
实热证
虚寒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五)用阴阳来指导疾病诊断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根本机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 故善治者治皮毛, 其次治肌肤, 其次治筋脉, 其次治六腑,
其次治五脏。
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难经•七十七难》: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 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
故先实其脾气, 无令得受肝之邪。
第二节
治疗与护理原则
• 治病求本 • 扶正祛邪
2. 反治(从治)
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
“从”,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施治。
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其本质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病证。
“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 通用”
(三)
病治异同
感冒
风寒束肺 风热袭肺 暑热郁表 气虚邪侵
发散风寒 疏散风热 清热解暑 补气解表
阳 阴
上 下
左 右
胸 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4.阴阳的可分性
阴阳的每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以至无穷。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阴阳之中再分阴阳。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 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阴阳的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可分性
的特点,对揭示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
三、相因制宜
因时制宜:
根据气候季节特点考虑治疗方法和用药原则
因地制宜: 根据地理环境特点,选择治疗方法和用药原则
因人制宜: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的 不同特点,进行适当的治疗
四、调整阴阳
阴阳相对平衡破坏
疾病发生 阴阳偏盛 阴阳偏衰
实证
损其有余
虚证
补其不足
第三部分
养生与保健
返回知识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4.金曰从革
金的特性:凡具有肃杀、潜降、收敛等特性的事物 和现象,都归属于“金”。
返回知识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5.水曰润下
水的特性: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等 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水”。
返回知识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事物的五行归类
自然界 五 音 角 徵 宫 商 羽 五 人体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行 时 味 色 谷 化 气 方 季 脏 腑 官 体 华 志 液 神 声 平 酸 青 麦 生 风 东 春 木 肝 胆 目 筋 爪 怒 泪 魂 呼 旦 日 苦 赤 黍 长 暑 南 夏 火 心 小 舌 脉 面 喜 汗 神 笑 中 肠 日 甘 黄 稷 化 湿 中 长 土 脾 胃 口 肉 唇 思 涎 意 歌 西 夏 日 辛 白 谷 收 燥 西 秋 金 肺 大 鼻 皮 毛 悲 涕 魄 哭 入 肠 夜 咸 黑 豆 藏 寒 北 冬 水 肾 膀 耳 骨 发 恐 唾 志 呻 半 胱
(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 相生是母子关系 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第二部分 防治与护理原则
• 第一节 • 第二节
预 防 治疗与护理原则
第一节


中医学历来重视养生与预防, 提出“治未病”思想, 强调“防患于未然” 。
“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颇有现实意义,
返回知识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返回知识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相侮:是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 又称反克。
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相反: 木侮金、 金侮火、 火侮水、 水侮土、 土侮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