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排烟设计的若干体会

合集下载

浅谈建筑防排烟设计的若干问题及解决措施胡春江

浅谈建筑防排烟设计的若干问题及解决措施胡春江

浅谈建筑防排烟设计的若干问题及解决措施胡春江发布时间:2021-09-19T13:09:05.339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6期作者:胡春江[导读] 做好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与管理,避免因设计,施工及管理而产生防排烟系统的缺陷。

通过对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探讨使其完善。

确保建筑防排烟系统防火安全,从而提高建筑消防安全水平。

防排烟设计是现代建筑消防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注意防火设计,更要注重防排烟设计。

北京建院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北京 100052摘要:做好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与管理,避免因设计,施工及管理而产生防排烟系统的缺陷。

通过对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探讨使其完善。

确保建筑防排烟系统防火安全,从而提高建筑消防安全水平。

防排烟设计是现代建筑消防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注意防火设计,更要注重防排烟设计。

关键词:建筑,防排烟,问题在建筑火灾事故中,绝大部分人员伤亡都是因烟气窒息,中毒,而失去了安全疏散能力,致其失去生命。

火灾发生时产生的烟雾主要是以一氧化碳为主,这种有毒气体对人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另外,火宅发生所产生的烟雾对人的视线的遮挡。

使人们在疏散时无法辨别方向,尤其是高层建筑因其自身的”烟囱效应 ”,使烟雾的上升速度非常快,高温烟气导致火灾快速蔓延。

因此必须加强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确保火灾时烟气能够及时排出,为人员的及时疏散提供保障。

1.烟气得生成原理固体物质燃烧时物质本身发热,通常物质受热后将在燃烧物质的附近释放出挥发性可燃气体,由于这些可燃气体的燃烧以致在火的上方形成一个带有高温烟气的火柱,这是由于它的比重比四周空气低,结果使四周的冷空气与它混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上升的气流。

这部分混合空气将供给燃烧物质分解燃烧时所需要的氧气,并将产生火焰。

但是由于火舌卷流的温度并不是很高,氧气在其中的混合不够充分,因而使物质燃烧不完全,将产生弥散的固体微粒,这种形式的烟灰是烟的一个组成部分。

关于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设计的思考

关于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设计的思考

关于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设计的思考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开展,新技术的运用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为满足现代人对居住环境和工作条件的要求,高层建筑已逐渐成为当前建筑业最主要的建筑工程。

本文立足于高层建筑中防火排烟系统的原理,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平安,并提供舒适平安的居住场所,阐述了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在高层建筑消防防火排烟系统设计方案的实施过程,从而使高层建筑防火排烟系统受到更多重视。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设计;防火排烟出于对建筑消防平安的考虑,防火排烟系统是高层建筑的初期防火工作中值得重视的关键环节,为保障人们的生活平安和工作条件提供了平安根底。

一般的高层楼房都是新建成建筑,具有层数高、设备复杂等特点,住宅区域不仅仅有居民住房,还有专门地下车库、电梯间、配电机房以及其他功能性区域。

因此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其后果不堪设想,重视高层建筑的防火排烟系统的施工十分必要。

1防火排烟系统的相关说明1.1建筑通风排烟的定义建筑的通风的含义并不复杂,简单解释就是当建筑室内存在污浊的烟气时,可净化后或直接排出到外界,同时流通进入室内新鲜的空气,从而完成室内空气符合国家标准的过程。

通风可以认为是改善空气卫生环境的一种方法,因此,实现排气〔空气排出建筑外〕和送气〔空气流入建筑内〕所采用的一系列设置与装备可统称为通风排烟系统。

1.2通风排烟系统的不同分类法通风系统从空气流通的原理分析,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类。

其中利用建筑物内外气温变化的空气密度和气体流动压强上下差,来实现空气流动的属于自然通风,利用相关设备使空气流入或排出到建筑物内,来实现空气流动的属于机械通风。

根据空气流动空间差异,机械通风又可分为全面通风、局部通风和混合通风三种。

通风方式的选取是依靠污染颗粒的数量和散播距离的远近来选择的,有害物质散播距离远那么采用全面通风,散播距离小那么用局部和混合通风。

1.3排烟的必要性烟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料未进行完全的燃烧,从而导致有大量有害颗粒物扩散并飘浮于空气中。

防排烟系统的设计体会王琳

防排烟系统的设计体会王琳

防排烟系统的设计体会王琳发布时间:2021-09-23T01:52:37.211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6期作者:王琳[导读]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自实施以来,由于很多设计计算方法较之前有很大变化,在设计时有很多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对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作简要分析。

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摘要:《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自实施以来,由于很多设计计算方法较之前有很大变化,在设计时有很多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对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防排烟;系统设计;排烟方式;常见问题1防排烟系统的目的现代化建筑内,用于装修、家具及各种装饰陈设的可燃物越来越多,这些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消耗氧气的同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光、烟气和各种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等。

有关资料表明,由于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或者被其他有害气体熏死者,占火灾总死亡人数的40%~50%,最高可达65%以上。

当燃烧充分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0%时就会引起头晕等不良反应,当接触浓度达到20%时,人体的中枢神经就会出现麻痹,甚至导致死亡。

此外燃烧产生的高温作用和烟气还会影响人的视觉,产生恐怖的心理作用。

因此发生火灾时及时有效的排除烟气和保证疏散通道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防排烟系统是建筑消防设计重要的组成部分。

防烟,顾名思义,防止烟气侵入,即将烟气封闭在一定的空间内,防止其逸散至安全疏散区域,为人员逃生提供安全空间。

排烟,就是将火灾产生的烟气及时排出,防止烟气向其他空间蔓延扩散,从而确保疏散线路的安全和疏散所需的时间。

因此,火灾发生后,可靠的防排烟设施是保证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防线,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现行国家规范和标准。

2排烟方式的选择《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第4.1.1条规定: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浅谈建筑防排烟设计的若干问题

浅谈建筑防排烟设计的若干问题

浅谈建筑防排烟设计的若干问题摘要:做好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与管理,避免因设计、施工、管理而产的防排烟系统缺陷非常重要,通过对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管理中存在问题探讨以使其完善,确保建筑防排烟系统防火安全,从而提高建筑消防安全水平。

防排烟设计是现代建筑消防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在建筑设计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中,不仅要注意防火设计,更要注重防排烟设计。

关键词:建筑;防排烟;问题Abstract: To do a good job of building smoke control system design and management, avoid desig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production of the smoke extraction system of defects is very important,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smoke control system in the design and management of problems to make it perfect, ensure building smoke control system of fire safety, so as to improve the fire safety level. Smoke control design is a modern building fire protection design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different stages in different stages, not only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fire design,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exhaust and smoke control design.Key words: building ;smoke control ;problems引言在建筑火灾事故中,绝大部分的人员伤亡都是因烟气窒息、中毒,而失去了安全疏散的能力,甚至失去生命。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发布时间:2021-11-30T07:41:33.575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第36卷第17期作者:蔡伟彬[导读] 暖通工程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安全性,对暖通工程进行方案设计,必须考虑到暖蔡伟彬珠海经济特区海科友昌消防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珠海 519000摘要:暖通工程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安全性,对暖通工程进行方案设计,必须考虑到暖通空调系统的实际应用需求,关注防排烟与通风两部分内容。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基建工程项目逐渐增多,为了解决大众对住房的迫切需求并规避土地资源应用紧张的问题,导致高层建筑一时间兴起,但是高层建筑安全又是另一个问题。

一旦建筑出现火灾事故会增加高层建筑用户逃生的难度,所以需要发挥暖通空调防排烟的功能,降低建筑内部区域空气烟雾的浓度,防止建筑内部人员因吸入浓烟窒息,陷入危险境地。

本文首先介绍防排烟的相关问题,接着引出防排烟的方式,最后分析防排烟技术。

关键词:建筑;防排烟;问题引言建筑火灾是各类火灾中发生最频繁且最易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一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产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高层、超高层、大型综合体建筑拔地而起,伴之而来的是火场烟气难以排出,人员疏散难以开展。

针对建筑火灾中烟气流动特点和烟气控制、排出以及送风和排烟的平衡点等内容,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这对建筑的排烟设计和灭火内攻排烟与疏散也给出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1建筑防烟排烟系统设计若干问题1.1自然排烟窗的设计问题在高层建筑建设的过程中,对于防火排烟窗的使用需求进行自然烟雾冲洗系统,高度满足现代高层建筑的排烟需求,且冲洗系统要满足排烟标准。

当发生火灾时,仅仅靠灭火器进行灭火是不合理的,无法及时将火情扑灭,因此,要借助自然烟雾冲洗系统在火灾发生时自动启动消防设施。

由于当前这些设备在市场上的价格较为昂贵,致使许多小型的高层建筑资金不足,无法较好的进行系统的安装,如今绝大多数高层建筑使用的设备主要是玻璃窗。

建筑消防防排烟设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建筑消防防排烟设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建筑消防防排烟设计若干问题的思考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层建筑,尤其是高层住宅犹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数量愈来愈多,高度越来越高,规模愈来愈庞大,同时,汽车数量也迅猛增加,停车难的问题日趋凸显,新建汽车库的数量大量增加,消防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给消防工作带来越来越多挑战,不少高层建筑、汽车库的防火设计涉及到规范条款不明确、内容不完善、有些规定不严谨、不尽合理,这给这些建设工程的防火设计及审核监督带来一定的难度和困惑,处理不当就有埋下隐患。

这就要求设计者和监督人员全面理解和合理运用规范,同时规范也应不断的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

根据笔者多年防火监督和处理实际防火问题的体会,谈一下对高层住宅楼、商住楼和地下汽车库防排烟设计中的几个问题的认识思考,以利于同行商榷。

一、高层住宅设计中层数计算之思考住宅建筑层数是其防火设计工作中最基本的问题。

居住建筑以层数而非建筑高度为计算单位和考量依据,不同的住宅形式,层数如何划分,对整体建筑的消防疏散起关键性的决定作用。

《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368-2005第9.1.6条规定:“住宅建筑的防火与疏散要求应根据建筑层数、建筑面积等因素确定。

注1、当住宅和其他功能空间处于同一建筑内时,应将住宅部分的层数与其他功能空间的层数叠加计算建筑层数。

注2、当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层高超过3m时,应对这些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m进行层数折算,余数不足1.5m时,多出部分不计入建筑层数;余数大于或等于1.5m时,多出部分按1层计算。

”本条明确了住宅建筑防火与疏散要求时应考虑的因素,在现行防火规范住宅以层数作为衡量指标的前提下,对层高较大的楼层做了限制,规定了折算方法,比较科学地解决了住宅建筑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矛盾问题。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1.0.2注2条规定:“建筑层数的计算: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小于等于1.5m者,建筑底部设置的高度不超过2.2m的自行车库、储藏室、敞开空间,以及建筑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的楼梯间等,可不计入建筑层数内。

关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中防排烟及通风问题的思考

关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中防排烟及通风问题的思考

疳民用十中嘲诃题的思考表I室内空气设计参数与标准区域夏季&夏季相对湿度/%冬季&冬季相对湿度/橘新风*/(.n7h-人)排风量/(次/h)商场26W6520N30201办公、服务26W6520>30301会议室26W6520N30202影剧厅26W652()N30202餐厅26W6520N30301公寓客房26—20—401公寓卫生间——20——10更衣、按摩26W6520m3。

203桑依休息、26<6520^30203泳池26W7526N75302-3备餐27—18—20—公共房房2718—25-3530-50蜥房加r26—18—20—公共卫生问26W6518N30—1()吸烟室26—18——20地下车库——10—56设备用房——16—3-84-12摘要:为解决民用建筑火灾浓烟造成的人员伤亡,本文在介绍建筑火灾危害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建筑防排烟与通风设计存在的问题,然后明确建筑火灾烟气流动主要影响因素及建筑防排烟与通风设计要点,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提高建筑的防排烟与通风效果,将火灾带来的危害降至最低。

关键词:民用建筑;建筑火灾;防排烟通风设计火灾是威胁建筑安全的主要灾害事故,火灾发生后产生的浓烟严重危害建筑中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防排烟设计必须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

在明确当前建筑防排烟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的防排烟水平。

一、建筑火灾危害与特点建筑火灾是指建筑中某个房间发生起火燃烧,并不断蔓延到其它房间甚至引起整座建筑着火。

现在的民用建筑楼层越来越多,功能也更加丰富,此外存在很多电气设备和多种装饰材料,一旦建筑发生火灾,无论人员疏散还是救援,都面临极大困难。

因火灾蔓延速度很快,很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对人体造成最大伤害的实际上并非起火燃烧,而是燃烧产生的浓烟,统计表明,因火灾伤亡的人员中,有至少70%都是吸入过量有毒烟气[1]。

某大讲堂防排烟系统设计的心得体会

某大讲堂防排烟系统设计的心得体会

6 g 坊Sichuan Building Materials第47卷第1期2021年1月Vol.47,No.l January, 2021某大讲堂防排烟系统设计的心得体会曹培雄(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730030)摘 要:本文重点说明在实际防排烟工程设计中,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相关规范内容,应用规范要求所能达到的设计效果。

通过此次防排烟系统 工程设计,对储烟仓、清晰高度等概念有了更深一步认识,以工程实际情况结合规范要求对各层防烟分区自然排烟(窗)口面积、机械排烟量、最小清晰高度、储烟仓厚度的核算,达 到合理设计的目的。

关键词:防烟;排烟;工程设计;心得体会中图分类号:TU83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 -4011( 2021) 01 - 0198 - 03DOI :10. 3969/j. issn. 1672 - 4011. 2021. 01. 0990前言本文主要介绍某大讲堂防烟排烟系统设计中对相关规范、理论应用,通过最小清晰高度、储烟仓厚度、自然排烟 (窗)口面积、机械排烟量、补风量的核算,使工程防烟、排烟系统设计合理,安全可靠。

1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冶力关镇,规划包括9个建筑单体,其中某大讲堂具体指标见表1。

表1讲堂具体指标面及储烟仓以内的侧墙设置电动排烟窗,自然排烟。

按照《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中4.6.3的要求:大厅属“其他公共建筑”,计算排烟量为111 000 m 3/h ,自然排烟侧窗口部风速为0.74 m/s,核算自然排烟窗面积为 41.7m 2o实际自然排烟窗设置情况:分别在大厅标高7. 9 m 以上(储烟仓内)设置1.5 X 0.9 m 上悬窗,悬窗开启角度大于70。

,共计:14块(见图1);在大厅顶部设1.2X1.2m 电动排 烟窗,共计:18块(见图2),实际大厅自然排烟窗有效开窗面积合计:44. 82 m 2 >41.7 m 2,满足规范规定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防排烟设计的若干体会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李光华摘要:从应用技术角度出发,针对建筑消防防排烟系统设计的诸多环节予以探讨,提出了完善的建筑防排烟系统所需的必要条件及设计注意要点。

关键词:建筑消防防排烟系统、设计要点、技术环节建筑防排烟设计是现代建筑消防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建筑设计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中,不仅要注意防火设计,更要注重防排烟设计,防烟就是将烟气控制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确保消防疏散通道不受烟气侵害,而排烟则是火灾时产生的高温有毒烟气及时排除,防止烟气向防烟分区以外扩散,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可靠以及人员疏散所需时间。

烟气的控制、排放等是暖通设计专业的重点,同时也需要建筑及控制等相关专业工程有效的协调配合,笔者认为:防排烟设计首先是一门不断得到研究和发展的消防科学技术,设计人员需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理解和掌握国家现行相关的规范标准,经济合理地运用现代消防技术,全方位地完成此项工作,笔者就防排烟设计相关方面内容,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认识,提出一些想法建议,以供参考交流。

一、防火分区,防烟分区概念的明确防火分区按方向可分为垂直及水平防火分区两类,暖通消防设计应充分体现防火分隔这一基本的概念,在普通中央空调通风系统中,防火阀的设置必然与防火分隔物如楼板、窗、门、卷帘等相对应一致,规范中涉及重要的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则须是防火单元,否则风管穿越隔墙,楼板处设防火阀就失去意义,事实上空调通风机房如何合理设置防火阀的问题,目前存在一刀切现象,即凡是穿墙均设置防火阀,笔者认为在具体设计中有不少地方值得探讨。

在排烟系统设置方面,原则上宜结合防火分区设置,事实上排烟系统管路穿越防火分区的情况往往不可避免,比较常见的是多层排烟共用竖井,(穿越垂直防火分区),其防火分隔处理方法也较简便,排烟井壁耐火时限,排烟防火阀的设置均可按规范执行,而排烟系统管路穿越水平防火分区的情况则显得相对复杂些,往往超大型地下车库等区域会出现此类情况,排风排烟竖井在某些特定的防火分区内无法设置而出现排烟管路水平穿越一个甚至多个防火分区的情况,较为妥善的作法是将排烟管道耐火时限提高为2小时,其支吊架系统亦作有效的防护,即将水平排烟管道作有效防火分隔,缺点是造价较高,目前设计往往在排烟管路水平穿越防火隔墙处设置280℃常开排烟防火阀,其理论基础是我们设计依据的规范标准大多仅限于单点火灾,不考虑两个以上防火分区同时着火的可能性,事实上该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极低。

防烟分区较防火分区而言,在建筑消防设计中往往容易忽视,事实上,防烟分区是烟气控制的基础手段,是为有利于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和有组织排烟而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依靠采用挡烟垂壁(帘),挡烟梁(墙)等形式来实现,在具体防烟分区的划分,挡烟手段的确定在设计人员中存在误识,在以往的无吊顶的商(市)场、地下车库排烟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习惯于将大于50㎜的梁作为挡烟措施,事实上这样的划分方法往往是不成立的,第一未形成有效的烟气围挡,蓄烟空间,第二排烟口往往低于梁底,故与有效的烟气控制及排放相去甚远,注定该排烟系统是不可靠的,排烟口须设于有效蓄烟高度内,这是排烟理论的基本点。

设计应设置固定挡烟垂壁,其下端高度至少与排烟管底部齐平。

挡烟垂壁应采用非燃材料制作,如钢板,夹丝玻璃、钢化玻璃等固定挡烟板或活动的挡烟垂壁(帘),当建筑物净空较低时,宜采用活动式挡烟垂壁(帘)。

有一点值得注意,普通玻璃一遇高温膨胀,由于受框架限制而炸裂,在人员集中场所易造成人身安全事实,同时也使防烟分区失效,这是严格禁止的。

活动挡烟垂壁(帘)应由感烟控测器控制,或与排烟口联动,或受消控中心控制,同时应能就地手控,挡烟垂壁落下时,其下端距地面的高度应大于 1.8m,当吊顶为非燃材料时,挡烟垂壁紧贴吊顶便可,而吊顶为格栅吊顶时,则挡烟垂壁应穿过吊顶面并紧贴非燃烧体楼板或顶板,此外由规范理解,净空大于6 m的房间,不考虑采用防烟分区的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防烟分区的划定由暖通专业完成,而具体施工要求须由建筑设计图纸体现,同时自控专业亦应予以配套,此点往往出现设计脱节情况,故建议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的划分均需在各相关专业图纸上均予以描述。

二、排烟设施的设置建筑排烟方式分为机械排烟方式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

在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自然排烟方式的观点似乎已被确立,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自然排烟方案其经济性及可靠性有很多时候值得商榷。

目前建筑消防设计中应根据相关规范设定范围,确定排烟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并予以落实:1、自然排烟主要靠烟气的浮力,火灾时如喷淋系统动作将降低烟温而使烟气排放能力受限,这对人员较为密集面能而言较为不利,条件许可时,宜采用机械排烟。

2、排烟窗如处于迎风面,易形成烟气倒灌,无法实现预定方案,为改善这种情况,目前幕墙工艺可采用下弦窗或平移窗,尤其是平移窗,当开启时形成窗外挡烟板,即在挡烟板与窗口间形成负压,便于烟气排向室外,应该说平移窗是种较先进可靠的方式,不影响建筑立面造型、采光,但缺点是成本较高。

3、高层建筑由于热压作用,存在上、下层之间的压力差,一般中和面在建筑高度一半附近,故室内防火分区,防烟分区须妥善考虑,否则冬季工况,建筑底部开窗排烟,同样易出现烟气倒灌现象。

4、当火灾房间温度很高,烟气中含有大量未燃烧的气体,当烟气自然排出时会形成火焰,可能导致火势向上蔓延,这就对建筑防火分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自然排烟的烟气是靠外墙上可开启外窗直排室外,需要一定的有效开窗面积,目前开窗面积的计算国家有关规范中无定量分析的方法(针对不同窗型),可参考《上海市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的计算方法。

6、自然排烟窗高度的确定问题,首先应明确排烟窗高度应高于蓄烟高度,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一般说来在房间一半高度以上设排烟窗,而进风方式则应具体分析,一般大空间场所应在房间下半部开设进风窗或机械补风,开窗面积约为排烟窗面积的1.3~1.5倍。

开窗方式一般有手动、电动、气动三种,此外《高规》允许紧急状态时打碎玻璃的办法进行排烟(其可行性,有效性值得商榷),设计和业主单位可根据经济条件确定,一般地说电动控制较可靠,也较为常见。

但相应成本也较高。

7、目前消防设计中,出现同一防火分区内,不同防烟分区采用不同排烟方案(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的情况,这显然是不可靠的,相互之间的影响容易使自然排烟失效,烟气倒灌的现象较易发生,应杜绝此类作法。

8、无论自然排烟或是机械排烟,其终极目标是利用人员疏散,减少有毒烟气和高热对人员的侵害,当烟气带火状态出现时,烟温超过280℃,排烟系统工作即告结束,排烟防火阀关闭,排烟风机停止,同样,自然排烟窗也需自动关闭,这样方可避免拔风助燃,加剧火灾强度的问题的发生。

9、无论自然排烟或是机械排烟,自然排烟窗或机械排烟口烟控实际有效距离的观念必须得到加强,人员在烟气中安全行走距离的限制也决定了防烟分区的长度应与之相适应。

建议结合建筑特征控制在40~60M内。

10、中庭防火排烟设计始终是消防设计的重点之一,而我国目前尚没有一套较科学、系统的法规来管理中庭烟气控制系统的设计。

近几年来性能化设计技术的引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路,目前对于中庭的烟气控制的方法是配设排烟系统,同时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限制建筑结构以及堆放在中庭地面的可燃材料数量以减少烟气产生。

需要时设置挡烟垂壁或防烟卷帘,阻止烟气侵入相邻空间和疏散通道。

允许烟气在人员疏散时充满中庭上部空间。

应保证烟气填充时间足以使人员安全撤离火场。

采用上层排烟系统以保持烟层高于疏散人员,直到全部人员安全疏散,有关实验也同时证明了排烟系统的设置能有效减少烟层界面下降的速率。

概括起来,中庭烟气控制手段包括:用防烟分隔构件将中庭与周围建筑隔开,以防止火灾产生的烟气和热流通过中庭扩散;中庭设置顶部集中排烟系统及底部有效的自然或机械补风系统,使烟层界面保持在安全疏散高度的要求;在中庭四周各层房间设置排烟系统。

诸多资料表明,采用换气次数法确定排烟系统的排烟量这一设计方法不合理。

对于大空间,计算的排烟量过大,而对于中等小体积空间其值偏小。

一刀切12M烟气分层高度的确定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烟控手段的合理化选择,但至少在烟气控制及有效排放方面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基本数据,例如目前数十米高的封闭式中庭的排烟设计问题,笔者认为不能死板地采用中庭顶部排烟方式,而是灵活地将中庭排烟口设于12M高度左右,同时将排烟口下3M上12M范围内(烟气层厚度约15M,可根据火灾强度适当调整)将中庭与周边相邻区域有效防烟隔离,避免烟气侵入其他区域(如周边回廊等)。

是否选择自然排烟还要考虑当地的室外设计温度、风的条件和建筑形式(如有无储烟仓、自然排烟口的面积、高度等)。

火灾强度及烟层控制高度对中庭烟控系统有重要的影响。

由于实际中庭火灾的复杂性目前国内有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要做,如火灾本质上是非稳态过程,。

而火灾面积和放热量的确定则又是相当复杂的问题,简单分类划定往往易走回处方式设计的老路。

目前中庭建筑烟气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特别有关着火时排烟系统的设计计算,其适用范围和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希望在大空间结构烟气流动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最后总结出较为简便的预测计算公式及计算程序,并将这些内容体现在未来的消防设计规范中。

三、防烟设施的设置建筑防烟方式分为机械加压送风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尽管《高规》允许并部分提倡(高层住宅等)疏散楼梯间及前室采用自然排烟防烟,而允许烟气引入安全保护区域,在安全可靠性方面无疑逊色于机械加压送风,故条件允许时,建议尽量不采用此方式。

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加压送风系统是常见的防烟手段,送风量的确定为关键要素,目前计算方法由于对设计工况条件作了大量的简化忽略了诸多影响因素,不能因建筑条件的差异而具体分析,所有的计算方法均假设在送风情况下楼梯间及前室的防火门处于一定的开门状态,回避了防火门变化的开门工况对加压送风系统的影响(防烟楼梯压力分布的不均匀性;开门时扑出门洞风速的要求和闭门时前室压差控制的不平衡性等),不对系统非假定工况进行分析研究,注定了目前计算方法的粗糙和不完善,事实上,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加压送风系统的客观特性决定了它计算分析的复杂性,尽快确立完善的建筑区域烟气控制模型,将对加压送风系统的研究设计有着重大的意义。

风量范围表简单的套用其副作用很大,设计须重视以下几点:1、设置防火门或电梯口的数量和面积对漏风量或送风量的影响。

设置的洞口越多、面积越大,其加压空间的漏风量也越大,加压区域难以保证规范要求的正压值,这样只有通过加大送风量来实现。

须计算得出正确数值。

2、由于开门时扑出门洞风速的要求和闭门时前室压差控制的不平衡,设计应完善泄压装置的设置,解决正压值的控制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