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排烟设计问题

合集下载

建筑防排烟设计疑难问题

建筑防排烟设计疑难问题

2
非高层
25000
—接上一页 表3.4 机械源自压送风量高 层 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 及其合用前 室分别加压 送风 合用前室 非 高 层 高 层 非 高 层 高 层 4 消防电梯前室 非 高 层 高 层 非 高 层
16000~ 20000 16000 12000~ 16000
20000~ 25000 — 18000~ 22000
• 4 需要排烟的疏散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 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 • 5 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 于该房间面积的2%; • 6 其他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 5%。 • 7 建筑面积大于500 m2且净空高度大于6m 的大空间场所,不应小于该场所地面面积 的5%;
• 2.4 自然排烟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应设置在排烟区域的顶部或外墙上方。 当设置在外墙上时,排烟口底标高 不应低于室内净高度的1/2,并应有方便开启 的装置,同时自然通风口的开启方向应沿 火灾气流方向开启; • 2 距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 过30m。当室内净高超过6m、且具有对流 条件时,不宜超过35m。
• 1.5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排烟系统和补风系 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宜大于20m/s; • 2 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管道 时,不宜大于15m/s; • 3 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 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 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 补风口不宜大于3m/s。
• 表3.4 机械加压送风量
序 号 条件和部位 加压送风量(m3/h) <20层 20~32层 35000~ 40000 — 35000~ 40000 图示
高层
1 对防烟楼梯间加压 (前室不送风) 非高层 高层 前室或合用前室自然 排烟(防烟楼梯间不 具备自然排烟条件) 对防烟楼梯间加压

关于防排烟的一些设计问题

关于防排烟的一些设计问题

防烟系统有关建筑专业常用的要求(民用建筑)1、防火规范8.5.1条摘选:防烟楼梯间及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防烟设施。

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厂房、仓库和建筑高度不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当其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1)、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2)、前室或合用前室具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满足自然排烟口的面积要求。

(具体要求见防排烟规范3.1.2、3.1.3条,可以看图示帮助理解)2、防排烟规范3.1.3-2条摘选: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反之,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置要求防排烟规范3.1.5条)。

3、防排烟规范3.1.4条摘选:建筑地下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当无自然通风条件或自然通风不符合要求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设置要求防排烟规范3.1.5条)。

4、防排烟规范3.1.6条摘选:封闭楼梯间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不能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当地下、半地下的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地下仅为一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2 m²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

5、防排烟规范3.2.1条: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0 m²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0m²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

6、防排烟规范3.2.2条:前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独立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面积不应小于2.0 m²,共用前室、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 m²。

7、防排烟规范3.2.4条:可开启外窗应方便直接开启,设置在高处不便于直接开启的应在距地面高度1.3m~1.5m的位置设置手动可开启装置。

现代建筑防排烟设计要点及注意问题探讨

现代建筑防排烟设计要点及注意问题探讨

现代建筑防排烟设计要点及注意问题探讨摘要:本文主要对现代建筑防排烟设计方法和要点及注意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现代建筑;防排烟;设计方法;设计要点;注意问题一、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高速推进,城市各类高楼林立,消防安全已经成为建筑行业不容忽视的一项关键性因素。

如果不加以有效的消防控制,将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影响。

根据最新的研究表明,当建筑物的楼体高度超过100米,即便出现了大火,也不过是30秒的时候,就能将大量的浓烟从楼面飘落至地面。

这表明,在建筑的安全性方面,防排烟的设计与施工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我们必须合理地进行消防防排烟设计,从而保障高层建筑的使用安全。

二、现代建筑防排烟工程设计方法分析现代的建筑防排烟系统包括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自然排烟与机械排烟相比,它既不需要大的动力设备,也不会产生过多的污染。

此外,它们还可以同时起到换气的效果。

对于那些大空间的建筑,这种自然排烟的应用更为广泛,因为它们不仅能够顺利的排烟,还可以提供良好的视野。

此外,将自然排烟配合其他机械排烟一起工作。

当使用自然排烟系统来排烟时,由于环境因素,如温度、地面高度、天气条件、地面风速、方位、大楼内部的热量,这些因素均对通风系统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通常,自然排烟使用屋顶通风系统或者开启高边框通风系统。

若将高侧窗的安装位置放置在迎风面时,那么受到的空气压力将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若空气压力低于或者等于某种特定的压强,那么就可以保证排放的烟雾量;反之,若空气压强超过某种特定的压强,那么就可能导致烟雾无法被完全抽离;此外,由于室外风速、风向、气候特点等因素的存在,对自然排烟的影响较大,而机械排烟的构造复杂,应用起来不太容易,而且投入价格昂贵,因此,只要设计正确,自然排烟这种方式的应用还是一种更加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了确保安全,自然排烟系统应该拥有充分的空间。

自然排烟与机械排烟相比,自然排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室内还有火灾威胁,仅凭借自然排烟的方式很难完全消灭烟气。

建筑防排烟设计中的一些难点问题

建筑防排烟设计中的一些难点问题

建筑防排烟设计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建筑防排烟设计中的一些难点问题一. 基本概念1.简易防火阀:平时开启,70°C时温度熔断器动作,阀门关闭;也可手动关闭,手动复位。

2.防火阀:平时开启,70°C时温度熔断器动作,阀门关闭;也可手动关闭,手动复位。

阀门关闭后可发出电信号至消防控制中心。

防火阀与普通百叶风口组合,可构成防火风口。

3.防烟防火阀:平时开启,70°C时温度熔断器动作,阀门关闭;也可手动关闭,手动复位消防控制中心可根据烟感探头发出的火警信号通过(DC24V)执行机构将阀门关闭;阀门关闭后可发出反馈电讯号至消防中心。

4.排烟阀:平时常闭,发生火灾时,烟感烟感探头发出火警信号,控制中心通过(DC24V)执行机构将阀门打开排烟,也可手动使阀门打开,手动复位。

阀门开启后可发出电讯号至消防控制中心。

还可与其它设备联动。

排烟阀与普通百叶风口或板式风口组合,可构成排烟风口。

5.排烟防火阀:平时常闭,发生火灾时,烟感烟感探头发出火警信号,控制中心通过(DC24V)执行机构将阀门打开排烟,也可手动使阀门打开,手动复位。

阀门开启后可发出电讯号至消防控制中心。

还可与其它设备联动。

当烟道内温度达到280°C时,温度熔断器动作,阀门自动关闭。

阀门开启后可发出电讯号至消防控制中心。

6.中庭:中庭短边(半径)长度不小于6m,且连通空间的最小投影面积不小于100m2,共享层数不小于3层,并带有顶盖的室内共享空间。

--上海建筑防排烟规范7.疏散通道与避难走道的区别:疏散走道:通行、疏散的安全通道。

有排烟要求,无防烟要求。

疏散走道包含避难走道。

避难走道:通道两侧有实心防火墙且有防烟设施,能够安全疏散到安全出口的通道。

并且不能和其它功能区合用防烟设施,不分防火分区。

二.防烟系统1.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①压差法:当疏散通道门关闭时,加压部位保持一定的正压值。

Ly=0.827xAxΔP1/nx1.25x3600 0.827--漏风系数A为门缝隙的计算漏风量总面积(m2)门缝宽度按照0.002~0.004mΔP--门缝两侧的压差值(Pa)对于防烟楼梯间取40~50Pa,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取25~30Pa 1.25不严密处附加系数n--指数(一般取2)②风速法:开启着火层疏散门时,需要相对保持门洞处一定风速所需送风量LV=nxFxνx(1+b)x3600/aν--开启门洞处的平均风速,取0.7~1.2(m/s)F--一樘门的开启面积(m2)a--背压系数,根据加压间的密封程度,取值0.6~1.0 b--漏风附加率,取0.1~0.2 n--同时开启门的计算数量,对于多层建筑及20层以下的建筑取2,20层20层以上取3。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疑难问题解答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疑难问题解答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疑难问题解答嘿,咱今儿就来唠唠里那些让人挠头的疑难问题哈!你说这建筑防烟排烟系统,那可真是太重要啦!就好比是房子的呼吸系统一样。

要是这系统出了啥岔子,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啊!咱先说说防烟这一块。

好多人可能不太清楚,为啥要专门弄个防烟系统呢?这就好比大冬天你在外面走,风呼呼地吹,你不得围个围巾挡挡风呀!这防烟系统就是给建筑围个“围巾”,防止烟雾到处乱窜。

那这里面就有个问题啦,这“围巾”得围多紧才合适呢?围太紧了,空气不流通也不行;围太松了,那烟雾不就照样乱窜嘛!这可就得好好琢磨琢磨啦。

再讲讲排烟。

哎呀呀,这排烟就像是给房子开个“窗户”,把烟雾放出去。

可这“窗户”开多大合适呢?开小了,烟雾半天排不出去;开大了,会不会又有别的问题呢?还有啊,这排烟的通道得怎么设计呢?是直直的好呢,还是弯弯绕绕点好呢?这都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呀!比如说,有的建筑设计得特别复杂,那这防烟排烟系统要怎么布置才能全面覆盖呢?这可不是随便弄弄就行的呀!就像你穿衣服,得合身才行,大了小了都不舒服。

还有啊,不同的建筑类型对防烟排烟系统的要求也不一样呢!好比说医院和商场,能一样吗?医院里都是病人,那对空气的要求肯定更高呀!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得特别细心,不能马虎。

那怎么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呢?这就得靠专业知识和经验啦!得找那些懂行的人来好好研究研究,不能拍拍脑袋就决定了。

而且呀,还得不断地学习新的技术和标准,不能老是守着老一套。

总之呢,这里的疑难问题可不少,我们得认真对待,不能马虎。

只有把这些问题都解决好了,我们的建筑才能更安全,人们在里面才能更安心呀!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大家都得上点心!别等出了问题才后悔莫及呀!。

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设计执行中常遇到的问题及解析

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设计执行中常遇到的问题及解析

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设计执行中常遇到的问题及解析摘要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自2018年8月1日正式实施至今,在具体建筑工程设计执行过程中遇到许多规范条文不明确,争议及执行难的问题。

总结归纳常见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条文执行解析。

并展望标准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技术标准执行问题防烟系统排烟系统Problems and analysi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GB51251-2017 Technical standard for smoke management system in buildingsBy Jin ChongAbstract GB51251-2017 Technical standard for smoke management system in buildings be executed from August 1,2018 to now,in the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pecific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design,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unclear regulations,disputes and difficult implementation. Summarize common problems,and analyze causes.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further solved in the standard.Keywords technical standard,execution problem,smoke protection system,smoke exhaust system0引言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自2018年8月1日执行以来,因与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比较,在防排烟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及设计思路上变化较大,让许多设计人在执行新标准时存在理解和执行上的差异,也给不少新建项目带来比较大的影响。

防排烟设计中的难点问题分析及答案

防排烟设计中的难点问题分析及答案

防排烟设计中的难点问题分析及答案一. 基本概念1.简易防火阀:平时开启,70°C时温度熔断器动作,阀门关闭;也可手动关闭,手动复λ。

2.防火阀:平时开启,70°C时温度熔断器动作,阀门关闭;也可手动关闭,手动复λ。

阀门关闭后可发出电信号至消防控制中心。

防火阀与普通百叶风口组合,可构成防火风口。

3.防烟防火阀:平时开启,70°C时温度熔断器动作,阀门关闭;也可手动关闭,手动复λ消防控制中心可根据烟感探头发出的火警信号通过(DC24V)执行机构将阀门关闭;阀门关闭后可发出反馈电讯号至消防中心。

4.排烟阀:平时常闭,发生火灾时,烟感烟感探头发出火警信号,控制中心通过(DC24V)执行机构将阀门打开排烟,也可手动使阀门打开,手动复λ。

阀门开启后可发出电讯号至消防控制中心。

还可与其它设备联动。

排烟阀与普通百叶风口或板式风口组合,可构成排烟风口。

5.排烟防火阀:平时常闭,发生火灾时,烟感烟感探头发出火警信号,控制中心通过(DC24V)执行机构将阀门打开排烟,也可手动使阀门打开,手动复λ。

阀门开启后可发出电讯号至消防控制中心。

还可与其它设备联动。

当烟道内温度达到280°C时,温度熔断器动作,阀门自动关闭。

阀门开启后可发出电讯号至消防控制中心。

6.中庭:中庭短边(半径)长度不小于6m,且连通空间的最小投影面积不小于100m2,共享层数不小于3层,并带有顶盖的室内共享空间。

--上海建筑防排烟规范7.疏散通道与避难走道的区别:疏散走道:通行、疏散的安全通道。

有排烟要求,无防烟要求。

疏散走道包含避难走道。

避难走道:通道两侧有实心防火墙且有防烟设施,能够安全疏散到安全出口的通道。

并且不能和其它功能区合用防烟设施,不分防火分区。

二.防烟系统1.加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①压差法:当疏散通道门关闭时,加压部λ保持一定的正压值。

Ly=0.827xAxΔP1/nx1.25x3600 0.827--©风系数A为门缝隙的计算©风量总面积(m2)门缝宽度按照0.002~0.004mΔP--门缝两侧的压差值(Pa)对于防烟¥梯间取40~50Pa,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合用前室取25~30Pa 1.25不严密处附加系数n--指数(一般取2)②风速法:开启着火层疏散门时,需要相对保持门洞处一定风速所需送风量LV=nxFxνx(1+b)x3600/aν--开启门洞处的平均风速,取0.7~1.2(m/s)F--一樘门的开启面积(m2)a--背压系数,根据加压间的密封程度,取值0.6~1.0 b--©风附加率,取0.1~0.2 n--同时开启门的计算数量,对于多层建筑及20层以下的建筑取2,20层20层以上取3。

[高层建筑防排烟系问题及对策]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

[高层建筑防排烟系问题及对策]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

[高层建筑防排烟系问题及对策]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高层建筑防排烟系问题及对策1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中的常见问题1.1设计原因:自然排烟开窗面积不足,系统设计风量偏小(1)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的防排烟分为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自然排烟与机械排烟等几种。

其中自然排烟是一种相对经济和简便的方法,不仅容易操作且便于维护和管理,使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中的8.2非常明确哪种情况可以采用自然排烟,并且各类场所所应达到的开窗面积。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明确提出,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与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当经过相应的计算予以确定,当计算值与规定值之间出现偏差的时候应当按照两者中较大的值予以确定。

但是在现实中很多设计师在设计机械加压送风量的时候,都没有经过计算程序直接套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表值,而事实上经计算现在高层的剪刀梯送风量及消防合用前室的送风量均要大于表值,如果直接不经计算按表值选用的就造成实际送风量偏小,门洞断面风速v值连0.7m/都达不到,在真正消防需要时这个屏障作用会大大减弱,影响人员逃生。

还有一点当地下室(半地下室)防烟楼梯间与地上楼梯间均需设置加压送风系统时,宜分别独立设置。

而在真正的设计中会碰到,由于建筑条件的限制,根本没有办法做独立的风道,所以就只能选择共用风道,这时问题就会出现了,很多新手设计师,只计算地上楼梯门所需风量,就直接选型了。

在平面图中,风道直接画到地下室,连地下室风口大小都和地上楼梯间一样。

这样就造成了送风机风量严重偏小,地下室送风口风速太大。

(3)此外,机械排烟设施方面很多时候不能够有效满足建筑的排烟需求,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就在于风量的不足。

在机械排烟量计算时,没有考虑附加20%的漏风量,造成实际排烟量偏小,所选的排烟风机的风量偏小。

1.2施工原因一般该研究者设计的高层建筑以住宅较多,核心筒内的公共区域由于各个专业都要占一部分,本身就比较紧张,而且一般风道都用土建风道,尺寸大小也扣得比较紧,要求风道内表面必须抹光,以保证风道的严密性,并减少风道内表面的粗糙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建筑防排烟设计问题探讨
摘要根据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现行防排烟规范的理解,就防烟设计和排烟设计的一些具体做法提出一些意见看法。

关键词规范;防烟设计;排烟设计
0 引言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以下简称《高规》)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以下简称《建规》)是暖通专业进行防排烟设计的主要指导性规范。

许多火灾案例证明,火灾死亡的人员比例中因烟气中而毒窒息死亡的占多数。

可见防烟排烟的重要性,暖通设计人员应该慎重对待。

笔者结合在工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谈谈对建筑防排烟设计的几点看法。

1 防烟设计
1.1 合用前室的塔式高层住宅剪刀楼梯间应设机械加压送风
《高规》第8.2.1条规定:“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对于这一规定大家都能很好的执行没有异议,但是《高规》第6.1.2.3条规定:“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

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这就是说在满足《高规》第8.2.1条的前提下,如果是塔式高层住宅设剪刀
楼梯间且合用前室情况下,即使建筑高度未超过100m。

剪刀楼梯间也应分别设加压送风。

对于这一条很容易被设计忽视。

许多设计人员在看规范过程中,往往只看看防排烟章节,未做到通览全书。

造成建筑剪刀楼梯间未设加压送风系统,最终施工图消防审核不合格。

这就要求我们注意结合自己设计时的具体问题,能在规范的条文中找到合适条款,做到合法、合理、可行。

1.2机械加压送风必须经过计算确定
《高规》第8.3.2条:“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或按表
8.3.2-1至表8.3.2-4的规定确定。

当计算值和本表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


对于本条本无异议,笔者想在这说明的是施工图阶段机械加压送风必须经过计算确定。

虽然本条规定“应计算确定”,由于审图阶段并未要求提供计算书,所以设计人员经常按表8.3.2-1至
8.3.2-4中取最大值确定的,而未经计算。

实则不然,本人就做过的某高层住宅项目来证实,正压送风量的计算值是可以高于表中数值的。

本项目为江苏某高层住宅,建筑层数26层,高度72.4米。

为塔式住宅剪刀楼梯间合用前室,故剪刀楼梯间及合用前室需机械加压送风。

计算公式采用《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简称手册)第13.4.4节:“机械加压防烟送风量的确定”。

计算公式有:压差法和
风速法两种,需分别进行计算。

取其中计算最大值作为系统计算加压送风量,并与表8.3.2-1至表8.3.2-4中的值对比,最大值作为设计取值。

计算公式详见《手册》,计算结果如下:
剪刀楼梯间计算:
压差法计算:
说明:各字母含义详见上述公式,各字母取值如上表,其中疏散门为1000*2100(宽*高)单扇门,数量为26个。

计算结果为风速法值最大,再与表8.3.2-2比较,因表8.3.2-2的风量是按2000*1600双扇门确定,本工程采用单扇门风量还需乘以0.75的系数,换算后表中风量最大值为18750m m3/h,风速法计算值还是最大值,故剪刀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量取值25000m m3/h。

2、排烟设计
2.1消防补风管道防火阀的选择
根据空气流动的原理,需排除某一区域的空气,同时也需要有另一部分空气来补充。

当对某一区域进行机械排烟时,如果没有自然补风的话,要设机械补风。

当消防补风风管穿越防火分区或其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房间需设防火阀的位置时,规范并未对防火阀做出具体规定,只是在《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以下简称《措施》)第4.8.8条规定:“补风管道防火阀的动作温度可为280℃。

”而在《高规》第8.4.5条中叙述说:
“当排烟气道内烟气温度达到或超过280℃时,烟气中已带火。

”因为消防补风直接取自室外,倘若要达到280℃防火阀才熔断关闭的话反而更不安全。

笔者查阅了《手册》及相关图集的,尽管未明确防火阀的动作温度,但根据其提供的例题等看来,补风管道防火阀的动作温度改为70℃更为合适。

2.2排烟风管风速问题
《高规》和《建规》对于机械防排烟风管的风速有明确规定:“采用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s;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

”对于这一规定,笔者认为有些问题。

下面以《高规》8.4.2例题为例,来说明。

关于排烟量的计算规范已有明确规定,在此不再叙述。

例图中最大防烟分区a2排烟量:60×480=28800m3/h,最小防烟分区d3排烟量:60×200=12000 m3/h,排烟风机的风量:
120*480=57600 m3/h
对于每个防烟分区内排烟支管管径的确定,是按本防烟分区的排烟量和限制风速确定的。

从上面计算可以看到,排烟风机风量与最小防烟分区排烟量相差接近5倍。

假如仅防烟分区d3需要排烟时,我们就会发现排烟风机风量下的d3支管风速会远远大于20m/s。

《手册》第13.5.3条中讲到:“在划分防烟分区时,应尽可能使防烟分区面积接近或相等,保证火灾时防烟分区内排烟支管和排烟口的速度不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制。

”而实际划分防烟分区时会出现同
一排烟系统内两个防烟分区面积差别很大的情况。

如果按《手册》要求设计的话,则会造成无论防烟面积多大,每一防烟分区排烟支管管径都与最大防烟分区排烟支管管径相同。

因此,《高规》第8.1.5条提到的机械排烟的风管风速,应明确为按其负担的防烟分区排烟量来计算,而非按照排烟风机的风量来计算。

3、结束语
对暖通空调设计人员来说,防火排烟十分重要,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要以《高规》、《建规》等规范为设计指导进行防排烟设计。

尽管规范中有些条文的设置有待商榷,但现行阶段我们还是要严格按规范要求执行,同时希望规范制定者应广听众言,及时对规范进行修订和完善,使之能更好地指导消防设计工作。

以上内容,难免存在不足,敬请同行批评指正。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