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合集下载

教案中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选取技巧

教案中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选取技巧

教案中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选取技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教案编写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一堂课中希望学生达到的预期成果,而教学内容是指用来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内容。

教案的编写需要合理选取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内容,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分享一些选取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技巧。

一、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需要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等,以便选择适合的目标和内容。

例如,如果学生对某个主题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将相关的目标和内容纳入教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与教材和课程标准一致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应与教材和课程标准一致。

教材和课程标准是教师备课的基础,教学目标和内容应该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确定。

教师可以参考教材的章节和单元,并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选取与之相符的目标和内容。

三、针对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这些特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的选取应该与学科特点相一致,教学内容的选取需要注重解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选取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目标,并选择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

四、具有层次性和连贯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应具有层次性和连贯性,以便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方式进行目标和内容的选取。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先教授简单的加法和减法,再逐渐引入乘法和除法,以确保学生的学习过程平稳进行。

五、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在选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时应考虑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不同的目标和内容可能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现。

教师可以运用讲解、示范、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资源、互动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编写教案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选取是其中重要的环节。

本文介绍了一些选取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技巧,包括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与教材和课程标准一致、针对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具有层次性和连贯性,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 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 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 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 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
▪ “经验课程”(experience curriculum)亦称“活动课 程”(active curriculum),或“生活课程”(life curriculum),或“儿童中心课程” 。“经验课 程”(experience curriculum)亦称“活动课 程”(active curriculum),或“生活课程”(life curriculum),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 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地理
历史
公民
物理
化学
其他学 科
社会生 活
▪ “融合课程”(fused curriculum),是将有关学
科融合为一门新的学科,融合之后,学科之 间原来的界限不复存在 。
综合社会 科
历史 公民
综合理 科
物理化学 生物
生物学
植物动物 解 剖
▪ “广域课程”(broad—fields curriculum),是 指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
第三,隐性课程的教育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 也可能是消极的
▪ “螺旋式课程”(spiral curriculum),是在不同 学习阶段重复呈现特定的学科内容,同时利 用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的成熟性,使学科内 容不断拓展与加深——“螺旋式上升”。
▪ 一年级:学习小动物,如兔子或豚鼠的基本需求。 ▪ 二年级:学习植物的基本需求。 ▪ 三年级:开始学习与动植物有关的生态系统。 ▪ 四年级:学习与人类有关的生态系统。 ▪ 五年级:学习作为不同系统的动植物。 ▪ 六年级:学习物理系统——作为一个系统的地球 ▪ 七年级:学习家庭实用化学。 ▪ 八年级:学习城镇物理学。 ▪ 九年级:学习生物学。 ▪ 十年级:学习化学。 ▪ 十一年级:学习物理学。

教案中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教案中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教案中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在教案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对于教学效果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教学内容选择和组织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的几个重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学科性质、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首先,应根据学科性质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不同学科的性质各异,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应相应调整。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其次,应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最后,应考虑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各不相同,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性,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内容的组织涉及到教学内容的路径和展示方式等方面。

首先,教学内容的路径要清晰明确。

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应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从词汇积累、理解课文意思、品味语言风格等方面逐步展开。

其次,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注重知识点的逻辑关系。

教师应将教学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使学生能够建立起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

最后,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讲解、示范、讨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教学内容选择和组织的策略为了更好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首先,注重教学内容的前瞻性。

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对未来的学习内容有所预见,以便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注重教学内容的个性化。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

教学计划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策略的选择

教学计划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策略的选择

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的定义:学生在课堂 上积极参与,与教师和其他学生 进行互动,以提高学习效果。
互动式教学的实施方法:采用小 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 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知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互动式教学的优点: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的目的:了解学生 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评估的内容:学生的学 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困
难等
教学改进的措施:调整教学 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加强
师生互动等
教学质量保障
定期进行教学效果评估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计划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改进教 学方法
加强师生互动和沟通,提高 教学效果
互动式教学的评价:通过学生的 反馈和教师的观察,评估互动式 教学的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 策略。
案例分析教学
案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来学习知识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案例背后的原理和 规律
案例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提高学 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明确能力目标:确定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应具备的能力和技能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能力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练习 评估学生表现:定期评估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达到了能力目标 调整教学策略: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能力目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感目标的实现
情感目标的重要性:影响学 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
情感目标的定义:培养学生 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创新思维
选取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内容,激 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共57页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共57页
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幼儿园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选择

幼儿园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选择

幼儿园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选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幼儿园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选择成为了家长和教师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幼儿相关工作的工作者,我将结合自身经验和实践,与大家探讨这一问题。

我们需要明确幼儿园课程设置的目标。

幼儿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审美、情感、道德等方面。

因此,课程设置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语言教育:语言是人类思维、沟通的重要工具。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语言教育应成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

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唱儿歌、情景对话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

2.数学教育:数学是培养幼儿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学科。

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几何图形、时间、空间等方面的教学,让幼儿逐步建立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

3.科学教育:科学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索精神。

通过观察自然、进行实验、操作工具等活动,让幼儿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4.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绘画、手工、音乐、舞蹈等活动,让幼儿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体育教育: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

通过户外运动、体育游戏等活动,让幼儿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6.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品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故事、情景剧、讨论等方式,让幼儿学会尊重、关爱、分享、合作等品质。

1.贴近生活:教学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体验,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教学数学时,可以结合购物、烹饪等活动进行。

2.富有创意:教学内容应富有创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例如,通过制作手工艺品、开展科学实验等活动,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习。

3.注重个体差异:幼儿在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学内容应因材施教,满足个体需求。

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

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

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案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而教学内容的选择则是教案编写的核心环节。

合适的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那么,如何在众多的知识体系中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呢?首先,要依据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明确了学生在完成学习后应该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例如,如果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某个数学定理的推导和应用,那么教学内容就应该侧重于定理的证明过程、相关例题的讲解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如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教学内容可以是经典的文学作品赏析、口语交际练习等。

其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的年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都会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产生影响。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应该简单、直观、生动,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基本认知能力;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适当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创新能力。

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再者,教学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要准确无误,符合学科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对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审核,确保传递给学生的是正确的信息。

系统性则要求教学内容之间要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物理教学中,从力学、热学、电磁学到光学、近代物理等,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应该相互衔接、逐步深入,让学生能够构建起清晰的物理知识框架。

同时,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实际。

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食品添加剂、环境保护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当地的气候、地形、资源等,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课程与教学内容

课程与教学内容
明确社会的要求,就需要把家庭、社区、职 业与文化团体、国家、国际社会的现状及其对教 育提出的要求加以明确。
2.分析教育对象的发展特征
差异性、阶段性特征
3.明确教育学的要求
(二)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标准
1.系统知识准则 2.历久尚存准则 3.生活效用准则 4.兴趣需要准则 5.社会发展准则
(三)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编排原则
1.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科知识
当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主要是学科的发展 的时候,学科知识就成为课程与教学的主要内容。课 程与教学内容在传统上历来被作为要学生习得的知识 来对待,这些知识采取事实、原理、体系等形式构成 一定的科目,不管用什么样的术语表述,但重点都放 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这一基点上,而知识的传授是以教 材为依据的。
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方法论)
使儿童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体现了陈鹤琴先生的儿 童观和教育观。也就是说,陈鹤琴先生认为孩子应该在主 动学习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应该让孩子去感受这个 成长的过程,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这个结果。
大自然、 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主张: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大 自然、大社会是孩子们最真实的、最丰富的、最具吸引力 的学习环境。我们应该带幼儿走向公园、农场,让幼儿在 与大自然、大社会的接触中尽情地看、听满足幼儿的好奇 心和渴望主动发现,获取最真实的感受。在丰富的社会环 境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做现代中国人。
陈鹤琴

陈鹤琴(1892--1982年),浙江上虞县人,中国 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创立了 中国化的幼儿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的完整体系。

陈鹤琴出版的《语体文应用字汇》,为第一本汉 字查频资料,开创了中国汉字字量的科学研究。 对编写小学课本和普及教育起了推动作用,也为 陶行知、朱经农编写《平民千字课》课本提供了 用字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翔进人小学语文教材(案例)

一篇有关刘翔的新闻特写被收人上海市的小学语文教 材。“红色的刘翔,黄色的面孔,高喊着撞向胜利之线……” 课文以饱含感情的文字向学生们介绍了体育明星刘翔。这篇 课文取名《跨越新纪录》,讲述了刘翔创造世界纪录的故事, 还附上了刘翔“精彩一跨”的大幅照片。 刘翔进入教科书也引来了各方讨论。一部分人认为将刘 翔的胜利写进教材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部分人 认为中小学教材中涉及个人的篇目中的绝大多数主人翁都是 “盖棺定论”了的,刘翔作为尚未完全定型的年轻人,将来 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所以不适合写进教材。
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作为主体的能动性 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 强调活动的完整性,突出课程的综台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 详细的分科 强调活动是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 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学习 活动
对以上三种取向的评价
合理性:不论是“学科知识”、“当代生活经验”还是 “学习者的经验”,它们对人的身心发展都有实用价值。 局限性:三种取向是在不同时代、针对不同的社会要求和 对受教育者的认识而提出并实施的,都带上了社会的烙印, 都是不同的哲学观、教育观、儿童观和课程观在具体实施 中的体现,所以往往都是强调一方的重要性而忽视或轻视 另一方的重要性及作用。
学内容的取向,在教育史上和当代的教育实
践中都大量存在。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
• 例如,古代中国的学校教育是为了培养政治 统治人才服务的,而当时统治者用于从事政 治活动的主要是“四书”“五经”等儒家经 典,因此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 书”“五经”。 • 再如,在古希腊的斯巴达,社会生活要求学 校培养军人,因此学校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 军事方面的内容。 • 又如,我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生活 以政治斗争为主的,由于强调学校教学内容 要符合社会生活需要,因此在学校教学内容 中,有关政治斗争的内容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 •
• •
• 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的三种典型的观点
• (1) “被动适应论” 涵义:所谓“被动适应论”是指教育只是社会生 活的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 具。 典型代表:博比特和查特斯 代表主张:主张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作为课程与教 学的主要内容,认为学校课程应当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 要为根本宗旨,教育在本质上是为有效的成人生活作准 备。

• • • • • •
3.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当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主要是学习者的需要 的时候,学习者的经验就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者的 经验是指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具体地说是学生对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不同的意义建构 。 代表理论: 卢梭——“自然教育论”及相应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 杜威——“进步教育论”及相应的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流行的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理论 强调: 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学生是一个 主动的参与者。学生之所以参与,是因为教育环境中某些 特征吸引他,学生是对这些特征作出反应。所以,教师的 职责是要建构适合于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教育情境,以 便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

2.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习活动
当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主要是当代社会生活 的需求的时候,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就成为课程与教学的 主要内容而表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 20世纪以后: 博比特:课程与教学应当对社会的需要作出反应, 并通过研究成人的活动,识别各种社会需要,把它们转 化成课程目标,再进一步把这些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 活动。 查特斯和塔巴等人:“活动分析法”课程编制技术 陈鹤琴:活教育的三大目标,其中“做中学、做中 教、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也 反映了这种取向。
特点
学科 知识
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 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 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 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并且基本上凌驾于学习者之上 学习者服从课程,在课程面前是接受者的角色
学习 经验
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的 课程是与学习者的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 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
• 对该取向的评价

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取向的课程与教学内容来源于当 代社会生活经验,这是对“课程与教学内容即教材”的挑战。
• 特点——学习活动的取向重点是放在学生做什么上而不是放 在教材体现的学科体系上。 • 优点——以活动为取向的课程与教学内容特别注意与社会生 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它关注 的不是向学生呈现些什么,而是让学生积极从事各种活动。 • 缺点——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应该避免仅仅关注学生外显 的活动及表面上的热烈,更要关注学生深层次的学习结构及 全面发展。
我们的态度:现代课程理论的发展,倾向于比较广义的方 式理解课程内容,所以我们应集百家之长,用辩证的观点 考虑与 处 理三种 取向的关系 ,把三种取向相互对立起 来.或用形而上学的方法孤立地、片面地、静止地去看待 某种因素或价值,这都是不可取的。
• 二、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 (一)教学内容对课程内容的调适 • (二)课程内容对教学内容的调适
与安全标志和设施做朋友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 四年级上册
燕小洁
真是触目 惊心呀!
据资料统计: 20 世纪 90 年 代以来,据教育部、公安部等单 位对全国各地的调查发现,意外 伤害已成为威胁我国 14 岁以下 未成年人生命安全的第一杀手, 全国每年约有 1.6 万名中小学生 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 40 多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 交通事故或其他安全事故。是发 达国家的 3 至 11 倍!究其原因, 学生缺乏必要的应急避险的意识 和能力,是其中重要因素。教育 专家认为,学生非正常死亡事故, 约有80%的事故可以通过预防措 施和应急处理得到避免。
200 年 月 日
安全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楼道安全最重要。 你拍二,我拍二,骑车不要把人带。 你拍三,我拍三,遇上拥挤停三分。 你拍四,我拍四,先下后上真懂事。 你拍五,我拍五,不做马路小猛虎。 你拍六,我拍六,交通安全来学透。 你拍七,我拍七,靠右行走不要跑。 你拍八,我拍八,路边护栏不乱爬。 你拍九,我拍九,施工场地绕道走。 你拍十,我拍十,安全习惯要保持。
非机动车道
注意信号灯
注意儿童
消防水泵接合器
当心车辆
禁止机动车辆驶入
我志愿加入学校安全宣传组,成为一名小 小宣传员,在 平时的学习、 生活中, 从我做 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向大家宣传安 全知识,保护身边的安全设施,时刻提醒自己 和身边的同学注意公共安全,减少意外伤害事 故的发生,为把我们学校创建成“平安校园” 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宣誓人:
• 对该取向的评价

实质是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及教育进程安排,实质 是从知识本身出发,强调学校教育中向学生传授学科的知识 体系,突出体现在学生手中“教材”的规定内容。
• 优点——这样把重点放在学科教材上,有利于考虑到各门学 科知识的系统性,使师生明确教与学的内容,从而使课堂教 学工作有据可依。 • 缺点——(1)忽视了对学生心智发展、情感陶冶、创造思 维、个性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其他课程资源,以及无处不在的 潜课程。 • (2)忽视了师生对课程与教学内容开发的积极性 与主动性。

在选择学习者的经验作为课程与教学内容时,需要 确立以下基本观念:
• (1)首先,学习者是课程与教学开发的主体,学习者经 验的选择过程是尊重并提升学习者个性差异的过程。 • • (2)师生是课程与教学的开发与实施者。
• (3)树立学习者是知识文化的创造者的观念和学习者创 造着社会生活经验的观念。
课程与教学内容三种取向的特点
(2)“主动适应论” 主张: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教育与社 会也是互动、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 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典型代表: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和社会改造 主义课程理论 代表观点: (1)杜威认为个人与社会是有机统一的,教育是一个社会 的过程,教育即生活本身,而不是成人生活的被动准备。 教育问题在本质上是一个使人的特性与社会目的和价值协 调起来的问题。 (2)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主张把重视个人经验的课程 改造为重视集体经验、社会经验的课程,把重视个人智能 发展的课程改造为重视集体意志统一的课程,把指向当前 社会经验的课程改造为指向未来社会经验的课程。
(3)“超越论” 主张:认为学校课程与其他社会生活经验的关系就是 一种对话、交往、超越的关系。学校课程应主动选择社 会生活经验,并不断批判与超越社会生活经验,而且还 应不断地构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 • • 评价:较以往两种理论有更大的进步。“被动适应论” 和“主动适应论”都没从根本上改变教育及课程的工具 地位,只有“超越论”课程与教学内容观的提出,才使 学校课程与教学的主体地位确立起来。
1、看看我们身边,有没有安全设施被损坏的
情况,想办法做一些标志提醒人们,避免 安全事故发生。
2、调查一下,我们周围的安全标志和设 施的损坏有没有是我们小学生造成的。如果有, 我们给这些同学写一封信,提提建议吧。
编者小悟
• 我们身边的故事每天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上演,而 我们有时候只是缺少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追求, 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做中学,做中教,做 中求进步应是每一位老师和学生的追求 • 学生的亲生经历实践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是 引导者,引导学生在科技发达的今天逐步形成正 确的社会态度,社会价值观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
• 在道德主义取向中,选择作为教学内容的, 是以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为主。至于其他内 容如科学技术、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则没有涉 及,或者很少涉及。这种道德主义取向在中
国古代是很典型的。在中国古代的大多数时
期,培养目标主要集中于道德的方面,因此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道德来选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