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因此对于土地资源的认识和有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土地资源调查方法一般采用现场勘察和统计的方式,费时费力且精度有限。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在本文中,将介绍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一、遥感技术概述遥感技术是指通过远距离探测的手段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的一种技术。

目前常用的遥感手段主要包括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

卫星遥感是指利用卫星对地球表面进行影像采集和数据获取的一种技术。

而航空遥感是指利用飞行器对地球表面进行影像采集和数据获取的一种技术。

遥感技术具有获取范围广、周期短、信息快速更新等优点。

它可以获取到的信息包括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覆盖类型、地形地貌等。

因此,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应用广泛。

二、遥感技术在土地覆盖分类中的应用土地覆盖是指地表被植被、水体和建筑物等覆盖物所覆盖的情况。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进行土地覆盖分类,分析土地利用状况。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影像资料,对土地覆盖进行分类判读。

分类方法主要基于遥感影像的不同频段和反射率的特征,通过对地面目标的形态、颜色、纹理等特征进行分析,识别出不同类别的土地覆盖。

通常,将遥感影像中的像元按照其类别进行映射,就可以进行土地分类了。

对于不同省份和不同地区,土地利用情况也有所不同,例如,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通常用于宅基地、居民区和工业区等,而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则更多用于农业、林业和草地等。

通过遥感技术,在不同地区进行土地覆盖分类,就可以对土地利用情况有一个了解,有助于进行地方政府的土地规划和管理。

三、遥感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土壤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土地的肥力和产量与其土壤的属性密切相关。

因此,对于土壤研究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统的土壤调查方式主要采用现场勘察和取样的方法,具有成本高、精度有限的缺点。

而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土壤的分类和分析。

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航空器、无人机等远距离方式获取地面对象信息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大范围、高分辨率、多视角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农业、林业、水资源等领域的自然资源调查。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一、土地利用现状监测土地利用现状监测是自然资源调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广范围土地利用现状的全面监测和调查,高效快捷地获取同期图像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因此,该技术成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和保护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土地变化、土地资源质量监测、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等方面。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检测城市扩张或农田的改变,获取城市扩张的面积、变化的速度以及其原因,从而展示土地利用现状的变化趋势。

同时,该技术还能够帮助农业部门对农业用地进行评估,包括产区划分、土地质量监测、作物覆盖度分析等。

二、林业资源监测林业资源是自然资源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它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具有深远影响。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林地区域的面积、类型、分布等信息,同时利用卫星影像中的植被指数进行植被生物量的计算。

这些信息能够为林业管理部门制定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计划,监测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提供重要参考。

例如,在西藏大地震后,部分地区的林地资源遭受了严重地震和滑坡摧毁。

利用遥感技术,对遭受灾害的林地资源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估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情况以及根据植被指数对灾后植被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和预测。

三、地质灾害监测地质灾害是自然资源调查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由于地质灾害的影响范围广泛,需要精细、详尽的监测和分析。

遥感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使其成为评估地质灾害风险的重要工具。

例如,在山区地质灾害较为普遍的中国四川省,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地利用信息,进行地形分析,识别潜在的滑坡、崩塌地和地震带,并对地质灾害区的概率进行评估和预测。

四、水资源监测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研究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飞机等方式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手段。

它通过获取和分析遥感数据,提供了对土地资源和环境的全面、准确的了解。

在当今日益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时代背景下,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首先,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土地类型的分类和监测。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至关重要。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对不同地区的土地进行分类,了解各类土地的分布情况、面积和变化趋势。

例如,基于遥感数据的土地类型分类可以帮助农业部门了解各地的农田分布情况,并制定相应的农业政策和规划。

其次,遥感技术还能用于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

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是评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土地覆盖数据,并分析其变化趋势。

例如,通过对遥感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城市扩张对农田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土地资源。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土地的质量评价和监测。

土地质量是衡量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的重要指标,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土地的相关指标,如土壤含水量、土地肥力、土地退化程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农业部门和环保部门评估土地的质量状况,并制定相应的土地管理策略。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用于灾害风险评估和灾后恢复。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干旱等,对土地资源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受灾区域的图像数据,了解灾害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这为灾后恢复和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受灾区域进行植被恢复监测,评估灾害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需要采取的措施。

总的来说,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全面、准确的土地信息。

它不仅可以帮助政府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也为农业、环保、灾害管理等领域的决策和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和前景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和前景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和前景1. 引言土地资源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的重要支撑。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土地利用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土地资源,遥感技术的应用在土地资源调查中越来越重要。

2. 遥感技术及其原理遥感技术是利用航空器、卫星等载体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通过感知地球表面反射、辐射等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与分析,从而获取地表覆盖、地形地貌、植被等地理信息。

遥感技术具有快捷、全面、周期性强等特点,成为土地资源调查的重要工具。

3. 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来进行土地类型分类和分布的研究。

利用遥感图像,可以对土地进行分类,如农田、森林、建设用地等,有效地监测土地利用的情况并进行调整。

其次,遥感技术可以用来探测土地利用中的变化。

通过对时间序列的遥感图像进行分析,可以观察到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进行土地覆盖变化的模拟与预测,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前景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首先,随着遥感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获取地表信息的分辨率越来越高,精度越来越好,可以更准确地获取土地资源的数据,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全面监测和管理。

其次,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兴起,遥感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将更加智能化,能够更好地提取土地资源的有用信息,为土地资源调查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此外,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遥感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将得到提升,进一步推动土地资源调查的发展。

5. 结论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和前景。

它可以通过获取地表信息,对土地类型、土地利用变化等进行监测和研究,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遥感技术在土地使用变化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使用变化监测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使用变化监测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使用变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观测方法,具有快速、高效、广覆盖等优势,已经成为土地使用变化监测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索遥感技术在土地使用变化监测中的应用,从遥感数据获取、土地利用分类、变化检测以及监测结果评估等方面进行介绍分析。

首先,遥感技术在土地使用变化监测中的第一步是获取遥感数据。

遥感数据主要来源于卫星、航空器、无人机等。

通过这些平台获取的高分辨率、多光谱或高光谱的遥感影像能够提供丰富的土地信息,为土地使用变化的监测和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此外,遥感数据还可以多时相、长时间持续观测,从而获取土地使用动态变化的信息。

其次,土地利用分类是遥感技术在土地使用变化监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土地利用分类是将遥感影像中的像素点或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土地类型,比如耕地、林地、水域等。

常用的土地利用分类方法包括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人工神经网络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提取影像的光谱、纹理、形状等特征,进行土地利用分类。

通过土地利用分类方法,可以得到每个时相的土地利用类型,为土地使用变化的检测和分析提供基础。

第三,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土地使用变化的检测。

土地使用变化检测是通过对多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比较,来分析和提取土地使用变化的信息。

常用的土地使用变化检测方法包括差异图像法、卷积神经网络、变化向量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比较特定时期的遥感影像,识别出土地使用变化的区域和类型。

通过土地使用变化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监测土地的利用变化情况,为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最后,监测结果的评估是遥感技术在土地使用变化监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是评估遥感监测的关键指标。

通常,监测结果的评估可以采用对比样本调查、精度评定、误差矩阵等方法。

比较监测结果与实地调查结果的一致性,可以评估遥感监测的准确性。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土地资源的准确调查和科学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准确、大范围获取地表信息的手段,在土地资源调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遥感技术是指从远距离、高空或外层空间的平台上,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电磁波探测仪器,通过摄影或扫描、信息感应、传输和处理,从而识别地面物体的性质和运动状态的现代化技术系统。

其具有宏观性、综合性、动态性和多源性等特点。

在土地资源调查中,遥感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通过遥感影像,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如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

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能够准确识别出土地利用的细节特征,为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绘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

同时,利用多时相的遥感影像,可以对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情况,为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

其次是土地质量调查。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地的光谱信息,通过对这些光谱信息的分析,可以推断出土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如土壤质地、肥力、含水量等。

此外,结合地形、地貌等数据,可以对土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为农业生产、土地开发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再者是土地资源的生态环境调查。

遥感技术能够监测土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等。

通过对植被覆盖度、地表温度、土壤湿度等参数的监测,可以评估土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遥感技术具有许多优势。

其一,它能够实现大面积同步观测,大大提高了调查的效率和覆盖范围,克服了传统调查方法费时费力的缺点。

其二,遥感技术获取的信息具有综合性,不仅包括土地的自然属性,还能反映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为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状况提供了丰富的数据。

其三,遥感技术可以进行周期性的重复观测,能够及时发现土地资源的变化情况,为动态监测和管理提供了可能。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近年来,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在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尤为突出。

遥感技术以其高效、准确、全面的特点,成为了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其优势和局限性。

首先,遥感技术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和数据,帮助土地资源调查者更全面地了解土地利用和覆盖情况。

例如,通过卫星遥感图像可以实时监测农田面积、林地面积以及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情况。

这些数据不仅能够提供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信息,还可以对土地的质量、利用强度等指标进行评估,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遥感技术还可以对土壤类型和质量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通过遥感图像的获取和处理,可以获取土地覆盖类型、植被覆盖情况以及土地质量参数等信息。

借助遥感技术,土地专家可以快速准确地了解土壤水分含量、土壤养分状况等指标,为土地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帮助农民监测土壤水分状况,实现差异化施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第三,遥感技术对土地资源评价的定量化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卫星遥感图像的处理和分析,可以提取出各类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信息,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土地资源评价模型的构建,实现土地资源评价的定量化。

在土地规划和管理中,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可以更客观、全面地了解土地的价值和潜力,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成本较高。

其次,由于遥感图像受到气候、云层等因素的影响,有时难以获取清晰的图像和数据,影响了土地资源调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此外,遥感图像只能提供地表信息,对于地下水资源等土地资源来说,遥感技术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综上所述,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

其高效、准确、全面的特点使其成为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不可或缺的工具。

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浅论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摘要: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摸清我国土地家底的重要手段。

为切实、充分地提高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在已有有关土地利用的可用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土地调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遥感技术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和受限制条件少的诸多显著优点。

该文首先阐述了土地调查的目的,接着分析了遥感技术的特点,然后对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实践证明遥感技术作为一项核心技术和主要调查手段在土地调查中的重要作用是无容置疑的。

相比较传统的落后技术,它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和周期短等优势,为今后实时地变更土地调查数据和更新调查资料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遥感技术土地调查应用中图分类号:tp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c)-0-02遥感技术是在20世纪60年代新兴的一门科学技术。

它使得人类能够从太空对地球进行观测,从而更加科学地获取地表空间信息。

使人类能够更加宏观、准确、综合地对我们地球家园进行动态观测与监测。

航空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管理及调查中的应用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了,早在上世纪30年代,我国部分省市区就已经采用1∶3,000比例尺的航测图进行过土地调查和监测。

航空、航天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决定了遥感技术将来在土地覆被、土地利用变化调查中的巨大的应用前景。

我国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充分运用了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全球定位(gps及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技术)技术和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等现代化手段。

相比较以往的技术手段,遥感技术具有全天候、重复探测、动态、成像周期短等优点,能够实时、准确地反映地面信息的变化情况,能够大范围获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获取全面的、更新的土地数据。

1 土地调查的目的土地是人类宝贵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土地的自然属性、被利用方式及衍生于土地的产权关系等,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摘要: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摸清我国土地家底的重要手段。

为切实、充分地提高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在已有有关土地利用的可用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土地调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遥感技术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和受限制条件少的诸多显著优点。

该文首先阐述了土地调查的目的,接着分析了遥感技术的特点,然后对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实践证明遥感技术作为一项核心技术和主要调查手段在土地调查中的重要作用是无容置疑的。

相比较传统的落后技术,它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和周期短等优势,为今后实时地变更土地调查数据和更新调查资料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遥感技术土地调查应用
遥感技术是在20世纪60年代新兴的一门科学技术。

它使得人类能够从太空对地球进行观测,从而更加科学地获取地表空间信息。

使人类能够更加宏观、准确、综合地对我们地球家园进行动态观测与监测。

航空遥感技术在我国土地管理及调查中的应用已经有较长的历史了,早在上世纪30年代,我国部分省市区就已经采用1∶3,000比例尺的航测图进行过土地调查和监测。

航空、航天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决定了遥感技术将来在土地覆被、土地利用变化调查中的巨大的应用前景。

我国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充分运用了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全球定位(GPS及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技术)技术和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等现代化手段。

相比较以往的技术手段,遥感技术具有全天候、重复探测、动态、成像周期短等优点,能够实时、准确地反映地面信息的变化情况,能够大范围获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获取全面的、更新的土地数据。

1 土地调查的目的
土地是人类宝贵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土地的自然属性、被利用方式及衍生于土地的产权关系等,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准确的土地调查的数据结果为国土资源科学管理、社会经济宏观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国民经济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多年来,我国土地调查成果为我国土地整体规划、建设用地的审批、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供了精准的第一手基础资料,促进了我国对国土资源的科学管理。

土地调查也为各级人民政府工作决策和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特别是每年的调查成果是实时变更已经成为衡量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基础数据。

土地调查的主要有:(1)为土地利用和规划提供基础性的资料。

对土地基本情况的了解是否准确基本上决定了土地利用的长期计划是否合理,是实现合理、科学的土地利用的关键。

土地调查所获得的资料为
掌握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数据参考基础。

(2)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提供基本依据。

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城市化的进程、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合理安排、生产指标的确定以及财政税收的组织都必须以土地调查所获得的各类用地及其变化状况数据资料为依托。

(3)为土地的有效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

通过土地调查,我们可以准确地掌握土地利用状况和权属状况,从而制定出科学的土地管理法规和政策提,为建立和完善土地管理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为土地科学研究和建立土地信息系统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

土地调查的过程就是采集土地信息的过程,是土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科学、完善的土地信息系统的关键。

它能向各级政府部门及各行业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和合理的服务。

2 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2.1 遥感的特点
2.1.1 信息获取的范围大
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覆盖范围广,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资料。

例如,一张陆地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可达3万多?km2。

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像,便于人类整体上把握地球资源和科学地分析地球环境。

2.1.2 信息获取速度快,周期短
由于卫星是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实时信息资料,进而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

例如,美国陆地卫星4、5,可在16?d的周期内可覆盖地球一遍,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的气象卫星每天能收到两次图像。

欧洲气象卫星每30?min获得同一地区的图像。

2.1.3 信息获取较少受制于条件限制
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雪域高原、沙漠、沼泽及崇山峻岭等。

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由于不受地面条件限制,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2.1.4信息获取手段多,信息量大
遥感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类型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

例如可采用可见光探测物体,也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

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的特点,还可获取物体内部的信息。

例如,地面深层、水的下层、冰层下的水体及沙漠下面的地物特性等,微波波段还可以全天候的工作。

遥感技术的另一个特点是获取的信息量超大,其信息处理能力也是人力所不及的。

例如,陆地卫星的TM三维图像,一幅覆盖34255?km2地面面积,象元空间分辨率为30?m,象元光谱分辨率为28位的图,其数据量约为36?mB。

若将六个波段全部送入计算机,其数据量为216?mB。

2.2 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具体应用
2.2.1 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土地调查工作
随着我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长足发展,我国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应用航空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

部分地区如西北地区由于缺少航空资料,在第一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时使用TM影像进行了l∶50,000、l∶l00,000比例尺的调查。

近些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应用最新的航空遥感技术开展了更大比例尺的更新调查。

2.2.2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1)监测城市化进程扩展趋势。

随着我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我国各地的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盲目扩张必然占用大量的宝贵耕地,这种现象必须引起了土地管理者们的高度重视,遥感监测成果为中央制定土地管理的决策文件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2)宏观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土地遥感监测为土地管理决策者提供了大量的TM图像和数据资料,这些图像和数据资料为我国监测全国各个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实现了国家从时空上直接掌握全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实时情况。

2.2.3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情况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土地资源更是一个国家不可多得的重要的稀缺资源。

我国必须努力建设好科学、合
理和高效的全国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全面掌握我国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实时的动态信息资料。

这样,可以实时监控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区域尤其是生态脆弱区域的生态环境变化,有效地保护好我国珍贵的土地资源以及其他的重要的资源。

做好土地资源的检测工作既是国家制定政策和决策的需要,同时也是各有关部门进行规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全国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工作重点是监测由资源开发利用所引起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的生态环境变化的监测,以及与我国当前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有关的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的监测,从而提供公共性、基础性资源与生态环境综合信息,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因为中央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之一。

3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卫星分辨率的日益提高,高光谱遥感以及雷达影像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技术革新日趋熟,传统的土地利用监测方法已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及日益严重的土地保护
形势。

遥感技术的出现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遥感技术具有覆盖面广、实时性、便捷性、廉价性和可重复性等特点,能大大地提高土地利用监
测工作的效率,减轻野外劳动强度,缩短工作周期,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管理监测工作的效率。

可以断言,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和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 张爱荣,宋辉.遥感技术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运用探析[J].中国房地产业(理论版),2012(7).
[2] 刘金水,易辉.土地调查中的遥感技术应用浅析—以桐庐为例[J].浙江国土资源,2011(9).
[3] 许吉仁,杨源.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应用中的研究[J].北方环境,2011(7).
[4] 黄同新,王毅.浅析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J].矿山测量,2010(5).
[5] 马平华,刘永宏.浅谈遥感技术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