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三篇

合集下载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程序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程序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程序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医师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确保手术医师的安全、规范和高效进行手术操作,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程序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手术医师资格的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具体实施程序。

二、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1. 手术医师资格的分级规定根据手术医师的临床经验、学术造诣和技术能力,将手术医师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

初级手术医师需要具备基本的手术技能和理论知识,中级手术医师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高级手术医师则需要在经验丰富的基础上具备高超的手术技巧和专业知识。

2. 手术医师资格的获得与评定手术医师资格的获得需要经过资格认证和考核评定。

初级手术医师需参加相关专业的培训和考核,通过后获得初级手术医师资格。

中级手术医师需要在初级医师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和学术研究,并通过专业评审委员会的评定,获得中级手术医师资格。

高级手术医师则需要在中级医师资格的基础上积累更多的手术经验,并通过多学科的综合评定,获得高级手术医师资格。

3. 手术医师资格的授权与撤销手术医师资格的授权应根据医师所在医院或医疗机构的需要来决定。

初级手术医师可以参与较为简单和常见的手术,中级手术医师可以完成一般难度的手术,而高级手术医师则可以独立完成复杂和高风险的手术。

对于手术医师的资格撤销应该在医疗事故、失职行为或职业道德不端等情况下进行,并由专业评审委员会进行决定。

三、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的程序1. 建立手术医师资格认证机构为了实施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需要建立手术医师资格认证机构。

该机构负责组织相关的培训和考核,评定手术医师的资格等级,并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

2. 制定手术医师资格评定标准和流程手术医师资格的评定标准应该根据医学界的最新发展和技术要求进行制定,并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程序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程序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程序为了确保手术及有创操作的安全和质量,加强我院各级医师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管理,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卫生部印发《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经院质量管理委员会、院办公会研究制定本制度,请遵照执行。

一、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手术及有创操作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

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一)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指普通常见的2人可完成的小手术,小面积清创缝合。

如:单纯性修补术、体表良性肿瘤切除术、人流术、刮宫术、阑尾摘除术等。

(二)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指需3—4 人共同完成的中等手术,如:胃大部分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前列腺切除术、剖宫产术、子宫切除术等。

(三)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的各种手术。

指疑难、重症手术和需6—7人以上人员共同完成的大手术。

各种门脉高压症的分流术、肝叶切除术、恶性肿瘤根治术、各种颅类肿瘤切除术、巨大肿瘤切除术等属此类。

(四)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的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

(一)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 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 年以内者。

2、高年资历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二)主治医师:l、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 年以内;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 年以上;(三)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程序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程序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程序一、背景说明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医师的专业素养和手术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为了合理管理手术医师的资格,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手术质量,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程序十分必要。

二、分级授权管理制度1.基本原则(1)安全原则:以患者安全为核心,确保手术医师资格与手术能力相匹配。

(2)合理分工原则:根据手术医师的专业素养和手术能力,合理分配手术任务。

(3)适度授权原则:根据手术医师资格和能力,适度授权医师执业范围。

(4)严格控制原则:严格控制手术医师资格的认定和授权的程序,减少患者风险。

2.分级划分(1)初级手术医师:具有经验不足、手术技术较差的医师,仅可独立完成简单手术或参与复杂手术,但必须在资深手术医师的监督指导下进行。

(2)中级手术医师:具有一定经验和手术技巧的医师,可以独立完成大部分普通手术,并能独立处理手术中的一些常见并发症。

但在完成复杂手术时,仍需经资深手术医师的指导和协助。

(3)高级手术医师:具备丰富经验和高度专业技术的医师,可以独立完成复杂手术,并能独立解决手术中的并发症及突发事件。

3.手术医师资格认定(1)初级手术医师:毕业于医学本科,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并经过一年以上的外科手术训练,通过所在医疗机构的培训及考核。

(2)中级手术医师:持有高级手术医师资格证书,具备3年以上的手术医师工作经验,通过所在医疗机构的培训及考核。

(3)高级手术医师:持有高级手术医师资格证书,具备5年以上的手术医师工作经验,并在专科领域有一定的成就,通过所在医疗机构的培训及考核。

三、分级授权管理程序1.手术医师资格初次认定(1)初级手术医师和中级手术医师的资格认定由所在医疗机构的医务部门负责,根据资格认证的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评估和审核。

(2)高级手术医师的资格认定由专业学会或相关教育机构负责,根据相关专业标准和要求进行评估和审核。

2.授权管理程序(1)初级手术医师:在资深手术医师的指导下,执业范围仅限于简单手术的参与或部分术式的独立完成。

医院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

医院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

医院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一、背景介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医师的资格认证与管理成为医疗机构的一个重要工作。

为了确保手术医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并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医院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

二、管理目标1.明确手术医师的资格认证标准,建立合理的分级授权制度;2.保障手术医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手术水平;3.提供患者安全和有效的手术服务。

三、管理程序1.资格认证标准的制定(1)初级手术医师:具备临床医学本科学历,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通过临床岗位培训,执业满2年以上,取得手术医师资格认证。

(2)中级手术医师:在初级手术医师资格的基础上,具备执业满5年以上,手术量达到一定标准,并参与过一定数量的独立手术。

(3)高级手术医师:在中级手术医师资格的基础上,具备执业满10年以上,手术量达到一定标准,并参与过一定数量的复杂手术,有一定的专业发展和学术研究成果。

2.分级授权制度的建立(1)初级手术医师:经过考核后,具备一般手术技能,可以独立完成病情稳定、风险较低的手术。

(2)中级手术医师:经过考核后,具备较高难度手术技能,可以独立完成中等难度的手术,但复杂手术需与高级手术医师合作。

(3)高级手术医师:具备最高难度手术技能,可以独立完成复杂手术,并提供指导和培训初级和中级手术医师。

3.资格认证与管理程序(1)初级手术医师资格认证:医院设立专门的考核小组,对符合条件的医师进行资格认证,包括临床医学本科学历、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临床岗位培训成绩等。

(2)中级手术医师资格认证:医院设立专门的考核小组,对初级手术医师进行资格认证,包括手术量、独立手术情况、手术并发症等考核项目。

(3)高级手术医师资格认证:医院设立专门的考核小组,对中级手术医师进行资格认证,包括手术量、复杂手术情况、专业发展和学术研究成果等考核项目。

4.分级授权管理程序(1)初级手术医师授权:初级手术医师经过资格认证后,由医院分配带教医师进行指导,参与低风险手术操作,并逐渐积累经验。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程序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程序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程序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操作已成为医学中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然而,手术操作涉及人体的安全和健康,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

因此,医院需要对手术医师进行严格的授权管理,保证每一位手术医师都具备必要的技能能力,同时限制医师的权限,防止医疗意外的发生。

本文就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程序进行探讨。

一、制度概述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手术医师的工作行为,授权医师执行手术工作。

该制度通过对医师的资格和能力进行分级,限制医师的操作权限,使其在医院安全管理体系下,能够合理运用其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实现医疗质量的有效控制。

二、管理程序1、医师资格评估医院负责进行医师职业资格的评估,对手术医师进行专业能力的评价,以评价结果为基础划分医师资格分级。

基于其资格分级,对手术医师进行分级授权。

2、手术医师分级根据医师资格评估结果,将手术医师进行分级,例如将手术医师分为“初级手术医师”、“中级手术医师”和“高级手术医师”三个级别。

初级手术医师可执行简单的手术,中级手术医师可以执行中等难度的手术,高级手术医师处理高难度手术及疑难病例。

3、手术医师授权医生授权是指授权医师在某一时间段内,根据医院的规定和操作流程,执行一项或多项手术。

授权医师是指对手术医师进行授权的医生。

对于初级手术医师,应由高级手术医师授权;对于中级手术医师,应由高级手术医师或主任医师授权;对于高级手术医师,应由主任医师授权。

4、授权审核医院负责制定授权审核标准和流程,对授权医师的所授权的手术进行审核,确保手术医师授权符合医生分级资格,授权医师在授权范围内操作不出现错误或不符合治疗标准。

5、跨级授权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对一些技术难度较高的手术进行跨级授权。

跨级授权应该是程序化的,由授权医师层层向上申请,得到医院管理层的审批才能进行操作。

三、管理要点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需要具有下列要点:1、医师资格评估要独立,并且评估的结果公开透明。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为确保手术及有创操作安全和质量,加强我院各级医师的手术和有创操作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分级根据卫生部关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1、一级手术是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2、二级手术是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3、三级手术是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4、四级手术是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独立开展手术的医师应当为持有《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的本院执业医师,经特别审批的除外。

各级医师按照其技术职称和行医年限分为如下级别:(一)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担任住院医师3年以内。

2、高年资住院医师:担任住院医师3年以上。

(二)主治医师1、低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内。

2、高年资主治医师:担任主治医师3年以上。

(三)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

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

(四)主任医师,受聘主任医师岗位者。

三、各级医师手术权限1、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一级手术。

2、高年资住院医师:在熟练掌握一级手术的基础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级手术。

3、低年资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二级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三级手术。

4、高年资主治医师:掌握三级手术,有条件者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适当开展一些四级手术。

5、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四级手术。

6、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四级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四级手术、新开展的手术和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临床试验、研究性手术。

7、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四级手术,开展新的手术,或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重大临床试验、研究性手术。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手术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等,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不同,将手术分为四级,手术医师也分为四级,按照我院“手术分级制度”具有不同的手术权限。

一、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一)针对手术级别,授予各级医师以下手术权限一级手术:由住院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主持,低年资住院医师主持应在上级医师的临场指导下进行。

二级手术:由高年资住院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主持,高年资住院医师主持应在上级医师的临场指导下进行。

三级手术:由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主持,主治医师主持应在上级医师的临场指导下进行。

四级手术: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主持。

跨专业复合型手术: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主持。

新技术、新项目手术:由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主持。

在未获得手术准入时,任何级别手术医师的手术权限均不可超出医院规定的手术权限。

由于我院存在不同医师职称、资历高低与其年资、职称技术水平不完全相称的情况,故上述手术权限为一般原则,各手术科室除应根据上述原则确定手术权限外,还应根据各手术医师具体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确定其手术权限。

(二)新近取得执业医师证的手术医师需主持手术时,或手术医师需晋级主持上一级手术时,医师应根据自己的资历、实际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等情况提出申请,填写“手术医师手术权限准入授权申请审批表”交本科室主任处。

(三)各科室主任收到医师的申请单后应及时组织科内专家小组进行讨论认定,由专科负责人、科室主任及大外科主任(外科需要)同意,报医务科审核,经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考评审批同意后,获得相应级别手术的主持资格。

(四)医务科将分级授权结果通知至各科室。

(五)经由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的“手术医师手术权限准入授权申请审批表”由医务科备案。

二、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准入的其他管理规定(一)若手术医师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发现手术难度已超出自己的手术权限级别时,应立即报告二线医师或科主任,由其安排有相应手术资格的医师到场。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程序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程序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及程序为了确保手术及有创操作得安全与质量,加强我院各级医师得手术及有创操作得管理,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卫生部印发《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经院质量管理委员会、院办公会研究制定本制度,请遵照执行。

一、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手术及有创操作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以下统称手术)。

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与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一)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得各种手术。

指普通常见得2人可完成得小手术,小面积清创缝合. 如:单纯性修补术、体表良性肿瘤切除术、人流术、刮宫术、阑尾摘除术等。

(二)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得各种手术. 指需3—4 人共同完成得中等手术,如:胃大部分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前列腺切除术、剖宫产术、子宫切除术等。

(三)三级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过程较复杂、风险度较大得各种手术.指疑难、重症手术与需6—7人以上人员共同完成得大手术. 各种门脉高压症得分流术、肝叶切除术、恶性肿瘤根治术、各种颅类肿瘤切除术、巨大肿瘤切除术等属此类.(四)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风险度大得各种手术.二、手术医师分级依据其卫生技术资格、受聘技术职务及从事相应技术岗位工作得年限等,规定手术医师得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一)住院医师:1、低年资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或获得硕士学位、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 年以内者。

2、高年资历住院医师: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或获得硕士学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曾从事住院医师岗位工作2年以上者。

(二)主治医师:l、低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 3 年以内;2、高年资主治医师:从事主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上;(三)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从事副主任医师岗位工作3年以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三篇篇一: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为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预防医疗事故发生,加强各级医师施行手术的责任心,达到安全满意的治疗效果和培养外科医师的目的。

根据相关部门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该制度。

一、分级管理原则1、各科室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讨论,根据科室各级人员技术状况,科学界定各级人员手术范围。

2.科室根据科内人员晋升及个人技术水平提高状况,相应调整其手术范围。

3.科室应严格监督落实《各级医师手术范围》要求,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展超出相应范围的手术治疗活动。

4.若遇特殊情况(例如:急诊,病情不允许等),医师可超范围开展与其职级不相称的手术,但应及时报请上级医师,给予指导或协助诊治。

二、手术分类。

依据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将手术分为四类:1、四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2、三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3、二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4、一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三、手术审批权限1、普通手术:原则上经术前小结、术前讨论,由本科上一级医师审批。

2、特殊手术:须经科室认真进行术前讨论,经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备案,必要时经院内会诊或报主管院领导审批。

但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生命,主管医师应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和总值班汇报,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四、各级医师手术范围:1、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四级手术。

2、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三、四类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第二类手术。

3、低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二、三、四类手术,在上级医师参与指导下,逐步开展一类手术。

4、高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完成二、三、四类手术,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一类手术。

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一类手术、开展新的手术。

5、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各类手术,特别是完成开展新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

五、相关程序:1、根据手术医师级别变动及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科室管理小组将适时组织手术权限的再评估工作,并履行申请审批程序,扩大申请医师相应的手术权限。

具体程序如下:申请人完成规定手术例数后,填写《手术权限申报表》,注明完成手术名称及数量;撰写手术体会,内容包括对手术适应证、手术步骤的认识等;填写《手术权限申报表》后交科主任,科主任根据其实际操作能力等条件,同意后则签署意见上报医教科。

医教科根据其职称、手术权限申报材料等申报条件予以审核,对符合要求者报技术管理委员会;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根据手术权限审批条件,结合申请人围手术期水平、手术操作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并签署审批意见。

2、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确定因为一年内手术医师存在医疗过失行为而导致非计划再次手术达到2例者,医院将降低其手术权限一级或限制其部分手术权限3至6个月。

3、手术医师不得超权限实施手术,否则给予通报批评或降低、暂停手术权限3个月至1年等处罚。

4、发生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手术医师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篇二: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XXX市中心医院手术医师资质准入制度及审批程序一、成立手术医师资质准入制管理委员会,由分管手术科室的院长担任主任委员,医务处主任及各手术科室的主任担任委员。

主要职责为制定手术医师资质准入制度及手术评价标准,监督管理手术医师资质准入制度的执行。

委员会下设手术医师资质准入评定专家组,组长为相应外科专科主任(麻醉科主任),成员为手术科室学科带头人和主任医师。

职责为负责手术医师和麻醉师的技术考核,外科手术评价,手术医师和麻醉师的手术分级审定。

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处。

职责为组织手术医师资质的审定,协调制定手术分类及手术医师资质准入范围和标准,定期和不定期考核麻醉科监督执行情况。

各科室成立本专科手术医师资质评审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

二、手术分类及医师资质准入范围和标准(一)手术分类1、特大型手术:手术难度和风险极大,新开展手术,需要多科合作同时进行的手术;2、大型手术: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大,较复杂的手术;3、中型手术:手术难度和风险一般,比较容易操作的手术;4、小型手术:简单、易操作,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小的手术。

(二)各级医师手术分级(另行印发)(三)手术医师资质准入审批标准1、特大型手术:由该专业学科带头人和高年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承担,有相应的外出进修过程并参加该类手术达5例以上;2、大型手术:由主任医师或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承担,有参加该类手术5-10例经历,手术操作规范,手术器械及设备使用熟练;3、中型手术:由主治医师承担,有参加该类手术5-10例经历,手术操作熟练;4、小型手术:由住院医师承担,有参加该类手术5-10例经历(作为一助完成5-10例,或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5例),手术操作熟练。

(四)特殊情况下的审批标准1、因各种原因被降级处理的医师,可在降级半年后申请该类手术资质;2、外院进修学习后拟开展的手术,建议邀请外院专家指导下进行;3、拟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须按照医院有关新技术新业务管理规定,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由科室成立手术专家组方可实施。

三、手术医师资格准入审核程序(一)手术医师提出申请医师根据个人工作能力提出申请,填写《手术医师资质准入审批表》(附件1),包括姓名、年龄、学历、职称、科室、工作时间、申请时间、已获得的资质等级和病种、拟申请的资质等级和病种、申请理由(包括个人能力、诊治病种及手术例次)、科室意见、专家小组意见、管理委员会审批意见。

(二)科室评审小组意见各专科结合申请者基本情况、实际技术操作水平、围手术期管理、医德医风、患者投诉和纠纷发生情况,初步认定其手术级别,由科室主任签字确认。

(三)医院专家小组审定结合科室意见,由医务处召集组织专家组进行手术技术考核,主要考核内容包括沟通能力、术前准备、手术技能熟练程度、无菌操作等方面,提出同意开展手术级别和种类,并报管理委员会审批。

(四)审定后的手术医师资质表下发各手术科室和麻醉科,并交医务处留存。

四、手术医师资质准入管理制度(一)科主任安排手术时应按手术准入制安排手术人员,由麻醉科负责监督执行,不符合手术准入资质的医师进行手术,麻醉科有权拒绝接受手术,产生的后果由相关科室和当事医师负责。

违反规定的相关人员延迟半年审定其手术资质。

若发生同类手术技术事故,相应责任人应进行手术资质降级处理。

若麻醉科监管不力,造成违规事件发生,由麻醉科和相应责任人负责。

(二)医院每三年调整一次手术分级标准,每半年对手术医师资质认定一次。

医务处定期对手术医师资质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资质表及时送交麻醉科。

(三)报告制度手术中出现异常情况,主刀医师不能继续胜任手术时,应及时要向上级医师报告,如不请示上级医师所造成的后果由手术医师负责。

手术发生意外,手术医师应及时处理,并立即向上级医师和科主任报告,上级医师和科主任要积极参与处理,严重情况应及时报告医务处,由医务处组织相关科室会诊处理。

(四)特殊情况的处理1、急诊手术时值班医师资质不够,若病情紧急,可以超越被审定的手术范围,应在准备手术的同时尽可能与上级医师联系,上级医师应在接到报告后尽快参加手术。

2、由外院专家指导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手术,若由较低资质医师承担,必须在外院专家担任术者,本院医师担任第一助手,并完成一定手术量的基础上方可申请相应手术的资质准入。

3、神经内科、心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介入室相关介入手术和内腔镜操作应参照获得资质准入后方可施行,并按本审批程序进行审批。

附:手术医生资格准入审批表各级医师手术资格准入制度一、目的:规范和限定各级外科医师对本专业手术的操作范围,明确外科医师的手术资格和责任。

二、程序:各学科以专业为单位拟定名单,经全科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讨论,科主任批准后报医务处,由医务处提交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实施。

三、方案:经过滨医附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认真讨论,通过了《滨医附院各专业手术分类》方案,根据《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规定各级医师权限如下:手术范围1、主任医师:按《滨医附院各专业手术分类》完成甲、乙、丙、丁各类手术,侧重甲类手术质量、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完成新开展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的手术。

2、副主任医师:按《滨医附院各专业手术分类》参与甲类手术,完成乙、丙、丁类手术,侧重乙类手术质量、水平的提高。

3、主治医师:按《滨医附院各专业手术分类》参与甲、乙类手术,做助手;完成丙、丁类手术。

4、住院医师:参与乙、丙类手术,做助手;完成丁类手术。

考虑到人才梯队建设和后备力量培养问题,高年资医师(取得现有职称3年以上)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完成高一类手术。

对无主任医师的专业,科室可根据副主任医师技术水平状况,选择一位可以完成主任医师手术范围的副主任医师承担主任医师工作,并报医务处备案;若选择不出,不可超范围开展此类手术。

审批权限:1.甲类手术:由科主任审批,高年资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报医务处备案。

特殊病例手术须填写《手术审批单》,科主任根据科内讨论情况,签署意见后报医务处,由业务副院长审批。

2.乙类手术:由科主任审批,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报医务处备案。

3.丙类手术:由科主任审批,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手术通知单。

4、丁类手术由主治医师审批,并签发手术通知单。

5、开展需卫生行政部门准入许可的手术项目应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审批许可。

四、各手术科室按照《滨医附院各专业手术分类》方案开展手术,不得违反,如有违反,当事医师须承担责任,并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必要时给予暂停手术等处分。

篇三: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为了确保手术及有创操作的安全和质量,加强我院各级医师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管理,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卫生部印发《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资料,经院质量管理委员会、院办公会研究制定本制度。

一、手术及有创操作分级手术及有创操作指各种开放性手术、腔镜手术及介入治疗 ( 以下统称手术 ) 。

依据其技术难度、复杂性和风险度,将手术分为四级: ( 一 ) 一级手术:技术难度较低、手术过程简单、风险度较小的各种手术。

指普通常见的 2 人可完成的小手术,小面积清创缝合、如:单纯性修补术、体表良性肿瘤切除术、人流术、刮宫术、阑尾摘除术等。

许多一类手术可在门诊手术室完成。

( 二 ) 二级手术: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

指需 3—4 人共同完成的中等手术,如:胃大部分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前列腺切除术、剖宫产术、子宫切 1 除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