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
亨利定律

1atm 下,浓度为0.02(摩尔分数)的稀氨水在20℃时氨的平衡分压为1.666kPa ,其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氨水密度可近似取1000kg/m3。
求:E 、 m 、 H 。
例2-1: 含有30%(体积)CO2的某种混合气与水接触,系统温度为30℃,总压为101.33kPa ,试求液相中CO2的平衡浓度 为若干kmol/m3.解:pi=pyi=101.33 ×0.3=30.4kPa<101.33kPa,故亨利定律适用。
而查表4-4知30℃时CO2在水中亨利系数E=1.88×105kPa ,溶液密度按纯水密度计ρ=1000kg/m3于是,【例1】某系统温度为10℃,总压101.3kPa ,试求此条件下在与空气充分接触后的水中,每立方米水溶解了多少克氧气?【解】查得10℃时,氧气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 为3.31×106kPa 。
P i ==101.3×0.21=21.27kPaX i=6.42 ╳ 10-6P x p ρ=====3e S 1atm 101.3kPa, 0.021.666kPa, 1000kg/m 已知:e e p p =Ex E =x ==1.666(1) E 83.3kPa 0.02: 由 得:e e e y mx y p /P m x x E m =P =======(2) m 1.666/101.3 0.8190.0283.3 0.819101.3: 由 得:或0.667s s H EM ρ===⋅⨯31000(3) kmol/(m kPa)83.318【例】在总压101.3kPa ,温度30℃的条件下, SO2摩尔分率为0.3的混合气体与SO2摩尔分率为0.01的水溶液相接触,试问:1.SO2的传质方向;2.其它条件不变,温度降到0℃时SO2的传质方向;3.其它条件不变,总压提高到202.6kPa 时SO2的传质方向,并计算以液相摩尔分率差及气相摩尔分率差表示的传质推动力。
天下足球亨利解说词经典

天下足球亨利解说词经典天下足球亨利解说词经典篇一:天下足球亨利解说词当这些风驰电掣的画面再一次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您可曾又想起了那个曾三夺英超金靴的海布里快车。
那是一个时代的标志,那是一个年轻的标志,那是属于巅峰时期的亨利的标志。
记忆中的那个海布里国王,当年的他,激情彭放,谁与争锋。
我们会记得19岁的亨利,初出茅庐的你正在摩纳哥上演着绝代双骄;我们会记得20岁的亨利,在世界杯上挥掉角旗杆的你,已经登上了世界的顶峰;那个躲在伙伴背后偷笑的人却还是个孩子;转眼间21岁的亨利,在斑马军团,体会到的不是满足,却是痛苦;于是22岁的亨利降临海布里,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选择; 23岁的亨利打开英超账户,正在成为英超最恐怖的射手,欧洲冠军的荣誉也让他完成了国家队大满贯,捧杯庆典上的亨利玩得尽兴,玩得孩子气;24岁的亨利英超金靴的荣誉第一次揽入囊中,英超冠军的奖杯第一次举过头顶;但将满25岁,世界杯的红牌和过早出局却令人惋惜;26岁,一个成熟的年纪,梅阿查球场的帽子戏法让他迅速爆发;27岁,28岁,一个收获的年纪,英超49场不败的神话由他领衔主演,那些经典的庆祝镜头也永远留在我们心中;29岁的亨利,当你俯下身亲吻草皮的那一刻,也告别了海布里球场的一段传奇;30岁,空降诺坎普,开始迎接新的征程,两年后,欧冠金杯成为了他最后的荣耀。
如今33岁的亨利告别南非,告别法国,在这样的一个年纪,迎来新的起点,开始新的足迹。
虽然时间会带走一切珍惜的东西,虽然岁月不等人,但却留下了那些恍如昨天的故事,依然在诉说着。
一、从追风少年到尤文过客如果说现在的亨利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一个魅力无限的优雅男人,那么16年前,刚刚进入职业足球赛场的亨利则只能算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大男孩。
如今的亨利眼神里充满淡定与隐隐的杀气。
而16年前的亨利我们从他眼中看到的是那种最纯真的对胜利的渴望,当然还有些许的顽皮。
94年,法国足球因为没能进入世界杯决赛阶段而度过了一个沉闷的夏天,年少的亨利同样也没有在电视转播中看到他的偶像范巴斯滕的表演。
亨利定律亨利于1803年根据实验总结出对非电解质稀溶

要分离盐与水的溶液,可以 (1)供给热量使水沸腾而汽化出去,然后在较低温度下使其冷凝; (2)供给冷量,使纯冰凝固出来,然后在较高温度下使其融化; (3)将水加压,并迫使其通过一种能使水比盐更易通过的固体膜。 “蒸汽”不同于“蒸气”。“水蒸气”不能写成“水蒸汽”。? “蒸气”是泛指液体或固体(如水、碘、汞、苯)因蒸发、沸腾或升华而变成的气体。使用时前面要加上 与之相关的事物,如水蒸气、苯蒸气、汞蒸气、碘蒸气。 “蒸汽”是特指,水加热到沸点所变成的水汽,气态的水。“蒸汽”特指水的蒸气,义同“水蒸气”,所以不 能写成“水蒸汽”。 分离过程的定义是:将一混合物转变为组成互不相同的两种或几种产品的那些操作。 恒沸精馏与萃取精馏的比较 共同点:(1)都加入另一组分。 (2)使相对挥发度增大。(3)计算过程所用的基本关系式都是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相平衡关系。 不同点: ?恒沸精馏塔形成恒沸物,从塔顶蒸出; ?萃取精馏不形成恒沸物,从塔釜离开。 ----------------萃取剂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1)萃取剂的选择性要大。被分离组分在萃取剂种相对挥发度增大的赴欧,分离就容易,也就是所选 择的萃取剂选择性大。选择性是选择萃取剂最主要的依据。因为选择性的大小也就决定了被分离组分种 轻重关键组分分离的难易程度。因此塔板数的多少,回流比的大小(它影响到塔径)也与它有密切的关 系。 (2)萃取剂对被分离组分的溶解度要大,这样塔板上的液体才能形成均相,不会分层。 (3)萃取剂的沸点应比被分离组分的沸点高的多,否则萃取剂易从塔顶挥发损失掉。 (4)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要好,无毒性,不腐蚀设备。 (5)回收容易,价廉易得。
注意: ※拉乌尔定律适用于稀溶液中的溶剂※ 克方程:dP/dT=△H/T(Vg-Vl) 假定: ※1:压力不高,温度不高 (VL=0); ※2:饱和蒸汽压不大,气相(PVG=RT); ※3:温度变化不大时,(?H=constant)
浅析欧·亨利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权威资料]
![浅析欧·亨利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6679f5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0c.png)
浅析欧·亨利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欧・亨利是20世纪初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其幽默的笔锋和标志性的“欧・亨利式结尾”对世界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亨利一生经历坎坷,母亲的早逝使他很小就开始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成年以后,他做过会计、办事员、出纳员,后又因误会而被捕入狱3年。
他一生有两次失败的婚姻。
在写作事业的上升期,名利双收的欧・亨利染上了赌博、酗酒。
1910年,这位被誉为“美国短篇小说之父”,与法国的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齐名的短篇小说家,年仅48岁便因肝硬化而病逝。
在其短暂的创作生涯中,为读者留下了近300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
欧・亨利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写作生涯,留下一部还未完成的短篇小说。
他的丰富经历使其作品通常反映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聚焦他们的喜怒哀乐。
其作品总是在尾部“峰回路转,豁然开朗,出现一个意料不到的结局”,使读者在惊愕之余,“拍案叫绝,不能不承认故事的合情合理,赞叹作者构思的巧妙”。
本文试从叙事学的角度出发,从两方面分析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一方面是叙事的视角灵活变换,另一方面是叙事的简洁凝练。
一、叙事的视角灵活变换文学作品的叙事视角是小说重要的形式技巧,对所叙事件的缀连成篇以及阅读者的反应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托多罗夫认为:事物的各个方面都由使之呈现于我们面前的视角所决定,叙述视角的重要性应属小说创作技巧的首位。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运用灵活变换的叙事视角,故意从叙述者的角度隐瞒了部分信息,有些甚至是情节发展的关键,这就为剧情设下悬念,也引导读者走向“欧・亨利式结尾”。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多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全能视角来叙述文章主题,在部分情节中采用限制视角来刻意隐去部分信息,从而营造出小说的悬念。
在《警察与赞美诗》中,这种视角变换手法非常突出。
欧・亨利先以全知全能视角引领读者旁观了流浪汉苏比的作为。
无家可归的苏比为了进监狱熬过冬天,几次三番向警察发起挑战,比如砸商店的橱窗玻璃,偷人雨伞,大喊大叫扰乱治安,甚至当着警察面调戏妇女,苏比极尽能事却被警察无视,就是不抓他。
亨利·明茨伯格

管理学大师:亨利·明茨伯格亨利·明茨伯格,是全球管理界享有盛誉的管理学大师,经理角色学派的创始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明茨伯格先后在管理学界创立了影响深远的经理角色学派、战略过程学派和实践管理教育范式,他是一位敢于从管理实践出发,敢于向传统理念挑战的勇士。
他的思想极为独特,敢于突破现有束缚,时常提出一些抨击管理学界主流观点的见解,语出惊人,被人们评价为“管理领域伟大的离经叛道者”,但是他所提出的理论在管理领域发挥着重要影响。
生平简介主要著作主要理论及思想对明茨伯格的评价亨利·明茨伯格的生平简介明茨伯格1939年9月2日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的一个普通家庭。
父亲是一家生产女装的小公司的管理者。
孩提时期的明茨伯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总想知道身为总经理的父亲究竟在办公室里做些什么,表现出一种对管理学天然的好奇和热情。
中学时代的明茨伯格在校表现平平,惟独对拆卸东西情有独钟。
明茨伯格在高中毕业后选择了蒙特利尔的麦吉尔大学,攻读机械工程学,成绩中等偏上水平。
1961到1963年间,获得机械工程学学士后,明茨伯格进入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运营研究分部从事运营研究工作。
在工作中,他他发现自己对“人是如何工作的”比对“机器是如何运转的”更感兴趣,这为他以后在管理学领域做出杰出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在此期间,明茨伯格获得乔治·威廉士大学文学学士学位。
之后他转行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管理,并与1965年获得该院斯隆管理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1968年获得博士学位。
在此之后,明茨伯格回到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任教。
所获荣誉和奖项明茨伯格现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管理学研究荣誉教授,法国知名学府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也为他留有教职。
与此同时,明茨伯格在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伦敦商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和蒙特利尔高等商学院等学校担任访问学者。
因其独特的理论见解和他在世界管理学发展史上所做出的贡献,曾先后获得多项奖项和荣誉:1980年,他成为加拿大皇家协会的会员,是该协会第一位管理学教授出身的会员;他曾四次在《哈弗商业评论》上发表文章,其中两次获得“麦肯锡奖”;1995年,获该年度最佳著作《战略规划的兴衰》获得管理学会的“乔治·泰瑞奖”;1998年,明茨伯格被授予“加拿大国家勋章”(加拿大最高荣誉)与“魁北克勋章”;2000年,因对管理学所做出的贡献获得管理学会颁发的“杰出学者奖”等。
物理化学:4.4亨利定律

此时亨利定律就表现为类似拉乌尔
定律形式: P1= P1* x1
当溶液的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溶质分 子的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即每个溶质分子 周围不但有溶剂分子,还有溶质分子,并 且随着溶液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此时,溶质分子逸出液相的能力不同于稀 溶液中,并且随浓度变化而变化。
因此其蒸气压不再与溶质分子的浓度成正 比关系,即不再遵守亨利定律。
• 但溶质蒸气压与溶液中分子状态的溶质 浓度间仍遵守Henry定律(如上例 SO2+ H2O)。
2. 对于溶剂来说,在稀溶液中溶质的部分 “溶剂化物 (或聚合)”、或电离,不影 响溶液中溶剂的浓度,故溶剂仍然遵守 Raoult 定律。
• 即使在极限情况下,如溶质完全电离, 并且离子高度溶剂化,但对稀溶液而言, 其对溶剂的浓度影响不大。
kx数值既可大于P1*, 也可小于P1* 。
请注意亨利定律与拉乌尔定律两者比例 系数的差别。
定性解释:
稀溶液中,溶质分子极 稀疏地散布于大量溶剂 分子中,每个溶质分子 周围几乎均被溶剂分子 所包围(如图):
溶质分子的周围环境均相同,因此其逸出 液相的能力 (即蒸气压) 正比于溶质的浓度。
而相应的比例系数 kx 取 决于溶质分子与周围溶 剂分子的相互作用;
• 由亨利定律:
PCO2= kmm = km m (1 ) = [ km (1 )]m = km m
• 式中的 km 也为常数,也可叫作 Henry 常数。
结论:
当溶质部分地与溶剂化合形成 “溶剂化
物”时,并且此“溶剂化物”不电离(或
很少电离)、不聚合,由于溶剂化度 ()
为
常
数
(与浓度无关),所以溶质的蒸气压与溶质
亨利·德雷夫斯

05
CHAPTER
德雷夫斯的遗产
设计公司的发展
德雷夫斯设计公司
在亨利·德雷夫斯的领导下,德雷 夫斯设计公司成为20世纪最具影 响力的工业设计公司之一,为众 多知名品牌提供产品设计服务。
童年对艺术的热爱
亨利·德雷夫斯从小就对艺术产生了浓 厚的兴趣,尤其是对设计。
教育背景
艺术学院的学习
亨利·德雷夫斯在年轻时进入巴黎 的艺术学院学习,专攻产品设计 。
游历欧洲各地
在学习期间,他游历了欧洲各地 ,吸收各种艺术风格和设计理念 。
职业生涯
早期设计工作
从艺术学院毕业后,亨利·德雷夫斯开 始从事设计工作,主要为家具和室内 设计。
04
CHAPTER
德雷夫斯的影响
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德雷夫斯是现代设计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主张设计应该以满 足人的需求为核心,强调功能性和实用性。他的设计理念影 响了许多现代设计师,推动了现代设计的发展。
德雷夫斯的作品具有简洁、实用、美观的特点,符合现代审 美观念,对现代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形式追随功能
德雷夫斯认为产品的形式应该追随其功能,强调设计应该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
他反对过度装饰和不必要的复杂性,主张简洁、明快和高效的设计风格。
德雷夫斯的设计理念在许多现代主义建筑和产品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巴塞罗 那椅、罗宾汉椅等作品,都体现了形式追随功能的理念。
03
CHAPTER
德雷夫斯的设计作品
与现代主义运动的关联
对人机工程学的贡献
亨利·德雷夫斯是现代人机工程学的先 驱之一,他强调设计应该适应人的需 求和习惯。
亨利 物理单位

亨利物理单位
亨利(H)是国际单位制中用于表示电感的物理单位。
它的符号为H,命名来自于英国物理学家亨利·菲尔丁(Joseph Henry),他是电磁学和电动力学领域的重要贡献者之一。
亨利是一个基本的电磁学单位,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感。
电感是一个物理量,用于描述电流变化时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简单来说,当电流通过一个线圈时,会在周围产生磁场,而电感就是衡量这个线圈对电流变化的响应能力。
在国际单位制中,亨利的定义是:当通过一个导体中的电流变化率为一安培每秒时,在该导体上产生一个感应电动势一伏特的电感。
可以用公式表示为:1 H = 1 V·s/A。
亨利在电子工程、通信领域以及其他需要涉及电感的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变压器、电感器、电感耦合器、滤波器等电路元件的设计和分析中,亨利是常用的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亨利.摩尔
雕塑集
亨利摩尔•
亨利摩尔简介
•亨利·斯宾赛·摩尔OM CH, (Henry Spencer Moore,1898年7月30日-1986年8 月31日),英国雕塑家。
摩尔以他的大型铸铜雕塑和大理石雕塑而闻名。
剑桥菲茨威廉博物馆陈列的“斜倚的人形”(1951年),表现一个高度精简、抽象的女性形象,是摩尔雕塑风格的典型代表。
•亨利·斯宾赛·摩尔OM CH, (Henry Spencer Moore,1898年
7 月30日-1986年8 月31日),英国雕塑家。
摩尔以他的大
型铸铜雕塑和大理石雕塑而闻名。
受到英国艺术圈的推崇,他的创作为英国在现代主义艺术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摩尔特点
•他作品的主题大多是女性形象。
摩尔作品的最大特点是通常都包含孔洞或主体被穿透。
而其起伏的曲线外形,被很多人认为是摩尔受到他的出生地约克郡起伏的山丘地形的启发。
•“所有艺术都应该有神秘感并需要观众的参与。
如果给雕塑或绘画以显白的名称,那么神秘感就无从谈起了,观众的注意就会轻易的移开,而不会费力捉摸作品的内涵。
人们都觉得他/她在观看,其实并没有真正地观看。
”
•年轻时,亨利·摩尔很崇拜现代派雕塑家爱泼斯坦、勃尔泽斯卡、布朗库西和毕加索等人,他也曾竭力追求构成主义的思考方式,一度还对超现实主义的潜意识表现发生兴趣。
他在观察自然界有机形体(如甲壳、骨骼、石块、树根等)中领悟空间、形态的虚实关系,自然力赋予形态的影响等等,使自己的作品尽量符合自然力的法则。
他说:“大自然中即存在不对称法则,被海浪冲洗得平滑的卵石,显示了石头损耗和磨蚀的不对称的法则。
”“树的关节一个个有力而又自然地把树干从一个方向拧向另一个方向,它们是理想的木雕。
”他同时从原始艺术中不断汲取,他说:“一切原始艺术最突出的特点,是它们那生气勃勃的活力。
这是人民对生活的直接感受的再现。
”所以在他的创作中,首先追求物体的质感,保留材料本来的美质。
他宁肯要求一件雕刻象一块“有生命”的石头或树干,而不要求它们完全象一个有生命的人。
•到50年代为止,摩尔在艺术上的拓展主要体现在空间的连贯性方面。
他从空洞、薄壳、套叠、穿插等等手法中把人物的因素大胆而自由地异化为有韵律、有节奏的空间形态。
最出色的代表作如1951年作的《内部和外部的斜倚人物》。
它的母题仍是自1926年受印地安托尔特克文化中雨神雕像影响而创作的《斜倚人物》,但以圆孔处理颈、胸、腹部的体积,流畅自然,韵味无穷。
1952年所作的《国王和王后》是扁平造型的代表。
简练的平片形产生了起伏的立体空间。
此后,他又迷恋于直立主题,用以创造纪念碑式的伟大、肃穆的雕塑,亦受到广泛的赞美。
王与后
斜倚的人形
摩尔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