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六组 16. 这儿真好.》公开课教案_31
这儿真好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这儿真好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这儿真好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这儿真好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儿真好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一、激趣导入: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都有好朋友吗?跟好朋友在一起玩,心情怎样?2、可是,有一只小熊却没有朋友,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这儿真好》3、齐读课题二、学习课文(一)第1自然段1、小熊为什么会没有朋友呢?先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到第一自然段中找答案吧!2、找到了吗?3、这荒岛是什么样的呢?4、生活在荒岛上的小熊是什么样的?看看他的表情,学学他的动作,用一个词说一说:这是一只的小熊。
5、书上也用了一个词写出了小熊的感受,找一找,是什么?6、孤零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你有没有感到孤零零的时候?能不能说一说?7、现在,你就把自己当成这只小熊,孤零零的,心里会怎么想?8、多可怜的小熊啊!所以小熊感到孤零零的,每天睡觉都梦见和许多朋友在一起玩。
你愿意做小熊的朋友吗?那么谁愿意读第一自然段?(老师也愿意和这只小熊做朋友的,大家听我读一下好吗?)9、看来大家都愿意跟小熊做朋友了,现在,我们一起读一读,让小熊感受到我们大家对他的关心。
(二)第2、3自然段:1、没有朋友,小熊心里多着急,多难过呀!这时,他看到天空飘来一朵云连忙问——(指名读小熊的话)(相机评议)如:很好,你读出了小熊的感受。
你能体会到小熊的心情了。
老师发现你的眉头皱起来了,都把自己当成小熊了。
大家也学学,一起来读读。
(齐读)2、云儿说话了吗?(云儿不说话,飘来飘去变成了一棵树)质疑:小朋友们,小熊这么着急地问云儿,云儿怎么不说话,飘来飘去变成了一棵树呀?3、(演示“云变树”)聪明的小朋友知道云儿想告诉小熊什么吗?(让小熊种树。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这儿真好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这儿真好教案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这儿真好”的含义。
2. 能力目标:通过朗读和情境体验,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热爱大自然,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认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这儿真好”的情感表达。
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从文中领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美好的向往,引入课题《这儿真好》。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正音,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 集体朗读,强调语气,感受文章的情感基调。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 分段讲解,解析关键词句,如“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等词语的含义,帮助学生描绘出一个美丽宜人的生态环境。
2.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主人公说“这儿真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四、拓展延伸,互动交流1.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想象并描述自己心中的“这儿真好”,可以是现实生活的场景,也可以是理想中的世界。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让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变得“真好”。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 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再次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回家后与父母分享今天所学内容,并尝试画一幅自己心中“这儿真好”的图画。
板书设计《这儿真好》- 美丽环境:绿树成荫、鲜花盛开...- 和谐共生:动物们快乐生活- 爱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苏教版一下《16、这儿真好》教学设计.doc

苏教版一下《16、这儿真好》教学设计16、这儿真好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2、感情朗读课文3、培养爱护大自然的美德,表达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美好愿望第一课时一、导入:1、师板书课题。
2、指导学生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师在题目上打上小问号。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生字词。
(正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2)将生字词带入课文中读一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课文中的长句子能读得正确、流利吗?(出示长句)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用评议。
4、再次练读课文。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师范读课文。
2、解答刚开始上课时提的问题:为什么这儿真好?3、你们了解小熊住在一个什么地方吗?4、文章讲了小熊什么事?四、教学生字1、巩固生字字音。
2、教学新偏旁。
3、自学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4、反馈,检查。
5、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呢?6、指导写字。
7、生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五、小结第二课时一、以故事引入:一座小小的荒岛上住着一只小熊。
小熊感到孤零零的,假如你是小熊,你这时最想做什么? ........... 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小熊每天睡觉都梦见和许多朋友在一起玩。
-- 、1、(课前准备好头饰:白云、小树5—6棵、小鸟、小鹿、小猴)老师边复述课文内容学生边带看头饰出场演绎小熊梦中的意境,这样就把学生引入了课文的意境中。
2、组来模仿刚才的表演来扮演课本剧。
这样寓学于乐,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熟悉了课文的内容了。
3、组表演,由学生来评一评哪一组表演得最好。
4、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表演读。
5、讨论:为什么小鸟、小鹿、小猴它们都说,这儿真好!三、教学生字词四、抄写生字词五、背书教学反思:。
苏教版《这儿真好》教案

苏教版《这儿真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描述的自然环境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学会珍惜美好生活,感恩身边的人和事。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环境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自然环境和人物形象的解析。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营造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环境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六、课堂练习:(1)课文讲述了哪个地方的美好景色?(2)课文中有哪些动植物?它们的生活环境如何?(3)课文中的小猴子是如何帮助他人的?2. 小组合作:请同学们分组,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场景,用绘画或文字形式呈现出来,并简要描述场景中的故事。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这儿真好》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这儿真好》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型。
2.初步理解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增强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环境的观察和感性认知能力,激发他们爱护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课文并初步掌握其中的词汇、句型。
2.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其环保习惯。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感知,提高其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1.播放一段短视频,向学生介绍保护环境的意义。
2.老师介绍课文《这儿真好》,让学生自由谈论此课文中有哪些与环境有关的内容。
二、阅读课文(15分钟)1.师出示课文,学生跟读。
2.齐读两遍,然后分角色朗读一遍,逐句分析每个人物所表达的意思。
3.学生大声朗读各自角色的句子,并出现生词顺便练习。
三、互动交流(10分钟)1.学生模仿课文里的场景,搭建类似的环境并互相分享。
2.学生就当地的环境进行感性认知,认真观察、多方展望,思考如何保护环境。
四、拓展延伸(7分钟)1.运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环保知识点并向学生布置一项与环保有关的任务。
2.学生将此课文中涉及到的生词抄写一遍,并且记录文章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汉字。
五、总结反思(5分钟)1.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你最喜欢这篇文章的哪一部分?解释原因。
”2.学生对此堂课表现好坏评估自己,并对自己下一个环保任务的完成持有信心并进行汇报。
【课后作业】1.跟父母或亲近的人谈论环保话题,并向他们介绍保护我们的家园的方法。
2.家长指导孩子计划一项自己的小小环保行动,实际操作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学生自由表达。
【教学反思】这堂课所涉及到的教育内容涵盖了绿色环保知识以及对于环境卫生的重视。
我整节课都是跟着学生的步伐走的,即便是有所规划,也是比较宽松灵活的。
在课后,我与家长们进行了沟通,他们普遍反映孩子们都对于环保以及这方面的知识点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或许未来可以从这方面引导、培养他们,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态环境以及其背后隐含的道理。
苏教版《这儿真好》教案

苏教版《这儿真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的正确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家园、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正确认读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情感把握。
三、教学难点:1. 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场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会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环保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上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认读与理解。
(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分析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课文主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想象与实践:(1)学生闭眼想象课文中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互相交流感受。
(3)结合环保资料,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正确用法。
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关爱家园。
6. 布置作业:(1)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课文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2)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小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场景。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六组 16. 这儿真好.》公开课教案_30

《这儿真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儿真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发人深省,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描写了居住在荒岛的小熊感到孤单,寻找朋友,在天上云朵的启发下营造树林,终于迎来了许多朋友的故事。
整篇文章生动地表现了必须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爱的绿色家园的思想感情,告诉我们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生分析低年级的孩子好动、争强好胜,爱表现自己,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形象思维占主导。
根据这个年段孩子的特点,要设计让孩子感兴趣的课堂,让孩子的注意力多持续一些时间,能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孩子有所学。
一年级的小学生已有一定的审美观念,对一个地方环境的好坏有自己的想法。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知道“这儿真好,好在哪里?”并从中明白要从小爱护自然环境。
在本课教学时教师要多创设情境,提出一些启发性强的问题,让同学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低年级的孩子比较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还有另一特征:喜欢做游戏,同时低年级的孩子还喜欢色彩鲜艳的小东西,如图片、玩偶、玩具等。
我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课前先制作一些教具:绘制一些关于课文的背景图画,及小动物们(小鸟、小鹿、小猴、小象)云儿、树木的图片,用小棍和线把动物图片固定住,然后根据录音进行“木偶剧”表演。
“木偶剧”孩子们不经常看到,一些小朋友就没有看到过,用这一形式孩子们会感到新颖,特别感兴趣,有效地激起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紧接着提出问题:“这儿真好,好在哪里?”让孩子们带着这个问题学文,能明白“这儿真好,好在哪里?”然后借助多媒体对课文进行学习,首先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在孩子有了初步感知后,把孩子带入课文的学习,让孩子通过图片感观荒岛,进行句式训练,理解什么是“荒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这儿真好》 教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这儿真好》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读懂课文《这儿真好》;2.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课文的主题;3.能够识别并朗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4.能够模仿课文的语调朗读课文。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这儿真好》这篇课文。
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去乡下玩耍,发现乡下的环境非常美丽,比城里还要漂亮,让她感到十分惊讶和开心。
通过这个故事,带领学生感受乡村的丰富自然风景和城市的差异,陶冶学生的情感和感受力。
教学过程导入在开始教学之前,先让学生看一下课文标题和插图,询问学生对标题和插图有什么看法和猜测。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这个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有没有联系等等。
通过这样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气氛。
讲解课文接下来,开始具体的课文讲解。
首先,以逐句逐句的方式朗读课文,解释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然后,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如,“小姑娘为什么会感到惊讶和开心?”“乡下的自然风景和城市有什么不同?”等等。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纠正语言错误,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语文表达。
学生模仿朗读在讲解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课文地朗读。
要求学生注意课文的语调和节奏,尽可能地把握好课文表达的情感。
通过这样的模仿,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音语调等语言基本知识。
小组讨论为了更好地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同样也要求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可以再次梳理一下主要的课文内容,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文结尾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课文的作者和作品的背景,同时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篇作文给我带来了什么启示,我应该如何运用它。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到课文的意义和作用,更好地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儿真好》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认识部首“负字头”,学会写“座”和“象”,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
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难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
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
教学准备:
PPT课件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跟我一起写课题。
板书:这儿真好(提醒:这,先写文再写走之,真,里面是三横。
)
指名读,再读,齐读。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这儿”指哪儿?又有什么好?答案都藏在课文里。
请小朋友大声地朗读课文,争取读准读通,难读的地方一定要多读几遍。
2、“这儿”指的是哪里?
板书:荒岛。
认读词卡:一座荒岛。
(出示荒岛图)看,这就是荒岛,什么样?
2、在《识字8》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坐”,它往往表示动作。
注意看今天这个“座”,上面加了“广”,“广”代表房屋,所以这个“座”往往表示地方地点。
让我们一起玩个猜字游戏。
(出示填空,一起填)
3、茫茫大海中,小熊一个人住在这座荒岛上,感到——
板书:孤零零。
认读词卡:孤零零。
(零:后鼻音)看,这个词很特别,一共几个字?后面两个字都是——是用来强调前面的“孤”字的,表示比孤独还孤独。
这样的词读起来还富有节奏感呢。
想象着小熊的孤独,你来读——(小熊真寂寞!)你再读——(小熊真可怜!)
4、他多么渴望有朋友作伴啊!每天睡觉——
5、第一段的句子比较长,我们只要学会停顿就能读好它。
(出示整个第一段,标记停顿符。
)听老师读,指名读,齐读。
(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小熊的孤单。
)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熊一天天在孤独中煎熬,终于有一天——(出示图片,白云飘来)小熊看到——认读词卡:天空。
连忙问:——(指名读)
2、请注意小熊说的话前面有个词,认读:连忙。
这是小熊说话时的表现,叫做“提示语”,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就能把小熊读活了。
该怎么读呢?(指名读)(真好!你读出了小熊找朋友的焦急。
你还注意了这里的“?”读出疑问的语气。
)
云儿四处飘,见多识广,让我们一起快替小熊问一问。
3、再看,这里有两个特殊的词,认读词卡:呀、呢。
它们的读音有什么相同?再看,
它们的偏旁都是——,在这篇课文里还有几个它们的好兄弟,看——(出示句子)以前还学习过一个“吗”,这些词宝宝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语气词”。
它们有的表示疑问,有的表示惊叹,有的发出命令,请小朋友在读书的时候要注意哦!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再把它们放到句子里读一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云儿决心考考小熊,云儿——认读词卡:说话。
飘来飘去变成了——(出示句子)
1、小熊明白了吗?他是怎样做的?(请小朋友自由读第3小节,找一找,画一画)
指名回答。
(出示第3小节第二句)看,这里连用了两个“种”,读读看,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预设:①小熊起早贪黑、马不停蹄地一直在种呀种。
②种了很长很长时间。
③种了很多树。
)
种一棵树就是很辛苦的,先要挖坑,接着放苗,再培土,最后浇水。
这么多的树该要多长时间,该有多辛苦呀!两个“种”字里面浸满了小熊辛勤的汗水,所以让我们读得慢一点。
听老师读。
指名读。
(评价:小熊真勤劳!小熊多辛苦!)齐读。
2、小树的生长需要时间,——(出示第3句话)指名读。
出示词卡:一年,两年。
一年有多少天?365天。
两年就是七百多天!时间很漫长,让我们读得慢一点,再慢一点。
(指名读,齐读。
)小树的生长需要照料,你能想象小熊在七百多个日夜是怎样照顾小树苗的吗?(想象说话)
小结:对,小熊白天黑夜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施肥、浇水、除草、捉虫。
3、辛勤的汗水没有白流,荒岛变了,可以用两个成语形容现在的小岛。
(板书: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出示词卡: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认读。
)
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漫山遍野: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
绿叶成阴:绿叶繁茂,覆盖成阴。
)看,(出示图片)这就是“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山上山下,到处是树,读——树木长得真茂盛,读。
真替小熊感到高兴,一起来夸夸能干的小熊。
读——
4、让我们走进小岛的四季,好好欣赏小岛的美!(配乐图片)
看,春天——(指名说)师:树木送小岛一片缤纷的花朵。
夏天——(指名说)师:树木赠小岛累累的硕果。
秋天——(指名说)师:树木给小岛添一片浪漫的色彩。
即使是冬天——(指名说)师:依然有腊梅飘香,苍松挺拔!
小熊辛勤改造的小岛不能称作“荒岛”了,请你重新给小岛取名。
(绿岛,美丽岛,花岛——)板书:绿岛。
小结:绿树给小岛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小岛真美!我们都爱上了这座芳草茵茵,繁花似锦,绿树成荫的小岛。
五、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1、云儿的办法管用吗?小熊找到朋友了吗?自由读第4-6小节。
哪些朋友来到了小岛?请你把他们的名字请到句子里来,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和都来了。
2、认读词语:小象、小猴。
认识象形字:象。
象是个象形字。
古时候的象字真有趣。
(出示象形字:象。
)你看懂了吗?即使到今天,这个字的变化也不大,还能看出大象的样子呢!指导书写:撇刀头,扁扁口,一撇口中出,两撇有长短,弯钩,最后撇短捺舒展。
3、看,(出示小鸟,播放鸟鸣),谁来了?小鸟小鸟,你为什么来这里?(指名说)读句子。
这里连用了两个感叹号,可见小鸟是多么激动。
它看到如此美丽的小岛,情不自禁地
发出了赞叹,注意读好它。
指名再读。
4、好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瞧,(出示群鸟图)齐读。
5、听,远处划来一只船。
谁来了?出示句子。
指名读。
让我来采访小鹿,小鹿小鹿,你为什么来?(指名说)小象小象,你为什么来?小猴小猴,这里的什么吸引了你?
小鹿、小象、小猴结伴来绿岛,他们齐声赞叹说:——(齐读)
6、小朋友,课题原来就出自小动物的赞美。
他们都赞叹这里——(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擦问号。
7、见到这么多新朋友,小熊——(认读词卡:高兴极了)让我们一起帮助小熊热情地招呼朋友,小熊——(认读词卡:不停)
六、认读生字词,学写生字“座”“象”。
1、这些词语还记得吗?开火车读。
2、词语又变了,只剩下生字,你还认识吗?开火车读。
3、学写生字“座”“象”。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通了课文,认识了生字,还知道了小熊在云儿的帮助下,通过辛勤种树,把荒岛改造成了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绿岛,吸引来了许多好朋友,大家都由衷地赞叹:——(这儿真好!)
让我们学习小熊一起努力营造我们的绿色家园,一起保护我们的美丽世界。
七、作业:
1、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让我们的世界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