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学设计实验
植物生物学果实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观察不同植物果实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3. 探讨果实成熟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二、实验材料1. 水果:苹果、梨、香蕉、草莓、葡萄等。
2. 工具:解剖刀、放大镜、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碘液等。
三、实验方法1. 果实结构观察- 分别选取苹果、梨、香蕉、草莓、葡萄等水果,观察其外观形态、颜色、大小等。
- 使用解剖刀将果实切开,观察其内部结构,包括果皮、果肉、种子等。
2. 果实成熟度观察- 分别选取不同成熟度的苹果、梨、香蕉、草莓、葡萄等水果,观察其外观和内部结构的变化。
- 使用碘液检测果实中淀粉的含量,观察成熟过程中淀粉的降解情况。
3. 果实生理变化观察- 分别选取不同品种的苹果、梨、香蕉、草莓、葡萄等水果,观察其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
四、实验步骤1. 果实结构观察- 将水果洗净,观察其外观形态、颜色、大小等。
- 使用解剖刀将果实切开,观察其内部结构,包括果皮、果肉、种子等。
- 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果实内部结构的细微变化。
2. 果实成熟度观察- 分别选取不同成熟度的水果,观察其外观和内部结构的变化。
- 使用碘液检测果实中淀粉的含量,观察成熟过程中淀粉的降解情况。
- 记录不同成熟度水果的碘液反应结果。
3. 果实生理变化观察- 分别选取不同品种的水果,观察其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
- 使用呼吸速率测定仪和乙烯分析仪进行检测。
- 记录不同品种水果的生理指标变化。
五、实验结果1. 果实结构观察- 苹果:果皮光滑,果肉白色,含有多汁的细胞,种子位于果心。
- 梨:果皮光滑,果肉白色,含有多汁的细胞,种子位于果心。
- 香蕉:果皮有条纹,果肉黄色,含有多汁的细胞,种子位于果心。
- 草莓:果皮有突起,果肉红色,含有多汁的细胞,种子位于果心。
- 葡萄:果皮有棱,果肉紫色,含有多汁的细胞,种子位于果心。
2. 果实成熟度观察- 随着果实成熟度的提高,果实颜色逐渐变深,果肉变软,淀粉含量逐渐降低。
大学植物生物学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植物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植物生命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内容实验一:植物细胞观察1.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滴管、染色剂等。
2. 实验步骤:- 制作洋葱鳞片叶切片。
- 染色切片。
-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 记录观察结果,并绘制细胞结构图。
实验二:植物组织培养1. 实验材料:植物种子、无菌培养基、培养皿、剪刀、镊子、酒精灯、无菌操作台等。
2. 实验步骤:- 对植物种子进行表面消毒。
- 将消毒后的种子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中。
- 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 观察植物组织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过程。
实验三:植物光合作用1. 实验材料:绿色叶片、烧杯、酒精、碘液、滴管、剪刀等。
2. 实验步骤:- 将绿色叶片浸泡在酒精中脱色。
- 将脱色后的叶片进行光照处理。
- 用碘液检测叶片中的淀粉含量。
- 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
三、实验方法1. 观察法:通过显微镜等工具观察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结构。
2. 实验法: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光合作用等实验操作,验证植物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3. 记录法: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绘制实验图。
四、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和原理。
2. 实验步骤和结果。
3. 实验分析和讨论。
4. 实验结论。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技能: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进行实验操作。
2. 观察能力: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观察植物细胞和组织结构。
3. 科学思维能力:学生是否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4. 创新能力:学生是否能够提出新的实验方案或改进实验方法。
六、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实验事故发生。
2.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报告要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4. 学生要积极参与实验,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植物生物学实验

二、实验原理
植物组织类型: 一)分生组织——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群
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
二)成熟组织(永久组织)——失去分裂能力, 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群
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
(一)分生组织
顶端分生组织: 顶端分生组织: 根尖、茎端, 根尖、茎端, 细胞核相对较 大,细胞质浓 厚,液泡不明 显;
6茎纵切制片示分生组织菊叶下表皮装片示保菊叶下表皮装片示保护组织气孔苹果叶下表皮装片示表皮毛护组织气孔苹果叶下表皮装片示表皮毛甘薯根切片示贮藏组织睡莲叶横切示通气组甘薯根切片示贮藏组织睡莲叶横切示通气组织南瓜茎横切示导管管胞南瓜茎离析装片织南瓜茎横切示导管管胞南瓜茎离析装片示导管类型芹菜叶柄横切示厚角组织梨示导管类型芹菜叶柄横切示厚角组织梨果实切片示石细胞橘果皮切片示分泌腔果实切片示石细胞橘果皮切片示分泌腔生姜切片示分泌细胞及乳汁管松木离析装片生姜切片示分泌细胞及乳汁
筛管及伴胞、管胞
(六) 分泌组织
乳 汁 管
分泌组织的观察
取柑桔果皮制片,观察分泌腔。 分泌腔。 分泌腔
在果皮中通常看到的黄色透明小点, 在果皮中通常看到的黄色透明小点,便是溶 生方式形成的分泌腔,这种溶生腔的周围可以看 生方式形成的分泌腔, 到有部分损坏的细胞位于腔的周围。 到有部分损坏的细胞位于腔的周围。
气孔(保卫细胞) 气孔(保卫细胞)
番薯叶下表皮临时装片(表皮的表面观) 番薯叶下表皮临时装片(表皮的表面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表皮
周皮
周皮:次生保护组织, 周皮:次生保护组织, 逐渐替代表皮, 逐渐替代表皮,行使 保护功能。细胞扁平, 保护功能。细胞扁平, 无细胞间隙, 无细胞间隙,高度栓 不易透水和透气。 化,不易透水和透气。
植物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案

实验总结
实验题目
根的形态结构与观察
实验学时
3
实验目的
1观察掌握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及其特点。
2观察侧根的发生与形成,了解根瘤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原理
实验仪器
显微镜
实验材料
玉米根尖纵切片、洋葱根尖纵切片、毛茛根横切片、水稻幼根横切片、 鸢尾根横切片、蚕豆老根横切片、棉花老根横切片、栎根横切片、蚕豆 侧根纵切片、蚕豆侧根横切片、大豆根瘤切片、兰花菌根切片
实验内容与实施过程
备注
(一)分生组织
1顶端分生组织:观察玉米根尖纵切片和黑藻茎尖纵切片
2侧生分生组织:观察椴数三年茎横切片
(二)保护组织
1表皮:观察蚕豆叶下表皮装片、小麦叶下表皮装片、天竺癸叶下表皮装片。 注意区分表皮细胞、气孔器、表皮毛等
2周皮:观察椴树三年生茎横切片。
(三)薄壁组织
1同化组织:观察女贞叶横切片
参考资料
(含参考文 献、期刊、杂 志等)
1王英典、刘宁,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何凤仙,植物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明延凯,植物学教程实验,石油大学出版社,1991
实验总结
实验题目
植物的各类组织
实验学时
4
实验目的
1观察掌握植物组织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特征,了解其生理功能和在植物 体上的分布特点。
3单子叶有胚乳种子
解剖观察小麦、玉米颖果的结构,并进行纵切,用碘液染色,用实体解剖显微 镜观察胚的结构。
4裸子植物的种子
解剖观察子的结构,区分种皮、胚乳、胚的各部分。
(一)种子明发和幼苗形成
每二人领取一培养皿、20粒小麦种子、一张吸水纸,培养小麦种子萌发,记录 萌发情况,一周后带来观察。记录培养时间、根和芽伸出时间、萌发种子数等。
生物学学科的植物生长观察实验设计

生物学学科的植物生长观察实验设计一、实验背景和目的随着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植物生长观察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实验,通过观察植物不同的生长条件对其影响,可以更好地认识植物的生长规律,加深对植物生物学的理解。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的植物生长情况,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法,探究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材料和器材1. 植物种子(如小麦、豌豆、绿豆等)2. 不同土壤(如河沙、栽培土等)3. 不同光照条件(如阳光、荧光灯等)4. 不同水分条件(如干燥、湿润等)5. 温度计6. 清洁的水源7. 称量器8. 容器(如花盆、培养皿等)9. 教学投影仪(或幻灯机)10. 记录表格和笔三、实验步骤与方法1. 实验准备a. 准备不同种类的植物种子,并清洗干净。
b. 准备不同类型的土壤,并放入相应的容器中。
c. 确定不同的光照条件,设置相应的光源。
d. 设置不同的水分条件,控制植物的水分供应。
e. 安装温度计,记录实验环境的温度。
2. 实验设计a. 将不同种类的植物种子均匀地撒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
b. 将种子置于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并记录光照强度。
c. 给植物提供不同的水分条件,记录每次的供水量。
d.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并记录环境温度。
3. 实验观察和记录a. 观察每个实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根系生长、茎叶生长、花期等。
b. 使用教学投影仪(或幻灯机)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用图片或图表的形式来说明。
c. 每天或每周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高度、茎叶的数量和大小等。
d. 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
4. 结果分析和讨论a. 根据观察记录和数据分析,总结植物的生长规律。
b. 探讨不同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如光照条件、水分条件、温度条件等。
c. 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d. 将实验结果与生物学的相关理论进行结合,深入讨论植物的生长机制和适应策略。
四、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植物生长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探究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原理;2. 探究不同浓度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 分析植物生长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植物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的作用。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浓度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分析植物生长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小麦种子;2. 实验药品:植物生长素;3. 实验器材:培养皿、蒸馏水、滴管、剪刀、放大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将小麦种子用蒸馏水浸泡6小时,使种子吸足水分;2. 将浸泡好的小麦种子均匀地放入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放50粒种子;3.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温度25℃,光照12小时;4. 将植物生长素配制成不同浓度,分别为0.1mg/L、0.5mg/L、1.0mg/L、2.0mg/L;5. 用滴管将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素滴加到培养皿中的小麦种子上,每个浓度滴加10滴;6. 将滴加好植物生长素的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继续培养;7. 观察记录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株高、叶片数量等生长指标;8. 在实验过程中,对照组(不添加植物生长素)和实验组(添加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素)进行对比;9.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1. 发芽率:对照组的发芽率为90%,添加0.1mg/L植物生长素的实验组的发芽率为95%,添加0.5mg/L、1.0mg/L、2.0mg/L植物生长素的实验组的发芽率分别为92%、93%、88%;2. 株高:对照组的株高为10cm,添加0.1mg/L植物生长素的实验组的株高为12cm,添加0.5mg/L、1.0mg/L、2.0mg/L植物生长素的实验组的株高分别为11cm、13cm、9cm;3. 叶片数量:对照组的叶片数量为6片,添加0.1mg/L植物生长素的实验组的叶片数量为8片,添加0.5mg/L、1.0mg/L、2.0mg/L植物生长素的实验组的叶片数量分别为7片、9片、6片。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

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植物生物学实验报告植物生物学是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学科。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和适应环境的机制。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植物生物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并通过实验数据和结果来支持我们的观察和假设。
实验一: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选择了豌豆种子作为研究对象。
我们分别将一些豌豆种子放置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进行观察和测量。
结果显示,豌豆种子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生长更加健壮,而在黑暗中则无法正常生长。
这说明光照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有重要影响。
我们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测量了豌豆叶片的光合速率,并发现光照强度越高,光合速率也越快。
这是因为光照提供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促进了光合产物的合成和植物的生长发育。
实验二: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适应各种环境条件。
我们选择了盐碱土为研究对象,探究植物对盐碱胁迫的适应机制。
实验结果显示,与普通土壤相比,盐碱土中的盐分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但是,我们发现一些植物物种对盐碱胁迫具有较强的耐受性。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这些耐盐植物在盐碱土中生长的过程中,通过调节离子平衡和抗氧化能力来应对盐碱胁迫。
此外,它们还能够通过调节根系结构和分泌特定物质来减轻盐碱土对植物的伤害。
这些适应机制使得耐盐植物能够在恶劣环境中存活和生长。
实验三:植物的生理调节植物能够通过生理调节来适应环境变化。
我们选择了水分调节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植物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机制。
实验结果显示,当植物受到水分限制时,其根系会发生调节,以增加水分吸收的能力。
同时,植物的气孔也会调节开闭,减少水分的蒸腾损失。
进一步的实验表明,植物通过激素的调节来实现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例如,植物会产生激素脱落酸(ABA),以抑制气孔的开放,减少水分蒸腾。
此外,植物还能够通过根系分泌特定物质来增加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这些生理调节机制使得植物能够在水分胁迫下生存和生长。
植物生物学 自主实验

环境102班 周娅楠 曹左男
实验一 储藏组织中淀粉含量 与植物生长环境的关系 (失败)
实验目的:探究储藏组织中淀粉含量与植物生长环 境的关系
材料:水葫芦、松叶、芦荟、石莲、橡皮树、口红 花、吸毒草等
方法:对所选植物的叶或茎进行切片制片; 用碘化钾溶液对所得切片染色; 用显微镜观察淀粉的分布及密度; 分析探究淀粉的含量与植物生长环境的关系
333实验结果对比植物生长特点或类型气孔密度芦荟旱生植物石莲旱生植物233133绿玫瑰水生水葫芦水生铁海棠阳生口红花阴生14橡皮树耐高温松树耐寒10333双子叶植物豆瓣绿65单子叶植物吊兰333实验结果分析气孔是植物茎叶表皮层中由成对保卫细胞围成的开口是植物与环境交换气体的通道它影响着蒸腾光合呼吸等作用
实验结果对比
植物生长特点或类型 芦荟(旱生植物) 石莲(旱生植物) 绿玫瑰(水生) 水葫芦(水生) 铁海棠(阳生) 口红花(阴生) 橡皮树(耐高温) 松树(耐寒) 双子叶植物(豆瓣绿) 单子叶植物(吊兰) 气孔密度 2.33 1.33 7 8 8 14 10 3.33 6.5 3.33
实验结果分析
豆瓣绿(双子叶植物)
气孔密度:6.5
芦荟(旱生植物)
气孔密度:2.33
石 莲 ( 旱 生 植 物 )
气孔密度:1.33
绿玫瑰(水生)
气孔密度:7
水葫芦(水生)
气孔密度:8
铁海棠(阳生植物)
气孔密度:8
口红花(阴生)
气孔密度:1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橡皮树(耐高温)
气孔密度:10
松树(耐寒)
气孔密度:3.33
图示结果 松茎切片,所示蓝色可能为淀粉
橡皮树叶切片,无法 确定是否有淀粉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
一、选题背景及论证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生物教学中离不开生物实验。
高中学过的“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就是其中一例。
但因为当时缺乏实验条件,也缺乏现成的经验,无法实验,所以在大学期间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中选择此实验。
为学习积累经验、素材,在实践中使自己对实验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更加理解,通过模仿、探究,学会设计植物向性运动实验方法,学会观察植物的向性运动。
所选用的玉米、豌豆在市场中很容易买到,并在实验室中栽培管理方便。
见效快,效果明显。
在对原实验的改动中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研究过程
(一)实验前所制定的研究计划
1、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设计植物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的设计方案
(2)观察植物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现象并记录分析。
(3)通过共同设计和研究观察,学会合作、交流、互相学习。
(4)培养动手能力、科研意识、创新精神。
2、研究步骤
(1)明确研究学习本实验的目的。
.
(2)阅读教材和相关书籍。
(3)上网查询,了解相关信息。
(4)咨询老师,讨论研究。
(5)设计出方案定稿。
3、任务分工
(1)研究讨论实验设计方案,日常观察:本组全体成员
(2)上网查询:A
(3)查书面资料:B
(4)摄影、打印:C
(5)实验报告执笔:D
(二)1、所需材料用具主要有:
豌豆种子、玉米种子、若干锡纸、不透光的纸盒二个、培养皿、剪刀、胶带、脱脂棉、无土栽培营养液等。
2、实验原理简述:植物的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到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它的运动方向随刺激方向而定。
在单侧光刺激下,植物表现出向光性运动。
在地心引力(重力)的影响下,植物的根表现出向重力性运动。
3、实验设计及观察
(1)观察植物的向重力性运动:准备好五个培养皿,在培养皿中放入用培养液浸泡的湿棉花,把预先浸泡(有利于提早发芽)的种子按八卦方位嵌入湿棉花上。
注意把种子的尖儿(胚根)都朝向圆心排放。
盖上盖儿后用胶带把培养皿的盖子固定住,要做到不能全周密封,应隔一段距离粘一下即可,避免种子进行无氧呼吸、烂种。
再用胶带将其立于烧杯上。
再设计一个培养皿四周用胶带全密封的对照实验,观察玉米的根向重力性运动实验设计完毕。
预计四天后,玉米种子胚根长出,有一定的向地性,但现象还不算明显。
再过二天发现胚根向地性明显,胚芽背地性也明显。
观察对照组内玉米是否有霉变发黑,根茎生长是否受到影响,如果有则淘汰掉,将所剩的四个培养皿分成两组,一组始终位置不变,另一组把培养皿转90度和180度,再进行观察。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思考在农业生产的实践中,播种时种子总是不规则地埋藏在土壤中,它们是否都能通过根的向地性来适应环境,从而萌发、成长。
在实验中应注意,培养皿中的棉花要厚、湿一些(不滴水为准)。
用胶带粘盖子时不能全封闭,留一道道缝有利于内部排水。
玉米凸面一侧贴于棉花上,否则萌发的根和芽全向棉花里面钻,不利于观察。
另外,当玉米根长出来后,会发现培养皿壁上有水汽,玉米根发红,这一现象是否与进行无氧呼吸有关,还是有其他原因有待于继续查询。
(2)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准备好八个装满泥土的花盆,把预先泡好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均匀地播种在土壤中,浇水。
放在温暖、光线充足之处,等待发芽。
预计五天后,小苗从土壤中钻出来。
待小苗长到近5厘米时分别装入两个纸盒中,用锡纸封存好,在向光处挖一个直径3厘米的小洞。
三天后打开两盒子,观察玉米和豌豆是否都向小洞方向弯曲生长。
理论支持:如果出现向光生长,则是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少,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得多,生长得快,所以弯向光源生长。
本实验应注意及存在的问题:选择透水好的花盆,便于排水透气,有利于植物萌发、生长。
豌豆入土深度为豌豆本身和两倍,太浅小苗不稳,太深萌发过晚。
纸盒不能太大,否则离小洞远的那两盒向光性就不明显。
低温植物生长较缓慢,高度不够也影响向光性现象。
另外我们也预计进行植物向水性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观察根是否向水生长。
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植物向性运动是否是植物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向性运动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