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高考真题《政治生活》主观题超详细汇编

15年高考真题《政治生活》主观题超详细汇编
15年高考真题《政治生活》主观题超详细汇编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15重庆)13.(26分)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13-14题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参战国。面对外敌的入侵,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消灭并牵制了日本侵略者大量兵力,不仅保卫了国家,而且为二战的最终胜利做出重大贡献。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2014年,我国通过立法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隆重纪念活动,以此铭记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12分)

【答案】①公民具有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面对外敌入侵,公民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为国家的繁荣强大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②国家具有保护公民权益的职责,国家维护公民生命、自由等权利,为公民生活与发展提供和平环境,增强国民的爱国主义情感。③在我国,国家与公民的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解析】(1)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我国,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也要履行相关义务。作为国家,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所以材料中广大人民浴血奋战是公民在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而国家综合实力增强,也要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5全国I)38.(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财政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财政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材料一:2014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

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精神,按照新修订的预算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地方各级政府为预算法的落实进行了积极探索。

材料二:2013年我国GDP增速为7.7%,2014年为7.4%。2015年我国GDP增长目标调低为7%。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其中,2015年财政预算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财政赤字率指财政赤字与GDP之比。国际上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12分)

【答案】(1)严格执行人大审批通过的预算;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按照预算法的要求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运用检查、审计等行政手段强化预算监管;公开预算,增加财政收支的透明度,接受权力机关监督和社会监督。

【分析】38题的第一问是运用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题型是措施类,所以材料中的动词是解题的题眼所在,“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说明要依法依规行政,严格执行人大的预算,并且完善预算制度体系,还要强化监督,完善内部外部监督体系。

(15北京)主观题

38、(36分)“众”最初的字形是人们在太阳下共同劳作,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共同劳作

有了更多的可能。

材料三互联网时代,“众”的力量在社会公共领域发挥着日益重

要的作用。互联网给公民参与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给政府治理

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公民通过社交网络为交管部门提供

道路拥堵信息;民间环保组织依据政府公开的环境数据绘制“污

染地图”,帮助政府监管污染企业;市政府通过门户网站向市民

征集建议;城管部门请商户和市民通过网络平台为执法人员的工

作打分……公民与政府在越老越多的社会公共领域中形成合力。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以“互联网时代

的公民与政府”为题,写一篇短评。(12分)要求:观点明确,

逻辑清晰,论述合理,200字左右。

【答案】(3)示例:互联网为公民与政府的联系和沟通搭建了全新平台,开启了社会治理的

“众智”模式。互联网激发了公民的热情,公民可以充分行使权力,维护权益,自由表达诉

求,广泛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在社会治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政府借助

互联网可以更加便捷地公民沟通,了解民意、集中民智,优化公共政策;创新社会治理,转

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和公民的良性互动,公民应依法、有序、积

极参与政治生活,政府努力提高透明度,主动回应公民诉求,完善与民众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凝聚公民与政府的合力。(12分

等级等级描述

第一等级观点明确,能准确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观点,论述合力全面,有一定深度,逻辑清晰。

第二等级观点比较明确,能在一定程度上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观点,论述基本合理,逻辑性较强,但不够全面。

第三等级观点不够明确,能简单地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观点,语义不完整、不连贯,堆砌不相关知识。

第四等级应答与试题无关;重复试题内容;没有应答。

(15天津)13、阅读材料,则答问题(10分)

我国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目前在用户规模,网上信息资源利用等方面已经位居世界前

列。迅猛发展的网络信息传播渠道和网络新媒体平台,以及将世界各国联系在一起的国际互

联冈体系,对杜会各领域产生着日益深远的重大影响。今年3月,“互联网+”一词被政府工

作报告使用后,国内正在不断衍生出“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安全”等热点话题。

如果“虹联网+政治生活”,将对我国政府的仁作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答案】①利用互联网渠道,政府可以提高管理和服务的质量与效率,打造为人民服务的

政府。

②利用互联网平台,政府可以更好地接受人民的监督,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提高政府的公信

力。

③通过国家互联网体系,有利于开展政府间的国家合作;展示良好的国家形象。

【解析】本题与现实联系紧密,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

此题的关键是审题,设问的知识方向是对政府工作的积极影响,据此回忆课本相关知识,政府借助互联网能更好地行使其职能,贯彻其宗旨和原则;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接受人民的监督,对科学、民主决策等都有积极影响,也有利于树立政府的威信。其次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且把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以及将世界各国联系在一起的国际互联网体系”加强了政府和国外的联系,展示了我国政府的良好形象。

考点:政府的职能、宗旨、原则、威信、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科学民主决策等知识。

(15安徽)39.(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等都离不开政府的积极作为。

我国GDP与三次产业变化情况

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对政府要求的理论依据,并从“正确认识社会”角度对材料二进行哲学思考。(20分)

【答案】

(2)政治生活:①我国政府具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

型政府,所以实现经济稳中有进,要求政府弱化GDP考核机制,弱化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盲目投资的冲动,着力解决收入、就业、社保、治安、环保等民生问题。②我国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所以材料中要求着力解决收入、就业、社保、治安、环保等民生问题。③政府要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正是因为如此,材料要求政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激发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③政府的权力要依法行使,我国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行政水平和行政效率。正是因为如此材料要求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建设法治政府。⑤我国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所以材料要求政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激发人民群众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

【解析】本题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对政府要求的理论依据,可以从政府的职能,工作原则,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15浙江)41.近期,“创客空间”、“梦想小镇”、“创业咖啡馆”等创业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成为社会热词。

材料一

材料二 2010-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和就业率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人数(万人) 631 660 680 699 727

就业率(%) 89.6 90.2 90.9 91.4 ----

补充说明: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

材料三国务院今年4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必须积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该文件就进一步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提出27条意见,并明确指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在有关创业扶持和优惠政策方面对高校毕业生给予倾斜。

(3)结合材料,运用政府的知识阐述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这一政治行为的理论依据。(12分)

【答案】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其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它具有组织社会经济建设、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等基本职能。就业创业事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大局。面对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经济质量不高、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大这一经济社会形势,进一步做好就业创业工作,不仅有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且有助于社会和谐发展。国务院积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不仅体现了其组织社会经济建设的职能,而且体现了其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解析】设问的知识限定是政府的知识,设问指向是国务院下发《意见》的理论依据,回答时要系统考虑“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原则”,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分析论证。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5全国II)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税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落实“税收法定原则”,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明确“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

材料二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15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十大措施确保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全国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小微企业有216万户,受惠面在90%以上,减税51亿元;享受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有2700万户,减税189亿元。

(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12分)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中积极作用。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最高立法权。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府的政策等相关知识。

(15山东)42.(19分)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权威在于法之必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1月至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等8部法律草案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这期间,共有19512人次在网上提出62315条意见,对草案的修改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不论是法律草案初审稿还是二审稿,都要向公众广泛征求意见,使公众有更多机会发表看法。

材料二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有了法律的规范和引导,但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永无止境。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只有把“纸面上的法”真正落实为“行动中的法”,才能切实推进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1)据材料一,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的合理性。(10分)

【答案】(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渠道参与民主决策;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有助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或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有利于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推动依法治国。(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国家性质、人大制度、公民。回答合理性的问题,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

原因是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主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回答。

(15四川)(24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社区组织职责不清、居民参与不充分、部分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不强等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社区法治化水平亟待提高。

H市坚持与时俱进,大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法治思维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具体做法有:以社区党建为抓手,以党代表工作室为平台,听民意解民困,依法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市政府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关于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社区行政工作站、居委会、社区服务机构等7类治理主体,制定社区工作清单,让社区机构的职责法定化;支持居民依法选举产生居委会、议事监督会等自治组织,按照居民自治章程管理社区事务;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进社区”活动,引导社区干部和群众自觉守法、办事依法。经过改革实践,富有活力的基层协同共治局面正在形成。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H市是如何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的。(12分)

【答案】

1.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法制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区治理。(3分)

2.政府依法履职,明确社区治理主体及其工作职责,推动基层协同共治。(3分)

3.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健全和完善社区群众性自治组织,推动群众有序参与。(3分)

4.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和干部依法办事能力。(3分)

【解析】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题目类型措施类,问题指向如何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本题属于单纯解读设问无法准确定位所用知识点的题目,还需要对题目材料信息进行深入详细解读,找准知识切入点;由于政治生活题目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方向以行为主体进行划分,所以首先对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的行为主体进行界定,很显然包括中国共产党、政府、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及群众的法制意识和干部的依法办事能力;明确行为主体后,在通过解读材料信息,进一步精确定位各个行为主体的知识点,题中党的做法,是在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理;而题中政府的做法,是政府依法履职,明确社区治理主体及其工作职责,推动基层协同共治;题中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健全和完善社区群众法制意识和干部依法办事能力;而题中各种形式的活动,就是加强法治宣传,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和干部依法办事能力。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单选题 1.(2019·全国Ⅱ)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答案】 D 【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可知部分西方人反对慈禧干预政治,说明部分西方人对变法表示赞同,D选项符合题意。 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群众基础,A选项排除。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2019?北京)下图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 “如此自由” A. 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 B. 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 C. 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 D. 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答案】B 【考点】俄国农奴制改革 【解析】【分析】由图片和2月19日法令主要内容:政治上:俄国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经济上: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耕地(叫做“份地”),农民只有使用权。组织上: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可知,自由主要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B正确;

A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如土地只有使用权,排除; D俄国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方式,排除; D说法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答题的关键是全面掌握1861年俄国改革的内容,方式和评价。 二、材料分析题 3.(2019·全国Ⅲ)[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 【答案】(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考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可概括出原因是自身认识的转变。根据材料“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可分析出原因是:减少变法的阻力和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 (2)根据材料“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即可归纳出: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是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和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故答案为:(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 (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戊戌变法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2019·全国Ⅱ)[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2018 北京高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2018年高考英语真题卷(北京卷) 一、单项填空 1.(2018?北京)—Hi, I'm Peter. Are you new here? I haven't seen you around?—Hello, Peter. I'm Bob. I just _________ on Monday. A. start B. have started C. started D. had started 2.(2018?北京)_________ we don't stop climate change, many animals and plants in the world will be gone. A.Although B.While C.If D.Until 3.(2018?北京)_________ along the old Silk Road is an interesting and rewarding experience. A. Travel B. Traveling C. Having traveled D. Traveled 4.(2018?北京)Susan had quit her well-paid job and _________ as a volunteer in the neighborhood when I visited her last year. A. is working B. was working C. has worked D. had worked 5.(2018?北京)She and her family bicycle to work, _________ helps them keep fit. A. which B. who C. as D. that 6.(2018?北京)During the Mid-Autumn Festival, family members often gather together _________ a meal, admire the moon and enjoy moon cakes. A. share B. to share C. having shared D. shared 7.(2018?北京)China's high-speed railways _________ from 9,000 to 25,000 kilometers in the past few years. A. are growing B. have grown C. will grow D. had grown 8.(2018?北京)In any unsafe situation, simply _________ the button and a highly-trained agent will get you the help you need. A.press B.to press

2018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向量

1 2018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向量 一、填空题 1.(北京理6改)设a ,b 均为单位向量,则“33-=+a b a b ”是“a ⊥b ”的_________条件(从“充分而不必要”、“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充分必要”、“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中选择) 1.充分必要 2.(北京文9)设向量a =(1,0),b =(?1,m ),若()m ⊥-a a b ,则m =_________. 2.-1 3.(全国卷I 理6改)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E 为AD 的中点,则EB = _________. (用,AB AC 表示) 3.3144 AB AC - 4.(全国卷II 理4)已知向量a ,b 满足||1=a ,1?=-a b ,则(2)?-=a a b _________. 4.3 5.(全国卷III 理13.已知向量()=1,2a ,()=2,2-b ,()=1,λc .若()2∥c a+b ,则λ=________. 5. 12 6.(天津理8)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AB BC ⊥,AD CD ⊥,120BAD ∠=?,1AB AD ==. 若点E 为边CD 上的动点,则AE BE ?uu u r uu u r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6. 2116 7.(天津文8)在如图的平面图形中,已知 1.2,120OM ON MON ==∠= ,2,2,BM MA CN NA == 则· BC OM 的值为_________. 7.6- 8.(浙江9)已知a ,b ,e 是平面向量,e 是单位向量.若非零向量a 与e 的夹角为π 3,向量b 满足b 2?4e · b +3=0,则|a ?b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8.3?1 9.(上海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1,0)A -,(2,0)B ,E 、F 是y 轴上的两个动点,且2EF = ,则AE BF ?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9.-3

2018-北京高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2018-北京高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2018年高考英语真题卷(北京卷) 一、单项填空 1.(2018?北京)—Hi, I'm Peter. Are you new here? I haven't seen you around?—Hello, Peter. I'm Bob. I just _________ on Monday. A. start B. have started C. started D. had started 2.(2018?北京)_________ we don't stop climate change, many animals and plants in the world will be gone. A.Although B.While C.If D.Until 3.(2018?北京)_________ along the old Silk Road is an interesting and rewarding experience. A. Travel B. Traveling C. Having traveled D. Traveled 4.(2018?北京)Susan had quit her well-paid job and _________ as a volunteer in the neighborhood when I visited her last year. A. is working B. was working C. has worked D. had worked 5.(2018?北京)She and her family bicycle to work, _________ helps them keep fit. A. which B. who C. as D. tha t 6.(2018?北京)During the Mid-Autumn Festival, family members often gather together _________ a meal, admire the moon and enjoy moon cakes. A. share B. to share C. having shared D. shared 7.(2018?北京)China's high-speed railways _________ from 9,000 to 25,000 kilometers in the past few years.

高考数学19个专题分章节大汇编

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分类汇编:1集合 一、选择题 1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重庆数学(理)试题(含答案))已知全集{}1,2,3,4U =, 集合{}=12A , ,{}=23B ,,则()=U A B e( ) A. {}134, , B. {}34, C. {}3 D. {}4 【答案】D 2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辽宁数学(理)试题(WORD 版))已知集合 {}{}4|0log 1,|2A x x B x x A B =<<=≤= ,则 A. ()01, B. (]02, C. ()1,2 D. (]12, 【答案】D 3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天津数学(理)试题(含答案))已知集合A = {x ∈R | |x |≤2}, A = {x ∈R | x ≤1}, 则A B ?= (A) (,2]-∞ (B) [1,2] (C) [2,2] (D) [-2,1] 【答案】D 4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数学(理)试题(纯WORD 版))设S,T,是R 的两个非空子集,如果存在一个从S 到T 的函数()y f x =满足:(){()|};()i T f x x S ii =∈ 对任意 12,,x x S ∈当12x x <时,恒有12()()f x f x <,那么称这两个集合“保序同构”. 以下集合 对不是“保序同构”的是( ) A. *,A N B N == B. {|13},{|8010}A x x B x x x =-≤≤==-<≤或 C. {|01},A x x B R =<<= D. ,A Z B Q == 【答案】D 5 . (高考上海卷(理))设常数a R ∈,集合{|(1)()0},{|1}A x x x a B x x a =--≥=≥-,若A B R ?=,则a 的取值范围为( ) (A) (,2)-∞ (B) (,2]-∞ (C) (2,)+∞ (D) [2,)+∞ 【答案】B. 6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山东数学(理)试题(含答案))已知集合A ={0,1,2},则集合B ={} ,x y x A y A -∈∈中元素的个数是

2019年高考文化生活考试试题汇总

2019年高考文化生活考试试题汇总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1.(全国Ⅰ卷.20)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 B) 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 A.①② B.① ③ C.② ④ D.③④ 2.(卷.26)登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A.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 B.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 C.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 D.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卷.20)“清早起来什么镜子照?梳一个油头什么花香……”随着一阵清脆明快的京剧曲调声,学生们有板有眼地做起了戏曲课间操。戏曲课间操不仅提升了学生做课间操的兴趣,也成为同学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材料说明( C) A.大众文化的发展可以高雅与通俗并存 B.形式多样的文化生活活跃了文化思想 C.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发展并享用文化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5.(卷.16)说: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这一论述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B)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②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汉归根归根到底是由文化决定的 ③文化为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④文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水平的根本尺度

2017年北京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招生统一考试(北京卷) 英语 本试卷共16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三节,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你将听一遍。 例: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read? A.A newspaper. B.A magazine. C.A book. 答案是A。 1.When will the film start? A.At 5:00. B.At 6:00. C.At 7:00. 2.Which club will the man join? A.The film club. B.The travel club. C.The sports club. 3.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in the mountains yesterday? A.Sunny. B.Windy. C.Snowy. 4.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cut out of paper? A.A fish. B.A bird. C.A monkey. 5.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A.In a library. B.At a bookstore. C.In a museum. 第二节(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15分) 听下面4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5秒钟的时间阅读每小题。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你将听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Why does the woman make the call?

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算法初步

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算法初步 1.(天津理3)阅读右边的程序框图,运行相应的程序,则输出i的值为 A.3 B.4 C.5 D.6 【答案】B 2.(全国新课标理3)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N是6,那么输出的p是 (A)120 (B) 720 (C) 1440 (D) 5040 【答案】B 3.(辽宁理6)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n是4,则输出的P 是 (A)8 (B)5 (C)3 (D)2 【答案】C

4. (北京理4)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 值为 A .-3 B .-12 C .13 D .2 【答案】D 5.(陕西理8)右图中, 1x ,2x ,3x 为某次考试三个评阅人对同一道题的独立评分,P 为该题的最终得分。当126,9.x x ==p=8.5时,3x 等于 A .11 B .10 C .8 D .7 【答案】C 6.(浙江理12)若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则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k 的值是 。 【答案】5

Read a,b If a >b Then m←a Else m←b End If 7.(江苏4)根据如图所示的伪代码,当输入a,b分别为2,3时,最后输出的m的值是 【答案】3 8.(福建理11)运行如图所示的程序,输出的结果是_______。 【答案】3 9.(安徽理11)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是 . 【答案】15 10.(湖南理13)若执行如图3所示的框图,输入1 1 x= ,23 2,3,2 x x x ==-= , 则输出的数等于。 【答案】 2 3

11.(江西理13)下图是某算法的程序框图,则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答案】10 12.(山东理13)执行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入l=2,m=3,n=5,则输出的y的值是【答案】68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大全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岳麓版) 史学常识 名题分解 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 一、选择题 1.(2011·天津文综·1)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 ①大都--北京②汴梁--开封③临安--苏州④益州--成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古今地名对照,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可用排除法,临安是今天的浙江杭州,故排除③即可。 2.(2011·福建文综·13)1925 年初,土耳其改革者发动对旧式礼拜帽的批判,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不满,但欧式帽还是在土耳其流行起来。在百姓中最流行的是鸭舌帽,因为在做礼拜时可以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这种现象反映了() A.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 B.现代是假,传统是真 C.传统是假,现代是真 D.百姓被迫戴鸭舌帽并改变信仰 【解析】A 本题的时代背景是土尔其凯末尔革命中的政教分离。从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代表现代的欧式帽虽遭遇强烈不满,但最终还是被接受了,但做礼拜时还是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可见人们在接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没有完全摒弃旧的礼仪,同时“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反映了人们依旧可以进行作礼拜祷告,是传统的体现,故选A项。欧式帽最终还是被人们接受了,所以现代也是真,排除B项。做礼拜时还是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传统也没被完全摒弃,仍然存在,也是真,排除C项。D项中所谓的信仰与材料的信息不符,排除D项。3.(2011·浙江文综·14)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2018年北京高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英语(北京卷) 第一部分: 知识运用(共两节,45 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 每小题1分,共15分) 从每题所给的A B C D四个选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并在答题卡上: 将该项涂黑。 例:it's so nice to hear from her again ___ ,we last met more than thirty years ago. A. what's more B. That 'sto say C. In other words D. Believe it or not 答案是D。 1. -Hi, I'm Peter. Are you new here? I haven't seen you around ? -Hello, Peter. I'm Bob. I just ___ on Mon day. A. start B. have started C. started D. had started 2. ___ we don't stop climate change, many animals and plants in the world will be gone. A. Although B. While C. If D. Until 3. ___ along the old Silk Road is an interesting and rewarding experience A. Travel

B. Traveling C. Having traveled D. Traveled 4. Susa n had quit her well-paid job and ___ as a volun teer in the neighborhood. when I visited her last year A. is working B. was working C. has worked D. had worked 5. She and her family bicycle to work, helps them keep fit A. which B. who C. as D. that 6. During the Mid-Autumn Festival, family members often gather together ____ a meal, admire the moon and enjoy moon cakes. A. share B. to share C. having shared D. shared 7. China's high-speed railways from 9,000 to 25,000 kilometers in the pastfew years. A. are growing B. have grown C. will grow D. had grown 8. In any un safe situati on, simply ______ the butt on and a highly-trai ned agent will get you the help you need. A. press

2018年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试题汇编

2018年全国一卷(文科):9.某圆柱的高为2,底面周长为16,其三视图如右图.圆柱表面上的点M 在正视图上的对应点为A ,圆柱表面上的点N 在左视图上的对应点为B ,则在此圆柱侧面上,从M 到N 的路径中,最短路径的长度为 A .217 B .25 C .3 D .2 1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M 中,3AB AC ==,90ACM =?∠,以AC 为折痕将△ACM 折起,使点M 到达点 D 的位置,且AB DA ⊥. (1)证明:平面ACD ⊥平面ABC ; (2)Q 为线段AD 上一点,P 为线段BC 上一点,且2 3 BP DQ DA == ,求三棱锥Q ABP -的体积. 全国1卷理科 理科第7小题同文科第9小题 18. 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以DF 为折痕把DFC △折起,使点C 到达点 P 的位置,且PF BF ⊥.(1)证明:平面PEF ⊥平面ABFD ; (2)求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 全国2卷理科: 9.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AB BC ==,13AA =,则异面直线1AD 与1D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 .1 B . 5 C . 5 D . 2 20.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22AB BC ==,4PA PB PC AC ====,O 为AC 的中点. (1)证明:PO ⊥平面ABC ; (2)若点M 在棱BC 上,且二面角M PA C --为30?,求PC 与平面PAM 所成角的正弦值. 全国3卷理科 3.中国古建筑借助榫卯将木构件连接起来,构件的凸出部分叫榫头,凹进部分叫卯眼,图中木构件右边的小长方体是榫头.若如图摆放的木构件与某一带卯眼的木构件咬合成长方体,则咬合时带卯眼的木构件的俯视图可以是 19.(12分) 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与半圆弧CD 所在平面垂直,M 是CD 上异于C ,D 的点. (1)证明:平面AMD ⊥平面BMC ; (2)当三棱锥M ABC -体积最大时,求面MAB 与面MCD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2018年江苏理科: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真题专题训练:专题文化与生活

第三部分文化生活 专题九文化与生活 考点一文化与社会 1.(2014北京文综,25,4分)“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 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2.[2014浙江文综,41(2),10分]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滋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10分) 答案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亲情乡情友情, 能够维系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中华美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无数食客闻风而动,有利于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品尝各具特色的家乡美食,引发了对家乡、民族、国家的热爱,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激发精神力量。 考点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3.(2014广东文综,32,4分)某班以“应该‘浅阅读’还是更应该‘深阅读’”为主题举办辩论会。小李 说:“‘浅阅读’虽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因此,我主张深阅读。”下列选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的是() A.理性思考转化成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 B.“浅阅读”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的一种文化需要 C.“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D.“深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28(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学生版)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历史 专题28(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2.东西方的先哲 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4. “亚洲觉醒”的先驱 5.无产阶级革命家 6. 杰出的科学家和艺术家 1.(2019年全国卷Ⅰ)【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刘源张(1925~2014),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摘编自方莉等《少壮常怀强国志华巅犹抱济时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

2.(2019年全国卷Ⅱ)【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好读书,因仰慕蔺相如而自名。汉景帝时入皇宫为郎,后辞官,游于梁王封国,作《子虚赋》颂梁国之盛而含讽谏之意。汉武帝即位后,因得读《子虚赋》而喜之,召相如入京,侍于左右。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述天子音乐活动场景:“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时人赞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司马相如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相如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 3.(2019年全国卷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人(今属陕西),“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反,朝廷军队溃败,玄宗奔蜀。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

2019北京高考英语真题及答案

2019北京高考英语真题 A On the first day of my first grade, I stood by the door with butterflies in my stomach. I (1) ________ (voice) my biggest concern to my mother, “How will I make friends?”. She handed me advice. “Be yourself.” For the past 20 years. I have lived by these words. Soon I will graduate and become part of the real world. Nervously (2) ________ (face) challenges, I know I will whisper to (3) ________ (I) the two simple words “Be yourself” B Earth Day, (4) ________ (mark) on 22 April, is an annual event aiming to raise public awareness abou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irst celebrated (5) ________ 1970, the Day now includes events in more than 190 countries and regions (地区). No matter what you like to do. There is a way to get involved in various (6) ________(activity) on Earth Day. You can plant a tree, make a meal with locally grown vegetables, or save power-the possibilities are endless. C Does the name of the college you attend really matter? Research on the question (7) ________ (suggest) that, for most students. it doesn’t. What students do at college seems to matter much more than (8) ________ they go. The students benefiting most from college are those (9) ________ are totally engaged (参与) in academic life. taking full advantage of the college’s chances and resources (资源). Students should have a proper attitude towards college before thinking about which college to attend, and it’s never too early to make necessary preparations for a healthy and (10) ________ (meaning) college experience.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道小题: 每小题1.5分,共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从题给出的A、B、C、D 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Regardless of the weather or the distance, Paul Wilson will make sure low-income students in his neighborhood arrive at their college classes on time. A retired engineer. 76-year-old Wilson has been (11)_______ free rides to college students for the past eight years. Since he first started (12)_______ his car to the young people, Wilson has (13)_______ an astonishing 64.000 miles, and has had countless pleasant and often humorous (14)_______ with the students he transports to and from school. The students who he’s (15)_______ have gone on to become physicians, teachers and engineers, but what they’ve also got out of their time in school is finding a role model and a friend in Wilson. Some students

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集合专题(基础题)

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集合专题(基础题) 一、单选题 1.集合M={x|1<x+1≤3},N={x|x2﹣2x﹣3>0},则(?R M)∩(?R N)等于() A. (﹣1,3) B. (﹣1,0)∪(2,3) C. (﹣1,0]∪[2,3) D. [﹣1,0]∪(2,3] 2.已知R是实数集,M={x| <1},N={y|y= +1},N∩?R M=() A. (1,2) B. [0,2] C. ? D. [1,2] 3.已知集合,,若,则实数的值为() A. 1 B. C. 2 D. 4.已知集合,,则等于() A. B. C. D. 5.已知集合A={x|x>0},函数的定义域为集合B,则A∩B=() A. [3,+∞) B. [2,3] C. (0,2]∪[3,+∞) D. (0,2] 6.已知集合,,则() A. B. C. D. 7.已知集合A={x|x2﹣x+4>x+12},B={x|2x﹣1<8},则A∩(?R B)=() A. {x|x≥4} B. {x|x>4} C. {x|x≥﹣2} D. {x|x<﹣2或x≥4} 8.已知M={x|x2-2x-3>0},N={x|x2+ax+b≤0},若M∪N=R,M∩N=(3,4],则a+b=() A. 7 B. -1 C. 1 D. -7 9.已知集合A={2,4},B={2,3,4},,则C中元素个数是() A. 2 B. 3 C. 4 D. 5 二、填空题 10.集合,,则的子集个数是________. 答案 一、单选题 1.D 2.D 3. A 4. C 5.B 6. D 7.B 8. D 9.B 二、填空题 10. 2 第1 页共1 页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各类题型全汇总

高考历史主观题分类指导,各类题型全汇总 内容措施型 一.什么是内容型历史试题? 这里所说的内容型试题,其实就是史实型试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归纳、辨别以及材料与课本相联系的能力。 二.内容型试题的三大类别 1. 人物活动型(主要是考查选修四) 历史人物的活动一般具有三个特性:时代性;阶级性;类别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活动主要应从这三个特性(或三个方面)归纳。 2. 政策措施型(最重要的类别,主要考查必修部分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和选修一的内容等) 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为准则。措施是针对具体问题应采取的具体办法,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归纳。 3. 思想观点型(主要考查必修三和选修二的内容) 思想观点是历史人物或团体、组织、派别的主张。思想观点既要强调历史行为的手段和目的,但更主要的是要指明肯定(赞成、主张)或否定(批判、反对)什么。

三.内容型和措施型试题的题型特征(主要的设问形式) 1. 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等。 2. 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那些应对措施,等等。 四.内容型试题解题的主要方法 1. 准确识记、归纳课本相关知识。 2. 对高考中比重最大的材料型试题(选择和非选都有),要把提炼材料和联系课本知识并重。 背景原因型 一.什么是原因型试题? 原因型试题即要求回答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或产生。 二.背景、原因、条件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原因型试题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不同设问。一般而言,三者是有区别的,背景的范围最广,原因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条件更注重客观性,原因注重主观性。有时三者可以通用,即背景、条件也是原因。常见的前提是原因,

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个专题

2017年高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及答案解析(22个专题)目录 专题一 集合 ............................................................................................................................................................................... 1 专题二 函数 ............................................................................................................................................................................... 6 专题三 三角函数...................................................................................................................................................................... 21 专题四 解三角形...................................................................................................................................................................... 32 专题五 平面向量...................................................................................................................................................................... 40 专题六 数列 ............................................................................................................................................................................. 48 专题七 不等式 ......................................................................................................................................................................... 68 专题八 复数 ............................................................................................................................................................................. 80 专题九 导数及其应用 .............................................................................................................................................................. 84 专题十 算法初步.................................................................................................................................................................... 111 专题十一 常用逻辑用语 ........................................................................................................................................................ 120 专题十二 推理与证明 ............................................................................................................................................................ 122 专题十三 概率统计 ................................................................................................................................................................ 126 专题十四 空间向量、空间几何体、立体几何 .................................................................................................................... 149 专题十五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 185 专题十六 平面几何初步 ........................................................................................................................................................ 186 专题十七 圆锥曲线与方程 .................................................................................................................................................... 191 专题十八 计数原理 .............................................................................................................................................................. 217 专题十九 几何证明选讲 ...................................................................................................................................................... 220 专题二十 不等式选讲 .......................................................................................................................................................... 225 专题二十一 矩阵与变换 ........................................................................................................................................................ 229 专题二十二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 (230) 专题一 集合 1.(15年北京文科)若集合{}52x x A =-<<,{} 33x x B =-<<,则A B =I ( ) A .{} 32x x -<< B .{} 52x x -<< C .{} 33x x -<< D .{} 53x x -<< 【答案】A 考点:集合的交集运算. 2.(15年广东理科) 若集合{|(4)(1)0}M x x x =++=,{|(4)(1)0}N x x x =--=,则M N =I A .? B .{}1,4-- C .{}0 D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