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第7课 第1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合集下载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课件)高二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课件)高二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七课第一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
运用实际事例比较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提高 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对归纳推理的认识和认同;通过实际 运用因果联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
正确运用归纳推理,掌握探求因果联 系的方法,科学探求事物因果联系。
议题
总议题: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01 归纳推理的含义 02 归纳推理的方法
01归纳推理的含义
探究与分享
在火鸡饲养场里,有一只火鸡发现,第一天上午9点钟的时候,主人给它喂食。但作 为一个卓越的归纳主义者,这只火鸡并没有马上得出结论。它一直在观察不同的情况, 比如,晴天、下雨天、星期一到星期日……主人都准时在上午9点钟来给它喂食。等 到它收集到了足够多的材料时,它的归纳主义良心才使它最终得出了一个一般性的结 论:“主人每天上午9点钟来给我喂食。”但是,在圣诞节的上午9点钟,主人没有来 给它喂食,而是来把它杀了。归纳主义者火鸡辛辛苦苦通过归纳概括出来的结论被无 情地推翻了。
知识梳理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3.不完全归纳推理: (1)可能性:凭借思维的能动性,只考察其中的部分情况。 (2)含义: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 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3)特点: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
个大的花生仁有花生衣包着 个小的花生仁有花生衣包着 成熟的花生仁有花生衣包着 未熟的花生仁有花生衣包着 一仁的花生仁有花生衣包着 多仁的花生仁有花生衣包着
思考:人们是如何从格林斯潘的表情举止上得出结论的?如何保证这种推理 的正确性?
议题提示
议题问题:人们是如何从格林斯潘的表情举止上得出结论的?如何保证这种推理的 正确性?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7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第1框归纳推理及其方法ppt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7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第1框归纳推理及其方法ppt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3)共变法。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 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唯一发生变 化的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知识拓展】共变法的示例:热胀冷缩的规律就是运用共变法得出 的结论。人们发现,一般物质的体积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越 高,体积越大,于是得出了上述结论。
推理的结论具有保真性。
(× )
提示:要使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具有保真性,除了断定个别对象情
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以外,还需要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
遗漏。
某校教导处调查了近3年本校(系省级示范高中)高中生参加省级 学业水平考试的情况,发现所有学生都通过学业水平考试,进而得出结
论:省级示范高中的学生全部可以通过省级学业水平考试。这个结论
【判断】
(1)人们看到千千万万的天鹅中每一只都是白的,于是得出结论:
“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这一推理是必然推理。
(×)
提示:“人们看到千千万万的天鹅中每一只都是白的,于是得出结
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这一推理是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
推理,即不能必然推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
(2)只要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就能使完全归纳
探究:“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这种推理属于什么 样的形式?它又分为哪几类?
提示:归纳推理。它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
自主学习|释疑解惑
归纳推理的含义 1.归纳推理的含义 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 __一__般__性__的结论。 【提醒】归纳推理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由一定程度的关于个别 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由特殊具体的事例推导出一般性原 理、原则的解释方法。 2.归纳推理的种类 分为不完全归纳推理和完全归纳推理。 (1)含义:如果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 部分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不完全归纳推理。如果其前提遍及认识的 ___全__部__对__象___,这样的推理就叫作完全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讲义)高二政治下学期精品课件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讲义)高二政治下学期精品课件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七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归纳推理及其方法【课标要求】1.归纳推理的含义;2.归纳推理的类型: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3.归纳推理的方法:进行完全归纳推理的条件、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教学目标】1.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种类,明确因果联系的含义、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2.公共参与:掌握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分析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归纳推理的含义及分类;2.归纳推理的方法;3.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关系。

【教学难点】1.准确区分归纳推理的类型;2.准确区分归纳推理的方法;3.掌握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关系。

【思维导图】【知识解读】一、归纳推理的含义1.归纳推理的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

这种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

【特别提醒】归纳推理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归纳推理具有概括性。

2.归纳推理的类型:不完全归纳推理和完全归纳推理3.完全归纳推理:⑴含义:归纳推理的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完全归纳推理。

⑵特征:完全归纳推理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进行了考察,从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

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是一种必然推理,它不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

⑶局限性:①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由于有的认识对象太复杂,人们的精力、能力和认识的条件有限,无法对它们中的每个对象都进行考察。

②在有些情况下,我们也没有必要对认识对象的每种情况都进行考察。

4.不完全归纳推理:⑴依据:凭借思维的能动性。

人们不对认识对象中的全部情况逐一进行考察,只考察其中的部分情况,往往也能得出一般性结论。

⑵含义:如果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不完全归纳推理。

⑶特征:①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7课 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第7课 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课堂篇议题探究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关键能力 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随堂训练
方法
理解
举例
求同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 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 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
有人通过实验发现:用不同材料 做成的形状不同的摆,如果它们 的长度相同,它们的摆动周期也
相同。由于在摆动周期相同的

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 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 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长补短,互相辅助,也更有助于人们认识客观事物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课堂篇议题探究
典例剖析 例题1下列结论能否借助完全归纳推理得出? (1)天下乌鸦一般黑。 (2)大于6小于330 000 000的偶数等于两个素数之和。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推理的类型,考查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 答案:(1)“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结论不能由完全归纳推理推出。 (2)“大于6小于330 000 000的偶数等于两个素数之和”的结论可以 由完全归纳推理推出。
课前篇自主预习
3.重点认识不完全归纳推理 (1)含义: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 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2)必要性:有的认识对象太复杂,人们的精力、能力和认识的条件 有限,无法对它们中的每个对象都进行考察,而且,在有些情况下,我 们也没有必要对认识对象的每种情况都进行考察。 (3)可能性:凭借思维的能动性,人们不对认识对象中的全部情况逐 一进行考察,只考察其中的部分情况,往往也能得出一般性结论。 (4)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推理的规则,考查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
答案:B
思路解读:题干考查了一部分金属的性质,然后得出“所以一切金属

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2单元 第7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第1框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 第2单元 第7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第1框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 必然的联系,只要前 提真实,形式正确,就 必然推出真实结论
前提与结论之间,除完全归纳推 理之外,一般来说,都只具有或然 的联系,也就是根据某些个别性 知识,推出的一般性结论未必是 真实的
①演绎推理大前提的一般性知识,必须借助归纳推理,
联系
由个别性知识经过概括才能得到 ②归纳推理也离不开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所得到的结
思维 过程 区 别 结论所断 定的知 识范围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 性知识推出个别性 结论
推出了新的判断,但 没有超出前提所包 含的知识范围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 一般性结论
把分散的、个别的知识加以概 括所推出的一般性认识的新判 断,超出了前提所包含的知识 范围
关系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区 别
前提与结 论的联系 程度
3.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及意义 (1)含义: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 部分 对象 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 全部对象 具有 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2)意义:由于不完全归纳推理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的 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 之间的联系是 或然 的。我们可以通过考察更多的认识对 象、分析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等方法,提高 这种推理的 可靠程度 。
忙跑去向师父报告。结果跑到一看,师弟已经在师父那里了。 师父见两个徒弟都到了,说:“二徒弟先到的,先回答问题吧!” 二徒弟答道:“我剥了几粒花生,就知道所有的花生仁都有粉 衣包着。”大徒弟这时恍然大悟,说:“还是师弟比我聪明!”大 徒弟为什么说师弟比自己聪明呢?
答案:二徒弟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在一簸箕花生中只 剥了一小部分花生就得出同样的结论,既节省时间又少花费 力气,效率要比大徒弟高得多。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复习课件(共17张PPT)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复习课件(共17张PPT)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A.求同法
B.求异法
C.求同求异并用法
D.共变法
求共同变求法异:共—用—法现:象—a发—生既某求种同程又度求的异变:化,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 求教异材:示例犯:罪对率一低个的物地体区加(a出热现,)随—着—温素度质不教断育升好高(,有物A体)的体积求不同断—膨—胀共。同原因“素质教育状况” 本题:犯素罪质率教高育的搞地的区越(来a不越出好现的)— 地区—,素犯质罪教率育越不来好越(无低A。)
完全归纳推理
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 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不完全归纳推理 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 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考点1: 学会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
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不完全归纳推理方法
多次重复,并且
因果联系,推出某
没有遇到相反情
类对象都具有或不
区 别
况,由部分情况 具有某种属性的归
得出一般性结论。
纳推理。
一旦出现相反情
比简单枚举归纳推
况,这种推理的
理的结论的可靠性
结论就会被推翻。
要高。
考点1: 学会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评析常见的推理错误 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提高归纳推理可靠程度的方法
A.求同法 B.求异法
C.共变法 D.剩余法
异中求同——求同法
2.如果要在甲、乙两块土质不同的地里种玉米,并运用求异法确定玉米品种A是否比
玉米品种B的产量高,播种时就应该这样来安排实验,即
A.在甲地分片种A、B两种玉米,并且在乙地分片种A、B两种玉米 求异法——同种求异
B.在甲地种A品种玉米,在乙地种B品种玉米 C.在甲、乙两块地里都种A品种玉米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二 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 2.7 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二 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 2.7 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4

【针对训练1】 下列结论能否借助完全归纳推理得出?请说明理 由。 天下乌鸦一般黑。 答案:“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结论不能由完全归纳推理推出。
【例2】 遇难落水的人在水中最多能坚持多久?有人研究发现, 会游泳的人在水温0 ℃时可以坚持15分钟,2.5 ℃时是30分钟,5 ℃ 时是1小时,10 ℃时是3小时,25 ℃ 时是一昼夜。可见,人在水中坚 持的时间长短与水温高低有因果联系。获得这一结论运用的是探 求因果联系的 逻辑方法( ) A.求同法B.求异法 C.共变法D.剩余法
7 学会归纳推理的方法
1.知识目标 (1)了解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及特点。 (2)掌握因果联系的含义、客观性和探究因果联系的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运用实际事例比较完全 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对归纳推理的认识和认同;通过实际运用因果联系,培养理 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 人们常用的探究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 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 1.求同法 求同法的内容是,被研究的现象在不同场合出现,在各个场合中 只有一个情况是相同的,那么这个相同的情况可能是该现象的原因。 这种方法常在观察认识对象时使用。它的特点是“异中求同”。 2.求异法 求异法是从正反两个场合中寻求原因的方法。在这两个场合中, 其他情况都相同,只有一个情况在正面场合中出现,而在反面场合 中不出现,那么这个情况可能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求异法在科 学实验中常被采用,而且能够得到比较可靠的结论。它的特点是 “同中求异”。
审设问本题考查对归纳推理的理解能力。 审材料材料列举了几种运动产生热的具体过程,最后得出运动产 生热的结论。 定思路本题考查不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结构分为 两部分:前提和结论。本题的前提是“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 铁块也可以发热”,结论是“运动能够产生热”。

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高中政治课件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7.1归纳推理及其方法-高中政治课件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等于底乘高的一半。这个推理属于( )
A.演绎推理
B.完全归纳推理 C. 不完全归纳推理 D.类比推理
2.父亲叫儿子去买火柴,并嘱咐儿子火柴要擦得着。儿子回来后对
父亲说:“我今天买的火柴每一根都擦得着。”父亲问:“你怎么知道的
?”儿子说:“我每一根都试过了。”父亲听后,哭笑不得。从逻辑与思
维上看,儿子( ) A.遵循了完全归纳的推理方式,值得提倡 B.忽视了完全归纳推理方式在很多时候是很难做到的 C.遵循了完全归纳的方式,但违背了事件的实际目的 D.证明了不完全归纳推理的错误性
三、归纳推理的方法
3. 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求量的变化
( 3 ) 共 变 法 : 如果被考察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 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 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接种新冠疫苗第一针后, 体内抗体阳性率约60%- 90%; 接种第二针后,抗体阳性率均达 90%以上,形成持续的保护。接 种第三剂疫苗后抗体水平会快速 上升,可达到原来的10至30倍 ,形成加强保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含义
特点
简单枚 举归纳 推理
根据事物情况多次重复,并 且没有遇到相反的情况,由 部分情况得出一般性结论。
一如旦:发“现蚂相蚁反搬情家况、,大这雨种哗推 哗”“理朝的霞结不论出就门会,被晚推霞翻行。千里”
科学归 纳推理
根 性 类据 之 对某 间 象 属类 的 都 性部因具的分果有归对联或纳象系不推与具理,某有。推上所如不种某出以搬:觉属种某,轻在得谁得水 重对多因 果中 ;理他;为 联捞 在的在人它 系起 水结里游分 ,物 里论面泳析 比体 搬的的时了 简当 运可物会事 单物 木靠体感物 枚体 头性能觉之 举还 ,要产水间 归在 要高生拖的 纳水 比。浮着因 推里 在力人时 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 首 页
·
19
[思维建模]
·

研 学
审设问 原因类主观题




材料中宋人根据一两件事实而得出一般性结论,是一种不完 标
·
提 审材料


全归纳推理。



要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性,前提中考察的对象要尽可
知 识

能多,范围要尽可能面广,还要尽可能分析出认识对象与有 时


理 调知识 关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 层



返 首 页
·
11
·

研 学


1.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达 标
·
提 素
关系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固 双


思维进程不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 从特殊性前提推出一


特殊性结论
般性结论

识 整
区别 对前提真实
时 分

不要求前提必须真


性的要求不
前提必须真实






返 首 页
·
12
·
结论所断定
除了完全归纳推理,结论都
知 识
过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分析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 因果关系
课 时




巧 等方法,提高这种推理的可靠程度。




返 首 页
·
10
·

研 学





·

[想一想] 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有何不同?

固 双


提示: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而演绎推理则是从一般到特
知 识
殊。
课 时






研 学
结论没有超出前提

的知识范围
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知识 养

所断定的知识范围

不同
范围
·
达 标



除了完全归纳推理前提与 双

前提与结论间的联

区别
结论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外,
知 识 整 理
巧 调 用
前提与结论 间的联系程 度不同
系是必然的,也就 是说,前提真实, 推理形式正确,结
前提和结论间的联系都是 或然的,也就是说,前提真 实,推理形式也正确,但不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第一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2
学习任务
核心素养
研 1.描述与分类:归纳推理的含义、

素 养
议 题
因果联系的含义。

1.科学精神:正确理解归纳推理的 标
·


素 养
2.解释与论证:归纳推理的种类。含义、种类,明确因果联系的含义、
双 基
·
·
3.预测与选择:探求因果联系的 方法。
课 时


理 属于选言推理。③人们追寻导致结果的原因,常用的方法有求同法、 层


调 用
求异法、共变法。晏子在推理过程中,就总结了国之不祥的共同原

·
因。



27
·


议 题
探究 2

素 方法?

素 养 达
(预测与选择·公共参与)探求事物因果联系一般有哪些 标
固 双 基
·
提示: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共


巧 调
这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式。
作 业

返 首 页
·
6
·

研 学 议
探究 2 (预测与选择·公共参与)如何保证这种推理的正确性?
养 达
题 提

提示:要保证这种推理的正确性,必须注意:第一,前提中考 固
·


养 察的对象要尽可能多些;第二,前提中考察的对象的范围要尽可能 基
知 面广些,特别注意一些最容易出现相反情况的实例;第三,尽可能 课


识 整
方法。
2.公共参与:掌握探求因果联系
时 分


巧 调
4.辨析与评价:区分归纳推理与
的方法,科学探求事物因果联系。
作 业

探求因果联系。
返 首 页
3
·

研 学





·


素 养
研学
议题
提素

双 基













返 首 页
·
4
议题一| 归纳推理的含义

研 学



题 提

格林斯潘被称作“经济沙皇”,人们总想从他的表情举止上获 固
·


养 得什么暗示,人们通过电视观察到,一旦他携带的皮包鼓鼓的,货 基
·
·
知 币政策往往会有变化;否则,就很稳定。于是就有了“观皮包和利 课


整 理
率”的趣谈。也就是说,如果格林斯潘出席公开市场委员会时,他
分 层


调 的包看上去很鼓,就表明他准备了大量的材料,利率有可能调整; 业

如果他的包看上去很空,那就预示着维持现行利率不变。
课 时




巧 完全归纳推理。如果其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 作


用 作完全归纳推理。
返 首 页
·
8
·

研 学

议 题
3.不完全归纳推理
达 标
·
提 素

(1)必要性: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由于有的认识对象太复杂, 双


人们的精力、能力和认识的条件有限,无法对它们中的每个对象都
知 识
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心想:“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


识 耐久,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是大错特 时




巧 错了。于是他提起笔来,续诗两句:秋花不比黄花落,说与诗人仔 作


用 细吟。王安石知道后心里很不满意,为了用事实教训一下苏东坡,
返 首 页
·
22
·
研 学
他就把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九

素 养
边看到一条大蛇。齐景公连忙回宫,叫来晏子问这是不是齐国的不
双 基
祥之兆。晏子回答说:“我也听说了一个国家会有不祥之兆,而且


识 有三不祥:一是有了贤明之人而大王不想知道;二是知道了也不愿 时


理 巧
录用;三是虽然录用了却不肯信任。所谓不祥尽在于此。至于上山
层 作


用 见虎,那是因为山是虎的巢居;下泽见蛇,那是因为泽有蛇的洞穴。


较小,结论的一般性程度较大






返 首 页
·
16
·

研 学
提醒: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



题 提

(1)完全归纳推理在归纳中不具有典型性,典型意义上的归纳推 固
·


养 理是不完全归纳推理。


(2)为了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课


整 理
第一,考察和列举的对象越多,推理的可靠程度越高。因为考



认为结论一定可靠,这就犯了不完全归纳推理中“轻率概 分


巧 调
括”的逻辑错误,因而“身为宋国笑”。
作 业

返 首 页
·
21
·

【跟踪训练】

素 养
议 题
据史料记载,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王安石时,在王安石的书
达 标
·
提 素

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 双


进行考察,而且,在有些情况下,我们也没有必要 对认识对象的每
课 时




巧 种情况都进行考察。




返 首 页
·
9
·

研 学

议 题
(2)意义:不完全归纳推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意
达 标
·
提 素
义。由于它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
固 双


性结论,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 的。我们可以通


整 理
分析出认识对象与相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分 层





返 首 页
·
7
·

研 学

议 题
1.归纳推理的含义:以个别性 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