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镜的几种使用方法
宝石偏光镜操作方法

宝石偏光镜操作方法
宝石偏光镜是用来观察宝石的偏光性质的工具。
下面是宝石偏光镜的操作方法:
1. 将宝石放在工作台上,并确保光线可以透过宝石。
2. 将偏光镜靠近宝石,确保镜片上的标记与宝石呈现出直角。
3. 调整偏光镜的位置,使得透过镜片的光线与宝石上的特定方向对齐。
4. 观察宝石在不同方向上的光学性质。
根据宝石是否显示出彩虹色光线、斑驳不均的颜色或其他特殊效果,可以判断宝石的偏光性质。
5. 尝试旋转宝石,并注意其在不同方向上的光学效果是否发生变化。
6. 如果你了解宝石的特定光学属性,可以根据它与偏光镜反应的方式来判断宝石的类型或是否经过了任何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操作宝石偏光镜时要小心,避免在镜片上产生划痕或损坏宝石。
同时,宝石偏光镜只能作为初步鉴定宝石的手段,如果需要更准确的判断,建议寻求专业的宝石鉴定师的帮助。
偏光镜的使用方法

偏光镜的使用方法一、基本概念1、自然光:在垂直光波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均匀振动的光2、偏振光(偏光):在垂直光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只沿某一个特定方向振动的光。
产生方法:(1)Nical(尼科尔)棱镜(2)偏光片3、消光:透明材料在正交偏光镜下不透光(变光)的现象。
4、全消光:在正交偏光镜下,转动材料360度,始终不透光的现象。
二、原理与结构1、原理(1)自然光经过两个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偏光片时,无光线射出。
(2)自然光经过晶体宝石材料,经过折射作用,可转变为偏振光。
(3)根据均质或非均质宝石在正交偏光镜下的不同现象,来提供鉴定宝石的依据。
2、组构上偏光片(可以转动)干涉透镜(观察干涉图)玻璃载物台(可以转动)下偏光镜(不能转动)白光源三、操作步骤1、擦净宝石,打开光源2、调节上偏光片,使其与下偏光片正交(视域黑暗)3、将宝石置于玻璃载物台上旋转360度,从上偏光片上方观察宝石明暗4、若为双折射材料(转动一周四明四暗),用干涉球找光轴,观察干涉图,定轴性四、现象解释1、现象:四明四暗正交偏光下,转动宝石一周,出现四明四暗变化结论:非均质体宝石的非光轴方向,如水晶、红蓝宝等2、全暗(全消光)正交偏光下,转动宝石360度,没有光线透过、全暗结论:均质体宝石或非均质体的光轴方向,如石榴子石、尖晶石、玻璃等特别提示:非均质体光轴方向会出现干涉图3、集体消光正交偏光下,转动宝石一周,始终明亮结论:非均质体的多晶集合体宝石,如玛瑙、翡翠、石英岩石等原因:(1)集合体宝石半透明—近透明,正光镜下,总有部分颗粒不在消光位,因而总有光线透过,总体明亮(2)颗粒边界光线的透过也会产生明亮的效果特别提示:非均质体宝石由于裂隙发育,也会出现镜现象,如祖母绿、红宝石常见4、几种特殊现象(1)异常消光:均质体宝石由于受应力作用在正交偏光镜下表现的不均匀的消光现象常见:1)斑纹状、波状、格子状、蛇皮状:合成尖晶石常见2)假十字消光:常见于玻璃、塑料及其他人工合成材料中结论:均质体宝石异常消光的确定方法:上下偏光片正交是将宝石转至最亮,快速旋转上偏光片,如果宝石更亮,则为异常消光,不发生变化为双折射消光(2)全暗假象某些高折射的宝石:锆石、金红石等,台面向下放置有时候由于全反射几乎没有光线透过,出现全暗现象解决方法:可以选择不同的刻面放置,并结合其他仪器判定(3)全亮现象:裂隙特发育宝石(祖母绿、红宝石常见)五、干涉图的观察1、原理:光线在非均质体宝石中传播,产生双折射,分解成两条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偏光,二者的RI不同(传播速度不同)造成一定的光程差,经锥光的会聚产生干涉作用,而形成干涉图2、现象:1)一轴晶干涉图:黑十字加干涉色圈2)二轴晶干涉图:弯曲的单(双)臂+干涉色圈3)牛眼干涉图(中空十字及干涉色圈):水晶类宝石(特有)4)螺旋桨状干涉图:某些紫晶(具有复杂双晶的、合成的一般没有) 3、观察方法1)上下偏光出于正交位置2)全方位转动宝石寻找光轴方向(出现干涉色的方法)3)在干涉色最密集的方向加干涉球观察4)干涉球的位于上偏光片与宝石之间特别提示:干涉图仅在透明非均质体宝石的单晶体中出现六、用途1、确定宝石的光学特征(均质体、非均质体、异常双折射、集体消光)2、确定宝石的轴性(一轴晶、二轴晶):利于干涉球3、观察宝石的多色性:使用单偏光(上下偏光片平行),转动宝石观察颜色变化七、注意事项八、适用于透明—半透明宝石(透明度差的宝石结论不可靠)九、至少从三个方向进行观察(避免光轴方向及全反射)十、裂隙、裂理、双晶、包体较多的宝石对结论的影响十一、样品过小或有异常消光的样品,要结合其他仪器进行验证十二、注意黑十字异常消光与一轴晶干涉图的区别分光镜的使用方法一、分光镜是利用分光二件(棱镜和光栅)将白光分解成不同组成波长的单色光的仪器。
偏光显微镜的构造调节和使用

a’
o a
交点或跑出视域之外,则表明中心不正。这 a
时小黑点会围绕偏心O作圆周运动、如图 (b) 所示。
(a) 移动薄片
(b) 转动物台 360°
1.移动薄片,旋转物台:在薄片中任选一小黑点a置于十字丝 交点,旋转物台180°后,小黑点将会移到a’处,即以o为中 o 心做圆周运动。
a a
2.调节校正螺丝:通过调节物镜(或物台)上相互垂直的中
心校正螺丝使o移动到目镜十字丝的交点上。 (a)
移动薄片 (b) 转动物台 360°
o a
a’ o a o a
a’ oa
a’ o
a’ o
a
(b) (a) 移动薄片 转动物台 360°
(c) (b) 转动物台 转动物台 180360 °°
(d) (c) 转动物台 180° 扭动校正螺丝
(e) 移动薄片
3.重复检验:移动薄片,将小黑点由偏心 a’ a’ o处移至十字丝交 o o o o 点,旋转物台360°。若在旋转物台过程中小黑点在十字丝交 a a a a 点始终不动,则表明镜筒轴与物台转轴已经重合,中心已校
正好;若旋转物台时,小黑点仍离开十字丝交点旋转,则仍 需按步骤1、2继续调整,直至旋转物台时,小黑点在十字丝
载物台 游标尺 弹簧夹
(五)零件盒
每台显微镜都附有一个甚至数个零件盒。
目镜 物镜 消色器 滤光片 中心校正螺丝 物台微尺
1目镜 2镜筒
8上偏光镜 9试板孔
3勃氏镜
4粗动手轮 5微调手轮 6镜臂 7镜座
10物镜
11载物台 12聚光镜 13锁光圈 14下偏光镜
15反光镜
二、偏光显微镜的主要光学零件
1)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正交的判断与调整 取下矿物薄片,将上偏光镜推进光路,如果视域最黑 (最暗),说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正交。若视域不黑 (不暗),说明上、下偏光镜振动方向末正交。这时需转动 下偏光镜调整。
偏光显微镜操作规程

偏光显微镜操作规程偏光显微镜是一种用于观察和分析材料结构的仪器,它通过利用偏振光的性质来提供更多的信息。
下面是关于偏光显微镜的操作规程,以确保显微镜的正确使用和保养。
1. 准备工作- 将显微镜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并保持显微镜水平。
- 通过调整镜筒的高度,使样本能够在镜下放置。
- 检查显微镜的电源是否连接,并确保所有按钮和旋钮处于关闭状态。
2. 加载样本- 将待观察的样本放置在载玻片上,并用夹片固定好。
- 轻轻将载玻片插入到样品夹上,并确保样品夹的位置正确。
3. 调整光源- 打开显微镜的光源,并调节亮度以适应观察需要。
- 选择适当的滤光片以调整光源的颜色和强度。
4. 调节倍率和焦距- 选择适当的物镜放置在物镜转盘上,并选择合适的倍率。
- 通过调节镜筒的高度,使样本处于焦点位置。
5. 使用偏光器- 打开偏光器,并调整偏光器的角度,以获得最佳的偏振光效果。
- 观察样本时,可以适当旋转样品夹,以改变样品的方向和角度。
6. 调节偏振条纹- 通过调节偏振片,以及在旋转偏光器和样品夹的同时观察样品,来调整偏振条纹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 确保偏振条纹明亮清晰,并尽可能减少偏光效果对观察的干扰。
7. 调整相差显微镜(可选)- 如果使用了相差显微镜附件,需进行额外的调整。
调整相差装置和几何调节装置,以获得最佳的相差效果。
8. 修改和记录观察- 使用显微镜上的调节按钮和旋钮,可以改变观察的亮度、对比度和聚焦。
- 在观察时,可以通过使用显微镜配套的相机或图像捕捉设备,记录观察结果。
9. 完成观察- 观察完毕后,将样本从样品夹上取下,并小心放回原位或妥善处置。
- 关闭显微镜和光源,并拔掉电源插头。
10. 清理与维护- 使用干净的镜头纸小心擦拭物镜和目镜,确保没有指纹或灰尘。
- 定期检查显微镜的镜头和部件,以确保其完好无损。
- 当不使用显微镜时,应使用防尘罩覆盖,并妥善保存在干燥、无尘的环境中。
以上是偏光显微镜的操作规程,这些步骤能够帮助您正确地使用和保养偏光显微镜,以提供准确和可靠的观察结果。
偏光显微镜具体操作过程

偏光显微镜具体操作过程1.选择合适的样品:准备需要观察的样品。
可以是生物、矿物、金属或其他材料。
确保样品表面平整、透明或比较薄以允许光线通过。
对于非透明的样品,需要进行薄片处理。
2.开启显微镜:将显微镜放在水平台上,打开机箱,拉出光源灯泡并取出滤色片。
将电源线插入插座,打开电源开关,开启显微镜。
3.调整偏光器:根据需要观察样品的性质,将偏光器安装在显微镜的光源座上。
通过旋转偏光器可以控制样品上的偏振方向。
4.来调节偏光显微镜照明光源的强弱和方向。
开启照明电源开关,调节照明光源强度,使其适合观测。
你可能需要旋转镜片来改变偏光显微镜照明光源的方向。
5.放置样品:将样品放在显微镜的玻璃载物台上,确保样品表面与载物台平行。
固定样品,以确保其不会移动。
6.调整横截面偏光镜:将横截面偏光镜插入显微镜中,调整其方向。
通常,垂直方向是最佳选择,但如果你希望观察样品的特定特征,可以适当调整横截面偏光镜的角度。
7.调整偏振光显微镜目镜和物镜:选取合适的倍率,这取决于需要观察的物体的大小。
通常,使用低倍率的物镜对于查找样品和搜寻感兴趣的区域是有帮助的。
通过旋转调节目镜和物镜,直到显微镜在透视时呈现清晰的图像。
8.观察样品:通过透视样品,你现在可以开始观察并分析样品了。
在观察过程中,你可以通过更换物镜来调节倍率,以获得更详细的图像。
9.通过偏光显微镜调节像差:通过调整样品的焦距和细调焦距来减少可能出现的像差。
对准光轴,并通过细调焦距使图像更加清晰。
10.记录和分析:在观察过程中,可以使用数码相机或其他记录设备记录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
根据需要,你可以对这些图像进行后续分析和处理。
在操作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事项:-不要使用手指直接触摸物镜和目镜,以免污染或损坏镜片。
-在照明光源的使用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照射到眼睛。
-清洁显微镜的镜片和货架,以保持它们的清洁和良好的工作状态。
-在不使用时,将显微镜保持在封闭的状态下,并存放在干燥和安全的地方。
偏光显微镜使用

火山岩岩矿鉴定简易手册(一)偏光显微镜的使用与调节1 熟悉偏光显微镜的构造、装置、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2 调节照明(对光)(1)装上低倍或中倍物镜,打开锁光圈,轻轻推出上偏光镜、勃氏镜及聚光镜(2)转动反光镜至视域最亮为止。
如果总是对不亮,可以轻轻抽出目镜或推入勃氏镜,然后转动反光镜至视域内看到光源为止。
此时加上目镜或推出勃氏镜,视域必然最亮。
3 调节焦距(准焦)(1)将一薄片置于载物台上(注意必须使盖玻璃朝上),用弹簧夹夹住。
(2)从侧旁看物镜镜头,转动粗动螺丝,使镜筒下降,至物镜到最低位置(注意切勿压碎薄片)。
(3)从目镜中观察,同时转动粗动螺丝,使镜筒上升,当视域中刚刚出现物象时,改用微动螺丝,使物象清晰为止。
(4)换用高倍物镜,用同法调节焦距。
在调节焦距时,绝不能眼睛看着目镜下降镜筒,因为这样很容易压碎薄片并损坏物镜。
在调节高倍物镜焦躁时,尤应注意。
因为高倍物镜的焦躁很短,镜头几乎与薄片接触,若薄片盖玻璃朝下时,不但无法准焦,而且常有压碎薄片,割伤镜头的事故发生。
4 校正中心在校正中心前,必须检查接物镜位置是否正确,如物镜没有安装在正确位置上,中心不但不能校正,而且往往容易损坏物镜和校正螺丝。
校正中心时,如发现螺丝旋转费力,或失效时,应立即报告,请求指导,切勿强力扭动。
校正中心的方法,参阅教材的有关部分。
二颜色和多色性的观察,解理及解理夹角的测量1 确定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观察许多光学现象,必须知道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
为此,在进行单偏光镜下的晶体光性研究之前,必须确定下偏光镜振动方向,并使之固定,不要轻易改变。
(1)在一薄片中选择一个具清晰解理的黑云母,置视域中心。
(2)旋转物台使黑云母解理缝与东西十字丝平行。
此时如果云母颜色最深,则东西十字丝方向即为下偏光镜振动方向。
否则,则需转动下偏光镜,至黑云母颜色最深为止。
2 颜色、多色性及吸收性的观察(1)使薄片中黑云母分别置视域中心,旋转物台使黑云母解理缝、电气石延长方向平行下偏光镜振动方向,观察颜色并注意颜色浓度。
偏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偏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准备工作:-将偏光显微镜放置在平稳的台面上,并确保显微镜平稳无动摇。
-将光源对准显微镜,并将其插入到底座上。
-确保镜片干净,无尘或污垢。
2.安装样品:-使用样品持有器将准备好的样品安装在显微镜的舞台上。
确保样品与镜片接触紧密并固定。
3.调节光源:-打开光源,并调节亮度以获得适当的照明。
-移动光源直到要被观察的样品处于适当的位置。
4.调节目镜:-调节目镜(顶部镜筒)以获取清晰的样品图像。
根据需要使用聚焦轮使图像变清晰。
5.选择合适的偏光滤光片:-通过滤光片选定适当的光源,可在显微镜的滤光片位置旋转选择(一般为四个位置)。
6.添加偏光片:-在显微镜下方的滑动排架上插入偏光片。
-根据需要调整偏光片的方向和角度,以改变光源的振动方向。
7.观察在样本上方插入偏光片的效果:-使用上面的旋钮和可调节的偏光片调整偏光的强弱和方向。
-观察样品下偏光光源产生的图像。
8.使用附件(如旋转台):-如有需要,可以使用一些附件来进一步研究样品。
-例如,旋转台可以用于观察样品在不同方向上的光学性质。
9.记录和分析结果:-使用显微镜的内置或外部照相机拍摄图像。
-记录和分析结果以便进一步研究。
10.清理和保养:-在观察完毕后,关闭光源并将显微镜清理干净。
-使用干燥的布轻轻擦拭镜片,以确保不留下污渍或污垢。
-如果有必要,可以使用适当的清洁液来清洁镜片。
总结:使用偏光显微镜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并且需要特殊的滤光片和偏光片。
了解如何正确地操作偏光显微镜可以使您更好地观察样品,并获得准确的结果。
记住,定期的清理和保养是保证偏光显微镜长期的使用和维持高质量成像的关键。
手持式偏光显微镜使用方法

手持式偏光显微镜使用方法引言:手持式偏光显微镜是一种常用的显微镜,可以用于观察和分析各种材料的显微结构。
本文将介绍手持式偏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仪器。
一、准备工作1. 选择合适的样品:根据需要观察的目标,选择适当的样品,并将样品处理干净,保证表面干净无尘。
2. 调整显微镜:打开显微镜电源,调整照明和对焦,确保镜片清晰可见。
二、安装样品1. 将样品放置在显微镜的样品台上,并使用夹具固定样品,避免移动或晃动。
2. 调整样品位置:通过移动样品台,调整样品的位置,使其处于合适的观察角度。
三、调整偏光器1. 打开偏光器:在显微镜中,通常有两个偏光器,一个位于光源前面,另一个位于目镜后面。
打开这两个偏光器。
2. 调整偏光器角度:通过旋转偏光器,调整其角度,直到观察到最佳的偏光效果。
在调整过程中,可以观察样品的显微结构变化,以确定最佳角度。
3. 调整偏光器位置:移动偏光器,使其位于光路中,确保光线通过样品和目镜。
四、观察样品1. 调整放大倍数:通过旋转目镜上的调节环,调整放大倍数,使样品清晰可见。
2. 调整对焦:通过移动镜筒或样品台,调整对焦,确保样品的显微结构清晰可辨。
3. 观察样品:通过目镜观察样品,注意观察样品的颜色、形态、纹理等特征。
可以逐步调整偏光器的角度和位置,以观察不同的光学效应和结构细节。
五、记录和分析1. 记录观察结果:可以使用笔记本或相机记录观察到的样品特征和显微结构。
2. 分析样品:根据观察结果,分析样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或结构特征,可以结合其他分析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
六、结束观察1. 关闭偏光器:在观察结束后,先关闭目镜后面的偏光器,再关闭光源前面的偏光器。
2. 关闭显微镜:关闭显微镜电源,注意保存样品和其他配件。
结语:手持式偏光显微镜是一种功能强大的仪器,通过合理的使用方法,可以观察和分析各种材料的显微结构。
本文介绍了手持式偏光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希望能对读者在实际操作中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光镜的几种使用方法
偏光镜有两种:圆偏光镜(简称CPL)与线偏光镜(简称PL或LPL)。
它们在绝大多数消费型数位相机(DC)上不会有差异,如果手头上有近代(有自动对焦与TTL测光功能)SLR/DSLR也有DC,而且希望共用一个偏光镜,就最好选圆偏光镜。
另外,线偏光镜与圆偏光镜的差异、以及為什麼近代SLR/DSLR得用圆偏光镜的理由,在拙著第L.6章有很仔细的说明;但是因為它对新手并不重要,所以此地就省略了,有兴趣的朋友请参看拙著(上面的连结中有该章的PDF档)。
偏光镜上有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环,它的功能是调节偏光镜的效果。
偏光镜通常有厚(一般)型与薄型两种,前者可能比后者厚1mm或更多,以下在提到偏光镜时,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指的就是厚(或一般)偏光镜。
薄偏光镜是给广角或超广角镜头用的,因為太厚的偏光镜很容易產生暗角。
一般而言,如果相机镜头的(135底片)等效焦距在35mm以上(含35mm),厚偏光镜应该不会產生暗角;但若焦距小於35mm,厚偏光镜很可能会產生暗角,不过这通常与相机镜头的光学与机械结构有关,未必每一个镜头都如此,所以在购买偏光镜前最好先试一试。
偏光镜的主要用途是降低玻璃、水面与非金属表面的反光,把天空变得更蓝,以及提昇画面色泽的饱和度。
因為偏光镜是深灰色,会挡住一部份能够到达感光晶片的光,一般会降低1到1.5级之间。
除了在全手动曝光模式之外,其它(比如光圈先决、或快门先决)模式下相机的测光系统会自行调整,但仍然得检查相机所选择的光圈或快门速度是否合用。
降低反光
被摄体表面的反光会洗掉画面细节、或是改变画面色调,偏光镜的最重要功能之一就是降低甚或消除由被摄体反射而进入镜头的光,不过当被摄体是金属时,偏光镜的功能就不十分显著了。
用偏光镜降低或消除反光的最好角度,就是当光源的照射角度与相机拍摄角度都与被摄体成30度的场合,当有一者(或两者)偏离30度时效用就会降低,而且角度偏差愈大效用就愈低,所以用偏光镜降低或消除反光时,在构图上要多留神。
用偏光镜降低反光的方式十分简单。
构图完成后,转动偏光镜前方的环,在转动的过程中观景窗(或LCD/EVF)会显示偏光镜的效果,一旦得到期望的效果后就停止转动、并且拍摄。
要注意的是,偏光镜并非万能,很可能无法完全消除反光。
下左照片是电影院橱窗的海报、但没有用偏光镜,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玻璃下方有地面的反射影像。
加上偏光镜再调到最大效果得到下右照片,於是玻璃的反射影像变得很淡、几乎看不出来了。
下左照片是个相当极端的例子,不用偏光镜时池塘水面的反光造成画面有一层雾的感觉;加上偏光镜并且调到最大效果得到下右照片,虽然水面的反光仍然使鱼週围有一层光晕,但因為滤掉了大部份水面的反光、鱼群就相当清楚。
加深天空的蓝色
偏光镜最為人知的应用就是把天空的蓝色加深,使蓝天白云的对比更强;不过,如果天空本来就不蓝(譬如阴天),再好的偏光镜也拍不出蔚蓝的天空。
但是我们应该了解到只有一部份天空会变得更蓝、另一部份可能不会有变化,更重要的是,拍摄角度要选得正确。
选择拍摄角度有个很简单的规则(见下图),首先伸出食指指向太阳,再竖起大姆指与食指垂直、并且绕食指转一圈,於是姆指划过的方向就是可以得到最大效果的拍摄方向;换言之,最佳的拍摄方向与从相机到太阳的方向垂直!请注意一点,姆指划过了360度,除了日正当中时分,这360度中一部份向天空、一部份向地面,向天空的就是可以把蓝色变深、变得更蓝的方向。
当相机愈偏离这个方向(比如朝太阳方向或反太阳方向偏移),效果就愈低,若偏向大过某个角度效果就不显著甚或消失。
找好拍摄方向之后,慢慢地转动偏光镜前方的环,得到期望的效果后就按快门拍摄。
下面照片提供了一个例子,拍摄时都装了偏光镜。
左边是定成最低效果,右边是透过调整偏光镜得到的最大效果,比较这两张照片不难看出天空的差异。
这两张照片都是用24mm超广角拍摄,因為视角比较大从而涵盖面也比较广,於是画面有从最佳拍摄方向起、到太阳反方向偏移的某个角度(请仔细看看物体的影子),所以天空的顏色就从深蓝(较佳方向)到没多大效果的浅蓝(请比较两张照片中左边那棵树附近的天空)。
换句话说,天空的色泽不均匀,这是用超广角或广角镜头加偏光镜把天空顏色变深蓝色时的常见现象,所以在构图时要多留心。
另外,因為偏光镜会降低甚或消除被摄体的反光,用了偏光镜拍摄的画面色泽也比不用时纯一些、而且对比也高些,这是下一节的主题。
提高对比与色泽的饱和度
被摄体的反光会掩盖原来的顏色与细节,如果画面中的被摄体反光特性类似(比如树叶),一整片微弱的反光不但抹去原本的色彩、还会降低画面的对比,在这个情况下使用偏光镜就有降低反光、重现被摄体的色彩、以及提高画面对比的功效。
下左照片是加了偏光镜但使用最低效果、下右是最大效果;这两者是一个极為强烈的对比,烈日下树叶的反光使树林的色泽失真,但把偏光镜的效果调到最大,就把树林与草丛的色泽显现出来,使得两张照片差异极大。
下面照片是另一个例子,偏光镜在最低效果时(下左)对岸的树木与画面右方的树叶似乎失去了色泽,天空与白云不分明。
一旦把偏光镜效果调到最大(下右),树木与树叶的绿色就出现了,天空变得更蓝而突显了浮云,而且水面的色泽变得更深更纯,这些都是偏光镜带来的好处。
如果相机不能装偏光镜?
许多小巧时尚型的数位相机既不能装滤镜、也无法加套筒,不过我们可以手持偏光镜放在镜头前方拍摄,但要如何调整偏光镜的效果呢?方法很简单,首先拿著偏光镜对準镜头的拍摄方向(所以愈靠近相机愈好),见下左照片;接著转动偏光镜上的环,到了期望的效果后停止(下中);最后把调好的偏光镜移到镜头前方(下右),但是不可以转动偏光镜,因為一旦改变了偏光镜的方向就得不到期望的结果了。
这道手续练习几遍、再试拍一些照片把用与不用偏光镜的结果两相比较,几次之后就会得心应手。
大多数轻便型数位相机的镜头口径都很小,37mm的偏光镜通常足够大(如果嫌37mm太小,就不妨用43mm;如果嫌37mm太大,不妨试一试28mm的),随身带一个偏光镜很容易就可以在旅游时拍到色泽饱和、蓝天白云、而且高对比的照片。
注意事项
以下是从前面讨论整理出来的注意事项。
第一,偏光镜可能是数位摄影中最重要的滤镜,它可以降低甚或消除由被摄体反射出来的光、把天空变蓝、提高画面对比与色彩的饱和度。
第二,大多数消费型数位相机都可以用线偏光镜,但绝大多数(特别是有自动对焦与测光功能的)SLR/DSLR通常只能用圆偏光镜。
如果在广角端用偏光镜会出现暗角,就应该用薄偏光镜。
第三,使用偏光镜会损失1到1.5级的光线,因此会影响到选用的光圈或快门速度;换言之,加了偏光镜之后很可能得用较大的光圈(於是景深变浅)、或较慢的快门速度(於是移动的被摄体可能会模糊、而且也容易使相机抖动),所以应该留意光圈与快门速度。
第四,固然偏光镜有降低反光与把天空变蓝的效果,但这个效果与拍摄角度有关,若拍摄角度不对,很可能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再者,在用广角或超广角镜头拍摄时,因為视角可能大於偏光镜的最佳角度,画面中的天空可能会出现从很深到相当浅、也就是浓度不均匀的蓝色。
第五,不需要用偏光镜时最好把它从镜头上取下,一来是偏光镜会挡住1到1.5级的光线,二来则是因為不论偏光镜的效果是定在什麼位置、它的效果或多或少还是存在的,因此偏光镜有时可能会造成反效果(比如把期望的反光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