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合集下载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现状及发展形势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现状及发展形势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现状及发展形势摘要:基于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现状及发展形势进行研究,首先分析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现状及发展形势,然后阐述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中、长期发展计划,最后提出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参考意见。

关键词: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现状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属于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中包含石油地质和开发工程,该学科的出现,不仅推动了我国油田技术开采技术发展,还在油气田开发技术水平上发挥重要作用。

但在油气田发展中还存有一些地质问题,地质问题会对其产生直接性损失。

因此,将针对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现状及其发展形式,展开深入分析,进而推进我国油气开发研究工作的顺利发展。

1.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基于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科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且研究重点,也从最初研究学科在实际中的开发利用情况,逐渐整改成为利用系统理论的知识,克服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动态描述技术等问题。

基于此,油气田开发工作的研究目的在于,有效提高油气开采率,并在保证生态环境效益的基础上,把经济利益实现最大化。

除此之外,根据目前油气田行业的发展趋势可看出,未来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可能会向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发展:首先,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油气藏技术正在呈现信息化发展,不仅能借助计算机技术、非线性技术和测试分析技术等技术方式,准确且高效的获取,油气藏所对应的三维立体结构变化信息,同时还能确保油气藏的经营反应更加敏捷;其次,基于资源利用速度过快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有很多非常规性油气资源都被开始投入开采,通过运用深层高压的开发模式,让老油田开发逐渐步入到中后期;最后,针对非常规油气藏和复杂的裂缝性油气藏开采而言,需要借助界面化学、纳米技术及其储层工作液技术等高新技术和理论【1】。

2.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发展目标分析培养出高素质人才队伍,并对国外先进前沿理论展开学习和研究,使得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能基于科技脚步上实现发展,是目前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主要发展目标。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简答题题库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简答题题库

1、井下断层存在的可能标志是什么,应用这些标志应注意哪些问题?.首先就是地层的连续性被打破,诸如地层的重复、缺少、杂乱排列等等;其次是看到断层碎屑;其他的一些断层的经典标志在井下可能不会太显现;2.(一)生物化学生气阶段在这个阶段,埋藏深度较浅,温度、压力较低,有机质除形成少量烃类和挥发性气体以及早期低熟石油以外,大部分转化成干酪根保存在沉积岩中;(二)热催化生油气阶段这个阶段产生的烃类已经成熟,在化学结构上显示出同原始有机质有了明显区别,而与石油却非常相似;(三)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凝析气和湿气大量形成,主要是与高温下石油裂解作用有关,二石油焦化及干酪根残渣热解生成的气体量是有限的;(四)深部高温生气阶段已形成的液态烃和重质气态烃强烈裂解,变成热力学上最稳定的甲烷,干酪根残渣在析出甲烷后进一步浓缩,成为沥青或是次石墨。

2、试述有机质向油气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基本特征。

一)生物化学生气阶段(1)埋深:0-1000米;(2)温度:10-60度;(3)演化阶段:沉积物的成岩作用阶段,碳化作用的泥炭-褐煤阶段(4)作用因素:浅层以细菌生物化学作用为主,较深层以化学作用为主(5)主要产物:生物成因气、干酪根、少量油(6)烃类组成特征:烃类在有机质中所占比例很小(二)热催化生油气阶段(1)深度:1500~2500—3500米;(2)温度:50~60—150~180度(3)演化阶段:后生作用的前期,有机质成熟,进入生油门限(4)作用因素:热力+催化作用;(5)主要产物:大量石油,原油伴生气,湿气,残余干酪根;(6)烃类组成特征:正烷烃碳原子数及分子量减少,中、低分子量的分子是正构烷烃中的主要组成组分,奇数碳优势消失,环烷烃及芳香烃的碳原子数也递减,多环及多芳核化合物显著减少(三)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1)深度:4000-6000米;(2)温度:180-250度;(3)演化阶段:后生作用后期,碳化作用的瘦煤-贫煤阶段,有机质成熟时期;(4)作用因素:石油热裂解、热焦化阶段;(5)产物:残余干酪根及液态烃,热裂解产生凝析气、湿气及干酪根残渣;(6)烃类组成:液态烃急剧减少,低分子正烷烃剧增,主要为甲烷及其气态同系物(四)深部高温生成气阶段(1)深度:>6000米;(2)温度:>250度,高温高压;(3)作用阶段:变生作用阶段,半烟煤-无烟煤的高度碳化阶段;(4)作用因素:热变质;(5)主要产物:湿气、凝析气、干酪根残渣,深部高温高压下热变质成干气和石墨。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第三章 油藏动态地质特征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 第三章 油藏动态地质特征
重力驱动——靠原油自身的重力将油驱向井底时为重力驱 动。重力驱油要求油层倾斜大,厚度大。
5
外来补给的驱动方式 内能消耗的驱动方式
水压驱动 气压驱动 弹性驱动
溶解气驱动
重力驱动
6
第一节 注水过程的地质因素分析
一、油田开发方式 二、油田注水应考虑的地质因素
7
二、注水应考虑地质因素
油田注水是把水注入油层并将原油驱替到生产井,这一过 程是在油层内进行,油层性质和结构必然要对油田注水产 生重要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9
2、断层和裂缝 若断层是封闭的或放射状的,则适合注水和
控制,可按断块进行注采设计。 若断层是敞开的,会破坏注水效果,特别是
出现连续敞开雁列式断层对注水效果的影响更 为严重,甚至会完全破坏注水效果。
10
在裂缝性储集层与单 孔隙储层驱油机理不 同。裂缝中是水驱油 过程。裂缝中的水与 基质孔隙中的油是水 油交换过程。
层位 S2下3
濮65井产液剖面成果(1987年)
射孔层数
射孔厚度 m
产液量 m3/d
产油量 产水量 m3/d m3/d
含水 %
流压 MPa
8
8.6
0
0
0
S2下4
6
10.6
0
0
0
S2下51+2
4
7.6
8.72
0.8
7.92 90.8 30.4
S2下53+5
3
6
104.17 7.17 97.0 93.1 30.8
38
(4)注入水水质的影响 注入水水质对油层吸水能力影响很大,应防注入 水中杂质、微生物细菌类化学物质污染油层,造 成油层吸水能力下降,损害油层产能。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重点总结(文本)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重点总结(文本)

一、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主要的研究内容:1、储层研究:包括油气层的储集类型、岩性、物性、厚度、分布、形态、沉积类型等;2、油层非均质性研究:包括对碎屑岩储层岩性、物性在纵向上、横向上的变化及其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3、构造、断裂系统研究:包括构造的形态、成因,断层的性质、产状、分布特点、成因,发育时代,演化规律,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和破坏作用;4、流体分布及流体性质研究:包括油气水的纵向、平面的分布规律,油气水的性质;5、油气储量研究:包括储量计算方法研究、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二、开发地质学研究手段:1、利用钻井资料:包括取心资料、化验分析资料;2、利用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包括地球物理测井资料,二维地震、三维地震、井间地震等;3、利用试油、试采、矿场开发资料:包括产量、含水、含水变化率、地层压力、温度、化验分析资料等。

三、开发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四、油藏描述的目的包括:1、真实、准确、定量化地展示出储层特征;2、最优化地提高采收率;3、提高可靠的油藏动态预测;5、降低风险及效益最大化一、美国常用API度表示石油的相对密度:二、动力粘度,运动粘度,相对粘度。

1动力粘度;面积各位1m^2并相距1m的两平板,以1m/s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之间的流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内摩擦力。

原油粘度的单位是:mPa.s2运动粘度是动力粘度与同温度、压力下的流体的密度比值。

单位m^2/s3相对粘度,就是原油的绝对粘度与同温度条件下水的绝对粘度的比值。

三、国际稠油分类标准原油粘度的影响因素:与原油的化学组成、溶解气含量、温度、压力等因素关系密切。

四、气藏气气顶气煤层气五、油田水的赋存状态 1、超毛细管水(自由水2、毛细管水3、束缚水(吸附水 (1)边水 (2)底水 边水油藏 底水油藏 油田水通常划分为4类: 矿化度硫酸钠型,重碳酸钠型,氯化镁型,氯化钙型。

六、干酪根的性质、类型七、生成油气的地质及动力条件一、凡是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的岩石均称为储集岩。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精品课程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精品课程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精品课程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是石油工程中的重要学科,涉及到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和生产等方面。

下面是一个精品课程的大纲,供参考:课程名称:油气田开发地质学课程目标:1. 理解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油气田勘探和开发的基本流程;3. 熟悉油气田储层特征、地质模型和储量评估方法;4. 学习油气田开发中的地质问题及其解决方法;5. 培养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内容:1.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导论-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定义和作用-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油气田勘探- 油气田勘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勘探区划和勘探目标选择- 勘探测井解释和勘探评价方法3. 油气田开发- 油气田开发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油气田开发计划和开发方式选择- 油气田开发的经济评价方法4. 油气田储层特征和地质模型- 油气田储层类型和特征- 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方法- 地质模型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5. 油气田储量评估- 油气田储量评估的基本原理- 储量评估方法和技术- 储量评估结果的解读和应用6. 油气田开发中的地质问题- 油气田地质风险评估和预测- 油气田地质问题的识别和解决方法- 油气田地质问题的案例分析7.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综合应用-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与油气工程的关系-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介绍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操作:组织实地考察、实验和模拟实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科研项目:组织学生进行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情况、听课积极性、课堂讨论参与度等。

2. 作业和实验报告:根据课程要求完成作业和实验,并撰写报告。

3.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绪论单元测试1.在古代,石油用于( )。

A:防腐 B:照明 C:建筑 D:化工原料答案:防腐;照明;建筑2.世界上的常规石油储量主要分布在()深度中。

A:>7000m B:>10000m C:<1000m D:500-3500m 答案:500-3500m3.中国新疆的含油气盆地包括()。

A:准噶尔盆地 B:松辽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渤海湾盆地答案: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4.以下哪些可能来源于石油石化产品()。

A:油漆 B:医药 C:化妆品 D:衣服答案:油漆;医药;化妆品;衣服5.开发地质学为油田合理开发提供地质依据,涉及到的工作包括()。

A:开发井位的调整 B:开发前的评价 C:开发井监控 D:油藏研究答案:开发井位的调整;开发前的评价;开发井监控;油藏研究6.开发地质学的作用包括()。

A:注采井网调整 B:部署井位 C:解决开发矛盾 D:分层开采答案:注采井网调整;部署井位;解决开发矛盾;分层开采7.目前,石油广泛应用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国防、医药等领域。

()A:错 B:对答案:对8.油气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

()A:对 B:错答案:对9.油气分布的差异性表现在地理位置、时代、埋藏深度等方面,总储量的一半分布在少数几十个特大油田中。

()A:对 B:错答案:对10.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的新疆地区。

()A:错 B:对答案:错第一章测试1.石油中碳和氢累计含量的平均值约为。

A:51% B:87.5% C:67% D:97.5% 答案:97.5%2.一般,源于陆相烃源岩的石油具有以下特征?A:V/Ni 大于 1 B:Ni/V 等于 1 C:Ni/V 大于 1 D:V/Ni 等于 2 答案:Ni/V 大于 1 3.石油中的钒卟啉和镍卟啉属于()。

A:含氧化合物 B:含氮化合物 C:烃类化合物 D:含硫化合物答案:含氮化合物4.关于石油的颜色,下面那句比较准确。

油气开发地质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油气开发地质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油气开发地质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绪论单元测试1.美国正式出版的《石油开发地质学》在1979年由塔尔萨大学的---完成的?()参考答案:P.A.迪基2.Ge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is()参考答案:Static and dynamic reservoir第一章测试1.油气田开发地质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在油藏管理的全过程中,正确描述油藏开发地质特征。

()参考答案:对2.油藏的边界条件特指:()参考答案:底水;非渗透性岩性圈闭;气顶3.The recommendation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 geological classification at yourChinese book is ()参考答案:according to geometry and boundary conditions;based on reservoircharacteristics and flow;by the fluid nature4.Coal, oil and natural gas all form from the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参考答案:对5.流体性质主要包括()参考答案:密度、粘度、凝固点及烃类、非烃类组分6.裂缝性储集层指天然存在的裂缝对储层内流体流动具有重要影响或据预测具有重要影响的储集层。

()参考答案:对7.油气田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油气田开发总体系统工程中,开发地质是中心环节,它涉及到油气田开发的全过程,是油田开发的灵魂。

()参考答案:对8.油气开发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广泛,研究方法也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实验方法;油藏工程法;地球物理法;数学、人工智能及计算机等方法9.石油是一种成分十分复杂的液态混合物,主要成分包括:()参考答案:非烃化合物;少量氧、氧、硫、氮等微量元素;烃类化合物10.石油具有极高的电阻率,是一种非导体。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田开发地质学考试复习知识总结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田开发地质学考试复习知识总结

中国⽯油⼤学(华东)油⽥开发地质学考试复习知识总结油⽥开发地质学复习重点总结(⽯⼯学院40学时)第⼀章:油⽓⽥地下流体的基本特征1、名词术语(1)⽯油:是储存于地下深处岩⽯孔隙和裂缝中的、天然⽣成的、以液态烃为主的可燃性有机矿产。

(2)油⽥⽔:油、⽓⽥区域内与油⽓藏有密切联系的地下⽔,⼀般指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

(3)天然⽓:地质条件下⽣成、运移并聚集在地下岩层中、以烃类为主的⽓体。

(4)⽯油的荧光性:⽯油及其衍⽣物(⽆论其本⾝还是溶于有机溶剂中)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产⽣荧光的特性。

(5)⽯油的旋光性:当偏振光通过⽯油时,使偏光⾯发⽣⼀定⾓度旋转的特性。

2、原油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组分组成(1)主要元素:碳、氢、硫、氮、氧碳、氢占绝对优势,主要以烃类形式存在,是组成⽯油的主体;氧、氮、硫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2)化合物:烃类化合物(碳、氢)、⾮烃类化合物(碳、氢、硫、氮、氧)①烃类化合物(按结构分类):烷烃(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②⾮烃类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元素硫、硫化氢、⼆硫化物、硫醇、硫醚等)、含氮化合物(吡啶、吡咯、喹啉、钒卟啉、镍卟啉等)、含氧化合物(环烷酸、脂肪酸、酚、醛、酮等)。

(3)组分组成:根据⽯油不同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划分。

①油质:⽯油的主要组分,淡⾊粘性液体,由烃类化合物组成;溶解性强、可溶解的有机溶剂很多,不被硅胶吸附(评价⽯油质量的标志);②胶质:胶质—粘性玻璃状半固体或固体,淡黄、褐红到⿊⾊,由芳烃和⾮烃化合物组成。

溶于⽯油醚,能被硅胶吸附;③沥青质:沥青质—脆性固体,暗褐⾊到深⿊⾊,由稠环芳烃和⾼分⼦⾮烃化合物组成。

不溶于⽯油醚,能被硅胶吸附。

注意:(1)异构烷烃中类异戊⼆烯型烷烃可能来⾃叶绿素的侧链,卟啉同系物也存在于动物⾎红素和植物叶绿素中,均可作为⽯油有机成因的标志;(2)油质主要指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等烃类物质,胶质和沥青质指含有氮、硫、氧的⾮烃物质及不饱和的芳⾹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烃源岩2、盖层3、岩性标准层4、沉积旋回5、地温梯度6、含油气盆地7、圈闭8、石油9、油气田10、孔隙结构11、可采储量12、井位校正13、压力系数14、滚动勘探开发二、填空题1、石油主要由等五种化学元素组成,通常石油中烷烃含量、溶解气量、温度,则石油的粘度低。

2、形成断层圈闭的基本条件是断层应具有,并且该断层必须位于储集层的方向。

3、油气田地质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切开的垂直断面图,它可以反映地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特征;4、压力降落法是利用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参数所构成的压降图来确定气藏储量的方法。

因此,利用压力降落法确定的天然气储量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常规油气田勘探的程序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阶段。

6、油气有机成因论认为,生成油气的原始沉积有机质随埋深的增加、古地温的升高进一步转化成大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当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时,大量生成液态烃。

7、储集层之所以能够储集和产出油气,其原因在于具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基本特性。

8、石油的非烃类化合物组成分为、、等三类。

9、地层超覆油气藏的分布位置在不整合面,裂缝性油气藏的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为。

10、依据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比法进行油层对比时,先利用_______________、其次利用_____________后,利用_______________,最后连接对比线,完成对比剖面图。

11、在地层倾角测井矢量图上可以解释、、、_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模式,它们可以反映地下沉积和构造地质信息。

12、依在陆相湖盆的坳陷内,油气成藏应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方面的基本地质条件。

13、岩性遮挡油藏原来埋藏较深,具有一定的压力,后因断裂作用上升,其原始压力仍保存下来形成。

若已知辛3井钻遇L油层顶面的标高为-1750m,钻遇断点的标高为-1702m,那么该井钻遇了断层盘的L油层。

14、含油气盆地是指地壳表面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历史,长期以为主,能够生成油气,并且已经的沉积盆地。

在含油气盆地内,油气田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为。

15、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主要有、和等三类。

16、我国东部渤海湾盆地具备长期持续稳定下沉的___________ 条件,深度适当、面积较大、有机质丰富的_____ 条件,并且曾经发生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

因此,渤海湾盆地是盆地。

17、据我国油气勘探工作条例,区域勘探阶段部署井为地质井和_________________,圈闭预探阶段部署井为________________,评价勘探阶段部署井为_________________,上述探井的钻探目的和任务不同。

18、油田构造图通常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制图标准层。

除地层油气藏外,一般不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或冲刷面为制图标准层。

19、石油的主要元素组成中含量高达96%。

温度升高或溶解气量增大,石油相对密度,粘度。

20、油气藏的形成是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常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基本地质条件。

21、地层压力是指___________,它是油气田开发中重要的基础参数。

在油层未被钻开之前所具有的地层压力称为____________,它的分布受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影响。

三、问答题1、井下断层存在的可能标志是什么,应用这些标志应注意哪些问题?2、试述有机质向油气演化的主要阶段及其基本特征。

3、容积法计算石油储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含油面积参数受哪些因素的影响?4、简述高异常地层压力的形成原因及其在油气初次运移中的作用。

5、绘制地质剖面图时选择剖面线的原则有哪些?图示说明剖面线附近井的井位校正方法。

6、何谓生储盖组合?试述生油层、储集层、盖层特征的差异性,并列举各自的主要岩石类型。

7、图示说明油气藏的基本分类。

8、试对井下地层的重复与缺失进行地质分析。

9、简述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及其特征。

四、绘图、计算题1、图一为某储集层顶面构造图,储集层厚30米,储集层之上发育有良好的盖层。

试找出可能的圈闭,指出圈闭类型、画出溢出点、闭合面积,并求各圈闭的闭合高度。

图一某储集层顶面构造图2.下图一为某储层顶面构造图,储层厚60米,储层上、下均发育有巨厚的非渗透性泥岩。

钻井结果表明,1号井油水界面距储层顶20米,2号井油水界面距储层顶30米,3号井油水界面距储层顶10米,4号井油水界面距储层顶10米。

试分析图中存在几个油藏,指出圈闭的类型,标出各圈闭溢出点位置;按照图例要求在图中标明闭合范围、含油面积。

-1900图例断层储层顶面等 高 线井位及井号圈闭面积图一 某油田M 油层顶界面构造图3、下图一为某油层顶面构造图,该油层为一巨厚砂岩层,储层本身连通性很好,砂岩层上覆巨厚泥岩层。

各油井中水距油层顶面的高度分别为:1井:20米;2井:10米;3井:20米;4井:10米。

要求:(1)确定图中油藏的数目,求出各油藏的油水界面和油藏高度,并在图中画出含油面积。

(2)确定图中圈闭的类型,标出各圈闭的溢出点,求出各圈闭的闭合高度,画出闭合面积。

图一某油层顶面构造图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烃源岩--富含有机质、大量生成油气与排出油气的岩石。

2、盖层--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使其中的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3、岩性标准层--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为便于项目组进行统一的描述,对勘察区域的岩性进行总体分层、编号以及对颜色、性状、物理力学性质等的描述,形成统一模板,即岩性标准层。

4、沉积旋回--指沉积作用和沉积条件按相同的次序不断重复沉积而组成的一个层序地温梯度。

5、地温梯度--指地球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

表示地球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程度的参数。

一般埋深越深处的温度值越高。

6、含油气盆地--发生过油气生成作用,并富集为工业油气藏的沉积盆地。

沉积盆地是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表面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的洼陷区域。

7、圈闭:是一种能阻止油气继续运移并能在其中聚集的场所。

8、石油:是由各种碳氢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是成分十分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

9、油气田:指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只有油藏,称为油田;只有气藏,称为气田。

10、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相互连通情况,以及孔隙与喉道间的配置关系等。

它反映储层中各类孔隙与孔隙之间连通喉道的组合,是孔隙与喉道发育的总貌。

11、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12、井位校正:把不在剖面上的井移到剖面线的过程。

13、压力系数:指原始地层压力与静水柱压力的比值。

等于1时,属于正常地层压力;大于1时,称为高异常地层压力,或称为高压异常;小于1时,称为低异常地层压力,或称低压异常。

14、滚动勘探开发:针对地质条件复杂的油气田而提出的一种简化评价勘探、加速新油田产能建设的快速勘探方法。

二、填空题1、石油主要由C、H、O、N、S等五种化学元素组成,通常石油中烷烃含量高、溶解气量高、温度高,则石油的粘度低。

2、形成断层圈闭的基本条件是断层应具有封闭性,并且该断层必须位于储集层的上倾方向。

3、油气田地质剖面图是沿某一方向切开的垂直断面图,它可以反映地下_构造条件______、______地层条件_______、_油气水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接触关系________等地质特征;4、压力降落法是利用由_____累积产气量____和____地层压力________两个参数所构成的压降图来确定气藏储量的方法。

因此,利用压力降落法确定的天然气储量又称为_______压降储量___。

5、我国常规油气田勘探的程序分__区域勘探______、_____圈闭预探_______、_____油气藏评价勘探_____三大阶段。

6、油气有机成因论认为,生成油气的原始沉积有机质随埋深的增加、古地温的升高进一步转化成大分子的___干酪根_____,当达到____成熟____时,大量生成液态烃。

7、储集层之所以能够储集和产出油气,其原因在于具备____孔隙性________和____渗透性_____两个基本特性。

8、石油的非烃类化合物组成分为S、N 、O 等三类。

9、地层超覆油气藏的分布位置在不整合面之上,裂缝性油气藏的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为裂缝。

10、依据沉积旋回——岩性厚度对比法进行油层对比时,先利用___标准层划分油层组_____、其次利用_____沉积旋回对比砂岩组_____后,利用____岩性和厚度对比单油层______,最后连接对比线,完成对比剖面图。

11、在地层倾角测井矢量图上可以解释红、蓝、杂乱、______绿________等四种模式,它们可以反映地下沉积和构造地质信息。

12、依在陆相湖盆的坳陷内,油气成藏应具备____充足的油气来源______、____生储盖组合____、_______圈闭条件______和_______保存条件_______等四方面的基本地质条件。

13、岩性遮挡油藏原来埋藏较深,具有一定的压力,后因断裂作用上升,其原始压力仍保存下来形成高压异常。

若已知辛3井钻遇L油层顶面的标高为-1750m,钻遇断点的标高为-1702m,那么该井钻遇了断层下盘的L油层。

14、含油气盆地是指地壳表面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历史,长期以沉降为主,能够生成油气,并且已经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

在含油气盆地内,油气田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为探明储量。

15、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主要有孔隙、裂缝和断层等三类。

16、我国东部渤海湾盆地具备长期持续稳定下沉的______富气页岩__ 条件,深度适当、面积较大、有机质丰富的_____古地理环境__ 条件,并且曾经发生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