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状况分析_卢爱刚
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自然保护地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促进可持续发展而设立和管理的一系列地区。
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现状、问题,并就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在自然保护地划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划定和管理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通过地理调查、生态学研究和政策制定来实现。
自然保护区覆盖面积逐渐扩大,并涉及到山地、湿地、海洋等多个生态系统。
目前,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已经达到了538个,覆盖了面积约为1.8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8%左右。
其次,中国的自然保护地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大量的科研机构、高校以及专家学者投入到自然保护地的研究中,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生境恢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例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长期的植物多样性调查研究中发现了许多新物种,并推动了对中国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另外,中国的自然保护地研究还包括了自然地理、环境监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方面。
然而,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研究内容和深度有待提高。
目前,中国的自然保护地研究主要关注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而在生态功能恢复、生境连通等方面的重要研究相对较少。
此外,还有不少地区的自然保护地研究还停留在描述性的层面上,缺乏深入的机理解释和定量分析。
其次,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的数据不够完善和共享。
由于地理条件、资金以及技术限制等多种原因,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监测和数据积累相对薄弱。
这导致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数据缺失,同时也限制了研究成果的共享与应用。
在这方面,中国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对自然保护地监测数据的采集与整合,加强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以促进研究的深入发展。
此外,中国自然保护地研究还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研究投入。
2024年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前景分析摘要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领域。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提高,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加。
本文将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市场潜力。
通过对相关数据和案例的研究,我们得出结论: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提供丰富的商机和就业机会。
1. 简介1.1 自然保护区的定义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保护和管理重要自然资源而设立的特定地域。
其目的是保存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并促进可持续的自然资源利用。
1.2 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的背景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对自然保护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自然保护区成为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手段。
因此,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逐渐兴起,为保护区提供管理和服务支持。
2. 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的现状2.1 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规模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
截至目前,全球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超过10万个,面积超过2亿公顷,其中中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居全球之首。
2.2 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的主要参与者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私营企业和科研机构等。
政府机构负责自然保护区规划和管理,非营利组织提供资源支持和宣传工作,私营企业通过提供相关服务获利,科研机构为保护区提供科学支撑。
3. 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的发展趋势3.1 技术创新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然保护区管理市场逐渐应用各种先进技术。
比如,无人机和遥感技术可以帮助监测和管理保护区的生态状况;智能设备和物联网技术可以提高保护区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3.2 生态旅游的崛起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环保、可持续的旅游方式,对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自然保护区游览和体验,为保护区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益和发展机遇。
3.3 国际合作的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领域的国际合作越来越重要。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干这行这么久,今天分享点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咱先说说管理现状。
我感觉现在自然保护区管理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
保护区那么大,要开展各种科研监测、巡逻执法、生态修复啥的,没有钱根本玩不转。
我就碰见过这种情况,保护区里的一些监测设备老旧,早该更新了,可就是没钱。
要不是靠着几个同行朋友四处化缘似的找赞助,真不知道怎么办。
哦对了还有,人力资源也匮乏。
很多保护区地处偏远,条件艰苦,找专业的人来工作不容易。
我之前联系过一些大学毕业的生态专业学生,人家一听在山沟沟里,工资还不高,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这时候我就觉得,自然保护区太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了。
可是我也知道,政府也有很多用钱的地方啊,不能光指着政府。
那怎么办呢?这就说到可持续发展了。
我觉得自然保护区可以搞生态旅游啊。
就像有些保护区,它们划出一块区域,让游客在严格规定的路线上参观。
这样既让游客看到了自然的美丽,又给保护区挣了钱。
但是这里面问题也不少。
一些保护区为了挣钱,把生态保护抛在脑后了。
我见过那种旅游设施乱建的,破坏了自然植被。
这就是没平衡好啊。
我觉得在搞生态旅游的时候,一定要制定严格的规划。
就像盖房子要有设计图一样。
不是说游客想看啥就给看啥。
在这方面可以多参考国外的成功案例。
我知道南非有几个自然保护区,他们的生态旅游搞得就很有特色,在保护当地特有动物植物的同时,还让游客觉得钱花得值。
另外,和周边社区的合作也很关键。
有些保护区周边的村民生活很贫困,就会偷偷在保护区里打猎捕鱼或者砍树。
不理他们可不行。
我觉得可以从保护区的收益里分一点给周边社区。
比如雇佣村民做些保护区的辅助工作啊,或者教他们一些生态友好型的挣钱方法,像手工制作一些和自然有关的特色纪念品。
这互帮互助的,大家日子都好过了,保护也就容易多了。
在管理方面,咱们的法律法规还得加强完善。
我感觉现在有些违法的处罚力度不够。
就像动物偷猎这种事,要是罚个款就了事,那些人肯定不会长记性。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而设立的一种特殊管理区域。
在全球范围内,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手段。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改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问题之一是资源利用过度。
一些地区的自然保护区管理者为了追求可观的经济收益,大量开发自然资源,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破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管理者应该制定严格的资源利用政策,限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量,确保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中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有些地区的自然保护区管理者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导致管理工作不到位。
更严重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管不力,容易造成违法建设和非法开发行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并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管力度,加大违法建设和非法开发的打击力度。
自然保护区管理中还存在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冲突问题。
一些自然保护区是建立在人口稠密的地区,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应该与当地居民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尊重他们的合法权益,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管理策略,实现自然保护区和当地居民的共赢。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应采取以下可持续发展建议: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监测和保护工作,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进行监控和控制,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者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推动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法制建设,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违法建设和非法开发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护自然保护区的合法权益。
加强与当地居民的沟通和协商,尊重他们的合法权益,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管理策略,实现自然保护区和当地居民的共赢。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加以改善。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对策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对策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与对策一、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 1.1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初具规模今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数量上已具有相当的规模。
根据国家环保局2021年环境年报初步统计,截至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达到2531个,其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5.2%。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达到323个,并有26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生物圈自然保护网”,30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虽然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不管是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面积上,都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
特别是用人均自然保护区的面积计算,水平是很低的。
所以,在保护区的建设上面,仍然要继续努力。
1.2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丰富虽然我国早期的自然保护区大多是以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为主。
但是近年来,发展了一批草原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高山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地质地貌等类型的保护区,让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45%的天然湿地,85%以上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物种,特别是65%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野外种群,都依靠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
并且目前我国自然环境最纯净、自然遗产最珍贵、自然景观最优美、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功能最重要的区域,都存在于自然保护区中,保护区类型完善。
1.3我国自然保护区分布遍于全国我国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按其保护价值和重要程度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地方级又分为省(市、自治区)级、地(市)级和县级。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需要国务院批准,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由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目前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程度不同、数量不等的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有些省份保护区数已超过50个,如海南,云南,广西等省(区):在面积上,好几个省份的都超过了1万平方公里,如广西、云南、新疆等省(区),其中新疆自治区的保护区面积更是超过了10万平方公里。
现在无论是在沿海和热带、亚热带的森林植被区域,还是在高原、荒漠和草原区域都建立起了若干自然保护区。
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历程与物种保护效果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历程与物种保护效果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历程与物种保护效果研究背景介绍: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着广阔的生态系统和众多珍贵的野生物种。
然而,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许多野生物种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设立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其中一些最珍贵的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物种。
自然保护区在中国的保护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和物种保护效果一直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研究拟以中国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历程和物种保护效果,进一步了解中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和取得的成效,以期为未来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目的:1. 系统分析和总结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和物种保护效果,了解保护区面积、数量、类型、分布等情况;2. 分析同一物种在不同保护区内的群落结构、种群数量和生态习性等差异,研究不同保护区之间物种多样性的差异;3. 借助统计学方法对已知物种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建立物种分布模型,预测未来物种分布的趋势;4. 探究中国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研究内容:1. 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1.1 保护区数量、面积、类型和分布等基本情况的总结1.2 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和政策法规保障的演变及成效2. 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物种保护效果2.1 选取重点物种进行分析,研究其在不同保护区内的群落结构、数量和生态习性等差异2.2 借助统计学工具分析物种分布情况,建立物种分布模型,预测未来物种分布趋势3. 中国自然保护区的问题和瓶颈3.1 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3.2 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包括政策方面、管理措施、科技支撑等方面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总结和分析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 田野调查法:在选定的保护区内选择典型的物种,对其群落结构、数量和生态习性进行调查和分析。
浅谈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

浅谈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已初具规模。
到2002年底,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类型较齐全、布局较合理、功能较健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该文总结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以及建设方案。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建设方案一.自然保护区的定义自然保护区又称“自然禁伐禁猎区”,自然保护地等。
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种群的天然生境地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往往是一些珍贵、稀有的动、植物种的集中分布区,候鸟繁殖、越冬或迁徙的停歇地,以及某些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野生近缘种的集中产地,具有典型性或特殊性的生态系统;也常是风光绮丽的天然风景区,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质剖面、化石产地或冰川遗迹、岩溶、瀑布、温泉、火山口以及陨石的所在地等。
其意义在于:保留自然本底,它是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中应循的途径,为人们提供评价标准以及预计人类活动将会引起的后果;贮备物种,它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庇护所;科研、教育基地,它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自然过程、各种生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教育实验的场所;保留自然界的美学价值,它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自然保护区对促进国家的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科技文化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1创建阶段在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与会代表提出我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继续保护,并建议建立自然保护区。
1956年10月,在全国第七次林业会议上,根据人大提案提出了“狩猎管理办法(草案)”和“天然森林禁伐区(自然保护区)划定草案”并通过批准了在广东省肇庆市建立以保护南亚热带季雨林为主的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由此开创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新纪元。
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而设立的特殊区域,而森林资源是自然保护区中最重要的生态资源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保护现状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对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为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现状1. 森林资源遭受破坏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资源受到了砍伐、烧毁、采伐等多种破坏。
尤其是非法砍伐和滥伐,更是给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2.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是重要的二氧化碳吸收者,还是各种野生动植物的家园。
在现实中,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正受到威胁。
3. 森林资源管理不善在一些自然保护区中,由于管理不善、监督不力,导致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处于相对混乱的状态,使得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了更有效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资源,相关部门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大对非法砍伐和滥伐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确保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2. 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重视和保护意识,鼓励公众参与到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来,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
3. 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大对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完善森林资源的监测和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资源管理模式,保护和修复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4. 发展生态旅游通过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
生态旅游可以有效地调动社会各界对自然保护区的关注和支持,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 20 a 来则保持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
在选建自然保护区时面积大小很重要,范围太大不便于管理,而且可
能影响周围居民的利益,但面积太小犹如孤岛或只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片 段,不利于保护目标生物[16]。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不可能无限增长,一定会
与人类活动达到一个平衡点,目前的增长正是向这个平衡点的趋近。至于
·8·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第 24 卷
2 结果与讨论
2. 1 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速度分析
关于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历程的划分有很多提
法,但 对 本 世 纪 初 以 来 的 一 些 新 动 向 研 究 还 比 较 少[3,13,14]。根据中国 自 然 保 护 区 数 量 与 面 积 的 变 化
过程,可将其 划 分 为 缓 慢 起 步、恢 复 发 展、高 速 增 长
< 500 500 ~ 1000 > 1000
16
19
65
12
6
82
注: 不含海洋自然保护区。
( 基于 IUCN 保护区类型Ⅰ - Ⅵ) Tab. 2 Percentage of protected areas
( IUCN Categories Ⅰ - Ⅵ) to total territorial area in 2006
达 34. 15% 。从数量看,较多的是广东、云南、内蒙古、黑龙江、四川、
江西、贵州、安徽等省区,保护区数量均超过 100 个,这 8 省区的保
护区数量占全国总数的 57. 5% 。保护区面积较大的是西藏、青海、 新疆、内蒙古、甘肃、四川等西部省区,面积均超过 900 × 104 hm2 ,这
6 省区的保护区面积就占了保护区总面积的 76. 9% 。
现,自然保护区数量的增长可能进一步放缓。
2. 2 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区域分布状况分析
中国不同区域的自然保护区分布很不平衡( 图
2) 。青藏高原地区的保护区比例最高,达到 30% 以
图 2 2007 年中国各省区自然保护区分布
上,其次为西 北 干 旱 区、西 南 地 区 和 东 北 地 区,东 部 沿海地区的自然保护区比例普遍较低。这主要是由
( 港澳台地区资料暂缺) Fig. 2 Distribution of nature preserves of China in 2007
于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对环境施加的人为干预较少。
从省份上看,自然保护区面积比例较高的是西藏、青海、甘肃、
四川等省区,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例均达 18% 以上,西藏自治区高
如何量化这个平衡,还与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家政策 有很大关系。 2. 4 中国自然保护区归属分析
图 5 各部门负责的自然保护区 数量百分比[3]
Fig. 5 Percentage of agencies
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归属较为复杂。从管理部门讲,目前林业和环保部 in charge of nature preserves in China
Fig. 1 Variation of number and ar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 of
年到 1966 年间仅建立了 19 个自然保护区,从 1966 年到 1972 年竟没有建设一个新的自然保护区[1]。
nature preserves in China ( 1956 - 2007)
从 1979 年以后到 1996 年,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速度开始加快,进入恢复发展阶段,自然保护区数量稳 步增长。从 1980 年到 1996 年,平均每年增加 55 个保护区,其中有 6 个是国家级保护区[3]。1997 年以后
的几年,自然保护区建设进入高速增长阶段。1998 年以后,各级自然保护区大量涌现,每年都有数百个自
然保护区建立。2003 年的年初与年中,国务院分别批准了 9 个和 29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历史上最多 的一年[3]。中国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例在这一阶段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对比 2004 年前后数据可发现中国自然保护区
门建立和负责的保护区占到了所有保护区数量的 87% ( 图 5) 。森林、湿
地、荒漠、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属林业部门主管,草原归属农业部,海洋归属国家海洋局,自然遗迹、古生物
1 数据与方法
有关中国自然保护 区 的 统 计 数 据,主 要 取 自 国 家 环 境 保 护 主 管 机 构 发 布 的 历 年《中 国 环 境 状 况 公 报》,部分数据参考了历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
关于世界其他地区的保护区数据资料,取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保护监测中心( UNEP - WCMC) 提 供的全球环境展望数据端口( GEO Data Portal) ,数据源为世界保护区数据库( WDPA) 。文中着重讨论自 然保护区的建设问题,故采用 IUCN 保护区类型Ⅰ - Ⅵ作为统计口径。由于港澳台地区有关自然生态保 护的统计口径不同,因此除特殊注明外,相关统计资料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DOI:10.13448/ki.jalre.2010.11.010
第 24 卷 第 11 期 2010 年 11 月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文章编号: 1003 - 7578( 2010) 11 - 007 - 05 *
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状况分析
Vol. 24 No. 11 Nov. 2010
卢爱刚,王圣杰
( 渭南师范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 渭南 714000)
提 要: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
护区是开展自然保护工作的重要基地,对保护、恢复、发展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存自然历史产物,改善人类
表 2 2006 年世界各地区保护区占土地面积比例
表 1 不同海拔高度范围内全国土地与 自然保护区面积比例的比较[4]
Tab. 1 Area percentages of nature preserves
of China at different altitudes
海拔 /m 全国土地面积比例( % ) 自然保护区面积比例( % )
从中国西高东低的三级阶梯地势看,保护区的区域分布不平衡
也表现在海拔高度上( 图 3) 。平均海拔在 3000 m 以上的保护区面 图 3 不同平均海拔高度范围的
积比例高达 72% ,由于西部内陆海拔较高,东部沿海海拔较低,因此
自然保护区面积比例图[4]
这与上文中指出的趋势是一致的。 若从不同海拔的覆盖率考虑,可以更加明显地看出不同区域自
大区
次区域
中部非洲
东部非洲
非洲
北部非洲
南部非洲
西部非洲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亚洲和太平洋
中亚
地区
西北太平洋和东亚
( 不含西亚)
南亚
东南亚
中欧
欧洲
东欧
西欧
拉丁美洲
加勒比地区
和
中美洲
加勒比地区
南美洲
北美洲
北美洲
西亚
西亚
全球平均
保护区占 土地面积 比例( % )
8. 37 10. 11 4. 36 13. 89 4. 27 16. 84 3. 73 13. 75 5. 18 7. 68 4. 86 6. 86 9. 61 7. 82 10. 12 10. 61 13. 96 21. 56 10. 64
速度,这在世界其他地区并不多见( 图 4) 。除了沙特
阿拉伯在 1994 年建立了世界面积最大的保护区鲁卜哈利沙漠野生动物管
理区( Ar - Rub'al - Khali Wildlife Management Area) 导致西亚保护区比例 骤增外,中国自然保护区增长速度超过世界其他地区[15]。而欧洲和非洲
关 键 词: 中国自然保护区; 发展历史; 存在问题; 现状分析; 建议
中图分类号: X37
文献标识码: A
自然保护区对保护、恢复、发展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存自然历史产物,改善人类环境,以及促进生 产、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1]。我国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 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水体或 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保护和管理的区域。随着人口不断增加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自然保护区 已经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最主要场所和珍稀濒危物种的最后避难所[2]。
和协调发展四个阶段( 图 1) 。
图 1 表明,在起初的一段时间内中国自然保护
区绝对数 量 的 变 化 幅 度 一 直 较 小,可 将 1956 年 至
1978 年划为缓慢起步阶段。这一时期,自然保护区 图 1 中国自然保护区数量与面积的变化( 1956 - 2007)
不仅数量较少,而且保护类型也相对单一。从 1956
随着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学者们开始思考自然保护区的规模与质量问题。控制保护区规模,提升 保护区质量,优 化 保 护 区 结 构 成 为 共 识。一 些 学 者 还 结 合 国 内 外 经 验,提 出 了 保 护 区 发 展 上 限 的 概 念[3 - 10〗。通过保护有典型意义的生态系统、自然环境、地质遗迹和珍稀濒危物种,以维持生物多样性,保 证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和自然生态的良性循环,这对有 13 亿人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基础地位的 中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11]。根据中国环境保护部 2008 年发布的《2007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共有 各类自然保护区 2531 个,总面积 15188 × 104 hm2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03 个,面积 9365. 6 × 104 hm2 , 分别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和总面积的 12% 和 61. 7% ,陆地自然保护区占陆地国土面积的比例为 15. 19%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