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AAAA级)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境内,距沈阳市220公里、通辽市100公里,属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东西最长11公里,南北最宽10公里,总面积8183公顷,核心区面积1322.4公顷,缓冲区面积2082.2公顷,实验区面积4778.4公顷。
2004年通过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审,是集避暑、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大青沟原始完好的自然生态状况,是亿万年来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生态衍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青沟沟深50—100米,宽300—400米,由北向南绵延20余公里,沟内千眼泉水,终年流淌。
沟底及两侧古木参天,乔灌草丛生茂密,生存着709种原始稀有植物树种,属内蒙、东北、华北等三个植物区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科学考察项目,先后有57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来此进行学术考察和研究。
由于具有保存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多种动物和鸟类在这里栖息繁衍。
目前发现的野生动物有野猪、狍子、狼、梅花鹿、狐狸等。
大青沟以奇特的地貌、茂密的原始森林、清澈的溪流、湖泊和周边地区广袤的沙漠,以及当地蒙古族独特的接待礼仪和饮食习惯构成的自然生态和民俗旅游产品,不仅在内蒙古享有盛誉,而且在东北地区也名声鹊起。
目前已开发的旅游景区有原始森林景区、三岔口漂流探险景区、小青湖水上乐园景区等20多个景点。
每年8月份,举办大青沟民俗文化旅游节,形成了特色的文化旅游推介品牌。
原始森林景区:位于大青沟旅游区西部,包括地下森林、民族游乐园等地块,西临冲呼勒艾里,东与三岔口景区相望。
已开发旅游观光面积达1000多亩,沟深林密,沟上为沙丘草原和疏林地,与周围浩瀚无垠的沙坨景观形成鲜明对比,沟底有燕山山脉、长白山山脉和内蒙古高原三个区系植物构成的特殊植物群落,有各类植物700 多种,秋季枫叶霜红,季相色彩多变,地下森林植被茂密,素有科尔沁“沙海明珠”等美誉。
为有效保护自然植被和方便游客游览,在沟底铺设了近3000米的木质栈道,沿路有“夫妻树”、“嘎达梅林小路”、“蜗角枫”、“鹿回头”、“五兄弟树”等十多个景观。
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东经107°17′~107°55′,北纬33°19′~33°44′之间,秦岭中段南坡的洋县境内,北与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和黄柏塬省级自然保护区相邻,东与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壤,西、南分别与洋县华阳、茅坪镇11个行政村的集体林相邻,总面积29906公顷,是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以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隶属陕西省林业厅管理。
保护区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交错过渡地区,北高南低,呈斜面山岳地况,地质复杂,地形多变,区内最高海拔兴隆岭梁(活人坪)3071米,最低茅坪保护站800米,相对高差达2271米。
气候随海拔升高而呈垂直变化,900m以下为亚热带气候;900—1400m为暖温带气候;1400—2300m 为温带气候;2300m以上为寒温带气候。
沿山逆上,自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区内主要河流是酉水河、湑水河,属汉江水系一级支流的上源支流。
长青保护区在植物地理上处在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和中国—喜玛拉雅森林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也是我国华北、华中、西南等典型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
区内有野生种子植物135科601属1556种,其中列入《中国濒危保护植物》红皮书的有31种,分别占我国和陕西省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8%和68%。
保护区竹林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71.4%,主要为巴山木竹和紫耳箭竹,为大熊猫的生存提供了主要的食物来源。
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长青保护区地处古北界和东洋界的过渡地带,来自华北、蒙古、青藏高原、中国南方以及其它动物区系成份相互渗透,多种动物区系成份汇集地,具有显著的过渡特征。
目前区内发现的脊椎动物有29目78科213属311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金雕、林麝、云豹等7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黑熊、毛冠鹿、大鲵、血雉、红腹角雉等33种。
湖南张家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张家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 位置和范围
湖南张家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地理坐标为纬度29°10′~29°40′,经度110°5′~111°2′之间。
保护区总面积为XXXX平方公里。
2. 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湖南张家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这里有峻岭险峰、峡谷溶洞、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等多样的自然景观和生物群落。
保护区内有XXXX种植物和XXXX种动物,其中包括一些珍稀濒危物种。
3. 保护区的意义和价值
湖南张家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该保护区是湖南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起到关键作用。
其次,保护区的自然景观和生物资源是研究和保育的宝贵资源,对于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保护区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生态产业基础。
4. 保护措施和管理
湖南张家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和管理工作。
这包括制定保护区规划、建立巡护体系、加强监测和研究等。
同时,保护区也开展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以上是关于湖南张家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简要介绍。
该保护区的建立和保护对于维护湖南省生态平衡、促进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发展可持续的生态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保护区概况: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乾安县西南部,距县城35公里处。
处在松辽平原西部沉降带中心,嫩江与辽河之间广大闭流区中。
1993年建立自然保护区,2005年8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建立保护区管理局、2009年被国土资源部等七部委评为国家级地址公园、国家级科普基地。
主要要保护对象为地质遗迹、古生物遗迹、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鸟类。
管理机构概况:机构与人员配置2006年吉编办批复建立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正处级事业单位。
下设:办公室,博物馆、业务科、宣传科、保卫科。
聘吉林大学刘翰、林泽蓉教授为专家,工作在保护区。
中专以上学历17人,占总人数的81%。
其中:大本2人,大专14人,中专1人。
中级职称3人。
局领导2人;(处级1人、正科1人)缺编1人。
博物馆9人;(科级1人)办公室5人;(科级1人)宣传科1人;(科级1人)业务科1人;(科级1人)。
保卫科3人;(科级1人)总编制:25人。
实有人数21人,现缺编4人(1名局领导、2名科级、1技术人员)。
自然地理面积:吉林大布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1000公顷。
其中,核心区面积3800公顷,缓冲区面积4400公顷,实验区面积2800公顷。
保护区范围:范围在东经123°36′—123°42′、北纬44°45′—44°50′之间,东界为夙字村东南海拔151。
3米山峰往东南至最高点海拔172。
8米,至学字村北海拔151。
5米山峰,沿泥林东沟头至海拔163。
6米,往南至入字村东海拔158。
4米,至保护区东南角海拔152。
5米;由此折向西,至西物字村北海拔150。
7米,经姑字村北海拔145。
3米,叔字村北海拔145。
2米,为南边界;由此往北经聂字村东海拔149。
7米,温字村至通让铁路海拔138。
5米为西边界;往东经兴字村南海拔140。
2米,大布苏镇南海拔138。
5米,夙字村南至海拔151。
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60年,是我国建立较早、地位十分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1980年1月,经国务院申请,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与生物圈计划”,成为世界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成员,被列为世界自然保留地之一。
1986年7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是一座巨型复合式盾状休眠火山,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形成了神奇壮观的火山地貌,具有典型的植被垂直分布带谱、丰富完整的生物资源、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美丽奇特的自然风光。
长白山以其雄奇壮美、原始荒古跻身于“中华十大名山’’、“中国十大最美森林”之列,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十分完整,在同纬度带上,其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欧亚大陆北半部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自然综合体,是世界少有的“物种基因库’’,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和教学的天然实验室,是进行环境保护和绿色宣传教育的自然博物馆。
据统计,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有野生植物2806种,野生动物1558种。
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0)生态司顾问普尔教授到长白山考察后说:“像长白山这样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她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
1992年8月,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审确认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
2003年,被国际人与生物圈、人与地理圈、山地研究发起组织等十个国际组织评为全球28个环境监测点之一。
长白山也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以下简称“三江”)的发源地。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质和大气、改善区域气候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绿色屏障,对于庇护这些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保障和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河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河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截止2007年底,由博主根据网络资源整理。
一.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称三门峡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置: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中下游段,西起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地理坐标在北纬34°33′59"~35°05′01",东经110°21′49"~112°48′15"之间,属湿地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东西长301 km;,跨度50 km,总面积68 000 hm2。
该保护区横跨三门峡、洛阳、济源、焦作四个省辖市。
大天鹅是保护区三门峡段的主要保护物种二.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2780 hm2,其中核心区面积7973 hm2,缓冲区面积7290 hm2,实验区面积7517 hm2。
保护区范围在东经114°13′53″—114°52′30″,北纬34°53′13″—35°06′21″之间,包括黄河大堤以内(包括黄河滩涂、河心沙洲等陆地)以及黄河背河洼地区域。
其北岸是:长垣县魏庄镇(35°06′21″N,114°52′30″E)至封丘县荆隆宫乡与原阳县交界处(34°53′13″N,114°13′53″E)。
其东岸是河南与山东省界,南岸是:开封市兰考县至封市水稻乡。
调整后的保护区设2处核心区,分别位于保护区的东部和西部。
东部核心区位于封丘县李庄乡至长垣县魏庄镇以东的黄河主河道, 西部核心区位于封丘县陈桥乡南侧的黄河河道。
目前已发现鸟类有13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鸟类有白鹳、白头鹤、白鹤、大鸨、天鹅、灰鹤等39种,每年在此路过、停留、栖息、越冬和繁殖的候鸟达数万只,这在中国内陆平原人口稠密地区实属罕见。
三.焦作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6600 hm2,以猕猴、金钱豹等野生动物为主要保护对象。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
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护重要的保护物种,和支持科学研究而被设立的地理区域。
它们可以是公共的,也可以是私营的,或是由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管理的。
自然保护区以其类型和级别划分,形成一个自然保护区系统,其中包括国家级保护区、省级保护区、县级保护区和其他特殊性质的保护区。
一般而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最高级别的保护区,由国家林业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根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设立,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重点湿地保护区等。
它们主要保护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重要的、珍贵植物、动物及其生境,以及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教育和游览价值的自然资源。
省级自然保护区由省级林业、环境保护和旅游部门按照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设立,主要用于保护省级特有的、自然环境重要的、珍贵植物、动物及其生境、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教育和游览价值的自然资源。
县级自然保护区是由县级林业、环境保护和旅游部门按照县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设立的,主要用于保护县级特有的、自然环境重要的、珍稀物种、动物及其生境、具有重要科学研究、教育和游览价值的自然资源。
还有一类特殊性质的保护区,包括国际级保护区、国家级古迹保护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区等,其中国际级保护区主要用于保护全球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及其环境,国家级古迹保护区则用于保护它们具有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而国家级文物保护区则用于保护它们拥有的文物价值。
自然保护区类型和级别划分是国家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为保护和维护自然资源,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好自然保护区,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控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主要类型等方面来论述中国的自然保护区。
一、自然保护区的定义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自然资源而设立的区域。
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人类活动受到限制,以保护这一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两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般是指规模较大、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区域。
二、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1956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秦岭的华山自然保护区,从此奠定了中国自然保护区网络建设的基础。
此后,中国陆续建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更加重视,大力发展了自然保护事业。
三、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类型1.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高级别的自然保护区,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山区、湿地、高山荒漠和珍稀植物、动物、微生物资源集中的地区,是维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领域。
2. 自然遗产保护区:中国自然遗产保护区是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具有国际重要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遗产地。
中国目前共有12个自然遗产保护区,包括长白山、黄山等著名景区。
3. 生物圈保护区:生物圈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区域。
中国自1980年代开始建立生物圈保护区,至今已有30余个,涵盖了陆地和海洋等不同生态系统。
4. 湿地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是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湿地是世界上最稀缺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保护水资源、调节气候变化的重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仙山简介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蓟县城东北30公里,地处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东临金碧辉煌的清东陵,西接巍峨壮观的黄崖关长城,南濒碧波荡漾的翠屏湖,北依雄奇险秀的雾灵山。
这里是天津市地势最高、群峰汇集的地方,900米以上的山峰有19座,主峰“聚仙峰”海拔1052米,是天津市最高峰。
其总面积达536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
八仙山原名“八仙桌子”,相传铁拐李等八位散仙遨游东海经过此地,被这里云遮雾罩的奇峰、峡谷、幽林、秀水所吸引,便降下祥云,在一块两米见方的巨石旁野餐小憩,后来人们把这块巨石称为“八仙桌子”,这万亩山林因此得名“八仙山”。
八仙山在清朝时期被划定为清东陵的“风水禁地”,封闭达280多年,这里乔木伟岸,灌木丛生,芳草萋萋,藤萝蔓绕,人迹罕至,故“藏在深闺人未识”。
八仙山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这里是天津市地势最高,山峰最多,降水最多,森林覆盖度最大,生态环境最优越,生态系统最完好,群峰奇秀,谷壑幽深,万木争荣,风光诱人的地方,独特的天然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不仅在华北地区,即使在世界同纬度地区都是罕见的,199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被国家科协批准为全国首批科普教育基地,是国家地质公园——峰林峡谷景区最典型的代表,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的“西双版纳”,而且享有“津门第一山”的美誉。
八仙山景区地质遗迹丰富多样,其中最具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的品牌遗迹是石英岩峰林峡谷地貌,峰林上栩栩如生的动物奇石,刀劈斧剁般的天梯,峡谷中河流高阶地,万卷天书地层,美丽壮观的石瀑布,世界奇观太古界与元古界地层之间8亿年跨越,太古界25亿年长寿石等。
一、珍奇丰富的植物种类保护区内的森林,起源于距今七千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时期,到清朝中叶仍保持着原始森林的面貌。
清朝末年以来,由于人为影响,使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后来在原始森林泯灭的地方,又萌生出次生林,历经沧桑演绎至今,形成了次生阔叶林区。
在保护区内,生长着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带等区域多种植物,据初步考证,保护区内有高等植物1000余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七种,区内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油松林、落叶阔叶杂木林、蒙古栎林、栓皮栎林、辽东栎林、榆木林、山杨林、核桃楸林、栾树林、枫树林、白蜡林、丁香林、悬钩子林等。
藤本植物种类多、数量大、穿插攀援林中,形成特殊的密林景观,著名的野生猕猴桃满山遍野,藤蔓上一簇簇的果实,碧绿翠滴,营养价值,药用价值被誉为“水果之王”。
每年9月25日至10月5日,八仙山都要举办大型幽林采珍活动,届时有成千上万游客到这里可采摘到:猕猴桃、山核桃、野山楂、野葡萄、甜酸梨、木耳、蘑菇等上百种山珍野果。
八仙山是一座天然大花园。
各种花卉争奇斗艳,从春到秋,花开花落接连不断。
春季有迎春花、山杏花、山桃花、山梨花、迎红杜鹃等等,夏季有东陵八仙花、中华秋海棠、山梅花、丁香花、照山白等等,秋季有石竹花、旋复花、角蒿花、野菊花、百日红等等,其中被科学家称作“模式植物的花卉”有“东陵八仙花”、“迎红杜鹃花”,弥足珍贵。
这里也是天然中草药宝库,区内生长着各种名贵中草药200多种。
主要有:丹参、桔梗、知母、柴胡、玉竹、沙参、百合、远志、黄岑、地黄、苦参、藿香等,品种极丰富,在林下和山阴沟谷潮湿之处可见到多种蕨类植物和苔藓、地衣等,森林中还繁生着多种食用菌。
在八仙山保护区中,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主要有:黄檗、胡桃、核桃楸、野大豆、地锦草、猫眼草、京大戟等。
在区内众多乔木、灌木、藤本、草本、蕨类植物中,有大量的野生干鲜果品类、粮油类、蔬菜类、药材类植物,经合理开发,可以为城乡绿化、美化提供优良树种和名贵花卉,为医药部门提供优质珍贵药材,为人民生活提供无公害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对于研究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学、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美学的专家学者来说,这里是自然博物馆,天然实验室。
这里的负氧离子含量在1000/立方厘米,是城市的100倍,风靡世界的松花浴,可在这里享受(对抗癌治癌有独特作用)。
二、野生动物和珍禽异鸟在保护区茂密的森林中,栖息、繁衍着众多的野生动物,现已发现的有429种分属于34目,136科,有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鱼类及大量的昆虫类。
优越的森林生态环境保留着原始森林特征,在华北其他地区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动物,在这里仍能正常生存着,热带、亚热带的动物,如甲蝇、庐山珀蝽、谷蝽、蓝尾石龙子、王锦蛇、山眉、山噪眉等。
寒带水族动物花江罗,北鳅等都在这里“安家落户”。
经初步考证,生存着金钱豹、豹猫、雀鹰、红角鸮、长耳鸮、红角隼、獾、狐狸、狍子、野兔、勺鸡、榛鸡,以及《中日保护候鸟协定》保护鸟类计50多种。
三、八仙山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独具特色概括为八奇:山奇:层峦叠嶂、群峰竞秀。
谷奇:清幽深邃、谷深流急,站在谷顶,只闻水声不见流水,身居谷底,只见树木不见天。
石奇:千姿百态,嶙峋巍峨,这里有18亿年前的中上元古界石英岩,有36亿年前太古界变质岩。
云奇:云山雾罩,神奇莫测,千变万化。
水奇:山泉飞瀑、溪水奔流,冬季不涸,夏流成河,山水相连,生机勃勃,每年向于桥水库注入1.2亿立方米纯净水。
林奇:林海茫茫,郁郁葱葱,成为树木的王国。
花奇:争奇斗艳,这里有以国命名的中华秋海棠,有以八仙山命名的东陵八仙花,有千亩连片的映山红。
鸟奇:形态各异,常闻百鸟欢歌,万鸟啼鸣。
四、景区开发建设初具规模八仙山地质遗迹科学奥秘诱人,生物资源丰富多样,自然风光魅力迷人。
今年来按着“以保护为本,以发展促保护,保护发展相协调”,适度开发旅游的原则,开展“津门第一山”生态文化游活动,现已对上述资源进行了适度开发,生态停车场、亲水广场和拟木门成为景区第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另外还开发了四大景区和60多个精品景点,都以自然景观为主,能够让游客真正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现已对外开放的四大游览区有:(一)神水峡游览区从售票亭出处,向东北方向即进入神水峡景区,全长3公里南北走向的峡谷,谷中奇峰断崖,怪石嶙峋,幽潭汩汩,溪流潺潺。
进谷0.5公里的南侧石崖上,两块岩石一大一小酷似龙头,仿佛要到潭中饮水。
神水峡景区主要景点有鳄鱼头、鳄鱼潭、半壁崖、北齐长城、金龟望北斗、150米绝壁古栈道,站在古栈道上,可联想起楚汉之争时古战场的场面,玉龙探海、龙王庙,以及珍珠滩、金猴望日、翡翠崖、吕洞台、仙人梁、鹰嘴崖、挡马墙、八棵松、卧龙岗、钟离沟、万刃绝壁、杜鹃岭、日观台、枥海清波、仙山平湖、神水峡山庄、黑松林浴场、果老顶、松花泉等奇特景观。
(二)八仙游览区沿黑松林往前至“明安梁”西行可攀八仙山主峰“聚仙峰”。
它海拔1052米,是天津市最高峰,登临聚仙峰一览众山小,如雾雨之日登临主峰,俯瞰云海缥缈,无尽的山林群峰时隐时现,似登临仙境一般。
八仙山景区内主要景点有:聚仙峰、桦坪山庄、飞来石等,八仙石即“八仙桌子”,这块著名的天然异石,位于聚仙峰北下侧约1公里的山坳里。
旁边的“八仙亭”以金色琉璃瓦盖顶呈八角攒顶式。
亭东南即是八仙泉,清凉明澈的泉水四季不断,爬山劳累的旅客在此喝八仙泉水,在八仙石旁野餐小憩,尽可寻觅做“神仙”的感觉。
(三)石洞沟游览区从八仙石继续向北行2公里,拐进西侧峭壁夹着的深谷,即进入了石洞沟景区,即探险区。
保护区管理局明令去此区必须三人以上结伴而行。
而这里有闻名的不夜谷,如夜间到谷上,此区并不黑暗,无月之夜也光芒四射,这并不是灯光,而是一些大型动物眼睛放射出的光芒,使山谷彻夜不熄。
这里景观还有:一道瀑、二道瀑、鸡血瀑、小石林、野獾岭、庙台峰、庙台飞瀑、金牛潭、庙台遗址等自然景观。
石洞沟并无洞,因沟两边山林茂密,藤萝枝蔓与古树相互攀援,置身其中,如在洞穴,树干上盘绕着野生猕猴桃,脚下巨石累卵间,泉水与溪流处跳跃跌宕,常年不涸。
沟谷的地质结构一边为太古界达36亿年,一边为中上元古界达18亿年,两个年代断裂处即形成了石洞沟。
沟向西延伸长约2公里,两侧峭壁耸立。
沟宽不过八米,如盛夏时节进沟,这里异常僻静、清凉,是夏季避暑的好去处。
(四)太平沟游览区从八仙山停车场北侧三岔路口,往北直行,即进入太平沟景区,这里是我们景区推出的一条首选红色旅游路线,徜徉在蜿蜒曲折曾经有无数先烈踏过的小路上,可抒怀古之幽情,听栩栩如生的磐石,倾诉久远往事,在欣赏秀美山川的同时,可触摸到历史跳动的脉搏,在左侧山崖上,保留着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修筑的北齐长城遗址,转过山口的北侧山崖上,一块巨石傲然挺立,石上一株松树,酷似古代将军头盔上的红缨,人们称它为“将军石”。
这条山路也可通往主峰,距主峰3公里,主要景点有:太平沟惨案遗址,八路军用过的石桌、石凳、石碾等,在这里您不但可以缅怀先烈们的光辉业绩,还可了解到奇闻、奇迹、奇物、奇趣为一体的奇观。
(五)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完善地处景区中心位置的综合楼,内设豪华间,标间及歌舞厅,环境优雅,在品尝地方特色风味的同时,可观山、赏花、听松、闻鸟鸣,别有情趣。
这里可同时容纳80——100人就餐,并可举办中、小型会议,另外在八仙桌子游览区还建有500平方米的快餐厅,能容纳200人同时就餐,山货市场备有物美价廉的土特产,景区内部的旅游观光车为您提供舒适安全的服务,八仙山景区服务设施功能齐全,设施一流,可满足不同标准的服务需求,同时保护区还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加强了旅游服务业管理,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快节奏的工作环境累吗?单调的都市生活乏吗?走!走进森林,走进大自然,走进八仙山吧!甩掉城市的喧嚣,尽赏百花争艳,聆听百鸟欢歌。
沐浴花木山水,储蓄身心健康,“津门第一山”——八仙山欢迎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