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11大地震

合集下载

海地、汶川、日本311大地震对比

海地、汶川、日本311大地震对比

日本大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海下10千米。

东京有强烈震感。

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

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

4月1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将此次地震称为“东日本大地震”。

截至2011年12月22日,3月11发日生的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5,843人死亡、3,469人失踪。

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

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

截至2009年4月25日10时,遇难69225人,受伤374640人,失踪17939人。

其中四川省68712名同胞遇难,17921名同胞失踪,共有5335名学生遇难或失踪。

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

震级是自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地震(8.5级)、和2001年昆仑山大地震(8.1级)后的第三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

海地地震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发生里氏7.3级强烈大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截至2010年1月26日,海地地震进入第15天,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此次海地地震已造成22.25万人死亡,19.6万人受伤。

此次地震中遇难者有联合国驻海地维和部队人员,其中包括8名中国维和人员遇难。

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表示将向海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伤亡对比:日本大地震震级最高,但是伤亡人数最少。

而海地地震震级最小,伤亡人数却最多。

“311”大地震对日本入境旅游业影响与对策

“311”大地震对日本入境旅游业影响与对策

“311”大地震对日本入境旅游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摘要: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强震引发的海啸对日本东部沿海地区带来了毁灭性打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并且引发福岛核泄漏事故,造成全球核恐慌。

本文通过分析此次灾害对日本入境旅游业的影响,提出了针对性的灾后旅游业恢复策略。

关键词: 日本;入境旅游业;地震海啸;核泄漏influences of 311 earthquake on japan’s inbound tourism and countermeasure studyli zhitourism college of hainan universityyang gua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hainan universityabstract: an earthquake measuring 9.0 on the richter scale occurred on the east coast of japan on march 11, 2011. the triggered tsunami not only destroyed three japanese coast cities, making heavy casualties and economic loss, but also caused the nuclear leak in fukushima daiichi power plant, raising the global nuclear panic.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s of this disaster on japan’s inbound tourism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post-disaster recovery of japan’s inbound tourism.keywords: japan,inbound tourism, earthquake andtsunami,nuclear leak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东海岸附近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地震引发了十米高的海啸,席卷了日本东北的岩手、宫城、福岛三个县。

日本311地震PPT

日本311地震PPT
黑龙江省地震局宣教中心 2011年6月
日本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 日本东北部宫城县海岸以东约130公里太平洋海域
9.0级特大地震
震中位于北纬38.32度,东经142.37度,震源深度约 24.4公里
日本9.0级特大地震的分析和启示
地震预测、预防和预警情况
地震及主要次生灾害情况
1.地震和预警信息发布迅速 3月11日特大地震后, 日本分别在震后2分 钟、7分钟在网站上 发布了详细的烈度速 报分布图,并在15分 钟时给出了更详细的 推测烈度分布图。
2.公众沉着冷静面对巨灾本福岛纸板避难场所
4.缺乏应对大震巨灾的动员机制
3月16日福岛第一核电站第四机组开始 冒烟。部分建筑只剩下框架
核辐射
3月17日发布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 3号机组的图片
核辐射
福岛第一核电站三号机组爆炸
核辐射
日本福岛县福岛市,专业人员正对核 电站周边撤出人员进行核辐射检测
核辐射
核辐射
核辐射
火灾
火灾
火灾
政府和民众应对灾害情况
1.地震和预警信息发布迅速 2.公众沉着冷静面对巨灾 3.避难场所安全高效 4.缺乏应对大震巨灾的动员机制
政府和民众应对灾害情况
地震预测、预防和预警情况
地震及主要次生灾害情况
海啸
海啸
► 1-9航拍日本宫城县
南三陆町,海啸将 海滨城市南三陆町 几乎整个冲毁,至 少95%建筑彻底毁 坏
海啸
► 1-12日本岩手县一
艘轮船海啸过后漂 浮在房屋的顶部
海啸
海啸
3月14日福岛核电站冒出滚滚白烟
核辐射
► 3月12日,东京电
力公司高管出席 新闻发布会时因 福岛第一核电站 四个机组连续发 生的事故向公众 道歉。

历史上的今天 3月11日

历史上的今天 3月11日

历史上的今天 3月11日3月11日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日期,许多重大事件和纪念日都与这一天相关。

在本文中,我们将回顾一些在历史上这一天发生的重要事情,展示这个日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1.日本311大地震与福岛核事故(2011年)2011年,日本发生了一系列灾难性的事件,即311大地震和福岛核事故。

3月11日,一场里氏9.0级的地震袭击了日本东北部海岸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大地震引发了海啸,这导致了福岛核电站事故,释放出大量的辐射物质。

该事故成为世界第二大核事故,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长期影响。

2.颁布《美国社交安全法案》(1935年)1935年3月11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签署了《社交安全法案》,该法案是为了提供老年人和残疾人福利而设立的。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通过为退休人员提供保障、失业救济和医疗保险等福利,改善了美国人民的社会福利状况。

3.柏林墙成为纪念碑(1990年)1990年3月11日,柏林墙正式成为一座纪念碑,用来纪念分裂的柏林市恢复统一。

柏林墙在1961年至1989年间分割了东西柏林,成为冷战时期的象征。

墙的倒塌标志着德国重新统一,也象征着冷战的结束和东西方的团结。

4.诺曼第战役开始(1942年)在二战期间,1942年3月11日,英国开始了著名的诺曼第战役,这是西方盟军在欧洲大陆第一次重要的进攻行动。

诺曼第战役是二战中最大规模的登陆行动之一,旨在将纳粹德国逐出法国并最终解放欧洲。

5.北海道地震(1997年)1997年3月11日,日本北海道地区发生了一场里氏7.1级的地震。

这次地震引发了火灾和海啸,并对北海道岛屿造成了严重破坏。

地震造成了大约3人死亡,数百人受伤,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

总结:历史上的3月11日是一个重要的日期,标志着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

这些事件包括2011年的日本311大地震与福岛核事故,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交安全法案,1990年柏林墙成为纪念碑,1942年诺曼第战役开始以及1997年的北海道地震。

樱花与地震——回望日本『3·11』大地震

樱花与地震——回望日本『3·11』大地震

“东京街头尽是步行回家的人群,仿佛数百万人都 一起走上了街头,但都自动列队默默前行,秩序井然,
毫无喧哗。我在开车,路上塞车,但也毫无喇叭声, 眼前的一切,仿佛一个场面巨大的无声电影。” 这次突袭日本的大地震,虽然强度超出意外,
倾向于沉默并高效地解决问题。日本专栏作家加藤
话,就救灾_T-作做出部署。 一一3月1 1日傍晚,日本政府在首相官邸召开
个太平洋沿岸带来威胁。美国地质勘探局学者布赖 恩・阿特沃特告诉美联社记者,这次地震释放的能
量“将近美国全国一个月的能量消耗”。这一机构 的地球物理学家肯・赫德纳特说,依据美国国家航 空航天局收集的资料,这次强震使地球自转加快1.6 微秒,地轴移动6微米。 地震后的场面,一位在日本的中国人这样描述:
震塞查瘤
2011年3月11日,当地时间14时46分23
8月下・2016中国减灾
——1


COVER STORY
I封面故事
秒,日本列岛樱花由南向北盛开之季,日本东北地
区宫城县北部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上 演了如同好莱坞灾难大片般的噩梦场景:地震引发
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地震造成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3
方测定地震震级以来,该国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 日本国土地理院震后宣布,此次地震使位于震中西 北部的宫城县牡鹿半岛向震中所在的东南方向移动
间卷走的生命,则难以短时间内清晰统计。
在强烈的地震以及海啸的打击下,日本上下迅 速展开了救援行动:
了约5.3米,同时下沉了约1.2米,这是日本有观 测以来最大的地壳变动记录。而朝鲜半岛也东移5.16
日本人说,这是樱花教给他们应对危机的“法宝”。
现代与传统兼容、人文与自然融合的日本,除了

日本311大地震东京电力的覆辙与教训

日本311大地震东京电力的覆辙与教训

东京电力的覆辙与教训和静钧,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东京电力之错,在于企业治理的缺陷,在于其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的缺失。

这场危机,暴露出牵涉到一个企业的“内部性”灾难时,政府应该如何平衡管理和安全的矛盾。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经过大地震之时的初发、到之后形势恶化、最后到接入外部电源成功进行连续海水注入,历时11天之后,危机才开始显露趋缓曙光。

在这段核恐怖时间里,数百民众受到严重的核辐射伤害,不仅令遭受了地震和海啸灾难的周边数万居民,不得不为躲避成倍增长的核辐射而逃离家园,也使人口稠密和经济发达的东日本,一度面临着“完全被毁灭的危险”(日本首相菅直人语),甚至让这场危机引发的恐慌扩散到日本周边国家和地区。

现在看来,造成如此大的后果,很大程度上与东京电力公司“人为因素”密不可分。

应当承认,在地震和海啸第一波冲击时,福岛第一核电站被迫停止运行,外部电网和备用柴油被海啸摧毁,但相对于核泄漏灾难而言,其内部依然处于可控状态,只要当时决策正确,及时启动海水注入等措施,福岛第一核电站之后的危机就不会升级。

然而,东京电力管理层却采取向核反应堆外墙喷洒海水降温的方法,致使裸露于水面上的核燃料棒处于因过热而熔毁的危险,一旦内部过热引发爆炸,大量的核尘埃就会通过空气向四周扩散,从而引发真正意义的严重核灾难。

东京电力在这期间,还涉嫌故意隐瞒信息,没有第一时间向政府核问题顾问机构披露充分的信息,以通讯不便为由拖延发布最新信息,甚至晚于电视台通报情况。

据报,日本首相菅直人在电视上看到核电站机组出现氢蒸气炸毁厂房屋顶新闻之后1小时,才接到东京电力的最新事故报告。

在通报厂区和周边辐射量时,也以计算错误为由,故意低报辐射量。

除决策不当、瞒报外,东京电力管理层还公然不服从政府指令。

早在厂区机组出现连续爆炸之后,政府就指示东京电力迅速接通外部电源,注入海水控制核燃料棒温度,但东京电力置若罔闻,甚至一直不愿意要求自卫队特别核处理力量来参与救灾。

日本311大地震心得体会

日本311大地震心得体会

日本3·11大地震给日本一次重创,给世界各国也将带来程度不一的影响。

震后的
救灾仍在继续,中国也向日本伸出了援助之手。

对中国来说,除了积极进行人道主义的驰援外,还需重新审视日本地震带来的教训,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的各项准备。

日本地震对中国另一个重要提醒,是如何有效地增强自身的抗震能力和救援能力。

日本建筑都能够抵御里氏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而学校之类的建筑,更是达到抗
震10级,因而被称为最好的避难所。

实践证明,日本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对减缓地
震造成的伤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汶川地震之后,我国对提升学校和一些公共建筑的抗震能力也极为重视。

北京今年校舍加固预算20亿元,这样的投入应该说是很有必要的。

但显而易见,在加强
校舍等公共建筑的抗震能力方面,各项工作还可以更快一些。

尤其是地震多发区,如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必须尽快投入相当的经费,确保各项防震减灾工作顺利进行。

地震面前,日本民众普遍表现出的秩序和冷静也令人印象深刻,这显然也是经过了常年的精神和物质准备。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公司,日本的抗震演练已是家常便饭。

日本人也养成了很多防震的好习惯,比如家里的高柜子都会安装固定装置以防止倒塌和砸伤人等。

中国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对普通民众进行抗震知识普及和避险演练也应该择机提上日程。

“要积极应对灾害危机,还需完善应急保障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常德传在会议间隙
谈到近日发生在云南盈江和日本近海的地震以及近几年中国遭受的自然灾害时说。

日本3·11大地震是人类的一次灾难,我们也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提升自己防震
减灾的能力。

从突发事件报道看媒介构建拟态环境以311东日本大地震事件为例

从突发事件报道看媒介构建拟态环境以311东日本大地震事件为例

[摘要] “拟态环境” 并非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拟态环境” 是大众传媒构建的环境。

如“3.11”东日本大地震媒体的报道中,从人们态度的三次转变可以看出,不是所有“拟态环境”都与事实真相相似,其中所具有的虚假信息和残缺信息都会对我们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作为受众应该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和客观的态度,选择性的接受信息、分析信息,努力最大限度的认识真实的世界。

[关键词] 日本地震 媒介 拟态环境现代社会变得越来越巨大和复杂化,对超出自己经验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政治学家李普曼就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中提出,“拟态环境”并不等于客观环境,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

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并非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拟态环境” 是大众传媒构建的环境,因此传播媒介应该说是“拟态环境”主要塑造者。

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效性对于突发事件报道是极为重要的,大众会希望第一时间接收到事件信息,这就对于媒介在有效的时间里全面向人们提示的真实环境增加困难,在建构拟态环境时,难免出现与现实环境偏差的现象①。

例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强烈地震并发生海啸。

本来网上充斥着愤青对日本的偏激与低廉的辱骂,经报道之后却突然转变为温和与中肯,充满着同情与人情味的声音。

在微博第一时间发出日本地震消息之后,据网络地震吧统计,日本祈福的大约有17.3%,不在乎的有21.5%,认为震得好的有71.2%。

在经过电视、网络、报纸、手机等大大小小媒体的追踪报道之后, 发生首次转变,当时凤凰网做出民意调查,百万网友参与,近九成支持中国援助日本。

②此时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的互联网,都对大地震中显现出的日本国民精神、防灾救灾体制以及日本社会各机构组织的表现都赞不绝口,对此就连日本媒体感到惊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