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章 习题及部分答案

1~15章 习题及部分答案
1~15章 习题及部分答案

习题及部分答案

第1章概论

1、固体废物的法规定义

答: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2、固体废物的特性有哪些

答:固体废物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四点:时空性、无主性、分散性、危害性。

3、固体废物按来源、化学组成、形态、危险性、燃烧性各分为哪些种类

答:固体废物按来源可分为工业废物、矿业废物、城市垃圾、农村垃圾、农业废物、放射性废物;按化学组成可分为有机废物、无机废物;按形态可分为固态废物、泥状废物、液态废物;按危险性可分为一般固体废物、危险性固体废物;按燃烧性可分为:可燃废物、不可燃废物。

4、固体废物资源化途径有哪些,列举5个

答:固体废物的资源化途径主要有:

(1)金属回收

(2)生产建筑材料

(3)生产农肥

(4)回收能源

(5)取代某种工业原料

5、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有哪些,列举5个

答:固体废物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热处理和固化处理

6、固体废物处置方法主要有——和——两类,其中——有土地耕作、堆存法、土地填埋以及深井灌注,——有深海投弃和海上焚烧

答:陆地处置和海洋处置

7、固体废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固体废物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1)侵占土地;(2)污染土壤;(3)污染水体;(4)污染空气;(5)影响环境卫生;(6)燃烧、爆炸等其他危害。

8、“三化”原则具体指什么

答: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9、全过程固体废物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全过程固体废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产生源控制优先;(2)完善资源化体系;(3)有害废物的分流管理;(4)最终处置无遗漏。

10、全过程固体废物管理的具体目标有哪些

答:全过程固体废物管理的具体目标有:

(1)减少物质利用过程的原材料需求;

(2)减少物质利用过程向自然环境输出的废物流量,同时应使废物组成特性尽可能达到与自然生态过程相容;

(3)对进入自然环境的废物设置物流交换隔离屏障,避免废物对环境生态的直接冲击与破坏。

11、全过程固体废物管理涉及哪些环节

答:全过程固体废物管理所涉及的环节有:产品设计与生产环节、销售环节、消费环节、废物贮存与投弃环节以及废物处理处置环节。

12、全过程固体废物管理法规涉及哪些类别法规

答:全过程固体废物管理法规涉及的有:(1)管理政策法规;(2)管理方法法规;(3)管理技术法规;(4)其他配套管理法规。

第2章固体废物的产生及性质分析

1、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表示公式是什么,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预测方法有哪些

答:估算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公式是

Y n=y n P n×10-3×365

式子中, Y n表示第n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y n表示第n年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率;P n表示第n 年城市人口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预测方法有:算术增加法、几何增加法、饱和曲线法、

最小平方法、曲线延伸法

2、工业固体废物产率测定方法有哪些。

答:工业固体废物产率测定方法有:实测法,物料衡算法

3、采用物料衡算法计算黄磷的产渣率

4、固体废物的物理性质主要有哪些,给出5个

5、固体废物的含水率测定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6、已知固体废物物理组成及各组分含水率,试求混合废物含水率

7、固体废物的容积密度测定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10、固体废物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哪些,给出8种

11、固体废物工业组成用四组分表示包括哪些,用三组分表示包括哪些,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6、固体废物的热值定义,热值测定方法有哪些,什么是高位热值,什么是低位热值,二者换算关系式如何表达。

17、已知元素组成,试计算废物热值。

23、危险废物定义,危险废物鉴定方法有哪几类

24、危险废物的鉴别分析方法有哪些

第3章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

1、固体废物收集方式按收集时间分为哪些。按收集实现的功能分为哪些。

2、定点收集定义,定点收集优缺点有哪些。

3、定时收集定义,定时收集优缺点有哪些。

4、混合收集定义,混合收集优缺点有哪些。

5、分类收集定义,分类收集优缺点有哪些。

6、分类收集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7、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分为哪几种。

8、拖曳容器系统简便模式定义,固定容器系统定义,试通过收集系统分析,比较拖曳容器系统和固定容器系统,确定废物回收站距离商业区的最大距离,使得拖曳容器系统每周的收集费用不高于固定容器系统。

9、收集路线设计步骤

10、固体废物运输方式主要有哪些

11、危险废物运输控制方法有哪些

第4章固体废物预处理

1、固体废物预处理定义

2、固体废物预处理技术主要有哪些

3、固体废物的压实处理定义

4、如何评价固体废物的压实效果

5、收运阶段的压实机械有哪些,填埋场中的压实机械有哪些

6、固体废物的破碎定义

7、固体废物破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破碎方法有哪些

8、破碎设备技术指标有哪些,如何表示

9、破碎设备有哪些

10、简述低温破碎原理,低温破碎的应用范围

11、简述湿式破碎原理,湿式破碎的应用范围

12、固体废物的分选技术定义,分选主要目的,分选主要方法有哪些

13、分选效率评价方法主要有哪些,如何表示

14、简述筛分原理,筛分效率表示方法

15、影响筛分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16、筛分设备有哪些

17、简述重力分选原理,根据分选介质不同,重力分选分为哪些

18、简述磁选原理,根据比磁化系数大小,固废分为哪些

19、磁选设备有哪些

20、简述电力分选原理,电力分选设备有哪些

21、根据来源污泥分为哪些类别

22、污泥的性质指标有哪些

23、污泥浓缩定义,污泥浓缩方法主要有哪些,简述各种浓缩方法原理

24、污泥调理定义,污泥调理方法主要有哪些,简述各种调理方法原理

25、简述污泥机械脱水原理,污泥机械脱水方法主要有哪些,简述各种机械脱水方法原理

第5章固体废物物化处理

1、浮选药剂

2、不同浮选药剂在浮选过程中的作用有何不同?

3、化学浸出概念及其适用对象

4、酸浸、碱浸、盐浸特点及其选择的原则。

5、浸出工艺类型及其选择原则。

6、固化技术定义,稳定化技术定义

7、简述固化/稳定化技术主要应用范围

8、固体废物固化方法有哪两类。简述各方法的原理

9、固体废物包胶固化按使用的基材分为哪几种

10、固体废物稳定化方法有哪三类。简述各方法的定义

11、重金属废物化学稳定化技术主要有哪几种

12、固化/稳定化处理效果评价指标有哪些,如何表示

第6章固体废物生物处理

1、生物处理定义,主要生物处理技术有哪些

2、堆肥化定义,堆肥化分为哪几种

3、简述好氧堆肥化原理,如何用反应式表示,试计算固体废物好氧反应需氧量。

4、堆肥微生物有哪几类,好氧堆肥过程按温度变化分为哪几个阶段

5、堆肥工艺有哪几种

6、堆肥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试通过计算来调节物料的C/N比。

7、堆肥腐熟度评价方法有哪些

8、堆肥产物的作用有哪些,堆肥产物精制产品有哪些

9、厌氧消化定义

10、厌氧消化特点

11、简述厌氧消化三阶段理论

12、如何用方程式表示厌氧消化过程,试计算生活垃圾厌氧消化产气量

13、厌氧消化工艺有哪些

14、厌氧消化反应器有哪些

15、厌氧消化影响因素有哪些

第7章固体废物热化学处理

1、热化学处理定义

2、热化学处理主要技术有哪些,简述各技术原理

3、热化学处理技术主要特点有哪些

4、焚烧定义,固体废物的焚烧特性主要包括哪些

5、焚烧的评价指标有哪些,如何表示

6、焚烧影响因素有哪些

7、试计算焚烧烟气量

8、试通过热平衡计算其他热损失

9、焚烧炉设计指标有哪些,如何表示

10、焚烧设备有哪些

11、焚烧烟气主要污染物有哪些,灰渣主要有哪几类

12、焚烧热能利用方法有哪些

第8章固体废物土地处理与处置

7、土地填埋处置定义,土地填埋按处置废物类别可分为哪几种。各种填埋方法定义

8、土地填埋处置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填埋场包括哪些设施

13、填埋场中废物降解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

14、影响填埋场内废物降解的因素有哪些

15、填埋场中气体产生量的计算方法有哪些,试根据化学计量法求气体产生量

16、填埋场中气体收集系统有哪几种,分别简述每种气体收集系统的原理

17、填埋气体回收利用途径主要有哪些

18、试根据经验模型——合理式模型计算填埋场渗滤液产生量

19、填埋机械有哪些

21、根据地形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安全填埋场可分为哪三种。

22、安全填埋场基本要求有哪些

23、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来源有哪些

24、放射性废物安全处置重要原则有哪些

第9章矿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

1、尾矿、废石及其组成、性质特点。

2、尾矿生产建筑材料的工艺?

第10章煤系固体废物的资源化

1、煤矸石、粉煤灰、锅炉渣的来源区别。

2、粉煤灰包含的颗粒及其性质特点。

3、粉煤灰的活性及其影响因素,活性激发机理。

4、从粉煤灰的形貌结构上看,其中包括哪些颗粒?逐一说明每种颗粒的形成过程、化学组成

和基本性质。

第11章钢铁冶金渣的资源化

1、高炉渣碱性率、水淬渣活性率、水淬渣质量系数计算。

2、钢渣碱度计算、钢渣性质与高炉渣的比较。

3、高炉渣定义,高炉渣根据排渣和冷却工艺分为哪几类

4、钢渣定义,钢渣根据排渣和冷却工艺分为哪几类

5、比较高炉水渣和水淬钢渣的制备、组成和性能,分别叙述其用于生产水泥的理论依据和技术要求。

6、比较高炉重矿渣和钢渣碎石的来源、组成、性能和用作骨料的理论依据和技术要求。

第12章有色冶炼渣的资源化

1、就赤泥的组成、性能和应用作一综述。

2、就铜渣的组成、性能和应用作一综述。

第13章化工渣的资源化

1、为什么说铬渣解毒难以彻底?你有什么设想去解决?

2、磷石膏的利用途径及其妨碍磷石膏利用的原因分析。

3、分述汞渣、砷渣、电镀污泥和氰渣的危害与处理处置方法。

第14章废旧物资的资源化

1、废纸制得白色纸浆经历那些步骤?

2、废电池的种类、特性、资源化利用工艺。

第15章电子废物处理与利用

1、电子废物有哪些种类

2、电子废物资源化技术路线

近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仿效欧美政体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延续反动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3.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4.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着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6.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

A.浙皖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0.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保皇派 C .资产阶级立宪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1.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2.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1月1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4月1日 13.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5.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6.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工程光学课后答案(12 13 15章)

1λ十二 十三 十五 第十二章 习题及答案 1。双缝间距为1mm ,离观察屏1m ,用钠灯做光源,它发出两种波长的单色光 =589.0nm 和2λ=589.6nm ,问两种单色光的第10级这条纹之间的间距是多少? 解:由杨氏双缝干涉公式,亮条纹时: d D m λα= (m=0, ±1, ±2···) m=10时, nm x 89.51 1000105891061=???=-, nm x 896.511000106.5891062=???=- m x x x μ612=-=? 2。在杨氏实验中,两小孔距离为1mm ,观察屏离小孔的距离为50cm ,当用一 片折射率 1.58的透明薄片帖住其中一个小孔时发现屏上的条纹系统移动了0.5cm ,试决定试件厚度。 2 1r r l n =+??2 2212? ?? ???-+=x d D r 2 2 2 2 2? ? ? ???++=x d D r x d x d x d r r r r ??=?? ? ???--??? ???+= +-222))((2 2 1212mm r r d x r r 22112105005 12-=?≈+??= -∴ , mm l mm l 2 210724.110)158.1(--?=?∴=?- 3.一个长30mm 的充以空气的气室置于杨氏装置中的一个小孔前,在观察屏上观 察到稳定的干涉条纹系。继后抽去气室中的空气,注入某种气体,发现条纹系移动了25个条纹,已知照明光波波长λ=656.28nm,空气折射率为000276 .10=n 。 试求注入气室内气体的折射率。

0008229.10005469.0000276.130 1028.6562525)(6 00=+=??= -=-?-n n n n n l λ 4。垂直入射的平面波通过折射率为n 的玻璃板,透射光经透镜会聚到焦点上。玻璃板的厚度沿着C 点且垂直于图面的直线发生光波波长量级的突变d,问d 为多少时焦点光强是玻璃板无突变时光强的一半。 解:将通过玻璃板左右两部分的光强设为0 I ,当没有突 变d 时, 00004cos 2)(,0I k I I I I p I =???++==? 当有突变d 时d n )1('-=? ) 2 1()1(2)412( 1) 2,1,0(,2 )1(20'cos )(2 1 )(''cos 22'cos 2)('000000+-=+-= ±±=+ =-=?∴=?+=?++=m n m n d m m d n k p I p I k I I k I I I I p I λλ π πλ π ΛΘ 6。若光波的波长为λ,波长宽度为λ?,相应的频率和频率宽度记为γ和γ?, 证明:λλ νν ?=?,对于λ=632.8nm 氦氖激光,波长宽度nm 8102-?=?λ,求 频率宽度和相干 长度。 解: γ γ λ λ γγγγγ λλ?= ?∴???? ???-=???? ???-=?==C C D C CT 2 ,/Θ 当λ=632.8nm 时

近代史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1.什么是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表示? 【参考答案】 名义汇率是两个国家(或地区)货币的相对价格,即一种货币能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数量,用e 表示。名义汇率有两种不同的标价方法,一种是直接标价法,用本国货币表示的国外货币的价格,另一种是间接标价法,用国外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 实际汇率是用两国(或地区)价格水平对名义汇率加以调整后的汇率,用ε表示。与名义汇率相比,实际汇率更能说明一国(或地区)货币的真实购买力。如果本国产品的价格用本币表示为P ,某一国外产品的价格用外币表示为f P ,国内居民持有本国货币要购买国外商品,在国外生产商只接受外币来交换其商品的条件下,本国居民应该先用本币以名义汇率e 购买该外币,然后用该外币以f P 的价格购买国外产品,这样,一单位国外商品用本币单位数量来表示就等于f eP 。由此可见,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f P e P ε=。 2.实际汇率与净出口关系如何表达? 【参考答案】 实际汇率的变化会影响一国的净出口。一般来说,影响进出口的主要因素是一国的国民收入、进出口的商品相对价格、关税、进出口商品量限额等因素。由于实际汇率是本国商品和服务相对于国外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它的变化直接影响出口和进口。对于进口来说,如果本币升值,国外商品和服务就变得相对便宜,故进口正向地取决于本币升值。对于出口来说,如果本币升值,本国出口商品会变得相对昂贵,从而抑制了出口,故出口反向地取决于汇率变动。 由于净出口是出口与进口的差额,从总体上来看,净出口反向地取决于本币升值。用图形表示:

3.在固定汇率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在固定汇率制下,中央银行必须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固定水平。以下我们用图形具体分析固定汇率制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首先,分析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在资本完全流动下,BP 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当政府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比如增加政府支出或者减少税收,那么将引起总需求的扩大,结果导致IS 曲线向右移动,见下图。IS 曲线由1IS 移至2IS ,IS 曲线向右移动使得名义汇率面临上升的压力,此时,中央 银行为了维持汇率不变,增加本币供给,使得LM 曲线右移,即由1LM 移至2LM 降低均衡汇率,直至均衡汇率降低到固定汇率水平*e 。这种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使得小国经济的汇率水平固定在所承诺的水平上,但产出水平提高,即从1Y 增加到2Y 的水平。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

武汉大学版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第15章p区元素

P区元素(1) 1.试用分子轨道理论描述下列各物种中的键、键级和磁性(顺磁性、逆磁性)和相对稳定 性。 (1)O2+(二氧基阳离子) (2)O2 (3)O2-(超氧离子) (4)O22-(过氧离子) 解:见下表 物 种 分子轨道键键级磁性相对稳定性 O2+ KK(σ2s)2(σ2s*) 2(σ2p)2(П2p)4 (П2py*)11( П2pz*)0一个σ键 一个二电子П键, 一个三电子П键 2.5 顺依次减小 O2KK(σ2s)2(σ2s*)2(σ2p)2(П2p)4 (П2py*)1( П2pz*)1一个σ键 二个三电子П键 2 顺 O2-KK(σ2s)2(σ2s*)2(σ2p)2(П2p)4 (П2py*)1( П2pz*)1一个σ键 一个三电子П键 1.5 顺 O22-KK(σ2s)2(σ2s*) 2(σ2p)2(П2p)4 (П2py*)1( П2pz*)2 一个σ键 1 逆 2. 重水和重氧水有何差别?写出它们的分子式。它们有何用途?如何制备? 答:重水:D2O;重氧水: ;重水是核能工业常用的中子减速剂,重氧水是研究化学反应特别是水解反应机理的示踪剂。 3. 解释为什么O2分子具有顺磁性,O3具有反磁性? 答:根据O2分子的分子轨道式KK(σ2s)2(σ2s*)2(σ2p)2(П2p) 4(П2py*)1( П2pz*)1

分子中两个П2p反键轨道各有一单电子,因此它具有顺磁性。 在O3分子中,每个氧原子各用一个P轨道组成一个成键П轨道,一个反键П轨道,一个非键П轨道,其中4各P电子,两个进入成键П轨道,两个进入非键П轨道,П键键级为一,分子没有成单电子,所以分子具有反磁性。 4.在实验室怎样制备O3?它有什么重要性? 5.答:在实验室里制备臭氧主要靠紫外光(<185nm)照射氧或使氧通过静电放电装置而获得 臭氧与氧的混合物,含臭氧可达10%。臭氧发生器的示意图见图13-10。它是两根玻璃套管所组成的,中间玻璃管内壁镶有锡锚,外管外壁绕有铜线,当锡箔与铜线间接上高电压时,两管的管壁之间发生无声放电(没有火花的放电),02就部分转变成了03 6. 7.油画放置久后为什么会发暗、发黑?为什么可用H2O2来处理?写出反应方程式。 8.答:油画放置久后会变黑,发暗,原因是油画中的白色颜料中含PbSO4,遇到空气中的 H2S会生成PbS造成的。PbSO4+H2S=PbS(黑)+H2SO4 用H2O2处理又重新变白,是因为发生以下反应H2O2=PbSO4+H2O2 6. 比较氧族元素和卤族元素氢化物在酸性、还原性、热稳定性方面的递变性规律。 答:氧族元素的氢化物有H20,H2S,H2Se,H2Te 卤族元素的氢化物有HF,HCl,HBr,HI (1)酸性 H20H2S>H2Se>H2Te HF>HCl>HBr>HI

第15章习题解答

第15章思考题及习题15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在单片机系统的设计中,只要软件能做到且能满足性能要求,就不用硬件。硬件多了不但增加,而且系统也会提高。以软件代硬件的实质,就是以,这种替代带来的问题是下降。 答:成本,故障率,时间换空间,实时性下降 2.AT89S52单片机扩展的外围芯片较多时,需加总线驱动器,P2口应加驱动器,P0口应加驱动器。 答:单向,双向 3.单片机开发工具的性能优劣,主要取决于的性能优劣。 答:在线仿真器 二、判断对错 1.AT89S52单片机P0~P3口的驱动能力是相同的。错 2.AT89S52单片机P0~P3口口线输出为低电平的驱动能力要比输出高电平的驱动能力强。对三、简答 1.为什么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与调试离不开仿真开发系统? 答:没有对用户样机中的程序进行检错调试的手段,也无法发现程序运行中的设计硬件的问题,也无法进行软件的开发(如编辑、汇编、调试程序等),因此,必须借助仿真开发工具所提供的开发手段来解决上述问题。 2.仿真开发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目前国内大多使用通用机的仿真开发系统。主要由PC机、在线仿真器组成,有的还包含有用于程序烧录的编程器,在加上与上述配套的编辑软件、仿真调试软件,程序烧录软件等。 此外还有独立型仿真器。该类仿真器采用模块化结构,配有不同外设,如外存板、打印机、键盘/显示器等,可根据需要选用。尤其在工业现场的程序仿真调试时,往往没有PC机的支持,这时使用独立型仿真器也可进行仿真调试工作,只不过要输入机器码,稍显麻烦一些。 至于软件仿真开发工具Proteus软件是一种完全用软件手段对单片机应用系统进行仿真开发的。软件仿真开发工具与用户样机在硬件上无任何联系。不能进行用户样机硬件部分的诊断与实时在线仿真。

近代史纲要 上篇综述 习题及答案

上篇综述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4.《南京条约》中割让的中国领土是:() A.香港岛 B.九龙 C.新界 D.台湾 5.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黄埔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瑷珲条约》 6.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8.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点的事件是() A.英国的鸦片走私 B. 林则徐的虎门禁烟 C.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0.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A.商品经济B.封建经济C.半殖民地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 11.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取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B.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 D. 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1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是:() A.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 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3.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14.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5.中国的资产阶级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单项答案1. D 2.B 3. B 4. A 5. C 6. A 7.D 8. C 9. B 10. B 11.B 12. B 13. A 14. B 15. C

近代史课后题答案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题(含答案)dl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维新派推动下实行“戊戌变法”的清帝是(C)。 A.咸丰皇帝 B.同治皇帝 C.光绪皇帝 D.宣统皇帝 2.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D)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3.近代中国首先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D) A、康有为 B、洪秀全 C、林则徐 D、孙中山 4.“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端”,对它的本质含义的理解应该是:(C)。A.它是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 B.它促进了官僚资本的发展 C.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D.它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5.被誉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的(C)写了《革命军》号召人民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 A.黄兴B.宋教仁C.邹容D.陈天华 6.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内容有要不要(C)。 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②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③进行民主革命`④进行社会革命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7.在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 D )。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 B.洋务派开展的“自强”、“求富”运动 C.民族资产阶级发动的民主革命 D.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8.前三次的反围剿斗争中,红一方面军在(D)的指挥下,实行“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等战术,连续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 A.贺龙叶挺 B.周恩来朱德 C.朱德刘伯承 D.毛泽东朱德 9.“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上述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决议表明(C) A.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B.中国共产党正式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C.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D.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 10.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其主要精力是放在(B) A发展党的组织B发动工人运动 C解决农民问题D开展军事斗争 11.五四运动后期斗争的中心由北京转到(A) A.上海 B.南京 C.广州 D.天津 12.北伐战争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D) A.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B.北伐将士的英勇善战 C.直奉联合战线的瓦解 D.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和正确的北伐方针 13.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文章是(D)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14.1930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发表署名信件,明确提出共产党应当以大部分力量甚至全副力量去发展( A )。 A.乡村工作B.城市工作C.调查工作D.土地革命 15.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于( A )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五章第一节《两种电荷》 1.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正电,甲物体带哪种电? 2.如图15.1-6,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1)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 近,由此是否可以判断该物体已经带电? (2)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观察吸管 (3) 子? 3. 1. 2.(1(带(2 (3 3. 为8× 1.图 15.2-8连接玩具电风扇 2.在图15.2-9中有电子门铃、电源和开关,请用笔画线表示导线把它们连起来,使得门铃能够正常工作,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电子门铃可以用“—电子门铃—”这样的符号表示。 图15.2-9连接电子门铃图15.2-10常用手电筒的结构

3.观察图15.2-10所示的手电筒结构图。按下按键时,电路是怎样接通的?在图中画出电流流过的路径。另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图。 4.图1 5.2-11是某人连接的电路,小电动机能转 吗?在接错的那根导线上打一个“×”,表示这根导线不要,再把正确接法的导线画出来,并在三根导线上分别标明电流的方向。 5.图15.2-12甲、乙中,各有一根导线接错而使小灯泡被短接,请把这根导线找出来,在上面打一个“×”图15.2-11电动机能转吗? 图15.2-12把短接的导线找出来 第十五章第二节课后习题答案 1. 2. 3.4. 5. 第十五章第三节《串联和并联》1.如图15.3-6,要用两个开关分别控制两个灯2.3. 4.5.“声敏”和“光敏”的自动装置都是比较复杂的,我们不妨分别用—声—和 —光—这样两个符号代表它们。实际上,这就是两个开关:有声音响时—声—是闭合的;环境光线非常暗时,—光—是闭合的。想想看,怎样连接电路便可以实现上面的功能?请画出电路图。 第三节串联和并联课后习题答案 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第十五章第 四节《电流的测量》 1.流过某手电 筒小灯泡的电流大约是0.25A ,等于多少毫安?某半导体 收音机电池的供电电流最大可达120mA ,等 于多少安? × × ×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上编综述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

大学近代史课后习题及答案

上编综述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战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转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及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阶级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4)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2)相互关系:二者是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国际公司金融习题答案--第十五章

国际公司金融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分割化市场和一体化市场权益资本确定有何不同? 权益资本成本: ER i表示i公司股票的预期收益率;R f为无风险资产收益率;ER m指市场组合预期收益率;βi是指该股票的系统性风险。 在分割市场中,投资者只能投资到国内股票市场以分散投资风险。这种情况下的CAPM 模型中的市场组合代表的是国内市场组合,衡量公司系统性风险的指标βi也只表明股票i 用国内市场组合衡量的风险。如果该国金融市场与全球金融市场是一体化的,即该国的国际公司可以考虑在国际市场进行股权筹资,在这种情况下CAPM模型中的市场组合代表的是国际股票组合。 如果一国股票市场与世界市场是一体化的,则该国的国际公司国际β值将小于分割状态下的国内β值。因此,一体化市场中的权益资本成本低于分割状态下的权益资本成本。 2. 简要介绍CAPM模型。 CAPM模型用来表明公司股票的期望收益率是市场系统性风险的线性函数。由CAPM模型所决定的公司股票的预期收益率为: ER i表示i公司股票的预期收益率;R f为无风险资产收益率;ER m指市场组合预期收益率;βi是指该股票的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指公司股票无法分散化的市场风险。CAPM模型表明股票的预期收益率ER i随着βi增加而增加。 3. 国际公司债务资本成本与国内公司有何不同? 由于汇率变化和税收因素的作用,国际公司债务融资成本不同于国内公司。当国际公司母国货币相对于外国货币升值时,用母国货币衡量的债务资本成本低于用外国货币表示的债务资本成本,税收因素会使债务资本成本更低。 4. 加权资本成本如何计算?公司一般会有最优资本结构吗? 通常情况下,国际公司既通过债务又通过股权筹集资本。因此,综合考虑这两种方式下的国际公司资本成本具有实际意义。国际公司将负债的税后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加权平均,即可得到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用公式表示为:。 通常情况下,随着公司资产负债率的不断增加,财务拮据成本和代理成本也会上升,公司发生破产的概率增大。相应地,无论是通过股权市场,还是通过债权市场,公司的资本成本都会上升。因此,会存在一个最佳的资产负债率,即公司一般会有最优的资本结构,此时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这种最优资本结构是通过负债的免税优势和潜在的破产成本之间权衡的结果。 5. 假设某国际公司即通过债务融资又通过股权筹集资本。已知权益资本成本K E为13%,税

近代史课后思考题

近代史复习重点 上编重要章节:综述,第二章,第三章 中编重要章节:综述,第四章,第六章;通读第五、七章 回答材料题时注意:据课后思考题回答,基本阐述点在课本中找,注意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形成自己的答案。在通读课文中,注意有关章节的横向比较。回答问题时,题号要标清。 以下是课后思考题答案: 上编综述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战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第一章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它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设立完全由外国直接控制和统治的租界¨9世纪末,还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侵略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他们还取得了在中国的驻军权和派驻军舰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国防主权,包括领海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它们还扶植和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丁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通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列强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社会经济长期不能有效发展的根源。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沦”,目的是为帝同主义侵略有理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阻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湖南大学物理(2)第14,15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湖南大学物理(2)第 14,15章课后习题参 考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14章 稳恒电流的磁场 一、选择题 1(B),2(D),3(D),4(B),5(B),6(D),7(B),8(C),9(D),10(A) 二、填空题 (1). 最大磁力矩,磁矩 ; (2). R 2c ; (3). )4/(0a I μ; (4). R I π40μ ; (5). 0i ,沿轴线方向朝右. ; (6). )2/(210R rI πμ, 0 ; (7). 4 ; (8). )/(lB mg ; (9). aIB ; (10). 正,负. 三 计算题 1.一无限长圆柱形铜导体(磁导率μ0),半径为R ,通有均匀分布的电流I .今取一矩形平面S (长为1 m ,宽为2 R ),位置如右图中画斜线部分所示,求通过该矩形平面的磁通量. 解:在圆柱体内部与导体中心轴线相距为r 处的磁感强度的大小,由安培环路定 律可得: )(220R r r R I B ≤π=μ 因而,穿过导体内画斜线部分平面的磁通Φ1为 ???==S B S B d d 1 Φr r R I R d 2020?π=μπ=40I μ 在圆形导体外,与导体中心轴线相距r 处的磁感强度大小为 )(20 R r r I B >π=μ 因而,穿过导体外画斜线部分平面的磁通Φ2为 ??=S B d 2Φr r I R R d 220?π=μ2ln 20π=I μ 穿过整个矩形平面的磁通量 21ΦΦΦ+=π=40I μ2ln 20π +I μ I S 2R 1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