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之实施困境与优化对策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之实施困境与优化对策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之实施困境与优化对策草原是自然界中的重要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草原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困境和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对策。

一、实施困境分析1.政策执行不到位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虽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是有些地方政府对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相关政策执行不到位;另一方面是由于草原区域广阔,监管困难,导致一些草原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不够到位。

2.奖励机制不够完善当前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主要集中在补助养殖业发展和草原生态修复方面,对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其他相关行为,奖励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不明显。

3.资金投入不足虽然政府对草原生态保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草原生态保护需要长期投入和持续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现有的资金投入还远远不足以满足草原生态保护的需求,导致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工作受到限制。

4.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受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但是目前我国的草原生态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对于一些损害草原生态环境的行为缺乏有效的法律制裁,无法形成有效的震慑效果,导致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难以开展。

二、优化对策提出1.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为了解决政策执行不到位的问题,需要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体制,对草原生态保护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督导,对违反相关政策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形成对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的有效约束。

三、优化对策的推进1.加强宣传和教育对于草原生态保护的政策、法规、奖励机制等信息进行全面的宣传和教育,提高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的社会认知度,使更多的人了解到草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形成社会共识和共同行动。

云南年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

云南年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

云南年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草原资源保护,加强对农村生态保护和生产发展的支持,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保护草原、生态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国家、自治区、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云南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资助内容(一)生态补助资金。

对在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农业生产发展中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给予奖励,资金将按照以下情况进行补助:1.对全州各县区、可持续发展优势团队进行资助,每县(区、市)团队奖励1-2万元,创新创效的团队还可额外获得资助。

2.对全州各村社和牧业大户(家庭牧户)进行资助,每个村社(牧户)奖励8000至10000元,按固定资产规模、草地保护程度及经济收益贡献等综合考虑进行评选。

3.对在重点生态功能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周边实施智能化监控、预警等技术创新项目的资助,每个项目将获得5000至10000元补助。

(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资金。

对积极参与草原生态保护并踊跃举报违法行为的牧民群众和生态志愿者,给予一定的技能培训和经济奖励,并在生态治理和资源保护方面给予资助,进一步引导广大农民积极探索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具体资助办法如下:1.每个举报人员将获得500元到1000元不等的生态保护奖励,对特别重大的违法案件,将额外给予奖励。

2.对积极呼吁、宣传生态文明,带动当地群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生态志愿者,还将给予一定的技能培训等资源支持。

二、执行方式(一)申请流程1.各县(市、区)达到资助条件的工作单位和个人,自主申请或由有关部门推荐。

2.各村社和牧业大户(家庭牧户)由乡镇政府或生态保护站进行申请或推荐。

3.举报人员和生态志愿者可由生态保护站、乡镇政府、村委会等单位进行推荐或申报。

(二)资助标准1.资助标准按照不同奖励对象和履行具体任务的贡献程度,分不同档次进行资助。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研究》范文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研究》范文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生态系统是国家的重要生态屏障,对于维护我国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生态系统面临严重的压力。

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了一系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本文旨在研究这些政策的实施情况,分析其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背景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面积广阔,是典型的温带草原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草原过度放牧、滥采乱挖等现象日益严重,草原生态系统面临巨大的压力。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三、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情况(一)政策内容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实施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主要包括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等措施,并对符合条件的牧民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和奖励。

此外,还实施了退牧还草、草原生态修复等工程。

(二)实施效果政策实施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禁牧、休牧等措施有效减少了草原的过度放牧压力,草畜平衡得以实现。

同时,退牧还草、草原生态修复等工程使得部分退化草原得到恢复,提高了草原的生态功能。

此外,经济补助和奖励政策的实施也提高了牧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四、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问题尽管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部分地区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存在监管不严的情况;部分牧民对政策了解不足,参与度不高;此外,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资金分配不均等问题。

(二)原因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政策宣传不够到位,部分牧民对政策不了解;二是监管机制不健全,部分地区执行力度不够;三是资金分配不够科学合理,导致部分地区政策实施困难。

五、建议与对策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一)加强政策宣传与教育政府应加大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向牧民宣传政策内容和意义,提高牧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总方案

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总方案

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总方案一、前言草原生态保护是中央政府长期以来十分重视的事项,从1988年开始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到2013年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生态保护法》,不断加强对草原的保护和治理工作。

然而,草原生态环境严峻,自然灾害频发,草原生态保护面临巨大的挑战。

因此,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成为重要的工作任务。

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指通过给予草原生态保护的单位或个人奖励或补助,鼓励其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达到促进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应当以资金补助和政策倾斜为主要方式,同时结合行政措施和法律制度,构建科学、合理、动态的草原管理机制。

三、制定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总方案为进一步规范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提高补助奖励效果,应当制定完善的政策实施总方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明确补助对象和补助标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补助对象主要包括草原生态保护相关的行政单位、企事业单位、农民、牧民等,补助标准则应当根据补助对象的不同情况进行细分,例如行政单位应当按照草原面积、草原覆盖率、草原生态保护成效等指标进行补助。

(二)设定补助资金来源和管理机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需要有相应的资金支持,应当从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其他渠道筹措专项资金,具体的筹措方式和比例应当由中央统一规定。

同时,也应当建立健全的资金管理体系和监督机制,确保资金使用情况公开透明,用于真正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工作。

(三)加强政策宣传和推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应当有明确的政策宣传和推广机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意义和作用,鼓励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到草原生态保护工作中来。

(四)建立督实机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应当建立健全的督实机制,引入第三方机构对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和补助奖励效果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防止工作中出现偏差和变形。

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指导意见

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指导意见

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指导意见为了推动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减少退化趋势,提高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制定了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指导意见。

具体内容如下:一、总体目标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目标是通过经济激励和政策引导,保护草原生态系统,促进草原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草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提高农牧民的生活水平。

二、政策内容1. 补助范围:对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的各方面工作予以补助,包括草原封禁、畜牧业限制、草原灌溉工程建设、生态护林、水土保持等。

2. 补助标准:根据草原生态状况和保护工作的具体需求,制定不同项目的补助标准,注重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鼓励综合治理和综合利用。

3. 补助管理:建立健全补助资金管理机制,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公开和合规,加强监督和评估,及时发布资金使用情况和效果评估报告。

4. 奖励机制:对于在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中取得显著成效的个人、组织和单位给予奖励,以鼓励更多人参与到草原生态保护事业中来。

5. 宣传教育:加强对草原生态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引导农牧民转变观念,增强生态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实施措施1. 资金投入: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确保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顺利实施,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引入市场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技术支持:组织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为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

3. 效果评估:建立定期对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效果进行评估的机制,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指标,评估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政策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4. 数据共享:建立草原生态保护数据共享平台,汇集草原生态系统监测数据、修复与保护成果、科研成果等信息,为相关研究和管理提供支持。

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方案

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方案

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方案一、政策背景。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草原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生态保护和恢复亟待解决。

为了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我国制定了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方案。

二、政策目标。

1.促进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度。

2.推动草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实现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激励草原地区的农牧民参与草原生态保护与恢复,增强草原生态保护的主体责任意识。

三、政策内容。

1.建立草原补奖资金制度,对符合条件的草原生态保护项目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奖支持。

2.加大对草原生态保护与恢复的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力度,提高草原生态保护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3.强化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草原生态环境问题。

4.加强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草原生态保护的认识和支持度。

四、政策保障。

1.建立健全的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机制,明确补奖资金的来源、管理和使用规定。

2.加强对草原补奖项目的资金监管和绩效评估,确保补奖资金的有效使用和绩效达标。

3.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对取得显著成效的草原生态保护项目给予更高的补奖资金支持。

五、政策效果。

通过实施草原补奖政策,将有效促进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度,推动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草原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六、政策展望。

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将为我国草原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有望在未来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希望广大农牧民朋友积极参与草原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共同守护好我们的绿色家园。

七、结语。

草原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草原生态保护与恢复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草原生态环境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我们的家园一定会变得更加幸福美好!。

草补实施方案

草补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并重,自然恢复与工程措施并举”的指导方针,强化阿拉善盟草原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尽快扭转草原生态环境总体持续退化的趋势。

按照“四保一完善”,即保生态、保收入、保稳定、保供给、完善相关制度的总体要求,以“整合项目、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普惠提标”的方式,逐步保护和改善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农牧区经济社会稳定与繁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长足发展。

3.2 建设原则1、承包到户原则。

享受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政策的草场,必须是承包到户的草场。

依法流转草场其禁牧补助或草畜平衡奖励资金仍归原承包人,并严格执行禁牧或草畜平衡制度。

2、牧民受益原则。

享受补贴对象,必须是本地户籍且拥有草原承包经营权证的牧民。

补贴资金按“一卡通”形式直接发放到户。

3、集中连片原则。

项目安排要以嘎查为基本单位,集中连片进行推进。

按照草场退化沙化程度和草场承载能力,科学划分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

4、产业扶持原则。

鼓励牧民转移转产,在牧民自愿的前提下引导农牧民向二、三产业发展。

3.3 建设目标到“十二五”末,力争使草原生态持续退化的局面得到显著改善,单位面积产草量明显增加;全盟禁牧区植被盖度平均达到25%,比2010年提高5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提高,年均增长14%,生活质量综合提升。

通过三年的时间,按4:3:3比例,达到减畜102.4927万羊单位的目标。

9、效益分析:通过补奖机制的实施,草牧场实行全年禁牧或草畜平衡,给草原生态提供了一个更新复壮、休养生息的机会,草牧场植被得以自然恢复。

可使退化、沙化草原的植被覆盖度由目前的15%提高到20-25%,植物高度增加5-10厘米,产草量提高10%以上。

使草原退化、沙化现象得到有效治理,草原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项目的实施也有利促进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和牧区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使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对增加农牧民收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之实施困境与优化对策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之实施困境与优化对策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之实施困境与优化对策草原生态保护是当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我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关键。

为了进一步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我国已经建立了多种补助奖励机制,以激励草原生态的保护和恢复。

当前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本文将从实施困境和优化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实施困境1. 资金来源不足目前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但是由于财政预算有限,导致草原生态保护的资金来源不足,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的草原生态保护面临更加严峻的困难。

2. 资金分配不合理现有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资金分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一方面是存在着地区差异性,一些地区的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得到了更多的支持,而一些贫困地区的草原生态保护却面临较大的困难。

另一方面是存在一定的bürokratik yapıları, die dazu führen könnten, dass bestimmte Gelder nicht effizient genutzt werden.3. 评估指标不够科学目前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的评估指标较为简单粗暴,没有充分考虑到草原生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评估指标的不科学性可能导致一些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同时也可能给一些不合规行为留下漏洞。

4. 监督管理不到位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过程中,监督管理不到位也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补助奖励资金的使用和绩效评价执行不力,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二、优化对策1. 多渠道筹措资金为了解决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可以探索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如通过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探索生态产品的贸易和销售等方式,以增加草原生态保护的资金来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县xx年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根据海东财政局《关于下达xx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 ___精神》和《**区xx年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方案》的要求,为了认真开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将草原草畜平衡奖励资金和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等政策措施落实到每位受益农牧户,现结合我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一) ___情况: **县位于青海东部农业区,地理位置为北纬36016′-36046′,东经10xx′-102047′,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湟水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根据地形、地表形态和海拔高度不同,明显分为川、浅、脑三个地区。

全县年均气温5—7℃,历年平均降水量333.7mm,大于或等于0℃年积温1780--3242℃,干燥度2.5—1.9。

土壤类型有灰钙土、栗钙土、黑钙土和高山草甸土。

**县拥有土地总面积3050km2,辖设19个乡镇354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28.3万人,有耕地37.1万亩,年产各类粮食6800多万公斤, xx年末全县存栏各类牲畜草食畜82.34万头(只、匹)。

其中牛存栏3.33万头、羊存栏18.69万只、马存栏0.19万匹、驴存栏0.64万头、骡存栏0.91万头。

xx年全县畜牧业产值4.67亿元。

(二)天然草原资源和利用情况: 1、草原资源利用通过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乡村两级草原面积实际量算和核定,全县天然草原总面积242.17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177. 6万亩,草原类型有荒漠草原类、山地草原类、山地草甸类、高寒草甸类。

全县目前承包草原面积242.13万亩,承包草畜平衡面积177.57万亩,xx年天然草原生态监测测定,全县草原平均可食产草量为174.23公斤/亩,全县天然草原理论载畜量为14.82 万标准羊单位。

目前在天然草原上放牧草食畜折合 14.75万羊单位,其中xx年年末存栏草食畜12.92万个羊单位,出栏1.83万个羊单位。

(三)牧户数量。

**县xx年统计共有农牧户61462户,人口 22.55 万人。

目前**县有纯牧业户102户,442人。

其中寿乐镇57户,李家乡22户,中岭乡23户。

二、总体思路与实施原则(一)总体思路以“ ___”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生态建设、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保护草原生态、确保畜牧业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以提高农牧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依法实施草原承包和草畜平衡制度,建立健全草原监督管理体系;加强草场围栏、补播及鼠虫害和毒草防治,提高天然草地产草量;加大人工种草力度,推进饲草料加工、舍饲圈养、畜种改良,发展设施畜牧业;树立草原生态全民保护意识,形成人人保护草原的社会氛围;努力实现人、草、畜平衡,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

(二)实施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牧民自愿的原则。

在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发挥农牧民主体作用的前期下,由各级政府监督检查实施承包草原区草畜平衡制度的执行情况,让农牧民群众了解草畜平衡及补奖内容、权利责任,切实做到任务落实、资金发放、服务指导、监督管理、建档立卡“五到户”,严格把握政策界限,保证政策落实公开、公平、公正,调动农牧民积极性。

2、坚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原则。

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要求,把稳定工作摆在首位,抓好示范乡、示范村,典型带动,不断完善,对条件成熟的县、乡可先行启动,对条件不成熟的,在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后再实施。

3、坚持生态保护、畜牧业发展、种植结构调整并举的原则。

加强草场围栏、补播、鼠虫害、毒草防治等技术性措施,推行划区轮牧,提高天然草地产草量及理论载畜量;农畜联动,草畜结合,进一步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饲草料种植、加工,最大限度挖掘农区畜牧业发展潜力,确保农牧民畜牧业增收和畜产品供给。

4、坚持补奖结合、激励约束的原则。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必须把草畜平衡奖励和牧民生产性补贴政策有机结合,认真落实配套性政策措施。

按照省上“四到位”的要求,将权责落实到乡,任务分解到乡,逐级落实目标责任制,建立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

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生态保护效果纳入各级政府年度绩效考核指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确保补奖政策取得实效。

三、目标与任务 xx年**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在全县共实施草畜平衡制度177.57万亩,依靠草原生产资料为生的纯牧业户102户。

落实5年为一个周期的补奖机制政策,逐步落实基本草原制度和草畜平衡制度,遏止草原生态退化趋势。

四、补助奖励内容(一)草畜平衡制度的内容 1、草畜平衡目标和面积 xx年在全县19个乡镇的草原区实施草畜平衡面积177.5724万亩。

占全县草原可利用面积的99.98%。

按照每亩1.5元的标准给予草畜平衡奖励,全县奖励补助266.3586万元。

各乡镇见表一。

2、奖励对象。

承包了天然草原,并实施草畜平衡制度,天然草地实际载畜量不超过理论载畜量的所有农牧户。

3、补贴标准和期限。

草畜平衡制度实施的奖励标准为每亩1.5元,补奖政策为5年一个周期,实行草原生态监测,并以此为依据,每五年核定一次载畜量,草增畜增,草减畜减。

4、补贴发放办法。

按照《青海省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计算标准》,核定每个乡镇村联户经营的天然草地理论载畜量,并调查登记现有放牧牲畜及实际载畜量,签订草畜平衡任务目标责任书,村与联户签订草畜平衡协议书,并公示。

乡镇政府、县农牧局对每个村的实际载畜量,在年底进行一次核实,并将核实结果报县财政局,县财政局对履行草畜平衡义务的农牧户,采取“一卡通”或现金方式及时将奖励资金发放到户。

(二)落实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 1、补贴任务及标准。

全县补贴纯牧业户102户,442人。

每户每年500元,补贴资金5.1万元。

2、补贴对象。

纳入xx年统计年报的纯牧业户。

全县102户,其中寿乐镇57户、李家乡22户、中岭乡23户。

3、发放办法。

对履行草畜平衡义务的纯牧业户,给予用于生产的柴油、化肥、饲料等生产资料补贴,由县农牧局核实登记造册报县财政局,县财政局以“一卡通”或现金方式将补贴资金及时发放到户。

(三)进度安排 xx年6月30日前,在xx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的基础上对草畜平衡和减畜情况进行核查,在此基础上与xx年7月30日前完成草畜平衡奖励、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兑现,将补奖资金通过“一卡通”发放到牧户手中。

(四)绩效考核按照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乡”的要求,县上将对补奖政策落实、草原生态保护效果、补奖资金使用管理及配套政策制定落实等情况进行绩效考核。

1、考核内容。

组织机构,实施方案,配套政策,目标责任制等;草原承包,基本草原划定,档案管理、资金管理;草畜平衡;牧草良种补贴;畜牧良种补贴;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制度建立及落实,草原生态监测,草原管理,宣传及培训。

2、考核方法。

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种方式相结合,重点加强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年终结合检查验收,重点考核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按照省上要求的比例抽查农牧户。

3、绩效奖励。

按照绩效考核结果兑现奖励资金,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乡镇给予通报批评。

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统一领导,健全工作负责机制,成立**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机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 ___任组长,县委、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财政、农牧、林业、国土、民政、审计、统计、监察、公安、司法、气象等部门和各乡镇政府 ___为成员,并明确各部门职责,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开展各项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牧局,由农牧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处理领导小组日常事务。

(二)加强草原及饲草基地建设,发展种草养畜和后续产业。

制度性措施与技术性措施相结合,草原生态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推进草场围栏、补播、鼠虫害及毒草防治,推行划区轮牧,进一步确保草畜平衡制度的实施,加快草原生态恢复。

农畜联动,种草养畜,大力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饲草种植面积,着力推广燕麦、箭舌碗豆等高产饲草套复种技术、及栽培技术。

推进饲草青贮、黄贮及秸秆颗粒加工,提高秸秆加工利用率;发展全价饲料和草食畜精料补充料,提高全价饲料入户率;大力推广标准化畜禽舍,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

大力扶持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养殖大户,提高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积极扶持发展家庭特色种养业、采集加工业、特色文化产业、生态旅游业、民族手工艺业,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农牧户收入。

(三)加强草原队伍建设,依法开展草原监管。

进一步加强县草原监理站、草原站队伍建设,乡镇政府及畜牧兽医站设立草原监理岗位。

按照有关规定设置草原管护员,负责草原管护。

加强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执法人员培训,建立一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草原管理及技术服务队伍,为搞好各项工作提供有利技术支撑加强草原执法及技术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配备交通通讯和办案设备。

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牧户信息、草原承包、草畜平衡、和相关政策等的电子档案,实现上下联网,加强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

同时依法开展草原管理,严厉查处违法行为,为草原有序利用创造良好条件。

(四)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到位。

县财政局严格按照《青海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的管理,做到专帐核算,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安全规范使用。

各级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对补奖资金的发放、使用等开展经常性检查,进行全程监督,督促责任单位管好用好资金,对工作不力,出现重大问题的地区,要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当事人和 ___的责任。

(五)提高草原生态监测水平,加强草畜平衡监督检查。

县草原监理站会同乡镇主管部门加强草原生态监测,做好草原生产能力测定工作,完善草原监测方案,改善监测手段,及时发布监测信息,为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提供依据。

各乡镇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在年前依据《青海省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计算标准》要求,对每个村、每户养畜情况进行核查登记,制定本年度减畜计划,核定草原载畜量和超载量,同时乡与村签订草畜平衡目标责任书,村与农户签订草畜平衡协议书,年底进行监督检查草畜平衡执行情况,并将检查情况上报县农牧主管部门。

县农牧主管部门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作为实施绩效奖励的依据之一。

**县农牧局 xx年5月25日 **县xx年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汇总表表一单位:户、人、亩、元乡镇草畜生产资金平衡奖励资料补助面积金额户数金额合计马厂 50890 76335.0 76335.0 芦花 49311 73966.5 73966.5 马营 96611 144916.5 144916.5 李家 116484 174726.0 22 11000 185726.0 中岭 75701 113551.5 23 11500 125051.5 寿乐 384809 577213.5 57 28500 605713.5 共和 62298 93447.0 93447.0 达拉 65451 98176.5 98176.5 下营 58741 88111.5 88111.5 城台 65801 98701.598701.5 峰堆 59405 89107.5 89107.5 曲坛 164565 246847.5 246847.5 蒲台 56840 85260.0 85260.0 中坝 74297 111445.5 111445.5 高庙 71427 107140.5 107140.5 洪水 109524 164286.0 164286.0 碾伯 101826 152739.0 152739.0 雨润 84383 126574.5 126574.5 高店 27360 41040.0 41040.0 合计 1775724 2663586.0 102 51000 2714586.0 9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