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和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的科学,它研究地球的地貌、气候、人口、资源等各种现象与规律。
作为初中学科之一,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知识要点如下:一、地理的定义与分支学科1. 地理的定义: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这两者相互作用的学科。
2. 地理的分支学科:地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主要分支。
二、自然地理1. 地理位置与地球自转:介绍地球的位置和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
2. 地球的内部结构: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3. 地球的外部圈层:介绍地壳运动、板块构造和地球的地理环境变化。
4. 地球的水资源:了解地球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利用与保护。
5. 地球的陆地资源:介绍地球陆地资源的分布、利用与保护。
6. 地球的气候与天气:了解地球的气候带、气候要素和气候变化。
7. 地球的生态环境:认识地球的生态环境,包括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人口分布:认识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 居住与城市:介绍世界人类居住的特点和城市化进程。
3. 农业与农业区位:了解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区位选择。
4. 工业与工业区位:认识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区位选择。
5. 交通与运输:介绍交通方式及其发展对地理的影响。
6. 旅游与旅游区位:了解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区位选择。
7. 地图与地图符号:认识地图的作用和地图上常见的符号表示方法。
四、地理技能与方法1. 地理观察:培养学生对周围地理环境的观察能力。
2. 地理分析:引导学生能够对地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3. 地理调查与研究:培养学生进行地理调查和研究的能力。
4. 地理信息技术: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5. 地理图表阅读:培养学生解读和制作地理图表的能力。
以上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知识要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5篇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5篇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课题】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区分“天气”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初步认识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重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天气现象,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提供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人类活动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保护大气的重要性分析,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逐步养成关心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模式】目标导学【教学方法】讲授法、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生课前准备】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教学反思】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是世界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天气与生活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包括天气与生活、看图识天气、让天空更蓝三部分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特点,如何描述天气、常用的天气符号,简单分析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为后面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类型、影响天气的因素、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初一学生位于认知发展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具备一定依赖于具体事物或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
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及天气对其生活的影响,亦在小学阶段通过其他学科了解到一些天气谚语。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活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
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联系实际生产、生活,设计多处角色扮演情景及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汇总三篇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汇总三篇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 11、海陆分布:(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识记P29图2.6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③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起叫亚欧__,是世界上最大的__,分界线最长,自北向南分别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内陆湖)、山和海、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2、海陆变迁:(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三叶虫等:海——陆)、海平面升降(__海峡看到人类活动痕迹:陆——海)、人类活动(荷兰填海造陆:海——陆)__漂移假说:(魏格纳提出)2亿年前地球陆地是一个整体——__——分离——七大洲四大洋:(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识记P37图2.19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__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即欧亚板块、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①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a)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b)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②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精选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精选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 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 地理学的分类和分支学科
2. 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
3. 地球的大气圈
- 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
- 大气圈的功能和作用
- 大气圈的气候分区
4. 气候与天气
-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 气候要素和气候类型
- 天气的形成和预报
5. 水资源与水循环-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水的循环和水循环过程- 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6. 土壤与农业
- 土壤的形成和组成
- 土壤的类型和特点
- 农业的发展和影响
7. 人口与城市
- 人口的分布和变化
- 人口问题和人口控制- 城市的特点和发展
8. 交通与通信
- 交通运输的方式和工具- 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影响- 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9.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 自然灾害的类型和特点
- 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灾减灾措施
- 灾害救援和恢复重建
以上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精选知识点,通过这些内容可以对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这份文档对你有帮助!。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通用15篇)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通用15篇〕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通用15篇〕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篇1知识目的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外表积等数据描绘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3.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才能目的1.通过制作地球仪,理解地球仪的根本构造。
2.观察地球仪,认别经纬线、经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3.纯熟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德育目的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表达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究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开展进步的过程。
因此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开展的目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开展。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教学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3.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4.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外表任意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3.借助经纬度及经纬网知识,使学生对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方法观察、比拟、归纳等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1.地球仪、经纬仪。
2.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第二课时纬线和经线第三课时利用经纬网定位※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人类的生活和消费离不开地理。
学习地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生活和消费。
那么,学习地理从哪开场呢?(学生议论)对,从认识人类的家园——“地球”开场。
多媒体画面1浩瀚的太空,星光灿烂。
配上音乐,推出旋转的地球和课题。
[讲授新课]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提出问题晴空万里,我们能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十五的夜晚,我们能看到月亮像一个亮堂的银盘;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个什么形状呢?学生答复球体(球形)。
设问过渡我们生活在地球的外表,是无法看到地球整体相貌的。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全册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全册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内容描述地理学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
学生需要理解地理学的定义、目的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以及地球的基本结构也会被强调,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整个学科的宏观认知。
地球上的大气环境将是重点之一。
学生需要了解大气的组成、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天气系统的形成和影响等关键知识点。
对于初中地理来说,气象学部分将是学生学习大气环境的基础。
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将占据大量的篇幅。
自然环境包括地貌、植被、水文等;人文环境则涉及人口、城市、交通、文化等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这部分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区域地理也是七年级上册地理的重要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以及人文特色等。
通过对不同区域的深入学习,学生可以对地理知识有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与地理学科相关的一些热点话题或趋势也会被提及,如全球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
这些话题不仅是现代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学生需要了解和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通过本章节的归纳和总结,学生可以更系统地掌握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的重点知识点,为将来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1. 介绍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的重要性和学习意义。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是地理学科的基础阶段,其重要性和学习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是建立地理学科基本认知的基石,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学生可以对地球的基本概况、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的知识点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学好初中地理对于理解我们身边的环境、资源以及国际动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学习地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意识,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发展空间。
掌握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的重点知识点对于打下坚实的地理基础、拓宽知识视野以及提高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二、地球与地图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首先接触到的便是我们的家园——地球。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知识点概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知识点概述
本文档旨在对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全知识点进行概述,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复和掌握地理知识。
单元一:地球与地图
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2. 地球的经纬度
3. 地图的基本表示方法
4. 使用地图进行方位的确定
5. 地图的绘制和使用技巧
单元二:宇宙中的地球
1. 地球的层结构
2. 大气圈和水圈
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4.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
5. 地球的气候带和植被带
单元三:中国的陆地
1.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特点
2. 中国的山脉和高原
3.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4. 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
单元四:中国的水域
1. 中国的海洋和海岸线
2. 中国的港口和航运
3. 中国的内河和运输
单元五:人口与城市
1. 人口与人口分布
2. 人口问题与控制
3. 城市的特点和发展
4. 城市规划和交通
单元六:农业与工业
1. 农业的类型和特点
2. 农业的发展与问题
3. 工业的类型和特点
4. 工业的发展与问题
单元七:交通与通信
1. 交通运输的方式和工具
2. 交通运输的网络和枢纽
3. 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单元八:地理信息技术
1. GIS的概念和应用
2. 遥感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3. GPS的概念和应用
以上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全部知识点概述,希望能够对学生的研究有所帮助。
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
七年级上册地理主要涉及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球的构造和运动、水资源、人口与城市、农业等内容。
下面是七年级人教版地理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1. 地理学:研究地球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
2. 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包括地质学、气候学、生态学等。
3.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和文化现象的地理学分支。
二、地球的构造和运动1. 地球的形状:椭球形,近似于一个扁球。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3.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三、水资源1. 水的重要性:生命之源,人类生产生活的基本要素。
2. 水的分布:地球表面70%是水,其中97.5%是海水,只有2.5%是淡水。
3. 水循环:地球上水在不断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下水等。
4.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四、人口与城市1. 人口与人口问题:人口数量、人口增长、人口分布等。
2. 城市与非城市:城市是人口集聚、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非城市是乡村地区。
3. 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农村现代化是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五、农业1. 农业的基本概念:农业是人类利用土地从事农作物种植、养殖等活动的生产方式。
2. 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土壤等)、人文因素(经济、文化等)。
3. 农业的方式: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4. 粮食生产与粮食问题:粮食是人类最主要的食物,粮食生产和粮食问题是全球范围的重大问题。
六、其他知识点1. 地理信息技术: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等手段获取、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
2. 地球的地理坐标:经度和纬度。
3. 地理图符号和地理图表: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现象的符号,地理现象按一定比例转化成图表。
4. 地图阅读的基本方法:地图的缩放、方位、距离和面积的读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天气和气
候》
说课稿
唐晓梅
沈阳市第一四五中学
2009-11-2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n ^Hl
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章内容,我将从新课标要求、教材分析,教学策略和方法这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课程标准要求: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对学生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有发展有用的知识,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起着重要作用。
(一)依据课标要求,我确立《天气和气候》这一章的教学目标:
1.认识世界气候和气候各要素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3.
(二)本章共包括《多变的天气》、《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世界的气候》四节的内容,每节的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二、教材分析:
气候是本章的关键性的知识,是学习以下各个章节,特别是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一。
了解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及区域特征,不仅要掌握该地区的气候特征,还应该理解气候在形成地理环境及区域特征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
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是非常显著
的,尤其对农业生产来说,它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本章内容的知识结构图
在教学中,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容易弄混,要分析天气和气候的各自特点 课程资源:
无形资源:学生和教师,考生和认知水平和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知认水平等 校内资源:实物教具,多媒体 网络资源:与本学科有关的网站 习题资源:各种习题册和填充图
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知道,提高学习兴趣, 也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地理知道的习惯,培养人文素养。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
1、问题引入,判读卫星云图
学习收看电视天气预报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判读卫星云图是其中的学习难点。
针 对这一难点,我让学生先弄清卫星云图中不同颜色表示的含义,然后出示一幅中 国气象卫星云图,让学生仔细观察,通过交流讨论,分析:哪些地方可能是晴天, 哪些地方有雨或者是阴天?由于学生没有学过区域地理, 指范围就比较困难。
因 此,我就让学生用红外线指示灯在屏幕上圈画。
这样,就把一个难的问题简单化 了。
学生也觉得很有趣。
、寻找规律,巧记天气符号2.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并熟悉常用天气符号是学习收看电视天气预报的重点。
由于这些常用天气符
号,对七年级学生来说,记忆起来容易混淆。
所以,我就采用探究式学习法和讨 论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归纳出记忆这些符号的方法:比较记忆 法、规律记忆法、
天气
隆水 组合
降氷
名称 分布 特征
形象记忆法等。
我又通过电脑课件随机显示这些天气符号,让学生快速口答,进而达到乱熟于心的程度。
3、实际应用,测量气温
①工具:温度计
②表示方法:°C,读作“摄氏度”
③次数:一天4次(8时、14时、20时、2时)
4、化繁为简,逐步分析:气温的分布:等温线的介绍
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因为随着纬度的升高,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照逐渐减少)
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由于海陆的物理性质不同造成的,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因此,吸收
(或放出)同样的热量,陆地和海洋的温度不一样,因此,海陆上空大气的温度也不一样。
降水的分布:等降水量的分析
学生读书课本第56页图3. 2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并提出问题 (书上活动)。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比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干旱的地区各分布中哪里?
4、巧记气候分布:
(1)显示闪动赤道、南、北回归线,让学生指出这是哪一带?(热带)然后依
次闪动显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引导学生逐个观察、对照、填表。
(2)显示闪动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让学生指出这是哪两带?(北温带和南温带)然后闪动显示温带气候类型,让学生指出温带有哪些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以及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继而引导学生逐个观察、对照、填表。
(3)让学生指出寒带的范围(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然后闪动显示寒带气候,让学生观察、对照、填表。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引导学生在地形图上找出青藏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落基山脉、安第斯山。
然后闪动显示高原山地气候,使学生知道其主要分布在世界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
使学生记住各气候类型的名称,知道各气候类型分布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1)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分别位于北温带亚欧大陆的西岸、内部和东岸,各组说说所在地是什么样的气候类型?(大陆东岸一一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大陆内部一一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一一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并让学生填在课本P表中。
59 ( 2 )还是分成三组学生,把课本PA B、C三图每小组分配一幅,根据各57自小朋友对当地气候特点中气温和降水的描述,结合学过的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知识,对照世界气候分布图,讨论三位小朋友各自家乡所在的地区是什么气候类型,并指出这种气候类型在世界上的主要分布。
(A地为热带雨林气候一一赤道附近地区;B为热带沙漠气候一一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C为温带季风气候——温带
大陆的东岸)
(3)教师指图,让学集体和个人回答相结合,说出所指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分布。
(4)让学生独立完成热带、温带和寒带各有哪些气候类型,名称填在课本P59 表中。
(5)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说说当地是什么气候类型。
(6)组织学生进行说气候类型名称,指该气候类型的分布接力游戏。
教师先说一个气候类型的名称,指定一名学生上来在图上指出其分布地区,该生接着说一气候类型名称,并指定下一名学生上来指图……谁说不出名称或指不出分布,中断了游戏,表演个节目。
以上是我对《天气和气候》这一章的理解和设计,欢迎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