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汽车主要性能指标

汽车主要性能指标汽车的使用性能是指汽车能适应各样使用条件而发挥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
主要有下边几项。
(一)汽车的动力性这是汽车首要的使用性能。
汽车一定有足够的均匀速度才能正常行驶。
汽车一定有足够的牵引力才能战胜各样行驶阻力,正常行驶。
这些都取决于动力性的利害。
汽车动力性可从下边三方面指标进行评论。
1、汽车的最高车速指汽车满载在优秀水平路面上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
2、汽车的加快能力指汽车在各样使用条件下快速增添汽车行驶速度的能力。
加快过程中加快用的时间越短、加快度越大和加快距离越短的汽车,加快性能就越好。
3、汽车的上坡能力上坡能力用汽车满载时以最低挡位在坚硬路面上等速行驶所能战胜的最大坡度来表示,称为最大爬坡度。
它表示汽车最大牵引力的大小。
不同种类的汽车对上述三项指标要求各有不同。
轿车与客车着重于最高车速和加快能力,载重汽车和越野汽车对最大爬坡度要求较严。
但无论何种汽车,为在公路上能正常行驶,一定具备必定的均匀速度和加快能力。
(二)汽车的燃料经济性为降低汽车运输成本,要求汽车以最少的燃料耗费,达成尽量多的运输量。
汽车以最少的燃料耗费量达成单位运输工作量的能力,称为燃料经济性,评论指标为每行驶 100 公里耗费掉的燃料量(升)。
(三)汽车的制动性汽车拥有优秀的制动性是安全行驶的保证,也是汽车动力性得以很好发挥的前提。
汽车制动性有下述三方面的内容。
1、制动效能汽车快速减速直至泊车的能力。
常用制动过程中的制动时间、制动减速度和制动距离来评论。
汽车的制动效能除和汽车技术状况相关外,还与汽车制动时的速度以及轮胎和路面的状况相关。
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在短时间内连续制动后,制动器温度高升致使制动效能降落,称之为制动器的热衰败,连续制动后制动效能的稳固程度为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3.制动时方向的稳固性是指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不发生跑偏、侧滑和失掉转向的能力。
当左右边制动动力不同样时,简单发生跑偏;当车轮“抱死”时,易发生侧滑或许失掉转向能力。
q1-3汽车使用性能指标

1第三节汽车使用性能指标一、概述二、汽车容载量三、汽车质量利用四、使用方便性2一、概述1、定义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汽车以最高效率工作的能力称为汽车使用性能。
2、汽车使用性能指标择优是汽车选用的标准。
评价汽车工作效率的指标是汽车的运输生产率和成本。
基于运输生产率、成本与汽车的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研究,确定汽车的主要使用指标。
32、汽车使用性能/指标容量、使用方便性、燃料经济性、速度性能、越野性、机动性、安全性、乘坐舒适性。
使用方便性:操纵方便性、出车迅速性、乘客上下车和货物装卸方便性、可靠性和耐久性、维修性、防公害性;安全性:稳定性、制动性; 乘坐舒适性:平顺性、设备完备。
第三节汽车使用性能指标4二、汽车容载量1、定义二、汽车容载量常见散货的密度单位载质量(kg/m 额定载质量(kg)车型三、汽车质量利用11三、汽车质量利用降低汽车的整备质量可提高整备质量利用系数,其主要途径是利用轻型材料,特别是利用应用强度高、质量轻的高强度铝合金和复合塑料。
整备质量利用系数随载质量的增加而增加。
轻型货车约1.1,中型货车约1.35,重型货车约1.3~1.7。
1.0520001900北京BJ1041Q2DG 汽车型号13四、使用方便性汽车使用方便性是汽车的一项综合使用性能。
用于表征汽车运行过程中,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和疲劳程度以及对保证运行货物完好无损装卸货物的适用性。
14四、使用方便性1、操纵轻便性操纵轻便性决定了驾驶员的工作条件,对减轻驾驶员的疲劳,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其评价指标为操纵力、操作次数、驾驶员座位参数与调整参数、驾驶员的视野参数。
2、乘客上下车方便性乘客上下车方便性作为使用方便性之一,影响城市公共汽车站点的停车时间,从而影响汽车的线路运行时间。
乘客上下车方便性,主要取决于车门的布置(轿车)和踏板的结构参数。
15四、使用方便性3、装卸货物方便性装卸货物方便性是指车辆对装卸货物的适应性。
它的评价指标是车辆装卸所耗费的时间和劳动力。
1-3汽车使用性能量标资料

(t/m3)
装载质量利用系数
货物容积质量(t/m 3)车箱容积(m3 额定装载质量(t)
)
第一章 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第三节 汽车使用性能指标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1/36
“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二、容载量
比装载质量和装载质量利用系数表征了汽车 结构对各种货物需要的适应能力。
方 出车迅速性 汽车起动暖车时间
便
性 乘客上下车 和货物装卸 方便性
车门和踏板尺寸及位置 贷厢地板高度 货厢栏板可倾翻数 有无随车装卸机具
第一章 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第三节 汽车使用性能指标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4/36
“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第一章 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第一节 汽车使用条件 第二节 汽车运行工况 第三节 汽车使用性能指标
汽车运用工程(第五版)许洪国 主编 第一章 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1/36
“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制动时方向稳定性
第一章 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第三节 汽车使用性能指标 首页 前页 后页 末页 8/36
“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一、概述
我国目前采用的汽车使用性能量标
振动频率
乘 坐
平顺性 振动加速度及变化率 振幅
汽车运行工况(教案)

第一章 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第二节 汽车运行工况汽车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完成运输任务的。
为了提高汽车运输生产率,降低运输成本,必须研究汽车在所运行的交通和道路条件下的运行状况。
为了研究汽车与运行条件的适应性,通常采用多参数描述汽车运行状况,并称之为汽车运行工况。
即汽车在使用条件下,汽车驾驶人以其自己的经验、技艺操纵车辆,完成一定任务时,汽车及其各零部件、总成的各种参数变化及技术状态。
汽车运行工况的参数包括汽车速度、变速器挡位、发动机转速、加速踏板(油门)开度、制动频度、加速度、油耗、污染物排放等。
在特定的汽车运行工况研究中,还包括发动机曲轴瞬时转速、输出功率、输出转矩、油耗、冷却液温度、各总成润滑油温度、各挡使用频度、离合器动作频度等。
汽车运行工况调查的内容,可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而增减。
通过对测试汽车运行工况数据的统计分析,求得汽车运行工况参数样本的分布规律及其数学特征;进而在无偏性、一致性和有效性的原则下,推断出汽车运行工况参数的总体分布和数学特征。
汽车运行工况是一个随机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道路状况、交通流量、气候条件以及汽车自身技术性能的变化等。
汽车运行工况的研究常采用测试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数字仿真方法。
一、汽车运行工况调查在汽车运行工况研究中,工况调查是首先要进行的工作。
通过运行工况调查,掌握在特定的使用条件下,表征汽车运行状况各参数的变化范围和变化规律,为评价车辆的合理运用以及车辆性能、结构能否满足使用要求提供基础资料。
汽车运行工况测试是汽车运行工况调查的一个重要步骤。
通过汽车运行试验及试验后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完成运行工况调查。
汽车运行工况调查的主要内容有:选择反映汽车运行状况,具有代表性的路线,并取得道路资料和交通状况的调查数据;同步测取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车速、发动机转速、油耗、加速踏板开度及挡位使用和变化情况;在调查路线(或路段)内的累积停车次数和累积制动次数等。
必要时还要记录交通流情况,如交通量、交通构成等。
808-《汽车运用工程》

808汽车运用工程考试内容范围
一、考试目的
考察学生掌握汽车运用工程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包括汽车使用中的气候条件、道路条件、运输条件,汽车运行工况,汽车使用性能指标等内容。
2.汽车动力性
包括汽车行驶阻力,汽车驱动系统,汽车动力性分析,汽车行驶的基本条件等内容。
3.汽车使用经济性
包括汽车燃料经济性评价指标,经济性实验方法、计算方法,提高经济性的政策性措施、结构方面措施,润滑材料合理使用等内容。
4.汽车行驶安全性
包括汽车的制动性能、操纵稳定性能,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等内容。
5.汽车的公害
包括汽车尾气排放、噪声、电波公害,其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等内容。
6.汽车的通过性及平顺性
包括汽车通过性参数及影响因素分析,汽车行驶平顺性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分析等内容。
7.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
包括汽车在走合期、高温、低温、高原、山区条件下的合理使用等内容。
8.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包括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及原因,汽车使用性能的变化等内容。
9.汽车使用寿命
包括汽车使用寿命的评价指标,更新时刻的确定方法等内容。
三、参考书目
《汽车运用工程》(第三版),高延龄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汽车运用工程》(2011),陈焕江、胡大伟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四、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分析题、综述题、计算题。
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1第一章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第一节汽车使用条件第二节汽车运行工况第三节汽车使用性能指标2第一节汽车使用条件 汽车使用条件,是指影响汽车完成运输工作的各类外界条件。
主要包括气候条件、道路条件、运输条件和汽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等。
3一、气候条件气候条件:由气候的自然变化构成的影响因素,包括大气温度、湿度以及雨、雪、风沙、雾等方面的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条件差异很大。
环境温度对汽车特别对发动机的热工况影响很大。
在炎热地区,发动机容易过热,工作效率低,燃料消耗增加。
在气候干燥、风沙大的地区,汽车及其各总成的运动副易因风沙侵入,而加剧磨损。
4一、气候条件在气候潮湿和雨季地区及沿海地区,如果发动机、驾驶室、车厢的防水和泄水不良,将引起零件锈蚀,以及因潮湿使电气系统工作不可靠。
另外,大气湿度过高,会降低发动机的气缸的充气效率,降低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
在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压力低,水的沸点下降,且一日内温差大。
由此使发动机的混合气过浓,真空点火提前调节器失效,冷却水易沸腾,气压制动系统气压不足,以及使驾驶员体力下降。
5一、气候条件不同气候条件对车辆结构和使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应针对具体的气候和季节条件,使用相应的变型汽车或对标准型汽车进行技术改造,以提高车辆与气候的适应程度。
汽车运输企业需要针对当地的气候特点,合理选用汽车,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努力克服或减少气候条件造成的各种困难,做到合理使用,取得较佳的使用效果。
6二、道路条件道路条件是指由道路状况决定的,并影响汽车运用的因素,汽车结构、汽车运行工况、汽车技术状况都与汽车运行的道路条件密切相关。
汽车运输对道路的要求是:在充分发挥汽车速度特性的情况下,保证车辆安全行驶;满足该地区对此道路所要求的最大通行能力;车辆通过方便,乘客有舒适感;车辆通过此道路的运行材料消耗量最低,零件损坏最小。
7二、道路条件车辆运行速度和道路通行能力是道路条件的主要特征指标。
汽车使用条件(教案)

第一章 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第一节 汽车使用条件汽车使用条件是指影响汽车完成运输工作的各类外界条件,主要包括气候条件、道路条件、运输条件和汽车运行技术条件。
汽车是在复杂的外界条件下工作的。
这些外界条件是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并影响汽车使用效果。
汽车效率的发挥取决于驾驶人操作水平、汽车性能以及汽车对外界的适应性,即汽车使用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也随外界条件而变化。
在汽车运行过程中,汽车需要不断地调节自身的使用性能以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
例如,在恶劣的道路条件下,驾驶人通过换入低挡降低汽车行驶速度。
另外,汽车的运行速度、燃料经济性、各总成和轮胎可靠性、耐久性以及驾驶人疲劳程度等都与汽车使用条件有关。
一、气候条件中国大陆幅员辽阔,各地气候条件差异大。
整个国家有高原寒冷和干燥地区、北方寒冷和干燥地区、南方高温和潮湿地区等。
大多数地区一年四季温差和湿度差别很大。
例如,东北最北部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可达-40℃以下,南方炎热地区夏季气温最高可达40℃以上,西北、西南地区的气候条件变化又极为复杂。
环境温度对汽车,特别是对汽车发动机的热工况影响很大。
在寒冷地区,发动机起动困难,运行油耗增加,机件磨损量增大;风窗玻璃容易结雾、结霜和结冰;在冰雪道路上行车,汽车的制动和操纵条件不良,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在寒冷气候条件下,为了保证驾驶人处在适当的工作条件、乘客的舒适和安全、货物的防冻和防损需对汽车采取相应结构措施。
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汽车发动机容易发生工作过热现象,工作效率降低,燃料消耗率增加。
汽车电气系统的元器件、燃料供给系组件、汽车轮胎等易因过热导致故障。
环境温度过高,若散热不良或燃料品质不佳,容易在燃料供给系形成气阻或气湿,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
高温可能造成润滑脂溶化,被热空气从密封条件不良的缝隙挤出。
高温也会逐渐烘干里程表、雨刷器等机件中的润滑脂,增加机件磨损,导致这些机构出现工作故障。
高温还会导致制动液粘度下降,在液压制动系中可能形成气阻,导致汽车制动效能降低甚至失效。
汽车主要性能评价指标

汽车主要性能评价指标汽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其性能和评价指标是决定其质量和实用性的重要因素。
下面将介绍汽车主要的性能和评价指标。
首先是汽车的动力性能。
汽车的动力性能主要包括加速性能、最高车速和爬坡能力。
加速性能是指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加速反应能力,通常用0-100公里/小时的加速时间来评价。
最高车速则是指汽车能够达到的最高速度。
爬坡能力是指汽车在爬坡时不丢力,保持稳定的动力输出能力。
这些性能指标直接决定了汽车的驾驶舒适感和操控性。
接下来是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主要包括综合工况油耗和百公里油耗。
综合工况油耗是指在实际道路行驶中,通过测量计算得到的综合油耗情况。
百公里油耗则是指每行驶100公里所需要的平均油耗量。
燃油经济性是评价一款汽车的重要指标,对于车主来说,较低的油耗意味着较低的运营成本。
第三个是汽车的悬挂系统和操控性。
汽车悬挂系统主要包括悬挂系统减震能力和悬挂系统调节性能。
减震能力是指汽车在不同路况下,减少车身震动和提供舒适悬挂效果的能力。
而悬挂系统调节性能则是指根据路况和驾驶条件,能够自动或手动调整悬挂系统刚度和高度的能力。
悬挂系统和操控性是评价一款汽车驾驶稳定性和舒适性的重要指标。
然后是汽车的安全性能。
汽车的安全性能主要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
主动安全性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具备预防事故的能力,如自动刹车、车道保持辅助等。
被动安全性是指汽车在发生事故时,提供保护车内人员安全的能力,如安全气囊、车身结构等。
安全性能是消费者选购汽车时重要的考虑因素,关系到人身安全。
最后是汽车的智能科技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趋势。
智能科技应用主要包括车载导航、远程控制、语音识别等功能。
这些智能科技的应用,提升了汽车的驾驶便利性和舒适性,也增加了汽车的附加值。
综上所述,汽车的性能和评价指标包括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悬挂系统和操控性、安全性能以及智能科技应用等方面。
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对这些指标进行选择和权衡,以确保购买到满意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