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使用性能指标资料
汽车主要性能指标

汽车主要性能指标汽车的使用性能是指汽车能适应各样使用条件而发挥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
主要有下边几项。
(一)汽车的动力性这是汽车首要的使用性能。
汽车一定有足够的均匀速度才能正常行驶。
汽车一定有足够的牵引力才能战胜各样行驶阻力,正常行驶。
这些都取决于动力性的利害。
汽车动力性可从下边三方面指标进行评论。
1、汽车的最高车速指汽车满载在优秀水平路面上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
2、汽车的加快能力指汽车在各样使用条件下快速增添汽车行驶速度的能力。
加快过程中加快用的时间越短、加快度越大和加快距离越短的汽车,加快性能就越好。
3、汽车的上坡能力上坡能力用汽车满载时以最低挡位在坚硬路面上等速行驶所能战胜的最大坡度来表示,称为最大爬坡度。
它表示汽车最大牵引力的大小。
不同种类的汽车对上述三项指标要求各有不同。
轿车与客车着重于最高车速和加快能力,载重汽车和越野汽车对最大爬坡度要求较严。
但无论何种汽车,为在公路上能正常行驶,一定具备必定的均匀速度和加快能力。
(二)汽车的燃料经济性为降低汽车运输成本,要求汽车以最少的燃料耗费,达成尽量多的运输量。
汽车以最少的燃料耗费量达成单位运输工作量的能力,称为燃料经济性,评论指标为每行驶 100 公里耗费掉的燃料量(升)。
(三)汽车的制动性汽车拥有优秀的制动性是安全行驶的保证,也是汽车动力性得以很好发挥的前提。
汽车制动性有下述三方面的内容。
1、制动效能汽车快速减速直至泊车的能力。
常用制动过程中的制动时间、制动减速度和制动距离来评论。
汽车的制动效能除和汽车技术状况相关外,还与汽车制动时的速度以及轮胎和路面的状况相关。
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在短时间内连续制动后,制动器温度高升致使制动效能降落,称之为制动器的热衰败,连续制动后制动效能的稳固程度为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3.制动时方向的稳固性是指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不发生跑偏、侧滑和失掉转向的能力。
当左右边制动动力不同样时,简单发生跑偏;当车轮“抱死”时,易发生侧滑或许失掉转向能力。
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1第一章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第一节汽车使用条件第二节汽车运行工况第三节汽车使用性能指标2第一节汽车使用条件 汽车使用条件,是指影响汽车完成运输工作的各类外界条件。
主要包括气候条件、道路条件、运输条件和汽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等。
3一、气候条件气候条件:由气候的自然变化构成的影响因素,包括大气温度、湿度以及雨、雪、风沙、雾等方面的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条件差异很大。
环境温度对汽车特别对发动机的热工况影响很大。
在炎热地区,发动机容易过热,工作效率低,燃料消耗增加。
在气候干燥、风沙大的地区,汽车及其各总成的运动副易因风沙侵入,而加剧磨损。
4一、气候条件在气候潮湿和雨季地区及沿海地区,如果发动机、驾驶室、车厢的防水和泄水不良,将引起零件锈蚀,以及因潮湿使电气系统工作不可靠。
另外,大气湿度过高,会降低发动机的气缸的充气效率,降低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
在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压力低,水的沸点下降,且一日内温差大。
由此使发动机的混合气过浓,真空点火提前调节器失效,冷却水易沸腾,气压制动系统气压不足,以及使驾驶员体力下降。
5一、气候条件不同气候条件对车辆结构和使用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应针对具体的气候和季节条件,使用相应的变型汽车或对标准型汽车进行技术改造,以提高车辆与气候的适应程度。
汽车运输企业需要针对当地的气候特点,合理选用汽车,并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努力克服或减少气候条件造成的各种困难,做到合理使用,取得较佳的使用效果。
6二、道路条件道路条件是指由道路状况决定的,并影响汽车运用的因素,汽车结构、汽车运行工况、汽车技术状况都与汽车运行的道路条件密切相关。
汽车运输对道路的要求是:在充分发挥汽车速度特性的情况下,保证车辆安全行驶;满足该地区对此道路所要求的最大通行能力;车辆通过方便,乘客有舒适感;车辆通过此道路的运行材料消耗量最低,零件损坏最小。
7二、道路条件车辆运行速度和道路通行能力是道路条件的主要特征指标。
汽车分类与使用性能指标

汽车分类与使用性能指标汽车根据各种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例如车身尺寸、使用功能、动力系统、驱动方式等等。
每一种分类都与汽车的使用性能指标相关,以下是对汽车分类与使用性能指标的详细介绍。
1.车身尺寸分类:根据车身尺寸的大小可以将汽车分为小型车、紧凑型车、中型车、中大型车、大型车、豪华车等几种。
车身尺寸对汽车的乘坐空间、载物能力、操控性能和燃料效率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
2.使用功能分类:根据汽车的使用功能,可以将汽车分为轿车、SUV、MPV、跑车、客车、卡车、货车等多种类型。
不同的使用功能对于汽车的乘坐舒适性、通过性能、操控性能和燃料经济性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
3.动力系统分类:根据动力系统的不同,可以将汽车分为燃油车、混合动力车、电动车等几种。
不同的动力系统对于汽车的动力输出、加速性能、能源效率和环境友好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影响。
4.驱动方式分类:根据驱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汽车分为前驱车、后驱车、四驱车等几种。
不同的驱动方式对于汽车的加速性能、操控性能、通过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
不同的汽车分类具有不同的使用性能指标,以下是对一些常见的使用性能指标进行介绍:1.动力性能:动力性能是衡量汽车加速能力和最高车速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指标有最大功率、最大扭矩和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等。
较高的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可以提高汽车的加速性能,而较短的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则能更好地反映汽车的动力表现。
2.操控性能:操控性能是衡量汽车操纵灵活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指标有转向力矩、车身倾斜角度和制动性能等。
较小的转向力矩可以提高汽车的操纵灵活性,较小的车身倾斜角度可以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而较短的制动距离则能更好地反映汽车的制动性能。
3.舒适性能:舒适性能是衡量汽车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指标有座椅舒适度、悬挂系统和噪音隔离等。
较舒适的座椅可以提高乘坐的舒适性,较好的悬挂系统可以提高汽车的乘坐稳定性,而较低的噪音水平则能更好地反映汽车的噪音隔离性。
汽车的动力性能评价指标

确 必须与汽车的用途和使用条件相适应;
② 各种车型的载重量要合理分级,以利于产品的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
◆ 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指汽车由头档起步,并以最大加速度,逐步换到高档后达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要的时间。
◆ 超车加速时间——指汽车用最高档或次高档,由某一中速全力加速到某一高速所需要的时间。
(3)汽车的最大爬坡度 指汽车满载,用最低档在良好路面上能爬上的最大坡度,以此来表示一辆汽车的爬坡能力。它是货车和越野汽车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控制这一指标,可以保证各种车辆的动力性相差不致太悬殊,以维持各种路面上各种车辆的畅通无阻。
指汽车制动时按给定轨迹(直线或预定弯道)行驶,不发生跑偏、侧滑及失去转向能力的性能。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的评价指标:
(1)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汽车的行驶平顺性是指保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成员所处的振动环境具有一定舒适度的性能,对于载货汽车而言,还包括保持货物完好的性能,又称为乘坐舒适性。
汽车的行驶条件:驱动力 ≥ 滚动阻力 + 空气阻力 + 坡道阻力 + 加速阻力
汽车的燃料经济性评价指标:
一是用行驶里程的燃油消耗量:我国和欧洲用每行驶百公里所消耗燃油的升数来表示,其单位为: l / 100km ,其值越小越经济。
二是用单位燃料消耗量的行驶里程:美国用每升燃油所能行驶的公里(或英里)数来表示,其单位为: km / l 或 mile / Gallon, 其值越大越经济。
对于货车,汽车总质量 = 整备质量 + 驾驶员及助手质量 + 行李质量
汽车使用性能指标

一、概述
汽车使用性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汽车以最高效率工作的 能力。其各项指标可以用来评价汽车的运用效率和使用方 便性,以便于择优选用。
常用的汽车使用性能指标见表1-6
表1-6 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指标(1)
表1-6 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指标(2)
二、评价汽车工作效率的指标
2 评价指标 (1)比载质量
比载质量
汽车装载质量(t/m3 车厢容积
)
(2)装载质量利用系数
装载质量利用系数
货物容积质量(t/m3 ) 车厢容积(m3 ) 额定载质量
以上两个评价指标,表征了汽车结构对各 种货物需要的适应能力,它表明某车型装何种货 物能够装满车厢,或充分的利用汽车的全部装载 能力。
紧凑性是评价汽车外形尺寸合理利 用的指标,它影响汽车的操纵轻便性、 机动性、在受约束的条件下的通过性及 停车面积等。
5 乘客舒适性
汽车乘客舒适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座 位的结构。座椅的结构参数主要是座位的宽 度和深度、靠背高度和倾角以及座椅上乘客 的上下自由空间。
6 最大续驶里程
汽车的最大续驶里程,是指油箱加满 后能连续行驶的最大里程。
——汽车运用效率及运输成本
汽车运用效率:是衡量汽车使用性能指标的一个重要
参数。它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来定义,而是与很多 结构因素有关。
汽车运输成本:是衡量汽车使用经济性的一个重要指
标。同样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来定义,而是与很多 结构因素有关。
汽车运用效率与其结构的关系
汽车运输成本与其结构的关系
三、容载量
1 定义
容载量就是汽车能够装载货物的数量或乘坐旅 客的人数。汽车容载量与汽车的装载质量、车厢尺寸 、货物密度、座位数和站立乘客的地板面积有关。
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

21
4、轴距 指通过车辆同一侧相邻两车轮的中点,并且垂直于
车辆纵向平面的两垂直线之间的距离。 即汽车两轴中心之间的距离。
22
汽车轴距长,空间容易布置,气派,稳定性 较好,但通过能力差。
轮胎的负荷大致相等。 国家标准GB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
轴荷及质量限值》以及国家标准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均对各种 车辆的轴荷有最大限值规定。
9
(二)尺寸参数(汽车主要结构参数) 1、车长 指垂直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并分别抵靠
在汽车前、后最外端突出部位的两垂直面 之间的距离。
阻力正常行驶。 ——这些都取决于汽车动力性能的好坏。
38
汽车动力性可从下面三方面指标进行评价: 1、汽车的最高车速
指汽车满载时在坚硬良好水平路面上(水泥混凝土路面或 者沥青混凝土路面)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 每款车都有自己的最高安全车速和超负荷运行下的非安全 的最高车速。
39
2、汽车的加速能力 指汽车的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
掉的燃油量,单位L/100km。我国及欧洲常用。 2、汽车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每加仑燃油行驶的
里程数(mile/gal )。美国常用。
46
耗油量参数:是指汽车行驶百千米消耗的 燃油量,以升为计量单位。
在我国这些指标是汽车制造厂根据国家规 定的实验标准通过样车测试出来的。它包 括等速油耗和道路循环油耗。
44
不同类型的汽车对上述三项指标要求各有不 同:
轿车与客车偏重于最高车速和加速能力,载 重汽车和越野汽车对最大爬坡度要求较严。
汽车主要性能评价指标

汽车主要性能评价指标汽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其性能和评价指标是决定其质量和实用性的重要因素。
下面将介绍汽车主要的性能和评价指标。
首先是汽车的动力性能。
汽车的动力性能主要包括加速性能、最高车速和爬坡能力。
加速性能是指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加速反应能力,通常用0-100公里/小时的加速时间来评价。
最高车速则是指汽车能够达到的最高速度。
爬坡能力是指汽车在爬坡时不丢力,保持稳定的动力输出能力。
这些性能指标直接决定了汽车的驾驶舒适感和操控性。
接下来是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主要包括综合工况油耗和百公里油耗。
综合工况油耗是指在实际道路行驶中,通过测量计算得到的综合油耗情况。
百公里油耗则是指每行驶100公里所需要的平均油耗量。
燃油经济性是评价一款汽车的重要指标,对于车主来说,较低的油耗意味着较低的运营成本。
第三个是汽车的悬挂系统和操控性。
汽车悬挂系统主要包括悬挂系统减震能力和悬挂系统调节性能。
减震能力是指汽车在不同路况下,减少车身震动和提供舒适悬挂效果的能力。
而悬挂系统调节性能则是指根据路况和驾驶条件,能够自动或手动调整悬挂系统刚度和高度的能力。
悬挂系统和操控性是评价一款汽车驾驶稳定性和舒适性的重要指标。
然后是汽车的安全性能。
汽车的安全性能主要包括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
主动安全性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具备预防事故的能力,如自动刹车、车道保持辅助等。
被动安全性是指汽车在发生事故时,提供保护车内人员安全的能力,如安全气囊、车身结构等。
安全性能是消费者选购汽车时重要的考虑因素,关系到人身安全。
最后是汽车的智能科技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重要趋势。
智能科技应用主要包括车载导航、远程控制、语音识别等功能。
这些智能科技的应用,提升了汽车的驾驶便利性和舒适性,也增加了汽车的附加值。
综上所述,汽车的性能和评价指标包括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悬挂系统和操控性、安全性能以及智能科技应用等方面。
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对这些指标进行选择和权衡,以确保购买到满意的汽车。
汽车性能指标及参数

汽车性能指标及参数在选择购买一辆汽车时,消费者通常会参考各种汽车性能指标和参数,以便做出最佳的选择。
下面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汽车性能指标和参数。
1.动力性能:包括最大功率、最大扭矩和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
最大功率是发动机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最大功率,通常以马力(或千瓦)为单位表示。
最大扭矩是发动机输出的最大扭矩,通常以牛顿米为单位表示。
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是车辆从静止到100公里/小时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车辆的加速性能。
2.燃油经济性:包括综合工况油耗、市区工况油耗和高速工况油耗。
综合工况油耗是车辆在模拟城市和高速混合行驶情况下的平均油耗。
市区工况油耗是车辆在城市路况下的油耗,高速工况油耗是车辆在高速公路等高速条件下的油耗。
3.悬挂系统:包括前后轮悬挂形式、减震器类型和悬挂系统调校。
前后轮悬挂形式通常有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两种,独立悬挂可以提供更好的悬挂性能和车辆控制性能。
减震器类型主要有液压减震器和气压减震器,不同类型的减震器在舒适性和悬挂控制方面有所差异。
悬挂系统调校是指调整车辆悬挂系统的硬度和阻尼,以实现最佳的悬挂性能和驾驶舒适性。
4.制动系统:包括前后轮刹车盘直径、刹车盘材料和刹车系统类型。
刹车盘直径越大,刹车能力越强。
刹车盘材料通常有铁、碳陶瓷和碳纤维等,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制动性能和耐用性。
刹车系统类型主要包括盘式制动和鼓式制动,盘式制动在制动性能和热耐受性方面更好。
5.安全配置:包括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
主动安全包括安全辅助系统,如自动紧急刹车、车道保持辅助和盲点监测等。
被动安全包括车身结构、安全气囊和安全带等,车辆的被动安全配置决定了在发生碰撞时乘车人员的保护程度。
6.空气动力学性能:包括空气阻力系数和空气动力学技术。
空气阻力系数越小,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空气阻力越小,降低了燃油消耗和提高了驾驶稳定性。
空气动力学技术包括车辆外形设计、风阻系数优化和排气系统设计等,可以改善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评价指标 (1)比载质量
比载质量
汽车装载质量(t/m3 车厢容积
)
(2)装载质量利用系数
装载质量利用系数
货物容积质量(t/m3 ) 车厢容积(m3 ) 额定载质量
以上两个评价指标,表征了汽车结构对各 种货物需要的适应能力,它表明某车型装何种货 物能够装满车厢,或充分的利用汽车的全部装载 能力。
紧凑性是评价汽车外形尺寸合理利 用的指标,它影响汽车的操纵轻便性、 机动性、在受约束的条件下的通过性及 停车面积等。
5 乘客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
汽车乘客舒适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座 位的结构。座椅的结构参数主要是座位的宽 度和深度、靠背高度和倾角以及座椅上乘客 的上下自由空间。
6 最大续驶里程
汽车的最大续驶里程,是指油箱加满 后能连续行驶的最大里程。
2 乘客上下车方便性
乘客上下车方便性作为使用方便性之一,影响 城市公共汽车站点的停车时间,从而影响汽车的线 路运行时间。
乘客上下车方便性,主要取决于车门的布置( 轿车) 和踏板的结构参数。
3 装卸货物方便性
装卸货物方便性是指车辆对装卸货 物的适应性。它的评价指标是车辆装卸 所耗费的时间和劳动力。
4 紧凑性
7 机动性
机动性为汽车在最小面积内转向和转 弯的能力。它表征汽车能够通过狭窄弯曲地 带或绕开不可越过障碍物的能力。
思考题
(1)汽车的使用条件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并简 要说明。 (2)什么是汽车运行工况?主要参数有那些? (3)什么是汽车使用性能,主要指标有哪些?
整备质量利用系数随载质量的增加 而增加,表1-9列出了几种常见国产载货 汽车的整备质量利用系数。
四、使用方便性
汽车使用方便性是汽车的一项综合使 用性能。用于表征汽车运行过程中,驾驶 员和乘客的舒适性和疲劳程度以及对保证 运行货物完好无损 装卸货物的适用性。
1 操纵轻便性
操纵轻便性决定了驾驶员的工作条件,对减轻 驾驶员的疲劳,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其 评价指标为操纵力、操作次数、驾驶员座位参数与 调整参数、驾驶员的视野参数。
第三节 汽车使用性能指标
一、概述
汽车使用性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汽车以最高效率工作的 能力。其各项指标可以用来评价汽车的运用效率和使用方 便性,以便于择优选用。
常用的汽车使用性能指标见表1-6
表1-6 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指标(1)
表1-6 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指标(2)
二、评价汽车工作效率的指标
三、容载量
1 定义
容载量就是汽车能够装载货物的数量或乘坐旅 客的人数。汽车容载量与汽车的装载质量、车厢尺寸 、货物密度、座位数和站立乘客的地板面积有关。
载客量:微型车、普通级轿车:2~4座; 中级以上轿车:4~7座; 长途大客车:载客量同于座位数
装载量:指硬质良好路面上行驶时所允许的额定装载质量。 碎石路面上行驶应减少15%~25%,越野车为越野行驶时的 额定装载量。
——汽车运用效率及运输成本
汽车运用效率:是衡量汽车使用性能指标的一个重要
参数。它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来定义,而是与很多 结构因素有关。
汽车运输成本:是衡量汽车使用经济性的一个重要指
标。同样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来定义,而是与很多 结构因素有关。
汽车运用效率与其结构的关系
汽车运输成本与其结构的关系
表1-7 列出了某些常见货物的密度。 表1-8 列出了某些国产载货汽车的平均载质量
。
四、汽车的质量利用
常用整备质量利用系数来评价汽车质量利用 的优劣。
整备质量利用系数是提高现代载货汽车制造 技术进步的标志之一。
降低汽车的整备质量可提高整备质量利用系 数,其主要途径是利用轻型材料,特别是利用应 用强度高、质量轻的高强度铝合金和复合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