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基础写作》考试资料 考试题2
基础写作试题及答案

基础写作试题及答案### 基础写作试题及答案#### 一、写作题目题目一:描述你理想中的居住环境。
题目二:讨论科技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题目三:叙述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
#### 二、写作要求1. 选择一个题目进行写作。
2. 写作内容需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3. 字数不少于1200字。
#### 三、参考答案### 题目一:描述你理想中的居住环境我理想中的居住环境是一个和谐、宁静且充满自然气息的地方。
这个地方应该远离城市的喧嚣,但又不至于太过偏远,能够方便地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
首先,我梦想的家坐落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边缘,周围有着丰富的植被和清新的空气。
家门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水潺潺,四季不断。
每当清晨醒来,我都能听到鸟儿的歌唱,感受到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
房屋本身采用环保材料建造,设计简洁而不失现代感。
室内空间宽敞明亮,有大面积的落地窗,可以让自然光线充分照进屋内。
客厅布置温馨,有足够的空间供家人朋友聚会。
厨房设备齐全,方便我尝试各种美食的制作。
后院是一个精心打理的花园,种满了各种花草和蔬菜。
在这里,我可以亲手种植自己的食物,享受耕作的乐趣。
花园的一角设有一个小型的休闲区,配有秋千和茶几,是放松心情、享受下午茶时光的好地方。
此外,社区内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如健身房、游泳池、儿童游乐场等,可以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
邻里之间关系融洽,经常举办各种社区活动,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总之,我理想中的居住环境是一个既亲近自然又能享受现代生活便利的地方,它不仅能提供舒适的居住体验,还能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 题目二:讨论科技对现代教育的影响科技的迅猛发展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科技极大地丰富了教育资源。
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访问到世界各地的图书馆、数据库和在线课程,获取以往难以想象的知识量。
其次,科技改变了教育方式。
传统的面对面教学逐渐向线上教学转变,尤其是疫情期间,远程教育成为了主要的教学模式。
电大基础写作期末考试试题

电大基础写作期末考试试题# 电大基础写作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共20分,每题2分)1. 基础写作中,以下哪项不是文章的基本结构?A. 引言B. 正文C. 结尾D. 图表2. 在写作中,使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可以:A. 增加客观性B. 减少主观性C. 提供个人视角D. 避免个人情感3. 以下哪个选项是文章写作中常见的论证方法?A. 举例论证B. 描述论证C. 比较论证D. 所有选项都是4. 写作中的逻辑性主要体现在:A. 词汇的丰富性B. 句式的多样性C. 论点与论据的一致性D. 段落的连贯性5. 在写作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修改文章时需要考虑的?A. 语法错误B. 拼写错误C. 内容的深度D. 纸张的整洁度## 二、简答题(共30分,每题10分)1. 请简述电大基础写作课程的学习目标。
2. 请解释什么是论点、论据和论证,并举例说明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3. 描述在写作中如何避免使用陈词滥调。
## 三、论述题(共30分)请根据以下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论述文。
题目:在现代社会,网络写作与传统写作相比,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四、写作实践(共20分)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记叙文。
提示:描述一次难忘的旅行经历,包括旅行的目的地、旅行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电大基础写作期末考试试题示例,具体考试内容和要求请以学校官方发布的考试大纲为准。
在准备考试时,建议同学们深入学习写作基础知识,掌握写作技巧,并通过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同时,注意审题,确保答题内容与题目要求相符合。
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基础写作考试题及答案

基础写作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拼写正确的一项是:A. 涣然冰释B. 焕然一新C. 焕然冰释D. 涣然一新答案:B2. 以下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B.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C.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D. 他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图书馆。
答案:A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经验丰富。
C. 为了避免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公司加强了安全教育。
D. 他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答案:B4. 以下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停地在花丛中穿梭。
B. 他工作非常勤奋。
C. 他的性格像春天一样温暖。
D. 他总是乐于助人。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鸟儿叫了。
B. 他喜欢游泳、跑步和骑自行车。
C. 他是一个勤奋、聪明、善良的人。
D. 他总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
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 请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使句子通顺、意义完整。
春天到了,公园里的花儿竞相开放,_________,美不胜收。
答案:五彩缤纷2. 请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使句子通顺、意义完整。
他_________地走进教室,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答案:昂首阔步3. 请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使句子通顺、意义完整。
这篇文章的论点_________,论据充分,令人信服。
答案:明确4. 请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使句子通顺、意义完整。
他_________地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答案:坚韧不拔5. 请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使句子通顺、意义完整。
这本书的情节_________,引人入胜,让人爱不释手。
答案:跌宕起伏三、阅读理解题(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基础写作》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基础写作》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基础写作》题库及答案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文有大法,无定法2.材料3.客观抒情4.文体意识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5.简述在提炼文本思想过程中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6.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需要注意哪些方面?7.简述常见的说明技法。
三、分析论述(每小题20分,共20分)8.分析并说明新闻写作、理论文章写作、实用文体写作在材料选择中的主要不同之处。
四、写作(50分)9.阅读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根据要求作文。
请从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言之有体等四个角度任选其中的两个角度,对《送东阳马生序》展开评论,写一篇文章。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澈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烽然若神人;余则缠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基础写作》习题与答案

《基础写作》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写作:用文字表达思想、情感和信息的过程。
2. 主题句:一篇文章中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通常出现在段落开头。
3. 逻辑连贯性:文章段落之间或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文章结构清晰有序。
4. 描述: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事物、人物或场景,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作者的描写。
5. 议论文:通过提出观点、论证论据和反驳对方观点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的文章。
二、填空题:1. 写作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主题、材料、结构2. 在写作过程中,应该注重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统一。
答案:形式与内容3. 为了使文章的逻辑连贯,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连接词。
答案:并列连词、转折连词、递进连词4. 在写作中,应该注意避免使用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模糊词语。
答案:模棱两可的词语、歧义词语5. 为了提高写作的质量,可以多进行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练习。
答案:模仿写作、创新写作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是写作的基本要素?A. 主题B. 材料C. 结构D. 图片答案:D2. 在写作过程中,应该注重以下哪个方面?A. 形式与内容的统一B. 形式与内容的分离C. 形式与内容的矛盾D. 形式与内容的无关性答案:A3. 为了使文章的逻辑连贯,可以使用以下哪种连接词?A. 并列连词B. 转折连词C. 递进连词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在写作中,应该注意避免使用以下哪种词语?A. 模棱两可的词语B. 歧义词语C. 具体明确的词语D. 生动形象的词语答案:BA. 模仿写作B. 创新写作C. 机械写作D. 随意写作答案:A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写作的基本要素?A. 主题句B. 逻辑连贯性C. 描述能力D. 语法正确性答案:D2. 为了使文章的逻辑连贯,可以使用以下哪些连接词?A. 并列连词B. 转折连词C. 递进连词D. 因果关系连词答案:A、B、C、D3. 在写作中,应该注意避免使用以下哪些词语?A. 模棱两可的词语B. 歧义词语C. 具体明确的词语D. 生动形象的词语答案:A、BA. 模仿写作B. 创新写作C. 机械写作D. 随意写作答案:A、B5. 下列哪个选项是议论文的基本结构?A. 引言-论点-论据-结论B. 引言-论据-论点-结论C. 论点-引言-论据-结论D. 论据-引言-论点-结论答案:A五、判断题:1. 写作的基本要素包括主题、材料和结构。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基础写作》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基础写作》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基础写作》题库及答案一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正确的在括号内标“√”,错误的标“×”)1.阅读实践是感悟积累写作经验的重要途径。
( )2.写作的特殊规律,是指在写作活动中的某个因素、某个阶段、某个方面的特定范围之内起作用的具体规律。
( )3.写作作为人类精神文化创造的一种重要方式,其鲜明特点在于强烈的个体性。
( )4.一篇文章是由若干层次组成的,而不是若干段落组成。
( )5.真正的辞藻美来源于语词的恰当使用与文本的整体表达效果的相互融合。
( )6.第三人称,我们通常称之为“万能人称”。
( )7.说明主要应达到两个要求:首先是内容的科学性,其次是语言的准确性。
( )8.归纳是从一般原理中推论出个别事理的一种论证结构方式。
( )9.实用性文体的写作目的在于以告知的方式交流信息。
( )10.评论和学术论文是析理性问题的两种基本类型。
( )二、筒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材料对于写作的重要作用。
2.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请简要说明。
3.简要说明文本思想的要求。
三、分析论述(16分】分析并阐述书面语言表达的基本特征。
四、写作(50分)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项权威社会调查显示:上一代农民工通常.只关注薪酬,“不太在意”尊重,而“80后”农民工则将“尊重”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
他们身上的这种变化映射出当今社会中人们尊重意识的觉醒。
请就以上材料,以“尊重”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1.自选角度,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突出,表达方式恰切;中心明确,内容充实,选材合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书写规范,文面整洁。
基础写作试题库及答案

基础写作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语法正确的是:A. 他经常在图书馆看书。
B. 他经常在图书馆看书。
C. 他经常在图书馆看书。
D. 他经常在图书馆看书。
答案:A2. 下列词语中,与“书籍”意思相近的是:A. 图书馆B. 课本C. 书架D. 杂志答案:B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风一样跑得快。
B. 他跑得很快。
C. 他跑得像风一样。
D. 他跑得快。
答案:A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喜欢读书、听音乐、画画。
B. 他喜欢读书,也喜欢听音乐,还喜欢画画。
C. 他喜欢读书,喜欢听音乐,喜欢画画。
D. 他喜欢读书、听音乐、画画。
答案:B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为什么他总是那么快乐?B.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快乐?C. 他总是那么快乐,为什么?D. 他总是那么快乐,为什么?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使句子通顺。
他_________地走进了教室。
答案:自信2. 请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使句子通顺。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_________。
答案:精美3. 请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使句子通顺。
他_________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
答案:流利4. 请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使句子通顺。
这个方案需要_________的讨论。
答案:深入5. 请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使句子通顺。
他_________地完成了任务。
答案:出色三、阅读理解题(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秋天的校园》秋天到了,校园里的树叶开始变黄,一阵风吹过,它们像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
学生们在操场上奔跑,享受着秋天的凉爽。
老师在教室里讲课,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
秋天的校园,充满了活力和希望。
1. 文章中描述了哪些秋天的景象?答案:树叶变黄、风吹过树叶像蝴蝶飞舞、学生们在操场上奔跑、老师在教室里讲课。
电大基础写作网考全部答案

一、教材认为,只有在一种文体的特定要求范围之内来讨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的问题,才具有实际的和实践的意义。
请结合教材,谈谈你对文本构成要素中的文体差异问题的理解。
答:文体差异。
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在不同类型的文体中,1、材料的选用和表现不一样; 2、思想所呈现的形态不一样; 3、结构安排不一样; 4、对语言的要求不一样。
1)材料的选用与表现:比如:新闻的材料必须真、新、精。
而调查报告的材料,要求则是真实和全面。
理论性文章对材料的要求是真理性和权威性。
散文的材料,要求则是形象性、生动性、审美性。
2)思想所呈现的形态:比如:新闻要求绝对的客观真实,不允许把作者的见解搀和其间,所谓零度感情就是这个意思,当然作者可以有自己的立场,但只是间接地体现其写作意图。
理论写作中,思想是以论点的形式直接提出,并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得以确立。
二、简述意识功能的三种基本方式与文体的三大类别。
答:意识功能有三种基本方式:科学掌握世界的方式、艺术的方式、实践精神的方式。
文体的三大类别:实用(认知)性文体;析理性文体;审美性文体。
三、结合教材关于三种基本文体类型的相关知识,分别找出一篇例文,有针对性地结合文本分析各自的文体特征。
答:选择小说,谈谈它的文体特征:具有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小说描绘了具体、真实的环境;小说塑造了富于个性的人物形象。
四、结合自己的阅读或写作实践,谈谈你对散文、诗歌、小说等审美性文体特征的理解。
答: 1)散文的特点:选材自由,题材广阔;手法灵活,形式多变;结构独特,形散神聚;文笔优美,个性鲜明。
2)诗歌的特点:诗的本质专在抒情;以意象作为抒情的载体;语言形式具有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
3)小说的特点:具有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描绘具体、真实的环境;塑造富于个性的人物形象。
文学作为艺术的审美心理特征:①审美的超功利特征②审美的感性(形象性)特征③审美的情感特征④塑造艺术形象的间接性⑤反映社会生活的灵活性⑥揭示心灵世界的具体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写作》远程教育-考试资料2国开参考资料形考任务三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每题5分):1.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文”,这里的“文”包含多层次的内涵,请结合教材内容,作简要分析、梳理。
2.运用教材有关“言之有文”的相关理论解释,阅读文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对文本语言的准确、畅达、简洁等基本特征进行分析。
3.运用教材有关“言之有文”的相关理论解释,阅读散文《雪野里的精灵》,对文本语言的文采之美进行分析。
【答题操作】*请将3个问题分别拷贝到word中,然后在相应的问题下写上你的答案(字数不限,但要能清楚准确表达出你的观点)。
*在本页面中点击“添加提交”,然后根据提示将你的作业上传。
*如果你想作业进行修改,请点击“编辑我已提交的作业”解答:1.言之有文”指的是作者要能有效的使用语言表达思想.首先应当对语言与思维的相互关系有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其次应当对书面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有自觉的认识和把握;第三还应当对书面语言表达的风格特征有初步的认识和把握。
“言之有文”还指写作中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技法.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五种。
表现技法因其表达方式方式不同也有多种多样:如叙述的技法有顺叙法、倒叙法、插叙法、平叙法等;描写的技法有烘托法、对比法、错综法等;说明的技法有定义法、诠释法、分类法等;议论的技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反证法等;抒情的技法有客观法、主客化合法和主观法等等。
2.“言之有文”中的“文”首先是指写作中书面语言表达的基本特征:准确、畅达和简洁,本文便具有这些基本特征,具体分析如下:①本文语言准确严密,处处关照呼应本文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对马克思逝世的痛惜与悼念,对他的斗争精神和崇高人格的赞美,评价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功绩,以及对反动派的蔑视等,遣词用句都十分确切、明白。
②本文议论、记叙、抒情融为一体,结构严谨,连贯畅达全文以议论为主体,全面而准确地评价了马克思的伟大历史功绩;而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情景,概述马克思一生的主要革命活动,畅达简洁,是议论和抒情的基础;抒情的成分贯穿全文,对马克思逝世的悼念和惋惜之情蕴含在字里行间,对马克思杰出贡献和伟大人格的崇敬赞颂之情流溢于言表,具有感人的力量。
本文本文结构十分严谨,各部分之间,每层意思之间充满内在联系:革命家马克思和科学家马克思的统一;作为科学巨匠,他的两大发现之间的统一,他的科学研究成果和他对科学事业的看法的统一;作为革命家,他的斗争事迹和斗争风格的统一,在斗争中他的爱与憎的联系;等等。
这恰恰证明马克思身上各种优秀品质及特征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这使得本文的结构呈现出前后连贯、相互为用、步步深入等特点,如行云流水,层次分明而又难解难分。
③本文内容内容高度简洁,凝练概括悼词内容通常以介绍逝者的生平事迹为主,一般按时间顺序行文。
但本文没有沿袭这一套路,而是按照马克思伟大历史功绩的两个方面,以先一般,后特殊的逻辑顺序行文。
综上所述,本文语言的准确、畅达、简洁,整体“言之有文”。
3.①语言分析:文章写了千年银杏树和雪地里星星点点的小花小草,一大一小,一个穿越千年,生命不断裂;一个每年一枯荣,生生死死。
“我”的感受是什么呢?在定林寺苍劲高大的银杏树面前的感受是:“顿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慑,所征服,所溶解”,“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而在小花小草的面前,“我”的感受是:“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
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
”②表达方式分析:文章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
举例如下:叙述——“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到崂山顶峰的驻军观察哨采访。
大雪后的崂山,峰若玉雕,石似晶铸。
我与哨长挟石踏雪,拽枝腾挪,来到一向阳处的山坳。
这里,我猛然发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菌,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银色的世界里织出了一小片绿毯。
”抒情——“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
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
”③表达技巧分析:对比法:这里有两个对比,一是高大的银杏树与星星点点的雪中小花小草的对比,以银杏树的高大更加衬托出它们的小,二是小花小草的孱弱与严寒天气的对比,但它们正因其小而显得有一种特别的伟大和美丽,那就是它们的以渺小的身躯“坚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雪地里”,“纤细里充溢着坚韧,孱弱里蕴藏着刚强,微小里含纳着博大”。
形考任务四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每题5分):1.写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本的表现内容要求语言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我们称之为表达方式。
请结合不同的文体,选择文本,有所侧重地谈谈你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
2.表达方式在其具体运用过程中,会因写作的具体需要而在写作者的灵活运用中形成许多特殊方法,即通常所说的“表现技巧”。
请选择文本,结合相应的表达方式,分别介绍最主要的表现技法。
3.阅读明末文学家张岱《西湖七月半》,对其中所涉及的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进行分析。
【答题操作】*请将3个问题分别拷贝到word中,然后在相应的问题下写上你的答案(字数不限,但要能清楚准确表达出你的观点)。
*在本页面中点击“添加提交”,然后根据提示将你的作业上传。
*如果你想作业进行修改,请点击“编辑我已提交的作业”解答:1.表达方式是文章的基本要素,也是文章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但是传统文章学对表达方式的认识一直处于经验的理解,具有很大的模糊性。
例如,记叙和叙述是什么关系?叙述和说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们很难从语言形式上对文章表达方式作出明确的区分?等等。
所有这些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于表达,人们一般只从文章学的角度进行了界说,但并未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研究。
因为,文章作为构成篇章的书面语言,既是文章学的,也是语言学的,而文章表达方式则具有文章学和语言学的二重性。
传统文章学讲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语言表达方式和文章表达方式的混合物。
语言表达方式和文章表达方式,这是两个彼此对立又相互联系的概念。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交际就是表达,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
而要表达就要有一定的表达方式。
或者说,人们的表达一经实现,就意味着选用了一定的表达方式。
语言表达方式的特点是:它是方法,因为只有是方法,才能实施表达;它又具有一定的语言形式,因为只有具备一定语言形式,才便于选择区分;它又表达一定的意义,因为只有表述一定的意义,才有存在的价值。
所以语言表达方式是方式方法的结合,是语法语义的统一。
质言之,语言表达方式是人们为表述一定语义而选用的一定语言形式的表达方法。
凡口头或书面语言中的每一个句子,都是人们表达的结果,都属于一定的语言表达方式。
所以语言表达方式又具体化为一定句子的表述类型。
句子的表述类型是从句子的表述功能上给句子分出的类别。
王力先生在《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汉语语法纲要》中始终坚持把句子分为如下三类:叙述句、描写句、判断句。
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则分为如下四类:叙述句、表态句、判断句、有无句。
陈望道先生的《文法简论》则分为如下四类:叙述句、描记句、诠释句、评议句。
陈望道先生把描写句叫做描记句,把判断句叫做诠释句,并增添了评议句,精确了句子的表述功能,拓宽了句子的表述领域,更大限度地解释了语言表达的现实,为我们今天研究语言表达方式提供了新的视角。
继承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大量分析,我们认为从表述功能上,句子可以分为九种:记述句、叙述句、描述句、诠释句、评价句、断定句、表态句、评述句、指示句,而记述、叙述、描述、诠释、评价、断定、表态、评述、指示则是九种语言表达方式。
每一种语言表达方式都有特殊的语言形式和代表句型,都有更为具体的法式。
语言表达方式是语法的延伸,又是文章表达方式的语言形式。
语言表达方式属于语言学,文章表达方式属于文章学。
传统文章学对表达方式的认识只限于交际目的的层面,所以无法解释各种文体中语言形式互现的现象。
当我们认识了表达方式的这两个层面以后便会清楚地看到:文章以语言为介质,是由文章表达方式通过对语言表达方式的选择来实现的。
这是文章同语言学联系的实质所在。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可以说,一切文学作品,首先是文章的,其次才是文学的。
因为,文学的目的只有借助文章表达方式才能实现,而文学也并没有对文章表达方式进行变异。
2.透过字词,理解内容,把握情感,体会意境,理解主旨,是理解诗歌的一般步骤。
表现技巧是诗歌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表现技巧是指人们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等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技艺,具有提升表达方法和形式方面的技术,借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
它可分为表现手法、描写方法、修辞手法。
(1)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2)描写手法:描是描绘,写是摹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这是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诗歌中的描写手法有: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渲染与烘托等。
(3)修辞手法: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设问、借代、夸张、用典、双关、对偶等。
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语句进行修饰、调整,用特定的表达形式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用梨花比喻雪后的美景,将边塞下雪后的奇特风光写得淋漓尽致。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将人的情感赋予花和鸟,表现了作者的无奈和绵绵愁绪。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巧用设问,表现出作者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用“后庭花”借代亡国。
“黑云压城城欲摧”用夸张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形势。
“闲来垂钓碧溪上”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表达了期望有朝一日得到赏识,施展才能的愿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中思念对方,如同吐丝,到死方休,不能相聚而痛苦,仿佛蜡烛成灰流尽一样。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用对偶手法写出了一幅苍凉雄浑的塞外风光。
3.一、山水内容的拓展与个性化《西湖七月半》这篇山水游记主要记述明末杭州人七月半游西湖的盛况,重现了西湖昔日的繁华与风情。
但文章描写的重点不在西湖湖光山色的美丽,而在赏景之人――游人,正如作者开篇所言“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文章生动逼真地刻画了“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的达官显贵、“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的名娃闺秀、“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的名妓闲僧、“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的市井之徒和“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的文人雅士五类人不同的看月情态,并展现了杭人游湖“人声鼓吹”、热闹而俗与“吾辈(文人雅士)”游湖清净而雅的不同情景和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