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和范围
《位置和范围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五四学制》

《位置和范围》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掌握位置和范围的观点,能够准确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范围。
一、导入引入
1. 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体,向他们提出问题:这些物体在教室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它们的范围有多大?
2.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一些物体的位置和范围,让他们描述这些物体的位置和范围。
二、观点讲解
1. 位置:位置是指一个物体所处的地方,可以用方位词来描述,如上、下、前、后、左、右等。
2. 范围:范围是指一个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可以用距离、长度、面积等来描述。
三、案例分析
1. 案例一:小明的书包放在桌子上,书包的位置是在桌子上方,范围是桌子的一部分。
2. 案例二:教室的黑板在墙上,黑板的位置是在墙上,范围是整个墙面。
四、练习训练
1. 练习一:画出你家中一个房间的平面图,标注出家具的位置和范围。
2. 练习二:描述一个水杯在桌子上的位置和范围。
五、拓展延伸
1.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更多物体的位置和范围,进行描述和讨论。
2. 鼓励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物体在不同位置和范围下的特点和规律。
六、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位置和范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范围。
希望同砚们在平时生活中能够多加观察,提高对位置和范围的认识和理解。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主要省区和划分依据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主要省区和划分依据1、北方地区:(1)位置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
(2)主要省区: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
(3)划分依据: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位于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北。
(4)主要特征:A、面积占全国的20%,人口占全国的40%,人口密度大,汉族占绝大多数,主要少数民族为朝鲜族和满族。
B、平原广阔,主要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农产品丰富,以旱作作物为主,如冬小麦、棉花、花生、玉米、大豆、高粱、甜菜。
C、矿产资源丰富,有丰富的煤、铁、石油。
2、南方地区:(1)位置范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部、南部临东海、南海。
(2)主要省区: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的全部或大部。
(3)划分依据: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位于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南。
(4)主要特征:A、面积占全国的25%,人口占全国的55%,人口密度大,汉族占大多数。
B、平原、丘陵交错分布,东部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西部有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C、农作物主要是水稻,盛产淡水鱼、亚热带和热带经济作物,如蚕丝、甘蔗、柑橘等。
D、矿产资源种类多,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
3、西北地区:(1)位置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主要省区:主要包括内蒙古大部、宁夏北部和甘肃西北部。
(3)划分依据:是我国的非季风区,深居内陆,位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西。
(4)主要特征:A、面积占全国的30%,人口占全国的4%,其中汉族占2/3。
B、地形以高原、盆地、山脉为主。
有大兴安岭、天山、昆仑山、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C、降水量少,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这里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以灌溉农业为主,作物有小麦、水稻、棉花、瓜果、甜菜、长绒棉等。
地理《位置和范围》教案

地理《位置和范围》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周围空间的位置关系。
2.掌握经、纬度和时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和地理位置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周围空间的基本位置关系。
3.经、纬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时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5.世界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对气候、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经、纬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时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世界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对气候、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时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如何分析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对气候、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形象化教学法2.讨论探究法3.实践教学法六、教学过程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椭球体,因此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在不同的地方是有所区别的,我们通常采用平均半径来描述地球大小,为6371 km。
2. 地球周围空间的基本位置关系地球周围空间分为两类:太阳系内部空间和宇宙空间。
根据天体对地球的影响程度不同,太阳系内部空间可以划分为地球的近地空间和远地空间。
3. 经、纬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经纬度是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坐标,以地球的赤道为基准线,建立了经度和纬度两个主要的坐标系。
经度是指通过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地轴的无数条经线,相当于赤道上面的大圆弧。
地球绕自己轴转动一周的时间为一天,将地球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度为15度,一时区的地方时间相同。
纬度是指通过连接东西两端,并与地轴平行的无数条纬线,相当于赤道的小圆弧。
赤道和北极圈、南极圈三个位置可以确定纬度的基准线。
4. 时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地球被划分为24个主要时区,在各个时区内,同一时间的时钟都显示相同的时间。
时区的标准是协调世界时(UTC)。
5. 世界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对气候、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地球的不同地点具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也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人类活动模式和发展状况。
6.1 位置和范围 课件-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点拨】读图可以看出,赤道穿过亚洲的东南部,亚洲 位于非洲的东北方向,东经60°经线穿过亚洲的西部,西 经20°、东经160°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赤道是南北半球 的分界线,东经160°经线穿过亚洲的东部,赤道穿过亚 洲的东南部,亚洲地跨四个半球。
2. 白令海峡( B ) A. 沟通北冰洋和印度洋 B. 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C. 有180°经线穿过 D. 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2. 亚洲与其他大洲 的分界线
二、世界第一大洲 1. 范围:亚洲包括亚欧大陆的大部分以及周 边岛屿,面积约为_4__4_0_0_万__平方千米,是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跨___纬__度___ 最广,__东__西____距离最长的大洲。
2. 分区 按照地理方位,亚洲可以 分为①__东___亚___、② _东__南__亚___、③___南__亚___、 ④__中__亚____、⑤___西__亚___ 和⑥__北__亚____6个地区。
3. 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
地区
居民生活差异
自然条件
西亚
,
身着宽大袍子,过着游牧生活
多风沙
北亚
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居住木屋,身 着毛皮服装,运输工具是__狗__拉__雪__橇___
气候寒冷,冰雪 广布,亚寒带针 叶林分布广
南亚
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以__捕__鱼__为生,降水充沛,河网
(3)根据图中纬线可知,亚洲的纬度位置是:大部分位于中纬度, 从五带来看,北美洲的纬度位置是:大部分在__北__温__带,少 部分在__热___带 和___北__寒___带。
(4)描述一个地区 的地理位置主 要从半___球__位__置_、 海___陆__位__置_、 纬___度__位__置_三个方面进行。
地理知识点——位置和范围教案分享

地理知识点——位置和范围教案分享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点中的“位置和范围”,教学目标如下:1. 理解地理位置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使用地图、经纬度、地名、海拔高度等方式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
3. 了解地理范围的概念及其分类。
4. 掌握使用面积、长度、体积等方式描述地理范围的方法。
教学重点:1. 理解地理位置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使用地图、经纬度、地名、海拔高度等方式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教学难点:1. 了解地理范围的概念及其分类。
2. 掌握使用面积、长度、体积等方式描述地理范围的方法。
教学方法:1. 讲解法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3. 实地调查法教学步骤:一、引入教师用幻灯片或者其他媒介,介绍地图、地名、经纬度等概念,可以让学生们在脑海中有个初步概念。
二、听讲与讨论教师可以讲解很多关于地理位置的问题和相关知识点,并在讲解中展示重要示意图,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位置。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们自己探讨如何理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使用地图、经纬度、地名、海拔高度等方式来描述地理位置。
三、实地调查教师带着学生们在校园周围进行实地考察,要求学生们使用刚才讨论的方法去描述地理位置,学生们可以使用手机或其他手持设备,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并且做好笔记。
四、小结与展示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地理位置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同时,让学生们将刚才的笔记整理成报告或展示,使学生们更好地总结及复习所学习的知识点。
总结:本教案通过讲解、讨论和实地考察等方式,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地理知识点中的位置和范围,让他们明白了地理位置对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作用,也让他们掌握了使用地图、经纬度、地名、海拔高度等方式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和使用面积、长度、体积等方式描述地理范围的方法,为学生们今后学习及实践奠定了基础。
位置和范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位置和范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一、教学内容
1.位置的意义和方式
2.范围的概念和分类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位置的意义和方式
2.掌握经纬度的测定方法
3.理解范围的概念和分类
4.熟悉使用范围为识别地理位置提供依据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经纬度的测定和使用
2.难点:范围的概念和分类
四、教学策略
1.案例教学法
2.视频教学法
3.实地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1. 理解位置的意义和方式
1.通过案例介绍,让学生了解地理位置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场景。
2.介绍独立定位方式和地图定位方式,让学生掌握如何确定一个地理位置。
2. 掌握经纬度的测定方法
1.介绍经纬度的概念和意义。
2.通过视频教学法演示,让学生看到实际测量经纬度的过程。
3.通过实地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测量经纬度,并互相核对数据的准确性。
3. 理解范围的概念和分类
1.介绍范围的概念和作用。
2.通过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了解范围的常见分类,并且明确每种分类的应用场景和意义。
4. 熟悉使用范围为识别地理位置提供依据
1.通过视频教学法,演示使用各种范围识别地理位置的方法。
2.通过实地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使用各种范围确定地理位置,并核对数据的准确性。
六、教学评价
1.提供小组作业,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经纬度测量和范围使用的实际任务。
2.带领全班一起评价各组实际任务的完成情况,明确各小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提高。
3.针对每一位学生完成的实际任务,进行评分和写评语,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提前鼓励和表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位置与范围》PPT

3.东西距离比较
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是亚洲
观察比较各大洲东西距离(南极洲非东西距离),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4.亚洲的地理分区
找出六大地理区域,并在图中明确其位置和范围?
北亚
中亚 ●
西亚
东亚
南
亚
东南亚
4.亚洲的地理分区
在图中找出我国位于哪个分区?
北亚
中亚 ●
③如何分析一个大洲的地形对水系、 气候的影响?
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地
思考:亚洲主要位于哪两个半球?
理 2.海陆位置:
位
思考:亚洲与哪些大洋和大洲相邻?分别
置
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3.经纬度位置:
思考:估算亚洲所跨的纬度和经度范围是 多少?
1.半球位置:
亚洲大部分位于 北 半球, 东 半球。
二、世界第一大洲
从哪些方面可
以描述亚洲之 大呢?
面积
纬度
东西距离
二、世界第一大洲
1.面积比较 亚洲包括亚欧大陆的大部分以及周边岛屿,面积
约为_4__4_0_0_万__平__方__千__米____,几乎占世界陆地面积的_1_/_3, 是世界上面积_最__大__的大洲。
七大洲面积比较(万平方千米)
2.所跨纬度比较 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
1.本文为我们 讲 述 了 一 位老 人 收 养 弃 婴的 感 人 故 事 。本 课 的 教 学 旨在 引 导 学 生 关注 自 己 的 生 活实 际 , 去 真 切地 感 悟 这 种 人间 真 情 , 并 让学 生 体 会
爱的伟大,从 而 也能 奉 献 爱 心 。
初中人教版七下地理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

初中地理学习材料灿若寒星****编排整理第一节位置和范围1.雄踞东方的大洲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亚洲绝大部分在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亚洲绝大部分在北半球海陆位置亚洲北、东、南三面环绕着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西接欧洲,西南邻非洲,东北隔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纬度位置亚洲位于11°S~81°N,地跨寒、温、热三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经度位置亚洲大部分在26°E~180°~170°W之间,是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①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的经线圈,160°E经线从亚洲东部穿过,所以亚洲地跨东、西半球。
②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穿过亚洲的南部,所以亚洲地跨南、北半球。
亚洲地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寒、温、热三个温度带和高、中、低三个纬度带,是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亚洲是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但不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例1-1】下列关于亚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跨寒、温、热三带B.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C.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D.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解析:亚洲的纬度大致在11°S~81°N之间,北极圈和赤道均穿过亚洲,故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亚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线;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亚洲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思维流程图:答案:C【例1-2】读“亚洲范围图”,描述一下亚洲的地理位置。
(1)从东西半球看,亚洲大部分位于________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亚洲大部分位于________半球。
(2)从五带的划分看,亚洲大部分地处________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