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尼的小故事

合集下载

物理名人故事

物理名人故事

物理名人故事伽利略的故事单摆的等时性1564年生于意大利的比萨城。

在著名的斜塔旁。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天文望远镜的人。

他用自己观察和研究天体的成果,为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事实根据;他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摆锤的等时性的定律,断定了地物线的轨道。

他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近代机械学的创始人之一。

在大学里,伽利略非但勤学,而且好问、哪怕是一个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他也要问一个为什么。

有一次,他站在比萨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

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用右手按着左手的脉搏,看着天花板上摇摆不定的灯。

他发现,这灯的摆动虽然是越来越弱,以至每一次摆动的距离渐渐缩短,但是,每一次摇摆需要的时间,却是一样的。

于是,伽利略做了一个适当长度的摆锤,测量了脉搏的速度和均一性。

从这里,他找到了摆的规律。

钟,就是根据他发现的这个规律制造出来的。

望远镜的发明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听说,一个荷兰人把一片凸镜和一片凹镜放在一起,做了一个玩具,可把看见的东西放大。

这一夜,伽利略坐在桌子前,蜡烛点了一支又一支,他反复思考着,琢磨着,为什么两个这样的镜片放在一起,就能起放大作用呢天亮了,伽利略决定自己动手做一个。

他找来一段空管子,一头嵌了一片凸面镜,另一头嵌了一片凹面镜,一个小望远镜做成了。

拿起来一看,可以把原来的物体放大三倍。

伽利略没有满足,他进一步改进,又做了一个。

他带着这个望远镜跑到海边,只见茫茫大海波涛翻滚,没有一条船。

当他拿起了望远镜再看时,一条船正从远处向岸边驶来。

实践证明,它可以放大八倍。

伽利略不断地改进着,不断地制造着,最后,他的望远镜可以将原物放大三十二倍。

一天晚上,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伽利略拿起自己的望远镜对准了月亮。

咦,月亮并不是象几千年来人们所说的那样光滑无瑕,那上面象地球一样,有高山、深谷,还有火山的裂痕呢!自由落体运动落体问题,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1、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1、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1、有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有名数学家华罗庚在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

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生教授的聘约。

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单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专门给他装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人总认为华罗庚在美国已功成名就,生活优裕,是不会回来的了。

但是,物质、金钱、地位并无能羁绊住他的爱国之心。

1950 年 2 月,华罗庚断然放弃了在美国“阔教授”的待遇,突破重重封闭回到祖国。

路过香港时,他写了一封《告留美同学的公然信》,抒发了他献身祖国的热忱。

他满腔热忱地号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锦城虽乐,不如回故土;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

”2、中国“核弹之父”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首创人钱三强, 1937 年赴法国留学研究原子理论,被居里夫妻认为他是最优异的科研人员。

1948 年,钱三强和夫人何泽慧提出归国,导师和同事们都一再劝告、挽留。

公民党政府驻法大使恶狠狠地威迫说: " 看他能上得了大陆的岸,那才怪呢! " 这意思很理解。

假如钱三强坚持要回祖国,公民党特务就会在半路上下毒手。

钱三强不管个人安危,置存亡于不管,与夫人抱着刚才半岁的女儿,坚决而机智地回到祖国怀抱,为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 核弹之父"。

3、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从前为了支持抗日战争,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去,他就将自己家中存储的白银、金饰全都献给了祖国。

1961年,当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祸,钱财十分欠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昌就将自己节衣缩食节俭下来的十四万卢布(约合人民币 2 至3 万元)交给中国驻苏大使馆转馈赠祖国和人民。

1982 年,王淦昌又将自己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奖金三千元所有都捐馈赠了小学。

4、地质学家李四光有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前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获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

《科技创新故事分享》近代发明人介绍

《科技创新故事分享》近代发明人介绍

科技创新故事分享近代发明人介绍1.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 (Alexander Graham Bell)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是苏格兰裔美国人,被誉为电话的发明者。

1876年,他成功地申请了关于电报和语音传输的专利。

贝尔的发明不仅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方式,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托马斯·爱迪生 (Thomas Edison)托马斯·爱迪生是美国发明家和科学家,也被称为“现代科技之父”。

他为电力系统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以其数百项专利而闻名。

其中最著名的发明包括电灯、留声机和运动影片摄影机。

3. 马可尼 (Guglielmo Marconi)马可尼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和无线电工程师,被认为是无线电通信的先驱之一。

他成功地建立了无线电传输系统,并于1901年实现了跨大西洋的无线电通信。

4. 奥古斯塔·艾达·金宁斯堡 (Augusta Ada King-Noel, Countess of Lovelace)奥古斯塔·艾达·金宁斯堡是英国数学家和作家,被誉为世界上第一位计算机程序员。

她与查尔斯·巴贝奇合作,为他的分析机写出了一系列算法,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编程语言。

5. 斯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斯蒂芬·霍金是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和作家,以其对黑洞和相对论的研究而闻名。

尽管身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并在轮椅上度过大部分时间,但他仍然取得了许多科学突破,并通过其畅销书籍向公众普及了复杂的物理概念。

以上仅是近代科技创新中的几位重要发明人的简介。

这些人的努力和创新精神不仅推动了科技进步,也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个体引领科技进步的力量及其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巨大影响。

物理学家的小故事

物理学家的小故事

物理学家的小故事10个物理学家的故事小翔哥的空间10个物理学家的故事发布时间:2014-12-23 10:35|日记本:10个物理学家的故事赫兹(1857-1894),德国物理学家,生于汉堡。

早在少年时代就被光学和力学实验所吸引。

十九岁入德累斯顿工学院学工程,由于对自然科学的爱好,次年转入柏林大学,在物理学教授亥姆霍兹指导下学习。

1885年任卡尔鲁厄大学物理学教授。

1889年,接替克劳修斯担任波恩大学物理学教授,直到逝世。

赫兹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是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赫兹在柏林大学随赫尔姆霍兹学物理时,受赫尔姆霍兹之鼓励研究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当时德国物理界深信韦伯的电力与磁力可瞬时传送的理论。

因此赫兹就决定以实验来证实韦伯与麦克斯韦理论谁的正确。

依照麦克斯韦理论,电扰动能辐射电磁波。

赫兹根据电容器经由电火花隙会产生振荡原理,设计了一套电磁波发生器,赫兹将一感应线圈的两端接于产生器二铜棒上。

当感应线圈的电流突然中断时,其感应高电压使电火花隙之间产生火花。

瞬间后,电荷便经由电火花隙在锌板间振荡,频率高达数百万周。

由麦克斯韦理论,此火花应产生电磁波,于是赫兹设计了一简单的检波器来探测此电磁波。

他将一小段导线弯成圆形,线的两端点间留有小电火花隙。

因电磁波应在此小线圈上产生感应电压,而使电火花隙产生火花。

所以他坐在一暗室内,检波器距振荡器10米远,结果他发现检波器的电火花隙间确有小火花产生。

赫兹在暗室远端的墙壁上覆有可反射电波的锌板,入射波与反射波重迭应产生驻波,他也以检波器在距振荡器不同距离处侦测加以证实。

赫兹先求出振荡器的频率,又以检波器量得驻波的波长,二者乘积即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正如麦克斯韦预测的一样。

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

1888年,赫兹的实验成功了,而麦克斯韦理论也因此获得了无上的光彩。

赫兹在实验时曾指出,电磁波可以被反射、折射和如同可见光、热波一样的被偏振。

由他的振荡器所发出的电磁波是平面偏振波,其电场平行于振荡器的导线,而磁场垂直于电场,且两者均垂直传播方向。

电报发明的故事

电报发明的故事

电报发明的故事19世纪30年代,由于铁路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一种不受天气影响、没有时间限制又比火车跑得快的通信工具。

此时,发明电报的基本技术条件电池、铜线、电磁感应器也已具备。

1837年,英国库克和惠斯通设计制造了第一个有线电报,且不断加以改进,发报速度不断提高。

这种电报很快在铁路通信中获得了应用。

他们的电报系统的特点是电文直接指向字母。

与此同时,美国人莫尔斯也对电报着了迷。

他是一位画家,凭借了他丰富的想象力,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实现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

在他4l岁那年,他从法国学画后返回美国的轮船上,医生杰克逊将他引入了电磁学这个神奇世界。

在船上,杰克逊向他展示了“电磁铁”,一通电能吸起铁的器件,一断电铁器就掉下来。

还说“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通过”。

这个小玩意儿使莫尔斯产生了遐想:既然电流可以瞬息通过导线,那能不能用电流来传递信息呢?为此,他在自己的画本上写下了“电报”字样,立志要完成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发明。

回美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研制电报的工作中去。

他拜著名的电磁学家亨利为师,从头开始学习电磁学知识。

他买来了各种各样的实验仪器和电工工具,把画室改为实验室,夜以继日地埋头苦干。

他设计了一个又一个方案,绘制了一幅又一幅草图,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试验,但得到的是一次又一次失败。

在深深的失望之中好几次他想重操旧业。

然而,每当他拿起画笔看到画本上自己写“电报”字样时,又为当初立下的誓言所激励,从失望中抬起头来。

他冷静地分析了失败的原因,认真检查了设计思路,发现必须寻找新的方法来发送信号。

1836年,莫尔斯终于找到了新方法。

他在笔记本上记下了新的设计方案:“电流只要停止片刻,就会现出火花。

有火花出现可以看成是一种符号,没有火花出现是另一种符号,没有火花的时间长度又是一种符号。

这三种符号组合起来可代表字母和数字,就可以通过导线来传递文字了。

”我们如今看起来是多么简单的事啊!但莫尔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到用点、划和空白的组合来表示字母是多么不容易啊!这种用编码来传递信息的构想是多么伟大,多么奇特!这样,只要发出两种电符号就可以传递信息,大大简化了设计和装置。

二次工业革命时的英国故事

二次工业革命时的英国故事

二次工业革命时的英国故事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英国经历了巨大的工业、社会和科技变革。

下面是一些关于这个时期的故事:
在19世纪初,英国的工业革命正在进行。

这导致了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许多农民和手工业者离开乡村去城市找工作。

纺织业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工业之一,而蒸汽机被广泛应用,这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1850年,英国的法律系统经历了重大改革,旧的法规和判例被废除,一个新的法律系统逐渐形成。

在19世纪中叶,英国是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强大的国家。

它的帝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大量殖民地,这使得英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中心之一。

1859年,查尔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提出了进化论的理论。

这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和社会反响。

在19世纪末,英国的科技取得了重大进步。

1895年,马可尼成功地发送了第一封无线电报,这标志着无线电通讯的诞生。

同年,X 光也被发现,这为医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以上就是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一些故事。

这些故事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经济、社会和科技变革,以及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通信超人的故事

通信超人的故事

苏杰学校
马拉松
旗语
“马拉松”是古希腊的一个地名,位于 雅典城东北。公元前490年,波斯远征 军入侵希腊,在马拉松这个地方布阵的 消息传到雅典后,雅典就派出一名叫菲 迪皮茨的信使前往斯巴达求援。但是斯 巴达人却说10天之后才能出兵。信使把 消息带回马拉松,失去救援的雅典人背 水一战,结果以少胜多打败了波斯人。 这位信使带着胜利的喜讯又从马拉松跑 旗语在古代是一种主要的通讯方式, 1684年英人胡用各种显明的符号悬挂高 卢,互相传讯。1793年,法人却柏改善 胡氏的方法,以十字架两端木臂上下移
代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一诗中写道:
宋 秦观《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 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 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 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 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古时候,人们常用绢帛书写书信,到了 唐代,进一步流行用织成界道的绢帛来 写信,由于唐人常用一尺长的绢帛写信, 故书信又被称为“尺素”(“素”指白 色的生绢)。

以人力、动物、机械等为主要方式 信息传递的速率低,周期长 距离有限 信息量不大
苏杰学校
目录
通信超人是谁?
通信超人的儿时趣事
1 2 3 4
通信超人的未来
苏杰学校
通信超人武功大增-发射电波
1781年蒸汽机的出现大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通 信技术的发展进程,特别是邮政通信;也因此大大地推动了文化的 传播速度和文化交流的深度,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孕育了“电”的
苏杰学校
超人的大脑更发达了
1964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在美国问世。 简称“ENIAC”,它是由17468个电子管、6万个 电阻、1万个电容和6千个开关组成,重30顿,占 地160平方米。它每秒只能运行5千次加减法或者 400次乘除法

滑稽大师和心理医生_名人故事

滑稽大师和心理医生_名人故事

滑稽大师和心理医生1924年,就在滑稽大师马可尼让整个那不勒斯城的人笑掉大牙的时候,让·肯特心理诊所来了一位病人。

病人对他说:“大夫,我忧伤极了。

多年来,我不愿见任何人,吃饭也没胃口,每晚入睡都靠镇静药。

我怀疑我患了自闭症或其他什么心理疾病,我希望您能给我一些指导。

”让·肯特大夫听完来访者的叙述后,说:“自从马可尼来此地演出,我这儿已经三天没有病人光顾了。

我想,他们肯定是被马可尼逗得忘了病痛。

现在马可尼还没有走,我建议您去看看他的演出,也许他会让您快乐起来。

”来访者脸上掠过一丝无奈,他望着让·肯特说:“大夫,我就是马可尼。

”马可尼是20世纪20年代奥地利最负盛名的喜剧表演大师,让·肯特是意大利著名的心理医生。

据说,这次会面对两人的触动都很大,此后,让·肯特关闭了诊所去了法国,马可尼回国后淡出舞台。

1957年,意大利的一个康复旅行团在医生的带领下去奥地利旅行,在参观维也纳郊外的一座私人城堡时,主人亲自出来接待。

他虽已84岁高龄,但健康矍铄、风趣幽默。

他说:“人是最笨的动物。

各位客人来到这儿,如果打算向我学习,那就错了。

你们应该向我家里的其他成员巴迪、赖斯、莫莉学习。

“我的狗巴迪不管遭受到多么惨痛的欺凌和虐待,都会很快把痛苦抛到脑后,热烈地享受能找到的每一根骨头。

“我的猫赖斯从不为任何事发愁。

它如果感到焦虑不安或是情绪紧张,就会去睡一觉,让焦虑和紧张消失。

“我的鸟儿莫莉最懂得忙里偷闲,享受生命。

即使树丛里有吃不完的东西,它也会经常停下来,站在枝头唱一会儿歌。

“各位朋友,你们真的不虚此行。

不过我要警告那个带队的老家伙,不要再劝他的病人去看马可尼的演出。

”1963年,马可尼去世,年已八旬的让·肯特写了一篇文章——《怀念我的朋友马可尼》。

在文章中,他回顾了他们40年的友谊,并说如果没有马可尼1924年的那次造访,他一定还错误地认为:在生活上,人是最聪明的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可尼的小故事
【篇一:马可尼的小故事】
名人的成功心得_马可尼的故事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篇二:马可尼的小故事】
无线电发明家马可尼的故事
马可尼很快就想到可以利用这种波向远距离发送信号而又不需要线路,这就使电报完成不了的许多通信有了可能。

例如利用这种手段
可以把信息传送到海上航行的船只。

马可尼经过一年的努力,于1895年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工作装置,1896年他在英国做了该装置的演示试验,首次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
利权。

马可尼立即成立了一个公司,1898年第一次发射了无线电。

翌年他发送的无线电信号穿过了英吉利海峡。

虽然马可尼最重要的
专利权是在1900年授予的,但是他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发明,从中获
得了许多专利权。

1901年他发射的无线电信息成功地穿越大西洋,
从英格兰传到加拿大的纽芬兰省。

这项发明的重要性在一次事故中戏剧性地显示出来了。

那是1909年
共和国号汽船由于碰撞遭到毁坏而沉入海底,这时无线电信息起了
作用,除六个人外所有的人员全部得救。

同年马可尼因其发明而获
得诺贝尔奖。

翌年他发射的无线电信息成功地穿越六千英里的距离,从爱尔兰传到阿根廷。

附带提一下,所有这些信息都是利用莫尔斯电码的虚线系统发射的。

当时就已经知道声音也可以用无线电传播,但是这大约在 1915年才
得以实现,用于商业的无线电广播在 30年代初期才刚刚开始,但是
它的普及和意义随后则迅速地增长。

一项发明的专利若价值连城,那么这项发明定会引起法律上的争执。

1914年法院撤消了一项起诉,宣布马可尼具有明显的获专利权的优
先权。

马可尼在晚年对短波和微波通信做了重要的研究。

他于1937
年在罗马逝世。

由于马可尼只是作为发明家而著称于世,因而他的影响显然是与无
线电及其产物的意义成正比。

(马可尼没有发明电视,但是无线电的
发明是电视的一个重要先兆,因而把发明电视的一部分也归功于马
可尼似乎是情理之中的。

)显然无线电通信在现代世界中是极其重要的。

它可以用于新闻、消遣、军事、科研、警察及其它目的。

虽然
从某些用途来说,电报(比无线电早发明半个世纪)也可以起到同样作用,但是对许许多多用途来说无线电不可能被取而代之,它可以与
地上的汽车、海上的轮船、天上的飞机,甚至航天飞机相互通信、
显然无线电的发明比电报的发明更为重要,因为电报发送的信息可
以用无线电来发送,而无线电信息可以传到电报传不到的一些地方。

【篇三:马可尼的小故事】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的故事
时间:2015-01-02 责任编辑: 点击:67次
无线电技术就是利用无线电波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能传输声音、
文字、数据和图像等。

与有线电通信相比,不需要架设传输线路,
不受通信距离限制,机动性好,建立迅速;但传输质量不稳定,信
号易受干扰或易被截获,保密性差。

人类发明了电报和电话后,信息传播的速度不知比以往快了多少倍。

电报、电话的出现缩短了各大陆、各国家人民之间的距离感。

但是,当初的电报、电话都是靠电流在导线内传输信号的,这使通信受到
很大的局限。

譬如,要通信首先要有线路,而架设线路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高山、大河、海洋均给线路的建造和维护带来很大的困难。

况且,
极需要通信联络的海上船舶以及后来发明的飞机,因为它们都是会
移动的交通工具,所以无法用有线方式与地面的人们联络。

19世纪发明的无线电通讯技术,使通信摆脱了依赖导线的方式,是
通信技术上的一次飞跃,也是人类科技史上的一个重要成就。

1894年,即赫兹去世的那年,马可尼刚满20岁,他在电气杂志上
读到了赫兹的实验和洛奇的报告。

从小就喜欢摆弄线圈、电铃的他,便一头钻进了电磁波的研究中。

他想既然赫兹能在几米外测出电磁波,那么只要有足够灵敏的检波器,也一定能在更远的地方测出电
磁波。

经过多次的失败,他终于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他在家中的楼上安装了发射电波的装置,楼下放置了检波器,检波
器与电铃相接。

他在楼上一接通电源,楼下的电铃就响了起来。

晚上,当父亲看到了这个新奇的装置,把以前憋在肚子里的火气和不
满都抛到九霄云外,再也不叫他“不切实际的空想家”了。

并开始给
儿子经济资助,让他一心搞实验。

马可尼初次告捷后,信心增强了。

他大量收集资料和文章,不管这
些文章的作者是有名气的还是无名气的,只要对他有用、有所启发
的文章,他都耐心阅读,仔细分析。

他把各家的缺点分析清楚,把
各人的长处集合起来,改进自己的机器。

1895年夏天,马可尼又完
成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实验。

到了秋天,实验又获得很大的进步。

他把一只煤油桶展开,变成一
块大铁板,作为发射的天线,把接收机的天线高挂在一棵大树上,
用以增加接收的灵敏度。

他还改进了洛奇的金属粉末检波器,在玻
璃管中加入少量的银粉,与镍粉混合,再把玻璃管中的空气排除掉。

这样一来,发射方增大了功率,接收方也增加了灵敏度。

他把发射
机放在一座山岗的一侧,接收机安放在山岗另一侧的家中。

当给他
当助手的同伴发送信号时,同伴守候着的接收机接收到了信号,带
动电铃发出了清脆的响声。

这响声对他来说比动人的交响乐更悦耳
动听。

这次试验的距离达到27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