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生态环境
地球的环境

•
大气环流在纬度30附近的地表形成副热带高压
带,导致土地荒漠化,形成沙漠景观等。
全球沙漠分布
副热带高压带下降的干热空气造成了纬度30附近的沙漠景观
2. 气候带
天气:各种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短时间综合状态。
气候:一个地区多年平均天气状况的综合。
根据气象要素
(气温、降水量、风
4.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
1 /1
10 0
n次
通过食物链来实现的。
10
次级消费者 (食肉动物) 初级消费者 (食草动物) 基础生产者 (绿色植物)
10
00
0
n
• 在通量流动过程中,前一 营养级的能量转移给后一 营养级的能量效率一般为
10%左右,其它的能量通
过散热或呼吸、排泄等形 式输出生态系统。
第二十章 地球的环境
人类环境——以人为中心事物,其周围一切生物和 非生物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综合体。
自然环境(地球环境) 社会环境。 •
• 地球环境是地球科学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 关系到人类社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地球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地质环 境和地理环境等。
一、大气环境
最大潜能。
• 用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提供人类利用的地质资源量
和对人类排放的有害废物的容纳能力来评价。
2、地质环境的质量 • 自然地质条件的稳定性 • 原生地球化学背景 • 抗人类活动干扰的能力 • 受污染、破坏的程度 • 地质环境在人类作用力的影响下,对物质和能 量的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关系进行调整,建 立新的平衡关系。
•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影响具有阶段性,不同阶段 具有不同的影响方式和结果。 4、人类社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球环境资料

人口爆炸和人类活动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从多方面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系统,许多种生物已濒临灭绝。
1、环境污染加剧全球每年排放进入大气层的气体,CO2为57亿吨(t),CH4约2亿t。
排放有害金属铝200万t,砷7.8万t,汞1.1万t、镉5500t,超出自然背景值的20~300倍。
SO2的排放,诱发的酸雨的频度在增加,面积在扩大;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全球有8亿人生活在空气污染的城市中;江河湖海的污染日趋严重,淡水匮乏使12亿人口生活在缺水城市,14亿人口在没有废水处理设施下生活;水质污染引发的疾病死亡率已成为人体健康最主要的危害;城市垃圾、污水、船舶废物、石油和工业污染、放射性废物等大量涌入海洋,每年有200亿t污染物从河流进入海洋,约500万t垃圾被抛进海洋,在入海口处数万平方公里的臭氧层正在扩大。
2、森林锐减和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的世界正发生着严重的危机。
研究表明(IIED,1987),在人类活动干扰以前,全世界约有森林和林地60亿hm2。
到1954年世界森林和林地面积减少到40亿hm2,其中温带森林减少了32%~33%,热带森林减少了15%~20%。
近30年来,世界森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减少速度明显加快,平均每年减少800万hm2。
中美洲由1950年的1.15亿hm2减到1983年中0.71亿hm2。
非洲森林减少更快,从1950年的9.01亿hm2减至1983年的6.9亿hm2。
世界森林的不断减少直接导致生物品种多样化的消失和物种灭绝。
据估计,地球上曾经有5亿个物种,目前尚有500~1000万个物种,其中占压倒多数是无脊椎动物和植物(IIED,1987)。
一些专家推测,当前每年消失的物种已达数千种之多。
森林锐减和生物物种的大量减少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
特别是森林植被的大量减少,大大改变了碳、氮等微量元素的源、汇分布,使得微量元素在地球系统中的循环遭到破坏,并迫使其从原有的平衡态向新的平衡态过渡,从而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影响。
地球生态知识点

地球生态知识点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为了增强大家对地球生态保护的认识,下面将介绍一些地球生态的重要知识点。
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
它包括生物群落和它的生境,在这个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循环是不可或缺的。
生态系统有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两大类,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二、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不同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保护地球生态平衡的关键。
三、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干旱等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特别是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和破坏环境,导致了更加频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
因此,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四、气候变化与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地球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给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为了维持生态平衡,我们应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五、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再生利用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过度开发和浪费,将不可持续。
合理利用资源,并推广再生利用的观念和技术,对于地球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例如,推行垃圾分类、减少塑料使用等行动,都是我们为了地球生态环境所做的努力。
六、环保意识与行动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对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减少浪费,节约资源,降低污染。
另外,参与志愿者活动、宣传环保知识,也是落实环保行动的方式。
结语: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通过加强对地球生态知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采取行动,共同创造美好的地球未来。
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生态环境是什么意思

生态环境是什么意思生态环境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体和它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它包括了生物体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生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环境的构成因素主要有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和人类活动。
生态环境的状况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重要的全球议题。
一、生态环境的构成因素生态环境的构成因素分为三类,分别是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和人类活动。
1. 生物因素: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
它们通过食物链、生殖链等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对于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2. 非生物因素:生态环境的非生物因素包括水、土壤、空气、气候和地质等自然要素。
这些非生物因素直接影响着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同时也通过地球的运动和自然循环来维持生态平衡。
3. 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工业污染等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过度的开发和利用资源,污染和破坏环境,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 保持生态平衡:生态环境的平衡是生物体生存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
各种生物体在生态环境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着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可以防止生物灭绝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2. 提供资源和服务: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各种资源和服务。
例如,森林可以提供木材和氧气,湖泊和河流可以供给水资源,农田可以提供粮食和农产品。
此外,生态环境还能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持土壤的肥力等,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
3. 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这些生物的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起着重要作用。
保护生态环境可以维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地球的居住地:生态环境与人类居住

地球的居住地:生态环境与人类居住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居住地。
而地球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居住与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地球的生态系统、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来探讨生态环境与人类居住的关系。
第一部分:地球的生态系统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由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系统。
其中包括森林、水域、大气等各种自然景观。
地球的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各种资源,如食物、水源、能源等,还提供了独特的生态服务功能,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等。
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居住环境。
第二部分:环境保护与人类居住环境保护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任务。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环境破坏问题日益突出。
例如,森林砍伐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土壤侵蚀,工业污染导致水质恶化和生物毒性等。
这些问题对人类居住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环境保护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加强环境监测和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确保环境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
其次,推动绿色发展,减少对环境的损害,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提倡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教育,使每个人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参与者与倡导者。
第三部分:可持续发展与人类居住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人类的居住需要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要求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不仅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也是解决人类居住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这包括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等。
另外,加强科技创新,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等绿色产业,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实现全球生态环境的共同治理。
结论:生态环境是地球的基础,是人类居住的保障。
我们必须保护好地球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环境是什么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环境是什么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
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地,它衍生出环境生态灾害。
生物圈是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
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
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链的一个统称,它包含了生物链和所有细微的生物和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最大的生命系统。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其范围大约为海平面上下垂直约10公里。
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过程变化和转变的空气、陆地、岩石圈和水。
从地质学的广义角度上来看生物圈是结合所有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全球性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与岩石圈、水圈和空气的相互作用。
生物圈是一个封闭且能自我调控的系统。
地球是整个宇宙中唯一已知的有生物生存的地方。
一般认为生物圈是从35亿年前生命起
源后演化而来。
地球三大生态环境是哪三个

地球三大生态环境是哪三个
地球三大生态环境是湿地、森林、海洋三个。
1、湿地:指的是陆地和水的交界处,水位应该接近或处于水面。
湿地通常有三个特点:底土主要是湿土,在一年生长期底部会被水淹没,周期植物的优势种主要是水生植物。
湿地生态系统可以提供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和整体环境,从而调节径流、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供旅游资源等。
2、森林指以树木为主体的由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
能产生统一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系统。
一般分为天然林生态系统和人工林生态系统。
其特点是:层次结构丰富,生物种类多样,食物链多样复杂,光合效应高。
森林生态系统还具有水土保持、供水营养、气候调节、防风固沙等功能。
3、海洋是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
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
还包含许多不同等级的生态系统。
下属生态系统一般分为区域和生物,如海洋生态系统、沿海生态系统、藻类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等。
地球的生态环境

地球的生态环境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而它的生态环境则是我们生命的基础。
然而,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地球的生态环境受到了巨大的破坏与污染。
本文将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资源管理等方面,探讨地球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目前最引人瞩目的环境问题之一。
由于人类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和大量开发森林等原因,大量温室气体被排放到大气中,引发了全球气候的变暖。
这种变暖导致了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严重后果。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全球各国需要合作共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其次,要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研发,促进可持续能源的利用。
同时,大规模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活动也可以帮助吸收二氧化碳。
只有全球联手,气候变化才能得到有效的应对。
二、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维持自然平衡和生态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和生境破坏,全球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态链条受到破坏,生态系统功能受到削弱。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保护政策,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
同时,普及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也至关重要。
只有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才能真正保护好地球的生态环境。
三、资源管理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却是无止境的。
不合理的资源管理导致了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极大地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水资源、土壤资源、矿产资源等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在资源管理方面,我们需要转变观念,实现可持续利用。
政府应该加强资源管理和监督,制定严格的资源保护政策。
同时,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鼓励资源的再利用和回收。
个人也应该从小事做起,减少浪费,节约资源,养成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
总结:地球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生态环境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10、固体废物污染
我国环境状况
1、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
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成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5、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
6、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
7、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
8、城市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化趋势。
绝大多数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
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
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
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有各种分类: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
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
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
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
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
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
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
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