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及预防措施
狂犬病的预防与控制

我区一例人狂犬病病例的调查与处置
杨 炬 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防治科 2013年7月18日
狂犬病的病死率为100%
至今没有被证实有治愈 的例子
学生手中的棒子是干什么用的?
主要内容
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
我区一例狂犬病病例的调查与处臵 狂犬病的监测 狂犬病的防控
一、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
- 伤口的正确处理;
- 高效狂犬疫苗的使用; - 抗血清的使用。
可使狂犬病的发生率降到1%以下。
被咬伤后影响发病的因素
①被咬伤的部位有关。 ②与被咬的先后有关。 ③与伤口的深浅和伤口的数量有关。 ④与有无衣着有关。 ⑤与伤口是否及时处理有关。 ⑥与是否及时注射疫苗有关。被咬当日及时全程 注射狂犬疫苗发病率最低。
*潜伏期长短,取决于伤口的深浅、部位以及病毒的感染
量大小。如伤口较深,又接近脊髓或头部,病毒的感染量 大,则潜伏期就短。儿童比成人的潜伏期短。
狂犬病致病机理
通过周围神经进入分泌腺体: 在唾液中分离到病毒 进入大脑细胞引起全脑炎 在神经系统中向心性移动
通过肌肉周围神经末梢进入神经系统
每小时移 动1-3毫米
预防免疫,越早越好
一旦感染 (被动物致伤)
病毒开始在伤口局部复制繁殖
在侵入神经系 统前及早采取 措施
一旦与外周神经结合
病毒开始向中枢神经系统移动
侵入神经系统后 没有任何有效手 段阻止病程发展
一旦症状出现
死亡几乎不可避免
损皮肤侵入体内传播;宰杀、剥患畜皮感染;犬舔伤口或肛
呼吸道感染:通过气溶胶吸入感染。 通过消化道感染:吃病畜肉感染或动物间残食感染,通过 口腔粘摸感染。 先天性感染:孕妇被咬伤2个月后发病,剖腹产,婴儿出现 抽搐口吐白沫,被诊断为狂犬病,认为系垂直感染。狗、 牛等实验动物也有此种实例。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及预防措施

种 。为 达 到 这 一 目标 ,对 于 城 市 的犬 ,必 须 进 行 定 期 的疫 苗 接 种 。可 以通 过 学校 、公共 图 书馆 、企 事业 单 位 ,以电影 、电视 、 广 播 、报 纸 、 网络 、宣传 画 、板 报 或标 语等 形 式 ,加 强狂 犬病 防
疫 病 防 控
中国畜牧 兽医文摘
2 0 1 4 年
3 O 卷
第2 期
狂犬病 的流行病 学及预 防措施
唐艳荣 张海 云 许 东宝 齐海霞
1 0 0 0 1 8 ) ( 北京市朝阳区动物 疫病预 防控制 中心 ,北京
狂犬 病俗 称 疯 狗病 ,是 由狂犬 病病 毒 感染 引起 的致 死性 传染 者 为 了避 免 责任 推诿 及利 益 纷争 ,国家 应确 定 一个 部 门来 全权 管 病 ,人 兽共 患 。 目前 ,无 特效 治疗 方 法 ,犬 只一 旦 感染 ,出现 症 理 ( 包括 宣 传 、防疫 、检 疫 等 )此 类涉 及公 共 卫 生 的传染 病 。该 状 ,可 在数 日内死 亡 。每 年 全世 界 有5 5 0 0 0 人 死 于狂 犬 病 。平 均 部 门 既有 依法 预 防狂 犬病 的权利 ,又必 须 承担 狂犬 病 防疫 的法律 每1 0 m i n 就有 1 人 因狂 犬病 死 亡 。亚洲 死 亡人 数 占全世 界 的9 5 %以 责任 。为 了 消除 人 的狂犬 病 ,兽 医机构 应 设立 专 管部 门 ,制 定专 上 ,在 亚洲 最严 重 的是 印 度 ,其次 ,是 中 国。 中 国近几 年来 每 年 人 ,控制 动 物 的狂犬 病 ,个 人 ( 犬 主人 ) 应 遵 守 相应 的法 律 ,有
因狂 犬病 死亡 2 0 0 0~ 3 0 0 0 人。
2024年度狂犬病预防控制ppt课件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避免与陌生犬只接触,防止被咬伤;处理动物伤口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及时接种狂犬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03
02
01
7
2024/2/3
02
CHAPTER
动物咬伤处理与疫苗接种策略
8
2024/2/3
立即冲洗伤口
消毒处理
伤口不宜缝合或包扎
狂犬病预防控制ppt课件
1
2024/2/3
目录
狂犬病基本概念及流行病学动物咬伤处理与疫苗接种策略暴露前预防与健康教育普及工作部署暴露后处置流程优化及实践经验分享政策法规背景与行业标准解读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工作方向
2
2024/2/3
01
CHAP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ER
狂犬病基本概念及流行病学
3
2024/2/3
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又称恐水病、疯狗病等。
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加强基层防疫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01
02
03
04
26
2024/2/3
疫苗生产企业应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宠物医疗机构应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教育
诊断试剂企业应提高产品准确性和可靠性
各方应共同营造狂犬病防治的良好社会氛围
27
2024/2/3
06
CHAPTER
定期为宠物洗澡、清洁宠物用具,保证宠物的饮食安全,防止病从口入。
一旦发现宠物出现异常症状,如狂躁、攻击性强等,应及时带宠物就诊,并告知医生宠物的接触史。
17
2024/2/3
2024版传染病学狂犬病PPT课件珍藏版

疫情监测体系不完善
狂犬病疫情监测体系尚不完善,疫情 报告和监测工作存在滞后性,影响防 控效果。
野生动物带毒情况严重
野生动物带毒情况较为普遍,增加了 狂犬病传播的风险和防控难度。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疫苗接种率持续提高
监测体系逐步完善
随着狂犬病防控工作的不断深入,未来疫苗 接种率有望持续提高,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数据可用性评估
分析疫情数据是否可用于指导狂犬 病防控工作。
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01
风险评估方法
根据疫情监测数据、病原学监 测结果等信息,对狂犬病疫情
进行风险评估。
02
预警级别划分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狂犬病 疫情划分为不同预警级别。
03
预警信息发布
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狂犬病疫 情预警信息,提醒公众采取防
护措施。
04
预警响应措施
针对不同预警级别,采取相应 的防控措施,控制疫情扩散。
06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狂犬病防控意识不足 公众对狂犬病的认知程度和防控意识 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疫苗接种覆盖率不高
部分地区疫苗接种工作存在漏洞,导 致狂犬病疫苗接种覆盖率不高,易形 成疫情传播隐患。
病毒变异与耐药性
病毒变异
狂犬病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异,导致病毒毒力、抗原性、致病性等方面的 改变。
耐药性
目前尚未发现狂犬病病毒对任何药物产生耐药性,但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可能导致 病毒基因变异,从而产生耐药性。
实验室检测方法
03
病毒分离与鉴定
采集患者唾液、脑脊液等样本,接种于易 感动物或细胞培养中进行病毒分离,通过 免疫学方法鉴定病毒。
狂犬病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猴头菇在菌类蔬菜里面,是比较少见的一种,也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被列入八大山珍之一。
4 移栽当天取苗当天移栽,否则叉根多主根少,干重轻。
移栽行距以110 cm 开墒起高垄,方便采挖,塘距40cm 双行双塘(双龙出海),每亩3026塘,每塘2苗;移栽时要带土移栽,移栽深度以土不埋压到续断苗的芽心为标准,埋压到续断苗的芽心不易成活;移栽后应及时浇足定根水,并且保护好芽心。
5 施肥除草治虫续断种植最费工的环节就是除草和采挖,这两个环节决定着续断种植的纯收益和种植积极性。
育苗移栽20 d 后苗成活返青,结合拔除夹窝草,追施1次沤熟人畜清粪尿(1瓢粪加10瓢水)或者亩施尿素10 kg 对水避开苗心浇施;6-7月结合定苗亩追施10∶10∶10复合肥40 kg;河滩地蛴螬(土蚕)为害严重的可采取毒饵诱杀。
6 采挖续断生育期为10个月,4月播种,次年2月气温回升,续断将抽薹,干物质积累最佳,及时采挖。
铲去地上茎叶,用条锄翻挖出整个根部,掰开根条,抖落泥土,尽量保持根条完整,断根也要收回晒干,颗粒归仓。
不可水洗,芦头单独晒干销售。
晒至六成干,可以堆捂发汗,增加药效。
收稿日期:2019-11-11狂犬病的预防及处理措施陈仕兴(禄丰县彩云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云南禄丰651213)摘 要:近年来,饲养家犬的数量在增加,特别是农村,由于部分农户管理观念淡薄对狂犬病的预防重视不够,不积极配合当地畜牧兽医部门的预防工作,部分农户依然以放养方式饲养,给行人,公共卫生,环境保护造成很大影响。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饲养家犬的管理,笔者认为饲养的家犬应做到圈养或栓养,将家犬定期带到当地畜牧兽医部门进行狂犬病疫苗预防,以免造成犬主、行人及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狂犬病;传播途径;临床症状;防治措施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主要侵害中枢神经系统致死性的感染,导致急性、渐进性、不可逆致死性脑脊髓炎,以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以及继之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亡为临床特征。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及预防措施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及预防措施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致命性传染病。
它主要通过动物的唾液传播给人类,特别是通过狗的咬伤或抓伤。
狂犬病在全球分布广泛,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全球有超过5万人死于狂犬病,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亚洲和非洲地区。
狂犬病在人类中的感染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
前驱期通常持续1-3天,患者会出现焦虑、疲倦和头痛等症状。
兴奋期是病情加重的阶段,患者出现恐水(水恐惧症)和抽搐等症状。
麻痹期是狂犬病最后阶段,患者进入昏迷,并最终死亡。
狂犬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两类:动物控制和人类预防。
动物控制是预防狂犬病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通过狗的免疫接种和绝育,可以降低狂犬病在狗群中的传播风险。
各国政府应当制定法律和政策,要求犬只饲养者对其狗进行定期接种疫苗。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流浪狗的管理,通过收容、绝育和安乐死等措施控制狗群数量,从而减少流浪狗传播狂犬病的风险。
人类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接种疫苗和预防措施。
狂犬病疫苗是防止病毒传播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常规疫苗接种可以提供长期保护,而紧急疫苗接种可以在被咬伤后提供保护。
任何人在被疑似携带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或抓伤后都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并按照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疫苗接种。
在一些高狂犬病发病率地区,政府还可以推行口服疫苗控制措施。
这种措施通常涉及在狂犬病病例报告的地点周围给狗口服疫苗。
这样做可以通过降低狗群中狂犬病的传播风险来预防人类感染。
此外,教育公众和加强媒体宣传也是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手段。
公众需要了解狂犬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以便及时寻求治疗和预防措施。
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当通过宣传广告、宣传册和社区教育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意识。
总结起来,通过动物控制和人类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狂犬病的传播。
政府、医疗机构和公众应共同努力,加强动物疫苗接种和流浪狗管理,并积极宣传狂犬病的预防知识,从而减少狂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人数。
2024年度传染病学狂犬病PPT课件ppt(最新资源)

2024/3/23
1
contents
目录
2024/3/23
• 狂犬病概述 • 狂犬病流行病学 • 狂犬病疫苗与免疫接种 • 狂犬病治疗与护理 • 狂犬病实验室检测与诊断技术 • 狂犬病防控策略与挑战
2
01
狂犬病概述
2024/3/23
3
定义与传播途径
定义
发病机理
狂犬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在伤口附近的肌肉组织中复制,然后侵入周围神经, 沿着神经轴突向中枢神经系统扩散。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复制,导致急性 脑炎和周围神经炎症。
临床表现
狂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3个月。发病初期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等 类似感冒症状,随后出现恐水、恐风、恐光等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 逐渐出现狂躁、兴奋、吞咽困难等症状,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宣传教育
动物管理
开展狂犬病知识宣传教 育,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
24
加强动物管理,减少流 浪犬数量,控制动物间
疫情传播。
面临的主要挑战及问题
疫苗接种覆盖率不足
部分地区疫苗接种覆盖率低,存在免疫空白 。
公众防范意识不强
部分公众对狂犬病认识不足,防范意识不强 。
2024/3/23
疫情监测体系不完善
部分地区疫情监测体系不健全,难以及时发 现和报告疫情。
并处理并发症。
17
患者康复指导
饮食指导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 消化的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休息与活动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保证 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以增强机 体抵抗力。
2024/3/23
预防再次暴露
2024版《狂犬病》ppt课件

诊断标准与分类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具体标准包括: 有被犬、猫等咬伤或抓伤史;出现典型的恐水、恐风、咽肌痉挛等症状;实验 室检测狂犬病毒抗体阳性。
分类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程长短,可将狂犬病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类。轻型 患者症状较轻,病程较短;中型患者症状明显,病程较长;重型患者病情严重, 发展迅速,死亡率极高。
社会参与
3
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狂犬病的防控工作,如支 持动物保护组织、参与疫苗接种计划等,共同营 造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
2024/1/26
14
04
狂犬病诊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治疗 手段
2024/1/26
15
实验室检测方法介绍
2024/1/26
病原学检测
01
通过病毒分离、抗原检测等方法,确定病原体为狂犬病病毒。
观察与随访
对接种疫苗后的伤者进行密切观 察,记录不良反应情况,并定期
进行随访和复查。
2024/1/26
13
公众宣传与教育工作
1
知识普及
通过宣传册、海报、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 及狂犬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2
教育培训
针对养犬人士、宠物商店工作人员等特定人群, 开展狂犬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其防控意识和能 力。
鉴别诊断
需要与病毒性脑炎、破伤风、脊髓灰质 炎等疾病进行鉴别。主要通过病史、临 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2024/1/26
17
治疗原则及药物选择
2024/1/26
治疗原则
狂犬病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同时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 方法,一旦发病,死亡率极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15-04-08T14:05:23.2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2期供稿作者:高军
[导读]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高军
(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建设农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64035)
【摘要】探讨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及预防。
对狂犬病的预防控制资料进行分析。
狂犬病是所有传染病中最凶险的病毒性疾病,本病病情严重,发展迅速,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为对症治疗,延长生存时间。
一旦发病,病死率达100%。
疾病知识宣教,介绍暴露后预防的方法如加强对犬类的管理,不准家庭养犬,如必须喂养,应进行登记、拴养并进行预防接种。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病学; 预防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048-02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可感染所有的温血动物,多见于犬、狼等食肉动物,人主要通过被病兽咬伤而受感染。
主要临床表现有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1 资料来源
从2010年1月~2014年10月对上报犬伤患者100例,防疫门诊狂犬疫苗注射专册登记的100例。
其中发生狂犬病9例,其中男5例,女4例,7例被狂犬咬伤,2例被健康的家犬咬伤。
2 流行病学
2.1传染源患狂犬病的动物及得狂犬病的人,一切温血动物都可感染病曾见于家犬、野犬、猫、狼、狐狸、豺、獾、猪、牛、羊、马、骆驼、熊、鹿:象、野兔、松鼠、鼬鼠等动物。
在患狂犬病的人中,在其唾液中能分离到病毒,虽然由人传染给人的病例很少见到,但应引起注意,通过角膜移植的传染也有发生。
有些动物被疯狗咬伤后,并未发病,无症状,不死亡,只是在唾液中存在大量的狂犬病毒,咬人后人就得狂犬病而死亡,而这个“健康”的动物仍然健在。
这类隐性带毒动物占15.2%,家畜的带毒率不高,在狗当中以小狗为最多,这即是最为危险的传染源[1]。
因为这些常不为人们所重视,所以比典型的疯狗还厉害,其危害性最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因为世界各地都有养狗的疆惯,在动物中,狗与人的接触最为密切。
加之狗的流动性大,还具有咬人行为特点,所以狗就成了狂犬病流行中的主要环节。
2.2传播途径狂犬病有下列三种传染途径:①经皮肤、黏膜感染被狗或其他动物咬伤或抓伤皮肤或被其舔黏膜而感染。
狂犬病毒通过伤口和黏膜侵入神经而发病。
另外,宰杀或剥皮过程中不慎刺伤手部而感染发病,护理病人时被其唾液污染手部伤口感染也有报道。
②经呼吸道感染,鼻黏膜为狂犬病毒进入体内的主要门户之一。
在岩洞工作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发生过气雾感染狂犬病的情况。
③经消化道感染,患狂犬病死亡的动物,被埋人地下,被野狗或其他动物扒出吃掉,感染而得狂犬病。
患狂犬病动物的肉煮熟后人吃了并不能得狂犬病,因为狂犬病毒经100℃的煮沸处理已经死亡,没有传染性。
但是患狂犬病的动物禁忌宰杀、剥皮吃肉,以防止剥皮或刀切过程中刺伤手或使干裂的手感染,接触发病动物的血液和唾液易被感染发病。
2.3易感人群人一般都容易感染狂犬病,但是不同的人群感染的机会而不同。
男性比女性多,14岁以下者多,约占总数的52%。
在14岁以下人群中,男女比例为2.37:1。
2.4发病因素与被咬伤的部位有关,在对1~14岁被咬儿童的流行中,咬伤部位的发病率为:头部占25.6%、上肢占29.7%、躯干占2.1%、下肢为27.8%,多处咬伤占14.8%。
头部和四肢的发病率最高。
与被咬的先后有关,先被咬的比后被咬的发病的机会多,可能与被感染的病毒量多少有关。
如某地一狂犬咬伤12人,其中先被咬伤的3人均发病死亡。
与伤口的深浅和伤口的数量有关,伤口深、伤口大和伤口数量多的发病率高。
与有无衣着有关,不穿衣服的发病率最高;夏季穿单衣与冬季穿棉衣比,单衣的发病率高。
这是因为沾有病毒的牙齿和唾液,经过衣服的擦拭后进人伤口减少了的缘故。
与伤口是否及时处理有关伤口及时处理者,比不处理的发病率有明显降低[2]。
与注射疫苗有关,被咬当日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并按规定全程注射者发病率最低。
2.5流行因素由于狗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如养狗的很多,狗的密度增加,就极容易造成在狗之间的传染病流行,直接对人形成很大威胁,加大了流行的可能性。
气候较暖的南方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狂犬病的流行。
而北方寒冷地区,虽然一年四季均有狂犬病发生,但在天气较暖季节,由于衣着较少,其发病率高。
而在寒冷季节,狗不愿外出,人又穿着棉衣,其发病率就下降了。
如当地政府大力捕杀野犬,或采取限制养犬措施,大大减少犬的密度,即可减少狂犬的流行;或规定养犬必须按期注射兽用狂犬疫苗,亦能有效地控制狂犬病的流行。
3 预防
3.1疾病知识宣教加强宣传教育,要使得每个家长,特别是儿童,知道狂犬病的危害性和预防狂犬病的知识。
特别要教育孩子,尤其对幼儿要看管好,不要和狗玩或挑逗狗,不要和狗接触。
没有发疯、看似健康的狗和小动物,都有携带狂犬病毒的可能。
小儿的抵抗力弱,容易被狗扑倒,咬伤头部和上肢,其发病率最高,也最危险。
了解狂犬病是对人类生命威胁最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介绍本病的原因、发病的特点和临床经过,以及预防的重要性等。
向家属解释患者兴奋、狂躁的原因,告知避免水、风等的刺激,室内不要放置水容器,不可洗澡,不要吹风,以免引起患者全身抽搐发作。
3.2告知暴露前预防的措施如加强对犬类的管理,不准家庭养犬,如必须喂养,应进行登记、拴养并进行预防接种。
只有控制犬只数目,并使免疫达80%以上,狂犬病才可能控制;高危人群暴露前预防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可采取0、7、28 d共3次接种疫苗,并每两年加强1次。
3.3介绍暴露后预防的方法被咬伤后或处理完后要及时注射狂犬疫苗。
因为一旦发病,就没有方法救治,疫苗要全程按规定注射完,这是防止发生狂犬病最有效的方法。
及时、有效地进行伤口处理,其可明显减少狂犬病的发病。
应尽快用20%肥皂水或0.1%苯扎溴铵(季胺类消毒液)反复冲洗至少半小时,注意季胺类与肥皂水不能混用,如果是深部伤口,应用注射器插入伤口进行灌输、冲洗,力求去除残留病毒;冲洗后用70%乙醇及5%碘酒反复交替涂擦;若无明显出血,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以便排血引流;如有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则应在伤白底部和周围行局部浸润注射;对较深大伤口,要应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等[3]。
中国为狂犬病流行地区,凡被犬
咬伤者或被其他可疑动物咬伤、抓伤者,或医务人员的皮肤破损处被狂犬病患者唾液玷污时均需做预防接种。
中国主要采用地鼠肾细胞疫苗,共接种5次,每次2 mL,肌内注射,于0、3、7、14和30日完成,如严重咬伤,可全程注射10针,于第l~6日,每日一针,随后于10、14、30、90日各注射一针。
3.4免疫球蛋白注射有马或人源性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和免疫血清,以人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为佳,用量为20 U/kg,马抗狂犬病毒免疫血清为40 U/kg,总量一半在伤口行局部浸润注射,剩余剂量做臀部肌内注射。
为避免马血清的过敏反应,注射前应做皮肤过敏试验,过敏者可在准备预防措施下进行脱敏疗法。
参考文献
[1] 彭文伟,主编.传染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9-72
[2]樊永贞.人用狂犬病疫苗预防接种副反应及处理[J]。
地方病通报,2007,22(6):65-66;
[3]谢世宏主编.狂犬病防治手册[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7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