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IP网络广播系统解决方案

合集下载

村村通数字IP网络广播系统解决方案

村村通数字IP网络广播系统解决方案

村村通数字IP网络广播系统解决方案引言农村有线广播在上世纪50至80年代应用广泛,其主要作用则是对基层的政策宣传、文化娱乐和信息发布等,其成本低、覆盖面广、操作简单等优点一直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但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大力发展,各镇各村几乎都有了网络,人民群众对数字化网络广播需求随之而来。

IP网络广播系统,以其布线简单、组网灵活、内容丰富、节目安排合理、控制多元化等多方面优势,逐渐取代传统有线广播。

为群众健身、跳舞提供音乐环境,营造和丰富基层文化氛围,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

用户概括及需求某县级城市设有县委组织部,下属有15个镇、105个村。

目前计划设计一套联网广播系统,在镇委组织部、村委会可以接收县级指挥中心的广播信息,同时也可以实现本地单独广播。

作为国家的重点工程,“村村通”广播系统应该选择一种有效稳定抗干扰性强的传输方式,以保证广播内容,如政府扶农政策、肥料信息、农业科普知识、外界新闻等资讯可以传达到群众中方案设计及拓扑图深圳市伟林科科技有限公司,以其长期在网络音频通信这方面的技术积累,厚积薄发,研发出相关网络寻呼话筒,网络音频终端,网络音频模块等一系列网络音频通信系列产品,为广大安防、交通、能源,金融、医院等行业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和产品技术支持。

我司研发的产品,可以基于现有的TCP/IP网络来搭建通信平台,组网方便,基于IP网络进行节目传输,凡是接入到网络中的音频终端,都可以接收到播放的相关节目。

系统搭建步骤:1、建立(市)县级网络广播控制平台2、建立各乡镇级控制平台或者村级网络音频终端接收点3、调试(市)县级控制平台和乡镇级控制平台或者村级网络音频终端终端之间的网络连接4、完成整体调试并运行拓扑图如下:县级广播平台:县级平台是整个网络广播系统的核心,负责广播服务、计划任务处理、终端管理和权限管理等功能。

管理节目库资源,为所有数字网络广播终端提供定时播放和实时点播服务镇(社区)级广播平台:由网络广播接收终端和镇级广播扩声系统构成负责接收县级平台发送的数字广播信号,并将其解码为模拟音频信号发送至广播扩声音箱。

新农村——村村响数字网络广播系统解决方案

新农村——村村响数字网络广播系统解决方案

新农村——村村响数字网络广播系统解决方案一、用户概况及需求我县乡镇村区划调整后,现有乡镇13个,行政村215个,自然村2544个,其中离县城最远的乡镇达90多公里,离乡镇所在地最远的自然庄达35公里。

现时农村调频广播网相当一部分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难以适应乡镇村各项宣传工作的需求,亟待恢复和加强,目的是达到村村通、村村响。

具体要求如下:1、改变现有有线+调频广播模式,建立一套基于互联网的村村通广播系统.以行政村为单位安装网络广播系统,综合广播信息将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使得广大村民足不出户,就可闻知天下事。

2、村村通广播系统必须具备灾害预警功能。

村村通广播为灾害预警大喇叭建设工作的重要工作平台,必须为气象/水利/农业局林业局等部门提供接口。

3、播出的内容主要包括转播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传达上级的会议精神,宣传计划生育、秸秆禁烧、防汛抗旱和一些惠农政策等.4、可实现“三级可控、两级插播、上级优先、应急优先”等功能.二、方案设计村村通广播在农村宣传工作、基层组织建设、处理应急事务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使“村村通”工程深得民心、也成为让农民得实惠的一项有实效的工程。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并将“村村通”列入“十二五”文化事业重点工程。

我们这套农村广播方案基于电信通信网络和数据网络进行部署,为政府部门提供如下的服务解决方案。

◆县级播音平台:系统整体架构:系统由1台广播服务器(GM—8008B)、1台应急广播接入主机(电话远程接入终端GM 8008)、1台县级播控平台(IP网络广播寻呼话筒GM8003D)、调音台、调谐器等音源设备组成。

县级播音设备功能:1、应急广播系统:负责接收县级应急平台发送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网络信号发送至全县所有的大喇叭。

2、广播服务器具有对全县广播终端管理和权限管理等功能,为所有数字网络广播终端提供定时播放和实时广播服务,响应各网络广播终端的点播请求;3、县级播控平台可以对全县任意的乡镇、村进行广播且下级无法插播。

农村信息化村村响广播工程整体解决方案

农村信息化村村响广播工程整体解决方案

农村信息化村村响广播工程整体处理方案一、农村信息化村村响广播工程整体处理方案简介1.农村信息化村村响广播旳项目背景有关农村信息化广播建设旳必要性及其重要旳社会意义, 已经有大量旳论述以及有关旳文献。

党中央、国务院在《有关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旳若干意见》中指出,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旳首要任务”。

发展现代农业, 最主线旳是亿万农民都会进行科学种植和科学养殖, 需要把最新旳农业科技信息、农业生产服务信息及时送到农民旳手中。

早在《“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中就提出: “加强预警系统和预警信息公布平台建设, 构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布公用渠道, 提高全社会尤其是边远山区、农村等信息末端旳预警能力, 处理预警信息公布最终一千米旳瓶颈问题”, 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处理。

之前有些省份在“村村通”和“村村响”工程中, 进行了某些有益旳探索, 购置了诸多村组一级旳广播设备, 建设了一批乡村大喇叭。

但由于技术问题和营运模式没有得到主线处理, 要么设备闲置, 要么成了“半拉子”工程。

对应旳“传递信息服务农民、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旳功能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伴随“三网融合”旳推进和文化产业旳发展, 尤其是中央1号文献有关怎样发展现代农业旳战略布署及实行环节, 农民对党政国策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及农业生产信息旳渴求不停增强, 农村信息化广播平台建设也日益摆到了重要旳位置。

国务院有关部门、某些省份都在积极探索、争相试点。

首先, 寻求可以普遍推广旳技术方案, 同步也在探索长期有效旳运行机制。

既有旳各个广播平台, 包括有线电视、调频电台, 为何难以满足农村信息化广播旳应用需求呢?由于这些广播平台是单向旳, 频道旳数量也有限。

农村信息化广播系统, 大多旳时间是各个村、各个乡镇这些基层在使用。

同一时间, 一种省也许会有几千个内容在播放。

这种满足运行条件旳个性化播放规定要用IP网络来覆盖。

随县村村响技术方案(电信IP宽带传输版本)

随县村村响技术方案(电信IP宽带传输版本)

随县农村智能广播“村村响”系统技术建设方案(电信网络传输版本)目录1.概述 (3)2.建设的必要性 (3)3.项目编制依据 (4)4.项目编制原则 (5)5.随县“村村响”广播系统设计 (6)5.1 系统设计 (7)5.2 县级农村广播播控中心 (8)5.3 乡(镇)农村广播站 (10)5.5 村广播室 (12)6.随县“村村响”广播系统功能 (14)7.系统组成设备清单 (15)1.概述随县位于鄂西北,跨北纬31°19′~32°26′,东经12°43′~113°46′,有着独特的区位优越,东依武汉、西邻襄樊、北至信阳、南离荆州,交通十分便捷,312、316两条国道,汉丹、西宁两条铁路和汉十、随岳两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居“荆楚要冲”,扼“汉襄咽喉”,系“鄂北重镇”。

随县地貌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兼有山地和冲积平原,一般高度海拔200-800米。

境内北部最高点为桐柏山太白顶,海拔1140米;西南面最高点为大洪山宝珠峰,海拔1055米。

中部为一片狭长的平原,称之为随枣走廊,是古今南北交往的重要通道。

境内涢水流贯其间,厥水、漂水、溠水、均水形成涢水流域。

为适应县、乡(镇)、村各项宣传工作的需求,计划建设三级联网、分级管理的广播系统,在镇(乡)广播站、村广播室接收县广播电台广播信息,实现双向通信和本地广播,达到村村通、社社响。

项目的实施不仅可快速、高效、全面的传播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传播农业科技、农村信息等,达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还可以作为基层组织有效的管理工具,起到政策传递、应急喊话的作用。

2.建设的必要性1)时政信息传达的需要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瞬息万变,让人民快速了解国际国内形势,了解各地发展势态,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指导人们生产生活,在这方面,广播传播的快捷性、开放性、强制收听性,能发挥很好的效用。

2)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要城乡视讯网络全覆盖,城乡居民资讯共享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村村通IP对讲广播解决方案

村村通IP对讲广播解决方案

村村通IP对讲广播解决方案一、背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已在全国吹响,作为建设主力军的农民,会面对政策调整幅度大、知识更新快、工作要求高等现实问题。

特别是随着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业综合开发的高层次推进,对农民的主体意识、科学种植、科学养殖、信息畅通、法制观念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民对政策法规的了解和对科技文化的渴望更加迫切。

为了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得农村精神生活发展与济发展相统一,建设村村响广播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二、需求系统本着"先进性、科学性、稳定性、经济性"相统一的原则进行设计。

先进性:系统采用了网络传输的方式,自主开发技术力量强大解决了低成本网络音频信号的平衡远距离传输的难题,并能达到极佳的播放音质效果,无干扰无串音操作简单。

运用最新的网络通讯技术建立起来一套崭新、完整的IP网络广播系统。

我们以全新的理念构造出新一代的广播系统,焕发了无限的活力是任何传统广播系统所无法比拟的。

软件功能强大实用性强。

由于模拟信号传输方式存在着失真大、频带窄、信噪比低等问题;而采用数字信号传输则无因传输问题对音质造成的损害,能在终端重现高质量的音源信号。

科学性:系统设计科学可靠,通过以太网络技术,它可在同网段的局域网内、跨网关的局域网内或Internet网上使用。

稳定可靠的网络广播直接取决于网络服务器及网络适配器软硬件结合的完好性能;此外,系统保证可维护性强,同时具有充分的可扩展性。

稳定性:由于系统采用IP数字网络广播方式,省去了大量的布线系统,所以也就消除了作为广播系统中最可能发生问题的线路故障所引发的广播系统线路故障现象;经济性:此系统维护方便、结构简单、布局简明、广播系统的经济性有目共睹,在建设期可省去大量的传输线材和线路铺设费用。

三、解决方案集中对讲系统采用领先的IP音频技术,将模拟音频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将音频信号以数据包形式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进行双向传送,是一套纯数字传输的免提对讲系统。

ip广播系统方案

ip广播系统方案

IP广播系统方案引言IP广播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广播方式,它允许将音频、视频和其他类型的数据广播到多个接收者。

在许多应用场景中,如会议、教育和娱乐等领域,IP广播系统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IP广播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一个可行的方案。

IP广播系统原理IP广播系统基于Internet协议,使用IP地址和端口号来唯一识别发送者和接收者。

下面是IP广播系统的基本原理:1.发送端将音频、视频或其他类型的数据转换为IP数据包。

2.发送端向目标IP地址和端口号发送数据包。

3.接收端根据IP地址和端口号监听网络流量。

4.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包后,解析数据包,提取出音频、视频或其他类型的数据。

5.接收端通过相应的设备(扬声器、显示器等)播放或展示数据。

IP广播系统方案硬件设备IP广播系统需要以下硬件设备:1.发送端:一台具备网络功能的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或网络音频编码器。

2.接收端:多台具备网络功能的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或网络音频解码器。

3.网络设备:包括网络交换机,用于连接发送端和接收端。

软件设置IP广播系统的软件设置包括以下方面:1.配置网络设备:设置发送端和接收端所在的网络,确保网络正常运行。

2.配置发送端:设置发送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以及要广播的数据类型。

3.配置接收端:设置接收端的IP地址和端口号,以及接收端的设备参数(如音量、画面分辨率等)。

4.测试连接:通过发送测试数据包,确保发送端和接收端正常连接。

网络拓扑IP广播系统的网络拓扑通常包括以下组成部分:1.发送端:将音频、视频或其他类型的数据转化为IP数据包并发送。

2.网络交换机:连接发送端和接收端,确保数据能够顺利传输。

3.接收端1:将接收到的IP数据包解析并展示音频、视频或其他类型的数据。

4.接收端2:将接收到的IP数据包解析并展示音频、视频或其他类型的数据。

5.接收端n:将接收到的IP数据包解析并展示音频、视频或其他类型的数据。

实施步骤1.配置网络设备:通过连接发送端、接收端和网络交换机,确保网络正常运行。

ip无线广播系统方案

ip无线广播系统方案

IP无线广播系统方案简介IP无线广播系统是一种基于IP网络的无线音频广播传输技术,通过无线网络将音频信号从源设备传输到各个接收设备,实现广播播放和音频分发。

该方案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可以覆盖广泛的区域,并且具有灵活性和可伸缩性。

技术原理IP无线广播系统基于IP网络以及Wi-Fi技术实现音频数据的传输和分发。

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组成:1.音频源设备:音频源设备可以是电脑、手机、广播主机等提供音源的设备。

2.无线网络:系统通过无线网络将音频数据传输到接收设备。

无线网络采用Wi-Fi技术,可以使用现有的无线路由器或者专用的无线设备。

3.接收设备:接收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线扬声器等,用于接收和播放音频数据。

4.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用于管理系统中的源设备、接收设备以及网络连接等,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和监控。

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1.源设备将音频数据通过IP网络传输到无线网络中。

2.无线网络将音频数据广播到所有连接到该网络的接收设备。

3.接收设备收到音频数据后,进行解码并播放。

系统特点IP无线广播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灵活性:系统使用IP网络进行传输,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可以实现广播覆盖范围的灵活调整。

同时,系统支持多个源设备和多个接收设备,可以轻松进行音频分发和场景切换。

•高质量音频传输:系统采用无线网络传输音频数据,保证音频质量的高清晰度和稳定性。

音频数据的传输会进行压缩和解码,确保传输效率的同时不损失音质。

•便捷性:接收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常见设备,并且不需要额外的硬件设备,只需要连接到相应的无线网络即可接收和播放音频。

•可伸缩性:系统可以随着需求的增加添加更多的源设备和接收设备,扩大广播范围和覆盖设备数量,满足不同规模场景的需求。

应用场景IP无线广播系统适用于各种场景,包括但不限于:1.公共场所:在公共场所如商场、酒店、展览馆等地方,可以使用IP无线广播系统提供背景音乐、公告、导航等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农村广播工程解决方案

农村广播工程解决方案

农村广播工程解决方案一、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广播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村居民的关注。

农村广播工程是指在农村地区利用无线传输技术进行信息传播和文化宣传的工作。

它可以为广大农民提供政策宣传、农业技术信息、文化传播等多种服务,对于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民信息接收、增强农村文化软实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广播工程建设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部分农村地区的广播设施老化,信号覆盖不足,广播内容单一,无法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

另一方面,电台接收设备过时,技术水平不高,广播节目质量难以保障,导致广播工程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因此,有必要加强农村广播工程建设,提高农村广播的服务质量,满足农村居民对信息和文化的需求。

二、农村广播工程的解决方案针对当前农村广播工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加强农村广播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已建成的农村广播基础设施,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改造,保证其设施完好、信号稳定。

对于尚未建成的农村广播基础设施,应该加大投入,加快建设进度,确保覆盖每一个农村地区。

同时,要引入先进的通信技术,提高信号传输质量,提升广播服务范围。

2. 创新广播内容,满足多样化需求农村广播应该创新节目内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作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广播节目,包括新闻、文化、农业、经济等多方面内容。

同时,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根据不同农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广播服务。

此外,可以在广播节目中加入寓教于乐的元素,提供文化、娱乐等多层次的节目内容,吸引农村居民的关注。

3. 提升广播技术水平,保障节目质量加强农村广播技术人员的培训与培养,推动广播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保证广播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进行监测和维护,确保广播信号的质量。

同时,要加强广播质量监管,严格把关广播节目质量,提高广播服务水平。

4. 推动农村广播与互联网结合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农村广播与互联网相结合,提供农村互联网广播业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农村IP网络广播系统解决方案
一、用户概况及需求
我县乡镇村区划调整后,现有乡镇13个,行政村215个,自然村2544个,其中离县城最远的乡镇达90多公里,离乡镇所在地最远的自然庄达35公里。

现时农村调频广播网相当一部分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难以适应乡镇村各项宣传工作的需求,亟待恢复和加强,目的是达到村村通、村村响。

具体要求如下:
1、改变现有有线+调频广播模式,建立一套基于联通或者移动网络的村村通广播系统。

以行政村为单位安装网络广播系统,综合广播信息将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使得广
大村民足不出户,就可闻知天下事。

2、村村通广播系统必须具备灾害预警功能。

村村通广播为灾
害预警大喇叭建设工作的重要工作平台,必须为气象/水利/农业局
林业局等部门提供接口。

3、播出的内容主要包括转播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传达上级
的会议精神,宣传计划生育、秸秆禁烧、防汛抗旱和一些惠农政
策等。

4、可实现“三级可控、两级插播、上级优先、应急优先”等功能。

二、方案设计
村村通广播在农村宣传工作、基层组织建设、处理应急事务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使“村村通”工程深得民心、也成为让农民得实惠的一项有实效的工程。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并将“村村通”列入“十二五”文化事业重点工程。

我们这套农村广播方案基于电信通信网络和数据网络进行部署,为政府部门提供如下的服务解决方案。

◆县级播音平台:
系统整体架构:系统由1台广播服务器(GM-8008B)、1台应急广播接入主机(电话远程接入终端GM8008)、1台县级播控平台(IP网络广播寻呼话筒GM8003D)、调音台、调谐器等音源设备组成。

县级播音设备功能:
1、应急广播系统:负责接收县级应急平台发送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网络信号发送至全县所有的大喇叭。

2、广播服务器具有对全县广播终端管理和权限管理等功能,为所有数字网络广播终端提供定时播放和实时广播服务,响应各网络广播终端的点播请求;
3、县级播控平台可以对全县任意的乡镇、村进行广播且下级无法插播。

4、为农业局、林业局、气象局、水利局等部门提供数据接口服务。

5、设置位置:县广播电台
◆乡镇级广播平台:
由应急广播系统(电话远程接入终端GM8008)和乡镇级播控平台(GM8003D)构成。

应急广播系统:负责接收乡级应急平台发送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网络信号发送至本全乡所有的大喇叭。

乡级播音设备:具有对村级网络广播终端管理等功能,乡级广播站可对某一个乡镇的某一个村或两个村进行应急广播且村无法插播。

设置位置:乡广播站
◆村级广播平台:
由播音话筒GM350,网络广播接收终端(网络功放)GM130IP和大喇叭组成。

网络广播接收终端GM-130IP 接收由县级、乡级平台发送的数字广播信号,并将其解码为模拟音频信号发送至本村的广播扩声喇叭。

设置位置:村委会
三、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特点
金迈视讯村村通网络广播系统通过现代通讯技术,把全县各村的大喇叭进行联网,实现多级管理和信息的实时发布。

避免了原有线+调频广播工作模式所固有的设备、杆线,资金投入高,可靠性差,维护工作量大、音质效果差、抗自然灾害能力差等缺点。

“村村通大喇叭”是政府部门与农民之间沟通的纽带和桥梁。

通过它不仅可传播农业知识与技术,还可以把国家的农业政策、农民政策、农村政策传达给广大的农民,把政府想做、要做的事情告诉农民。

提高农民的政治意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1、结构简单、稳定性高、资金投入少:金迈视讯村村通网络广播系统基于网络,县广播电台的音频任务经过网络传输直接到村委会的网络功放,通过村委会的喇叭扩音。

避免了环节过多而造成的稳定性差、资金投入高、维护繁琐等问题。

2、分级管理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系统可做到三级可控、两级插播、上级优先、应急优先;
①乡广播站配备IP网络广播寻呼话筒GM8003D,只需按键即可对想要广播的村庄进行广播(同时终端上自带液晶屏显示所选择播放的区域名称)
②村广播站配备网络功放,普通话筒;播音员只需打开话筒即可讲话。

3、村村大喇叭系统具有定时自动播出无人值守的功能:能够及时有效的将国家的惠农政策、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气象信息等第一时间传送到田间地头。

主要使用用户包括村长和各级拥有发布信息权限的部门,比如发布气象信息的气象局、发布应急预案的应急办等。

4、党政领导讲话:各级领导在各种节日或重大事件时,可通过手机、固定电话、电脑接入等手段,对广大人民群众发表讲话,让领导贴近群众。

5、公共应急指挥:应对突发事件、灾前预防灾后重建,通过电话或电脑接入本系统指挥现场工作。

提高效率,稳定秩序,缩短第一现场的反应时间。

6、政策法规宣传:向广大农村宣传各种政策法规,如医保、计生、农税补贴等。

7、农业气象播报:每天播报农业气象,有效防灾减灾,并根据气象情况提醒农民注意耕作。

8、农业知识普及:给农民传播现代农业知识,把最新的农业科技带入农村。

9、农村文化教育:统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建设,提倡新农村文化风尚,引导新农村健康生活。

10、农村信息交互:通过语音播报,及时发布农业市场信息,以及通过短信、电话、网络提交的需求信息。

11、乡村娱乐生活:收听歌曲、电台等娱乐节目、村民可电话接入参与点歌播放等。

四、系统拓扑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