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13夜莺的歌声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下13《夜莺的歌声》教案

《夜莺的歌声》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诗歌《夜莺的歌声》的意境和情感;2.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夜莺的歌声。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2.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3.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欣赏诗歌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大自然,善于发现美和感悟生活;2.尊重、理解并欣赏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信沉稳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境和音乐美;2.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抽象意义;2.发挥想象力进行描述。
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可先播放夜莺的歌声音频让学生感受一下夜莺歌声的美妙,然后询问学生对夜莺的了解和印象。
学习活动(30分钟)1.学生诵读全文,老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夜莺的歌声抒发出的情感和意境;2.分组讨论夜莺的形象描写,每组呈现出自己的描述;3.教师讲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示范朗读;4.学生尝试模仿老师朗读,提高朗读的音乐感。
拓展(15分钟)1.学生可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描绘自己印象中的夜莺;2.学生可借助绘画、手工等形式表现对夜莺的理解。
总结与反馈(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夜莺的形象和意境;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
四、课后作业1.仿写一首关于夜莺的短诗;2.每晚欣赏一段夜莺的歌声,用心感受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韵律和情感传达,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未来的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引导他们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四下《夜莺的歌声》精品教案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四下《夜莺歌声》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夜莺歌声》。
这篇课文选自第三章“生活中科学”,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夜莺鸣叫展开,通过描述夜莺歌声特点,让学生解这种鸟类生活习性,同时教育学生要爱护鸟类,保护自然环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运用。
2.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解夜莺生活习性和鸣叫特点。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鸟类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夜莺鸣叫特点及其在生活中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生字、新词,解夜莺生活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挂图、录音机、夜莺鸣叫音频。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卡片、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夜莺鸣叫音频,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动物声音,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导入:(1)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新词。
(2)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新词,并进行讲解。
3. 课文学习:(1)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夜莺鸣叫特点。
(2)老师讲解课文,分析夜莺生活习性。
(3)结合实践情景,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否见过夜莺,解到关于夜莺知识。
4. 例题讲解:(1)分析夜莺鸣叫特点,让学生举例说明。
(2)讲解夜莺鸣叫在生活中作用。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模拟夜莺鸣叫,体会其特点。
(2)让学生用生字、新词造句。
(1)回顾课文内容,让学生复述夜莺生活习性和鸣叫特点。
(2)教育学生要关爱鸟类,保护自然环境。
六、板书设计1. 夜莺生活习性2. 夜莺鸣叫特点3. 爱护鸟类,保护自然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生字、新词造句。
(2)写一段关于夜莺介绍,至少50字。
2. 答案:(1)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夜莺生活习性和鸣叫特点,达到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鸟类,解它们生活习性和鸣叫特点。
2024年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四下《夜莺的歌声》教案

2024年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四下《夜莺的歌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夜莺的歌声》。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读写。
2.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PPT,生字词卡片,黑板。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夜莺的歌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并适时纠正读音和书写。
4. 课文解析: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a. 第一段:描述夜莺的歌声特点。
b. 第二段:讲述夜莺歌声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c. 第三段:表达作者对夜莺的喜爱和赞美。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夜莺的歌声》2. 生字词:突出显示生字词,标注音标和解释。
3. 课文结构:用简图表示课文结构,标注各段大意。
七、作业设计a. 夜莺的歌声有什么特点?b. 夜莺的歌声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影响?c. 作者为什么喜欢夜莺?2. 答案:见课后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教学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夜莺的其他文章,了解夜莺的生活习性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掌握2. 课文结构的分析3. 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4.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一、生字词的掌握1. 利用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反复认读,注意音、形、意的结合。
人教版语文四下13《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四下13《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3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关于夜莺和国王的故事,通过夜莺的歌声,展示了夜莺的美丽和智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课文语言生动,情节引人入胜,插图精美,适合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寓言故事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寓意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读写“夜莺、歌声”等词语,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夜莺歌声的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命,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夜莺歌声的象征意义。
3.引导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命。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朗读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生字词卡片。
4.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夜莺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夜莺的特点,如美丽、歌声动听等。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教师巡视课堂,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阅读完毕,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课文故事。
通过朗读和表演,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然后进行生字词卡片游戏,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夜莺歌声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强调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 夜莺的歌声_人教新课标-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夜莺的歌声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让先生在读中感悟作者是如何突出表现人物抽象的,学习作者这类令人物抽象鲜明的写作方法。
并能运用在本人的习作中,课堂上完成一个练笔小片段。
教学重难点:让先生感悟作者表现人物抽象的写作方法,并能学会运用在本人的习作中。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夜莺的叫声,同学们知道这是甚么鸟的叫声吗?这就是夜莺的叫声,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17课《夜莺的歌声》,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和老师一同板书课题,伸出手来。
)发问:课文讲了一件甚么事?从文中你领会到小夜莺是一个甚么样的人?(机智、勇敢、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人)二、浏览提示:请同学们自在默读课文,划出文中最能表现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句子。
你是怎样领会到的?预设一:生:从这处言语描写中我感遭到小夜莺的机智和勇敢。
师:文中还有哪些对小夜莺言语的描写?这些言语描写有甚么特点?1. 说的地位不同,有的说在前,说在后,说在两头,还有的省略说2. 这里为甚么要说有麻雀、猫头鹰、乌鸦……这是将德国兵比作麻雀、乌鸦、。
有一语双关的作用还有哪里也是在讽刺德国兵?3. 虽是言语描写,但也表达出来小夜莺当时的神态和动作:如:不慌不忙地回答有决心地回答还有甚么地方能表现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生交流动作和表面三、小结:作者经过对小夜莺的动作、言语及神态的描写,突出表现了小夜莺机智、勇敢的人物抽象特点。
特别是文中的言语描写很精彩,从言语中也表达出了人物的动作和神态。
四、在《小英雄雨来》一文中,一样成功塑造了一位机智、勇敢的小英雄人物。
两篇文章在表现人物抽象上有甚么相反的地方?相反:生:也写出了雨来的言语、动作、表面、神态的描写总结:可见,在表现人物抽象上不必面面俱到,拔取典型的、能突出表现人物抽象的方面进行描写即可。
五、课堂练习不如我们用今天所学的这类方法来帮助这位同学,让他的作文也能突出表现人物的抽象。
贪吃的弟弟我有一个弟弟,今年七岁,。
四年级语文下册《夜莺的歌声》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夜莺的歌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环境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对比分析,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难点:学会通过关键词、句子理解课文,运用对比分析方法,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动画视频、图片等。
2.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生字词卡片。
3.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并会运用。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感受夜莺歌声的美妙。
3.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子,总结课文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4. 讨论与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环境和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写一段话描述夜莺的歌声。
3. 观察大自然,珍惜生命,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动画视频、图片等直观教具,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四下《夜莺的歌声》教案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四下《夜莺的歌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夜莺的歌声》。
全文描述了一个夜晚,主人公在树林中聆听夜莺歌唱的故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中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掌握修辞手法。
难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PPT、黑板、粉笔、教学录音机。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夜莺的歌声,让学生感受夜晚的美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预习检查(10分钟):检查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课文学习(15分钟):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课文中的一个拟人修辞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拟人修辞的特点。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进行随堂练习。
6. 朗读训练(10分钟):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夜莺的歌声》2. 重点词语:夜莺、歌声、树林、夜晚、美丽、动人3. 修辞手法:拟人、比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描述一个你喜欢的动物。
2. 答案示例:小猫咪在阳光下懒洋洋地晒太阳,它的眼睛像两颗闪亮的宝石,熠熠生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拟人修辞手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四下《夜莺的歌声》优质教案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四下《夜莺歌声》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夜莺歌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学习生字词,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分析课文结构,以及进行相关语文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热爱,激发学生对自然关注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表达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夜莺歌声,让学生猜猜是什鸟叫声,引出课题。
详细过程:学生闭上眼睛,认真聆听夜莺歌声,然后分享自己感受和猜测。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详细过程: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分享对课文内容理解。
详细过程: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生字词、课文结构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详细过程: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课文重点内容,强调生字词读音和书写。
5.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详细过程:教师挑选典型题目,引导学生分析题目要求,解答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详细过程: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夜莺歌声生字词课文结构情感体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话描述夜莺歌声。
(3)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大自然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夜莺的歌声
《夜莺的歌声》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
一个机智、活泼、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
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声仍不绝于耳。
针对课文特点,教师可设计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初读全文,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此基础上再默读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划出课文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并以文章自然空行为标志划分段落,四人小组讨论段意,从而理清课文脉络。
二、以读促悟,重点深究
夜莺的歌声是课文的一条红线,抓住夜莺歌声的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夜莺歌声的含义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教师可从以下四个环节引导学生深究。
1、联系上下文,初闻歌声。
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教师出示:“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鼓励学生质疑,学生问:“‘沉寂’什么意思?”教师让学生联系上文读读,体会体会。
学生从读中体会到战斗刚刚结束,树木、房屋被破坏,空旷的花园里空无一人,死一般的静寂。
学生又问:“这歌声有什么作用?”教师不急于解答学生的疑惑,而是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两生上台演一演军官和小夜莺,
从对话中去体会、去品味。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小夜莺把问话故意岔开,避免了正面回答,看似一副糊涂的样子,却有着格外清醒的头脑。
“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小夜莺巧妙的回答,既保护了群众,又痛骂了敌人。
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小夜莺的乖巧、机智。
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诵,心而维”,边朗读边揣摩,从中体会到这是有意吸引敌人的歌声。
2、自问自答,理解歌声。
学习课文第二段,让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教师出示:“小孩有时侯学夜莺唱,有时侯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侯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教师大胆地放,引导学生自问自答,同桌练习一个问一个答,扩大了训练面,人人都得到了训练的机会,学生各有所得。
在此基础上,教师充当“向导”的角色,引领学生比较:
“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
“他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
这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3、比较异同,破译歌声。
学习课文第三段,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四人小组讨论歌声的作用有何不同,破译歌声的含义。
结合语境,让学生探究既然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为什么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出小夜莺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发出信号后仍继续唱歌,同时也表达他临战前的兴奋。
4、探究寻根,深挖歌声。
齐读课文第五段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教师出示:“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那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
”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探究寻根,表面赞扬宛转的歌声,实质颂扬小夜莺勇敢、机智又热爱祖国的品质,悟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深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三、以读引说,迁移运用
文章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而对游击队员的描写则着墨极少,这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可设计这样的训练题练说:“战斗胜利了,几个游击队员围着小夜莺,。
”
教师抓住这一语言“空白”,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语言情境之中,去朗读,去感受,去想象,贴近书中的人物,与他们一同分享胜利的喜悦,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水到渠成地称赞了小夜莺,在语感训练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后记:
故事以小男孩坐在河岸边吹着口哨执行新任务作结,给人一曲终了而意犹未尽之感,实为神来之笔。
教师在此可设计这样一个练笔。
把课文的第五段删掉,请学生续一个豹尾,要求前后照应,首尾连贯(这是本单元读写训练的重点),从小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向权威挑战,写出自己的特色,锻炼了学生的写话能力。
总之,本课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议、悟为主要手段,并穿插说、写的练习,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