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北京》优质教案、教学设计讲课稿
八年级地理北京的教案

八年级地理北京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如气候、地形等。
3. 培养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如古建筑、传统节日等。
4. 提高学生对北京城市规划和发展现状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北京的基本概况: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
2. 北京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等。
3. 北京的历史文化:古建筑、传统节日等。
4. 北京的城市规划:交通、绿化、公共服务等。
5. 北京的发展现状:经济、科技、教育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北京的基本概况、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城市规划和发展现状。
难点: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历史文化内涵、城市规划和发展现状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北京的基本概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北京的具体实例来讲解自然环境特点。
3. 采用文化体验法,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
4. 利用图表分析法,直观展示北京的城市规划和发展现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京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北京的兴趣,进而引入新课。
3. 分析北京的自然环境:让学生举例说明北京的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特点,并进行讲解。
4. 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介绍北京的古建筑、传统节日等历史文化,让学生感受北京的文化底蕴。
5. 探讨北京的城市规划:通过展示北京的地图和规划图,讲解北京的交通、绿化、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城市规划。
6. 分析北京的发展现状:让学生了解北京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教育等方面的现状。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还应考虑是否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以及是否需要对教学方法或内容进行调整。
七、评价与评估:学生的学习评价可以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来评估。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思考能力,以及对北京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地理《北京》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北京》教学设计课型:授新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
运用地图认识北京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并能做出简要的评价。
⑵、了解北京作为首都的城市职能,理解城市职能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
⑶、搜集资料、运用地图分析北京成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原因及表现。
⑷、了解北京的城市建设成就及发展方向。
2、能力目标:⑴、运用地形图、通过查阅资料并用语言描述北京市的地形特征,锻炼学生运用地理语言的能力。
⑵、运用各种专题地图,培养学生正确的运用地图的能力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首都的爱国主义教育。
⑵、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使其树立初步的环境观和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运用专题地图逐项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以及城市职能与成就。
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使学生对北京有更深的了解。
1、重点:北京市的城市职能与建设成就。
2、难点:⑴、北京市的城市职能与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交通状况的因果关系。
⑵、北京市的环境问题。
3、教学突破:恰当运用读图分析的方法了解北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联系当前的时政内容探索理解北京在我国城市职能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综合法、对比法【教学过程】引入:播放视频《北京城市宣传片》,营造氛围。
你能说说你对北京的映像吗?然后学生讨论与回答师生互动:查阅地图册,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引入新课板书:北京一、谈“天”说“ 地” 话北京1、北京的位置:(点ft课件显示北京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图)教师指导: 读P70 图8-1,分析北京地理位置。
学生活动:完成P70“活动”N o1说出北京的地理位置。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太行山脉西山。
师生小结归纳:(点ft课件显示北京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图)①、海陆位置:位于中国东部北方地区(华北北部地区),离海洋较近。
②、经纬度位置: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东八区。
初中地理说课稿《北京》说课稿

初中地理说课稿《北京》说课稿第一篇:初中地理说课稿《北京》说课稿初中地理说课稿模板《北京》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祖国心脏——北京》是湘教版版八年级下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每一个中国的公民都应该了解首都的基本状况;北京还是一个特大城市,教材通过对北京的介绍,使学生掌握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的开始,也是代表,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自学其他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区域。
2、教材处理学生对于北京的这个城市,都已经有了多多少少的认识,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掌握,初二的学生已经学会了使用计算机网络搜集资料,基于此,我将让学生课前搜集材料,自学读图、探究、讨论,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强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且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城市职能、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建设的成就,从而了解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
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充分利用手中材料,读图、分析、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发达的现代化进程,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城市职能。
教学难点:对北京地理位置的评价;北京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重点难点的突破:充分利用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通过地图、资料、视频等多种辅助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启发式讲述法、引导交流合作等。
三、说学法自学读图、探究、讨论。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体现教学的创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课设计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师生互动导入新课为了避免一开课就是老师说学生听的沉闷气氛,我在课前先播放《北京风光的宣传片》,开课后用问题导入,学生的思路就被我带到了学习的轨道上,开始了北京之旅。
《祖国的首都——北京》示范公开课教案【七年级地理下册鲁教版】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做出简要评价。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北京的交通发展状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资源1.【课程引入】北京;2.【地理地图】北京部分文化机构和设施的分布动画;3.【知识解析】辽代以来北京城区的变迁;4.【活动设计】北京的四合院该何去何从。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北京是我们祖国的首都,你对我们的首都了解多少呢?说一说你们对北京的印象吧!学生自由发挥,说出他们从各个渠道收集来北京的情况。
学生: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故宫、长城、2008年奥运会、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教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其实北京还有很多方面能够激发我们的兴趣,北京还有颐和园、中南海、中关村、中央电视台、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等。
我们先来看一小段视频,感受首都北京的魅力,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北京。
教师播放资源库视频【课程引入】北京,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
【新知讲解】一、政治文化中心视频展示北京著名景点的景观,如天安门广场、北京故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鸟巢、八达岭长城、鸟巢、国家大剧院、北京天坛、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中南海等。
教师:这些历史文化古迹不仅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同时也促进了北京经济的发展。
从这些著名景点和建筑,我们不难看出北京是我们国家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那么,北京为什么能够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呢?1.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和“北京地形图”,学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北京的海陆位置。
八年级地理北京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八年级地理北京教案学科领域:地理年级:八年级教学时间:共计45 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历史文化。
2. 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交通状况。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城市职能和交通状况。
教学难点:北京的历史文化和城市职能。
教学准备:地图、图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北京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提问:“你们对北京有什么了解?”2. 探究北京的地理位置(1)请学生观察中国地图,指出北京的地理位置。
(2)讲解北京所在的经纬度范围,以及其在中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 分析北京的气候特点(1)请学生观察北京的气候类型图,了解北京的气候特点。
(2)讲解北京的四季分明、温差大的气候特点。
4. 探究北京的历史文化(1)介绍北京的历史沿革,如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都城。
(2)讲解北京的历史文化遗迹,如故宫、颐和园、天坛等。
5. 分析北京的城市职能(1)请学生观察北京城市职能图,了解北京的城市职能。
(2)讲解北京作为国家首都、政治、文化、国际交流中心的职能。
6. 探究北京的交通运输(1)请学生观察北京交通图,了解北京的交通状况。
(2)讲解北京的交通网络、公共交通设施以及交通拥堵问题。
7.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回答学生的疑问。
三、课后作业1. 绘制北京地理位置示意图,标注主要地理特征。
2. 收集有关北京历史文化的资料,简要介绍一件历史文化遗迹。
3. 观察身边的交通工具,分析其对北京交通状况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对北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城市职能和交通状况的掌握情况。
六、教案内容拓展1. 北京的地理环境(1)介绍北京的地理环境,如地形、河流、湖泊等。
初中地理优质课北京教案

初中地理优质课北京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 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过程与方法:1. 继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和方法;2. 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2. 通过学生对城市建设中传统与现代的现实矛盾的思考,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辩证对待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地关系。
【教学重点】1. 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2. 北京的未来发展方向;3. 学会根据城市的历史条件处理城市建设中传统与现代,发展与发展现实矛盾。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城市的历史条件处理城市建设中传统与现代,发展与发展现实矛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两会”图片师:先给大家看一组图片,知道这上面说的是件什么事儿吗?两会又是在哪里举办的呢?引入新课祖国的首都——北京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祖国的首都——北京,说起北京,你对这个地方有什么印象?会让你想起些什么呢?生描述北京印象师:大家说的都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学习北京。
二、自然环境1. 提问:北京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生回答: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燕山、太行山,面向广阔的华北平原。
师点评并板书:北京地理位置2. 提问:北京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生回答: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师点评并板书:温带季风气候3. 提问:北京的河流情况如何?生回答:北京有永定河、潮白河等围绕城市。
师点评并板书:永定河、潮白河等河流4. 提问:北京的交通情况怎样?生回答:北京是东北、西北、南方之间往来的交通要道在华北的交汇处。
师点评并板书:交通要道三、历史文化传统1. 提问:北京有哪些历史文化传统?生回答:北京有故宫、天安门、长城等历史文化遗址。
八年级地理北京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历史文化。
2. 通过地图和图片,使学生认识北京的城市布局和主要建筑物。
3. 培养学生对北京的了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北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北京的城市布局和主要建筑物。
三、教学难点:1. 北京的气候特点。
2. 北京的城市布局和主要建筑物。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地图、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北京。
2. 采用小组讨论、学生讲解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京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北京的美景,激发学生学习北京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历史文化。
4.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北京的城市布局和主要建筑物。
5. 学生讲解:邀请学生上台讲解北京的城市布局和主要建筑物。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查漏补缺。
7.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北京的地理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八年级地理《北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北京的地理位置。
2. 北京的气候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北京的地理位置。
2. 北京的气候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北京。
2. 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京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北京的美景,激发学生学习北京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3. 课堂讲解:讲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北京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的含义和影响。
地理《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范文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城市职能。
2. 使学生掌握北京的主要旅游景点和历史文化遗产。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以及主要旅游景点。
难点: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三、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现场教学等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北京地理、气候、城市职能、旅游景点等资料。
2. 地图:北京市地图。
3. 参考资料:关于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书籍和文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北京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关注祖国的首都。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城市职能。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北京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城市职能,重点介绍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分享研究成果。
5. 现场教学:利用地图和课件,带领学生游览北京的主要旅游景点,如故宫、天安门广场、颐和园等。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所学,绘制一幅北京旅游景点的导游图。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提交的导游图,评价学生对北京旅游景点的掌握程度。
3. 知识测试:进行一次关于北京地理、气候、城市职能、历史文化遗产的测试,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天安门广场、颐和园等,加深学生对北京的了解。
2. 邀请北京导游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北京旅游的更多信息。
3. 开展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小组,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北京的历史文化。
八、教学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地理《北京》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
《北京》教
学设计
课型:授新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
运用地图认识北京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并能
做出简要的评价。
⑵、了解北京作为首都的城市职能,理解城市职能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条件
之间的关系。
⑶、搜集资料、运用地图分析北京成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原因及表现。
⑷、了解北京的城市建设成就及发展方向。
2、能力目标:
⑴、运用地形图、通过查阅资料并用语言描述北京市的地形特征,锻炼学生运用地
理语言的能力。
⑵、运用各种专题地图,培养学生正确的运用地图的能力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首都的爱国主义教育。
⑵、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使其树立初步的环境观和朴素的可
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运用专题地图逐项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以及城市职能与成就。
通过让
学生搜集资料,使学生对北京有更深的了解。
1、重点:北京市的城市职能与建设成就。
2、难点:⑴、北京市的城市职能与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交通状况的因果关系。
⑵、北京市的环境问题。
3、教学突破:恰当运用读图分析的方法了解北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联系当前的时政内容探索理解北京在我国城市职能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综合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引入:
播放视频《北京城市宣传片》,营造氛围。
你能说说你对北京的映像吗?然后学
生讨论与回答师生互动:查阅地图册,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引入新课
板书:北京
一、谈“天”说“ 地” 话北京
1、北京的位置:(点ft课件显示北京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图)
教师指导: 读P70 图8-1,分析北京地理位置。
学生活动:完成P70“活动”N o1说出北京的地理位置。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太行山脉西山。
师生小结归纳:(点ft课件显示北京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图)①、海陆位置:位于中
国东部北方地区(华北北部地区),离海洋较近。
②、经纬度位置:位于北半球中纬
度地区,东八区。
③、相对位置:东南与天津相临,其它方位与河北省相临。
(目的: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位置的方法)
2、北京的地形及特征:(点ft课件显示北京的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图归纳说
出北京的地形特征。
学生活动:① 北京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既西北高东南低。
② 完成P70“活动”No2。
教师归纳:(点ft课件显示归纳)①、以平原与山地为主。
②、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③、东南部属于华北平原,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太行山脉余脉西山。
3、北京的气候类型与特征:
学生活动:① 学生回顾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与特征。
② 分析得出北京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③ 阅读P71“活动”No3 相关资料,完成活动任务。
教师归纳:(点ft课件显示图表)北京的气候特征:①、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②、气候特征: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晴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
降水
季节分配不均匀,全年大部分降水集中于夏季,7、8 月常有暴雨。
师生小结:温带季风性气候,雨热同期,集中于夏季。
学以致用(思考):① 我们到北京旅游选择哪个季节最好?
【展示交流】
二、穿越历史看北京
(点ft课件显示北京朝代图四合院图等)
学生活动:①阅读教材P71,结合图片讨论它们形成的原因。
② 补充回答北京还有哪些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目的:展现学生课外知识,拓展与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知识的良好习惯)2、文化名城与文化遗产(点ft课件显示北京古都图片)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72“历史悠久的北京”及《北京世界文化遗产分布》② 成为世界上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颐和园和十三陵等6 处世界文化遗产。
(目的:培养学生学科知识交叉运用能力,达到知识灵活运用的目的)
三、繁华都市夸北京
【合作探究】
利用资料卡一、二
1、找出北京的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
2、北京的建设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结论⑴、全国的政治中心:师生互动
⑵、国际交往中心:(点ft课件显示图片《中国外交部》《驻华美国大使馆》
1 引导学生了解北京有哪些国际组织驻华机构。
② 引导学生畅谈这些机构的重要性(目的: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树立国际交往的意识)
⑶、全国的文化、教育、科学的中心:学生活动:(1)阅读P72 教材内容,完成
P73 活动内容。
(2)查阅《地图册》了解《北京主要文化机构和设施》。
教师归纳:北
京教育、科学、文化发达,集中了百多所高等院校及有图书馆,博物馆等众多文化场
所。
㈢城市建设成就(点ft课件显示问题)思考:今天的北京已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你了解北京城市建设成就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吗?⑴城市建设:(点ft课件显示图
片《北京城市功能分区》)
学生活动:① 阅读教材P73-74 正文内容,了解北京城市建设成就。
②读图《北京城市功能分区》北京具有哪些功能区?根据功能区的分布判断城市地域面积有何变化。
师生归纳: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北京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重
要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得到了保护和修缮。
(目的:培养学生学生阅读能力及
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⑵交通运输枢纽:(点ft课件显示图片《北京城区公路交通网》)学生活动:①查阅《北京交通地图册》,了解北京作为交通枢纽的重
要原因。
② 结合P77 完成活动题NO1-2。
师生归纳:北京城市组成了市内四通八
达的交通网络。
北京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太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
学生活动:
① 读图8-12 与8-13 畅谈对此的理解。
② 思考北京作为经济中心之一有哪些有
利条件?③ 了解北京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标志。
⑷ 发展新型产业:(点ft课
件显示图片《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学生活动:①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中心是哪里?有利条件是什么?
四、人地和谐建北京
根据图片分析归纳北京在发展中存在的自然环境问题和人文环境问题有哪己方面?
师生互动:结合教材P76“活动”N o1内容,探究出解决有效措施和方法。
【归纳总结】
(一)北京的自然环境
1、北京的地理位置
2、北京的地形特征
3、北京的气候特征
(二)政治文化中心1、独特的历史文化全2、文化名城与文化遗产3、城市职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
(三)、城市建设成就1、城市建设 2 交通运输枢纽3、经济中心4、发展新型产业5、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地
(四)、北京的绿化建设1、环境问题:(1)自然环境问题(2)人文环境2、环境保护的措施
【板书设计】
【链接中考】经典习题,方法指导
【作业设计】旅游路线和环境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