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安全周知卡
气体安全周知卡

危险特性
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 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 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 混合物。
接触后表现
常压下当氧浓度超过 40%时,有可能发生氧 中毒。吸入 40%~60%r 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 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灼烧感和呼吸困 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 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吸入氧浓度在 80%以上时, 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 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 衰竭面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 60~100Kpar 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个体防护措施
1、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2、氧浓度低于 18%可佩戴正压呼吸器。3、穿一般作 业工作服。4、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5、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 业,须有人监护。
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
大量泄漏,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 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液化气体泄 漏时穿防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漏出气允许排入大气中。泄漏场所保持通风 。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 直至灭火结束。
浓度
MAC(mg/m3):未制定标 准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
消防火警:119 急救中心:120
企业应急救援电话 负责人电话:
最高容许浓度
MAC(mg/m3):未制定标 准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
消防火警:119 急救中心:120
企业应急救援电话 负责人电话:
氧气安全周知卡
危险性类别
助燃! 易爆!
品名、英文名、分子式及 CAS 码
Oxygen 化学式:O2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氩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现场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皮肤冻伤,先用温水洗浴, 再涂抹冻伤软膏,用消毒沙布包扎。就医。 尽量防止进一步的组织损害,不要将冻结的 衣服从冻伤处撕开。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 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 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高浓度环境中,佩带供气式呼吸器或自给式呼吸器。逃生:装有机蒸气 滤毒盒的空气净化式全面罩呼吸器(防毒面具)、自携式逃生呼吸器。避 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危险性理化数据 熔点(℃) :-189.2 沸点(℃) :-185.7 相对密度(水=1) :1.40/186℃ 饱和蒸气压(kPa) :100mmHg(20) 接触后表现 对皮肤 、 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 急性中毒短期内大量吸入,初始有眼和上 呼吸道刺激症状 。经数小时至 24 小时, 刺激症状加重,可有畏光,流泪,气急, 胸闷等症状 。 并可并发皮下气肿 、 气胸 。 误服灼伤消化道;可致眼 、皮肤灼伤 。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可刺激眼和上 呼吸道 。 身体防护措施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相应的 工作服。切断气源,通风对流,稀释扩散。如有可能,即时使用。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 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浓度 ——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 市消防中心 市人民医院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 市消防中心:119 市人民医院:120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危险性类别 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 码及 CAS 号 氩气 不燃气体
Argon
危险性标志
Ar CAS 号:7440-37-1 危险特性
气体安全告知卡丰华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干粉、二氧化碳。
个人防护装备:
急救措施: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应急处理:?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灭火方法:
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个人防护装备:
Carbon?dioxide
二氧化碳
CO2
本品不燃
健康危害:
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均未见病例报道。?
个人防护装备:
Argon
氩气
Ar
本品不燃
健康危害:
本品为惰性气体,高浓度时有窒息危险。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用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工业气体安全周知卡

危险性提示词:品名、英文名称及分子式、CC 码及CAS码: 危险性标志:oxygen CC码:氧气O2CAS号::7782-44-7危险性理化数据: 危险特性:无色无臭气体。
微溶于水,乙醇;熔点:- 218.4;沸点:-183;相对密度:(水=1)1.33;饱和蒸气压:506.62(-164℃)是助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 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与油脂接触则反应生热,此热蓄积到一定程度则可自燃。
液态氧与易燃物共储时,特别在高压下,有爆炸的危险。
液氧易被衣物、木材、纸张等吸收见火即燃。
氧无腐蚀性,但有水分存在时会促进金属的腐蚀;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乙炔接触后的表现:现场急救措施:气体本身无毒,健康成人吸入纯氧3小时一般认为无任何影响,但吸入长的时间或在202.656-303.98Kpa(2-3atm)以上时持续吸入高浓度氧,则可出现氧中毒症。
皮肤接触液氧时,可以引起严重冻伤,导致组织损坏。
应使患者脱离污染区,移至空气新鲜处,安置休息并保暖。
皮肤冻伤立即用水冲洗,并送医院救治。
个体防护措施:泄露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首先切断一切火源,同时再切断气源,选择远离可燃物和火源的安全场所排入大气。
最高容许浓度: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无nitrogen CC码:氮气N2CAS号::7727-37-9危险性理化数据: 危险特性:无色无臭气体。
微溶于水、乙醇;熔点:-209.8℃;沸点:-195.6℃;相对密度:(水=1)0.81;饱和蒸气压:1026.42-173.2℃)本品不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接触后的表现:现场急救措施: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
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可进入昏睡或昏迷状态。
燃气体安全周知卡

丙烷气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易燃!易爆!品名、英文名、分子式及CAS码propane丙烷化学式:C3H8CAS号:74-98-6危险性标志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189.7沸点(℃):-42.1相对水的密度:0.51闪点(℃):-104爆炸极限:2.1%~9.5%危险特性易燃气体。
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接触发生猛烈反应。
气体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接触后表现急性中毒:吸入丙烷后仅有不同程度头晕。
工业生产中常接触到的是丙烷、乙烷或丁烷等混合气体,可引起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症状,严重时表现为麻醉状态及记忆丧失。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吸入丙烷、丁烷者,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及多汗、脉搏不稳定、立毛肌反射增强、皮肤划痕症等自主神经功能混乱现象,并有发生肢体远端感觉减退。
现场急救措施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
不要涂擦。
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
使用洁净、干燥的敷料包扎。
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个体防护措施1、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2、直接接触时可佩戴正压式呼吸器,戴防护眼镜。
3、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4、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工业覆盖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浓度MAC(mg/m3):未制定标准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消防火警:119急救中心:120企业应急救援电话应急电话:136********丙烯气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易燃!易爆!品名、英文名、分子式及CAS码propylene丙烯化学式:C3H6CAS号:115-07-1危险性标志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185.2沸点(℃):-47.4相对水的密度:0.51爆炸极限:2.0%~11.7%危险特性易燃气体。
氮气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氮气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一、危险化学品基本信息1.1 化学品名称:氮气1.2 化学式:N21.3 分子量:28.011.4 外观性状:无色、无味、无毒、无腐蚀性气体二、危险性2.1 主要危害:氮气虽然无毒、无害,但它的危险在于它是一种惰性气体,可以使人体窒息而死亡。
当含氧浓度低于16%时,人体会出现恶心、头晕、喘不过气等症状,直到最终彻底失去知觉甚至死亡。
2.2 火灾爆炸危险: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不易燃烧,但高浓度的氮气可以排出氧气,使物质失去燃烧条件。
2.3 与其他物质的危险反应:与氧、氟素、三氟化氮、氯气等发生反应,可以产生相关的危害。
三、预防措施3.1 危险区域标识:在储存或使用氮气的场所,要进行明显的标识。
可设置告示牌或标志,明确标识储存、使用的危险程度等信息,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
3.2 防护措施:(1)必须戴防毒面具和防护手套,注意保暖,防止口、鼻和眼睛受到刺激,也可以戴上防护帽、隔离服等。
(2)在使用氮气时,必须保证通风良好,气氛中一定要有一定的氧气浓度,防止窒息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3)避免氮气泄漏,一旦发现泄漏,必须迅速地采取措施加以处理,避免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
(4)必须遵守相关操作规程,使用或储晒氮气设备一定要符合有关规定。
3.3 应急处理:(1)如果在使用氮气时出现了窒息,应当迅速采取下面的措施:①尽快将氧气补充到恰当的浓度,让受害者的呼吸道得到有效的保护。
②如果患者无自主呼吸,应尽快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等急救措施,解救其生命。
(2)如果出现了氮气泄漏,应及时采取如下措施:①立即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场所,防止受害者进一步接触氮气。
②立即呼叫专业队伍到现场进行处理。
气体安全周知卡

氦气安全周知卡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
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露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排风机将漏出气送至空旷处。
漏气容器需要妥
危险特性
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到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
危险特性
易燃易爆,它与空气、氧气及其它有氧化性的个体防护措施
压缩空气安全周知卡
个体防护措施
氯乙烯安全周知卡
危险特性
一氧化碳安全周知卡
极端易燃气体,有爆炸危险。
高压压缩气体,
1 10102-44-0
危险特性
易燃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
危险特性
氧气安全周知卡。
气体企业 用气企业适用 气体安全告知卡

应急处理:
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确保通风良好,检测氧气浓度。进入事故区域穿戴自给式呼吸器,除非有确定证据表明空气氛围正常。
灭火方法:
选择对周边环境无危害的灭火方式,如有必要,在灭火时要使用自给式呼吸器。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个人防护装备:
Hydrogen
氢气
H2
本品极易燃,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健康危害: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在很高的分压下,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应急处理:
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确保通风良好,尤其是密闭区域。检测氧气浓度。进入事故区域穿戴自给式呼吸器,除非有确定证据表明空气氛围正常。
在安全前提下,阻止泄漏或将气瓶移至室外。如果气瓶或瓶阀漏气,联系原厂家。不要试图处理残气或未使用的产品。盖上堵头,拧上瓶帽,贴上适当的标签将气瓶返回原厂家。
灭火方法:
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个人防护装备:
Carbon dioxide
二氧化碳
CO2
本品不燃
健康危害:
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均未见病例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氦气安全周知卡危险性警示词品名、英文名称及分子式、CC码及CAS 码 危险性标志不燃!窒息!Helium CC 码:氦气化学式:He CAS 号:7440-59-7危险性理化数据危险特性熔点(℃):-272.1 沸点(℃): -268.94 相对密度:0.138 临界温度(℃): -268 临界压力(Mpa):229溶解性: 微溶于水和有机溶剂若遇高温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泄露和爆炸的危险。
接触后表现现场急救措施本品为惰性气体,高浓度时,可使氧分压降低而有窒息危险。
当空气中氮气浓度增高时,患者先出现呼吸加快,注意力不集中,继之出现疲倦无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以致死亡。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个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液氮安全周知卡危险性警示词品名、英文名称及分子式、CC码及CAS码 危险性标志不燃!窒息! Nitrogen CC 码:氮气化学式:N 2 CAS 号:7727-37-9危险性理化数据危险特性熔点(℃ ):-209;沸点(℃):-196 相对密度(水=1):0.81(-19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7若遇猛烈撞击或高温,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泄漏和爆炸的危险。
接触后表现现场急救措施常压下氮气无毒。
当作业环境中氮气浓度增高、氧气相对减少时,引起单纯性窒息作用。
当氮浓度大于84%时,可出现头晕、头痛、眼花、恶心、呕吐、呼吸加快、脉率增加、血压升高、胸部压迫感,甚至失去知觉,出现阵发性痉挛、紫绀、瞳孔缩小等缺氧症状,如不及时脱里环境,可致死亡。
氮麻醉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及共济失调,严重时出现昏迷。
高压下氮气可引起减压病。
液态氮具有低温作用,皮肤接触时可引起严重冻伤。
皮肤接触:液氮可致冻伤,将患部浸泡于38-42℃的温水中复温。
不要涂擦。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通道畅通。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个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乙炔安全周知卡危险特性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液氩安全周知卡危险性警示词品名、英文名称及分子式、CC码及CAS码危险性标志不燃!窒息!Argon CC码:氩气分子式:Ar CAS码:7440-37-1危险性理化数据危险特性闪点(℃):无意义熔点(℃):-189.2℃相对密度(水=1):1.40(-18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38爆炸极限(%):无意义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接触后表现现场急救措施健康危害:常气压下无毒。
高浓度时,使氧分压降低而发生窒息。
氩浓度达50%以上,引起严重症状;75%以上时,可在数分钟内死亡。
当空气中氩浓度增高时,先出现呼吸加速,注意力不集中,共济失调。
继之,疲倦乏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以至死亡。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食入:食入的可能性不大。
但接触可能造成器官冻伤。
个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
最高容许浓度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MAC(mg/m3): 未制定消防队急救中心119120氢气安全周知卡危险性警示词品名、英文名称及分子式、CC码及CAS码危险性标志易燃!爆炸!Hydrogen UN号:氢气分子式:H2CAS码:1333-74-0危险性理化数据危险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熔点(℃):-259.2℃沸点(℃):-252.8℃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07相对密度(水=1):0.07(-252℃)爆炸极限:4%-76%.易燃易爆,它与空气、氧气及其它有氧化性的蒸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爆炸的危险。
它还具有高度的渗透性。
氢气不能供给呼吸,故在高浓度下能使人窒息。
接触后表现现场急救措施无特殊症状;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
过量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果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个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压缩空气安全周知卡危险性警示词品名、英文名称及分子式、CC码及CAS码危险性标志不燃!窒息!Compressed Air UN号:压缩空气分子式:N2,O2CAS码:132259-10-0危险性理化数据危险特性眼接触:无不良影响吸入:常压下无不良健康影响皮肤接触:无不良健康影响损害器官:无与易燃气体、油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危险,受热时瓶内压增大,有爆炸危险,有助燃性。
接触后表现现场急救措施无特殊症状;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
吸入:不适用皮肤接触:不适用眼接触:不适用个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立即撤离该区域。
切断气源并将泄漏的部位隔离。
最高容许浓度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氯乙烯安全周知卡危险特性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最高容许浓度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30 mg/m3消防队急救中心119120一氧化碳安全周知卡危险性警示词品名、英文名称及分子式、CC码及CAS码危险性标志有毒!易燃!英文名称:carbon monoxide CC码:372品名:一氧化碳分子式:CO CAS码:630-08-0危险性理化数据危险特性无色无味气体沸点(℃):-191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97饱和蒸气压(kPa):>101.08(20℃)饱和蒸气压(kPa):346.53(25℃)爆炸上极限:12.5%-74.2%极端易燃气体,有爆炸危险。
高压压缩气体,遇热有爆炸危险。
接触后表现现场急救措施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
吸入: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
如果呼吸困难,给于吸氧。
如患者吸入本物质,不得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如果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送医。
个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最高容许浓度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 30mg/m3消防队急救中心119120二氧化氮安全周知卡危险性警示词品名、英文名称及分子式、CC码及CAS码危险性标志有毒!刺激!英文名称:carbon monoxide CC码:362.1品名:二氧化氮分子式:NO CAS码:10102-44-0危险性理化数据危险特性红色至棕色气体pH 值:>7(碱性)沸点(℃):21.2相对密度(水=1):1.45(21℃)溶解性:与水混溶跟可燃物质接触可能会引起火灾。
高压压缩气体,遇热有爆炸危险。
接触后表现现场急救措施氮氧化物主要损害呼吸道。
吸入气体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
常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或更长时间潜伏期后发生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胸闷、呼吸窘迫、咳嗽、咯泡沫痰、紫绀等。
可并发气胸及纵隔气肿。
吸入: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
如果呼吸困难,给于吸氧。
如患者吸入本物质,不得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如果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送医。
个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六氟化硫安全周知卡危险性警示词品名、英文名称及分子式、CC码及CAS码危险性标志不燃!窒息!英文名称:sulphur hexafluoride CC码:314.1品名:六氟化硫分子式:SF6 CAS码:2551-62-4危险性理化数据危险特性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臭无毒的气体,不燃烧。
对热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沸点(℃):-63.8熔点/凝固点(℃):-51溶解性:不溶于水高压压缩气体,遇热有爆炸危险。
接触后表现现场急救措施当吸入高浓度SF6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喘息、皮肤和粘膜变蓝、全身痉挛等窒息症状。
吸入: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
如果呼吸困难,给于吸氧。
如患者吸入本物质,不得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如果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送医。
个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二氯甲烷安全周知卡危险性警示词品名、英文名称及分子式、CC码及CAS码危险性标志有毒!英文名称:dichloromethane CC码:465.2品名:二氯甲烷危险性理化数据危险特性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熔点(℃):-96.7沸点(℃):39.8相对密度(水=1):1.33 闪点(℃): - 11燃烧性:可燃吸入蒸气可能引起瞌睡和头昏眼花,可能伴随嗜睡、警惕性下降、反射作用消失、失去协调性并感到眩晕。
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皮肤直接接触可造成皮肤刺激。
眼睛直接接触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炎症并伴随有疼痛。
接触后表现现场急救措施二氯甲烷是麻醉剂,可引起呼吸和循环中枢麻痹,造成肺水肿。
急性中毒:病人可有眩晕、头痛、呕吐以及眼和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严重者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水肿,出现神志昏迷等麻醉症状。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
如果呼吸困难,给于吸氧。
如患者吸入本物质,不得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如果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送医。
个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