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无烟煤工业分析方法

无烟煤工业分析方法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无烟煤)GB/T212-2001(摘要)一、水分的测定:1、方法A(通氮干燥法):在预先干燥和已称量过的称量瓶内称取0.2毫米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打开瓶盖,放入预先通入氮气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干燥2h(注:在称量瓶放入干燥箱前10min开始通氮气,流量以每小时换气15次为准);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质量的减少不超过0.0010克或质量增加时为止,水分在2.00%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2、方法B(空气干燥法):前面同方法A;放入预先鼓风并已加热的干燥箱中,干燥1.5h;后面同方法A。

水分按下式计算:Mad=m1/m×100%m1:煤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g)二、灰分的测定:(缓慢和快速两种,前者为仲裁法)1、缓慢灰化法:(马沸炉:能保持815+-10℃,炉后壁上部带直径25--30毫米的烟囱,下部距底20--30毫米处有一插热电偶的小孔,炉门有一20毫米的通气孔)在预先灼烧至质量恒定的灰皿中称取小于0.2毫米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均匀摊在灰皿中,送入炉温不超过100℃的马沸炉恒温区中,并关炉门使炉门留有15毫米的缝隙,在不少于30分钟的时间内将炉温缓慢升至500℃,保持30分钟,继续升温至815+-10℃,灼烧1小时;取出灰皿,置于耐热瓷板或石棉板上,在空气中冷却5分钟,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分钟)后称量。

进行检查性灼烧,每次20分钟,直至两次灼烧后质量变化不超过0.0010克为止,以最后一次灼烧后质量为计算依据,灰分低于15.00%时不必进行检查性灼烧。

2、快速灰化法;方法A(快速灰分测定仪)方法B:将装有煤样的灰皿送入预先加热至815+-10℃的马沸炉中,先使第一排灰皿中的煤样灰化,待5--10分钟后煤样不再冒烟时,以每分钟不大于2厘米的速度把其余各排灰皿顺序推入炉内炽热部分(若煤样着火,发生爆炸,实验作废);关上炉门,在815+-10℃下灼烧40分钟;取出灰皿,在空气中冷却5分钟,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分钟)后称量。

工业分析方法,应用

工业分析方法,应用

化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和评价工业分析方法的分类、应用范围和评价一按方法原理分类,可分为化学分析法,物理化学分析法和物理分析法。

后两者常需使用较为复杂的仪器,又统称为仪器分析法。

化学分析是以化学反应未基础的分析方法,准确度较高,通常用于常量(质量分数>0.01)的分析。

主要有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重量分析法直接用天平称量而获得分析结果,不需要与标准试样或基准物进行比较。

重量法的准确度高,但耗时长多周期长,常量的硅、硫、镍等元素的精确测定多采用此法。

滴定法包括酸碱中和滴定,络合滴定,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适应于溶液中常量离子的定性、定量分析。

可重现性好,设备要求不高。

仪器分析是基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一种分析方法。

准确度不够高,相对误差通常在10-2个数量级,有时更高,因此更适合于低含量组分(质量分数可低达10-8或10-9数量级)的定性定量分析。

仪器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光学分析法。

主要根据物质发射、吸收电磁辐射以及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

其中,(1)原子发射光谱适用:①质量分数在0.0001%到百分之几十,在超过10%时传统摄谱方法结果准确度不够高。

②待分析元素未从基体元素中分离出来。

③一次分析中同时测多种元素的含量。

④试样量很少,灵敏度要求高。

不能用以分析有机物及大部分非金属元素。

(2)原子吸收光谱具有灵敏度高,特效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操作简单方便,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可以测定几乎全部的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及大部分废金属元素。

如测定矿物、金属及其合金、玻璃、陶瓷、水泥、化工产品、土壤、食品、血液、生物试样、环境污染物等试样中金属元素时,首选此法。

(3)紫外吸收光谱。

操作简单方便,准确度较高。

常根据未知物和标准物紫外光谱初步推测是否有相同生色基团或推测有机物分子的结构。

(4)红外吸收光谱,常用于有机物定性分析和一般的定量分析。

尤其是物理化学性质相近,而不易用气相色谱测定的式样。

GBT212_2024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212_2024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212_2024煤的工业分析方法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广泛应用于发电、炼焦、冶金等工业领域。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是评价煤质特性和适应性的关键工作,对于确保工业生产的安全、高效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GBT212-2024标准中常用的煤工业分析方法。

首先,煤样制备是煤工业分析的前提工作。

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煤质分析结果,必须对煤样进行适当的制备。

煤样制备包括煤样切割、研磨和均质处理等步骤。

切割时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煤样,确保分析结果能真实反映整体煤质情况。

研磨则是将煤样颗粒细化,以满足煤质分析的需要。

均质处理则是使煤样更加均匀,避免分析结果受局部差异的影响。

然后,工业分析是煤质测定的核心环节。

工业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热量测定、含碳和挥发分测定、灰分和硫分测定等。

热量测定是评价煤的燃烧性能的重要指标,常用的热量测定方法有工业分析热计法、DC-KJ热计法等。

含碳和挥发分测定是评价煤的热解性能的关键指标,常用的含碳测定方法有光热反射率法、化学吸收法等,常用的挥发分测定方法有固定碳熔融法、精密天平法等。

灰分和硫分测定是评价煤的燃烧残留物和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指标,常用的灰分测定方法有高温烧蚀法、高温熔融法等,常用的硫分测定方法有高温脱硫法、自动高温洗滤法等。

最后,质量计算是根据煤质分析结果,计算煤的各项指标的过程。

质量计算主要包括低位发热量的计算、高位发热量的计算、低位发热量修正值的计算等。

低位发热量是指煤在常压下完全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是评价煤的燃烧性能的重要指标。

高位发热量则是在理论燃烧条件下,燃烧气体完全冷却至与外界温度相同时所释放的热量,常用湿基高位发热量修正公式进行计算。

低位发热量修正值则是对采用计算修正方法进行计算得出的低位发热量修正结果。

GBT212-2024标准中的煤工业分析方法为煤质测定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技术要求,能够确保煤质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工业生产的安全和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分析

工业分析

1、标准方法(P3)工业分析中标准方法中又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标准和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IEC标准。

国家标准,代号“GB”表示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GB/T”表示推荐性国家标准。

2、采样原则基本原则就是使采得的样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对于均匀物料的采样,原则上可以在物料上的任意部位进行,要求采样过程中不应带进任何杂质,而且尽量避免引起物料的变化。

对于非均匀物料,应随机采样。

3、采样的基本要求确定总体积物料的范围、采样单元和二次采样单元;确定样品数、样品量和采样部位;规定采样操作方法和采样工具、样品的加工方法,以及采样安全措施。

4、最小采样量(P8)公式:m Q≥kdα物料的颗粒越大,最低采样量越多;样品越不均匀,最低采样量也越多。

5、试样制备的一般程序破碎→过筛→混匀→缩分6、不同试样分解坩埚的选择(P45~46)Na2CO3(K2CO3) NaOH(KOH) K2S2O7Na2O2铂金坩埚银坩埚铂坩埚或瓷坩埚用Ag,Ni,Fe坩埚950~1000铁矿石,生石灰多用NaOH,易得澄清溶液450熟料,生石灰600~700,时间不长适用于铁的氧化物碱溶法:Na2CO3,碱性溶剂酸溶法:K2S2O7,酸性试剂7、煤的组成煤是由有机质、矿物质和水组成的。

有机质和部分矿物质是可燃的,水和大部分矿物质是不可燃的煤是由可燃物和不可燃物两部分组成的8、煤的分析项目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分析项目是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工业分析包括: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的测定9、艾氏卡法(P32)艾氏卡试剂:2份质量的MgO+1份质量的无水Na2CO3MgO作用:疏松反应物,是空气进入煤样,同时也能与SO2、SO3反应10、全硫的测定(P32 ~34)煤中各种形态的硫的总和(有机硫,无机硫,单质硫)有艾氏卡法、高温燃烧--酸碱滴定法、库伦法煤样在催化剂作用下在氧气流中燃烧,煤中硫生成硫的氧化物,用过氧化氢吸收形成硫酸,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根据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计算煤中全硫的含量。

GBT2122024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2122024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2122024煤的工业分析方法2024年,煤仍然是全球最重要和最广泛使用的化石燃料之一,尤其在工业领域使用广泛。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确定煤的质量特性和燃烧特性,为工业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指导。

下面是2024年煤的工业分析方法的一些主要内容。

首先是煤的质量特性分析方法。

煤的质量特性是指煤的组分、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方面的特征。

这些特性对于确定煤的适用性和燃烧特性非常重要。

在2024年,常用的煤的质量特性分析方法包括:元素分析:通过对煤中主要元素(如碳、氢、氧、氮、硫等)的测定,确定煤的组分和热值等特性;元素周期表:通过对煤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确定煤的化学特性和燃烧特性;红外光谱法:通过对煤样进行红外光谱测定,确定煤的结构特性和功能性特性;X射线衍射法:通过对煤样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煤的结晶特性和晶体结构等。

其次是煤的燃烧特性分析方法。

煤的燃烧特性包括煤的可燃性、燃烧速度、燃烧特性等方面的特性,对于确定煤的燃烧效率和排放物特性非常重要。

在2024年,常用的煤的燃烧特性分析方法包括:热重分析法:通过对煤样进行热重分析,测定煤的热重变化曲线和热分解特性;差热分析法:通过对煤样进行差热分析,测定煤的燃烧热功和反应动力学参数;燃烧实验法:通过对煤样进行燃烧实验,测定煤的燃烧特性和排放物特性;煤粉爆炸试验:通过对煤粉进行爆炸试验,测定煤粉的爆炸特性和安全性。

最后是煤的工业应用分析方法。

2024年,煤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发电、制造、化学工业等多个行业。

煤的工业应用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确定煤在特定工业过程中的适用性和效果。

常用的煤的工业应用分析方法包括:煤质分级法:根据煤的质量特性,对煤进行分级,确定煤的适用范围和品质等级;煤气化实验法:通过对煤样进行气化实验,测定煤的气化特性和产物组成等;煤燃烧实验法:通过对煤样进行燃烧实验,测定煤在不同燃烧设备中的燃烧特性和效果;煤化学加工实验法:通过对煤样进行化学加工实验,研究煤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潜力和可行性等。

工业分析国标

工业分析国标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08)工业分析的定义:工业分析测定包括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的测试,及计算得出固定碳的含量。

一.水分测定的重要意义水分是一项重要的煤质指标,它在煤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加工利用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煤的水分对其加工利用、贸易和储存运输都有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水分高不是一件好事。

在锅炉燃烧中,水分高会影响燃烧稳定性和热传导;在炼焦工业中,水分高会降低焦炭产率,而且由于水分大量蒸发带走热量而延长焦化周期;在煤炭贸易上,煤的水分是一个重要的计质和计量指标。

在煤质分析中,煤的水分是进行不同基的煤质分析结果换算的基础数据。

二.灰分测定的重要意义煤中灰分是另一项在煤质特性和利用研究中起重要作用的指标。

在煤的燃烧和气化中,根据煤灰含量以及它的诸如熔点、黏度、导电性和化学组成等特性来预测燃烧和气化中可能出现的腐蚀、沾污、结渣问题,并据此进行炉型选择和煤灰渣利用研究;在炼焦工业中,用煤的灰分量来预计焦炭中的灰分,煤的灰分越高,有效碳的产率就越低;在商业上可根据煤灰含量来定级论价等。

三.挥发分测定的重要意义煤的挥发分产率与煤的变质程度有比较密切的关系——随着变质程度的加深,挥发分逐渐降低,因此根据煤的挥发分产率可以估计煤的种类。

在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波兰和国际煤炭分类方案中,都以挥发分作为第一分类指标。

在燃煤中,可根据挥发分来选择适用于特定煤源的燃烧设备或适于特定设备的煤源。

四.工业分析测定方法A.水分的测定1.通氮干燥法(仲裁方法)方法提要:称取一定量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置于(105~110)℃干燥箱中,在干燥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质量分数。

试剂:氮气:纯度99.9﹪,含氧量小于0.01﹪。

无水氯化钙:化学纯,粒状。

变色硅胶:工业用品。

试验步骤a.在预先干燥和已称量过的称量瓶内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

一种测定硫含量的方法

一种测定硫含量的方法

一种测定硫含量的方法测定硫含量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简要介绍其中几种较常用的方法。

1. 工业分析法:工业分析法主要包括湿法和干法两种方法。

湿法一般使用氧化亚铁法(汞氯方法)或氧化铁法(巴斯格法),干法则可使用电化学法(库仑法)或原子吸收法。

- 氧化亚铁法:将待测样品与氯化钠、硝酸铁、盐酸等混合后,通过化学反应使硫元素氧化,生成硫酸亚铁。

再用硫酸亚铁经氢氧化物滴定,可计算出硫含量。

- 氧化铁法:将待测样品与盐酸、硝酸铁等反应,使硫元素氧化生成二氧化硫。

再通过二氧化硫与过量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最终用溶液滴定来测定三氧化硫含量。

- 电化学法:通过电化学电位测定样品中硫元素的浓度。

首先将样品进行电解产生硫酸,并利用电位差计算硫含量。

2. 热力学法:热力学法主要应用于钢铁、合金等材料中的硫含量测定。

根据硫气分压与硫含量的关系,利用特定温度下硫气的分压,计算出硫含量。

3. 光谱法:光谱法主要包括原子发射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通过样品溶液原子化后,测定发射光的强度来计算硫含量。

红外光谱法则利用样品中硫元素与特定波长的红外光发生特定吸收,从而计算硫含量。

4. 荧光法:荧光法主要利用硫元素与特定荧光试剂发生荧光反应的原理来测定硫含量。

荧光试剂常用的有硫黄酸钠和苯并咪唑等,通过测量样品荧光发射光的强度,计算硫含量。

总结起来,测定硫含量的方法有工业分析法、热力学法、光谱法和荧光法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材料,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测定硫含量能够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进行仪器校准和质量控制,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煤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资源,在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煤的工业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煤的品位分析、煤的物理分析、煤的化学分析和煤的热值分析等方面。

下面将对这些方法进行详细说明:1. 煤的品位分析:煤的品位是指煤中含有的固体有用成分的含量,通常以煤的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硫分等指标来评估。

品位分析是煤炭质量控制和煤炭采购的重要依据。

一般常用的测试方法有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硫分的测定方法。

灰分的测定采用高温加热煤样,使有机质燃尽后,残留物被称为灰分,重量差即为灰分含量;挥发分的测定通常采用在一定条件下加热煤样,通过测定挥发分的质量减少来确定挥发分含量;固定碳的测定则是指在高温条件下煤中的有机质燃尽所剩下的的残留物质,通过固定碳含量可以评估煤的燃烧性能;而硫分的测定则是通过化学方法测定煤中的硫的含量。

2. 煤的物理分析:煤的物理分析是指对煤的物理性质和结构进行研究的方法,包括煤的外观、密度、孔隙结构、煤的热重分析和煤层中气体含量的测定等。

常用的方法有煤样取样、外观观察、煤的堆积密度、孔隙度、细度以及煤中水分的测定等。

煤样取样是为了获取代表性的样品,通常采用分析中心取样器进行取样。

外观观察主要是通过目视对煤样的颜色、结构、粒度等进行观察和分析。

煤的堆积密度是指煤样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占据的空间,该值与煤的堆积性能、煤的粒度等密切相关。

孔隙度则是指煤中的孔隙空间的比例,孔隙度的大小与煤的透气性和可燃性有关。

细度是指煤的颗粒大小,通常通过筛分或者显微镜下的观察来进行测定。

而煤中的水分则是通过烘干煤样中水分的失重来测定。

3. 煤的化学分析:煤的化学分析是指对煤的元素组成和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元素含量的测定和煤的组成分析等。

煤的元素含量的测定通常采用仪器分析方法,如元素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

通过测定煤中的元素含量,可以评估煤炭的质量和燃烧性能。

煤的组成分析则是指对煤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的成分进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挥发分的测量使用带有高温计和调温装置的马弗炉,能保持温度在(900±10)℃,并 有足够大的(900±5)℃恒温区。使用带有配合严密盖的瓷坩埚。 干基挥发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100 ������2 − ������3 100 ������������ = [ − ������������������ ] × ( ) ������2 − ������1 100 − ������������������ 式中 m1-----------空坩埚(带盖)质量,g; M2------------加热前试样和坩埚(带盖)的质量,g; M3------------加热后试样和坩埚(带盖)的质量,g; 3 灰分的测量 燃料灰分测量原理是将试样装入灰皿后, 在马弗炉炉灼伤至质量恒定, 以残留物质量占试样 质量的百分数作为燃料灰分的含量。 生物燃料在高温下灼伤会有挥发无机化合物的损失、 无 机化合物进一步养化和碳酸盐分解等反应, 在一些生物质燃烧工程中, 发现一些被释放的无 机化合物从新出现在飞灰中,因此欧洲标准规定为(550±10)℃。 生物燃料灰分测量使用马弗炉加热, 采用惰性材料制成的灰皿, 其尺寸应使用试样层厚度不 2 超过 0.1g/cm 。 测量方法为: 称取 (1±0.1) g 的通用分析试样, 颗粒度小于 1mm, 称重天平感应量为 0.1mg。 将试样放入灰皿,然后放入冷的马弗炉中,按以下程序加热:50min 内使炉温平稳地升至 250℃,然后保持恒温 60min,使挥发物质在不着火的情况下释放;在 60min 内使炉温平稳 地升至(550±10)℃,然后保持恒温至少 120min,使残留的灰分达到恒重,以灰质质量 变化不超过 1mg 为准。灼伤完成,将灰皿和灰取出置于耐火板上冷却 5~10min,然后在干 燥器中冷却至常温并立即称重。 干基灰分按下式计算: ������3 − ������1 100 ������������ = × 100 × ������2 − ������1 100 − ������ad 式中 m1------------空灰皿质量,g; M2------------试样和灰皿质量,g; M3------------灰和灰皿质量,g。 4 固定碳的计算 在挥发分和灰分测定后,很容易计算出生物燃料干基固定碳含量: FCd=100-(Ad+Vd)
工业分析 燃料工业分析的任务是测定燃料中水分(M) 、挥发分(V) 、固定碳(FC) 、灰分(A)四种 成分,其中固定碳的数据是减差得到的。 1、 水分的测量 由于制备时式样容易失去水分,因此应进行两次水分测量,第一次测量总水分即收到基 水分,第二次测量分析式样水分即空气干燥基水分。 总水分测量应尽可能使用原始合并式样,若合并试样数量太大或尺寸太大,则使用粉碎 试样,试样标称最大颗粒度 30mm,试样最小质量为 300g,对吸粉类试样可为 200g。 测量使用的称重天平感量为 0.1g。 测量方法为:将试样放于事先称重而且清洁干燥的测试容器中。容器应是耐腐蚀性无热 阻的的金属、玻璃和陶瓷器皿。试样和测试容器一起称重后放入鼓风干燥箱内,加热至 (105±2)℃,鼓风干燥箱的换气次数每小时 3~5 次,空气流速不得将试样带出。干燥时 间根据试样大小、试样层厚度和换气情况而定,不小于 60min 也不大于 24h。干燥后将 试样取出,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重。为确保水分完全蒸发,应进行检查性称 重, 直至两次试样质量差不超过失重的 0.2%。 试样包装袋或包装容器内部的水分也应该 参加计算,可以将称重后的包装物,用同样的方法干燥后称重,测量出包装物携带的水 分;若包装物不能承受 105℃的温度,可将其打开在室温下干燥。 收到的基水分按下式计算: ������2 − ������3 + ������4 Mar = × 100 ������2 − ������1 + ������4 式中 m1-------------空测试容器的质量,g; M2-------------干燥前试样和测试容器的质量,g; M3-------------干燥后试样和测试容器的质量,g; M4-------------附着在包装物上的水分,g; 空气干燥基水分测量应使用制备的通用分析制样, 粒度小于 1mm, 试样最小质量为 1g。 称重天平感应为 0.1mg。 测量方法为:将试样放于事先称重且经过干燥的称量皿中摊平。 称量皿为耐腐蚀性、 耐酸 2 的玻璃皿,并带有严密的盖,其尺寸应使试样层厚度不不超过 0.2g/cm 。试样和称量皿 一起称量后放入鼓风干燥箱内,打开盖加热至(105±2)℃。鼓风干燥箱换气次数每小 时 3~5 次, 空气流速不能将试样带出。 干燥试样使其达到恒重, 时间一般为 2~3 小时, 以试样质量变化不超过 1mg 为准。干燥完成后,在干燥箱内将盖盖上,取出后放入干 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空气干基水分按下式计算: ������2 + ������3 ������ad = × 100 ������2 + ������1 式中 m1-----------空称量皿(带盖)质量,g; M2----------干燥前试样和称量皿(带盖)的质量,g; M3----------干燥后的试样和称量皿(带盖)的质量,g。 2 挥发分测量 挥发分是干燥燃料在隔绝空气环境下加热至一定温度析出的气体物质。 测量方法:称取(1±0.1)g 的通用样分析试样,颗粒度小于 1mm,称重天平感应量为 0.1mg。将试样放在带盖的坩埚中,置于预热至 900℃的马费炉中,在(900±10)℃下 加热至 7min±5s,然后移出马费炉,冷却至室温后称重,以减少的质量占试样质量的 百分数,减去该试验的空气干基水分作为试样挥发分含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